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贞观极品公子-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张玄素可是以为牛人,初仕于隋朝,为景城县户曹,隋末天下大乱,群雄蜂起,活动于今河北地区的窦建德攻陷景城,将张玄素逮捕,准备杀死。
这时城中有千余人请求代他而死,并对窦建德说:“此人清慎若是,今倘杀之,乃无天也。”
窦建德听后命人给张玄素松绑,并封他为治书侍御史,但张玄素以隋臣自居,却封不受,后张玄素听说隋炀帝在江都被杀,才接受窦建德委任,为黄门侍郎。
再后来,唐灭窦建德,张玄素归唐,被授为景城都督录事参军。
武德皇帝皇帝久闻张玄素的名字,特意召见张玄素,向他征询为政之道,张玄素认为隋亡的主要原因是君主亲理政务,而君主亲理玫务,口断十事,有五条错误即不好办,一日之中,君主不止断十件事,往往口理万机,这样日积月累错误就积存多了,而错误多了国家就要灭亡的。
所以张玄素建议武德皇帝要广用贤良,使各官吏奉职守法,并能安抚百姓,小心谨慎,就会成为一个尧舜也无法相比的君主。
武德皇帝很欣赏张玄素的这番议论,于是提升他为侍御史,不久又迁给事中,任命他担任隐太子李建成的老师。
玄武门之变后,张玄素一直闲居在家里,太宗皇帝一听他的名字,立即摇起了头:“他把隐太子教成那个样子,身上能有什么本事?”
薛琰给太宗皇帝满上一杯酒,然后说道:“要想成为好大夫,不治死几个人行吗?当今天下,教废过一个太子的老师可仅此一人啊!”
薛琰借医道阐释育人之道,让太宗皇帝听了颇觉有理,可是却又下不了决心,薛琰说的是没错,可是谁知道张玄素会不会把李承乾也给教废了啊!
薛琰之所以推荐张玄素,是因为他知道这人可是真材实料的,不但秉性中直,而且最重要的是,他在施政方面颇有见解,于志宁,褚遂良那样的大儒只能在德行上教导李承乾,而张玄素却能教给李承乾如何做好一个太子。
历史上,太宗皇帝也正是因为张玄素为人忠直,且颇有见识,迁他为东宫少詹事兼右庶子,让他去辅佐太子李承乾。
时太子李承乾游玩不学,张玄素任职东宫后,屡次上书谏劝他,张玄素认为:“皇天无亲,惟德是辅,苟违天道。人神同弃,慎终如始,犹惧渐衰,始尚不慎,终将安保!”
但李承乾因为脚疾,心灰意冷,全然不纳,继续游玩如故。
贞观十三年,张玄素又上书谏劝太子李承乾,应该“学文以饰其表”,不可“骑射数游,酣歌戏玩,苟悦耳目,终秽心神。”
太子李承乾照样又不纳。
太宗皇帝却因张玄素对太子李承乾多次进谏,于是在贞观十四年,加封他为银青光禄大夫,兼太子左庶手。
但太子李承乾劣性不改,一度又游宴深宫,久不见宾客,张玄素又上书谏劝太子应以国事为重,引见宫臣,“广置群僚,以辅睿德。”
张玄素一再进谏,最终引起了李承乾的讨厌,于是派人暗杀他,使他几乎送命,但他并不引以为训,仍劝谏不止。
李承乾不知改悔,恶行日盛,终于被太宗皇帝黜废,张玄素也因为是东宫官员,被牵连免职。
虽然历史上,张玄素对李承乾的教导并不成功,但是薛琰知道,那并不是张玄素的错,他已经尽到了自
(本章未完,请翻页)己的职责,只可惜,李承乾实在是朽木不可雕。
但是如今,薛琰觉得有了自己的时时规劝,再加上张玄素的教导,李承乾未必不能改变历史上最终被废的命运。
但是,在历史上十分器重张玄素的太宗皇帝却犹豫了,道:“这件事暂且不说,薛琰,你来说说,这次太仓的事,朕该如何处理,如今有人兴风作浪,打算以这件事为引子,引出太子,你与太子为友,岂能坐视不理!”
薛琰可没想到太宗皇帝居然会和他说起这件事,忙道:“此乃国家大事,薛琰年幼识浅,不敢妄言!”
太宗皇帝闻言,笑道:“你又何必妄自菲薄,你连朕和长孙无忌都敢算计,还有什么是你不敢的!”
薛琰连忙想要否认。
太宗皇帝又道:“丽质可是都和朕说了,你交给她那个锦囊的时候,曾对她说过,这个锦囊只有在太子穷途末路,且长孙无忌在的时候,才能拿出来,怎的?你还要否认吗?”
薛琰心中叫苦,他记得将那个锦囊交给长乐公主的时候,可是曾千叮咛,万嘱咐,他的交代万万不能对别人说的,谁知道小毛丫头,一转脸就把他给出卖了。
“微臣惶恐!”
见薛琰一副低眉顺眼的模样,太宗皇帝心中大快,道:“行了!你也别藏着掖着的了,你来说说看,这件事,朕该怎么处理!说的不对,朕也不会怪罪你!”
太宗皇帝都这么说了,薛琰自然不能继续端着了,这件事,他已经看的十分明白了,太宗皇帝分明是站在李承乾这一边的,虽然心中对李承乾不免失望,但是对自己的嫡长子,太宗皇帝依然满是期待。
“圣上!微臣以为,这件事只有快刀斩乱麻才好,拖的时间越久,就越会给那些别有用心的人机会,一旦太子储位动荡,势必引得朝野不宁,恐非社稷之福,望圣上三思!”
太宗皇帝点点头,他也正是这么想的,现在关在天牢之中的,一个太仓令,一个柴令武,只有尽快结案,才能断了某些人的念想,可是该怎么处理这二人,又该派谁去调查此案,才能彻底平息,太宗皇帝一时间还拿不定主意。
“你觉得朕该派谁去调查此案,才能尽快的平息这件事呢?”太宗皇帝话一出口,自己都愣住了,他不明白,这么大的事,自己怎么会想着去征求薛琰的意见。
要知道,薛琰虽然有些歪才,且头脑灵醒,可终归是个少年郎。
可谁知道,薛琰居然连想都没想,张口便道:“秘书监岑文本!”
太宗皇帝一愣,岑文本!
太宗皇帝当然知道岑文本是蜀王李恪一党的,若是让他来审查此案的话,无论结果如何,那些人都没了脾气,而且最重要的是,岑文本足够聪明,也最能揣测圣意,这样一个聪明人肯定明白自己的意思,到时候,快刀斩乱麻,将这件事终结,任何人都没得话说。
不过薛琰推荐岑文本,难道他知道岑文本是蜀王李恪一党?
“薛琰!你是如何知道的!?”太宗皇帝下意识的问了一句。
薛琰熟读唐史,自然知道的一清二楚,但是这个时候绝对不能卖弄,赶紧装傻充愣道:“知道什么?圣上是问微臣是如何知道岑文本大人的吗?难道岑文本大人名声不显?”
太宗皇帝闻言,自嘲的一笑,一个小小少年,如何知道那么多事,想来是知道岑文本的名气和才气,这才随口推荐的,不过薛琰这一提醒,都是解决了一个困扰了太宗皇帝多日的麻烦事。
君臣二人又闲聊了几句,太宗皇帝便回宫了,回宫之后,立刻宣布,由秘书监岑文本负责处理太子千牛卫军哗变的善后事宜。
过了两日天,岑文本上奏,他已查清,哗变是太仓令玩忽职守所致,太仓中的两个仓廒遭到雨淋,他居然没有发现,致使霉米流入营中,这才引起了太子千牛卫军因士卒吃了霉米身亡,愤怒之下发生了哗变。
岑文本以渎职的罪名,请求太宗皇帝将太仓令革职流放三千里,岑文本在奏章中还说,此次哗变发生后,几位大将统领大军从北苑及时赶回,护驾有功,应予旌表,至于太子千牛卫军郎将柴令武,恪尽职守,奋勇阻挡乱兵,应予以厚赏。
太宗皇帝接到奏折之后,也在第一时间做出了批复,虽然太子千牛卫军出了点乱子,但只死了几个人,几个时辰就平息下去了,各军闻警即动,行动迅捷,说明几年来禁卫军兵练得好,将选得对,对这些功臣的封赏轻了,应再各升一级。
柴令武在这件事情当中,表现的十分英勇,是为将者的楷模,特封他为平原侯,调任泾州,到他老子柴绍麾下戍边去了,明为升迁,实则是惩罚,惩罚他吃饱了撑的没事儿干给太子李承乾出馊主意。
接着,太宗皇帝又下了一道谕令,以调左屯翊府中郎将郑仁泰为绥州都督,程怀亮出任新的左屯卫翊府中郎将。
(本章完)
………………………………
第九十四章 这算升级吗?
原本是件天大的事情,居然就这样被平息了下来,李承乾得知了事情的处理结果,不禁松了一口气,他知道自己的太子之位算是保住了,不过日后做事免不了要更加小心谨慎,如履薄冰了,有了这次的黑历史,未来肯定会有更多的人,始终将目光锁定在他的身上,只要他犯错,那些人就会立刻像饿狼一般扑上来,将他撕咬得渣都不剩。
长孙无忌也同样松了口气,不过让他费解的是,太宗皇帝出宫去了武阳郡公府一趟,回来就快刀斩乱麻的将事情给终结了。
要说这里面,薛琰没起作用,长孙无忌是肯定不相信,经过了这次的事情,他也早就不把薛琰当做一个少年郎看待了,而是将薛琰放在了可以平等对待的地位上。
这样一个聪明绝顶,多智近妖的年轻人,如果不能拉拢过来,成为他长孙家助力的话,就应当尽早除去。
可问题是,显而易见的,薛琰不但得太子李承乾的信任,如今更是在太宗皇帝的心里都挂上了号,想要神不知鬼不觉的将薛琰除去,只怕是难如登天了。
既然没办法将薛琰除掉,这样的一个人又不能使其成为对手,那么就只剩下一条路了,让薛琰为他所用。
但是那真的可能吗?
长孙无忌也不禁费起了思量。
太子千牛卫发生哗变之事,就这么解决,让很多人悬着的心都放下了,可是有的人却不甘心。
很显然,这样的结果令李恪大失所望,原本想着,就算不能通过这件事,将他的那位好大哥从东宫赶出来,至少也要让其伤筋动骨,可谁知道,太宗皇帝居然来了这么一手,让他所有的布置统统没了作用。
最让李恪不解的是,他的谋主岑文本居然在这件事上还帮了李承乾一把,折让他更加的不满,在得知了这件事就此结案之后,他便怒气冲冲的赶到了岑文本府中。
见着岑文本,李恪一脸怒意地道:“先生,您怎么帮着他们说话呢?太仓地势那么高,粮食怎么会受潮?再说了,太子千牛卫军出这么大的事儿,李承乾定然难辞其咎,就算不因此被废,但也该担些干系,你为什么还帮着他们打起了这糊涂官司,这不是丧事当喜事办吗?”
岑文本对于李恪的到来,显然早有准备,见李恪一脸的怒意,从容答道:“就是要把丧事当喜事办!”
岑文本说着,捏起一枚棋子,道:“实话告诉殿下,臣根本就没去太仓,也没有审过太仓令,臣这么做,是为了提振士气,稳住局面。”
李恪不解,一脸不高兴地说:“他东宫的局面,咱们犯得着出力去稳吗?”
岑文本将棋子“啪”地按到了棋枰上,抬头看着李恪道:“东宫的局面?殿下说错了,臣要稳的是大唐的局面,这天下还不是东宫的呢,自古皇帝都乐意看着大臣、皇子们争,要是这些人不彼此相争,就该和皇上争了,不过,不管怎么争,都
(本章未完,请翻页)不能越过一个坎儿,这个坎儿就是天下的兴亡,要是国亡了,大家伙儿还争什么?”
最后几句话,岑文本语气十分严厉,这是前所未有过的情形,李恪一脸困惑地看着岑文本道:“先生,这是怎么了,您是不是有什么事儿瞒着我?”
岑文本摆摆手,道:“一句话说不清楚,臣也不能把事情的原委都说出来,不过我要提醒殿下,这件事谁也不要再过问了,殿下李恪叫你的人把那些奏章都撤回来,否则就是与圣上为敌,与皇上为敌,后果如何,殿下不会不知道,一个左屯卫中郎将,再加上圣上心中的一片感激,一次能得到这么多东西,殿下该知足了,事缓则圆,过犹不及,这个道理,殿下应该懂!”
岑文本是个儒雅的书生,在李恪面前一向谈吐温和,今天说话的口气如此之强硬,让李恪感到有些莫名其妙了,好在李恪是个机变的人,马上说道:“我听先生的话就是了,只是~~~~~~~~可惜了!”
岑文本笑道:“可惜什么!?难道这一次殿下得到的还不够多吗?”
李恪仔细想想,发现岑文本说的没错,这次原本就是无本买卖,能得到这么多,确实该知足了。
程处亮任职左屯卫翊府中郎将,要知道,程处亮是太宗皇帝为清河公主选定的驸马,而那清河公主与李恪乃是一母同胞的妹妹,也就是说,程家都是他李恪一党。
还有就是,经过了这次的事情,太宗皇帝纵然嘴上不说,但是对李承乾的信任和器重,肯定会有所打折,今后再有差事,想来也轮不到他了。
这么一想,李恪的心情马上就好了起来,道:“好了!先生,咱们不提这件事了,我来陪您下棋!”
李恪把话题岔开,拉着岑文本下棋,一气输了三盘,才离开岑府。
这次的事情,就此画上句号,算得上是皆大欢喜,薛琰在这次的事情上,略有微功,不过他也没指望着太宗皇帝有所表示,只要那对天下最尊贵的父子少来烦他,让他过上清净日子,他就谢天谢地了。
可是太宗皇帝似乎并不打算就这么放过薛琰,没过几日,宣旨的王德便到了府上,和上次来大不相同的是,王德这一次来,那一脸的笑容可掬,看着就跟要咬人一样。
“武阳郡公,老奴这里可是要恭喜郡公了!”
王德说着还深施一礼,薛琰哪敢受他的礼,虽说唐初的宦官不像唐末那般嚣张跋扈,可以左右朝局,可是王德到底是太宗皇帝的亲近之人,更是前来宣旨的,代表的可是太宗皇帝。
薛琰连忙还了一礼,道:“王公公客气了,在下哪里来的什么喜事,只盼着能安安分分的混日子罢了!”
王德笑道:“郡公过谦了,只是今日之后,郡公想要过清净日子都不成了!”
王德说着,脸色突然变得庄重起来,扯着他的公鸭嗓,道:“薛琰接旨!”
我靠
(本章未完,请翻页)!这思维跳跃的也太快了!
薛琰见王德突然就进入了另外一种模式,赶紧跪倒在地,拜了三拜,道:“臣武阳郡公薛琰接旨!”
皇家的圣旨废话总是很多,和上次一样,太宗皇帝在圣旨里面,又将薛琰狠狠的夸奖了一番,夸得他都不禁脸红,而后就传递来了一个新的消息,让薛琰彻底傻掉了。
王德都走了,薛琰还傻愣愣的跪在地上,倩雪见了,赶紧上前,将薛琰搀扶起来。
“少爷!您这是怎的了,该不会是高兴的得了失心疯吧!”
秋纹闻言,叱道:“说什么胡话,这可是天大的喜事,别胡言乱语,没的让人听了去!”
倩雪吐了吐舌头,也不敢再言语了。
众女簇拥着薛琰,到了正厅坐好。
薛琰这个时候才回过神来,依旧是满脸的难以置信,看着众女道:“方才的圣旨,你们可曾听到了?”
紫玉笑道:“倩雪姐姐果然没有说错,少爷真的是高兴的疯了,奴婢虽然没听得十分明白,可大概就是皇上觉得少爷天资聪慧,满腹经纶,然后让少爷去给太子殿下洗马,少爷!这洗马是干什么的?是不是以后少爷整日里都要去给太子殿下的马洗澡啊!?”
紫玉天真的言语,薛琰听了,却根本就笑不出来,长叹一声,道:“想过个清净日子,怎么就这么难啊!”
紫玉听得差了,将冼马听成了洗马!
《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太子太傅、少傅的属官有冼马之官,颜师古注引张晏说:“冼马原十六人,秩比谒者”,又引如谆注:“前驱也,《国语》曰:勾践为夫差先马,先或作‘冼’也”。后世皆称冼马。“冼马”即在马前驰驱之意,为太子的侍从官。
不过,到了唐时,这太子冼马的职司也变得更加重要了,所做的是辅佐太子,教太子政事,文理的职责,官居从三品。
相比较之前薛琰那个尚承奉御芝麻绿豆般大小的官职,这个从三品的太子冼马可以说,直接吊炸天了。
可薛琰却一点儿高兴的样子都没有,因为他实在是不想为官,一旦担任了这个职司,也就正式进入了太子李承乾的幕僚体系,相当于是进入了大唐帝国的政治核心圈子。
人们都知道,任何一个时代,政治都是肮脏的,薛琰从来都是个清高的人,又偏生了一个惫懒的性子,让他整日里劳心劳力的去和那些时代精英斗心眼儿,即便是想想,他都觉得累得慌。
薛琰想不明白,太宗皇帝怎么就突然会生出了这个念头,让他去教导李承乾,这不是开玩笑吗?
薛琰现在还是国子监的监生呢,这么一下子就成了太子的老师,而且直接爬到了他那位便宜老爹的老友于志宁的头上,成了自家座师的顶头上司,这算什么?
升级吗?
可是升级也不是这么个升法啊!
(本章完)
………………………………
第九十五章 授课
薛琰心中有一万个不情愿,可是圣命难违,他又没有那个胆量抗旨不尊,即便再怎么不乐意,转天一大早,他还是乖乖的起床,吩咐人准备好一切应用之物,乘着马车直奔太极宫。
前世薛琰去过紫禁城,也到过皇帝处理政务的乾清宫,可是这太极宫,他可是第一次来,在后世,太极宫早依旧因为战火,以及时代的变迁,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进入这座宫殿群,薛琰立刻就被那美轮美奂的建筑给吸引了,由早就等候在太极宫外的恒连带着,到了东宫,薛琰这个做老师的,要先等着学生。
李承乾身为当朝太子,每天是要参加朝会的,为的是让他学习治理国家的经验。
坐着坐着,薛琰就开始犯困,他天性嗜睡,以往每天都要睡到日上三竿才起床,可现在不行了,为了教育到大唐下一代的君主,睡懒觉是不行了。
薛琰突然想到了后世听到过的一首打油诗:铁甲将军夜渡关,朝臣待漏五更寒。山寺日高僧未起,算来名利不如闲。
等到李承乾散朝回来,进到书房的时候,薛琰还坐在椅子上打着盹,李承乾见状,不禁一笑,昨日太宗皇帝就对他说了,要让薛琰给他做师傅,对此,李承乾是举双手赞成的,经过这次的事情,他的心里对薛琰又是感激,又是佩服,也希望能从薛琰身上学到一二。
这个时候,一个宦官捅了薛琰一下,薛琰这才睁开眼睛,连打两个哈欠,站起身来,看到李承乾,不情不愿的拱手行了个礼:“微臣参见太子殿下!”
李承乾看到薛琰那模样,心里一阵好笑,道:“咱们之间,就无须多礼了,不如这样,以后,你不要当我是太子,我也不当你是师傅,只平辈论交如何?我依旧称你‘子玉兄’,你便称呼我的表字。”
薛琰自然求之不得,脸上却装出一副不情愿,却又无法拒绝的模样,道:“既然如此,微臣便僭越了!”
“这样最好!”李承乾接着问道:“子玉兄,平时到了这时候,于
(本章未完,请翻页)宁志和李纲他们就该授课了,兄长今日打算给小弟讲哪本书?”
薛琰眨着惺忪的睡眼,看了看李承乾书桌上的那些经史子集,道:“书?我的学问书上哪里会有?”
李承乾有些奇怪:“没有书,那兄长怎么给小弟授课啊?”
薛琰答道:“我自有我授课的法子。”
两人正说着话,恒连在门口探进头来唤道:“太子殿下,太子殿下!”
李承乾应了声:“什么事儿?进来说!”
恒连进来告诉李承乾潼关官道又堵上了。
原来永济渠和龙首渠还未修复,南北间只剩潼关陆路连接,长安与洛阳间积了这么久的钱粮货物急着往来输送,路窄人多,拥塞百里,调往并州、泾州和绥州各处的粮饷大多被滞压在了路上。
太子千牛卫哗变的事情完结之后,太宗皇帝也没有撤掉李承乾的差事,大概是有让他戴罪立功的意思,这一向边关的粮饷正催得急,潼关官道一堵,怎么向太宗皇帝交代?
李承乾顿时急得直跺脚,让恒连备马,自己要亲自去潼关。
薛琰突然抬起头来喊了一声:“慢着!你是负责钱粮周转的统领,应该运筹帷幄,往潼关跑作什么?站在那里的应该是个百夫长!恒连,到底是怎么回事儿?你拿张图来。”
恒连知道从今日起薛琰就是李承乾的师傅了,虽然心中对薛琰到底能教给李承乾什么,有所怀疑,可是薛琰开口了,他也不敢装作听不见,赶紧去拿来了一幅地图铺开。
薛琰看了一眼,不禁对古人的制图水平,大加鄙视了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