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寻道天行-第1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为千年剑修奇才。
……
………………………………
第三百一十九章 莲子白粥
“咯咯!”
清风垂露朝阳,斜映繁华岳阳。
初阳高照,岳阳之夏,与众不同。
比西域清凉,比北域暖和,比东域润泽,比以上三域日照的时间更充裕,宜润孕沃土,养花草鱼米。
所以,自入夏半月以来,问天山上的花草植被便开始了不可抑制的疯长势头。
首先发难的是漫山野竹,携动漫山野花野草化作洪水猛兽,凭着日长数寸的旺盛生命力,在短短数日间,便鲸吞了半数山道。幸好问天阁中的理事长老有经验,入夏之前就安排了许多儒生弟子前去各处山口,打理清减。即便如此,奈何问天山实在太大,往往这头横生的植被还未清理干净,那头的刚清理的便又开始长出新芽来,人力有限;远不能全数压制住花草横生茧长的脚步。直到近些时日,由山脚开始,绿植已经连山成片,整座问天大山几乎都被绿植所遮蔽,再难看见天日。西面的登山道更甚,上下一路爬满藤蔓,让人寸步难行不说,就连山顶的小竹屋也生生被掩埋在了一片绿油油的藤兰当中,完全没有了原来的模样。
“咯咯!”
“……”
彩蝶飞舞于花丛,晶莹的晨露凝成珍珠,挂在屋檐,倒影深幽。几只被鸡啼所吸引而来的小雀,停在竹楼犄角,不时发出两声“吆喝”。
越过藤兰,入小竹屋,至地堂。
刚洗不久的麻衣长袍被人晾晒在麻绳上,随风轻轻摇摆着身姿。
一只羽翼斑斓的大公鸡,雄赳赳,气昂昂,嚣张地站在天井石阶上。昂首挺胸,怒目撇眼,藐视着自己胸肋阴影之下,那只比枣子大不了多少的青鸟儿。血盆大口张开成剪刀,不时发出“咆哮低吼”,似在威胁着什么。
小青鸟儿则和大公鸡截然不同。
虽势不如人,但绿豆般的小眼珠子静如止水,木楞且毫无波澜。收拢着小翅膀,小爪子上绑着一卷小纸,静呆呆地站在大公鸡的阴影里头。愣愣的,冷冷地,连眼皮子都不眨一下,是完全无视头顶之上随时都能一刀子剪下来的血盘大口与呱噪。
“莎…”
老人家,今日起得很早。
比之往日,足足提前了将近半刻时长。
起床洗刷一番后,便在大半刻前来到了地堂,晾晒好了衣裳。像小青鸟无视大公鸡一般,老人家对这只小青鸟,同样是视若无睹。自顾自地,虚握虎爪成拳,弓腰俯身前倾,抬腿迈步缓落,迎着依稀晨光摆起了晨练的拳架子。
其实,怪不得老人家小气。
毕竟,今日确实是小青鸟儿有错在先。
错就错在,它比往日早来了半刻。由于它早来半刻,就导致了凶残的大公鸡,比之往日早鸣了半刻。大公鸡早鸣半刻,也就导致了问天山腰晨练的钟声,提前了半刻。山顶老人家的清梦,早醒了半刻。而贴心的芍药姑娘,也不得不在半刻前,在第一声鸡鸣之后,便从睡梦中醒来。急急忙忙地跑到后院厨堂,烧开灶火,熬稀饭,洗莲子,剪小笋,忙活了起来。
半刻不多,看似可有可无,却真不少,能不着痕迹间扰乱许多事情。
比如芍药在厨堂把稀饭熬成稀粥,天井边上的老人家也就洗好了睡袍麻衣,拉开了晨练的拳架子。时间不多不少,被小姑娘的心思算计得刚刚好。待过半刻,老人家的拳架子摆至尾声,芍药姑娘的莲子白玉羹也就熬好了。
出锅盛碗,拉起一道热气腾腾的白尾巴儿,端出厨堂。
至地堂…
“咯咯咯。”
小碎步轻轻踩,雄鸡见来人呱噪。
行近的芍药很小心,并没有打搅老人家的清静。和往常一样,素手微抬,小心翼翼地把莲子白玉羹轻放在天井边上,让它伴清风自然乘凉。顺手又将呱噪的大公鸡给抱落到地上,还不忘从端来的果盘子里,取过些备好的鲜美干果,摆在雄鸡的面前,牢牢堵住它那呱噪的尖嘴儿。
待几事做完,芍药这才闲下来空子。
从青鸟儿的小爪子上,轻解下信笺,摊开细看去。
信纸不大,摊开后也不过一指长宽,一目足以尽阅,却不能尽数细阅。只因,信纸上的字儿,耐人寻味且太多又太小,密密麻麻挤一团,就像一窝子蚂蚁被兜在一张小纸上。让人看之一眼眼花缭乱,还没往细看便头晕目眩。很难想象,写这封书信的少年郎,到底是怎么把文字写成细沙,又怎么把数千粒细沙规规整整地浓缩在一片小纸上的。如斯丹青造诣,可不是寻常的书法大家可以有的…
“莎…”
细看过书信,随意折于掌心。
在看信的过程中,芍药自始至终都没有表现出多少情绪上的变化。如果非要说有,那就只能说,在她把信阅至末尾时,漂亮的眼眸子曾不着痕迹地向老人所在方位,偏去了一丝,仅此而已。
然,知子莫若父。纵使芍药的心思再细腻,又怎瞒得过老人家的玲珑心?
更何况,自从今早提前半刻的第一声鸡啼始,老人家便已经猜到接下来将可能发生的端倪。就好比现在,无需多余铺垫便可直接道入正题…
“那小灾星又惹麻烦了对吧?”
“是出了些事儿。”
“莎…”
金鸡独立,大鹏展翅,顺着展势再摆起一鹤形拳架子。
看着映落在拳头上的晨光,老人家酸溜溜地说道:“诶,我咋觉得,是上辈子欠这小子的哩?隔着个千万里地,他居然还能折腾人,真是造孽呀。就可怜我这糟老头子,一大把年纪想睡个安稳觉都没得。哎…”
“……”
话,酸溜溜。
小嘴微嘟,芍药似有闷气,没有即刻接话。
纤手温柔地拂过青鸟儿的脑门,从盘子里拿起两片新鲜的酸笋,放在青鸟儿的跟前。待它试过味儿开始埋头啄食后,芍药方才挽起麻衣裙摆,盘腿坐上天井沿边的台阶。看着两只啄食的鸟儿,闷闷说道:“先生心里知道这并非他的本意,又何必怪罪他呢?要知道,平日里他可是在晨后方才来信的。若无急事,他又怎敢惊扰您呀?”
“呵…”
被自己徒儿反驳,老人家的酸味就更浓了。
没好气地瞟过一眼芍药,尔后又看了看放置在天井边上,仍冒着白烟的莲子白玉羹,酸涩道:“处处净袒护这外人,我看你眼里是有这小子就没有我这老师。若这小子还在岳阳城,你这白玉羹恐怕得多做一碗才成吧?”
“才不是…”
芍药果断否认,幽幽道:“徒儿说理,先生是晓得。自小起,到今时,先生都是徒儿这辈子最敬重的人,不存在比较的。即便他还在岳阳,徒儿要烧的白玉羹,也不过多掏一把细米的功夫罢了,哪里有先生说得不堪呢?”
“呵,说的好听。”
奉承的话谁都会说,但谁说的意味都不尽一样。
好比眼前老人,是铁疙瘩嘴,豆腐心肠,最吃不消小徒儿柔柔弱弱的撒娇奉承。一下子,便把他把酸溜溜的味儿给消下去了。
“就你牙尖嘴利。”
没好气念叨一句,也不纠缠。老人家转动两手,化展翅为猴挠,又缓缓伸抬起一脚,平声问道:“说吧,他又闯啥子弥天大祸了?”
“莎…”
柳眉儿闻言弯翘,嘟嘴儿闻言皮俏,芍药儿得逞一笑。
像是害怕老人下一刻就会变脸似的,芍药挽起麻衣裙摆,就站起身来,利索地踩着碎步走到老人家面前。摊开收在掌心的信笺,咬着小嘴唇,幽声问道:“请问先生这是何解?”
“哦?”
老眼细眯,瞄去一眼。
老人看得极快,密密麻麻数千小字,他仅仅只是草草眯去一眼。一眼之后,便收回了神光,数缕难以言喻的疑虑,随之由他的眼珠子泛开。似看出来了什么端倪…
“啧,怎么又是他?”
疑虑数息,老人家没忍住惊疑出声。
芍药见状,顿觉奇怪。信是夏寻由北边写来的。洋洋洒洒数千字里头,说了许多事情。其中最让人捉摸不透的,就是那看似猥琐实则神秘的神棍。
“先生可认识那位道长?”
“不认识,却知晓。”
“啊?”
老人家想都没想就直接否认,但话意颇深,没能让芍药立刻听得明白。
“此人有名堂?”
“有没名堂我不晓得,但来头肯定不小…”
老人家晨练的心情似乎已经消尽。拍拍两袖,干脆就收起了拳架子,顺手从芍药的手上拿过信纸,便迈步走向天井的石阶,坐下。执着信笺,他说道:“信上说,此人曾给夏渊卜过一卦,此话确实不假。因为,月前夏渊破天罚南下路过断崖沟时,确实就遭遇此人截道,当时也确实是被迫掏钱买下一卦。为此,夏渊还特意上山询问过我。”
“被迫买卦?”
芍药听得迷糊。
夏渊何许人也?
其乃横极一时之痞子流氓呐!
天底下,居然有人能光明正大讹到他的银子?这恐怕是天底下最好笑的笑话了,若说出去,断然不会有人相信。
可是,老人家确实就是这么说了。
老人家深意一笑,反问道:“你和那道人曾有一面之缘,你可还有印象?”
小手自然挽在小腹,芍药恰静地沉思了片刻。回忆着,细说道:“三短身材,豆眼圆脸,两撇翘须。着灰蓝圆领白日袍,拿莲蓬黑铁拂尘,执黄木白旗蟠,旗蟠上书一字算天机。”
老人点点头:“修为又如何?”
“气息轻浮无底,与常人无异。”
“你确定?”
………………………………
第三百二十章 遗留之人
“徒儿确定,此人绝非修者。”
“呵…”
老人深意一笑:“确实如此,不仅仅是你以为此人非修者,夏渊也是曾经这么认为的。然而,正是你们眼中这位毫无修为的道人,在月前正面承受了夏渊全力施展的象踏九州而毫发无损,并且逃之夭夭。你说这又是何故呢?”
“渊叔拿不下他?这怎么可能?”
老人给出这么一个答案,芍药是万万没有想到的。
漂亮的眼眸子里随之尽是不可自信。一个曾被夏寻掂量过无数个来回的可怕念头,也随之由芍药的心窝子里升腾而起。
“难道,他真是师祖?”
“那你就想多咯。”
深意顿转轻蔑,老人相当不屑:“此人虽能受三藏一礼,也可卜算机缘命数,有腾云驾雾的本事。但仅凭这些能耐,他还远不够资格与你师祖相提并论,最多也就是圣人层次的存在。对于这一点,夏寻就考虑得比你周全,既不选择相信,也不选择强拒,随手把皮球踢到我这里来。即是求解排疑,也是求助保命,那算盘打得是一个真够精的啊。”
这话后半段,老人家显然掺杂了个人情绪在里头,芍药听来就不那么乐意了。但老人家毕竟是尊长,而且现在夏寻还有求于他,芍药即便有气,到这份上,那也得噎起来。
纤细玉手恭敬端起凉于天井边上的莲子羹,呈至老人家的面前,幽声道:“先生,羹已经凉好,还请先用食吧。”
“诶…”
自嘲般笑叹起一声。
老人家能摸透芍药的心思,毕竟那是他看着长大的徒儿。但反过来说,芍药又何曾不是随手都能抓住老人家的软肋呢?就好比,青鸟儿携信而至,芍药做的第一件事情不是跑到地堂去看信,而是耐着心儿跑去厨堂熬粥。
这必然就有她的道理。
“你这丫头呀,对比起他,我这当先生的,可就真廉价啊。”
老人家摇着头,无奈地接过瓷碗。
老嘴轻吹着粥面,哀怨说道:“每日一碗莲子白粥,我吃去十三个年头。不曾想,在我有生之年,居然还能吃到这白粥坐地起价,可买我三寸舌头的时候。我说药丫头儿,你这么对先生可厚道不哦?”
“……”
老人家的挖苦,芍药听得出来。
只是老人乃尊长,说得也确实在理,正中芍药的小心思。姑娘家若再狡辩,也就无畏了。进不成只可退,微微撅起小嘴儿,显出一副很受委屈的无辜模样,默默为老人家递去瓷勺,没再接话。
“哎…”
如果问,问天山上最犀利的是什么。
外人肯定会说是一座经楼,一位老人。但只有问天山的老儒者才会知道,最犀利的,其实是小祖宗的眼泪。
“罢了,不聊这个了。”
见芍药这副委屈得都快要哭出来的模样,老人也是没脾气了。
无奈摇头,一手端着碗,一手接过芍药递来的瓷勺,随意扒下几口白粥。接着话风稍转回归到了正题。
“那道人应该有些来头…”
“当年一战末期,淳风聚天下战力围剿岳阳,老隐已无兵可用,奉仙被迫之下选择自解遮天,以杀证道,迈出最后一步。百日杀戮,山河血染,前来围剿的人间圣阶几乎被他一人屠尽,老八也差点丧命于他的七星剑下,岳阳城以外千百万里一度成为人间炼狱。最终,师尊大义不忍苍生遭劫,便亲临瀛水,降下天罚以止干戈。可是,那时的奉仙离登仙仅剩一线之遥,百年苦修就在眼前,断不可能荒废。无奈之下,他唯有以天试剑,拼尽毕生修为斩天一剑…
但,一线之差即天壤之别。
纵使奉仙再强,不能正道踏天,终究也只是无限接近于仙,而非真正的仙,战败实属必然。战至终,天雷轰破了他的道心,毕生苦修毁于一旦再也无望登仙。只不过,奉仙也并非完败。他耗尽修为斩天一剑已蕴含仙威,生生把天道斩出了一缕裂缝,使得天道韵律就此残缺不全。也是自那起,凡尘世间再无人可循登天成圣之道,王者巅峰就成为了人间修者之极致,数十年来再无人成圣。
所以,那邋遢道人,断不可能是位新晋的圣人,也不可能是位不悟天道而登天成圣的伪圣人。因为,他无圣路可走。如今唯一可解释的,唯有当年遗留之人。”
“遗留之人?”
芍药不解:“先生曾说,当世圣人除了的诸位师叔伯以外,便绝无其他了。为何还会有遗留之人呢?”
“嘶…”
“说是这么说。”
扒几口白粥,老人咀嚼着说道:“按事实而论,也确实如此。当年奉仙,登仙在即。但岳阳战火不息,即便道果在手,他也没有稳固道基的时间。在那等般情况之下,除了我们十多位出自蓬莱的师兄弟以外,当世之中只要身居圣位者,谁能忍得下这份贪婪与忌讳?蜂拥岳阳,斩杀奉仙,趁机抢夺道果,这些都是情理之事。但天数四九缺一,万事情理皆有例外。摸不准,这位道人就是那个被世人所遗算的存在呢?”
“……”
身居高位,眼光所至果然别是一番天地。
过去数十年,对于世上圣人还有几人的说法,一直都有着统一的答案,那便是十八之数。因为,这个数字是经过无数算师,根据天下各方势力过去百年数据,所计细算得出的同一个答案,再无例外。而现在,问天山的老人家,却仅凭一位疑似圣人的出现,就直接就推翻了过去的权威,虽说无关痛痒,但却也难叫人信服。
对于老人这个说法,芍药几乎没有作丝毫怀疑,而是顺着思路提出了更深层次的疑问:“若是位圣人,那夏寻可就麻烦。圣人之能,何处不可来去?他却费尽心思引夏寻、墨闲入谷,莫非这峡谷之内有他所忌惮之物不成?否则他完全没有理由如此行事。而且,夏寻和墨闲都身怀有秘辛,单独指引他们两人前去入谷,必然也与此有关。不行,我得赶紧提醒他…”
思之甚多,料至末端。
似乎预感到情郎即将涉险,芍药的心儿无理由地就是一紧,急忙转身便碎步行入书房。没过多久,就从书房里取出一盒子笔墨纸砚,走回到天井。也没多说,她倚着石阶高台盘腿坐下,利索地把一张裁剪过的小纸摊开在石墩上,随手研墨洗笔,再一手挽着另一手的麻衣袖子,四根葱指儿端着笔杆子,细细落笔…
笔落成字,字写得精彩。
主要是真够小,比之来信的字迹还更小上一丝,就像是要把千言万语尽巴掌一纸,小之又小。笔尖狼豪如针尖麦芒,沾着黑墨,在四根白皙手指的掌控下,轻轻点上小纸,忽上忽下轻晃,一粒粒细如河沙的清秀小字便成连成丝线,在小纸延展,非常神奇且了得。
老人见状,却很是失望地不止摇头:“你以为,凭几句话就能劝得动他?”
“应该劝不动。”
“那你还写?”
“徒儿让他暂缓些时日。”
“为何?”
笔落如流水行云,芍药净顾着埋头细写,忘了应有的礼节。老人数次问来,她都头也没回地敷衍答去,情急之中就略显得很是无礼。
边写着,芍药边细答道:“那峡谷乃噬龙凶土,虽然险恶却并非绝地,一力可降十会,破解之法倒不难。只要能暂缓夏寻数日再,待我去一趟襄阳城把此事告之渊叔,让他领人马前去寿春庇护,此事便能迎刃而解。”
“药儿呀。”
“啊?”
“你好天真哦。”
“额…”
老人家一声蔑笑,气不打一块出地愤愤再说道:“你若真这么做,夏寻、墨闲必死无疑,夏渊九死一生。”
“……”
落笔随声止,芍药狐疑地回过头去。
“为何呢?”
“因为,但凡事涉这小子,你就会变笨。”
“徒儿不解…”
老人家没有着急着解释。
只是,草草几勺子把碗中剩余的白粥喝得干净,放下碗勺又拿起毛巾,仔仔细细把嘴角边上和两手指尖都擦得干净。又瞧瞧四周,最后没再发现有其他事儿可为了,方才以训斥的口吻,开始教说道。
“寿春虽处大唐中腹,但却是座不折不扣的边域重镇。它南靠巩江,入北疆地界,巩江上游七万里是凌波水师校场,东去十万里有武功、谷和州、颐郡等十数处军事重镇,北四百万里更有号称骑战无敌的骊山…天策府。上下五百万里,千百处要害,环环紧扣,一环动环环皆动。
夏寻北上赴国试,乃考生身份。所以在国试结束之前,无论哪方势力都不会为难他,他大可无忧。而夏渊,他名为大唐将帅,实为窃国贼子。先前南下之所以没人动,是因为各方默契所在。而现在,王者天罚已毁,夏渊在南域立旗,掌三城雄兵,就是实打实的谋反。他若真听信了你的话,领精锐人马前去寿春,那南邙山上的千百万天策军,无需圣旨,便能策动上下五百万里所有州郡守军,倾巢而出,直驱寿春,取他首级!如此逆境,夏渊必然九死一生。只要夏渊一死,无用再等明年严冬,天下杀局当即就会开启。到那时候,人间大乱,夏寻、墨闲的身份就会顷刻逆转,他们身处北疆心腹,则必死无疑!”
“你说你笨不笨?”
“咔…”
………………………………
第三百二十一章 璞玉雕琢
一段陈词,说得平静却有理有力。
字句如剑,是一剑一剑生生刺入在听者的心扉,刺一个千穿百孔,体无完肤。特别是老人最后“必死无疑”四字,那更直接就把芍药吓出了一身冷汗,脸色煞白,全身力气仿佛被一抽而空,就连抓在指尖的毛笔,也随之脱手跌落地上。
宛如噩梦初醒,浑浑噩噩。
“晓得?”
“徒儿,疏忽了。”
“是急了…”
“喳…”
严峻一话,着实是把芍药吓得不轻,足足半响,她都没有从后怕中反醒过来。
老人家见状,也不好再过多批评。
渐化厉色为和笑,缓缓弯腰帮着她拾起脱手落地的毛笔,并拿回至天井边上,一点点地顺着砚台边口,把沾在笔尖上的尘土细细刮掉。狼豪顺滑,粘着水墨成油状,映晨光金黄闪闪,让人分不清墨到底是黑的还是金的。
“为师不怪你,所谓玉不琢不成器,再美之玉,亦需年月润养,更要精工雕琢,方能通透其华光…”
话语轻柔,如春风拂人耳。
老人恢复成往常的和蔼之色,耐心说着:“在过去的十数年里,我和老隐都以同样的方式,把你和他隔绝于红尘喧嚣之外,润养于世外山野中,就是为了让你们以最纯朴的心性,镌刻古今天地间一切智慧。而这样的方式,就如一把锋利无比的双刃剑。一刃利,可使你们心无旁骛,在十数年内尽数鲸吞寰宇学识。一刃弊,世外太小,把你们的眼光都局限在了方圆咫尺,不闻人间烟火。以至于空有学富五车的脑袋,却没有一个能承载智慧的格局。每每预事有余,却往往谋事不足。
所以,玉成器的关键,还是在于雕琢。
为此,年前老隐放他走出了村子,去磨砺风雨。而我,在看到他以后,也照葫芦画瓢,松开了你的约束,让你随他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虽说,两者行径同样为琢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