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贞观之热血宅男-第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世民急切地问道:“关三郎,雇佣士兵,取消府兵的注意,你是怎么想的。”

    关志义笑道:“陛下,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老百姓最大的愿望就是有吃、有穿、有住的。这大唐到处是树木,百姓找个栖身之所还是很容易滴,这住的问题就解决了。至于穿,能让百姓不受冻,想必他们不会再有其他奢望了。最难的就是那张嘴,你说无论男女老幼,哪个能不吃呢?”

    “继续讲。”李世民点点头,说道。

    深吸一口气,关志义说道:“陛下,这大唐的粮食不少。就算山东等地受灾,可是这长安、洛阳等地还是不缺粮滴。可是要老百姓不挨饿,必须得他们能拿到粮才行。这粮食也不是白来的,想要就必须有钱。为了不让百姓饿死,朝廷就必须为他们买粮。”

    李世民说道:“关三郎,朕就是这么做的呀!可是这跟雇佣士兵有什么关系?”

    关志义楞了一下,然后大声的说道:“陛下,你内库有多少钱来帮百姓买粮食?你把粮食都白送给百姓,他们会不会养成依赖思想?与其这样费力不讨好,还不如你给百姓粮食,然后让他们干活儿。”

    “干活儿?!不是有调吗?”李世民不解的问道。

    这个问题和杜如晦问的如出一辙,看来那个家伙没有明白其中的道理,这也造成了李世民的误解。

    关志义解释道:“百姓,调是强制姓的,每个人都必须做。而你出钱雇佣的百姓,却是双方自愿。虽然也可以说,是不得不接受,但却没有强制姓。”
………………………………

第十五章 新的职位

    关志义用了小半天的时间为李世民解说,才把现代的一些观念灌输给老李同志。

    李世民仔细的思索一番,发现如今的大唐最好的应对之法,就是采用关志义的建议,实行雇佣兵,进行高原训练。

    看老李恍然的神色,关志义心想:总算熬过去了,面对皇帝,真他妹的紧张呀!

    谁知李世民没有放他走,反而问道:“关三郎,朕看你出兵突厥时很有章法,这次你想过自己领军没有?”

    关志义愕然,随即笑道:“陛下,某怎么可能领兵呢?”

    “为什么不可以,就凭你灭突厥的策略,指挥吐谷浑之战也不是不可以的啊!”李世民有些诧异的问道。

    在李世民看来,他十多岁就能领兵南征北战,关志义的年龄不是问题。从关志义的战绩来看,关志义指挥作战也算大唐的佼佼者。作为一个将领,哪有不想做元帅的呢?

    关志义的回答自然引起他的兴趣,因此,他才会有此一问。

    “陛下,打仗是要看资历的。就拿这次出兵吐谷浑来说吧!侯君集将军作为兵部尚书,你说哪个能指挥他?程咬金将军跟随陛下南征北战,他会服哪一个?更何况士兵们知道某的有几个?看某的年岁,哪个会服从某的指挥?”老关如此的吐槽道。

    李世民说道:“朕当年……”

    他没有说下去,因为他刚开头,关志义那边儿就呈现出鄙夷的神情。作为皇帝,察言观色的本领自然是不差了,他岂有不发现的道理?

    看到关志义的那副神情,李世民自然不能再说了。

    他面色不善的问道:“关三郎,朕说当年的情况,你是不是以为朕在骗你?”

    关志义说道:“陛下,某不是在怀疑你说这些事情的真实姓,而是觉得某和你没有可比姓。”

    李世民问道:“此话怎讲?”

    “你指挥军队的时候是什么身份,那是公侯世子,就凭你这个身份,有几个人敢说‘不’。某是什么身份,一个乡巴佬。这么大的差距,你说咱们有什么可比的?”关志义吐槽道。

    “不会吧!”

    关志义摇头道:“陛下,别说现在,就是过上一千年,依旧是这样。你说皇子的生活起居可能和普通百姓的孩子一样么?别说你,就是萧阁老的孩子也比百姓的孩子好过百倍。”

    李世民惊呼道:“怎么可能?萧阁老一直以简朴著称,他的孩子怎么会比百姓的儿女好那么多?”

    “陛下,萧阁老虽然朴素,可是他是朝廷命官,可以说是衣食无忧。你说他的孩子会像普通百姓的子女一样担心吃穿吗?这些都还是小事儿,萧家号称书香门第,他的书籍之多,连皇宫都不一定能比得了。萧家儿女可以从小读书习文,其他百姓有哪个机会么?更加不用说萧阁老满腹经纶,他教育出来的人,岂是普通人家可比?”

    李世民暗道:这小子说得不错。青雀有门客的辅助,已经开始写志了。普通人家哪个有这样的机会。

    “你是什么意思?”李世民如是问道。

    关志义说道:“某能有什么意思,还不是陛下你要用你的功绩来打击某。某才说人与人是不能比的么?别说陛下你了,就是某也会想方设法让子女过得更好。人皆如此,这是本姓,某可没说这样是错误。”

    李世民揉揉脑袋,心中暗想道:朕不是想知道他为何不争取当主帅吗?怎么稍不留神就被他引到其他地方去了?看来以后和这小子说话要当心点才行。

    于是他问道:“你给朕说简单点,你强烈要求朕派兵,却为何不主动请缨当主帅?”

    老李的做法让关志义想起了那个时代的领导,总是用简单的几个词语概括,然后再长篇大论,怕的就是别人不明白。

    关志义心中一动,就说道:“陛下,某不远当主帅的原因,可以用四个字形容,那就是不能服众。具体说就是资历不够,威望不高,敌情不熟……”

    李世民打断他的话说道:“好了,好了。朕知道了,让你再这样说下去,朕都不敢出兵了。”

    这个家伙只是厌烦关志义哪一串串的四字词语。说他不出兵,哪其实就是玩笑。要是他不愿意出兵,当初就不会让关志义提建议了。他就是有了那个倾向,才把关志义从岳阳喊回来滴。

    当然,若是关志义和他的意见不同,他也会考虑一番。

    关志义不知道这个情况,他只能规规矩矩的站在一边等候李世民的发落。

    他的乖巧也获得了李世民的好感,于是老李问道:“关三郎,朕最后一个问题,你这次吵着闹着要出兵,你打算要个什么头衔呀!”

    李世民的问话,让关志义突然想起,还有不少功臣子弟要当他的部下。看来,这次还有在李世民这儿讨个官儿来当才行。

    在这个千古明君面前,关志义不打算遮掩,他说道:“陛下,某这次回长安,玄龄呀!敬德啊!都让某照顾一下他们的儿子。你干脆就把他们归到某的麾下吧!”

    说实话,李世民真的没有想到,房玄龄会让儿子入伍。

    房玄龄作为文臣,他的儿子做文臣这是不二的选择。要知道古代不仅仅是封爵要传承,就连职业也是如此。

    比如:木匠的儿子,长得后也是木匠。医生的后代多半继续当医生。毕竟,这个时代都是手口相传,一些自以为高等的东西,更是传男不传女。

    别看李世民知道文臣武将都和关志义交往密切,但是他还真不知道那些文臣武将到底想什么。

    关志义这一坦白,李世民才知道,这些大臣一个个的都想投机取巧。

    李世民略微想了一下,就说道:“好!你把那些想要到你麾下的人登个记,朕准了。”

    不管其他皇帝会不会胡思乱想,但是他李世民不在乎。

    别说关志义,就是勇猛的尉迟敬德,在李世民的一通臭骂之后,还不是乖乖儿的闭门思过了。他李世民一点也不担心这些手下有其他思想,因为他有必胜的信心。

    再说他也希望这些功臣的后代一个个健健康康的,要是大臣的后人遭遇不幸,也是他的损失呀!
………………………………

第十六章 大军演武

    打仗的确是件大事,一场战争的发起,并不是三五两天就能完成滴。

    从关志义带棺闯宫到现在已经过了几个月了,答应他出兵的李世民,并没有把军队派往凉州前线。

    不过,大军虽然未动,但是整个大唐上下已经形成了一股合力,誓要把吐谷浑给灭掉。

    首先跳出来的就是报纸这种新奇的宣传媒体。

    它不仅揭露吐谷浑的种种恶行,让百姓知道吐谷浑不除对大唐有多大的危害。还对比敌我双方的势力,让百姓和世家都知道,灭吐谷浑那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接着,关志义再次召集大唐的商家,并打着神医孙思邈的旗号,说要经营长生不老药。

    吐谷浑出产冬虫夏草、枸杞、肉苁蓉等高级稀缺药材。

    关志义拿出这个东西引悠大家,哪有抵抗得了的,一个个全部都被他说服了。

    毕竟,吐谷浑的枸杞虽然不是最好的,可是哪也是滋阴补肾的佳品。

    肉苁蓉,据传是宫廷必用之物,最早就是远征吐谷浑的李靖带回来滴。在关志义口中,更是把它说成男人的必需品,有了它可以一夜n次郎。作为古人,这个诱或可顶天了。

    冬虫夏草更是让神医孙思邈动容,你说这样大的生意,能无动于衷么?

    有了灭突厥的示范以后,远征吐谷浑还没调兵遣将,商人们已经把大把大把的资金贡献给朝廷了。

    当初,在定襄尝到甜头及突厥牙帐获得大量突厥宝物的商人更加的踊跃了。

    他们和关志义交往深厚,这次更是被关志义授予重任。

    具体什么任务,除了关志义和那几个商人之外无人知晓,哪怕李世民都一样被蒙在鼓里。

    不得不说世家的能量巨大。

    这边关志义才把商人召集起来,那边世家就派代表找关志义了。

    作为现代人,关志义当然明白利益均沾的道理。

    于是大唐各道、各州府的大姓世家,都接到关志义邀请。于是吐谷浑还没有被灭,他的地盘儿便被各世家分解了。

    当然,这里说的瓜分吐谷浑,并不是说土地,而是说得商业。尤其是盐铁丝绸等消耗品和奢侈品都已经分配好了。怕的就是地方占下来了,可是却因为其他因素闹得不可开交。

    世家、朝廷、商人合力施为,大唐现在只有一种声音,那就是吐谷浑是大唐的。

    李世民采用关志义的办法,把那些身强力壮,却衣食都没有着落的汉子都召集起来。用雇佣的方式组建了大唐第一近卫军。

    这支部队并非现代军队那样,都是血气方刚的年轻人。

    从十五六岁到四十来岁,只要身体强壮就可以进入军队,但是要上战场却不是那么简单的。他们必须接受培训和考核,培训内容和考核内容就是当初关志义在长安训练新军是采用滴哪一套。

    听从关志义的建议,李世民现在训练军队首先不是安排身体训练,而是全方位洗脑。

    只要在训练营呆上几个月,那么朝廷最大,江山社稷大于个人利益,就成为受训者的终身信念。

    当然,李世民也保证为战士解除后顾之忧。

    士兵的妻女都被安排到棉纺厂,这不是关志义私人的企业,而是李世民大大掌控的。这是关志义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误会,主动给李世民的建议。

    他们的儿子自然是被安排到私塾读书了。老人也进入工厂,感谢轻松的活儿。也就是说只要当了兵,那么一家老小的生活就不成问题了。不过,土地什么的,就要看个人的意愿了。要的可以找人耕种,不要的就由朝廷收购。

    这支特殊的军队由苏定方亲自训练。

    至于为什么关志义不出手,只能说宅男是个懒货。他这段时间除了带着儿女做些训练之外,就只有召集商人和世家的时候露过面。

    要不是李世民派人来通知他阅兵,他可能还要老婆儿女热炕头呢。

    这个时代的阅兵还叫做演武,同关志义知道的阅兵式相差甚远。

    和平年代的军演就是走走方阵,展现一下尖端武器。而大唐的演武可不同,那可是正规的军队训练,有时武将还会亲自演练。

    接到通知的关志义真的有些不知所措。

    当初,他和苏定方领导先锋军出征可是轻装简从,就连苏定方都没有穿盔甲何况他这个小校尉。这次演武的对象是太上皇李渊,所有将士都必须穿盔戴甲。

    让关志义这个小身板穿盔甲,实在有些为难他了。

    要是穿防弹衣这类轻巧的装备,关志义不会说什么。可是穿盔甲就不一样了,用大唐的计量单位来说,一件装备至少有一百斤。用现代的单位说,那就是几十千克了。

    你说穿着这样的装备,普通人能够冲锋陷阵、不停的劈砍行进么?

    不管别人怎么样?至少关志义这个家伙不行。

    对于马上就要进行的演武来说,就算他再有办法,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弄出一套轻巧且外观相似的装备。要用游戏中的布甲、皮甲或者铁锁甲,大唐的君臣可不会答应。

    礼仪,在这个时代可是相当重要的。不是关志义讲述一番皮甲的好处,大家就能接受滴。

    要说他不出场,哪又有些说不过去。

    他为了把那些人情关系遮掩下去,已经答应李世民要作为独立方阵出现。要是他中途改变了计划,李渊必定发火。到时别说他的职务,就是他的命可能都要搭上。

    有人说:懒是发明创造的原动力,懒汉是发明创造最终的获益者。

    关志义也是如此。

    要不是为了方便自己,要不是为了他个人的享受,许多发明不会被他弄到大唐来。现在他为了避免带着百十来斤的盔甲冲杀,又想出一个歪点子。

    只是许多时候,一个不经意的动作可以引发一个潮流。

    关志义本就是一个众多势力关注的焦点,他一个与众不同的动作,哪回有什么结果呢?这从大唐延续几百年的演武指挥官这个职位就能看出来。
………………………………

第十七章 重装上阵

    “教官,这样真的能行?”房遗爱晓得关志义的安排后,第一句话就是表示怀疑。

    这不能责怪房遗爱,实在是关志义的安排太让人不可思议了。

    其实,不仅仅是房遗爱怀疑,其他的几个小子也没有哪个能接受。只是房遗爱属于心直口快的那种人,才让他抢到第一个发问的机会。

    看看,一脸惊讶的杜荷,傻愣愣的程处默,张嘴结舌的柴令武……

    就可以想象关志义所说的话,有多大的杀伤力了。这些武将之后,别看年纪轻轻那可不怕事儿的主。他们有这样的表情,就说明事情的严重性。

    那么关志义说了什么呢?

    这小子没有告诉那些老将,也没有上奏李世民,就打算抛弃以前演武的模式,说要用新的东西。你说房遗爱他们能不担心么?

    要知道,这次演武的对象可不止李世民,连常年不出门,身体有些虚弱的李渊都亲自到现场了。

    你说,要是出点岔子,李世民能绕得了他们?

    他们不知道,关志义这么做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他的岁数比其他小将都要大,可是他的身体素质却一个小家伙儿也赶不上。为了不累晕在演武场,也为了方便自己偷懒,关志义打算引用前世的一些东西。

    在他想来,在这支小队里充当指挥,动嘴领导一下其他人的动作,这样应该累不倒他。

    其他小家伙儿按照以往训练的动作,根据他的指挥统一行动,这样出来的效果不会比老实巴交的演武强。

    各有各的思量,各有各的理由,这个局面还真不好收拾。

    幸好关志义战功赫赫,加之房遗爱他们的老爹又有交代,因此,当关志义摆出一副臭脸,训斥的时候,房遗爱几个家伙立刻就妥协了。

    不妥协不行了,老关说了“哼!在某的帐下就要听某的指挥,不听可以。离开就是了!”

    再说了,关志义不做动作,那么所有的目光自然就落在他们这些演练者的身上了。他们这些少年,哪个不想在太上皇面前展现一下自己的本事?这样安排对他们来说,好处其实更多。

    只是他们顾虑到大唐的传统,才提醒关志义。

    现在关志义都这么说了,他们哪还敢反对呀!

    说起大军演武,其实也并不是要所有的士兵都去演练,他们只需要站好队列,等待李渊的检阅。真正演武的士兵,都是经过精挑细选滴。

    关志义和他率领的手下,按现代的说法,那都是官二代。他们被选入演练队伍,那是必然滴。

    想想也是,房遗爱、杜荷是文官之后,他们的老爹在文官中首屈一指,他们不演武,哪个演武。柴令武、程处默、尉迟宝林等是武将之后,他们的老爹也是响当当的人物。他们被挑选出来,那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他们这边刚落下帷幕,那边礼部尚书就开始举行出征仪式了。

    那些祭祀的规矩和东西,关志义不清楚,就乖乖的跟在几位老将和大帅后面滥竽充数。

    文言文本来就难懂,偏偏他们还有方言咏诵。叽里呱啦半天,老关在后面一句话都没有听懂。唉!没文化真可怕,他心里暗自感叹。

    祭祀解释后,各自归位。

    台子上,李渊父子表情严肃。

    台下李靖一身铠甲站在前头,身后候君集、李道宗、薛万彻和薛万均兄弟、苏定芳及胡将执失思力、契苾何力也是全副武装。身子单薄的关志义已经被人海淹没,找不出他的身影。

    一个文官高声宣读《讨吐谷浑诏》:“当今天子嗣纂鸿业,思恢至道,端拱垂裳,於兹七载,式修文德。宁谧区宇,徼外君长,海表猷渠,无远不庭,无思不服。而吐谷浑蕞尔小蕃,负固河右,地不远千里,众不盈一万,不量其力,不恤其人,肆情拒命,抗衡上国。每遣行人,入蕃晓谕,并引其使者,临轩戒勖,示以善道,劝以和亲,欲使境上无虞,各安其业。训导积年,凶顽未改,剽掠边鄙,略无宁息。今上书傲很,拘我使人,内外百僚。华夷兆庶,同心愤怨,咸愿诛讨。宜乘吊伐之机,以展鹰鹯之志,长驱克期,穷其巢穴。罪止吐谷浑可汗昏耄之主,及天柱王一二邪臣,自馀部落,皆无所问。”

    接着,宣读诏令,以特进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节度众军。兵部尚书候君集为积石道行军总管、刑部尚书任城王李道宗为鄯善道行军总管、凉州都督李大亮为且末道行军总管、左骁卫大将军段志玄为河源道行军总管、岷州都督李道彦为赤水道行军总管、利州刺史高甑生为盐泽道行军总管,并由归附的突厥将领执失思力、契苾何力率其部之众,共计十四万人,讨伐吐谷浑。

    一宦官喊道:“演武开始。”

    “诺!”将士们齐声吼道。

    第一个演武的是先锋营。

    只见一名银盔银甲小将手持长槊,跨着匹黑马进入演武场。他后面跟着整齐划一的步兵方阵,一边演示行进间的厮杀,一边大声吼着“杀!杀!杀!!”

    接着左路军、右路军……

    李世民不住的点头,同时和李渊交谈着什么。

    猛地,演武场除了马蹄声之外,竟然没有一丝声音。李世民朝台下一看,只见关志义被一众小将簇拥着进入演武场。

    他暗道:朕说怎么静了下来,原来出了这个状况。这小子不演武襙练,慢悠悠地是要搞什么名堂?

    还没有等李世民斥责,关志义喝道:“中路突击,杀!”

    “杀!”

    尉迟宝林大吼一声,手持长枪从马背上蹿起,直刺关志义正前方一丈外的空地。

    没等众人反映过来,关志义身后的房遗爱已经冲出来,手擎狼牙棒猛地砸在尉迟宝林枪尖儿前寸许的地方。

    “砰!”

    尘土顿时遮住了尉迟宝林两人的身影,接着程处默、柴令武……

    李世民眼睛一亮,对李渊说道:“父皇,你看这小子,又给儿臣来突然袭击了。”

    李渊笑道:“这小子不错。能把单个的击杀组合起来,有点看头。”

    众武将也是点头不已,说实话这种视觉效果不错。虽然他们都知道,战场上这种机会不多,但是演武的时候,的确有效果。

    不说其他武将如何感概,那边关志义又说话了。

    “左翼掩护,守!”

    尉迟宝林,程处默等迅速转移,结成防御阵势。

    ……
………………………………

第十八章 阵前会议

    关志义一袭长衫在身,静静地盘坐在帐篷里。

    他跟随大军出发已经两天了,至于这具体是那里老关一点儿也没有在意,他有更加重要的事情要做。

    那些与他交往甚密的商人,这些天不断的给他送来简易的地图,这些事儿都是当初他召集商人时提前安排好滴。商人们也不需要冒多大的风险,只需把自己在吐谷浑看到的地形和大军驻扎情况,用关志义教他们的法子记下来就好了。

    说起来吐谷浑这样的蛮夷之邦,的确没有经验。

    和大唐交恶,并且随时有发生战争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竟然没有控制大唐进出吐谷浑的人员,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