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古城疑案三内-第1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路上,欧阳平和陈杰通了一个电话,陈杰已经安排好模拟画像的事情,明天早晨,欧阳平将会看到一号和二号的全身画像,这两张全身画像是身体实拍照片和模拟画像的结合体。我们都知道,一号和二号的衣服比较特别,一定有人见过一号和二号。所以,有这两张照片,同志们的调查走访工作将会如虎添翼。

    第二天早上,欧阳平要让吴秀芳辨认过照片以后,再到走马村去会一会马大柱。

    汽车还没有开到大门口,明陵的大门就打开了,开门的人是赵师傅。

    汽车开进大门之后,赵师傅关上大门。

    因为时间还早,欧阳平打算到四方城上去看看,五个人走出值班室,路过会议室的时候,看到会议室里面亮着灯光,欧阳平推门走了进去。

    戴顺利和段小伟正坐在铺好的床上下象棋。

    马所长说明来意以后,戴顺利立马拿起手电筒:“走,我们俩领你们到四方城上去。”

    于是,戴顺利和段小伟在前面引路,欧阳平一行跟在后面,朝享殿走去。

    享殿是通往四方城的唯一通道,戴顺利说,享殿最早毁于战火,前几年,政府出巨资对明陵进行的大规模的修缮和改造,所以才有今天这样的模样。

    享殿坐落在一个六级汉白玉台阶之上,一进殿门就是一个很高的石碑,奇怪的是,石碑上没有一个字。

    “石碑上怎么没有字?”刘大羽问。

    “据说朱元璋在死之前,一共建了十三个陵寝,每一个陵寝都有一个这样的石碑,而且都是无字碑。当然,这只是传说。”

    “朱元璋的陵寝不是在明孝陵吗?坟冢上明明写着朱元璋之墓。”

    “那几个字肯定是后人写上去的。”

    “可见历史传说不可信。”

    “谁知道呢?历史上的事情谁能说的清呢?”

    在享受殿的两边,各有两个金刚,金刚们个个青面獠牙,张牙舞爪,手电筒的光柱照在上面,面目狰狞,煞是吓人。

    穿过享殿,向北走一百多米,是一个正方形的建筑群,建筑群的中间是一个院落。建筑群的南边和北边各有一个铜门,夜里面,两个铜门是锁起来的,所以,大家只能从建筑群东边一条仄仄的通道进入四方城(这个通道是供值夜班的人走的――明陵开放的时候,所有游客都走建筑物中间的大铜门)。
………………………………

第三十七章 一行人穿过鹿园 坟冢后一条山路

    建筑群一共有三层,第一层和第二层是买旅游产品的地方,最上面一层是展馆(展馆里面展出一些文物,这些文物下班之后都被锁进了保险柜)。

    走到购物区北边一百米左右的地方,是三个石拱桥,桥面上是雕刻精美的汉白玉栏杆,人走的石拱桥上,能听到桥下潺潺的流水。

    走下石拱桥,前行一百多米,便进入一个城门,城门上方就是四方城,这个四方城和明孝陵的四方城型制上是一样的。戴顺利说,四方城上方原来有一个明楼,后年久失修而坍塌,现在,只剩下城墙垛。沿着四方城北边的和东边的石阶拾级而上,一两分钟以后,大家上了四方城。

    人站在四方城上,视野开阔了许多,四方城的东边是茂密的丛林,在丛林之中有一大片突兀的阴影,阴影的所在地就是灵光寺高大的建筑群,最突出的标志是矗立在阴影之中的灵光塔。

    在四方城的西南角上,在一片树林中,有三个突兀的,像屋脊一样的东西,那就是省考古队刚建起来的三个大棚,一号和二号大棚里面还亮着灯光。隐隐地还能听见发电机的声音。很显然,辜教授他们还在工作着。在四方城的北边有一片茂密的树林,树林下面是一个像山一样的土丘,这个土丘应该就是墓主人的坟冢,墓室就在封土层的下面。

    在四方城的东北角――坟冢的东面有一个鹿园,鹿园是私人承包的,它作为明陵一个旅游项目。戴顺利说,这个鹿园是荆南市唯一一个梅花鹿的养殖基地,明陵为了吸引游客,和鹿园的主人达成协议,明陵将一块山林租给鹿园的主人,鹿园门票的收入二八分成,明陵八,鹿园主人二,鹿园主人的收入除了和明陵分成以外,还有鹿茸和鹿血的收入。欧阳平一行没有看到梅花鹿,天黑以后,邬先声就赶进了鹿栏之中。

    离开四方城之后,戴顺利和段小伟领着欧阳平一行去了鹿园。

    鹿园的主人姓邬,名字叫邬先声。

    鹿园一共有两个门。一个门在四方城的东边,一个门在明陵的围墙外。

    欧阳平想到坟茔的后面和赵师傅所说的那条小路去看看,所以,必须要从邬先声的鹿园穿过。

    穿过鹿园,在邬先声的陪同下,一行人走到坟茔的北边,坟茔的北边有一条不甚明显的山路,邬先声说,这条路的东边通向灵光寺的后山门,西边通向走马村。

    大家沿着这条路朝西走去,行至两百多米处――即汉代古墓群的东北角的时候,出现一个三叉路口,一条路通向走马村,一条路通向汉代古墓群,一条路通向鹿园和灵光寺。

    第二天早晨六点钟,一辆汽车停在明陵前面的广场上,不一会,有人敲响了明陵的大门,赵师傅正在摆弄他的盆景。

    赵师傅打开大门,原来是陈杰和严建华一行四人。

    欧阳平等人已经起床,他们正在值班室前面的水池上刷牙洗脸。

    陈杰带来了两张模拟画像。
………………………………

第三十八章 吴秀芳指认二号 三个人行色匆匆

    六点十分左右,吴秀芳和一个小伙子推着自行车走进大门,这个小伙子就是吴秀芳的对象,他的名字叫杨海波,这是欧阳平昨天晚上和吴秀芳分手时说好了的。杨海波在汤山金箔厂当技术员。

    马所长立即将吴秀芳请进了值班室。

    吴秀芳看了看两张模拟画像之后,道:“我和海波在树林里面看到的两个人中,有一个人和这个人蛮像的,头发就是这个摸样,上身穿的褂子和这个人差不多,也是四个口袋。”吴秀芳指的是二号。

    吴秀芳的指认,也得到了杨海波的认可――杨海波还特别强调了二号的头发:“这个人的头顶上光溜溜的,耳朵上方有些头发。”

    到派出所吃过早饭以后,同志们兵分两路,一路由马所长领着去南山镇和南山镇附近几个村庄调查走访,这路人分别是陈杰、严建华、李文化和柳文彬;另一路由顾长河领着去走马村和走马村附近的东马村和西马村。这路人分别是欧阳平、刘大羽、韩玲玲和左向东。

    两路人马在南山镇分道扬镳。

    左向东把汽车停在明陵前面的广场上,同志们徒步去了走马村。

    在栗树林――山路正好从栗树林中间穿过,顾长河一行和一个和尚迎面相遇。

    和尚的年龄在五十岁左右,他的右肩上背着一个包裹。看到同志们以后,这个和尚往路边让了一步,让同志们走过去以后才继续向东走去。

    欧阳平目送和尚一路向东,穿过坟冢和河鹿园北边那片树林,然后消失在拐弯处。

    这个和尚应该是回灵光寺。

    欧阳平看了看手表,时间是七点四十五分。

    这个时间,应该是僧人走出寺院的时间。

    顾长河也有一脸的疑惑:“这个和尚应该是从走马村、东马村、西马村来的。”

    “小顾,你为什么这么肯定?”

    “这条路只通这三个村庄。他应该是在这三个村庄过夜的。”

    大家都听出了顾长河的言外之意。

    和尚在外面过夜,这恐怕不是什么好事情。

    说话间,有两个女人走到了大家的跟前,大家迅速让到路边。

    两个女人从同志们身边擦肩而过。

    两个女人的年龄在二十五岁到三十岁之间,穿着虽然不是很艳丽,但很得体,也很清爽。

    两个女人的右手臂上都挎着一个小竹篮子,竹篮子上面盖着一块蓝颜色的布。

    两个女人好像意识到身后有人在打量她们,所以,加快的步伐。不一会,两个女人也拐向去灵光寺的路。

    “这两个女人应该是到灵光寺去烧香拜佛的。”

    “难怪灵光寺的香火那么旺,一大早就有人往灵光寺赶了。”

    昨天傍晚,同志们在灵光寺呆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已经感受到了灵光寺的繁忙与热闹。”

    “这两个女人肯定是到灵光寺去拜观音菩萨的。”

    “何以见得?”

    “你们看到她们手上的竹篮子了吗?竹篮子里面放的肯定是供品。这时候,灵光寺里面的人比较少,人一多,就没法在观音跟前祈祷了。”
………………………………

第三十九章 半路上遇见一人 马九宝神情诡异

    祈祷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心里面默念,在人多的情况的时候,只能在心里面默默念叨――这种祈祷有一个很大的缺陷,在心里面默念,菩萨如何能听得见呢;一种是将心中所想说出来,我们都知道,人们在菩萨面前说的那些话是非常可笑的,有些话只能让菩萨听到,所以,在向菩萨祈祷的时候,最好是旁边没有人。

    “她们是单去拜观音的吗?”

    “肯定是去拜观音的。”

    “灵光寺的观音菩萨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灵光寺的观音菩萨非常灵验。”

    “怎么灵验法呢?”

    “你们难道没有听说过观音送子吗?”

    “这――我们听说过。”

    “灵光寺的香火之所以越来越旺,和观音菩萨有很大的关系。在我们这一带,很多女人结婚后多年不孕,但拜过观音以后,都有了自己的孩子。”

    “是确有其事,还是捕风捉影、以讹传讹。”

    “这一带的人都这么说,现在,连外地人都到灵光寺来拜观音。每年一到观音诞辰日,灵光寺的外面都会排很长的队伍。”

    随着医学事业的发展,男女不孕不育,已经能从科学上找到合理的解释。所谓“观音送子”纯属无稽之谈。不管观音菩萨有多大的法力和神通,她是无法解决女人不孕症的,我们都知道,女人能不能生出孩子,并不完全取决于女人,有些问题出在男人的身上,所以,不管观音菩萨在女人的身上使多大的劲,用多大的法力,如果不能解决男人身体上的问题,女人还是生不出孩子来。

    走到半山腰的时候,从树林里面钻出了一个人。

    “马九宝,打猎呢?”顾长河大声道。

    马九宝的年龄在五十五岁左右,他的肩膀上扛着一把枪――就是顾长河所说的那种土铳子;他的后背上背着一个扁形的竹篓子。

    “小顾,我们先跟他聊聊。”欧阳平走到顾长河跟前低声道。

    “顾公安,你们这是到走马村去吗?”

    “不错,我们是到你们村去,没有想到在这里遇见了你。”

    “你们到走马村作甚?”

    “我们想找你和马大柱了解一点情况。”

    “找我了解情况――了解什么情况?”

    “汉代古墓被盗的事情,你知道吗?”

    “知道,在走马村,没有人不知道这件事情。”

    “我们听说,你家祖上是守陵人。”

    “你们跟我来。”马九宝看了看山路的南北两头,低声道。

    马九宝走向东北,穿过一片竹林――马九宝想找一个远离山路的僻静之处说话。

    两分钟以后,马九宝走到几块大石头跟前:“来,坐下来谈。”马九宝一边说,一边将肩膀上的猎枪和后背上的竹篓放在一块大头上。

    从马九宝的反应和说话的语气来看,马九宝应该有话要说。

    顾长河从口袋里面掏出一包香烟,抽出几支。

    左向东用打火机将所有香烟都点着了。

    马九宝抽了两口烟:“既然顾公安提到这件事情,那我就不再隐瞒了,顾公安说的不错,我家祖上就是受陵人。”
………………………………

第四十章 两家人世代冤家 九宝父急中生智

    “守的是明陵,还是汉代古墓?”欧阳平问。

    “小时候,我爷爷经常带着我在那一片树林里面转悠――就是有几棵枯桕树的那片树林,倒底是明代古墓,还是汉代古墓,我爷爷只字未提。他只跟我说:咱们家祖祖辈辈守着那几座山丘。咱们家还有一个祖训。”

    “什么祖训?”

    “墓在人在,墓毁人亡。”

    马九宝的祖先能坚迟守陵十六代,祖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你是说,那片树林里面原来有几个山丘?”

    “是的,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上面号召农业学大寨,生产队便开始开荒造田栽种水稻。”

    “你爷爷守这片山林守到什么时候?”

    “我爷爷过世以后,咱们守了几年就不再守了,我爷爷是一九六一年过世的。这把土铳子就是我爷爷用来守陵的枪。我家一共有两把。”

    “你爷爷守陵,生产队给公分吗?”

    “我爷爷是护林员,乡亲们只知道我爷爷看护这片山林,其实我爷爷守护的主要是这几座陵墓。咱们走马村,没有人知道那三个土丘下面藏着陵墓。”

    “但村子里面好像有人家知道你家祖上是守陵人。”顾长河道。

    “这――我也有所耳闻,这些话应该是马东奎放出去的――在走马村,只有他家的人知道这个天大的秘密。”

    “欧阳队长,这个马东奎就是马大柱和马二柱的父亲。”顾长河道。

    欧阳平终于从马九宝的只言片语中听出了一点眉目,马九宝一定有话要跟同志们说。

    “马九宝,这――马东奎是怎么知道的呢?”

    “大柱他爹是一个盗墓贼,他家祖上就干这个营生。我们家是守陵的,他家是盗墓的,我爷爷在很早的时候,就跟我爹说过,只要盯着马东奎就可万事大吉。那马东奎在这片山林里面转悠了半辈子,他知道我爷爷是守陵的,但他不知道陵墓到底在什么地方,所以,他就到处寻觅。后来,他终于寻觅到了那几棵枯桕树跟前。”

    “马东奎动手了?”

    “马东奎是想动手,但有我爷爷在,他根本就没有机会下手。”

    “这是为什么?”

    “我爷爷整天在山里面转悠,每天夜里面还要起来转两次,盗墓可不是到人家去偷东西,瞅准了,拿上东西就走人,要想拿到墓室里面的东西,单挖洞就要很长的时间,我爷爷整天在这里转悠,马东奎就是知道陵墓在什么地方,也没法躲过我爷爷的眼睛。我爷爷去世以后,马东奎认为机会来了,他瞅准我们家给爷爷办丧事的机会下手了。办完丧事的那天夜里,我爹就带着我下山了,结果看到了灯光――灯光的位置就在那几棵枯桕树的旁边。我们就摸了过去,躲在草丛里面远远地看着,不一会就听到了说话的声音,两个人趴在洞口上面往上拽筐。”

    “你爹和马东奎之间发生了正面冲突?”

    “那倒没有。”

    “挖盗洞的就马东奎一个人吗?”

    “马东奎父子三人。”

    “结果怎么样?”
………………………………

第四十一章 马九宝消失林中 同志们继续赶路

    “天亮之前,马东奎父子掩盖好盗洞回家睡觉去了,我爹和我用土石把盗洞堵起来了――盗洞只挖了三米多深。既然马东奎已经找到的陵墓的位置,他是不会善罢甘休的,仅凭我们父子二人,是无法对付他们父子三人的。我爹就想了一个办法。”

    刘大羽又递上一支香烟。马九宝将烟点着了,吸了两口,然后接着道:“我爹就从家里拿来一把锯子,锯倒了三棵树,把树藏好之后,然后向生产队报告有人偷树,生产队长就报告大队书记,大队书记就派两个民兵和我爹一起在山上轮流值班。这样一来,马东奎父子就没有机会下手了。”

    “后来呢?”

    “一九六五年,马东奎过世,一九六八年春天,人们就跟发了疯似的在山上修梯田,那块墓地有一大半都泡在水田里面,事实证明那里根本就没有什么大墓,我爹也就不再守陵了,因为树林的面积越来越小,生产队就不再安排人护林了,不护林,也就没有办法正常守陵了。马东奎过世以后,马大柱就重操旧业――马东奎和马大柱正儿八经的营生是给人家弹棉花。”

    “之后,马大柱没有再干盗墓勾当吗?”

    “这――我就不知道了。狗改不了吃屎的本性,这些年,我看他家的日子好过多了,马大柱也很少走村串户给人家弹棉花了。你们不妨多留意这个人,但千万不要在他跟前提我的名字。那马二柱现在是生产队会计,我们毕竟在一口大锅里面吃饭,关系弄僵了,以后就不好说话了。”

    “听说你现在是大队民兵营长。”

    “民兵营长是一个闲职,平时没有什么事情――顶多开开会。我们平时在生产队干活。”

    告别马九宝之后,同志们穿过竹林,回到山路上;马九宝则钻进了树林之中,一眨眼的功夫就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七八分钟以后,一行五人上了山脊,山脊的海拔大概在一千米左右,站在山脊上,向东,能看到阳山主峰――即阎王鼻子。阎王鼻子的海拔大概在一千五百米左右;向南看,灵光寺、明陵和考古队刚建的三个大棚尽收眼底,三个大棚距离大家所在的位置最近,最多不超过两里地。

    翻过山脊,向北走一两分钟的样子,便看到几间瓦房,几间房子围成一个院落,院门紧闭;院子周围,古木参天,院子里面也有一些树,但大部分是柿子树和枣树。

    远远看去,房子显然有些年头了。

    “这就是马九宝的家。”

    马九宝家把房子建在这里,多半是为了方便守陵――站在山脊上就能看到所守之陵。

    走到马九宝家的院子门口,放眼望去,山下就是一个很大的村庄,这个村庄就是走马村。

    “那就是走马村,东边那个村庄是东马村,西边那个村庄是西马村。”顾长河指着三个村庄道。

    三个村庄之间的距离大概在两三里地的样子。
………………………………

第四十二章 山坳里两户人家 屋檐下一捆绳子

    走到半山腰的时候,出现了三条岔道。这三个岔道的尽头就是走马村,东马村好西马村。

    顾长河选择了中间一条下山的路。

    山路是由大小不等的石板铺成的,石板路蜿蜒曲折,或高或低。所有的石板都已经断成了很多块,有些地方塌陷得很厉害,稍微完整一点的石板上有一些凹陷的浅坑,这些浅坑应该是人和牲口长期在上面行走所致。

    几分钟以后,大家听到了从不远处飘来的女孩子银铃般的笑声。

    绕过一个山头,便看见了一片茶园,几十个女人正在采茶,她们的身后背着一个小竹篓。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她们一边采茶,一边谈笑风生。

    几个女人看见了顾长河,一个女人朝大家走了过来。

    “这位是妇女队长常桂兰。”顾长河低声道,转而大声喊道,“常队长,采茶呢?”

    “这是今年最后一茬,分给大家伙过年用,顾公安,您来的正是时候,走的时候,带一点回去喝,虽然不及春茶的口味,但不比春茶差到哪儿去。顾公安,你们这是?”常桂兰看了一样欧阳平一行。

    “我们找马大柱,他今天在家吗?”

    “今天一大早,我看他往西马村去了,他带着家伙什,一准是去弹棉花的。要不了两个钟头,他就会回村,你们到他家去等他。”

    在茶园和村庄之间,有一条浅浅的河流,这条河比较宽,河上有一座用树棍搭起来的木桥。

    走在木桥上,能看到水下的石头和游动在石头之间的小鱼。

    一行人穿过村庄,向北走进一个山坳。

    在几棵大榕树的掩映下,有两个院门。两个院门都是半掩着的。

    山坳里面住着马大柱兄弟俩。马大柱住在东边,马二柱住在西边。

    顾长河走到东院门跟前:“有人在家吗?”

    “谁啊?”从院子里面传出一个苍老的声音。

    顾长河轻轻推开门,院子里面有一个老太太,她正在搓绳子。

    “大娘,您忙着呢?”顾长河走到老太太的跟前。

    老太太将眼睛往前凑了凑,终于认出了顾长河:“这不是派出所的顾同志吗?”

    老太太的年龄在七十五岁左右,她两鬓斑白,耸肩膀,腰微驼。

    “顾同志,你们这是?”老太太瞅了瞅欧阳平一眼,眼神之中闪过一丝警觉。

    “大娘,我们想找大柱了解一点情况。”

    老太太将搓好的绳子绕成十几圈,打好绳扣,挂在椅背上,然后招呼同志们坐下。

    在院子右边,一棵枣树下摆放着一个圆形的石桌,周围还有七八个鼓形石凳。

    “真不巧,大柱今天一大早到西马村去弹棉花去了,这些日子,他一直呆在家里。”

    “大娘,马大柱大概什么时候回来呢?”

    “西马村的王寡妇带信请大柱弹一床棉花,快的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