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古城疑案三内-第1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霍老师将自行车推到一刻老槐树跟前,将自行车靠在老槐树的树干上,自行车的车腿坏了,一根绳子将车腿吊在车后座上:“学校正缺人手,我虽然老不中用了,但还能顶点事情。闲不住啊一闲下来,这把老骨头就要散了架了。”
霍老师瞥了一眼站在路长庚旁边的刘大羽和陈杰:“路所长,你们这是到古里村有事啊”
“霍老师,他们是为古立饶家的事情来的。”荣高棠道。
霍老师愣了一下:“古立饶家的事情这么快就惊动了上面“
“霍老师,您在古里村教了几十年的书,乡亲家的门朝哪儿开,您一清二楚,您跟我们说说好吗在古里村,有哪些人家和古立饶翻过脸、结过怨”
霍老师望了望渡船,渡船距离码头还有一百多米的样子:“古里村是一个大村子,七百多户人家,众口难调,村长难做啊舌头和牙齿呆在一块,有时候也会碍事,乡里乡亲的,闹点意见,也属正常,至于翻脸和结怨的事情,还真不好说,即使有什么怨恨都是藏着掖着的,外人如何能知道。”霍老师和荣高棠一样,都不大愿意说古里村家的事情。
既然荣高棠把同志们的注意力牵引到霍老师的身上,霍老师一定是知道一些情况的。
码头上已经站了二十几个人,这些人都是等渡船的所以,他们都应该是古里村人,他们远远地站在或者蹲在一边,平静地望着路所长一行,他们的眼神显得有些怪异。
“霍老师,你对古立饶家的事情怎么看”既然霍老师不愿意谈村子里面的事情,那么,谈谈古立饶家的事情,总可以吧
“照理说,古立饶家为人厚道,待人宽宥,不应该有人家和他家结怨,如果他做不端,行不正,乡亲也不会让他做了这么多年的村长,古里村是七百多户人家的大村子,比这些村子大多了,”霍老师指着不远处的一个村庄道:“这个村子叫后王村,只有三十几户人家,我在古里村教了几十年的书,我知道,咱们古里村,家家户户都守本分,守规矩。”霍老师的调门和荣高棠的调门是一个样的。
………………………………
第四章 霍老师左顾言他 荣二爷话中有话
“霍老师,您是不是想说,古立饶的女儿古望月溺水身亡纯属偶然,与他人无关”路长庚道。
“这话,我可不敢说,说起来,确实有些蹊跷,如果单看古望月的死,确实看不出什么古怪来,但要把十年前发生的事情放在一起来看,不由人不心生疑惑了。”
“霍老师,您有什么疑惑,不妨跟我们说说。”
“既然是疑惑,那就是没根没底也没影的事情,没根没底没影子的事情,可不能信口开河。”
霍老师到底是教书先生,说话喜欢钻字眼。在刘大羽看来,“疑惑”就是有疑问,有疑问就一定有事情,可霍老师有另外一种解释。
路所长对霍老师的回答很不满意。
霍老师也看出来了,为了缓和一下气氛,他补充道:“古家大塘以前也淹死过几个孩子,从我记事到现在,总共淹死过七个娃,古立饶家就占了三个,这确实有点古怪,最古怪的是,十年前,古里大塘接连夺走了古立饶家两条人命,一次是一九八四年夏天,一个是一九八五年的夏天。”
“霍老师,古立饶祖上有没有和什么人家结过仇呢”刘大羽道。
“这你们可以去问问古立饶,古立饶有没有和人结过仇,古家的祖上有没有和什么人家结过仇,这只有古家人自己心里清楚。如果真和古家有仇的话,仇家是不会做这种傻事了。”
“此话怎么讲”
“怕就怕古家人什么都不知道,可他们又确实把人家给得罪了。一个在明处,一个在暗处,得罪人的事情有两种,一种是摆在桌面上的,一清二楚,大家都看的见,一种是藏在桌子下面,谁都不知道。船靠岸了。走上船。”
霍老师及时把话头掐断了。
渡船慢慢朝岸上靠,船上只有七八个人。
路所长说,一般情况下,荣二爷要等上了二十来个人以后才开船,因为古里河太宽,水流急,漩涡多,来回一趟不容易,所以,要等过河的人凑的差不多了再开船,今天算是特例。
“路所长,让同志们久等了。”荣二爷一边跳下船,一边和路所长打招呼。
荣二爷的年龄在七十五岁左右,头发全白了,但身子骨显得非常硬朗,他下船,上跳板的动作非常的灵活麻利。
荣二爷将船绳套在一块大石墩上,然后从霍老师的手上接过自行车的龙头:“霍老师,您慢着点,跳板上有冰,滑的很。”
荣二爷将自行车搬到船上,靠在船舷上,然后折回头搀扶霍老师。
不一会,十一个人全上了船。荣二爷跳上岸,朝码头上方看了看,然后从石墩上拿起绳圈。
“荣二爷,人太少,等一等再开船。”路所长道。
“开船,你们有要紧的事情等着办,耽搁不得。”
“荣二爷。”刘大羽学着赵大同和路所长的口气道,“我们的事情不着急,等人上得差不多了再开船,我们正好有事情想请教您。”
荣二爷望了望刘大羽,然后道:“请教我可不敢当,晚上,等我得空了,我们再唠,行不”荣二爷话中有话。
船上人多,确实不是谈话的地方。
………………………………
第五章 大水塘很不寻常 水深处不知其底
荣高棠对古立饶家的事情讳莫如深,霍老师对古立饶家的事情轻描淡写,隔鞋搔痒。
在刘大羽看来,古怪的不仅仅是古立饶家的事情,荣高棠和霍老师也很古怪,那些坐船过河的人的眼神也有点古怪,连荣二爷都有点古怪。
渡船靠岸之后,没等渡船停稳,一些人就跳上岸,一溜烟地消失在河堤上的树林之中。霍老师刚上河堤,就和路长庚打了一个招呼,然后骑上自行车走了。只有荣高棠一路随行。
一路上,荣高棠沉默不语,如果不是赵大同和路长庚主动问他一些问题,他连话都懒得说。
左转之后,一行人走进一片茂密的树林。
走在林间小道上,能隐隐约约地看到坐落在树林中的人家的院墙和屋脊。
赵大同说,古里村有一个很大的特点,那就是树多林多。
穿过一片树林,眼前出现一座木桥,木桥是用二十公分左右粗的树干和铆钉加工而成的,木桥长八米左右,宽两米左右,桥面上盯着木板,木板大部分是旧木板,其中有一些刚补上去不久的新木板。桥两边有七八十公分高的护栏。
刘大羽站在护栏边朝桥两边看了看。
“北边是古里河,南边就是古家大塘。”赵大同道。
“小赵,古家大塘离这里有多远”
“几分钟的路程。干脆,我们先到古家大塘去看看,走这条路也能到古立饶家。”赵大同知道刘大羽的心里在想什么。
大家沿着小河的东岸,朝南走去。
河道蜿蜒曲折,两岸古树参天,灌木丛生。河道有的地方宽,有的地方窄。
沿途,大家看到好几条小木船,这些船停靠在岸边,船头和船尾各有一根绳子固定在岸边的树干上。
刘大羽注意到,凡是有船的地方,在不远的地方就会有几户人家。
“荣大兄弟,你跟我们说说,这古家大塘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为什么会经常淹死人呢”路长庚道。其实,路所长已经从赵大同的口中知道了古家大塘的一些情况,但想听听荣高棠怎么说。刘大羽之所以要看看古家大塘,也有这方面的意思。
古立饶家的事情不好说或者不方便说,说说古家大塘总不会犯什么忌讳吧。
“古家大塘除了很大以外,有两个特点。”
“什么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非常深,它不是一个地方深,很多地方都很深,人站在岸边看,能看到水下面,人站在水中,也就半人深吧可稍微往里面走几步,就打不到底了。”
“古家大院的水域面积有多大”刘大羽问。
“有两百多亩吧”
两百多亩的水域面积,果然是一个很大的水塘。
“最深的地方有多深呢”
“最深的地方有十几米深,在大塘中央,十米长的竹竿干都打不到底。最深的地方在大塘的西边,除了打渔的人,没人敢到哪里去。这么说吧就是在最干旱的年头,大塘西边都不曾见过底。”
………………………………
第六章 不干净古家大塘 水下面两条沉船
只要是和古立饶家――或者古立饶家的案子无关的事情,荣高棠还是很愿意说的:“大塘西边除了水特别深以外,还有点不干净。”
“有点不干净?什么意思?”
“大塘西边有很多坟茔,古里村人没了以后,都葬在那里。古里村人都住在大塘的东边、北边和南边,除了每年的清明节,村子里面的人是不到那里去的。”
既然大塘的西边是坟地,那么古家大塘肯定会和鬼扯上一点关系。
荣高棠接下来的话证实了刘大羽的猜测:“村子里面的人不许孩子们下塘,除了水深以外,还有一个原因。”
“什么原因?”
“大塘里面经常闹鬼。”
如果有鬼掺和的话,那么古家大塘确实不怎么干净。在中国广大的农村地区,鬼文化一直占主导地位,除了鬼文化以外,还有狐仙文化。以古里村的地理环境来看,这里是有鬼文化的土壤的,不要说古里村地处这样一个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的环境,单看眼前这个古家大塘和大塘西边的坟地,鬼文化就有了生长的条件。
“村子里面的人是不是说,那些溺水而亡的孩子和水鬼有关呢?”
“老人们都这么说,祖祖辈辈都这么说。比起来,淹死人是小儿科。”
“难道有比淹死人更邪乎的事情吗?”
“怎么没有?到现在,大塘西面的水底下还躺着两条船呢。早几年,老陈头在打渔的时候,渔网沉到水下面,怎么拉都拉不上来,他到水下一看,好家伙,你们猜怎么着,渔网刮住了一条木船的铁横杆上。”
“两条船是什么时候沉到水底去的呢?”
“这――有些年头了,那两条船出事的时候,我还没有出生呢?”
“你今年多大年纪?”
“四十六岁。听我爹说,那两条船是一九四八年――就是解放前一年,达家老大达有道押着两船白面到镇上去,船行到大塘西边的时候,突然刮起一阵大风,两条船在水面上转了十几个圈之后,慢慢沉入塘底――到了――你们看,就是那里――”。
说话间,大家来到了大塘的北岸,视野一下子开阔了许多。
大家朝荣高棠手指的方向看去。
刘大羽终于明白,古里村的船要想进入古里河,就必须要经过大塘西边那片最深的水域。
“古里村是不是有很多船呢?”
“大部分人家有船,在咱们这地界,自己家有一条船,来去方便啊!”
“所有船都要从这里经过吗?”
“二十几年前,村子里面在东边挖了一条河,之后,所有的船都走东边那条河了。”
难怪刘大羽一行走了半天,只看到几条船停靠在水边,没见一条船在河面上行走呢。
“船沉了,有没有淹死人呢?”
“那倒没有,两船面粉全部沉入塘地,这损失不能算小啊!达家就因为这两船面粉元气大伤。达老爷子得了一场大病,达家在镇上的粮食生意也关门歇业了。”
………………………………
第七章 两条船仍在水下 水太深无法打捞
“淹死人的地方是不是那里?”
“不是,刚好相反,*xshuo/。。淹死人的地方都在大塘的东边――靠近南岸和北岸的地方。”
“古立饶家的三个孩子是在那里淹死的呢?”
“古望月是在南岸――自己家的码头附近淹死的,前面两个孩子是在北岸附近淹死的。”
“古立饶家住在南岸,两个孩子怎么会在北岸淹死呢?”
“两个孩子和村子里面的其它孩子在北岸水比较浅的地方嬉水,学校就在北岸――上学的时候,父母就管不了他们了。在古里村,大人都不许孩子们到大塘去耍,可孩子们一离开父母的看管,就把父母的话全忘到脑后边去了。小孩子之间,一撺掇,就顾不得那么多了。”
“达有道家是不是有仇家?”
“仇家?这――恐怕只有达家人心里有数。有些仇是摆在桌面上的,有些仇是藏在上桌子下面的,怕就怕藏着掖着。”
只要一提到敏感的问题,荣高棠就开始躲闪。这大概是古里村风俗的一大特点吧!荣高棠和霍老师遇到问题总喜欢躲闪,这该不会是古家村人的共同特点吧!水浑就看不见鱼,水浑也好‘摸’鱼,如果古立饶家的三个孩子确非正常死亡的话,那么,这个凶手隐藏得也太深了。
刘大羽有一种感觉古里村这潭水和古家大塘一样深不可测。
“达有道家现在的情况怎么样呢?”
“自从出了那件事情以后,达家就开始衰败了,一年后,达老爷子病死了,不久,老太婆也病死了。达有道受到严重的刺‘激’,‘精’神全垮了,整天如呆如痴,老婆带着两个孩子走了;现在全靠两个兄弟照应着。”
“两个兄弟现在做什么?”
“能做啥呢?务农呗。早些年,达家人一直夹着尾巴做人。”
“为什么要夹着尾巴做人呢?”
“达家的成分是富农。那几年可遭罪了。”
“遭罪?遭什么罪了?”
“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搞阶级斗争,地主、富农的日子都不好过。做最重最脏的农活,拿最低的公分,这倒没什么,最要命的是,挂着牌子、戴着高帽子、光着脚游村。”
荣高棠说的是无产阶级那个文化那个大革命的事情。
“这些都是城里面经常演的戏码,古里村也有这样的事情?”
“咱们古里村距离镇上最近,村子里面的一帮后生照着城里人的样子学呗。”
“达家后来不是衰落了吗?怎么会戴上富农的帽子呢?”
“解放后就开始划成分,达家走下坡路是在划成分以后。”
“谁划的成分?”
“工作队。”
“达家的船沉了,为什么不打捞上岸呢?”
“没法打捞,十几米深,怎么打捞。”
“你刚才不是说打渔人老陈头下去过吗?”
“不错,老陈头是下去过,我刚才还有半句话没有说全,水太深,老陈头是村子里面水‘性’最好的,他看到渔网缠绕在铁横杆上就上来了,人在水下面根本呆不住,村子里面只有老陈头一个人能下到十几米深的水下,他连自己的渔网都没有捞上来――他干脆用刀把一部分渔网割断了,就更别说捞船了,那两条船上满满当当地装了很多袋面粉。”
………………………………
第八章 树林中一个人影 达有道痴痴呆呆
“以古家大塘的环境看,能有多大的风呢?即使有大风,也不致于沉船啊!”*xshuo/,,。。。
在荣高棠所说的沉船的地方,西边、北边和南边都是茂密的树林,靠岸边的地方,还有一些芦苇。东边是开阔的水面。在这样一个环境里面,能形成多大的风呢?两条船都沉入水底,这也太不可思议了。
“村子里面老一辈人怎么看这件事情呢?”
“无非是说古家大塘不干净呗。”
“以前,那里沉过船吗?”
“没有,我没有听说过――应该是没有。如果有的话,我爹和我爷爷肯定会跟我们讲的。”
“刘队长,树林里面有一个人。”韩玲玲突然道,她一边说,一边朝大塘的西岸的芦苇和树林里面指了指。
刘大羽、陈杰和董青青定睛看了一会,树林里面果然有一个人影,他面对着大塘,像是在水中寻觅着什么。因为隔的比较远,看不清楚他的脸和身上的衣服。
三个人没有看清楚,但荣高棠看清楚了“他就是我刚才提到的达有道,自从出事以后,他经常到那片树林里面来转悠,时常站在岸边望着大塘发愣;他爹娘的坟墓也在那片树林里面。”
“事情已经过去了四十几年,达有道还想着这件事情,可见‘精’神上确实出了问题;”路长庚道。
“可不是吗?好端端一个人,如今痴痴呆呆,整天像一个幽灵一样到处转悠。”
“路所长,我们‘抽’时间找他谈谈。”刘大羽道。
“没法谈。”荣高棠道。
“这是为什么呢?”
“我没见他跟人说过话。庭我爹说,自从出事以后,达有道就不讲话了。”
“他成哑巴了?”
“他肯定不是哑巴。”
“大羽,不管他开不开口,我们也要找他谈谈。如果实在不行的话,我们在找他两个弟弟谈。大兄弟,达有道两个弟弟叫什么名字?”
“老二叫达有峰,老三叫达有‘春’。”
到目前为止,达家的事情好像和古立饶家的事情扯不上一点点关系。
“荣大兄弟,古立饶家和达有道家的关系怎么样?”
“村子里面所有人家和古立饶家的关系都不错,至少在面子上是这样。”
刘大羽和陈杰最担心的就是这个答案。古里村人喜欢藏着掖着,同志们要想找到突破口――或者疑点,还真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情。
刘大羽选择了另一个角度“古立饶的父亲是做什么的呢?”
“古立饶的父亲古明泉做过大队书记,解放前,当过农会主席,土改那会儿,他在土改工作队当副队长。古明泉在古里村人缘非常好,威信非常高,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古里村人才选古立饶当了大队书记,之后,又让他当了村长――一直当到现在。”
“大队书记?除了古里村,还有别的村庄吗?”
“是这么回事,古里村原来是大队编制,一共有八个生产队,后来,合成了一个村子。”
………………………………
第九章 一行人路遇钓者 学校前一个码头
大概是看到了刘大羽一行,访问:。复制网址访问
一行人沿着岸边继续向东,在树林和芦苇之间,有一条被人踩出来的小路,芦苇比较矮小,也已经完全枯萎,很多芦苇倒在地上,有些芦苇被踩进了泥巴里面。这说明大塘边时常有人走动。
荣高棠的话证实了刘大羽的判断“经常有人到这里来打渔,镇上的人经常到这里来钓鱼。”
荣高棠的话很快就得到了验证,不一会,大家看到了一根很长的鱼竿。
很快,大家看到了一个人,此人嘴上叼着一根香烟,全神贯注地注视着漂在水面上的鱼线和浮标。
听到身后有动静,钓鱼人回头看了看。
路所长认得此人“王主任,原来是你啊!”
“哦,是路所长啊,你们这是――”王主任一脸疑‘惑’地望着大家。
“王主任,好雅兴啊!”
“退休了,没事做,在家无聊。路所长,你们怎么到这里来了?”
“我们到古里村来办事,顺便到这里来转转,怎么样?钓到鱼了吗?”
“钓了几条,天太冷,鱼懒得动弹。”
岸边的芦苇丛里面传来鱼在鱼篓子里面闹腾的声音。
赵大同走到芦苇丛边,拎起鱼篓子看了看,里面有十几条三四两重的鲫鱼。”
赵大同刚把鱼篓子放下,水面上发出“啪――啪――啪”的声音。
王主任又钓上来一条鱼,看样子是一条鲫鱼,鱼在水面上闹腾几十秒钟以后,又将鱼线拉到了水里;王主任手中的鱼竿弯成了一张弓。
在王主任身后的一棵柳树上,戗着一个鱼抄子。
路所长拿起鱼抄子,走到岸边。
几十秒钟以后,鱼又浮出了水面。王主任一边将鱼控制在水面上,一边收鱼竿,将鱼往岸边拖。
路所长将鱼抄子沉入水中,然后向上一拎。鱼进了鱼抄子。
路所长将鱼抄子拎上岸,这条鲫鱼在半斤左右。
王主任左手抓住鱼,右手取下鱼钩,然后将鱼慢慢放进了鱼篓子。
告别王主任以后,大家继续向东。
不一会,大家听到了铃声,紧接着,又听到了孩子们的吵闹喧哗之声。
“学校就在前面。”荣高棠道。
几分钟以后,树林逐渐稀疏起来,很快,大家看见了几排老旧的青砖黑瓦房掩映在树林之中。
一两分钟的样子,大家来到一个码头跟前,站在码头上,开阔的水面尽收眼底,水很清,能看见很多鱼在水中游来游去,还能看到水底下的杂草和青苔。水确实不深。
“孩子们都是在这里游泳的吗?”
“不错,古立饶家两个孩子都是在这里游泳的时候出事的。”
“当时的情形,你还记得吗?”
“我们赶到的时候,人已经被打捞上来‘弄’回家去了。”
“乡亲们是怎么看这件事情的呢?”
“没听他们说什么。这种事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