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古城疑案三内-第1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赵大同的印象中,老水道比新水道要宽一些,但老水道最窄处是多少米,赵大同不知道,所以,欧阳平和刘大羽要进行实地目测。
二十分钟以后,三辆汽车行驶到码头上。
荣二爷的渡船正停在码头上,船上有五六个人。
荣二爷看到汽车以后,立马跳下船,迎了上来。
“欧阳,这位是荣二爷,就是他向我们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情况,昨天晚上,我们还在荣二爷家吃了水饺。荣二爷,这是我们欧阳队长。”
欧阳平疾走几步迎了上去,紧紧握住荣二爷的粗糙而有力的大手:“荣二爷,谢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
“不用谢――不用谢,你们这是要过河吗?”
“对,我们现在就想过河。”
“上船吧!我现在就开船。”
一分钟以后,船向河对岸驶去。
荣二爷只用十分钟,就将渡船撑到了河对岸。
欧阳平、刘大羽匆忙和荣二爷告别之后,留在陈杰和赵大同在码头等郑队长的打捞船,然后和其他同志们古家大塘走去。原来过河的老乡也随大家去了古家大塘。
从木桥走到古家大塘,大家只用了五六分钟,经过目测,老水道最窄的地方在十五米左右。
欧阳平拨通了郑队长的电话。几句简单的沟通之后,电话的那一头传来了“突――突――突”的声音,打捞船已经出发。
这一次,刘大羽走的是西河岸,最后,大家来到了古家大塘的西岸边,就是刘大羽一行昨天看到达有道的地方。
明空说的没错,大家走到西岸边的时候,确实感受到了一股气流,这股气流沿着连接古里河和古家大塘的河道一路向南,然后在大塘的西岸和南岸相连的地方拐向东去。水面上波浪起伏,岸边的芦苇不停摇曳,风在树梢上留下了明显的痕迹。
站在岸边朝西看,树林里面有很多坟墓,有的坟墓有墓碑,有的坟墓没有墓碑,所有的墓碑都朝着南边。中间还有一些坟墓坍塌的很厉害,一部分腐朽的棺材板已经漏出来。这些坟墓应该是无主坟。
………………………………
第四十四章 老陈头及时赶到 徐校长爽快答应
不一会,老陈头划着渔船过来了,船沿着大塘的南岸边,小心翼翼地划了过来――刘大羽正要派人把老陈头请过来。
老陈头的船上有一些捕鱼的工具,船舱里面还有一个木桶,桶里面养着一些刚捕上来的鱼。
两条沉船的位置,只有老陈头知道――在古里村,只有老陈头到水下去过。
老陈头在路所长和赵大同的帮助下爬上了十分陡峭的河岸。
上岸以后,老陈头将船绳拴在一棵紫檀树的树干上。
“陈大爷,沉船的位置在什么地方?”刘大羽问。
老陈头从杂草和树叶下面拨出一块砖头,朝水中央扔去。
砖头落在距离岸边四十几米的地方:“两条船就在那下面。”
沉船的地点距离河道和大塘交汇的地方大概有一百米左右。
在交汇处,河道的西岸和大塘的北岸成相对的直角。
老陈头指着直角道:“那里的水比较浅,像我这样的船能从那儿走,再大一点的船就要往这边拐了,达有道家的船比较大,上面又装了很多面粉,所以,必须走深水区才能拐到河道上去。
在等候郑队长的空档里面,欧阳平、刘大羽和路所长商量了同志们吃住的问题。
老陈头说学校有几间空房子,稍微拾掇一下就能住人,学校有一个食堂,有几个老师在食堂搭伙。
霍子庭就在古里小学教书,以古里小学的地理位置看,同志们住在那里是比较合适的。
于是,欧阳平、刘大羽和韩玲玲随路所长去了古里小学。其他人在现场等候郑队长。
接待路所长一行的是徐校长,徐校长满口答应。他说,无论是住宿,还是吃饭,在古里小学都非常方便。学校的最后一排是老师的宿舍,不少老师家住在汤山镇和汤山镇附近,不经常在宿舍住,长时间住在学校的老师只有三个人,两个男教师和一个女教师,所以,有三个宿舍经常空着;中午在学校食堂搭伙的有十五位老师,早中晚固定搭伙的有五个人(三个老师,厨师和门卫老张头。)食堂里面有一个师傅,饭菜弄的不错,人也很干净。
徐校长还领着四个人到厨房看了看,厨房里面收拾的确实很干净,所有炊具和碗碟都摆放的非常整齐。
最后,徐校长领着大家去了宿舍。每个宿舍里面放着四张简易的木床,只要有铺盖就能睡觉了。刑侦队是九个人,七个男人,两个女人,三间宿舍,绰绰有余。
在宿舍里面,刘大羽顺便了解了一下霍老师的情况。
徐校长说,霍老师就是古里村人,他从二十三岁开始就在古里小学教书,他对自己的工作尽心尽责,深受家长和学生的爱戴,眼下,他已经到了退休的年龄,在退休手续办好之前,他仍然坚持到学校来,学校里面刚来了几个年轻的教师,学校领导想让他带一带,他非常爽快地答应了。霍老师平时言语不多,也不善于主动与人交流。
………………………………
第四十五章 老太太非常坚强 打捞船驶进大塘
(猫扑中文)
至于霍老师的水性,徐校长认为他是学校老师中水性最好的。
徐校长还提到,古望宇和古望云溺水的时候,霍老师也参加打捞了。
刘大羽能听出来:徐校长的意思是,以他对霍子廷的了解,霍子廷不大可能是杀害古家三子的凶手。
从徐校长口中得知,霍老师有三个女儿,大女儿和二女儿已经出嫁,最小的女儿在姑母子燕的绣坊里面帮忙,子燕的姑母已经过世,锈坊交给子燕打理。进入八十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绣品的需求也在逐步提高,在汤山镇,不管哪家的姑娘出阁,都要到子燕的绣坊买一套床上绣品,这些年,绣坊的生意越来越好,所以,要想买绣品的话,必须提前预定。
分手的时候,欧阳平说好同志们今天晚上就住进学校,至于搭伙的事情,从明天早晨开始。突然增加九个人,应该让食堂的师傅准备一下。
告别徐校长之后,欧阳平和韩玲玲原路返回,刘大羽和路所长则去了古立饶家,古望月的丧事应该照常进行,尸体老摆在家里也不是事。
古立饶听说警方已经决定介入此案,激动得流下了眼泪。古立饶的母亲神情凝重,为了古家,为了两个孙女,老人已经顾不得那么许多了,凶手的复仇行为已经超出了老人心理承受能力,困兽犹斗,俗话说的好,兔子急了还会咬人呢?
奇怪的是,老人竟然已经起来走动,这位坚强的老人正在张罗孙女望月的丧事,古立饶的老婆荣桂花一直躺在床上,刘大羽和路所长始终没有见到她。
刘大羽和路所长没有跟古立饶提打捞沉船的事情。古立饶不在跟前的时候,刘大羽倒是和古立饶的母亲说了。
老人坚持把两个人送到村西口的老槐树下。
打捞沉船,刘大羽有如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马二管虽然已经承认当年达家的沉船事件是他做的,但还缺少相应的证据,沉船就是证据。所以,必须打捞上来。
第二,古里村人都认为达家的沉船事件和古家大塘不干净有关,在古里村,很多稀奇古怪的说法都和古家大塘有关――刘大羽一行进入古里村时间不长,但从荣高棠的言语之中多少领教了一些,所以,弄清楚达家沉船事件,对于厘清一些迷信说法至关重要。
第三,警方用这种方式介入古立饶家的案子,这是在告诉古里村人,警方一定会尽全力侦破这个案子,希望那些喜欢藏着掖着的乡亲们能主动站出来向警方提供有价值的情况。
九点二十五左右,从河道西岸的树林里面闪出来十几个人来,这些人站在距离同志们三四十米远的地方。
九点半钟左右,一条一百吨级的打捞船从狭窄的河道缓慢驶进大塘。郑队长、陈杰和赵大同站在船头的甲板上。
打捞船上还有八个工人,他们正在忙碌着。
和打捞船同时出现的还有走在河道西岸上的几十个人,他们是跟着打捞船一起过来的。
猫扑中文
………………………………
第四十六章 老陈头确定位置 十九米沉船深度
很快,从大塘北岸的芦苇丛和树林里面窜出来很多小孩子,他们是古里小学的学生;不一会,又走过来三个大人,路所长一眼就认出来了,其中一人就是昨天下午大家遇到的王主任。请大家搜索(品书¥网)看最全!更新最快的另外两个人应该是他的钓友,其中一个人的手上还拿着一根鱼竿。
一两分钟的样子,从大塘的南岸的芦苇和树林里面窜出来十几个人,他们应该是村子里面的人,同志们进古里村的消息传播的非常快。
这也正是刘大羽和陈杰的目的之一:警方已经介入古立饶家的案子。古里村的平静将被打破――也必须打破,善良的古里村人也该好好想一想发生在古家大塘的溺水事件了。
陈杰朝老陈头招了招手,然后大声道:“陈大爷,沉船的位置在什么地方,请您指点一下。”
老陈头解下船绳,然后借助树藤和树干,下到船上,将船划到水中央:“船就在下面。”老陈头用手指朝水下指了指。
打捞船慢慢接近老陈头的小木船。然后在距离小木船七八米左右的地方停下了。水面在晃动,老陈头的小木船晃动的非常厉害。
郑长风从船上拿起一个浮标,浮标拴在一根绳子上,绳子大概有二十五米左右长,绳子上隔一段距离有一道红杠,红杠应该是刻度,用来测量水的深度的。浮标上还有十几个等距离的、可以移动的塑料球,在绳子的另一头拴着一个铅疙瘩。
老陈头将小木船靠近打捞船的船舷。
郑长风将浮标、绳子和铅疙瘩放到老陈头的小木船上。
大家都看出来了,郑队长想知道沉船的大概位置和水的深度。在打捞开始之前,必须先确定沉船的位置,然后抛锚将打捞船固定在水面上。
老陈头抬头看了看西岸和南岸的树木,最后看了看河道与大塘的交汇处,老陈头是在找参照物,他刚才所指的地方只是沉船的大概位置,老陈头想通过河岸上的参照物再次确定一下沉船的位置。
老陈头左看看右看看,前看看后看看,然后将船向西南方向划了十米左右。最后将铅疙瘩慢慢沉入水中,绳子随铅疙瘩一点一点沉入水中。
两分钟以后,绳子放到倒数第六个塑料浮球的时候,绳子停止了下沉。
郑队长道:“陈队长,水的深度在十九米左右。”倒数第六个塑料浮球所对应的绳子上的刻度是十九米。
古家大塘的水果然很深。这么深的水,没有专业的打捞工具,没有潜水员的帮助,是没法进行打捞的。
难怪老陈头的渔网缠绕在沉船上捞不上来呢。一般人,在没有潜水工具的情况下,只能下潜十米左右,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可以下潜到十五米,十七米是极限,老陈头常年打渔,水性非常好,最多只能下潜十七米。
在郑队长的指挥下,打捞船慢慢挪到最佳位置,船头朝西,船尾朝东。
打捞船的宽度在八米左右,长度在二十五米左右。
打捞船固定好了以后,水面逐渐平静下来。
………………………………
第四十七章 长吊臂缓缓竖起 潜水员依次入水
船头、船尾、船左舷、船右舷,八个大铁锚慢慢沉入水底,船被固定在水面上之后,准备工作同时进行六个人正在穿潜水服和调试潜水器械;。。复制网址访问随着“嘟――嘟――嘟”的声音,两根吊臂的前端慢慢升起。吊臂的平均间距在四米左右,下面宽六米左右,中间宽五米左右,最上面宽四米左右。吊臂的长度在二十五米左右。在吊臂的前端各有一个铁葫芦,铁葫芦上各有一个铁链子,在铁链子的下方有一个铁挂钩。
吊臂上升到七十五度角的时候,停住了,这时,驾驶室里面的卷扬机开始发出“咔嚓――咔嚓”的声音,很快铁葫芦开始转动,铁链和铁挂钩开始下水面降落。两个铁葫芦之间的间距在四米左右,它们所对应的地方正是塑料浮标所在的位置。
吊臂的角度调试到位的同时,三个潜水员已经做好了所有的准备。
岸边的人越积越多。突然,学校的钟声响了,站在河道东岸和大塘北岸的孩子们一窝蜂地消失在芦苇丛和树林之中。
郑队长走到三个潜水员的跟前,和他们简单‘交’代了几句之后,三个潜水员坐在船的左舷上,然后依次潜入水中。
很快,从水下冒上来三串气泡;
三四分钟的样子,从水下冒上来一阵又一阵浑浊的水,两分钟以后,整片水都浑浊起来。
一分钟以后,三个黑‘色’铁头罩依次浮出水面。
三个潜水员游到船的左舷边,郑队长和陈杰蹲在甲板上。
“聂中华,水下情况怎么样?”郑队长问。
“船,我们已经看到了,是两条船,船的长度在十二米左右,宽度在四米左右。其中一条船的船头压在另一条船的右舷上,船上有很多淤泥,淤泥下面是口袋,口袋里面的东西已经凝结成块。”
“船的腐烂程度怎么样?”
两条船在水下已经呆了将近五十年,腐烂的程度可见一斑。
“船的表面已经开始腐烂――只是表面腐烂,就目前的情况看,整体打捞,应该不成问题――船的完整‘性’比较好。”
“达家的船是刚买的新船,桐油刷了五六次,至少能在水下保持二十年不腐。”老陈头也在打捞船上。
“把船上所有东西全部清除干净,水下的能见度很低,你们三个人注意一点,先清理上面的船。”
三个潜水员很快消失在水中。
很快,又有三个潜水员沉入水中。
三四分钟以后,水越来越浑浊,上面的人能想象的到船上装的是面粉,面粉虽然已经凝结成块状,但人一触碰,就会迅速溶解在水里,再加上淤泥,这水能不浑浊吗,水一浑浊,能见度就低,人在能见度很低的水下作业,难度是非常大的。
水越来月浑浊,而且面积越来越大。一些鱼大概是受不了了,纷纷窜出水面,然后又窜入水中。
突然,在南岸的人群中,出现了一些‘骚’动、
还是赵大同的眼睛好使“是达有道。”
………………………………
第四十八章 达有道也在现场 栏杆上渔网缠绕
达有道嘴上含着一支卷烟,他头发蓬松,嘴上和下巴上长着很长的胡子,一件打满补丁的老棉袄用一个布带子系在身上,棉袄的右下摆还露出了一点棉花。
达有道孤立地站在一边,平静地注视着眼前所发生的一切,他不和任何人沟通和交流,其他人也好像有意识地避开达有道。从荣高棠的叙述中可知,达有道和乡亲们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语言上的交流了。
半个小时左右,六个潜水员几乎是在同一时间浮出了水面。
其中一个潜水员举起右臂,朝打捞船上挥了一下手。
郑队长和另外两人将两捆一点五公分粗的钢丝绳的头部递到两个潜水员的手上。
两捆钢丝绳是固定在两个转盘上的。
郑队长还将两个钢扣递到另外两个潜水员的手上,这两个钢扣是用来固定钢丝绳的接头的,钢丝绳不同于普通的麻绳,要想在钢丝绳上打结,肯定要用钢扣。
四个潜水员每两人为一组,相隔五米左右依次潜入水下。两个潜水员浮在水面上控制钢丝绳的走向和位置。
钢丝绳在迅速地往下走,转盘在迅速地转动。
按照郑队长的安排,四个潜水员要将两个钢丝绳分别固定在沉船的两头,然后借助于吊臂和卷扬机,将沉船拉升出水。虽然木船的表面已经开始腐烂,但不会影响木船的整体起吊。
转盘上的钢丝绳还剩下五六米的时候,钢丝绳停止了下沉。紧接着,大家看到钢丝绳在水中不停晃动。这是潜水员在水下固定钢丝绳。
两分钟左右,钢丝绳渐渐停止了晃动。这说明潜水员已经将钢丝绳的另一头固定在了沉船的两头。
郑队长将两个钢扣递给浮在水面上的两个潜水员。
两个潜水员分别将手中的钢丝绳的绳头弯成圈,然后用钢扣固定锁死。
吊臂上的钢钩迅速下落,在快要接近水面的时候,两个潜水员将钢丝圈挂在了钢钩上。
郑队长的脖子上挂着一个哨子。他将哨子放在口中吹了三声,卷扬机开始工作,很快,吊臂上的钢钩缓慢上升,不一会,水中的钢丝绳被拉成了直线;打捞船的吃水线开始迅速上移――船体至少下沉了三四十公分。
很快,钢钩和钢钩下方的钢丝绳在逐步上移。水下面的污水慢慢向上涌,同时伴随着大大小小的,数不胜数的气泡,在涌上来的污水之中,还有一些块状的灰黑色的物体,这些块状的灰黑色的物体应该是面粉在口袋中被长时间侵泡所致。
二十分钟以后,水越来越黑,黑水一个劲地往上涌,大家虽然没有看到木船,但能感觉到木船就在水下不远的地方。
先浮出水面的是四个潜水员,紧接着浮出水面的是船头――准确地说,先浮出水面的是固定在船头上的铁护栏。
老陈头一眼就认出了船头上的铁护栏,准确地说是老陈头一眼就认出了缠绕在铁护栏上面的渔网。
………………………………
第四十九章 船底部一个孔洞 老陈头终于明白
“那是老陈头的渔网。”大塘南岸传来一个人尖叫的声音。
铁护栏的高度在七八十公分左右。紧接着,船头终于现身,很快,船尾也浮出水面。
五六分钟以后,船舷也露了出来。
又过了四五分钟,船底渐渐离开水面,当船底整个儿脱离水面的时候,在船左舷中间接近船底的地方,有一股浑浊的污水在向外流,随着船体逐渐升高,水流如注。
同志们知道,流水的地方就是马二管凿的洞。
站在岸上的乡亲们也看到了从左船舷漏出来的水,但他们未必知道船为什么会漏水。
轮机司机按动电钮,吊臂向船尾做一百八十度缓慢转动,郑队长要把捞上来的船暂时放在船尾,等第二条船打捞上来以后,再将两条船放到岸上去。
十五分钟左右的样子,吊臂转到了船尾。两分钟以后,第一条沉船稳稳地落在了船尾的甲板上。
陈杰、赵大同、郑队长和老陈头走到沉船的左舷中间,漏水的地方还在往外冒水,老陈头用手将洞口和洞中的淤泥清理干净之后,便看到一个和小孩子拳头一般大小的凿洞。
老陈头终于知道是怎么回事情了,站在大塘北岸上的人从老陈头的动作和陈杰、赵大同的表情中终于知道是怎么回事情了。而站在大塘南岸的人还有点茫然,因为他们距离打捞船的船尾比较远。
但达有道好像明白了什么,他突然朝老陈头大声喊道:“老陈头,你快把船划过来。”
打捞现场原来嘈杂喧哗的人群突然安静下来,前面,笔者曾经交代过:自从达家的两条船出事之后,达有道就不说话了。现在,达有道突然出声,这是大家没有想的的。
老陈头愣了一会,然后道:“有道,你要作甚?”
“老陈头,你快把船划过来,我要过去看看。”
“你要看甚?”
“船上是不是有一个洞?”达有道已经知道是怎么回事情了。达有道说话的时候,人已经站在了水边。
“有道,你莫着急,先上去,这边正忙着呢?你待会儿再看不迟。”
“老陈头,你能不能告诉我,警察同志到古里村来查古立饶家的案子,怎么会打捞我家两条沉船的呢?”达有道不是一个糊涂的人,四十几年前发生的事情,达有道恐怕一直有疑惑,达家衰败,达家的命运的转向,就源于那次沉船事件,今天,终于有了答案。于是,沉默了四十几年的达有道终于出声了。至少,从表面上看,是这样。
达有道突然发声,同样出乎古里村人的意料。有几个人好说歹说,将达有道拉上岸,因为达有道的一只脚已经站在了水里,水已经漫过了他的裤脚。
一个小时以后,第二条船也打捞出水。在第二条船的左舷中间接近底部的地方也有一个和第一只船同样大的洞,洞里面也往外冒水。随着船体的不断上移,从洞中流下来的水形成了一条越来越长的弧线。
………………………………
第五十章 达有道痛哭流涕 达有春打听情况
老陈头说:达家的码头在古立饶家的东边,从古立饶家的码头数,是第六个码头。请大家搜索(品#书¥网)看最全!更新最快的过去,达家的码头是古家大塘最的的码头,其他人家的码头是用来淘米洗菜、洗衣服的,达家的码头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