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古城疑案三内-第2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等浑水变清?什么意思?”

    “水变清以后,我就能看见水下面的脚印了。”

    笔者在前面曾经不止一次地‘交’代过,在靠近河岸的地方,水比较浅,水草也被乡亲们捞得很干净,所以,如果有人在水下行走的话,一定会留下脚印。
………………………………

第七十章 水下面一串脚印 达有道七点便至

    “你看到了脚印了吗?”

    “看到了,那些脚印现在还在那儿呢?”

    同志们竟然忽略了这一点,靠近河岸边的水比较浅,又非常清,凶手一定会留下痕迹。请大家搜索(品书¥网)看最全!更新最快的

    达有道是一个有心人:“我原以为是有人在岸边挖黄鳝把水弄浑了,在咱们古里村,像老陈头这样在大塘上讨生活的人不在少数,单是钓黄鳝的就有三个人,每年秋冬两季,他们都会在大塘周围挖黄鳝洞。我还在附近找了找,但没有找到被挖的黄鳝洞。等水变清了以后,看到水下面一串脚印之后,我就明白是怎么回事情了。明天早上,我可以领你们去看看。”

    “你还记得水什么时候变清的呢?”

    “在我见到王主任和老陈头之后十分钟的样子,水完全变清了。我还在松树林里面发现了几个脚印,脚印上还有一些淤泥。糟糕的是,那些脚印现在已经没有了。”

    今天,同志们将两条打捞上来的沉船摆放在那里,现场已经被践踏的不成样子了。

    这世上竟然有如此巧合的事情。

    在大家的印象中,在距离葫芦腰北岸五六米的地方,有一个松树林。

    “脚印的走向,你还记得吗?”

    “是往学校的方向。”

    走出达有道家堂屋的时候,时间是十点五十五分。达家加工粉丝的工作已经接近尾声,院子里面的木架上挂满了已经结冰的粉丝。

    达有道将同志们送到石板路上:“你们沿着这条路一直向北,然后沿着大塘的东岸走。”

    “明天早上七点半钟,我们在学校的门口等你。”刘大羽道。

    “七点半,我一准到。”

    因为夜已经很深了,大家取消了到荣桂裕家的计划。

    第二天早晨七点钟左右,大家就吃完早饭,早饭是菜包子、米稀饭,糖醋蒜头和萝卜干。柳师傅昨天晚上就把包子蒸好了。

    这边,同志们刚把碗放下,那边,老张头就跑进了厨房,他的身后跟着达有道。

    一行人随达有道来到松树林。

    松树林的面积在一百多平方米左右,这里除了松树,还有丛生的灌木和芦苇。

    达有道走到一棵松树跟前――这棵松树的位置在松树林的南边。

    “我在这里发现了一个脚印――不是鞋子留下的脚印,是光脚留下的脚印,之后,我又在树林里面发现了几个脚印。”达有道道。

    “树林里面的脚印是如何分布的呢?”刘大羽想知道脚印的走向。

    达有道在树林里面走了几步,然后站住了:“几个脚印是这么分布的。”

    根据达有道的演示,脚印的走向由西南而东北,学校就在松树林的东北方向。

    松树林应该是凶手脱衣服,穿衣服的地方。

    最后,大家走到弯道处――即葫芦腰的北岸。

    欧阳平卷起裤脚。

    “欧阳,你这是要做什么?”刘大羽道。

    “我下去走几步,看看浑水能在多长时间内变清。”

    “用不着你们,我下去。”达有道脱掉布鞋,说话的时候,他的一只脚已经入了水。
………………………………

第七十一章 达有道迫不及待 欧阳平感动不已

    陈杰一把拽住了达有道的衣袖:“达有道,稍等一下。”

    欧阳平和刘大羽走在前面,他们已经看见了水下面的脚印,后面的同志们还没有看见呢。

    最重要的是,水比较深,这样下去,达有道的棉裤肯定会弄湿的。

    在陈杰拽住达有道的同时,路所长和赵大同也赶到了。

    陈杰等人走到岸边,路所长和赵大同也凑了上去。

    水的深度在一米左右,靠近岸边的地方在一米以上,三四米以外在一米以下,一串脚印清晰可见,脚印的走向由东南而西北。西北的尽头就是达有道所说的芦苇趴在地上的地方,东南方向最后一个脚印消失在一片水草下面。东南方向就是古立饶家码头所在的地方。昨天,打捞船曾经在岸边做过短暂的停留,岸上的痕迹已经消失殆尽,万幸的是,水下面的脚印还保留着。

    “我可以下去了吗?”达有道比同志们还要着急。

    欧阳平点了一下头。

    “怎么走?”

    “走一个来回就可以了。”刘大羽道。

    “等一下,达有道,你把棉裤脱了,待会儿上来,没有衣服换,肯定会冻着。”欧阳平感动不已。

    达有道并不理会欧阳平的话,他将宽大而单薄的棉裤的裤筒捋到膝盖上方。

    水很快漫过了达有道的膝盖,大家还没有反应过来,水已经到了达有道的腰部下方,棉袄的下摆已经碰到了水。此时,达有道已经走到了距离岸边四米左右的地方。

    “行了,走到那里就可以了,达有道,你回来吧!”欧阳平道。

    “没事,我的身体很好,冻不着我的。”达有道继续往前走。

    “达有道,你快上来吧!用不着再往前走了。”欧阳平大声道。

    达有道反身往回走,陈杰和路所长将达有道拽上了岸。

    欧阳平将军大衣披在达有道的身上,然后让路所长和赵大同将达有道送到老张头的传达室,并找一条棉裤给他换上。

    “我的身体没有这么娇贵。”达有道将军大衣披到欧阳平的身上,“倒是你们要特别小心,冻坏了就没法办案子了。”

    大家在岸上等了一个小时左右,浑浊的水终于变得清澈见底。十七号早晨,浑水变清的时间是八点四十左右,按照这个时间推算,凶手上岸的时间应该在七点四十左右,如果古望月遇害的时间是七点半钟左右的话,那么,这两个时间正好吻合,在达有道到达葫芦腰的北岸的时候,凶手在十分钟左右前,就离开了现场。当然,也有可能是几分钟离开现场的,凶手上岸以后,肯定要穿衣服――穿衣服是需要一点时间的,凶手很可能将脱下来的衣服藏在松树林里面,所以,如果达有道提前几分钟赶到现场的话,极有可能和凶手不期而遇。凶手没有想到古望月的母亲荣桂花这么早就到码头上来接女儿,所以,他在逃离作案现场的时候,显得十分匆忙。凶手也有可能看见了达有道。
………………………………

第七十二章 同志们回到学校 老张头记性很好

    之后,/xshuo/

    半路上,大家遇见了路所长和赵大同,达有道非常固执,他没有去打搅老张头,径直回家换衣服去了。

    “当――当――当――”校园里面传来了上课的铃声。

    刘大羽看了看手表,时间是七点五十。老张头敲的是第一节课的预备铃。

    大家走到学校门口的时候,看到两男一女三个学生从学校西围墙外面的小路上走过来。三个学生的年龄大概在十岁上下。他们脚步匆匆,从大家面前擦肩而过,然后钻进了大门旁边的小门。

    刘大羽紧走几步,追了上去:“三位同学,请等一下。”

    三个小朋友大概没有听见刘大羽喊他们,继续走他们的路。

    “彭家晖,你们给我站住,没有听见警察叔叔喊你们啊!”

    三个小朋友立马站住了。

    刘大羽走到三个小朋友的跟前:“你们平时上学和放学都走学校西边这条路吗?”

    三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其中一个男孩子道:“是啊!我们三个就住在学校后面的村子里面。”

    “你们能告诉我们,学校里面有多少学生走这一条路啊?”

    “有二十几个人吧!”

    “哪些人早晨到学校的时间比较早呢?”

    “我们三平时来的都很迟,哪些人来的早,这――你们得问张老爹――他最清楚了。”

    “请进,路所长,同志们到屋子里面坐下,我们慢慢谈。”老张头将同志们让进了传达室。

    老张头向同志们提供了五个学生,这五个学生平时一般会在七点四十五分之前进校门,其他的学生一般都是在七点五十五分左右进校门,按照凶手出水离开现场的时间来判断,这五个孩子是有可能在上学的路上和凶手相遇的。

    各位读者也许会以为,不就提前了一刻钟吗?这算不得一个“早”字,您这就错了,古里村是什么地方?是农村,农村的孩子,凡是能做事的,都得为家里面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他们绝大部分都住在学校附近,人在家里就能听到学校的预备铃,从家里走到学校,顶多几分钟,所以,他们只要在正式上课铃响前两三分钟走进学校的大门就可以了。

    这五个学生分别是霍亚洲,十二岁(五年级),学习委员;古小明,劳动委员,十二岁(霍亚洲的同学,两个人是邻居,上学和放学如影相随);荣向荣,女生,副班长,十一岁(四年级);荣常慧,女生,十岁(三年级,和荣向荣是堂姊妹,两个人的家紧挨着,平时上学放学同行);柳远鹏,班长,十三岁(六年级)。

    从以上情况看,五个人之所以早一点到学校,主要是想为班级做一个事情。

    于是,老张头将五个学生叫到传达室――和他们同时进传达室的还有徐校长。

    刘大羽和五个孩子谈了四十几分钟,但一无所获,十七号早晨,他们在路上没有见到一个大人,因为霍亚洲的一句话,同志们到学校围墙西边进行了实地观察。
………………………………

第七十三章 老张头去而复返 霍亚洲想起一人

    霍亚洲是这么说的:“警察叔叔,除了路可以走,/xshuo/凶手要是从树林里面走的话,我们根本就看不见。”

    路就在学校的围墙外面,在路的西边是杂树林,树林的纵深至少有三百多米,树林里面灌木丛生,凶手离开古家大塘以后,肯定会借树林的掩护离开迅速现场。

    树林里面的落叶乔木比较多,地上铺着一层很厚的树叶,即使有人在树林里面走,也不会留下一个脚印。

    老张头和五个学生回学校去了,徐校长和同志们在留在了树林里面。大家有些茫然,凶手充分利用了古家大塘特殊的环境。大塘里面的水和树林里面的树叶隐藏起了凶手的行迹。

    徐校长说,学校西边这条路,除了学生走之外,一般人是不会出现在这里的。

    两条沉船安静地躺在树林中间的空旷地带。大家走到两条沉船跟前。凶手的脚印消失于松树林,昨天下午,很多人进过松树林,现场已经被完全破坏。

    不一会,有两个人朝沉船跟前跑来,刘大羽定睛一看,是老张头和霍亚洲,他们在这时候折回头,一定是想起了什么事情。

    大家迎了上去,欧阳平和刘大羽走在前面。

    “路所长,霍亚洲想起了一件事情。”老张头气喘吁吁道,“亚洲,你快跟警察叔叔说。”

    “还有一个人到学校的时间比较早,不过,他从来不走学校的大门,所以。张老爹不知道。”

    “此人是谁?”

    “是唐二虎。”

    “唐二虎读六年级,是一个非常调皮的娃。”老张头道。

    “唐二虎不走学校的大门,走哪?”

    “他翻墙头。”

    于是大家又返回学校的传达室,徐校长亲自将唐二虎叫到传达室。

    唐二虎的年龄在十二岁左右,身高一米六五左右,比实际年龄要高很多,人如其名,唐二虎长得虎头虎脑的。

    刘大羽将唐二虎拉到自己的身边坐下:“唐二虎,你家住在学校的后面吗?”

    “对啊!我和霍亚洲、古小明住在一个村子里面。”

    “听说你平时到学校的时间比较早?”

    唐二虎抬头望着徐校长,显得很紧张:“我一早到学校,就是想抄点作业,没有做什么坏事。”

    徐校长噗嗤一声,笑了:“你这个傻孩子,警察叔叔想问你一些事情,你知道什么就说什么。不要紧张,说的好,我还要表扬你呢。”

    “问我啥事啊?”

    “昨天早上,你是什么时候到学校的啊?”

    “我追着霍亚洲和古小明,他们是什么时候到学校的,我就是什么时候到学校的――我比他们还早了那么一点。”

    “你是翻墙头进学校的吗?”

    唐二虎望了望徐校长,然后点了一下头。

    “在路上,你有没有看到什么人啊?”

    “在路上,我没有看到人,不过,我在树林里面看到了一个人。”

    “你在树林里面看到了一个人?”

    “对啊!我到树林里面拉了一泡屎。”

    凶手在树林深处行走,只有在树林里面才有可能遇到凶手。
………………………………

第七十四章 神秘人身穿大衣,左腋下一根鱼竿

    “唐二虎,你看到的是大人吗?”

    “对啊!”

    “这个人是谁?”

    “他从树林里面一闪就过去了。”

    “此人是从哪边往哪边闪的呢?”

    “他是从南边――从古家大塘过来的。”

    “你没有看到他的脸吗?”

    “没有。我们隔的比较远。我们看到他的时候,只能看到他的侧面。他走得很急,一闪就过去了。”

    “他是高个子,中等个子,还是矮个子呢?”

    “中等个头。”

    “是胖子还是瘦子。”

    “看不出来。”

    “穿什么衣服?”

    “穿一件棉大衣。”

    “棉大衣是什么颜色的呢?”

    “就是那种军大衣――和你们身上穿的大衣差不多――就是有点旧。”

    “他有没有戴帽子呢?”

    “没有,对了,他的头发是湿的,但他的手上――是――左手上拿着一个帽子。”

    “是什么样子的帽子呢?”

    “和一般的帽子不一样,到底是什么样的帽子,我说不好。”

    “是什么颜色的帽子呢?”

    “灰色的――深灰色的。”

    凶手刚从水里上来,头发可不就是湿的吗?

    “他手上有没有拿其它东西呢?”

    “他的肩膀上背着一个包,他的左咯吱窝里面夹着一副鱼竿。”

    此人应该是到古家大塘去钓鱼的,当他看到码头上的古望月以后,觉得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是就对古望月下了手的,得手之后,便迅速逃离了现场。

    此人会不会是荣桂裕呢?老陈头见到荣桂裕的时候,他的身上是不是穿着一件军大衣呢?按理说,撒网打渔,穿军大衣,肯定不合适,更不方便。荣桂裕有没有一件军大衣呢?

    唐二虎接着道:“他的右手好像在理头发。”

    人潜伏在水里,头发肯定是湿的,也肯定是耷拉在额头上,也可能挡住了视线。头发有可能还在滴水。

    此人肯定是古里村人。根据此人的行走路线看,此人极有可能住在学校西边和北边,古望月到码头洗衣服带有很大的偶然性,此人也一定是经常到古家大塘钓鱼的人,而且是喜欢在大塘北岸钓鱼的人,当然,也不能排除其它可能性。

    “张大爷,荣桂裕有没有一件军大衣呢?”

    “有啊!昨天,你们在打捞沉船的时候,荣桂裕也在场,他当时就穿着一件军大衣。”

    军大衣是对上号了,时间也比较吻合。唯一不对箍的地方是,老陈头看到荣桂裕的时候,他正在大塘中央撒网捕鱼;而唐二虎看到凶手的时候,凶手的左咯吱窝下夹着一副鱼竿。

    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张大爷,荣桂裕平时钓鱼吗?”

    “荣桂裕只打渔,从不钓鱼。只有那些闲来无事,又有闲情雅致的人才会钓鱼,打渔人要是靠钓鱼过日子,恐怕早就饿死了。”

    单看老张头这句话,荣桂裕和唐二虎看到的人豪不相干。

    “除了供销社的王主任等人,在古里村,还有哪些人喜欢在古家大塘钓鱼呢?”
………………………………

第七十五章 树林北就是村庄 树林西几户人家

    “在古家大塘钓鱼的人,可就多了去了,单镇上的人就有七八个,古里村的人就更多了,一到下雨天,特别是春天和秋天,村里人闲着没事的时候,都会到大塘上来钓鱼,我有时候也会在码头上钓一会鱼。”

    “经常在大塘北岸――学校西边钓鱼的都有哪些人呢?我说的是村里人。”

    “我算一个,霍老师,还有徐校长,学校里面就我们三个人,我们钓鱼都是在下午放学以后耍一会。村里里面吗,彭老四――就是彭大头最小的弟弟,他在镇卫生院工作,是一个牙医,只有在星期天,他才来钓鱼。来的最多的是荣高棠。他最喜欢在弯道钓,就是王主任经常钓鱼的地方。”

    “哪里的鱼是不是好钓一些呢?”

    “对啊!那里水的深度正好,大塘里面的鱼来来去去,都腰经过葫芦腰。”

    最后,唐二虎将同志们领到他凶手”的地方――姑且将此人设定为凶手。

    地点在距离学校西围墙和北围墙交汇的地方大概有五六十米。在一片灌木从中,果然有一摊排泄物,排泄物的上面和旁边还有十几片树叶。

    唐二虎向西走了六七十步的样子,然后停住了:“我的时候,他已经走到这里了。”

    唐二虎所指的地方没有路,只有荒草和树叶。按照常理,“凶手”应该走正常的路。

    “唐二虎,你往什么方向去了?”

    “一直往北去了。”

    “他有没有呢?”

    “他没法。”

    唐二虎说的是事实,灌木丛遮挡着了唐二虎的身体,当时,唐二虎是蹲在地上的,欧阳平回望了一下唐二虎所在的灌木丛,确实。

    大家沿着唐二虎所指的地方一直向南,走了一百多米以后便是一片山芋地,山芋早就起完了,只剩下一堆堆枯萎的山芋藤。

    山芋地被包围在一片树林中,成马蹄形,山芋地的那一边――大概一百多米的地方也是树林。

    欧阳平刘大羽和陈杰走进山芋地,他们想没有脚印。

    “警察叔叔,昨天下午,有几个老太太在这块地里面找山芋,这块地都被她们刨遍了。”唐二虎道。

    三个人回到田埂上,朝东望,一百多米处就是唐二虎上学放学所走的路,路的东边就是学校的围墙。朝西望,两百米左右的地方是树林。

    凶手不是越过山芋地钻进了树林,就是沿着田埂朝西进入树林。

    大家一路向西,进入树林。

    “北边就是村庄,唐二虎家就住在北边的庄子里面,西边是彭大头家。”老张头道。

    “西边就彭大头一家吗?”在刘大羽的印象中,那里好像有几户人家。

    “在彭大头家的北边不远处还有三户人家。”

    “是哪三户人家?”

    “是彭大头的三个兄弟,起先,彭大头和兄弟们住在一起,成家之后,自立门户,把原来的房子让给了三个兄弟。”

    大家跟在老张头的后面,一路向西,不一会,就彭大头家的房子。

    彭大头家的院门锁着,大家从门前走过的时候,院子里面有一只狗低调地哼了几声。
………………………………

第七十六章 一路人前往汤山 一路人回到村庄

    ;访问:。

    码头上仍然停着一只船,昨天,刘大羽等人路过此地的时候,曾经见过这条船。

    大家沿着河道朝木桥方向走去,行至一百米左右的样子,看到了两条小木船,走到小木船跟前往东看,不远处,有一排人家,那就是彭大头的兄弟的家。

    “张大爷,彭大头家和彭旭东家是什么关系呢?”

    彭姓在古里村是大姓。

    “彭大头他爹和彭旭东是亲兄弟。”

    古里村果然是一个大村子,它不但大,而且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现在,单是彭家,又突然冒出了彭大头这一支来,在调查彭家的时候,肯定要把彭大头兄弟四人包括在内。彭大头家所处的环境和案发现场太接近了。”

    凶手之所以疯狂作案,就是基于古里村复杂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越复杂,凶手埋藏的就会越深。神龙见尾不见首,云遮雾罩难见山。

    思维的触角像树根一样,在继续向更深处延伸“彭大头兄弟四人,谁有军大衣呢?”

    老张头就是古里村人,哪些人有军大衣,他应该是比较清楚的,因为,穿军大衣的人不会很多。

    “彭老四有一件军大衣;那件军大衣,他已经穿了很多年了。

    老张头进一步补充道“彭二宝也有一件军大衣。”

    “在古里村,哪些人带灰颜‘色’的帽子呢?”

    “这――就难说了――古里村带灰‘色’帽子的人多了去了。”

    由帽子入手,难度很大。

    于是,调查从黄‘色’军大衣展开――准确地说是从荣桂裕和彭老四两个人身上展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