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推棺-第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诚如早先所言,李秘是苏州府吴县陆墓巡检司的巡检,虽然有追缉捕盗的权力,却没有审判的资格,想必陈执悟也是看穿了这一点,才敢如此嚣张。
当然了,心性如此老辣之人,估摸着也确实不怕严刑拷打,这种手段对他应该是没有用的。
得到了这一点信息之后,李秘反倒不太愿意将玉圭拿出来示人了。
对待这些人,甚至对待群英会的每一个人,都应该像对付周瑜一般,让他捉摸不透,你就有了赢的机会,否则处处落入他们的算计,便是你本事再大,也要被利用被愚弄,最终栽在他们的手里。
想通了此节,李秘便朝陈执悟:“陈道长说哪里的话,你我如何都算是一场相识,便是你无情我也不能无义,今夜打扰了,好生歇息,明日到了县衙,自然会有人满足你的要求……”
“不过说真的,我李某人当捕快当巡检,也算是日子不短了,还真没见过求着牢头打自己的,陈道长也算是第一个了。”
李秘最后说得有些戏谑,陈执悟脸色也有些难看,不过李秘并没有再理会罢了。
送走了陈执悟之后,李秘也果真是好好睡了一觉,毕竟他需要充沛的精力,来处理接下来的事情。
翌日,李秘便跟着宋知微等人,押送着这些盗墓贼,回到了吴县,安顿好犯人之后,自是交给简定雍来审问,他则在秋冬丫头的搀扶下,来到了项穆府上。
此时项穆才刚刚起身不久,正跟姜太一在打拳,都是软趴趴的内家拳,看起来也没点精神,不过行云流水的动作之间仿佛蕴含着无穷尽的奥义,也不是寻常人所能领悟的。
见得李秘一瘸一拐回来,项穆老爷子当场便乐了,朝李秘嗤笑道。
“呀呀呀,咱们的李大巡检真是走到哪里哪里就便遭灾,今番又惹出什么事情来?”
“要我说你也别当差了,坐下来让姜老儿给你摸摸骨,看看你前世是金刚还是地煞,我等再给你做几场好事,禳星改命都好过你当差,这三头两日地受伤,迟早把小命给赔进去。”
项穆老爷子口无遮拦地嘲笑,姜太一也在一旁窃笑,李秘也是习惯了他们的脾性,并不为意。
可秋冬却不一样,本来李秘受伤她就已经够心疼,这两个老不修竟还在那里冷嘲热讽,这不是故意恼人的么!
“你们年纪加起来比身后那栋楼都高了,恁地嗤笑诅咒后生晚辈,还要脸不!”
项穆老爷子赶忙捂住额头,心说这小扫把星又来了,上回将贺礼送过来折成现银,已经品尝过她的厉害,果然一出口便知有没有。
李秘可不是带丫鬟来吵架的,便朝姜太一道:“姜老儿,上回与你说起过的那个陈执悟,如今被我抓回吴县大牢了,你若有冤有仇,我带你过去看看如何?”
“你说甚么?你抓了陈执悟?”姜太一也吃了一惊,项穆老爷子也不由脸色大变,搂着李秘的肩膀道。
“你小子能耐啊,竟然将邵元节的高徒给抓了,陈执悟原本可是灵济宫的第一灵官,陛下跟前的红人啊,怎地会落到你手里?”
李秘今日过来就是为了弄清楚铁券和玉珪之事,当即将甄宓和陈执悟盗墓一事,原原本本一五一十全都说了出来。
秋冬只知道李秘受伤,可从未听李秘说起过当夜的详情,没想到竟是如此凶险,一旁听着,粉拳都紧紧攥着,也漫提李秘当时命悬一线,是多么惊心动魄了!
李秘将玉圭取出来,放在了桌面上,项穆老爷子顿时双眸发亮了,眼珠子都要瞪出来了!
“你……这……竟然是真的!”
李秘见得项穆如此激动,便知道此物珍稀,其后必有隐情,却也不敢催促,而项穆摩挲着这玉圭,过得许久才朝李秘道。
“这确切来说,不是玉圭,而是大圭!”
“大圭?”
“正是!朝臣王侯所佩乃玉圭,而帝王所持,便是大圭!”
“你是说陆墓极有可能是一座王陵?”李秘也是震惊当场,若真是王陵,不应该这么多年没人发现啊,毕竟王陵都有着专属陵园区域,从外围看起来就已经与众不同了。
“准确来说,这是一处疑冢!”
李秘自然是听说过疑冢的,听说曹操便有七十二疑冢,这些人都是仇家太多,生怕死后被别人挖坟,便在各地建造疑冢,以保护真身。
“既是疑冢,又是谁的疑冢?”
项穆一边端详着那大圭,一边朝李秘道:“如果老夫看得没错,应该是东吴废太子孙和的疑冢!”
“孙和?”李秘虽然也看过三国,但如同其他人一样,都是通过三国演义来了解那段历史,而三国演义说到底不过是一部小说,里头许多都是演绎而并非史实。
举个简单的例子,唐朝的唐德宗建造庙宇,追风古代名将六十四人,里头便有陆逊以及陆逊的儿子陆抗,同时代被列入名单,享受祭拜的只有关羽、张飞、张辽、周瑜、吕蒙以及邓艾。
而宋时依照唐时惯例,设庙供奉七十二名将,其中也有陆逊,至于赵子龙在真实史料里并非演义之中那般神武英勇,这便是演义小说误人子弟了。
李秘也知道自己斤两,所以哪里敢胡乱猜测,此时便等着项穆老爷子来解说了。
项穆老爷子沉思了片刻,便朝李秘道。
“这孙和乃是孙权的第三个儿子,最得孙权宠爱,曾被立为皇太子,不过在南鲁党争之中,遭到鲁王孙霸和全公主的诬陷而失势,最终被废黜了太子之位,改封为南阳王。”
“可笑的是,孙霸也是损人不利己,将孙和排挤废黜之后,自己也没捞到好处,倒是孙亮当上了东吴的第二位皇帝,这皇家无亲情,孙亮忌惮孙和的名声,生怕他篡位,最终还是把孙和给害死了……”
“当时有人说孙和确实有谋反的迹象,孙亮才忍痛杀了自家弟兄,不过到底真相如何,已经不容易考证了。”
“也就是说,这是废太子孙和的疑冢了,可这疑冢又跟陆逊有甚么牵扯?”李秘不解地问道。
项穆老爷子轻叹一声,而后答道:“陆逊乃是有本事的人,说是辅国栋梁,君王股肱,中流砥柱都不以为过,东吴能生出这般气象,陆逊是功不可没的,孙权对陆逊也是极其信任。”
“可在南鲁党争之时,陆逊发声支持孙和,屡次三番上书劝谏,让孙权遵守长幼有序的伦理规矩,让孙和继承大统,便是犯了皇家忌讳。”
“当时在加上对头仇家的诬告,陆逊最后是郁郁而终,孙权便是后悔也来不及了。”
“想必因为这一层,许多人以为陆逊与孙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制造疑冢之时,才大肆利用这一点吧……”
项穆老爷子虽然说得非常详细,但理由难免有些牵强,跟重要的是,这分明只是一块没有瑕疵的空白玉圭,他又是如何看出来的?
aa2705221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二百一十一章 前往杭州踢场子
虽然在项穆老爷子这里得到了不少讯息,然则李秘心中也难免打鼓,若这陆墓果真是孙和的疑冢,是否意味着照壁后头那个就是陆逊?
要知道三国志里头不是帝王却又单独立传的便只有两个人,一个是蜀国的卧龙诸葛,而另一个便是东吴的陆逊陆伯言了。
御赐丹书铁劵以嘉赏功臣重臣,这也是古来有之,陆逊手里拿着铁券也无可厚非,可手里拿着大圭就有些僭越之嫌了。
再者说了,孙和虽然是孙权的儿子,但毕竟是废太子,死得也不光彩,即便是他的大圭,也不该拿在陆逊的手里。
而且既然是疑冢,那便是假的,难道还让真的陆逊来守陵不成?加上此二人死亡时期不一样,也就更是疑点重重。
更让李秘好奇的是,这分明是空白纯净的玉圭,项穆为何能如此确定?
项穆之所以如此赏识李秘,很大原因就是跟李秘相处起来非常舒服,这种舒服体现在李秘是个聪明人,但又不卖弄,不懂就问,而且脸上的疑惑不解也让项穆非常的得意。
在这样捧场的观众面前,做一些解密的勾当,才能获取满满的成就感。
收藏家其实都有一颗显摆卖弄之心,而李秘就是最好的显摆对象!
项穆将李秘拉了过来,又取过一张白纸,将砚台里的墨汁全都泼了上去,而后朝李秘道。
“你再看看这玉圭便知道其中奥秘了。”
李秘也不明所以,此时全神贯注盯着那玉圭一看,不由啧啧称奇!
这玉圭虽然是黄玉,但通透性很好,晶莹透亮,日光照耀之下,穿透大圭,投射到黑墨之上,竟投影出几行文字来!
文字乃是小篆写就,李秘也不认得,但李秘知道,三国时期已经开始用隶书,正式公文或者严肃的场合,才会用小篆,大圭上用小篆也并不奇怪。
见得李秘恍然,项穆也欣慰地笑了:“正是这两行小篆,让我证实了这便是东吴废太子孙和的大圭。”
即便他被废黜,仍旧是王爵,大圭虽然有僭越之嫌,但前番也说过,玉圭也各有不同,这方大圭属于孙和,是半点疑问都没有的。
“这大圭也算是极其重要的贴身信物,这么重要的东西都出现了,又有陆逊守陵,这里为何还只是疑冢而不是真的王陵?”
项穆呵呵一笑,朝李秘解惑道:“这你就外行了,帝王陵寝都是有规制的,葬在哪里,葬礼如何,都有严格的要求,照着周礼来执行,又岂会随便乱葬,这些贴身信物不过是增加疑冢的可信度罢了。”
项穆如此解释,李秘也是心头了然,只是他仍旧有些失望,即便证实了这大圭的来历,跟铁券又有甚么牵扯?
他本想借助大圭与铁券之间的联系,来推测甄宓的用意,以此来顺藤摸瓜,抓住甄宓,如今看来是没甚么盼头了。
见得李秘如此失望,项穆却只是笑了笑,朝李秘道:“其实你想抓住她也是容易的。”
李秘闻言,不由心头惊喜,抓住项穆便催促道:“老哥哥你有何良策,快教我!”
项穆却卖了个关子,朝李秘道:“忙活了大半天,也饿了,先吃饭,先吃饭!”
李秘本想坚持,但想想也不急在一时,便留在项穆府上饱餐了一顿。
离了饭桌之后,项穆才与李秘说起道:“那铁券虽然与大圭没甚么必然联系,但有一点却是可以肯定的。”
李秘也不敢打断,便用眼神示意,项穆顿了顿,喝了口清茶,而后继续说道。
“诚如你早番所说,那墓葬里头的东西都已经朽了腐了,便是铁器也不敢用,箭头都用的黑曜石,那铁券又是如何?”
项穆如此一提,李秘顿时醒悟过来!
是啊,铁券乃是嘉赏功臣的,上面必定写明功臣身份来由,以及履历功过,虽然找不到墓志铭,但那铁券足以提供关于陆逊的生平了!
而铁券只是个载具,真正要紧的还是铁券上的文字,想要保护这些文字,必然要对铁券做特殊的处理,否则没多少年,上面的文字也就消亡了。
或许这也是孙和的玉圭为何采用如此巧妙的设计,将文字都嵌入到玉圭内部的原因了。
既然做过特殊处理,甄宓想要读取铁券上的文字,必然需要行家来清理和翻译!
而铁券乃是三国时期的东西,可不是寻常收藏家就懂得这些的,放眼整个苏州府,也就只有项穆一人而已!
当然了,甄宓是知晓李秘与项穆的关系的,自然不可能来找项穆帮忙,既然不是项穆,甄宓还能找谁来做这件事?
“石崇圣!她会去找石崇圣!”李秘心头惊喜,忍不住脱口而出!
项穆也是啧啧竖起大拇指,他只是小小提点了一下,李秘竟然能将整个关节全部想通,这可不是聪慧就能够做到,而需要长期积累,心思缜密才能顺理成章地推理出来。
“你猜的没错,她确实可能去找石崇圣了,那铁券必然会被封起来,想要解封而不破坏里头的文字记载,她不可能来找我,唯一适合的人选,便是制器大师石崇圣!”
关于这个石崇圣,李秘也是耳闻久矣却又不得亲见,从张素问的遗物三十六龙柩开始,李秘就对石崇圣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如今再度听到这个名字,心头难免火热起来。
“我要到杭州走一趟!”
李秘势必要抓住甄宓,这次杭州之行是不可避免的,上回虽然也要去杭州,但半路而返,只是走到了嘉兴府便留在了吴惟忠那里。
如今说什么也要到杭州府去走一走了!
项穆老爷子似乎早已料到李秘会做出这样的决定,便朝李秘道:“石老儿性情古怪,未必会卖你面子,我跟姜老儿一并去吧,他若不肯赏脸,咱们一起拆了他那把老骨头!”
李秘也知道项穆与石崇圣之间有着不小的龃龉,两人从监作大匠便开始争斗不休,人越老,脾气越大,怨怼也越多,有了项穆和姜太一帮忙,李秘底气也足一些,自然要应承下来。
李秘是个雷厉风行的,虽然脚还走得不顺畅,但也不想再耽搁,否则是赶不上甄宓的。
于是他便让秋冬搀扶着他,来到了县衙,挑些要紧的与简定雍说了,让他派了朱票和公文,要往杭州府追缉盗墓逃犯。
这毕竟是巡检司的职责所在,虽然抓住了陈执悟以及那些土夫子,但主谋在逃,简定雍自是不甘心,李秘主动请缨,他又岂有不答应的道理。
顺利拿到朱票和公文之后,李秘又与张黄庭说起,或许这位张家公子也想回杭州老家看看。
张黄庭没有跟着李秘到崇明沙,这段时间也将伤势都养好了,听说要回杭州,自是有些兴奋起来了。
众人也都不是婆婆妈妈拖泥带水的,到了第二日,李秘便将巡检司的差事交给陆青云,简定雍放心不过巡检司的弓手,便暂时让县衙的人来看守大墓,事情都交托停当,李秘便出发了。
今次有项穆老爷子和姜太一,又有张黄庭,加上脑壳已经长好了的三六九,坐的是项穆家的大商船,舒适宽敞又平稳,顺风顺水便来到了杭州。
人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景致美不胜收,李秘等人也是心驰神往,这一路上吃吃喝喝玩玩乐乐,倒也快活。
杭州美景胜仙境,奈何李秘并无游览之心,到了杭州境地,倒是项穆老爷子坐了东,毕竟他是个大收藏家,年轻时候周游天下,交往广阔,不多时便有人到武林门码头来接洽,客客气气毕恭毕敬,也是省心。
到了住处之后,项穆老爷子便让人送上杭州美食,算是接风洗尘,便是杭州知府也派人过来探望了一番,想必是提早收到了风声。
此时李秘才知道,项穆的名头不仅仅在苏州府管用,在杭州也是颇为受用的。
吃过接风宴之后,项穆便决定带李秘到石崇圣那里去踢馆,哦不对,是拜访。
不过项穆老爷子毕竟是自矜身份的,便写了个帖子,让人送到了石崇圣府上。
这才没过多久,送贴的人便回来了,还带回来石崇圣的回帖,项穆老爷子也是一脸傲娇,心说你石崇圣虽然是制器大师,但终究也是要卖我项穆面子的。
然而打开那回帖之后,项穆老爷子是如何都坐不住了!
因为回帖上只写了一个字,虽然很是潦草,但从笔锋上也足见这石崇圣是如何暴躁的人物,上头竟然只写了个“滚”字!
这可把项穆老爷子给气坏了,与姜太一商量了两句,便让三六九找些绿林游侠儿,最好是隐姓埋名,刀头舔血的那种,雄赳赳要往石崇圣家里踢馆找面子!
李秘也是哭笑不得,这人是越老便越是孩儿心思,几个老人家吵吵闹闹,也不是个办法。
石崇圣痴迷于制器,这是毋庸置疑的,便是与项穆有隙,也不该这般莽撞,毕竟连杭州知府都要给面子,石崇圣又怎么只得个滚字?
想来该是甄宓已经到了,并将铁券交给了石崇圣,石崇圣沉迷于给铁券解封,所以才没空理会项穆这种闲人!
也就是说,石崇圣极有可能已经着手解封铁券,若不及时赶过去,待得他空闲下来,甄宓也就跑掉了!
念及此处,李秘也是煽风点火,朝项穆道:“要说找绿林好汉,你们却是有些舍近求远了……”
项穆和三六九等人难免疑惑,李秘可并未来过杭州啊,他能跟杭州黑道有甚么往来?
李秘见得这些人的神色,却只是笑而不语,用手指了指张黄庭。
要说绿林好汉,张家可是杭州的地头蛇啊,不找张家,反倒让三六九去找那些小喽啰,可不是舍近求远么!
张黄庭见得李秘如此,也是皱眉腹诽,朝众人道:“莫听他乱说,我张家可是良民,组织民壮也是为了抗倭,踢馆这种事,还是免了吧。”
“再说了,石崇圣大师与我家素来交往厚密,哪可能让张家的人上去闹腾……”
张黄庭所言也是不虚,张素问的三十六龙柩,可不就是出自于石崇圣之手么。
见得张黄庭不答应,项穆几个也有些丧气,李秘却嘿嘿笑道:“与他有交情就更是好办,引荐一下总归是可以的吧?”
张黄庭见得李秘这姿态,也只是摇头苦笑。
aa2705221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二百一十二章 宗师府上遇故识
项穆和姜太一都是有趣的老头子,到石崇圣家踢场子也不过是戏言,当然不会大打出手,打到人家门口去。
不过也并不仅仅只是玩笑话,这种事情他们还真是做得出来的,分寸是有,但场面也不能弱。
听得张黄庭婉拒,老爷子们自是有些不满的,李秘却就坡下驴,说张家与石崇圣往来关系不错,踢场子的事情不干,代为引荐一下总是可以的,可张黄庭却仍旧摇头苦笑,李秘就不是很理解了。
张黄庭也不是不想帮忙,此时朝李秘解释道:“这石崇圣大宗师性情古怪,若看得对眼的,倾家荡产也要帮忙,若看不对眼,便是金山银海也请不到他老人家……”
“我张氏宗族在杭州虽然是名门大族,但宗师并不是很看得起,之所以有这层交情,完全是因为家姐张素问是他的弟子,可姐姐已经让人害了……”
“为了这事儿,宗师还带着他的徒弟,打上我张家,让我父亲赔他一个徒弟,哭哭啼啼了好些时辰才离开……”
项穆和姜太一几个听得此言,也能想象得到,毕竟石崇圣被项穆称为石老怪也不是没道理的,人家女儿都没有了,还让人赔个女弟子,虽然看起来无理取闹,但也看得出他对张素问是真的心疼。
李秘自然也能感受得到,但让他惊讶的是,张黄庭竟然亲口说出了姐姐张素问被害这个事实!
张黄庭自打跟了李秘之后,果真没在出现过张素问的人格,或许是李秘知晓了他最大的秘密,不知该将他当成男人还是女人,他的心理出现了严重的自我防备与保护,将重心都放在了自我人格上,反倒淡忘了姐姐的人格。
无论如何,能够做到这一点,说明李秘的疏导是起了作用的,而且还是积极正面的作用!
李秘心中因为张黄庭改善而高兴,可项穆和姜太一却欢乐不起来,张家不愿帮忙,他们又撺掇三六九去找人帮托。
李秘赶忙将这两位老祖宗给劝住了,若他们真个儿打上门去,甄宓必然警觉,到时候跑了,可就很难再找到她的踪迹了!
思来想去,李秘还是让项穆与姜太一咱且歇息,他与张黄庭登门拜访。
至于理由么,除了秀才吕崇宁,也就李秘见过张素问最后的容颜,而说起张素问的死因,也只有李秘最了解,或许凭借着这层关系,指不定能够得到石崇圣大宗师的接见呢?
张黄庭对李秘自是没话说的,自己最大的秘密都让李秘知晓了,两人之间也就没甚么顾忌了,当即带着李秘来到了石崇圣的府邸。
项穆虽然是家财万贯富可敌国的大收藏家,但宅邸却很是低调,如同裹着青泥的宝玉,而石崇圣却不同,他的宅邸修得金碧辉煌,前身竟然是南宋时某个王爷的王府!
古时社会等级非常森严,虽说有钱能使鬼推磨,但太有钱了也会招来麻烦,别的不说,石崇圣虽然早先也在朝廷做过官,但到底是致仕养老的,住在南宋王府里,真的没问题么?
而李秘也切切实实体会了一把,被尊为大宗师的石崇圣,到底有多大的能量!
各色马车,无论是官府的还是民用的,从石府门前一路排开,竟然延伸到街尾!
那些求着登门拜见的门子和掮客等等,带着行走小厮,担着金银珠宝绫罗绸缎,将石府围了个水泄不通。
不少人还在后门蹲着,就等着石府的下人出来倒垃圾,据说大宗师随手削了个果,果皮虽然给捡到了,那人从果皮上揣摩大宗师的刀法,从此声名鹊起。
这也让李秘不禁想起星爷的电影《唐伯虎点秋香》里头的桥段,那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