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将军,你马甲掉了-第1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时候偷袭他们老巢,一来可算作以有备而来的力量对其骄兵,二来也是攻其不备,三来,由大梁军擅长的攻城对上西羌人不擅长的守城,大梁又能多一筹胜算。

    元峥继续道:“此次衡水一战中,小的还缴获了一种新式火器,绑在弓箭上飞出,能爆炸燃烧的火雷弹,若将此物研究后做大一些,以投石机发射,则必是攻城良物!”

    忠亲王听得坐直了身子,眉眼扬起,“此物可交由兵部研制去了?”

    “小的回来后就交过去了。”元峥道:“兵部兵器司若能单分一司出来专门研制火器,会动作更快,最好在九月之前能研制出足够攻城、又能安全运输的火雷弹来。”

    忠亲王自然明白火药的威力,听得连连点头,心头早已认可了元峥种种所言,若能先攻下西羌,平稳了西北后方,又有了灵州这样的战马产地之源,大梁再不惧与北蛮或东辽强硬对上!

    忠亲王见元峥样样都考虑到了,想是有这打算也不是一两日,面上又堆满笑,乐呵呵问道:“想来你改制的条陈也早就拟好了?”

    元峥早有准备,从怀中掏出厚厚几页纸张递上去。

    这是他和元太师这些日子以来商量筹划出的改制之法,他是武官,所提改制内容自然都是针对军制,但却是配合着元太师的变法条陈,一文一武,若能同时改制,可互补缺漏,事半功倍。

    师爷接过条陈送到忠亲王手中,忠亲王顺手交给萧齐,眯着眼道:“本王眼睛不好使了,齐儿,你捡紧要的念来听听,若有不懂之处,请四爷解惑。”

    萧齐恭敬道:“是。”

    随后站起身,来到忠亲王身边接过条陈,一面扫眼,一面总结着念:

    “一是改兵制。首先查补空饷,统计禁卫可实战人数,重新编排九州五大卫……,其次从各州厢军、乡兵、藩兵中选设役兵,与禁卫同银饷,免赋税徭役,以增补兵员。”

    萧齐一面念,一面感悟于心。

    这是将大梁的募兵制混编入了府兵制。

    大梁兵制由禁卫、厢军、乡兵、藩兵统一组成,其中禁卫为最精锐部队,多布置在以开封为中心的核心区域,俸禄优厚,由枢密院直接调动。

    厢军则是本地征召的武装力量,乡兵、藩兵同理,非正式部队,多是战时从民间招募用作后勤运输等后备军。

    元峥此法不但增补了兵员,将吃空饷的白银挤出来给了新增补的厢军藩兵,更是分薄了枢密院的领兵权,让其他三大非正式军种有了与禁卫同等的地位,其当地的领兵之将自然也水涨船高,大大增强了各府州尤其是边境之地大用藩兵的军事战力。

    但此法,就不能剩下查补吃空饷的那些银子了,对于以为可以从查空饷里捞上一笔的永宁帝来说,这无疑于是个极其肉痛的事儿!

    萧齐暗想,就算是他爹跟官家提出这条陈,官家也不见得乐意接受。

    正想着银子的事儿,见元峥第二条就提出了军饷改制。;

    aa2705221

 第379章 动荡将起

    萧齐精简着词句往下念。

    “二是改军饷俸禄。首先,降三衙俸禄,裁闲散人手,禁卫不再终身制,可退伍分田,以地偿银,特殊区域赏地数量不等。其次是禁卫分效用和军兵两级,每级又分若干等。每支军队中有一定比例的“不入队人”,充辎重、火头等,同时按等级、兵种、编队、实战等差异发放饷银……”

    下头列了密密麻麻一大片分等条律和对应的各色待遇。

    萧齐粗略一看,基本是分薄了上头的好处,而普通兵士的待遇则有所提高,对于立功、抚恤的赏银提升,不看不知道,一看元峥下头的统计,竟是能每年省下来数十万两银,尤其是若能做到以地偿银,不但边塞有了开荒垦田的人口,更省了养着冗员的好大一笔钱。

    萧齐一面将元峥的意思总结给忠亲王听,一面有些激动地看了他一眼。

    忠亲王也同样激动,打仗终归要靠银子,买粮买马买兵,哪儿少了钱都不行,元峥这法子不但提升了军中士气,更能解决了目前朝廷最迫切的银钱问题。

    唯一的问题就是,这条陈基本将枢密院给架空了,不过,趁刘渭倒台,这条甚合他意。

    忠亲王笑着揉揉下巴,对萧齐道:“接着往下念。”

    “是。”萧齐应声,郎朗道:“三是改调兵权。战时,三衙派将,而将有自主调兵权,归辖于节度使,再由节度使上报三衙……实施将兵法,将固于兵,平时就地训练,战时接受调遣,使兵知其将,将练其士……统兵官有统制,分统领、正将、副将、准备将,每一级缺漏,皆由上级指示下级替补,使兵员在外,不至无将无律……”

    这条在萧齐和忠亲王意料之中,大梁原本是枢密院调度,从官家失陷于北蛮就能看出,枢密院调度的效率实在太低,而将领受气不说,更难自如指挥兵士,如一个手脚不协调的巨人遇上灵活的矮子,好不容易排兵布好阵,矮子早已将巨人砍了好几刀。

    但只这三条,就已足在大梁军中掀起一阵惊涛骇浪,原本那些吃空饷,无战绩的冗将,将会第一批遭淘汰,但可以预见,各边塞驻军和节度使,对于这样的条陈可谓喜闻乐见。

    “四,设立火器司。”萧齐接着念道:“在兵部设立专责研发火药火器的衙门,以增强战力……”

    这条忠亲王听了也连连点头,如今对北地骑兵来说,和他们硬拼箭术怕是拼不过,只能以更加威猛的火器来应对。

    大梁本也有不少火器,可惜一来缺银钱,二来朝廷不重视,这些火器大都是摆设,用起来各种不便,比如火铳,射程短,杀伤力小,且放置火药速度慢,操作不便,等等限制,使得使用火铳的士兵还未来得及发射火药弹,对方的弓箭早已飞到跟前。

    长此以来,大梁渐渐对火器失了兴趣,加之中原无战事,更加无人重视此事。

    可发展火器并不是一月两月就能解决的问题,这条陈虽好,却只能当做长远法子来看,在当下应付北蛮或东辽的威胁来说,起的作用恐怕不大。

    “五、兴边城以御敌,以城为堡,部署军寨网。”萧齐接着道,“兴修大规模的城市防御体系,如林木防御带,水利,渠道等,不仅能形成人工防御,还能帮助驻军屯田、解决军粮问题,也便于战时的粮草运输和储备……”

    这条不用细说,从汉时起,边境兴旺,城市发达,其相应地对抗外族入侵的实力也越强大。

    “六、迁都洛阳。”萧齐念到此,一顿,看向忠亲王。

    忠亲王咧嘴一笑,手指敲在椅把上,看着元峥道:“大梁开国三百年,皆立都于此,这迁都,怕是有些难啊!”

    元峥微微一笑,“若无战事,开封府土沃物丰,当有都城之象,然一旦遇战事,北面与东面皆无险可守,实乃大梁之七寸!虽难,却无不可,此条陈可放到收复幽州之后。”

    这话也就是说,等忠亲王上位再慢慢倒腾这些不迟。

    “先念来听听。”忠亲王示意萧齐。

    萧齐朗声道:“自古建都之要,一形胜险固,二漕运便利,三居中而应四方。必三者备,而后可言建都。长安虽据形势,而漕运艰难;汴居四方之中,而平夷无险,四面受敌。惟洛阳三善咸备。从地形来看,洛阳坐拥山川之险,重重雄关拱卫,四周群山环绕,背负邙山,面临洛水。东有成皋,西有崤函,北通幽燕,南对伊阙,可谓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可以开封为陪都,二城成犄角之势,互辅互助……”

    这是元峥所提最后一条,待萧齐念完,两个师爷仍是提笔唰唰而写,连额角滴汗也顾不得擦上一帕。

    这元四爷所虑之全之远之深,全然不似一个甫进枢密院的少年郎!

    忠亲王从萧齐手中接过那条陈,翻阅着对元峥道:“第五、第六条暂议,前四条,我会在刘渭案审差不多时向官家提出,你看如何?”

    他这话可算是给足元峥面子,他向官家提改制,还先征询元峥的意见,可见是元峥这篇条陈极大地打动了他。

    元峥见忠亲王接受得毫无异议,而这第五第六条本身就是留待将来朝局稳定后再说的,起身一跪到地,抱拳道:“王爷英明!”

    水榭内两位师爷细细将元峥的条陈继续细化、补充、润笔,忠亲王坐在特制的竹轮椅上,由萧齐推着,亲自送元峥出府去。

    “你也不要太早高兴。”忠亲王眯着眼道:“刘渭虽倒了,但不想变制的还有许多人,比如,崔相。”

    元峥垂着头道:“所以小子只能请王爷出面。”

    以他的实力,就算扳倒了刘渭,对崔更这个文臣之首也是莫可奈何。

    “好就好在这些事儿虽触及了许多人的好处,但没动崔更的底子。”忠亲王叹口气,“我倒是不怕他不支持变法,我是怕他,趁朝堂乱起,抢在我前头动了手。”

    元峥霍然抬起头来。;

    aa2705221

 第380章 崔狐狸的意

    忠亲王这话就相当直白了,表明已是将元峥完全看作自己人。

    崔更抢在他前头动什么手?自然是夺宫!

    “崔相?”元峥讶异至极,崔更贪钱众人皆知,可他会贪到皇位上头去?这就有些匪夷所思了!“崔大人难道……”

    “我以前也没留意这点。”忠亲王没回答元峥,算是默认,径直往前说去,“直到最近才发现他似乎有些着急了,许是王兄赏了他一颗丹药,把他吃得心性大了些。”

    忠亲王呵呵笑了两声,似在和元峥聊家常一般,“崔相夫人昨日来我府上,你猜来做什么?”

    “来做什么?”这元峥实在没有头绪,难道是为崔五娘子或者萧衡而来?

    他们曾怀疑过崔五娘子对萧衡有目的,但也没证据,且崔更到底图什么,手头有什么牌,他们还都不知道。

    “来提亲。”忠亲王笑着回转头看了眼萧齐。

    “给谁提亲?”元峥甚是惊讶,见忠亲王看向萧齐,忍不住道:“莫非是,小侯爷?”

    忠亲王“哈哈”一笑。

    萧齐毫不忸怩,坦然一甩袖,正色道:“我不娶崔家女!”

    忠亲王笑着道:“崔夫人亲自上门来,邀了王妃去听戏,闲谈时说是她家十七女端庄丽质,贤能聪慧,近日去大佛寺求了个姻缘签,说其命格贵重,得找个同样贵重的相配,旺夫旺宅,让我们帮她寻摸寻摸,又说到陪嫁,各地田铺农庄,算起来能有半个城,可谓给了我齐儿大面子,”

    竟然还真是!

    元峥一听就懂,这是夫人们惯常用的手法,不明说求亲,怕被拒了尴尬,只让帮忙相看,听的人自然就明白。

    且这崔相已是百官之首,朝廷栋梁,他府上的孙女要找个更贵重的,不只能在王侯里头找?

    元峥不由想到那日在玉馔阁给萧衡设局之人,更加笃定和崔五娘子脱不了干系。

    极有可能是崔家想套住萧衡不果,遂又将目标转移到萧齐身上。

    目的很明显,崔更定然是察觉了忠亲王与日坐大,急与忠亲王搭上关系。

    “可是……”元峥还有些不懂:“为何是在这个时候才提?”

    “是啊!”忠亲王看着眼前满塘残荷,幽幽道:“崔更这个老狐狸,往常对我从来都是不冷不热,敬而远之。以他的奸猾,不至于到吃了丹药才开窍。”

    这正是元峥所疑惑之处,虽说忠亲王的崛起也就这短短大半年的事,可崔更应该早有所察觉。

    以他八面逢源的习性,该不会错过忠亲王这条路子,怎么会到这个时候才想到结姻亲这好处?

    “你觉得是为什么呢?”忠亲王挑起一角眉来看向元峥。

    元峥也觉费解,说崔更忠心于官家?

    那是笑话,若官家当初被留在北地,他会是第一个对太子喊万岁的。

    元峥思来想去,还是摇摇头。

    忠亲王搓着手中核桃,轻叹一口气,“我已明确拒了齐儿这门婚事,且将他逼上一逼,看他还有何法。崔狐狸的意图不想清楚,睡不着啊!”

    元峥下晌照常是巡察卫所,禁卫都调了出去,点兵换到城中六处军营校场上。

    而巡察卫所则变成了查看院落、武器、仓储等设施。

    此前他注意力没放这些上头,一看之下,才发觉岂止是兵员吃空饷,就连卫所的房子箭矢也都有“空饷”。

    原报占两亩地的卫所,可能有一半房被分占出去,或做酒楼,或做赌馆,更过分的是就连守护大梁城门的城防卫所都被架空,临街的一半地盘儿被占去做了茶坊。

    这也难怪,三百人的城防卫所实际只有一百人,自然有多余的地方拿去做其他营生。

    其他武器、仓储同理。

    就拿城防卫所来说,一个破落院子中摆满攻城和防守的各种器械,云梯、大盾、投石机、火油,皆是老旧破烂,若真有人攻城门,就靠这些东西能不能防住,还真是个问题。

    元峥愈看愈叹气,将种种弊处都记下,决心回头再找忠亲王商议条陈。

    到了晚间,照例到燕回阁后头靠鱼塘的半敞花厅来见燕喃,甫坐下,就迫不及待将白日之事絮絮跟燕喃说一遍。

    燕喃听得唏嘘,开封城的防御已破败到这种不堪一击的地步,难怪在梁湛经过的那一世,开封城会半个月就被东辽人攻破。

    燕回阁对元峥来说就同家一般舒适,尤其每次来燕喃都精心准备好茶酒和点心,还有许多是他未曾见过的。

    比如今日碟子中所盛的三角形的金黄软糕,吃起来又香又软又甜,他没吃过也没见过,边说边吃,几口茶下去,已消灭了两大块。

    元峥又说完见忠亲王的经过,方停下来,拿银叉插一插那软糕,奇道:“这是什么?”

    燕喃含笑看他吃得停不下来,歪着头道:“这叫蛋糕,本来该用烤,可惜没有烤箱,我想法子想了好久,又试过好多次,费了一筐鸡蛋,才用柴锅给蒸出来了。”

    不过细算起来,那鸡蛋也不算废。好在虽前几次蒸得不太成功,但也能吃,梁宛茹一点不挑剔,每次蒸失败的,她照样吃得满口香甜。

    元峥心满意足叹一声,伸手将燕喃双手拖到嘴边亲一口:“等咱们成了亲,白日吃你做的点心,晚上再吃你。”

    “喂!”燕喃缩回手,嗔他一眼,故作恼怒噘起嘴。

    元峥唇角勾着笑,又欠身往燕喃跟前凑过去,“要不,让你吃我?”

    话音刚落,蛋糕的甜香又盈满燕喃唇间。

    一阵旖旎之后再分开,要不是每次怕自己被撩燃,元峥才不想就这样浅尝辄止。

    燕喃浑身都似泡过澡一般软,柔声道:“你不是说过娘喜欢吃甜食吗?明儿你早些来,我重新做一个漂亮的,加点葡萄干、蜜枣片,你带回去给她当宵夜。

    元峥温柔地在燕喃额间印上唇,“好媳妇儿,我明日先跟娘说一声,她若知道有你做的宵夜,晚膳都能省下不吃了。”

    燕喃脑子里灵光一现,想到元峥方才所说的关于崔更的问题,忽然有了答案。;

    aa2705221

 第381章 押宝押谁

    元峥那句“有宵夜,不吃晚膳“,燕喃不知怎么就忽然想到方才所说关于崔更的意图上。

    崔更为什么这时候才会想着与忠亲王结亲!

    这和有宵夜所以不吃晚膳岂不是一个道理?

    那就是,崔更以前有更愿意选择的投靠对象!

    燕喃抬头看着元峥,“你说,崔更之所以如今才表示要和忠亲王示好,是不是因为他以前有其他的路?而最近发现那条路走不通,或者是发现忠亲王这条路更好走,所以才忽然生了新的心思,接二连三地对萧衡、萧齐下手。”

    元峥显然没想到他随口一句让燕喃想出这么一串事儿来,微愣了愣,倒也觉得燕喃说的极有道理。

    他此前没从这个方向去想过崔更,“其他的路?”

    元峥皱着眉。

    燕喃认真想了想,“按各种历史书上的故事呢,一个大臣掌权几十年,到老的时候,自然会思量下一任帝王会是谁,然后把宝押到他身上,以求自己后代仍然能保富贵!”

    “崔更会押谁?”元峥看向燕喃,显然是认同燕喃这个说法。

    而忠亲王刚刚崛起不久,以崔更钻营几十年的官场生涯,以前铁定不会押在他身上。

    “如果你是崔更,你会押谁?”燕喃问元峥。

    元峥毫不犹豫,“当然是太子。”

    此前的永宁帝,膝下只有两子,太子正当年,六皇子萧纮太小,又无兄弟把持朝政的烦恼,只要不是瞎的,或者是梁湛这样重活一世的,自然都会将太子当作下一任帝君。

    “所以。”燕喃笃定道:“崔更在太子被软禁之后,仍是将赌注押在他身上的,直到发现忠亲王势头太大,太子已经完全失去价值,这才转而想搭上忠亲王这班船。”

    她还有一个依据,“而且照梁湛所说的上一世,崔更最后是带着萧纮南下逃到临安城,而不是萧齐,说明他从来都是和永宁帝一脉更加密切,或者是上一世,忠亲王也同样拒绝了崔更的示好。”

    元峥想着燕喃的话,仍是觉得里头少了些什么关键,一时也想不起来,但燕喃这个思路无疑让他们好歹知道了该防备的方向。

    被忠亲王拒绝的崔更,不会那么轻易就善罢甘休,说不定还会在太子身上找寻新的出路。

    “我会和忠亲王说说,让他着重查一查太子那边的情况。”

    除了元峥和燕喃在操心崔更接下来的打算,崔五娘子也同样在操心这个问题。

    “忠亲王真一点余地都没留?”她在崔更宽敞的书房前厅内,惊讶地问焦躁地走来走去的崔更。

    这仅仅一座前厅就有两个天井,下方种植苗木,让厅与园完美地结合起来,厅中有园,园即是厅,别致又清雅。

    两丛翠竹从天井中密密茂茂伸出去,中间是一张宽大的长方雕花紫檀木书案,书案前是一丛月季,借着天井灯笼的光,绽放着淡粉淡黄的柔美。

    崔五娘子本坐在月季丛旁的贵妃榻上,听了崔更所说,情急之下站起来。

    “难道忠亲王就一点不看重咱们崔府的财势?”

    崔家多有钱有权?

    这么说吧,户部籍录的官员,有五成是每年都要来给崔家送年礼的。

    忠亲王就算再得永宁帝看重,说白了也不过是掌管半个开封防卫的武官。

    他就算得了天下,也还得靠满朝文官替他治天下不是?

    “哼。”崔更圆脸垮下来,在鼻翼两侧坠出深深两道法令纹,阴鸷地看着天井外的夜幕,“他不是不看重,他是想全吞。”

    崔更冷冷道,随即皱起眉来,“可他凭什么?他若是此时夺宫,只要我一号令,半个朝廷都会反他!更何况,再让东辽人适当过来示示威,不怕他还坐得稳位置!”

    “除非……”崔更似自言自语,沉吟片刻笃定道:“除非他不着急要宝藏,除非他现在不夺宫!”

    他似乎对自己这个结论非常满意,说完之后嘴角浮现几分笑意,似这才发现崔五娘子还在旁边一般,转头对她道:“还记得我与你说过什么?若忠亲王这条路不通,咱们还照老办法。”

    “可是。”崔五娘子咬住唇,“可是太子如今被软禁,如何成事?”

    按照老办法,她还得去嫁给太子!若不是为这件事,她也不会大晚上的求见翁翁来问萧齐婚事的情况!

    “多简单的事儿!”崔更眼底闪过一丝笑意,“你亲自去见见尊上,毕竟与你有师徒之名,跟她说,若有必要,请她务必出手。”

    崔五娘子不再多言,低头应了声“是”。

    第二日,已是七月二十五,离俞弈被以“叛国罪”问斩还有七日。

    燕喃暂得清闲,午后做好了蒸蛋糕,待晚间元峥取了回元府给元二夫人尝鲜。

    元二夫人犹如捡到宝,几乎没把整张脸埋进松软的蛋糕里,三下五除二吃了个底儿朝天。

    心里头开始着急忙慌替元峥盘算日子,想着什么时候才能将燕喃给娶回府中来。

    如此过了两日,到了七月二十八。

    忠亲王入驻枢密院,着手接手刘渭留下的摊子。

    刘渭勾结北蛮一案正式开审,各色证据确凿,又是官家亲自过问过的,审讯不过是走走流程罢了。

    刘渭又受到忠亲王特别关照,在牢中吃够了苦头,脸上仅剩的几根胡须掉光,目光也渐渐呆滞起来,整个人失了生机,迅速苍老下去。

    俞六受父亲行刑日渐近影响,心事重重终于病倒,唐侯亲自上门安慰一番,又让鹿神医给问诊看药,此后俞六就一直在家中静养,暂不去兵部上衙。

    元峥则继续在卫所间巡察。

    由于禁卫重新点兵编排,征调去衡水的人手也得以提前选出。

    忠亲王请旨后,官家发下明旨,着元峥于八月初二带人前往衡水,与冯潇商议布兵进驻幽州事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