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将门凤华-第1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嚼到一旁的黄粱都沉不住气要发火,方才看了他一眼说道,“都说修书最需要心静,我不过是吃了你家一块点心,瞧把你急的……”

    黄梁一梗,恨不得抽出手来,打死眼前这个胖子。

    可他不敢,没有办法,谁叫人家会投胎,爹好。

    姜砚之斯条慢理的拿着帕子擦了擦嘴,“我既然登门,自然是有证据在手。请问黄学士,五日之前的夜晚,您在何处,又做了何事?可有人为证?”

    黄亦书眯了眯眼睛,“三大王如今是以开封府推官的身份审我?还是以三大王的身份问我?”

    “推官又如何?三大王又如何?黄学士还是实话实说罢。”

    “我在家中调朱砂,汝阳夫人托我替她新调一盒朱砂,以配新的一方印章。我在调朱砂刻章之时,都喜欢一个人亲近,因此并无人可以作证。”

    黄亦书的话音刚落,姜砚之便从怀中掏出一个小瓷盒来,“可是这一盒?”

    黄亦书皱了皱眉头,“正是这一盒。这印泥盒,乃是岳州窑的古品,老夫印象深刻。”

    姜砚之点了点头,你承认就好,就怕你不承认啊!

    “东京城的人是否都知道黄学士只会刻章我不清楚,但是在场的人,都知道汝阳夫人,狂热的收集同天宝女帝相关的一切东西。她家中用的瓷器,全都出自岳州窑。”

    “天宝女帝出身岳州,喜好栀子花,她不光是衣服上绣栀子花,就是头油,口脂,胭脂,也都是栀子花味儿。如今大陈印章风靡,所用印泥主要是朱砂调制,调朱砂有蜜调和水调两种。”

    “蜜带有花香,十分的甜腻,章盖在书画之上,未免有喧宾夺主之嫌,是以常用的一般都是比较淡的花蜜。像栀子花,桂花这等想起浓郁的花,想来被人视为俗气之物,甚少有人使用。”

    “汝阳夫人托你调制的这一盒印泥,甚至可以说是,普天之下,独一无二的一盒栀子花香的印泥。因为她特意要你在其中加入了栀子味的香料,闻起来十分的甜腻,让人难忘。”

    “五日之前的晚上,你的确是调制了这盒印泥,但是在调制之后,你便去了石林……恰巧杜海自察被骗,闯进去认出了你。当时出了杜海,还有一名叫炖珠的女子相随。”

    “炖珠闯进去时,发现屏风后头,站着一个男子,他的身上飘着浓郁的香甜气味,便是栀子花香料沾染在你身上的缘故。”

    “你见炖珠发现了你们杀人的恶行,便让人将她杀害,扔到蔡河里头去了。”

    黄亦书脸色不变,“三大王的故事讲得不错。光凭着一盒印泥,就能够想出这么些来,若是去写话本子,怕是连陆真都不是你的对手。”

    姜砚之惊喜的看向了黄亦书,“你也这样觉得么?我的鬼屋不开了,得有个营生方是。我正想写话本子呢,又有些不好意思。虽然我文采斐然,思路清奇,但还是怕卖不出去。”

    “如今真好,有了噱头了,崇文馆黄大学士亲鉴,艳压话本子之神陆真的绝世神作……”

    黄亦书的脸瞬间黑成了锅底子,擦,这也太不要脸了吧!

    我就嘲讽了你一句,你竟然整出这么多幺蛾子。

    站在一旁一直没有言语的苏中丞,实在是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你既然说我让人杀了炖珠,那么又如何知道她闻到了我身上的栀子花香,难不成,三大王要装神弄鬼,用只有你自己个能听到的虚无之言作为证据么?”

 第四百四十二章 大王别鼓掌

    姜砚之嘿嘿一笑,伸出手来,啪啪啪的鼓了鼓掌。全本小说网;HTTPS://。m;

    他倒是想啊,可奈何别人都死不承认,不拿鬼当人啊!

    人家死者亲自指认凶手,结果活人都说,不算不算,你都死了,说了不算……讽刺不讽刺!

    “虚不虚,你自己个不知道?”姜砚之说着,看向了门口。

    黄亦书逆着光,看着门口站在的一脸惶恐的女子,手指动了动。

    “这位是?”

    姜砚之将那印泥递给了炖珠,“你且闻闻,那日你在屋子里,闻到的是不是这个味儿。”

    炖珠接过盒子嗅了嗅,“就是这个味儿,十分的甜腻,我一进屋就闻到了。当时杜海说了一句,原来是你……黄学士,我家大郎随身携带的印章,便是你刻的,他认识你!”

    姜砚之自然是不指望靠着一个香味,就钉死了眼前之人。

    他说着,看向了黄亦书的手,“黄学士说自己个不玩奇石,实在是太过谦逊了。十年之前,你同承恩侯府次子杜江,相识于应天府。杜江同你一道儿跟着一位姓欧的石师学刻石。”

    “你大概是不知道吧,杜江为官清正,寻不到什么珍稀之物,送给母亲贺寿,便私底下求了欧石师,在他的藏品之中,挑选了一方石龟来仿制。”

    黄亦书的嘴紧紧的抿着,手紧了紧,又松了开来。

    “没有错,命运就是这么神奇。杜海一直以为那块石头是因为贵重,老夫人才一直珍藏着,舍不得拿出来献给太后。但其实是因为,杜江在送石的时候,已经说明了,乃是他亲手所刻,在那石头的细微之处,还留有一个杜字。”

    之前姜砚之便觉得奇怪,承恩侯府毫无根基,全部仰仗太后度日。

    可以说,整个东京,就没有人比他们更加希望太后长命百岁了。

    老夫人不可能手中藏有一方寓意着长寿的珍贵石头,却不肯拿出来献礼,只有一个可能,她一早就知道那石头是假的。

    只是因为是亡子亲手所刻,才留着睹物思人罢了。可这一切,杜海都不知道。

    “欧石师曾经评价过你二人的石,他说杜江虽然看上去嘴甜不稳重,但是生得很正,每仿制一块石头,都会在上头留有破绽,留下印记。你生得端方,看上去性子稳重,实际上容易走岔路。”

    “后来有一次,欧石师发现你将仿制的一块石头,高价卖出,便一怒之下,同你恩断义绝了。”

    “打那之后,欧石师便专心教杜江一人。杜江耳根子软,同你交好,回来之后,学了什么又偷偷教了你。欧石师年事已高,又无妻小,在去世之后,将所有的藏品,全部留给了杜江。”

    “欧石师性子古怪,教你们的时候,并未张扬,你以为随着杜江的死,这些过去,全都被抹掉了。可是,事情只要发生过,就会明明白白的留下痕迹。”

    “欧石师孤身一人,为何有那么多藏品?他眼光再好,还能天天捡漏不成?问题当然出自在他的姓氏之上!国子监的欧阳夫子,你应该听说过吧?”

    姜砚之看向了黄亦书,他的老菊花脸上,是掩盖不住的惊讶。

    “欧石师,实际上并不姓欧,而是姓欧阳,他乃是欧阳夫子的小叔父,至于他为何隐姓埋名,那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欧石师去世之时,遣人将自己的这些年的遭遇,全都写信告诉了家里人,这其中,便有收你二人为徒之事。”

    姜砚之说着,又从怀中掏出了一封泛黄的信,厚厚的,可见写信之人,当真说了很多话。

    “这是我从欧阳夫子那里拿来的,你要不要看一下,免得抵赖不肯认。说什么你压根儿不玩奇石。”

    那一年,杜薇六岁,黑佑,也就是赵离,去了她的身边。

    姜砚之想着,叹了口气,啪啪啪的拍起了手掌,然后看向了门口。

    黄亦书心中一惊,之前拍手,炖珠死而复生,这次拍手,又是何人?

    等他看清楚眼前是谁的时候,整个人都不好了。

    这下子,他彻底的明白,姜砚之没有说诳语,他的确是有备而来的,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已经将他查了个底朝天。

    “当时,你为了得到欧阳的遗物,买通了江湖人士,也就是她的夫君,去毒杀杜江夫妻二人。可惜,杜江夫妻这次侥幸逃过一劫。”

    姜砚之说着,指向了盟主夫人。

    盟主夫人毫不犹豫的点了点头。

    杜薇曾经在黑猫案中说过,她六岁那年,父母重病,眼见着就要没有了,遇到了一只黑猫,得了奇药,然后获救了。

    黑佑说奇药是陆真墓里的陪葬品。

    他们已经把陆真墓的门都打烂了,也没有见过什么值钱玩意神药之类的东西。

    想必,盟主同盟主夫人,早早的便是赵离的人了。

    赵离他们是下毒之人,自然也拥有解毒之药。

    不知道是小小的杜薇,触动了他的恻隐之心。还是他想要借着杜家,重回开封府,进宫报仇。

    赵离已经死了,这些事情,都不可考了。

    “三年之后,你买通劫匪,害得杜江夫妻双双身亡。杜薇带着奶娘同丫鬟春雨上京城投亲,欧阳的遗物,全都下落不明。其中一个,就是杀死杜海的那个石龟。”

    那一年,杜薇九岁,抱着赵离进了开封府。

    “你利用这些遗物,开了石林。同一年,她夫君当了武林盟主,替你运石。这几年来,石林做的大多是正经的买卖,偶尔才会漏出一些假石来,但是并不扎眼。”

    “你一直谨小慎微的,从应天府回京叙职之后,便在崇文馆中修书,转刻印章,明面上,甚至不去碰奇石。可是最近半年来,石林的假石头变多了,你去得也频繁了不少,这才有了杜海撞见你同石老说假货之事,闹出了河底沉尸的案子。”

    “你指使石老杀死杜海灭口,又指使盟主夫人杀炖珠,在石老被我发现了异常之后,又指使盟主夫人杀了石老。你简直是丧心病狂,毫无人性!”

    姜砚之说着,伸出手来,又啪啪啪的拍起了掌!

    还有谁来?

    黄梁从震惊中回过神来,看向了门口,等了好半天,都没有见到人影。

    “抱歉,有一只蚊子。”姜砚之说道。

 第四百四十三章 黄粱一梦

    黄粱有些崩溃,他转过头去,看向了黄亦书,“阿爹,他满嘴胡言对不对?你是一个修书的老学究,平日里天天教我礼义廉耻,道德文章,怎么可能做那买凶杀人之事?”

    “二皇子眼见着就要做那天家之人了,咱们家的好日子就要到……”

    黄亦书瞪了黄粱一眼,怒吼道,“孽障闭嘴!”

    “你们家的好日子就要到头了!有盟主夫人同炖珠做人证,有那大石龟做物证,你杀害杜江夫妻,谋取欧石师家产,买凶杀杜海炖珠灭口罪证确凿。/全本小说网/https://。/”

    “你不要抵赖说那石龟不是欧石师的遗物,因为那玩意是从欧阳家流出来的珍品,欧阳家的人都认得;并且杜江也曾经同承恩侯夫人说过这事儿。”

    黄梁被亲爹一吼,万般委屈上了心头,“爹啊,你为什么什么都不告诉我啊!原来京城里那些价值连城的石头,原来石林,石林他娘的是我们家的啊!”

    “原来我们家家财万贯!可是我抠了吧唧的过了多少年了啊……次次上樊楼,从来不付账,还想着给阿妹捎个烧鸡!”

    “看着李淳,徐慕卿他们外室养得跟走马灯似的,石头玩得溜溜的,我一咬牙一跺脚,把我外祖父给我的压箱底的银子都拿出来花了啊,就为了去石林买一方小石头!”

    “爹啊!原来我本来应该富得流油啊,可是我还没有豪掷千金过,现在就要没有了啊!没有了啊!”

    “我经常做梦,梦见阿爹你对我说,儿啊,其实啊阿爹乃是隐藏的大陈首富,传说中的陶朱公转世啊,阿爹的钱,几辈子都花不完啊,随便你花!原来梦是真的,但是现在都没有了啊,都没有了啊!”

    黄粱那叫一个捶胸顿足,痛不欲生,宛如死了亲爹一般嚎啕大哭……

    闵惟秀同情的看了他一眼,心中万分理解。

    这就像是街头的一个乞丐,陡然被人告知,他原来是官家遗忘在大明湖畔的亲儿子,眼见着就要一夜暴富,走上人生巅峰,他娘的官家突然翘辫子了,改朝换代了啊亲……

    这下子乞丐都做不成了,作为一个前朝皇子,只能去喝孟婆汤了。

    毕竟跌宕起伏的人生,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享受的。

    黄亦书瞧着黄粱这副模样,一口老血喷了出来,“罢了罢了,我便是做了人上人,赚了万贯家财又如何,有这等目光短浅的不孝子孙,便是空中建楼阁,迟早是要塌的……”

    他说着,看向了姜砚之,“三大王果然名不虚传,我们都小瞧你了。”

    “那些个陈年旧事,老夫都快要忘记了,没有想到,你还能够挖得一清二楚,比老夫知晓的还要多。没有错,杜江是我杀死的。科举取士,考的便是腹中文章,刻石看石,考的理应也是手下功夫才对。”

    “明明我刻石的本事,远胜杜江,但是老师就是喜欢他,说什么我品行不端,容易剑走偏锋。”

    “杜江出身承恩侯府,又是正正经经的科举出身,前途一片光明不说,手里也阔绰,自然是用不着拿那些假石头去换钱。可是我呢?我出身小富之家,考科举做官已经不易,没有积累,又如何玩得起石头这种东西……”

    “事到如今也没有什么好说的,钱帛动人心。三大王得了盟主夫人倒戈,老夫已经无话可说了。”

    黄亦书说着,看向了有些癫狂的黄梁,“阿爹原本想着,待你稳重一些,再告诉你的,如今看来,那一日终究是等不到了。”

    “阿爹只有你一个儿子,你自幼轻浮毫无主见,若是什么都有,难免狂妄,阿爹的苦心,你可明白!”

    黄亦书说着,还看了闵惟秀一眼。

    闵惟秀无语了,喂,你看我做什么?难不成你想说我就是那个什么都有还狠狂妄的人?

    闵惟秀想了想,还别说,她是有点狂!

    但是她狂,不是因为她有钱,而是因为全家都狂啊……

    若是不狂,就像是白菜地里种出了个大萝卜……不对劲啊!

    她是狂,但是不坏。

    “你之前一直谨小慎微,石林并未大肆出手,若是一直这样下去,旁人根本就不会怀疑你,为何在最近半年呢?却发生了改变?还有,石林赚的钱,不在少数,都到哪里去了?”

    站在一旁的一直沉默的苏中丞,走到了黄亦书跟前问道。

    黄亦书瞳孔猛的一缩,动了动嘴唇,正欲说话,突然之间,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二殿下。”

    苏中丞慢悠悠的转过身来,“二殿下来得正是时候。”

    二皇子眼眶一红,指着黄亦书骂道,“黄老,我敬你为师,万万没有想到,你竟然一念之差,做出这样的事情来!你便是不为自己着想,也该为黄粱着想才是啊!这这……”

    他说着,看向了姜砚之,“砚之,黄老指使人杀了杜海,乃是该千刀万剐的罪过,原本我不应该替他求情。但是在崇文馆修书之时,黄老如同我的老师……作为学生,我不得不对你开这个口,希望你看在黄老战战兢兢尽忠职守的份上,从轻发落。”

    闵惟秀看向了姜砚之,他一直盯着二皇子看着,表情十分的复杂。

    而苏中丞,还是慢悠悠的,嘴角带着笑,看着姜砚之。

    姜砚之摇了摇头,“当初我要抓张方,大兄求我放他一马,我说一个国家为何要有律法呢?是因为人总是有感情的,今日你有隐情,他有人情……左摇右摆,无法决断。所以才有了一条条白纸黑字的规定。”

    “当审案之人犹豫之时,只需要打开大陈律,便知道应该怎么做了。我作为弟弟,对待两个哥哥,不当厚此薄彼。”

    “更何况,二哥求错了人,我只是推官,负责搞清楚真相,抓住犯人,该如何判,二哥身为开封府尹,自然是一清二楚。黄学士,走罢!”

    姜砚之的话音刚落,路丙便领着人将他押住了。

    二皇子脸色一变,一把扯住了姜砚之的胳膊,“砚之!”

    黄亦书抬起了头,“殿下不必为老夫求情了,犬子愚钝,还望殿下多加照拂。”

    二皇子手一松,郑重的点了点头。

 第四百四十四章 夜半高歌

    寿王府的主院里,种了一树好葡萄,从姜砚之分府出来,它便在了。全本小说网,HTTPS://。.COm;

    这么些年,硕果累累,虽然不及宫中的西域贡品甜,但也是酸甜可口,别有一番滋味。

    那葡萄架子下,放着两把岳州产的逍遥椅,中间的小几子上,满堆着用井水冰镇过的瓜果葡萄。

    闵惟秀提起一串葡萄递给了安喜:“别扇了,你也吃点葡萄,歇息一会。”

    “说起来,有个事情我一直不明白,为啥宫中女婢给人扇风,都又轻又慢,这能有风?”

    安喜接过葡萄,甜滋滋的吃了一颗,天底下再也找不到这么好的小娘了。

    “哈哈,本大王小时候也有过这个疑问。当时阿爹来瞧淑妃,她十分重视,盛装打扮,热得出了汗,我瞧婢女跟没吃饭儿似的。”

    “便想着帮个忙啊!于是夺过扇子可劲儿一扇,你猜怎么着?”

    姜砚之说着,坐起了身,手舞足蹈的:“肉眼可见,一堆白粉从她脸上吹落,糊了我爹一脸……那场景,简直是永生难忘!哈哈!”

    闵惟秀脑补了一下那画面,顿时笑得前合后仰起来。

    逍遥椅咯吱咯吱的响了起来。

    “你这个招数好啊,以后哪位娘子敢欺负我,我就对着她脸扇,就我这力气,啥叫大风刮过,满地残……就是有点可惜,京城里好像没有人敢欺负我……”

    一旁的路丙悄悄的伸手,扯了一串葡萄,啃了一口,幸亏大家识时务,不然的话,京城又要鸡飞狗跳了。

    “姜砚之,从水里把炖珠捞上来的,其实就是盟主夫人吧。”

    姜砚之点了点头,又躺了回去,神色有些复杂。

    “她行走江湖多年,杀人乃是家常便饭,怎么可能杀一个不会武功的人,还刺不中要害?炖珠沉入塘中,又怎么可能恰好就有那么一个过路人,救了她上来?”

    “她对赵离很忠心。这么些年,她同黄亦书为伍。她背后是谁?黄亦书背后又是谁?赵离想借着她的手,告诉我这些。”

    那好像不存在的二哥,其实一直都是无处不在的。

    唉,心真累!他就只想同惟秀一道儿游山玩水,审案打仗啊!

    你们一个个的,就不能争点气么?

    虽然这话听起来有些欠揍,到真心的是他的心里话。

    他想着,揪了颗葡萄,狠狠的嚼了嚼。

    闵惟秀清了清嗓子,“夜风正好,我给你唱支小曲儿吧!”

    姜砚之眼睛一亮,“你还会唱小曲儿,以前咋没有听你唱过?”

    “本将军会的多了去了,今儿个就让你开开眼!”

    闵惟秀一下子跳了起来,稳稳当当的站在椅子上,气沉丹田,啊啊啊的唱了起来。

    姜砚之打着拍子,笑眯眯的听着。

    一旁的路丙只觉得一阵排山倒海,脑袋像是被铁砂掌捶过了一般,嗡嗡作响!

    这是小曲儿?这是一支巨曲啊!儿字都不配跟在这歌喉后面!

    “好曲子,我儿唱得好,阿爹正好练上一套棒法!”隔壁传来了武国公的声音。

    “好曲子!惟秀这歌,让人宛若置身于战场,金戈铁马,热血沸腾,好男儿就当保家卫国!”姜砚之听得站起了身。

    “好曲子!小娘唱的就是最好的!”安喜将葡萄一搁,一脸崇拜的说着。

    路丙深深的怀疑,自己怕不是个聋子,还是一个不懂音律的聋子。

    莫非闵惟秀唱得真的很好?

    “王妃唱得真好!今天晚上都睡不着觉了!余音绕梁三日!”路丙艰难的夸奖道。

    闵惟秀唱完一曲,听着众人的夸奖,挠了挠头,“天色不早了,咱们早些进屋安置了吧!”

    姜砚之一听,那叫一个得意又激动,这才几更天啊,惟秀就想安置了。

    “是啊,本大王奔波了一日,也累了,早些安置了吧!”

    他说着站起了身来,悄悄的揉了揉耳朵。

    闵惟秀一听,匆匆的就进了屋。一进去,就着急的对安喜说到:“安喜,我葵水来了,月事带哪去了?”

    姜砚之有些哭笑不得,第一次见唱小曲儿,唱得来了月事的。

    “我去厨上,让他们送热汤水来,如今天气热,屋里全是寒凉之物。那些冰碗,你可别贪吃了,想吃葡萄,咱们现摘了吃。”

    闵惟秀心中一暖:“知道了,都留给你吃了。”

    姜砚之乐了:“我当着你面吃,你可别馋哭了。”

    许是来了月事容易疲惫,闵惟秀上床不久,便睡着了。

    她虽然大大咧咧的,但是睡觉的时候,尚算得十分乖巧,也没有什么打呼噜磨牙的习惯。

    姜砚之闻着她头发上的香吻,将手轻轻的放在了她的小腹上。

    窗外的月光十分的明亮,透过窗棱,照射了进来。

    他一手托腮,看着闵惟秀的睡颜,终归心中有了决断。

    姜砚之觉得,自己有一些地方同闵惟秀很像,一旦下了决定,便不会轻易动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