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大明之再整河山-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铳,还盼来一个不会三行火铳战法的沐晟。真所谓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

    沐晟趴在地上,颤声回禀道:“皇上,臣愚钝,臣以往很少跟随父兄领兵出战,建文元年,皇上降恩旨,臣承袭父兄黔国公爵位,这一年多以来,臣也练兵,但是不曾掌握三行火铳之法,只是听家父略有谈起,详细使用臣确实不懂,请皇上治罪!”说的是真情实意,摆明糊弄朱允炆,不会三行火铳战法确实让朱允炆生气,不过罪不至死,更别说死一万次,能死一万次的人,那就不是人,那是鬼!

    朱允炆强压心中怒火,冷哼几声,对跪在地上的沐晟说:“别跪着,起来!让众军士都各自归营,让人呈上一把火铳,还有火药、铁砂、引线,朕要仔细观看。”说完,大步向军营将领议事大堂走去。徐辉祖、卓敬、陈迪、沐晟等人都默默的跟在身后。

    朱允炆不想在众军士面前让沐晟难看,如若那样,一来显示他这做皇上的没有宽仁之心,二来有损沐晟军中威信,一到相对私密的议事大堂,朱允炆脸sè满怒气,对着在座的人问道:“今ri沐晟已经让军卒演练完毕火铳,火铳威力如何,可否使用,如何使用,你们都有什么看法?今ri议事,言者无罪。”

    朱允炆说完,底下的臣子有看着脚尖的,有交头接耳议论的,还有四处打量看谁先说话,一时之间倒没有一个人回应。

    朱允炆拳头握放几次,缓解心中的怒气,用目光把徐辉祖、卓敬、陈迪、沐晟、杨士奇等几人扫视一遍。

    徐辉祖作为兵部尚书,神机营也算兵部的一部分,沐晟爵位再高,也是领军将领,他这个兵部尚书不说话就不合情理。徐辉祖对朱允炆行礼之后说:“皇上,臣看过火铳演练之后,以木靶所示分析,火铳在三十步杀伤力最强,距离敌人越远杀伤力减弱,和弓箭类似。从使用角度来看,在五十步距离是合适的使用范围。可是比弓弩略差,加上火铳使用繁琐,军中不宜大量配置。请皇上明察。”

    徐辉祖明显的说一大堆没有错误的废话,见识不够害死人呀!朱允炆对徐辉祖说的话不置可否,继续问:“其他人有何见解?”

    中国人就这样,没人领头说话时,大家都不说,一旦有一个人开口,就都抢着说话,朱允炆这次问完,下边嗡嗡声一片,都在谈论这事,不过都不大声说,文臣拿架子等人问的臭毛病永远也改不掉。

    朱允炆皱皱眉头,非常厌恶这样的议事氛围,看陈迪一声不吭,目不斜视的坐在那里,就问:“陈迪,你有何看法?”

    陈迪站起行礼,回答道:“皇上,尉缭子云‘故兵者,凶器也,争者,逆德也’。国之宝在德不在险,在仁不在器,皇上应该行仁政修德政,仁德之政行天下,狼毫三分,亦能挡百万雄师。火铳,兵之器尔,臣不曾闻,唐太宗无火铳之器,行仁德之政,四海臣服。请陛下三思!”

    陈迪说的时候,朱允炆刚才压抑的火气又窜上来,就如同火星上被倾倒一桶火油一样,厉声说道:“陈迪,你放肆!朕今ri巡视军营,看着演练火器,就是不行德政?朕重新组建禁衣卫,就算不行仁政?朕给你百万狼毫,你能击败北方燕逆吗?唐太宗囚父弑兄,那是仁德吗?以朕看来,几千年前的论语,把你读傻了!来人,把陈迪给朕赶出去,跪在外边凉快凉快,清醒一阵。”

    门外守卫的仪銮卫走进来,拽着陈迪就架出去。朱允炆一肚子火气,都不知道怎么发泄,现在想起为啥朱元璋动辄就执行廷杖,打大臣的屁股,遇到像陈迪这样的臣子,迟早就会被气死。他们忠诚可嘉,不过那一份迂腐让人恨得牙痒痒。

    永远一副趾高气扬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指手画脚说三道四。今天说皇上你要行仁政,明天喊皇上你要行德政,用仁德就天下无敌。你失败了就是不行仁德,或者就是假仁假义,这种逻辑关系就好比佛家“心诚则灵”一样,看着圆满完美,不过就是诡辩之术,以点带面,一叶障目不见森林,纯属迂腐。

    唐太宗李世民是虚心纳谏,行过仁政也行过德政,不过他天可汗的名头是行仁政德政换回来的吗?没有开国初期李靖、李绩等人的边疆殊死拼杀,何来天可汗的名头永留史册,没打的周边小国心惊胆战,谁会到他面前毕恭毕敬,送上天可汗的名头。

    后世儒者总是给皇上套上一个理想完美的仁德外衣,对于刀兵之事一概不闻不顾,然后固执的用仁德的超高标准时时刻刻要求皇上。从来不用心看看,是什么在保护着一个可以让他们高谈仁德地方。

    就是讨论一个火铳的使用利弊,也能拉扯到仁德执政上边去,朱允炆气完又是一阵好笑,自从开始讨论禁衣卫组建,这陈迪就常常如此,朱允炆也练就一身来气快去的也快的本事,不然让这些腐儒给气死那就太不划算。

    陈迪被拉出去以后,其他人也都不敢乱发言,议事厅又陷入寂静。朱允炆只好点名:“杨士奇,你觉得火铳是否可用?”

    杨士奇恭敬的回答:“启奏皇上,火铳受天气影响太大,遇到yin雨天气就没法使用,对敌杀伤力不足,最主要的是cāo作繁复,没有弓弩的速度快捷,臣以为不可以用。”

    “皇上,臣以为杨士奇只说对了一半。”杨士奇刚说完,兵部那些主事堂官里,站起一个人,不到三十岁的样子,和沐晟年龄差不多。

    “哦,只说对一半?”朱允炆也觉得有趣,继续问:“那另一半呢?”

    “皇上,火铳的缺点不足,杨大人说的很对,可是有一样事杨大人有没有想过?”那个人略作停顿,自己回答自己的问题:“弓弩虽然没有火铳那样的缺点,可是弓弩使用时间已经很长。远古歌谣相传‘断竹、续住、飞土、逐肉’,远古先民就开始使用最简单的弓箭,商汤伐桀周王伐纣,都在使用弩箭,直到现在还是用弓箭。几千年的时间,都是用弓箭攻伐打仗,没有多少改进,同样弓箭的使用也到了极致,没有任何可以提升的空间。相反,火铳使用也就不到一百年时间,还有很大的改良提升空间,若是能加以改进,说不定可以发挥更大的威力。”

    朱允炆听完,不由得拍手称赞:“此论有新意,非常有新意,你叫什么名字?”

    那个官员恭敬的回答:“皇上,微臣叫杨荣,现在是兵部职方司郎中。”

    “杨荣,就是八月调入兵部的杨荣,是今年chun闱中榜进士?”朱允炆想起来杨荣是何许人,当ri他盘点可用之人,杨荣、胡濙都在他脑海中出现过,考虑到他们两个都是刚考中进士,还需要历练,才先后调入兵部,胡濙昨天又从兵部调入禁衣卫,朝中那些如陈迪一般的老人,真是不好用,只能让这些年轻人尽快上位,也许会有意外收获。

    “杨荣,你的议论很有新意,不错,看来在兵部没有白呆。为政者必须时刻谨记,道德文章是朝廷需要的,练兵备战也是朝廷的重务。为政者更不可以固步自封、泥古不化,凭借半部《论语》治不了天下。”朱允炆把杨荣夸奖一番,对这个历史上永乐七阁臣,三杨内阁之一,通晓兵务政事的杨荣,朱允炆还是给予厚望。

    朱允炆刚把杨荣夸奖完,卓敬说出他的见解:“皇上,火铳使用弊端较多,即便是让工匠加以改进,也需要很长时间才会有成果。现在正是朝廷用兵之际,可否将火铳改进之事暂时延后,等到来ri在做安排。”

    卓敬这话就说的好听,不单单是好听,关键是他懂得事情轻重缓急,并不是一味的因为弊端不用,或者拉出一大堆道德概念批判一番。这种不献媚、不逢迎、不保守、知轻重、明缓急的人,才是国家需要的人才。

    “卓敬所言甚是,火铳使用弊端太多,短时间内改善火铳xing能,可能xing不大。不过并不是没有方法,已故黔国公沐英发明的三行火铳战法,可以避免这种弊端,就是采用较好的使用方式来掩盖火铳本身xing能的不足!”朱允炆缓缓的说。

    底下群臣,虽说大多是隶属兵部,不过基本上都是读书考试获得的职位,对于火铳之类的兵器,说不定都没有见过,即便是徐辉祖、沐晟这两个将二代,也是不了解。朱允炆没有办法在技术上通过引导让在座的人明白,只好不厌其烦的讲解。

    大明开国以来,善于使用火器的将领,一位是宁河王邓愈,另一位是黔宁王沐英,特别是黔宁王沐英,率军平定云南,遇到蛮夷象兵,大象皮糙肉厚,不畏刀箭,力大无穷奔袭践踏非人力可以抵挡。沐王爷首创三行火铳战法,以火铳爆炸的巨声、硝烟味以及铁砂穿透力,使得大象受惊,调头跑回本阵,蛮夷死伤无数。

    *****风叔卖萌*****

    关注新/浪作者同名微/博;了解最新更新信息。

    若果觉得还风叔写的不太烂,请加收藏(放入书架),赏推荐票票。各位鞋童看过来,这里的大叔也jing彩!
………………………………

第50章:重练神机营

    ()  徐辉祖刚才说过,火铳最佳使用距离就是三十步到五十步,超出五十步杀伤力就会减弱。沐晟演练的火铳使用方法,就是战前神机营在火铳中装好火药铁砂,等敌人进入五十步距离时发shè,对敌人造成第一波伤害。以后火铳的弊端就显示出来,神机营发shè完火铳以后,再次压线、装药、装砂、夯药、引火发shè,需要很长时间,在这个时间,不要说骑兵,就算是步卒,都已经进攻到神机营面前。

    如此一来,火铳就失去有效的使用距离,面对敌人的砍杀,神机营只能变成待宰的羔羊。要避免这样的悲剧发生,就只能一个方法,就是使用战法,在三十步到五十步距离,形成持续不间断的火铳shè击,让敌人没有机会靠近神机营时间和机会,而这个方法就是三行火铳战法。

    在黔国公沐英曾经给朝廷的奏折中,有三行火铳战法的简单介绍,三行火铳战法就是把神机营分为三队,第一队shè击之后,退回到队尾,第二队前行shè击,shè击完成以后退到队尾;第三队前行shè击。等到第三队退回队尾时,刚才第一队已经从容的装好火药铁砂,再次前行shè击。如此一来,三行相继不绝,就可以形成持续不间断的shè击,完全封锁敌军前行,敌军混乱或者溃退时,以步骑冲击,就可以取得一场战争的胜利。

    朱允炆娓娓道出三行火铳战法,其他文臣还没有想明白,而徐辉祖、沐晟、杨荣等人,心里泛起惊涛骇浪,在以步骑兵为主,靠刀枪弓箭拼杀的时代,如此使用火铳,真是太逆天!沐英真可谓天纵奇才,皇上久在深宫,能在前朝奏章中发现这个逆天战法,用人识人能力那就更逆天。难怪刚才沐晟说不懂三行火铳战法,皇上会如此生气。

    其实,中国人不乏聪明才智之人,也不乏一些非常有用的实用先进技术,可是总是无法实现真实的推广使用。一部《论语》,秦始皇焚书坑儒没有灭掉,延续几千年还在。而一些实用的用兵之法,技术创新就会很快被遗忘,远的不说,南宋岳飞的练兵之法,现在有几个将领会?宋人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到现在还没有被接受推广。

    整个中国总是在生死存亡之际,几个天才式的人物灵光一现,形成非常有用的方式方法,危机过后,总是被遗忘。前世的岳飞练兵之法、现在沐英的三行火铳战法、后世戚继光练兵之法等等,都是这样的际遇,可悲可叹呀!

    朱允炆说完,喝一杯茶,润润嗓子,看着下边或迷糊或惊讶的臣子。沐晟一脸羞愧的坐在徐辉祖身侧,心里懊悔不已,当ri徐增寿让他带着沐英所有的手札之类的东西来京,他还以为皇上只是想查什么前朝隐事,他把父亲手札看过几遍,都没有注意到三行火铳战法,或者说他没有重视没有思考朱允炆为何千里迢迢把云南火铳兵调回京城。

    朱允炆不理会沐晟的羞愧,突然就问:“沐晟,你现在可知道三行火铳战法的重要xing了吗?”

    沐晟站起身来,恭敬而又羞愧的回答:“臣知道,请皇上治臣渎职之罪?”

    “褫夺沐晟黔国公爵位,改封西平侯,率领神机营。”

    “臣谢主隆恩。”

    “沐晟,黔宁王的手札笔记中可有三行火铳战法的记录,你带来的云南火器营兵卒,可有会三行战法的老卒?”

    “启奏皇上,臣父所遗手札中确实有三行火铳战法的记录,臣会用心训练士卒,一定学会此战法。微臣带来的兵卒,均是经过赛选之后的jing壮,没有先父当年的老卒在军中,请皇上恕罪。”

    “唉,真是难办。”朱允炆一声哀叹,略作思考之后,对在座诸官员下令。

    “徐辉祖!”

    “臣在。”徐辉祖站起身来,按照他的经验,现在的朱允炆会有一些决断命令下发。

    “即令兵部调孝陵卫中的jing壮,再从在京各军中遴选jing壮军卒,调入神机营。神机营编员三万,不得有误!”

    “臣遵旨。”

    “杨士奇!”

    “臣在。”

    “即可拟旨,发云南徐增寿,让他在云南查找黔宁王麾下老卒,遴选身体尚可懂得三行火铳战法的老卒,以千户俸禄即刻来京。”

    “臣遵旨。”

    “卓敬。”

    “臣在。”

    “户部必须保证神机营各项供给,确保兵部火器制造局有足够的人员制造所需之物,如有耽误,朕严惩不贷。”

    “臣遵旨。”

    “沐晟、杨荣!”

    “臣在。”

    “命你二人,沐晟为主,杨荣为辅,在六个月内,给朕训练出三万人的神机营,如有耽误,严惩不贷。”

    “臣遵旨。”

    朱允炆一系列命令发布完,每个人都有职司,众人也觉得有了目标,浑身充满力气。这时,在门外等待很久的沐晟幕僚,把朱允炆刚才要的火铳、引线、火药、铁砂都呈送进来。

    仪銮卫指挥使廖镛,把各种东西详细检查一遍,确认没有任何危险,一一呈放在朱允炆的桌案上。

    朱允炆把火铳拿在手中仔细端详,这个东西就是所谓的火铳,神机营的主要配置兵器。从朱允炆的眼光看来,太粗糙太简陋。说白了,和烧火棍没啥区别。一个大约有三尺长的曲尾木柄,木柄上固定一个铸铁管,后端封死,比木柄长出大概三寸,铁管后部有一个小孔,用于装入引线,铁管的前边,有一个类似准星的装置。shè击时,一手抓住弯曲的木柄尾端,一手托着木柄中部,略作瞄准之后,火铳对着正前方,就可以发shè。

    引线使用麻纸包裹火药搓成,这东西最易受cháo,影响火铳内火药的点燃,另外因为手工搓成,难免造成火药不连续,也会影响使用。

    一个小盘子里,盛放这一些黑sè的粉末,发出很浓的硝石硫磺味道,这种火药就是把硝石、硫磺、木炭粉碎成粉以后,按比例混合在一起。是最简单的黑火药,做爆竹效果不错,用于火器,就有点勉强。

    另外一个小盘里,盛放着一些黑乎乎的铁砂,大小不一,非常的不规则,大的如红豆大小,小的如谷粒,形状有圆的、方的、尖的,一个个奇形怪状。

    火铳在使用是,先装入引线,在分别填入火药、铁砂,用铁棍夯实之后,点燃引线,引线燃烧进入铁管,引燃火药,火药发生爆炸,把铁砂推出铁管,铁砂高速飞shè杀伤敌人。

    火铳原理简单,制作原始粗糙,使用程序复杂,杀伤效果不佳。另外shè击时用双手抓持,爆炸时产生冲力,准头就更差,铁管铸造水平不高,经常炸膛误伤使用者甚至是周边的战友。在朱允炆眼中,这就是个垃圾,不过在现有技术条件之下,这依然是神器。只是,以后需要改进的地方太多。

    朱允炆用心看完呈送上来的火铳,也算和大明火器零距离接触,看过之后也是茫然没有头绪,知道弊端所在,可是受现有技术限制,也没有多大的改良空间。例如煤炭没有广泛使用,就不能冶炼出高品质的铁,没有高品质的铁,就不能铸造高品质耐用的铁管,当然也就不能造出更好的火铳。

    朱允炆看完,问徐辉祖:“徐辉祖,听你说过,火器制造局就在神机营附近,和朕一同去哪里看看。”

    “臣遵旨。”

    朱允炆在徐辉祖带领下,和其他大臣,穿过神机营,到大营后边的山脚下,山谷口建有一个营门,门口有军士守卫,门上挂着牌匾,上写“大明御赐火器制造局”,两旁的山顶上,也有守卫巡逻军士,火器制造局的防卫级别还很高。

    走进山谷,顺着修筑平整的石子路前行,向前不到一里多地,山谷豁然开朗,一个百亩大的盆地出现在眼前,盆地北侧有很多破败的茅屋,应该是制造局工匠们的住地;盆地南侧向阳位置,建有一排排夯土瓦房,应该是火器仓库。谷口一座青砖瓦房,应该是制造局官员办公兼住地。

    朱允炆刚到,一个白白胖胖肥头大耳的吏员就迎上来,后边跟着一个白头老者,还有一个书办摸样的人。

    那个吏员快跑几步,脸sè涨红,喘着粗气,带着身后两个人跪倒在路边就磕头,嘴里高喊:“大明御赐火器制造局监造孔方亿,参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允炆看那个吏员的身形就有点心里不舒畅,在听那名字,他爹还真是会取名。朱允炆淡淡的说:“平身。”

    孔方亿站起来,白胖的脸上堆着笑容,眯着小眼睛,弓着腰,在一旁给每一个进来的官员都作揖行礼。

    朱允炆没有停留,也没有进制造局的办公楼,直接向盆地zhong yāng走去,哪里应该是火器制造场所。

    制造场地占到整个盆地总面积的八成,分成南北两块,北边一侧大,属于各种火器铸造场所,里边的工人在露天场地,或者在简易的棚屋中做工,有人熔铁铸造火器,有人做沙模,有人在装配火器,有人在搬运,叮叮咚咚、人声鼎沸,总之一副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估计也是兵部官员故意如此安排。

    盆地北侧,占地面积小点,相对比较安静,是火药制造场地。朱允炆走进火药制造场,很多工匠在哪里粉碎矿物,用筛子筛,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硝石硫磺味道,工匠们没有任何防护,一个个干的是满头大汗。

    朱允炆强忍着鼻腔的不适,问一直陪在身边孔方亿:“你是这里的监造,给朕说说,这火药是怎么制造的。”

    身高矮了三寸的孔方亿,额头上直往外冒汗,用非常不动听的声音给朱允炆介绍:“皇上,这里是硝石,这里是硫磺,这里是木炭。把这些东西研磨成粉状,就可以制造火药。”

    朱允炆一听,就知道这货是个外行,心里更加不舒服,继续问:“那么他们如何配置,才能制造出火药?”

    *****风叔卖萌*****

    关注新/浪作者同名微/博;了解最新更新信息。

    若果觉得还风叔写的不太烂,请加收藏(放入书架),赏推荐票票。各位鞋童看过来,这里的大叔也jing彩!
………………………………

第51章:煮硝大法

    ()  孔方亿擦着额头的汗水,用手扯了扯身后的那位白发老者,那白发老者背有点驼,满脸的皱纹,一双手上满是开裂的伤口,在离朱允炆三尺远的地方回答:“皇上,硝石硫磺木炭研磨成粉以后,按照一硫二硝三木炭的方子,进行配置,混合搅拌均匀以后,就是火药。”

    朱允炆看着老者的双手,就知道那是硝石硫磺之类的东西造成的,对着白头老者一招手,温言说道:“老人家,不用怕,到朕身边来。”

    白发老者带着不自然的笑容,怯怯的往前走一步,离朱允炆还有二尺的距离。

    朱允炆只好自己往老者身边走一步,问道:“老人家,你叫什么名字?今年贵庚呀?”

    一声“老人家”让白发老者非常感动,一双老眼里滚出两滴泪珠,他用粗糙的手背擦去,哽咽着回答:“启奏皇上,草民叫石一,是这里工头,草民全家都是朝廷的匠人,都在咱大明火器制造局做工。”

    石一有点激动,说了很多话,就是没有说到点上,不过表达的yu望非常强烈。

    朱允炆开心笑了笑,刚才看到孔方亿产生的厌恶感减少很多,再次问石一:“你多大年龄?制造局的饭菜好不好?”

    “啊,草民今年四十八。”石一用他的右手手指做一个八的样子,“草民胃口好,能吃饱。呵呵!”

    朱允炆听到石一如此回答,脸上的笑容瞬间消退,在石一“能吃饱”的答案后边,就是饭菜不好,他仅仅只是吃饱活命而已。他此时发自内心的笑容,是因为近距离见到大明皇上,并不代表他的ri子过得舒坦幸福。

    一个四十八岁的人,满头白发,脸如老树皮,身瘦如干柴,生活能好吗,劳动强度绝不是一般的大。四十八岁的石一,比卓敬才大三岁,可是从容貌上来看,说比卓敬大十五岁都有人相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