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大明之再整河山-第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禀报王爷,平安攻击阵型已经组建完毕,随时发动攻击。”
一个接着一个消息送来,朱棣很有信心。平安,太祖义子,不甘雌伏盛庸之下的勇将,一定会抓住这最后的机会,即便只有四分把握,也会行动。只要他发起攻击,就让你这几万大军用生命来祭奠张玉。
“禀报王爷,平安保持攻击阵型,但是引而不发。”
“平安在狐疑,让左营闹腾闹腾,做出炸营现象,本王不信平安看到饿兵炸营,还能无动于衷。”
不一会,燕军左营人声鼎沸,几里外都能隐约听到,营内战旗凌乱,不时有将军骑马进入大营,饿兵炸营正是发动攻击的最佳时机。
“禀报燕王,平安依然保持攻击阵型,只是观战,没有出击。”
“禀报燕王,平安解除攻击阵型,防御式后退。”
朱棣也很惊讶,按说平安应该会来攻击,钻进设定的圈套,为什么准备好攻击,却在最后关头放弃。想来应该是盛庸,甚至是金陵城的决定,强迫平安改变。
没有从平安哪里收到利息,朱棣微微有点失望,不过是他债迟早会收回来。平安退却,北撤道路就安全很多。就是不知道平安该如何的憋屈。
平安真的很憋屈,心里一万个不爽,一万个不乐意,可是再不乐意不愿意,他也只能遵从。因为让他停止攻击的不是盛庸的军令,也不是兵部的谕令,而是皇上的圣旨!
平安是谁?明太祖义子,不是普通的将领,仅仅是和那些朱姓藩王略微差一点的人,怎么说也和皇家有点关系,也曾经把太祖朱元璋叫过几年的干爹。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贫贱,更相信那种血脉的忠诚,在改天换地的过程中,他收养很多义子,这些义子有他的血脉亲人,如侄子朱文正,外甥李文忠等,更多的是部下遗孤,如沐英、平安等人。
抚养部下遗孤为义子,一来可以给他培养忠诚的臣子,二来还可以向其他臣子宣扬他的仁慈、信义,使得其他将领更愿意拼死杀敌,若是命运不济战死沙场,不说定孩子让皇上认作义子,前途不可限量。在朱元璋所有的非血亲义子中,成就最大的就是沐英,被封为世袭黔国公,死后追封黔宁王,荣华今生,泽被后世。
朱元璋把那些孩子收为义子,起初都改姓朱,后来他的亲生儿子越来越多,为了区分亲疏,让那些义子都恢复本姓,朱英变成沐英,朱安变成平安。
平安是朱元璋收的最后一个义子,年龄小,在洪武初期没有多少战功,洪武末累迁为都指挥使,掌管一省兵马大权。此后和盛庸一样,跟着耿炳文、李景隆北征伐燕,屡战屡败。
盛庸运气好,固守济南,把燕王熬回北平,圣心大悦,让盛庸担任征燕总兵官,平安内心多少有点不服。
沧州之战,徐凯守卫沧州有功,盛庸部下斩杀张玉有功,只有平安带军sāo扰尾随,没有什么功劳。馆陶伏击失败,盛庸率军南下,平安带兵继续尾随燕军,寻找战机。把盛庸留下“只可尾随,切勿出战”的命令没当一回事,总想找机会也立一次战功。
今天,战机再现,燕王缺粮少食,兵卒战斗力锐减,况且燕军左营已经是饿兵炸营,只要一个冲锋,就能击溃燕军。就在平安整理阵型的时候,盛庸身边的参军王度来了,随王度来的还有兵部吏员,王度不是来传达盛庸的命令,也不是宣读兵部谕令,而是宣读皇帝的圣旨。
皇上把平安过往的战绩夸奖肯定一番,又大为赞赏他的勇猛忠诚,最后严令接旨后立即返回定州,不可孤军出战。
平安自评是忠臣,不然他早去就投靠燕王,当忠臣一定要听皇帝的话,不愿意也要假装高兴的遵旨。平安端着一张脸,不理会一边不停赔笑的王度,带着骑兵撤退。
走了大概五里地左右,留在后队的斥候来报:“将军,王师撤退以后,在刚才驻地前方一里左侧的树林里,燕军骑兵回营。由朱荣、李江带领,大约有三千朵颜铁骑。燕军兵营内恢复安静,炊烟增多,和正常状态一样。”
斥候说完,平安也是心里一阵发凉,朱棣给他挖坑,就等着他往下跳,还安排骑兵截断后路,意图把他给生吞活剥。最恐怖的是,他还非常高兴非常急切的想跳下去,还非常痛恨拦着他往下跳的人。如果今天真的发动攻击,平安功劳没有,生死都在两可之间。
王度此来,刚才以为阻碍他的杀敌立功,现在看来,却是挽救他一条小命。平安背上冒出一层冷汗,脸上浮出笑容,对王度说:“王参军,天寒地冻,还劳烦你亲自过来,平安刚才多有冒犯,请你海涵。”
王度微微一笑,知道平安明白真相,意识到刚才的凶险,他这是在服软道歉。王度也不说破,笑着说:“平将军千里尾随燕逆,才是劳苦功高,王度奉命前来,不敢居功说苦。”
“王参军谦虚,等会安营稳定之后,平安置酒为王参军接风,哦,还有兵部刘大人。”
“多谢大人抬爱!”王度和那位刘大人都给平安拱手感谢、
几人边走边说,安营扎寨以后,呈上酒菜,几人小酌几杯,说说笑笑把白ri的不快都一一化解。
夜黑星繁,寒冷异常,平安军帐内不时传来爽朗的笑声,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南军胜多败少,把不可一世的燕军追杀几百里,官兵上下都充满必胜的信心,平ri的生活也都轻松许多。
南军变轻松,燕军却变郁闷,沧州兵败,被一路追杀数百里,想反咬一口,临近关键时刻,鱼儿不上钩,军中伤病不少,无望沮丧气氛到处弥漫。
三军溃败,军心不稳,解决南军追击,朱棣暂时没有后顾之忧,在深州需要重新安排以后的军事部署,主要是给所有将领做思想工作,让他们对靖难重拾信心。
深州府衙暂时征用成为燕王行辕,置酒上菜,众位将军开怀畅饮,把所有的不痛快都用酒淹死,用肉腻死。朱棣在酒席上,安排后期的军事部署,张玉的死亡让燕军缺失一为智勇双全的将领,张玉的位置由朱能来接替,其他将领各有安排。
酒宴接近尾声,众人说说笑笑,近ri以来的不快似乎都已经忘记。这时,刚才走出去的房宽回到大厅,走到朱棣面前,弯腰拱手行礼,说道:“王爷,金陵最新情报送到,请王爷过目。”
房宽手中托着一个信封,火漆封口,应该是刚刚送到。朱棣没有接,对房宽说:“你主管军中密报之事,为什么京里的情报送来的越来越少?”
“回禀王爷,据送情报的说,京里在十月底成立禁衣卫,主要负责天下情报收集,侦察京中谍探,现在在京城收集消息、传送消息难度很大,所以减少很多。”
“锦衣卫?”朱棣惊讶的反问。
“王爷,是禁衣卫。”房宽在重复一遍,就算他也没有弄清楚所谓锦衣卫和禁衣卫有什么区别。
“邪魔歪道,非王者之风。在座都是本王股肱之臣,也都是可以信任的人,你就把情报看看,都给诸位说说。”朱棣觉得既然没有什么重要情报,何不顺水推舟,公布一些无关紧要的路边社消息,收拢人心。
“遵命。”房宽站直身体,当着众人的面拆开信封,从里边抽出几页信纸,前后浏览一遍,还真没有发现什么重要的消息,基本都是在京里的一些流言。他清了清嗓子,给朱棣汇报,也是说给众人听。
“京中谍探呈送,十月,皇上不顾朝臣反对,以洪武朝锦衣卫为主,重新启用和组建禁衣卫,任命原锦衣卫指挥使邓铭为禁衣卫指挥使,新科进士胡濙为禁衣卫指挥使同知。主要负责情报收集,没有侦缉和审讯职责,不设诏狱。禁衣卫隶属兵部,所有情报可以直接奏报皇上,可以不经兵部尚书。”
房宽把第一条情报朗读一遍,停顿一下,等着燕王点评,这是攻击朝廷的最好时机,绝对不能不利用。
“唉!”朱棣痛心疾首的一声哀叹,用手狠狠的一拳砸在酒桌上,说道:“皇上年轻,一定受黄子澄、齐泰等jiān人的蛊惑,才又行悖逆之事。太祖因锦衣卫多行不法,败坏朝廷法度,洪武末当众焚毁诏狱刑具,诏令天下,永不启用锦衣卫。没有想到,皇上受jiān人教唆,又擅改太祖旧制,本王为太祖血脉,恨不得肋插双翅飞抵京城,清君侧,复太祖旧制,保大明万世基业。可惜jiān臣当道,道路阻隔,南下受阻,实乃大明之不幸。吾等自当努力!”
“清君侧,复旧制,保大明万世基业!”在座的诸位将军都齐声高喊,一番鼓动,让这些将军也都有点热血上涌。
………………………………
第69章:武曲赐书
() “第二条消息,应该是从兵部渠道流出,兵部拟定一个悬赏名单,燕军诸位将军都在名单之内,并且各有价码,高低有别而已。”
这条消息说完,引得众人哈哈大笑,就连朱棣也是微微冷笑,小儿科呀。在座的这些将军,都知道靖难之事,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成功高官厚禄富贵一生,失败就只有一个结果,死!
就是因为如此,朝廷的将领投降以后,就显得特别凶悍,特别有本事。朝廷派兵剿灭燕军,这些将领被悬赏也是迟早的事,这个悬赏不但不会让这些将领恐惧,更能激发他们战意,来ri战场上会更加凶悍。
“房宽,赶快看看,兵部给咱出什么价码?”朱能在一边嚷嚷着,这是一个激励燕军将领的机会,怎么能不加以利用。
“我看看,朱能将军,”房宽也是脸上带着笑意,在名单里找朱能的名字,“恭喜朱将军,高居榜首,和张玉将军并列,悬赏白银一千两。”
“哈哈哈哈,兵部真大方,价格不低呀!不过这一千两银子,要咱老朱亲自到京城向兵部的徐尚书讨,大伙说是不是?”朱能一阵大笑,和其他人哄笑不已。
“看看我的?”
“咱这个黑头多少钱?”
其他人在问,房宽乐呵呵给一个个的说价码,大厅里貌似成变成拍卖场,拍卖的是一个个人头,出资的是朝廷,收钱的人还不知道会是谁。
朱棣静静的坐着,看着将军们因为一份悬赏令,激**内的粗犷和彪悍,也没有阻止。不过,他听着那些价码,越听越觉得不对。
在悬赏令上,张玉、朱能高居榜首,可以理解,毕竟是燕王嫡系,燕军核心。像李彬、徐忠,朱荣、谭渊等燕王部将或者南军降将,悬赏白银五百两,也算合理,毕竟这些人和张朱二人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诡异的是,陈亨、房宽、徐理、陈文等大宁降将,无论能力如何,都是悬赏白银一百两。陈亨在朱棣突袭沧州之前,就因受伤久治不愈在北平亡故,他的能力和张玉、朱能不相上下,为何悬赏差距这么大?房宽、徐理跟李彬能力相当,比徐忠、朱荣还强上几分,为什么悬赏比这些人低。
稍微整理一下,就会发现,朱棣嫡系将领以及真定之战前后投降的将领,悬赏五百两起步,能力强的悬赏高。而所有大宁降将,不论能力高低,都是悬赏一百两。这个悬赏令颇有深意,看来除了激励南军杀敌以外,更有分化燕军北平系和大宁系的yin谋。至于能不能成功,就看南北双方首脑的智慧。
朱棣想通这里边的诡异,就对着依然嚷嚷的将领们喊道:“朝廷悬赏,只是受jiān人蛊惑,尔等切勿自乱阵脚。房宽,还有什么消息?”
燕王制止纷杂的议论,主将略微安静,不过还有几人在低头讨论人头价格。徐理静静的坐在桌后,也不知道思考什么,燕王目光扫过,端起酒杯,独自饮下。
房宽等众人稍微安静以后,继续说:“第三个消息和第四个消息都是京城谣传,第三个消息是,入京朝贡的蒙古人,谣传得燕王者,无论生死,赏银万两封侯爵。经过谍探多方打听,朝中官员没有一个人可以证实和透露是宫中决定的。怀疑是禁衣卫邀功,自行散播谣言,干扰燕军士气。”
燕军将领刚才还讨论自家人头价格,现在有“头”王出现,一个个都默不作声,左右一看,在座都是卖头之辈,更觉得亲近。
朱棣听罢,判断这个消息不是谣传,是出自新设立的禁衣卫之口,朝中那些官员不知道不足为奇,就算徐辉祖也可能不知道,不过这绝对是金陵那个大侄子朱允炆安排的,他这是在变相的取消建文元年给耿炳文的口谕,不想在孝道上受人口实,又不想让南军对朱棣有所顾忌,才采用这种谣言的方式来改变。想来,过一阵子,这种无根无凭的谣言会在南军中盛传,朱棣这个冲锋队长就只能卸任。
“既然是谣言,想来天下官员都会知道,皇上仁孝,受jiān人蛊惑,离间皇家骨肉,吾等定要扫除jiān佞,重现大明朗朗乾坤。”朱棣把这条消息定位谣言,自然的推到所谓jiān人头上,引导众人又是一通说誓言表决心。
“谣言不足为惧,我等当效忠燕王,为国靖难!”房宽跟着众人表态,继续读送来的消息:“这第四条消息,更为可笑,看来那些禁衣卫着实没有什么本事,胡濙书生辈枉读圣贤之书,怪力乱神之事也敢四处乱说。”
“房将军,别啰嗦啦,赶快读,让我等也找个乐子!”
“诸位稍安勿躁,我这就读。”房宽装模做样,干咳几声清理嗓子,貌似一个非常滑稽可笑的笑话就要说出,“京城谣传,皇上中秋佳节,在玄武湖畔设香案奉贡品对月祭拜,祈祷上苍佑护大明。其心虔诚,上天有感,此时风吹云动,从虚空中显出一位金甲天神,手持屠魔剑,胯下白龙驹,自称武曲神君。”
“武曲神君给皇上说,他受玉帝驾前左右扇童所托,又感皇上一番赤诚之心,特送来天书九卷,三卷治军六卷为政,让皇上好生研读,体会上苍好生之德,治国爱民社稷永续。”
房宽读完,没有出现众人哄笑的场面,只好讪讪的喝茶润嗓子。然而,这个所谓的谣言朱棣听后,就如同炸雷在耳边,雷的他外焦里嫩。
今天四条消息,三条都可以推到jiān人黄子澄、齐泰头上,说他们教唆蛊惑皇上,变更祖制离间皇家骨肉,增加燕军靖难的合理xing,还可以鼓舞燕军士气。
可是这个第四条消息,就没有办法往别人身上推,明知道这一定是谣言,这一定是假的,但是没有任何办法戳破这个谣言。
朱棣可以不相信,也可以让燕军将士们都不相信,但是没有办法让天下百姓都不相信,只要禁衣卫到处宣扬,天下百姓以至官绅都默认承认这个谣言,那靖难的难度就会更大,大到如山岳一般。
朱允炆登基当皇上,是合法。朱元璋强调信奉遵循嫡长继承制度,朱标是嫡长子,是大明最合法的继承人,朱标早死,朱允炆是朱标长子,朱元璋要强行贯彻嫡长继承制度,把朱允炆封为皇太孙,诸藩王心有不满,有老爹压着,谁也不敢说话。
朱棣发动靖难,他合理。发动靖难就是相当皇上,虽不合法,可是他合理。朱元璋生前,老大太子朱标、老二秦王朱樉、老三晋王朱棡都因病离世,老四燕王朱棣就是朱元璋最大的儿子,继承皇位也很合理。
朱棣和朱允炆之间的对比,朱元璋驾崩时,朱棣是最大的儿子,可以算作长子。朱允炆是朱元璋嫡长子的儿子,不是朱标嫡子,而且是朱元璋的孙子。皇位隔代继承,传位给孙子,让儿子们靠边站。
两者对比就可以看出,朱允炆当皇帝合法但是不合理,朱棣当皇帝合理但是不合法。
假设朱元璋驾崩之后,嫡长子朱标继位,就算朱标当一天皇帝,在由朱允炆继位,朱允炆就是大明合法合理的皇上,靖难战争发生的概率就减少很多。
朱允炆合法,朱棣合理,本来合法略强于合理。可惜朱允炆宠信黄子澄,胡搞乱整,加上本xing宽仁懦弱,少有主见。反观朱棣,有武略懂变通,英明神武,有功于国。两厢能力上的不同,让合法和合理保持基本平衡。
在这种平衡下,靖难战争爆发,双方各有拥趸,朝中掌权文臣多拥护朱允炆,拥护朱棣的多是边塞将领。最关键的是,十三省地方大员,大多保持观望,只要是朱元璋的后人当皇帝,他们都是打工而已,区别能有多大。
双方平衡时,就用力量说话,用战争来解决到底谁应该坐在那把盘龙皇座上。角力罅隙,抽空找一个第三方权威机构认证,增加自身的筹码。
第三方权威机构就是人人觉得存在,谁也没有见过的,相信一定会公平公正的——天。民间尊称老天爷,大家都相信他的权威xing。
朱棣在朱元璋驾崩以后,就开始做认证工作,让相士袁珙、金忠等人,表演散布“太平天子”的谣言,在北平广为宣传朱棣是金龙下凡。这些认证工作还卓有成效,北平指挥使张信他老娘,就相信这个认证,给儿子张信说燕王你不能杀,应该去效忠,从而使朱棣逃过一劫。
后来,靖难起兵房顶掉瓦片,战场上大风吹倒李景隆的帅旗,大风助阵等等现象,都被朱棣用来强化认证效果。
其实这种认证方式,在历朝历代都有人使用,特别是那些出身寒微的人更喜欢用。“大楚兴,陈胜王”大泽乡时陈胜吴广用过;老娘让大蛇上身,芒砀山斩蛇起义的刘邦用过;就连朱元璋也要编造一个出生时满屋红光的神奇景象。
大家都知道是假的,可是都不愿意承认这是假的,而且还故意散播这种假消息,就是在利用、使用老天认证的权威xing。
现在朱棣的大侄子朱允炆也使用这一招,洪武朝散布的传说就是明太祖和马皇后是玉帝身边打ri月扇的童子下凡,才定国号为明。朱允炆本次搬出ri月扇童所托、武曲神君亲临、赠予天书九卷,这些都极具权威xing。加上八月十六朱棣从济南撤兵,本次沧州胜利,谣言和现实偶合,朱允炆的老天认证真实xing更增加几分。
这种谣言看似可笑,对燕军来说,威胁不大,但是对于朝廷内部而言,产生的凝聚力不可忽视。最可气的是朱棣还没有办法应对,最多说这是谣言,可是没有办法阻止天下百姓相信。
靖难战争爆发以来,朝廷屡屡受挫,济南解围以后,北方战事安排很多地方都让朱棣头疼发懵,以前一直以为是徐辉祖的本事,现在看来,朱棣南京城内那位大侄子突然之间就有本事啦,是鬼上身还是仙人附体?这天神赐书的宣传可以算是一次对燕军对有力的攻击,朱棣在建文二年年末,失败两次!
燕军的那些将军还在喝酒开玩笑,还在谈论悬赏令的问题,有些人已经微微有些醉意。朱棣站起身来,大声对诸将说道:“诸位将军,夜深苦寒,都散了。明ri我们返回北平,厉兵秣马,他ri再次南下,生擒盛庸、平安等人,会军南京,铲除jiān佞。”
“遵命。”众人纷乱应声,行礼之后,各自回营。徐理略微头晕,走路觉得轻飘飘的,走到门口,回头看燕王一眼,好像燕王也有点发虚,也许是他真喝醉了。
朱棣回到卧室,身体感觉异常疲倦、无力,躺在床上却难以入眠,心中思绪纷杂,把很多事情都回想一番,不知道在什么时候沉沉入睡。
朱棣因为失败而疲倦劳累,朱允炆却是因为胜利而兴奋劳累。
………………………………
第70章:奇技淫巧
() 朱允炆最近心情不错,非常不错,虽说战事政事纷杂,每天异常疲惫,可是他心情很好,感觉浑身充满力量。
沧州战争爆发以后,经过一个多月的对峙鏖战,盛庸不负众望,终于在战场上堂堂正正的击败燕王朱棣,虽然这场胜利有太多的偶然因素,有太多冒险的地方,不过终究是胜利,是一场可以让满朝文武为之兴奋的胜利。
除出沧州战争的胜利,夏元吉南下浙江,自污筹银的事情也有收获,腊月初,前锦衣卫总旗谢祥、杜川押解杭州起获的数十万两贪官脏银返回京城,浙江都指挥使俞雷奉命率领浙江数万兵马北上防卫京城,顺道也护送这些银两。
此刻朱允炆正在书房里接见谢祥和杜川,谨身殿的御书房内,暖如chunri,屋内两个方形大铜炉,里边炭火熊熊,铜炉一角安装一根铁管,折角伸出窗外,门窗紧闭取暖效果比以前的炭火盆好很多。
谢祥、杜川两个人满脸激动,坐在屋内,捧着香茶,双手因为激动和紧张微微颤抖。用眼角余光看着用手指转动一根木棒的朱允炆,尔后就死死的盯着脚尖。
“呵呵,”朱允炆坐在御案后边,看着眼前两个紧张兮兮的浑身不自在的前锦衣卫总旗,爽朗的笑着说:“你们两个别紧张,朕又不是吃人的老虎。”说完,放下手中那根六寸长短、一头削尖的木棒,站起来在书房里来回走动,活动腿脚胳膊,试图缓解此时的紧张气氛。
“皇威浩荡,臣等失仪,请皇上治罪!”谢祥、杜川两人站起来,躬身行礼请罪。
“坐下,这算什么罪,朕赦你等无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