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大明之再整河山-第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允炆放下茶杯,带着苦涩的笑容,问道:“老侯爷,北征归来一年有余,不知身子骨还好吗?”

    北征失利,老将军被一个后辈打的仓皇后退,只能采取坚城抗拒,尔后被另外一个更小的后辈替代,这是耿炳文心中永远的疼,是扎在耿炳文心中一年有余的一根刺。今天被皇上再次提出,让耿炳文脸sè一阵发青,眼中更是露出几丝愤怒和痛苦。

    “有劳皇上挂念,老臣身体还算硬朗。”耿炳文恭敬的行礼回话,说完有安静的坐在椅子上。
………………………………

第83章:一尊门神

    ()  耿炳文如此回话,看来心里还是有点怨气。朱允炆用非常恭敬的语气给耿炳文说:“老侯爷身体硬朗,实属大明之福,朕之幸事。朕还有很多事要仰仗老侯爷,望老侯爷能不吝赐教。”

    “皇上折杀老臣,老臣一生都在为朝廷尽忠,皇上但有驱使,老臣定当粉身碎骨以报。”耿炳文略带激情的回答,皇di du这么低三下气的说话,就算心中有再大的怨气,也不能再发。

    “侯爷老当益壮,朕心甚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曹孟德这句诗,就是给老将军写的,朕在此谢过老将军昔ri的辛劳。”说罢,朱允炆真的站起身来,给耿炳文躬身施礼。

    噗通之声接连响起,耿炳文、耿璿,连带廖镛、杜川都跪倒地上。皇上给臣子行礼,古来少有,对臣子而言这是多么大的荣耀,对君王而言,这又是多么大的诚意。

    “皇上,折杀老臣!老臣万万不敢当皇上如此大礼。”耿炳文跪在地上,说话带着哭腔,已经是泪流满面,一年多来憋在心中的怨气,随着泪水消逝的无影无终。

    朱允炆走上前,亲手扶起耿炳文,让其他人都站起身,说一说闲话平复心情,缓和一下屋内的气氛。

    等到大家刚才的惊讶都消退以后,朱允炆问耿炳文:“老侯爷,近几个月以来,朝廷在军事上的部署你可曾了解?”

    耿炳文施礼恭敬的回答:“老臣有所耳闻。”

    “老侯爷觉得可有不足之处?”

    “回禀皇上,老臣看着没有不足的地方。皇上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实属罕见,启用徐辉祖总领兵部事务,可谓慧眼识英才。沧州城外击败燕军,取得朝廷第一次战争胜利,都是皇上亲力亲为的成就。老臣愚钝,看不出有什么不足。”

    耿炳文这样的回答,明显的是在搪塞,看来刚才的确是感激和激动,可是还没有达到开诚布公的程度,在某种程度上对于朱允炆还是不放心,或者说是不了解。

    朱允炆能理解耿炳文现在的心理,毕竟皇帝曾经寄予厚望以后又弃之如敝履,放谁都觉得寒心。加上满朝皆知的朱皇上好爱孔孟之道,崇尚周公礼仪,让这些开国元老多有不满。这种心理,还真不是三言两语就能改变。

    朱允炆想通这些,继续耐心的说:“老侯爷,您是洪武三年因军功受封的侯爷,军功显赫满朝皆知,朕往昔曾偏爱儒学,对军旅之事了解不够,才让侯爷多受委屈,希望侯爷能不计前嫌,再为朕分忧解难可好?”

    这次朱允炆没有施礼,可是语气的真诚谁都可以听出来,是真心实意的来道歉,来请教。

    耿炳文哪里敢接受皇帝的道歉,急忙和儿子跪在地上磕头如捣,老泪纵横连说不敢,老臣死罪等话语。尔后也是在剖腹明心的回到:“老臣受太祖隆恩,恬据高位,不能为国尽忠为君分忧,是老臣有错,请皇上治罪责罚。”

    “老侯爷不必如此,朕此次前来,不是要责罚你,是诚心陈意来求教于侯爷,希望侯爷能坦诚布公的说一说,所谓一人计短两人计长,只要我们君臣合力,一定能击败燕逆。”

    “臣多谢皇上如此抬爱,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为君分忧为国效力,是我等臣子的本分。炳文虽然老迈,也愿做皇上马前一个步卒,有进无退死而后已。”

    拿下,终于拿下这个老顽固。所谓人老了jing,鬼老了灵,和这些老人家打交道真是费劲。朱允炆长长松一口气,他计划中的一个关键点就要成功。

    “朕知道老侯爷忠君体国,堪为大明楷模。那么就当前军事形势,老侯爷何以教朕。”

    “老臣惶恐,不敢教皇上。臣之所言,皆是愚思拙见,还要皇上圣心明断。”

    “老侯爷不必过谦,说出来我等一起参详。”

    “皇上,臣闻‘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难为’,燕逆诈言依照太祖遗命奉旨靖难,诛jiān佞清君侧,可是朝中并无jiān佞之臣,皇上也没有降旨让他带兵靖难,故而燕逆是以靖难为名,行叛逆之实。只要朝廷略微更改策略,就能让燕逆处于尴尬之地。”

    耿炳文如此一说,和八月徐家兄弟、卓敬、杨士奇如出一辙,都是让朱允炆改变削藩策略,让朱棣燕军成为无名之师,失去道义的支持。这件事情,朱允炆也曾思考过,真的要改变,可是不能没有由头的改,还要给更改口径之后做好准备,朱允炆可知道朱棣那张脸皮比城墙还厚。

    “老侯爷所说,谋国之论,朕会在明年太祖忌ri时更改。请侯爷放心,朕不会让燕逆再有任何借口。”

    “皇上英明,如此朝廷幸甚。”

    “侯爷继续说。”

    “皇上,洪武旧将故去的颇多,留下老臣、郭英、吴杰等人都是行将就木、混吃等死的人,朝廷兵马数十年没有经历战阵拼杀,面对蒙古铁骑,北平大宁等边关jing锐,短时间内难以正面抗衡,故而老臣愚见,在正面战场上,以防御为主,等到燕逆谎言大白于天下,失去民心军心,在给予雷霆一击,必能荡尽宵小澄清宇内。望皇上明断。”

    “侯爷所说,老成谋国之论,朕自当采纳。前ri沧州胜利,也是意外之喜,朕已经下旨兵部,给盛庸发出谕令,命北方给地将领,依靠坚城固守,不要和燕军野战抗衡。”

    “皇上圣明!”耿炳文赞叹时候,偷眼看着眼前年轻的皇帝,还是那个人,可是为何感觉就像换了一个人,府中传言皇帝在中秋之夜,感动上天,武曲显圣赐予天书九卷,六卷治民三卷治兵,难道这些传言是真的?果真如此,那么大明的危机可以解除,耿家的劫难也可以化解。

    先知先觉的人如果不圣明才叫奇怪,不过在这个时代有这么多的人认为应对朱棣应该以防御为主,可是那个建文帝就是不听,让老学究黄子澄忽悠的昏天黑地一阵瞎搞,搞得自身生死不明,搞得大明飘摇yu坠,也算是一个奇葩式的人物。

    “侯爷,北方战场以防御为主,伺机反攻这个策略已经确定下来。那么,还有什么朕思虑不到的地方需要准备?”

    “皇上,臣以为,京城防御亟待加强。前期朝廷数次往北方调兵,都是调用京城防御兵马,一年多来数战失利,朝廷损失惨重。京城防御力量已经非常薄弱,而朝廷也面临很多变数,所以臣以为需要加强京城防御。”

    “老侯爷幽居在家,心系朝廷,朕非常高兴。九月以后,朕就下旨从各省调来兵马,到上个月末,京城调来近十五万兵马,作为京城防御。可是这些兵马来自不同地方,军令装备差别甚大,这些兵马如何统领调派,老将军有何见解?”

    “臣之所虑难敌皇上万一,臣以为,京城防御兵马不需要太多,十五万兵马足矣!京城防御重点在两处,一是长江水路防线,主要预防燕逆南下渡江突袭京城;二是京城九门,主要防御京城之内突发肘腋之变。”

    “侯爷所言句句在理,那么对于兵马调配训练,人员任用,侯爷可有提议?”

    “臣能给皇上进言谋划,已经是万幸,对于人员任用,臣实在没有任何提议,一切事项都赖皇上乾纲独断。”耿炳文又往回缩头,也没有办法,这两个人的任命那可是重中之重,一旦有误就会遭受灭顶之灾,耿炳文就算赤胆忠心,就算见多识广也不敢在这件事上妄言推荐。

    朱允炆看耿炳文不愿意趟荐人这趟浑水,也能理解,毕竟这两个人事关重大,朱允炆已经思虑一个多月,也没有敢下定决心。现在也只能说出来听听别人的意见。“侯爷,若是按照你的提议,建立长江水路防线,朕意让驸马都尉梅殷带兵组建,预防燕逆渡江突袭,你以为如何?”

    “皇上,驸马都尉梅殷乃是汝南侯梅思祖的从子,将门之后。洪武朝迎娶太祖次女宁国公主,天xing恭谨,能骑善shè,是大明不可多年的人才。太祖在世时候,对梅殷也多有器重褒奖。临终嘱咐梅殷‘汝老成忠信,可托幼主’,乃太祖托孤重臣。梅殷忠心可嘉,他领受太祖遗诏,负责讨伐违天谋逆之人。可以担此重任。”

    一个梅殷,还有这么多门道,朱允炆一直以为梅殷就是一个长得帅的小白脸,没想到朱元璋还多有器重和赞誉,还赋予他保扶新皇讨伐叛逆如此重要遗命,不过在朱允炆的看来,梅殷是将门之后却没有将门之风,怎么看是一个写道德文章的书生,领军讨伐叛逆,行不行呀?如此看来,老年朱元璋的眼光变得很差,看走眼的人不少。

    “老侯爷如此评价,那么朕就确定让驸马都尉梅殷担当长江防守重任。还有京城九门防御,朕意让吴王朱允熥坐镇,侯爷以为如何?”

    “臣以为可行。”耿炳文淡淡的回答,没有对朱允熥做任何评价。

    这个人不能评价,吴王朱允熥是谁,是皇帝朱允炆的弟弟,虽然年龄还不到二十岁,不是一个妈生的,可是人家亲呀,是亲兄弟。虽然说皇家骨肉手足亲情淡薄,可是在外人眼里那是利益的共同通体,现在朱老四起兵谋逆,一旦朱允炆抗击失败,朱允熥的ri子绝对不好过,不知道什么时候被突然害死也是非常有可能,所以此刻朱允熥就是朱允炆的利益共同者,是一个可以信任的人。至于朱棣这外部威胁没有以后,这个弟弟是不是还值得信任,那就是以后的事情。

    “朕对京城防御人选有所思考,可是还是觉得不够稳妥,侯爷可有补充之处。”

    “皇上,臣觉得皇上思虑周详,臣愚钝没有可以补充的地方。”耿炳文如实回奏。笑话,一个是皇上的姑父,一个是皇上的弟弟,都是皇上现在最可以信任的人,谁还能代替呀。

    “若是侯爷没有人选推荐,朕到觉得有一位更合适的人来总理京城防御?”

    “皇上以为谁可以担此重任?”耿炳文疑惑的问。

    “就是你,长兴侯耿炳文,大明朝的铁门闩。朕意让你统领京城防御重任,坐镇京师当一尊门神,威慑那些魑魅魍魉之辈。”

    ****风叔透剧****后边大概三章,主要论述和分析朱元璋杀戮功臣的一点思考。可能会有点枯燥,希望大家能耐心读一读。
………………………………

第84章:血腥往事

    ()  朱允炆口风突然转折,说完之后,就坐在那里静静的看着耿炳文,看着这位白头将军,眼中满是期待。

    而长兴侯耿炳文却愣在哪里,呆呆的坐着,眼睛睁大的大大地,一张脸充满兴奋和惊讶,鼻孔不住的张吸不定,也不知道是紧张还是激动。不但耿炳文觉得不可思议,就连耿璿,跟随朱允炆前来的廖镛、杜川也觉的非常突然,他们陪同朱允炆微服出宫拜访耿府,就没有想到朱允炆是亲自来请耿炳文出山。

    耿炳文猜中开始,也猜中过程,更猜中结果,可是他猜的结果和现在的呈现方式截然不同。皇上这是用心良苦呀,煞费苦心啰嗦叨唠的询问耿炳文对朝廷军事上的看法,其实皇上需要吗?不需要,皇上已经做出判断并且开始执行,之所以求教于他,就是寻找思考和执行的共同点,引起彼此的共鸣,让他觉得被器重、被尊重。

    私服到府,执礼求教,这和刘皇叔请诸葛亮有什么区别,耿炳文他真的有诸葛孔明的才能吗?值得皇上如此礼遇吗?在耿炳文自己心中,都觉不值。

    泪水还是没有控制住,沿着耿炳文苍老的面颊滚落,耿炳文心中充满‘士为知己死’的豪情,他哽咽着说道:“皇上如此厚爱,炳文岂能承受,臣愚钝,不能为皇上分忧解难,臣死罪!承蒙皇上不弃,臣愿意为国效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老侯爷快快请起。”朱允炆走上前去,亲自把耿炳文扶起来,感觉到耿炳文浑身因为激动而颤抖,知道今天真的把耿炳文收服。按说在这个君权至上的时代,任用耿炳文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一个内宫小宦官持一道黄凌圣旨,就可以让耿炳文表面上感恩戴德的走马上任。可是征用耿炳文容易,收用耿炳文可就未必。

    耿炳文是一位忠臣,对朱元璋的忠诚是发自内心,对朱允炆的忠诚是道德约束,就如同当ri的徐辉祖一般,其实整个军队系统的将军都处在这样一种忠诚的约束中。发自内心的忠诚可以人尽命,约束的忠诚只可以让人尽力,力尽则身退,最多哀叹几句‘时不利兮,天不助吾皇’而已。

    所以朱允炆费劲心力就是想用自己的诚心获取这种发自内心的忠诚,对夏元吉如此,对徐增寿如此,对徐辉祖如此,对耿炳文依然如此。作为大明标杆式的人物,获取耿炳文的忠心更具有象征意义。

    君臣两人没有信任的隔膜,对于军事部署,防御再做更深入的讨论和部署,使得整个抗燕军事更加系统更加有条理。就连午饭也是在耿家解决,为招待皇上,驸马都尉耿璿亲在到厨房,看着下人们整治饭菜,耿炳文更是每一道菜抢先吃一口,才让皇上动筷子。

    午饭吃过以后,朱允炆打算回宫。对耿炳文说:“朕就把京城防卫全部委托给老侯爷,不知侯爷还有什么需求没有?如若有,就坦诚说出,朕定会尽力调配,不耽误侯爷布置防御。”

    “皇上,臣一家承蒙皇上隆恩,已经富贵至极,臣没有其他要求。”耿炳文恭敬的回答,同时低头思考,双手相互握在一起,不停的摩擦,如同下定非常大的决心又说:“臣确实有一些心事,希望皇上能恩准。”

    “侯爷有什么心事,说出来看朕是否可以帮侯爷解决。”朱允炆真诚的说,同时做好挨宰的准备。

    “父亲,皇上对耿家已经是恩宠有加,您莫要再提您心中之事!”耿炳文还没有开口,他身后的耿璿却抢先说话,眼中都是焦急的样子,还用手在后边拉耿炳文的袍服。

    如此看来,耿炳文想要说的事绝对不简单,而且他儿子耿璿也知道是什么,就是不想让父亲说出来。这其中是否有什么隐情?

    “无妨,让老侯爷坦诚说出,朕已经说过,朕此次前来,是怀着诚意而来,一定不会让侯爷失望。”朱允炆保持脸上语气不变,鼓励耿炳文说出。

    耿璿的劝谏让耿炳文略微犹豫一会,可是还是毅然的下定决心。耿炳文双膝跪地,伏地启奏:“皇上,请恕臣冒犯之罪。兴宗皇帝生xing忠厚,仁孝有加,常常悲伤大明臣子罹难之殇。臣闻皇上您仁心慈意更胜兴宗皇帝,要以仁心理天下。臣斗胆启奏,请皇上赦免洪武朝那些罪人家眷后裔,准许他们归养故乡,务农种桑。”说完,伏地不起,等待着朱允炆的反应。

    此刻,朱允炆也是一愣,刚才还在心中做好快刀削肉、狮子大张口一类的要求,可是竟然准备落空。耿炳文不是朱允炆猜测的那样,效仿秦朝大将王翦伐楚的做派,求爵要钱,乞田怜子,用一种病态的自污方式来消除帝王的猜忌。而是为洪武朝屈死的故人求情,在这些人中,一定有耿炳文的朋友,也一定有耿炳文政敌对头,还有很多耿炳文不认识的人。可是他以身犯险在皇帝面前求情,可见其品xing。其实,一个人品xing高下,还真不一定用读书多少来衡量的,英雄每多屠狗辈,那些学富五车的无良儒士专家教授,只能说把书都读进狗肚子里去了。

    耿璿看到父亲没有听他的劝谏,把这种敏感要命的话题扯出来,也是惊恐万分,赶忙跪地请罪。

    朱允炆此时心里却非常高兴,高兴没有看错耿炳文,没有见到贪财自污的丑剧上演。耿炳文即将执掌大军权柄京城命脉,仿效王翦自污方式来消除君王猜忌可以理解,但是毕竟让人听着不舒坦。

    “老侯爷,洪武朝确实有不少臣子被定罪,可是其家人后裔也多有恩旨,廖镛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难道还有人没有被赦免吗?”

    “皇上,太祖皇帝确实有赦免部分官员子嗣,还让一些人出仕为官,可是这样的人太少。特别是洪武二十三年的蓝玉案,牵连的大多数是军中将佐,至今还有很多人充军流放。恕臣斗胆直言,大明现在将才凋零,在内缺少领军将领,对外没有御敌帅才,大明横扫漠北的气势已经难以再现。”

    孙子和臣子在议论太祖朱元璋的过错,在这样一个时代,那是大不敬之罪,朱允炆觉得不严重,耿炳文心里是冒死进谏。可把一旁的耿璿、廖镛、杜川吓的不轻。想劝谏却无从说起,只好在哪里跪着或者站着。

    朱允炆这几个月对于洪武陈旧文档多有浏览,对所谓的洪武大案也看到一些资料,不过那些资料都是经过筛选留存下来的,绝对不是真实的情况,而且那是纸上的东西,一个活生生的人就化作几个冰冷大汉字和谋逆该死的罪名,所有牵连的人即便有记录,不过是众多数字中的一个罢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无法亲自察看,听一听洪武活化石的叙述,也是另外一种视角补充。

    朱允炆挥手让耿璿、廖镛、杜川等人到书房外回避,把耿炳文搀扶起来,认真的说:“老侯爷,对于洪武数起大案,朕也曾阅读宫中档案,可是言语多有遮掩。洪武部分大案,朕也曾听说,可是当ri惧怕太祖威严,不敢咨询了解。现在想来,也是不甚了了,老侯爷经历丰富,可否今ri一一说出。现在,书房只有你我君臣二人,话不传六耳,请侯爷坦言以对,可好?”

    “皇上,臣遵旨。”耿炳文坐在椅子上,双手紧紧的抓住扶手,指节发白显示他内心的不平静。尔后缓缓到道出诸多洪武旧事。

    耿炳文的诉说不再是冰冷的文字,不再是盖棺定论的罪名,而是一件件真实的事,一个个曾经鲜活的生命,一段段血腥的往事。这些血腥往事让言者伤心听者惊心。

    朱元璋出身草莽,自称淮右布衣,为吃一口饱饭保住一条xing命,投身到反抗元朝暴政的队伍之中。在他身上,具有一种成为核心人物的人格魅力,他赏识任用徐达常遇chun李善长等人,历经磨难艰辛才成就一番事业。

    前元至正年间,朱元璋占领南京,先后和陈友谅、张士诚等人征战拼杀,对手下有功将士,仿照前元官制,任命很多‘平章政事’,这些平章政事权限很大,可以领军还可以管民,其后设大元帅府节制诸军,设左右丞相处理民政。改元称帝以后,改为大都督府节制诸军。

    洪武十三年,以胡惟庸案为契机,废除丞相制度,改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文官武将的权力都受到削弱。胡惟庸案是洪武第一个大案,中国最后一位丞相胡惟庸被诛杀九族,同时牵连无数,这个案子旷持ri久,洪武二十三,韩国公李善长、吉安侯陆仲亨牵连胡惟庸谋逆被杀。胡惟庸案前后牵连被诛杀达三万余人,流放充军死伤无数,但是都不曾记录在案牍之列。

    胡惟庸案把当ri依附朱元璋的很多文臣都处死或者贬黜,就连一代大儒宋濂也受到牵连。

    其后洪武十五年空印案,囊括天下州府郡县,可怜那些寒窗苦读求取功名的士子,有多少人成为刀下冤魂。

    洪武十八年郭垣贪污案,在京六部三司,被杀者甚多,整个官场没有无罪之人。

    洪武二十三年,又发生蓝玉案,当时锦衣卫指挥蒋瓛指控蓝玉谋反,并在蓝玉府库内搜出近万把倭制武士刀,朱元璋立刻以“谋反罪”处死蓝玉,抄其家产,诛其三族,此案连累一万五千人被杀,包括一公爵、十三侯爵、二伯爵。不久之后颍国公傅友德、定远侯王弼、宋国公冯胜等也在一两年内因为牵连蓝玉案相继被杀,直到洪武三十年,朱元璋临死之前,还有人因为蓝玉案被缉捕下狱。

    蓝玉案主要牵连的都是军中将佐,大明军队中都指挥使以上武官,逃过此劫者少之又少。这才造成洪武末年五军都督府的都督由徐辉祖、李景隆等人充任,实在是大明已经无将可用。
………………………………

第85章:帝王杀戮

    ()  胡惟庸案、蓝玉案从开始到结束,历经十七年,大明开国的文臣武将基本被诛杀殆尽,朱元璋龙御归天之后,洪武三年册封的侯爵以上元勋,仅有耿炳文一人而已,从龙求富贵的人死亡率超过百分之八十以上。

    在这数起大案之中,朱元璋以锦衣卫为鹰爪犬牙,侦骑四处权倾天下,仅凭一张锦衣卫驾贴,就可以随意拘捕朝廷二品大员,同时朝廷官员之间诬告成风,亲朋友好转眼成为生死仇敌,骨肉父子顷刻间怒目相向,为求活命肆意诬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