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在西汉的悠闲生活-第1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现在。少府上下,大概已经知道了这个年轻的洗马来头很大,因此。一个个也都有了些巴结的心思,所以很愿意为张恒解惑。

    那人道:“洗马有所不知。其实在前线,军士吃掉的粮食。只占不到三成,大部分是战马吃掉的,战马在战时胃口极大,需要大量的粟米喂养,一般一匹战马在战时一天就能吃掉十二人份的粟米!”

    张恒点点头,这个他倒是隐约听说过。

    战马在战斗时和平时,完全就是两个样,战时的急剧消耗,使它们需要摄入大量的营养来补充体力。

    很显然,光靠草料和大豆,根本无法满足战马的营养需求。

    而汉室又不可能像后世一样,有大量的鸡蛋给战马补充营养。

    这么一来,自然,就只能喂战马吃营养相对较高的粟米了。

    以十万匹战马计算,一个月下来就至少需要吃掉上百万石的粟米……

    而一旦开始机动,大范围作战,那么消耗的粟米更会成倍增加。

    难怪文景两代积累的巨额财富和积蓄,那么快就消耗完了……

    张恒挠了挠头,看来,得加快推进青储饲料在军队中的应用了!

    反正,他种在自己山上的那些苜蓿草今年就可以得到第一批种子了,到时候,以那些种子为母本,借助刘据的权势,让它们遍地开花,结合青储窖的推广,应该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战马消耗的粮食吧……

    那名官员却继续道:“现在前线所需要的十万石军粮,和三万匹醋布,我们已经制作完成,明天就可以装车发运了!”

    言语中却是难掩自豪之情。

    也是,当世除了少府,那个衙门能在短短半月内就完成这么庞大的一个工作?

    答案是没有!

    少府中人,虽然贪是贪了一点,但在这种关系军情的大事上,却没有半点马虎。

    这也算是官僚得一个优点吧,扯皮归扯皮,但该自己干的事情还是会干的,只是好坏不同而已。

    “醋布?”张恒疑惑的问道:“那是何物?”

    “就是此物!”那个官员拿起一块放在蒸笼边的大概一尺长的布条道:“将寻常布帛,浸泡在醋和盐里面,然后就能得出醋布了,前线军士出征,只要带上一块这样的布,在吃饭时,剪下一块来,合着军粮一起煮,就能吃到有醋有盐的饭食了……”

    张恒看着这块小小的布帛,不得不赞了一声。

    劳动人民的智慧果然无穷大啊……

    这一块小小的布条,很简单的解决了调味品携带不方便的问题。(未完待续。)
………………………………

第两百八十五节 反应

    在少府的作坊中视察了一圈下来。

    张恒涨了不少知识,脸上不时流露出些会意的笑容。

    让陪同在一边的李乐和王安,也跟着心情变好了。

    “此处的成绩,本官会如实的禀告殿下,为少府诸君请功!”在离开作坊时,张恒对前来送行的李王二人说道。

    这话让王安心里顿时欢喜了起来。

    在他看来这意味着自己跟这个年轻的洗马已经冰释前嫌,和归于好了。

    却不知,在张恒心中,任何事情,功是功,过是过。

    少府在制作军需干粮和醋布方面的工作成绩,并不能掩盖这个衙门中的官僚主义。

    更何况,张恒的计划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第二天,少府就得到了自内朝签发的嘉奖诏书。

    在就少府上下准备庆祝的时候,另外一份由太子签发,明发天下的诏书,让少府上下措手不及,一时之间,竟有些反应不过来。

    …0…0…0…0…0…

    午后的长安,大街上的车水马龙,渐渐的多了起来。

    “这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在大街一边的一个酒肆中,一个士子打扮的男人,看着街道上那些挂着许多在长安城显赫的人家的标志的马车,竟齐齐出现在街道上,大为诧异的问道

    “宣明兄这就有所不知了吧……”在他身旁的一个儒生笑着道:“圣天子南巡,太子殿下奉诏监国,这太子殿下。可是我朝最贤明的太子,无有私心。昨日,殿下已经下诏。许关中豪强地主,诏书中怎么说来着?”

    “对!许关中豪强招标运送军粮至前线,以一万石粮草为一标,谁出的运费低,谁就能拿到那标粮草的运送权,现在,这关中大凡家里有些积蓄的人家,个个都群情激动,财力小的就几家合伙起来。准备拿下一标,财力大的人家,则是虎视眈眈,恨不能全部吞下…………”

    “殿下贤明啊,不以私心为计,要如此贤德太子,汉室幸甚,社稷幸甚,天下人幸甚!”

    “此话何解?”叫宣明兄得男子压低了声音问道。

    “宣明兄可知道。太子给出的运费是什么?”

    “什么?难不成是黄金不成?”宣明兄奇道。

    乱世黄金,盛世古董,黄金是永远也不会贬值的硬通货,更是祭祀祖先。为逝者陪葬的最佳选择。

    故此,汉室黄金储备虽多,但流通并不多。一般都是在官宦、贵族圈子少量流通,且黄金的价值一路走高。

    一般来说。寻常的交易是根本不会有人拿黄金作为货款的。

    而一旦有人拿黄金购物,那么。即便是那人给出的价格比市价要低,都会有很多人宁愿不赚钱或者亏本也要做下那个买卖。

    原因就是,跟土地一样,许多人都有黄金情节。

    “黄金?”这人哈哈一笑:“那算什么,怎么可能引得整个关中都变得如此躁动?我跟你说,太子殿下,是拿盐官的盐做货款!”

    “只要有人能顺利的按时将自己负责的粮草运到边关的指定地点,等边关的将军开出一张文书,回到长安,就可以领到跟标的价一样价值的食盐!”

    “太子殿下果然贤德无双!”宣明兄顿时就面朝太子宫方向拱手作揖。

    当今之世,若要问什么生意的利润最高,那毫无疑问,就是盐铁了。

    自从国家实行了盐铁专卖之后,盐铁价格一路走高,特别是食盐……所以这天下才会有那么多的走私盐商,冒着掉脑袋的风险,干着这刀头添血的买卖。

    如今,太子据给滴水不漏的盐铁专卖制度开了这么一道口子,让许多原本的走私商人有了洗白自己的机会,更给了不少苦于没有货源的家族,指明了一条道路。

    这如何不让关中的地主豪强,血压升高,心跳加速,迫不及待?

    想想看就知道了,那些盐商为了洗白自己身上的罪名,那些想参与到走私食盐这个事业中的地主乡绅们……

    别说,此事看上去还有利可图!

    就算是亏本,就算是倒贴!

    他也相信,那些人会毫不犹豫的一掷千金。

    “谁说不是呢?”这人笑着道:“我家老头就说了,这太子啊,终究是太子,心总归是念着天下苍生福祉的……还嘱咐在下,要好生读书,将来出仕为官,好报答殿下的恩情!”

    类似这样的议论,在整个关中的不同地方,以不同方式出现。

    刘据自己也没想到,因为一个只是为了改革少府衙门弊端和贪腐的诏书,就让他的声望陡然间提升到了全新的高度。

    “先生怎么看这士林物议?”刘据对张恒问道。

    面对民间的推崇和赞誉,刘据难免有些飘飘然了。

    他是一个容易满足的太子。

    “殿下……”张恒轻声劝道:“这士林物议,且不去管它罢……”

    张恒知道,这帮地主乡绅,其实是很容易就能改变的一个群体。

    张汤、咸宣乃至于如今的桑弘羊,为什么在民间名声那么臭?

    还不是这些人挡了地主们发财的道路。

    想想百余年后的王莽篡国闹剧,就能明白这些人的立场了。

    最开始,当王莽的政策和执政对地主们兼并土地和发财有利的时候,王莽甚至可以说就是地主贵族阶级抬着当上皇帝的。

    当王莽改革触犯到了地主乡绅的利益时,这些人一下子就想起了汉室朝廷的种种好处,于是一时间烽火四起,王莽面临众叛亲离,四面楚歌……

    同样的道理,地主们现在能称颂刘据,只是因为刘据的政策对他们有利。

    而当有朝一日,刘据开始推行那些限制地主肆无忌惮的法律和规定时,那么,说刘据是昏君那还算是好的,恐怕桀纣一类的评价都跑不了吧?

    当然,这些话张恒不能跟刘据说。

    “殿下,臣以为此功还是得由陛下受之!”张恒道。

    刘据一愣,点了点头。

    目前他还只是一个太子,虽然代替自己的父亲监国,但,这成绩还是得归在刘彻身上的。

    而且,这个事情也确实需要给刘彻报备一下。

    于是,刘据点点头道:“孤等一下就命人去给父皇送去奏疏,说明此事!”

    …0…0…0…

    明天去厦门有事情 …0… 所以今天只能写这么多了。

    当然,我去厦门的这几天,是不会断更的,请大家放心(未完待续。)
………………………………

到家了,12点前更新吧

我真心是悲剧啊。

    昨天在厦门坐飞机,结果碰到航空管制,2点就起飞的航班,生生的搞到晚上6点才起飞。

    到了长沙已经快8点了。

    我去,还好有亲戚在长沙,不然就要露宿街头了……

    现在在表弟家,等下才会回家,然后码字,争取12点前更一章。

    实在是抱歉啊,本来即使在厦门也应该更新的。

    可我实在用不惯笔记本打字 …0…(未完待续。)
………………………………

第两百八十六节 开战(1)

    微风吹过山峦,一队匈奴骑兵从山峦之上俯冲而下。

    “那边就是成宜了吧……”为首的匈奴男子,头上插满了鹰羽,脸型大而圆,是典型的匈奴王族特征,但他的鼻子和耳朵上没有穿上铜环,这一点在匈奴王族中很少见。

    倘若有汉军斥候在此,定会按捺不住内心的狂喜,肯定会冒着生命危险靠近,找到一个最佳的攻击角度,用大黄弩射他一箭。

    因为此人实在太好认了!

    从乌维单于开始,受到从汉地穿过去的文化影响,匈奴单于开始下意识的不再遵循传统,在鼻子和耳朵上都带上铜环――只有在每年的春夏秋冬祭祖和天地日月之时,匈奴单于才会带上铜环,

    此人正是匈奴当代大单于狐鹿姑!

    狐鹿姑的马鞭,指向了遥远的地平线上的一座城郭,他的双眼中燃烧着贪婪的光。

    “是的,大单于,那就是成宜!”在狐鹿姑身旁一个匈奴将领回答道。

    成宜县,是汉室所设置的五原郡下的一个县治。

    城不过周长三里,城墙高不过三丈。

    但这座不起眼的小城市里,却有着匈奴人最渴望获得的东西――食盐。

    秦始皇三十三年,秦始皇派遣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将当时包括匈奴在内的所有草原民族驱逐出河套地区。

    秦王朝在河套设置了一个新的郡治,取名九原,这就是五原郡的前身。

    秦军驻扎到河套之后。就开始搬照他们在中原的经验,对河套进行大规模开发和利用。

    就是在那个时候。秦人的工匠在成宜一带开始了凿井取盐。。

    秦末大起义,奉秦始皇命令驻扎在长城一带防备匈奴等族的精锐军队被秦二世全部调回去围堵、扑灭起义军。并最终全部覆灭在巨鹿一战。

    匈奴因此拣了一个大便宜,不费一刀一枪,就完整的获得了已经被秦王朝经营的非常好的河套地区,其中就包括了盛产食盐的成宜。

    成宜在最高峰时,曾经供应着整个匈奴左贤王所部和休涂、浑邪等部得食盐供给。

    然而。

    现在,这一切都不再是匈奴的了。

    每每想及这个事实,狐鹿姑就心如刀割。

    “有朝一日,我一定要重新拿回这块属于大匈奴的草原,流着奶和盐的沃土!”狐鹿姑一扬马鞭发誓道。

    但是……

    现在。却还不是时候。

    匈奴现在没有跟汉军硬碰硬的资本!

    “传令!”狐鹿姑转身对左右命令道:“命右贤王率三个万骑,给本单于拿下成宜,命左大都尉率五个万骑攻击受降城,牵制汉军,本单于亲率王庭精锐过石门,强攻九原城!丁零王率其余骑兵留守营寨,随时准备接应!”

    这是狐鹿姑和卫律以及王庭中的许多匈奴贵族商议了许久的方案。

    这个方案看上去有些牛刀杀鸡,连攻击一个守备力量甚至不足千人的成宜,匈奴都要动用三个万骑的兵力攻击。

    但实际上。狐鹿姑知道这是最起码的条件。

    三个万骑,以一个万骑最起码三千骑兵来计算,也是将近一万骑兵的恐怖集群了。

    但实际上,这一万多人里面。真正有战斗力的不过三四千而已,其他的都不过是些帮忙养马、喂马和搬运物资的奴隶和老弱罢了。

    “诺!”左右齐声应命。

    汉匈之战,终于到了该揭开大幕之时。不论是在匈奴的王庭,还是在汉室的长安。许多人等这一天都已经等得有些不耐烦了。

    …0…0…0

    张恒就是一个长安已经等得有些不耐烦的人。

    自从不久前开始利用民间力量帮忙运转军粮之后,源源不断的粮草就开始从长安附近的粮仓中向前线输送。

    到现在为止。不过数日之间,就有差不多一百万石粮食被运出了长安。

    与此同时,这一百万石粮食的保证金也全部送到了刘据的太子宫,将近六千万钱的保证金,让本来非常拮据的汉室财政,一下子就宽裕了不少。

    因此这事情做的漂亮,这些天,张恒竟捞到了一个能吏的名号。

    这不是别人说的,是刘彻说的。

    还在去泰山路上的刘彻在听说了张恒空手套白狼,不花一文钱,就签发了百来张还要半年后才兑现的支票,就给汉室朝廷解决了粮草运输问题,不仅仅节约了将近千万钱的损耗,还进账了六千万钱。

    这让刘彻很感兴趣,还特别来了一封旨意,问问张恒能不能把这个办法推广到其他方面。

    譬如说各地每年向长安押解的粮草,是不是也可以采取这个办法来办――反正刘彻是觉得,盐池里的盐要多少有多少,而且盐铁官卖专营制度的本身也是为了给朝廷敛财。

    这让张恒吓出了一身冷汗,连忙表示这个问题还需要好好考虑考虑,才能够答复。

    很显然,刘彻这样的询问,证明了他看到了张恒签发的那些食盐凭条中潜藏的利润。

    一旦刘彻尝到了印发一张小小的纸条,就能敛聚巨额财产的甜头。

    那么……

    张恒闭着眼睛都能猜到,那位天子回到长安之后大概就会大肆乱印盐铁凭条来攫取财富。

    然后,张恒搞出来的这个凭条,就可能成为第二个白鹿币了。

    许多年前,刘彻就干过一件荒唐事情――他用白鹿皮做大面额的钱钞强行发行,以敛聚军费,结果他发行的白鹿皮币,坑死了不知道多少人……

    现在,元鼎年发行的或许是世界上第一种钞票,已经贬值的不成样子了…

    虽然,张恒搞出来的那个凭条,在目前来说,是硬得不能再硬的硬通货,凭着那个盖了太子印玺的凭条,无论是谁都可以从盐官那里提取一定数量的食盐。

    但一旦这个凭条泛滥……

    而刘彻这个人又是出了名的没信誉,有着许多出尔反尔的光荣记录。

    那么就可以想象,某一天,刘彻对这些凭条不认账了。

    那么,所有的凭条都将在一夜之间变为一张废纸。

    而作为始作俑者的张恒,就别想有好日子过了。

    那些被刘彻坑了的地主商人,不敢去恨刘彻,但绝对会把所有帐都算在他张恒脑袋上,就像当年的白鹿币,他们把帐算在了张汤脑袋上一样……

    这个事情很烦。

    而长安储备的粮食一天比一天少,却让张恒头疼。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张恒知道,照这样子不断消耗下去,用不了多久,关中的储备粮就会全部被运到边境去了。

    若匈奴人不进攻就这么耗着,驻扎在长城一线的军队每天都这样剧烈消耗下去,恐怕,等不到秋收,汉军就要缺粮了!

    于是,张恒决定去找霍光打听一下,看看是不是情报出了问题,否则,匈奴人怎么还不进攻?(未完待续。)
………………………………

第两百八十七节 开战(2)

    张恒找到霍光的时候,霍光正顶着两只特大的熊猫眼,蹲在地图前,嘴里不时大声吼着:

    “去,告诉范折,明天午时之前,他的那两千骑兵没有赶到燕子滩,我就砍了他脑袋!”

    “去告诉太仆,明天,必须从朔方马场里给我拉出三千匹战马……你就跟太仆说,这是死命令,拿的出也得拿,拿不出也得拿!”

    “告诉朔方刺史,五原那边不管打成什么样子,没有我的命令,朔方的军队一步也不能动!”

    此时的霍光,那里还有平时的风度和儒雅,倒像是一个在菜市场跟人扯皮撒疯的粗鲁汉子。

    他的头发都因为太久没时间去管,而变得凌乱,甚至就是脸上都出现了一些污渍。

    看样子,他已经好几天没有时间来打理自己的个人形象了。

    “兄长,怎么这么大火气?”张恒走过去,给霍光倒上一杯滚烫的热酒,递给他道:“消消气,喝点酒,提提神!”

    霍光回头一看是张恒,脸上终于展颜一笑,道:“有劳贤弟挂记……”他接过张恒递来的温酒,往喉咙里一灌,受到酒精和热气刺激,他的人显得稍微精神了一点,才接着道:“愚兄是不急不行啊,匈奴王庭的三个主力万骑,近两万骑兵,至今没有消息……”

    “不确定这两万匈奴骑兵的踪迹,愚兄寝食难安!”

    张恒偏过头去看了看地图上密密麻麻的被标注出来的匈奴兵力。

    托这些天处理后勤的福,张恒现在勉勉强强能看懂这地图上的东西。

    “兄长,那两万匈奴骑兵很厉害吗?”张恒好奇的问道。因为在地图上,目前已经展开在上面。拥有明确坐标和移动方向的匈奴骑兵,已经不下十万了。

    在张恒看来。只要吃掉这目前已经进了口袋的十万匈奴骑兵,那剩下的那两万骑兵,也无所谓了――只要把篱笆扎紧了,他们插翅难飞!

    “当然!”霍光重重的点头。

    “这一次,根据情报,匈奴单于狐鹿姑尽起其王庭部落主力和左右贤王部落,合兵二十万以上,号称百万,但是……在这二十万来犯的匈奴兵中。真正能战的也就是王庭那三个常备万骑,和左右贤王,左右大都尉率领的直属万骑,总数不过四万骑而已!”霍光跟张恒解释道,说着说着,霍光的眼睛就变得满是火热。他用自己全部的精气神攒起劲来对张恒道:“只要能消灭掉这几个万骑,那么就算其他的匈奴人都跑掉了,也没有关系,对于愚兄来说。只要能消灭掉哪怕只是击溃这几个万骑,愚兄甚至能放弃活捉匈奴单于!”

    “额……”张恒对此倒还真是不太了解。

    “这么说吧……”霍光今天忽然变得好为人师起来,为张恒讲解道:“那几个匈奴万骑中的每一个匈奴骑兵,几乎都是匈奴国内的贵族。至少也是自由牧民,没有一个奴隶混在其中,这些人。从小就是吃着肉长大的,身材健壮。四肢有力,且都有皮甲防身。拿着铁制兵器作战……”

    “在我大汉军队中,也是差不多这样的一个情况,譬如北军八校尉、羽林、期门等军,人数都不过千人,然在战场上却能以一当十,无坚不摧!”

    “在军中,即使同样是兵,也是有等级的,一等战兵,身披铁甲,手执斩马剑,装备了大黄弩和连弩,是久经沙场的老兵,二等战兵,身着皮甲,手拿铁刀,剩下的都是些无甲之兵,战时也就是壮壮声威,帮忙抬抬伤员,做做杂役,真要冲锋陷阵,这些人完全派不上用场!”

    听霍光这么一说,张恒大概也想通了。

    这才是实情!

    像什么以前他脑子所想象的,匈奴人生来就骑在马背上,弓马娴熟,拉起来就是一个上等的骑兵。

    完全就是yy罢了。

    没错,匈奴人从小就跟牛马为伍,几乎人人都会骑射。

    但是――匈奴是一个奴隶制的部落国家。

    它绝大多数人口都是奴隶。

    而匈奴的奴隶主绝对不比西边的罗马,古代夏商周中原的奴隶主仁慈。

    他们只会更加残暴!

    就是一般的中原小地主,也不能保证自己家的孩子天天能吃一顿肉――隔三差五,能见到些荤腥就不错了!

    这么一来,你能指望一个营养不良的奴隶,拉开寻常人根本拉不动的强弓硬弩,骑着战马远程奔袭吗?

    就如同汉室军队中,战斗力最强的几支军队,几乎全部都是自耕农,小地主子弟组成的一般。

    匈奴精锐肯定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