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紫色战旗-第1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政协时代,按照张君劢的主张,将四权散布于人民,人民直接行使四权,是谓国民大会,即所谓化有形之国大为无形之国大。
其后执政党召开六届二中全会,坚决反对,执政党与在野党终于妥协,保持国民大会之形式,而减削其权力,使其职权仅限于
一选举总统副总统。
二罢免总统副总统。
三修改宪法。
四复决立法院所提之宪法修正案。
这次国大召开,总统副总统尚未选出,第二款“罢免”一项自然谈不到。
新的立法院尚未成立,第四款复决立法院的修宪案也谈不到。
宪法尚未实行,利弊得失尚不可知,一般意见都不主修改,所以真正的任务,乃在选举总统副总统。
除了选举总统副总统外,并无其他权力。
但国大代表,不甘寂寞,一开会就要求讨论国事,听取施政报告。
从法理的立场言之,凡此皆与宪法规定不合。宪法的条文中,国大代表并无此种权力。
政府当局宣称,此次召开国大,即为行宪之始,而不料国大一开,国大代表本身即做了破坏宪法的行为,同时政府居然接受国大代表的要求,各部会首长一一到会报告施政,亦即不啻政府也跟在国大代表的后面,从事破坏宪法。
所以这次的国民大会,在政府的原意,也许视之为行宪之始,而事实上,这次的国民大会,却变成为毁宪之始,国大代表和政府步伐一致,领导毁宪,这一点是使一切爱护宪法的公民,都引为遗憾的。
国大代表要求修改宪法,主要的动机是认为国大的职权大小,要设法增加国大的权力。
就人情言,他们这种心理我们是极能了解的。可惜国大代表忘了一件事,即他们只站在国大代表的角度上看国大,而没有从整个国家制度的角度上看国大。
为欧美民主国家上下议院所有的种种职务和权力,在现行宪法上,已分由监察立法两院行使,无需再半空中杀出一个国民大会来分权。
这个国民大会在现行宪法中,本来是一个很特殊的组织。为什么有这个组织呢
最初因为中山先生的遗教中,有国民大会这一名目。张君劢主张人民直接行使四权,即称之为国民大会。
其实,人民行使四权,就是人民行使四权,直截了当,还叫什么国民大会不国民大会呢这无非是为了顾到执政党的面子,保存了中山先生国民大会这一个名称。
后来因为执政党六届二中全会反对,故仍使国民大会变为有形,而改变了它的职权,这就是现在国民大会的来历。
现在许多人,包括执政党和政府里的开明分子,想来想去,还是张君劢的办法高明,即化有形之国大为无形,认为国民大会是不需要的。
这次国大代表的选举,已在宪法颁布之后,既然竞选国大代表,理应对于国大代表的权力,有一了解。
假如认为国大代表的权力太小,太空,希望得到更多的权力,则当初为什么不去竞选立委,而却竞选国大代表
在国家的整个制度中,国民大会本来就是这样一个东西,不站在国家整个制度的角度来看,却仅仅站在自身权力的角度来看,闹着要增加国大职权,我们认为这种态度是不合理的。
国大通过了一个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理由是现在是一个戡乱时期,应当给予总统以非常的权力。我们对于这种理论,不敢苟同。
理由如下:
这个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算不算是宪法的一部分呢假如认为这个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是宪法的一部分,则我们认为: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这个根本**理应笼罩到一个国家无论在战时或在平时的一切统治的原则,决不能说,这部宪法,平时可行,战时不可行。
美国在最近30年中,两次参加世界大战,我们也没有看到一到战时,美国宪法便要增加补充条文,授总统以特殊的权力。
假如认为这个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不是宪法的一部分,则为什么要由国民大会来通过这个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
欧美各国在非常时期,虽亦有授权行政首领以若干特权,但此种权力,均由立法机关所赋予,国民大会非立法机关,由国民大会来授权行政首领,于制不合。
政府把任何一个党,只要是不符合它利益的党称为-什么什么匪,动员戡乱。我们现在即从政府的立场来说,则我们认为,政府出兵清剿什么匪,和政府派一团兵到太湖去剿匪,在性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
不同的只是匪的数目的多或少,匪的组织的松或严,至于政府出兵剿匪这一行为,其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
假如今日政府打什么什么匪,要增加什么临时条款,授总统以非常之权,则岂不是将来政府要派兵到太湖、洞庭湖、鄱阳湖去围剿湖匪时,也须增加什么临时条款,授总统以大权吗
要是这样,则我们的国家也就永远没有回复到民主的可能,我们的宪政也永远不能走上正轨了。
所以就纯粹的法理立场,增加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其理不通。
中国今日需要努力者,即是要大家来推动,使这个国家进入于法治境界。
要**治,即须尽量使制度法律化,人迁就制度,不要制度迁就人,不要因人立制,不要因人授权。
假如我们随随便便,今天一个特殊条款,明天一个特种法律,这样下去,我们永远不能达到法治的境界。
所以在任何理由之下,我们认为国民大会通过这个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都和宪政的精神不符。
纪事报的评论总是会激起热烈的讨论,这正是中华复兴党希望的。
………………………………
第五百九十一章 宣言
1948年1月10日;在中华复兴党的推动下,姚水光以中华复兴党主席的名义发表了关于时局的声明,其公开表明:虽然中华军具有没有充足的军事力量和充足的理由,确有把握,在不要在很久的时间之内,展示在这个世界上顽强无敌的军事力量。
但是,为了在华夏大地实现真正的和平,减少人民的痛苦,中华复兴党愿意和华夏大地中央政府和各地方政府和军事集团在下列条件的基础上进行和平谈判。
这些条件是:
一在华夏大地消灭一切军事对抗行为。
二废除原宪法,重新制定符合国情的新宪法。
三废除原法统,以人民意志决定政体。
四依据民主原则改编一切华夏大地的武装力量。
五开发所有经济领域给民间资本。
六改革土地制度,以使华夏大地人人是土地的主人。
七废除所有与外国签订的条约,有必要的再重新谈判。
八召开所有社会各界和团体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成立华夏联邦共和国和真正的议会,接收原中央政府及各级地方政府的一切权力。
2月16日,姚水光召开记者会说明统一团结问题,中华复兴党是诚意的,不是政治手段,希望能真团结所有政治势力在统一政令下工作。
他接着说道,他相信所有政党是爱国的、有思想的,都是国家的人才,而现在中国是需要各类人才的。
他对于各政党方面所提军队数目,乃至其组成、地区及干部使用等,明显的没有不同意见,但是,他表示对所有政党和团体一个中国旗帜下的问题则绝不让步。
他表示,只要大家以民族和祖国的利益为重;我们可以重新携手团结起来;我们相信我们久经忧患的伟大华夏民族一定能够依靠我们自己的努力;实现祖国真正的完全统一。
一各政党可以通过对等谈判来实现华夏大地的和平统一。
二各政党控制地区可以作为联邦中央政府统辖下的自治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三地区的自治政权仍归联邦中央政府领导依能力可以派人参与联邦中央政权的领导工作。
最后,他强调,任何反对中国真正统一的政党和团体就是整个华夏民族的罪人。
“老大这个大帽子可不是谁都敢戴的,重的能把人压死。再说,对所有政党的利益没有丝毫影响,还是和1946年的情况差不多。我看,我们也要准备中华复兴党的总统人选吧。”
叶奋韬说的没错,当时中国的各个政党只要保住自己的利益就可以做出任何妥协,尤其是对军队的放任态度更是赢得了所有政党的一致欢迎。
叶奋韬心中暗笑--谁都可以得意,过几年你们就知道厉害了。
“叶叔,我想这样的,小姑奶奶和胜强搭档就好,胜强正好是军人了,整个中国都知道,一文一武不是挺好吗”
“老二的主意,大家觉得怎么样”
“不好,以后还有国防部长,那得是文官,胜强早就说过要脱下军装,这不正好了吗到时也没人有废话。”
“莹妹说得对,那就小梅和云学兄搭档也不错。”
民主实质就是利益分配问题,什么是利益呢
利益不但是金钱,还有尊严,有尊严赚钱也容易点。
自由的生活,行动思想自由也可以赚多点钱。
自治,能够管理自己或物业,可以省很多钱。
监督,能够监督贪官,保护自己利益。
对于民主国家来说,民主自由就是最高利益,对于独裁国家来说,独裁者的利益就是最高利益。
那些中华军控制区的商人说的很实在--我支持孩子们去投票,但我无权干涉他们去选谁,我们这一代一直低头默默地生存,从来不注意自己的权利,我们的下一代绝对不能这样。
虽然他们不干涉家人、亲友把票投给谁,但他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你们支持的人,要能给中国社会带来安定,能重视中国人的利益。
他们的标准也对家人表明了--你们选的人,最基本的条件就是关注中国人的权益,我们这些默默无闻的人,为社会做出很大贡献,为什么不能得到应有的权益
为动员尽可能多的人参加此次大选投票,中华复兴党和中华复兴联盟所在各地的委员会找出资格选民的信息,然后给他们写信,鼓励他们登记选民证参加投票。
据介绍他们以这种方式已经发出1000万封信函。
在王梅和上官云学的一次大型造势集会上,他们至少动员了超过五十万名选民参加。
五十万,数量惊人,而且,能有五十万人参加总统竞选集会,意义就不同凡响了。
尽管中国人自由参政相对于英美还是起步阶段,但中华复兴党和中华复兴联盟几位活跃在主流或政坛的精英,正在竞选议员,努力发出他们声音,号召人民踊跃参政。
加上自由中华之声连续的舆论轰炸,此时的华夏大地,全体选民群体,也正以前所未有的积极姿态准备行使自己的投票权。
各地票箱也前所未有地为中国主要政党总统候选人、议会候选人所重视。
看起来,中国人这次团结一心,决心打造一个中国普通老百姓参政的黄金时代。
王梅搭乘由30多辆汽车组成的竞选车队,并有数百辆摩托车在车队两旁护送前进,竞选团队一行人浩浩荡的前往中华军控制区所有选区。
王梅的车队由于受到热情民众的包围,只能缓缓前进,每次车队都历经数小时才能抵达目的地。
沿途受到高举旗帜和标语的支持者热烈欢迎,民众欢欣鼓舞地不断高呼:“民主万岁”
上官云学则在电台不断的发表讲话,辅助人员则将各种数据汇总。
渐渐地,一个未来理想的总理人选浮上了政治舞台。
“吴国桢和他的哥哥吴国柄都曾在天津南开中学就读,当时吴国桢只有十岁,是南开中学年龄最小的学生。我晚上查巡学生宿舍时,看见他把被子踢掉了,还曾为他盖被。他的简历在这里。奋韬兄,您看看。”
“伯苓兄的建议当然要好好考虑了,这让我想起天麟兄要是也在该多好。”
………………………………
第五百九十二章 欧亚分离计划一
叶卡捷琳堡始建于1723年,以圣凯瑟琳为名,为的是纪念彼得大帝之妻、沙皇叶卡捷琳娜一世。
1918年,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一家被迁至叶卡捷琳堡的伊帕提夫之屋,末代沙皇一家稍后在该地被杀害。
1924,叶卡捷琳堡开始称为斯维尔德洛夫斯克,以纪念布尔什维克领袖雅可夫-斯维尔德洛夫。
它是斯韦尔德洛夫斯克地区的中心,也是苏联乌拉尔地区和苏联俄罗斯联邦重要工业、交通、贸易、科学、文化和行政中心。
该市坐落于乌拉尔山脉东麓,伊赛特河畔,位于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以东1667公里,面积4900公顷。
叶卡捷琳堡是苏联乌拉尔联邦区中心城市、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首府,叶卡捷琳堡历来都是苏联俄罗斯联邦重要的交通枢纽、工业基地和科教中心,也是从新西伯利亚撤退至此的苏联中央军区司令部所在地。
在中华军的对苏战略中,是以夺取叶卡捷琳堡,乌法,马格尼克格尔斯克为主要目标,这样即可以取得整个乌拉尔山脉以东的控制权,并在乌拉尔山脉以西地区建立立足点。
叶奋韬对中华军高级将领们说:“叶卡捷琳堡自然应该先占领,不仅可以取得巨大的政治和战略利益,还能瓦解敌人的反抗意志,摧毁他们的士气。这一仗打完,我们的目标就暂时告一段落了。”
1950年2月18日,中华军参谋部发布第2号作战命令,即欧亚分离计划,该计划将进攻苏联的中华军编成北方、中央和南方三个攻击群。
其中北方攻击群的任务是从秋明出发,消灭秋明至叶卡捷琳堡之间的以北苏军。
北方和中央攻击群由孙志武上将指挥,下辖张救国上将指挥的中央攻击群第9,10,11,12,30装甲旅、钱文上将指挥的北方攻击群第1,2,3,13,14装甲旅和作为预备队的大本营调派的第28,29装甲旅,共12个装甲旅。
苏军担任北方这一区域防御任务的是1个方面军,共6个集团军,47个步兵师,9个骑兵师和10个装甲旅,由苏联东北方向总司令伏罗希洛夫元帅指挥。
其中,苏联第8,第11和第27三个集团军,由库兹涅佐夫上将指挥,部署在第一乌拉尔斯克境内,屏障叶卡捷琳堡的北方。
第42,第23,第69三个集团军,由米尔兹可夫上将指挥,部署在扎列奇内,乌拉尔卡缅斯克之间。
1950年2月22日,北方攻击群在孙志武上将命令下,以钱文上将的第1,2装甲旅为先导,在第一飞行集群支援下,从秋明方向实施进攻。
钱文上将的第1,2装甲旅甩开左右两翼,单刀直入,4天内一口气冲了320公里,连克塔里查,卡梅什诺夫,破格丹诺维奇三地,其第1装甲旅先头部队于2月26日最先抵达扎列奇内城外。
随后,养精蓄锐的第3装甲旅转入进攻,并与两天后在空军强力支援下攻占了扎列奇内城。
扎列奇内城的失守,使叶卡捷琳堡整个地区因失去了天然屏障而完全暴露在中华军面前。
斯大林再也按奈不住内心的愤怒,下令了撤消了库兹涅佐夫元帅的西北方向司令员职务,由第11集团军司令索宾尼科夫上将接任,并任命瓦图京中将为参谋长。
但是,苏军新指挥机构仍无法扭转战局,中华军就像潮水般继续向苏军冲来,处于被动中的苏军不仅没有还手之力,而且连招架之功都没有。
3月1日,中华军占领叶卡捷琳堡外围。
3月4日,中华军占领叶卡捷琳堡北方的阿斯别斯特城。
接着又于3月9日占领别廖佐夫斯基镇和阿拉米尔镇,打开了通往叶卡捷琳堡的大门。
气急败坏的斯大林打电话给西北方向总司令伏罗希洛夫元帅,责问道:“斯维尔德罗夫斯克的丢失意味着什么你很清楚你们打算撤到哪里撤到北冰洋去吗”
伏罗希洛夫元帅表示:“斯大林同志,我清楚我的职责,我会不遗力去完成党和人民对我的嘱托。”
伏罗希洛夫元帅紧急动员百万叶卡捷琳堡居民夜以继日地围绕叶卡捷琳堡构筑了防线。
其中北面的以伊谢季区,铁路区为中心,南起伟尔伊赛特斯基湖西岸,沿铁路线一字摆开,北至上佩什马北郊,全长约300公里的北方防线,并在这条防线上部署了4个步兵师和3个民兵师。
接着,伏罗希洛夫元帅又从方面军预备队调出6个师又1个旅,加强这一线的防御。
中华军第13,14装甲旅加入战斗,其以第13装甲旅为先导,继续沿向西的铁路线进击。
第14装甲旅则向北迂回,进攻上佩什马,以求切断叶卡捷琳堡与新乌拉尔斯克之间的联系。
苏军在防线上拼死抵抗,并向孤军向北迂回的第14装甲旅的侧面发动了一个强大的攻击,但被中华军攻击机部队逐回。
2月19日,参谋部发布第3号命令,命令中央攻击群向西进攻,切断这一地区之间的交通线,并协助北方攻击群进攻叶卡捷琳堡。
于是,孙志武上将下达了中央攻击群进攻的命令,其兵力部署:以张救国上将的第9,10,11装甲旅,从沙德林斯克突破苏军防线,进攻并占领斯涅任斯克。
以第10装甲旅为先锋开始进攻,沿达尔马托沃,卡泰斯克,乌拉尔地区卡缅斯克连线的铁路进击。
得手后,第12装甲旅由乌拉尔地区卡缅斯克向北进攻。第9,10,11装甲旅然后转向全力进攻斯涅任斯克。
以预备队第28,29装甲旅向南突破苏军防线,尔后转向奥焦尔斯克,进攻附近所有城镇,切断铁路线铁路线,然后与中华军南部攻击群汇合。
………………………………
第五百九十三章 欧亚分离计划二
1950年3月6日,中路中华军先头部队率先从沿达尔马托沃,卡泰斯克,乌拉尔地区卡缅斯克连线的铁路线进击,对叶卡捷琳堡以南地区发起猛攻。
至3月13日突破苏军防线,占领乌拉尔地区卡缅斯克的火车站,控制了这一带地区的铁路和公路线。
南路中华军在盛建武上将指挥下的张勇上将所属16,17,18,19装甲旅于3月11日从车里雅宾斯克和叶曼热林斯克地区向西发起进攻。
3月15日突破苏军在米阿斯的第一道防线,占领米阿斯,切巴尔库尔,兹拉托乌斯特三角地带,随后向西南方向的乌法挺进,并以部分兵力准备越过山地,占领乌恰雷城。
3月10日,雷鸣上将奉命率第20,21,22,23装甲旅从库斯塔奈西进,目标是马格尼托哥尔斯克。
与此同时,乌拉尔联邦的第101,102,103,106,107师也以一个集团军共5个师的兵力向中华军装甲旅进攻后方的苏军残余部队进行扫荡。
中华军先头部队以每天50公里的速度向前推进。
3月21日,南路中华军占领乌法,切断了苏联欧洲方向通往乌拉尔山脉的号称红色十月的铁路线。
3月底,北路中华军进至距叶卡捷琳堡城南仅20公里的斯卢茨克科尔平诺地区。
4月8日,南路中华军的第20,21装甲旅到达马格尼托哥尔斯克城东面,并占领锡拜小城。
在中华军参谋部看来,乌拉尔山脉以东地区已经垂手可得。而在苏军统帅部看来,战争已经没有希望了,前线的情况表明,苏联的失败已成定局。
在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苏联最高统帅决定组建欧亚方面军,由朱可夫元帅出任欧亚方面军司令员。
4月9日晚,斯大林紧急召见朱可夫,对他说:“你到前线去,接替指挥所有部队,把战线稳定下来。”
4月10日清晨,朱可夫带着助手霍津上将,费久宁斯基上将和科科佩夫中将飞抵乌里扬诺夫斯克。
在这里,朱可夫元帅立即召开会议并提出,必需坚决保卫乌拉尔山脉以西地区,直到最后一人。
随后,朱可夫元帅对新欧亚方面军进行了改组,费久宁斯基上将任副司令员,霍津上将为参谋长,并当场撤换了第42集团军司令员伊凡诺夫中将和第8集团军司令员谢尔巴可夫中将的职务。
朱可夫元帅又同助手们连夜制定了一份防守计划:从各处防空部队撤出部分高射炮,将其配置在最危险的地域,对中华军坦克实施直射。
在各主要方向上建立纵深梯次防御,布设地雷、设置电网。
从伏尔加河流域各军区抽调12个步兵集团军,包括三个近卫集团军,两个航空集团军的兵力支援前线。
中华军于4月10日上午开始从各个战线发起正面强攻。
4月10日,中华军在苏军三个方向的防地上撕开了一个缺口。
4月25日,中华军由南向北依次占领萨马拉,乌法,彼尔姆并向西继续推进伏尔加河流域。
5月13日,中华军突破苏军的防御,将叶卡捷琳堡附近的苏军重兵集团予以包围。
朱可夫元帅意识到苏军的防御已到了最紧要的关头,决定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