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紫色战旗-第1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双机编队升空后,并没有马上离远,而是双机在基地上空盘旋了两圈。耳机里传来前座塞博的声音:“请地面详细记录飞机状态。”
居高临下看去,阳光普照的基地上,营房错落有致,一些基建工程正在进行中,那是为年底进驻的f-11多用途战斗机实验大队做准备。
跑道上,几架f-10,a-10战机整装待发,机翼闪着银灰色、草绿色的光彩。
“准备好了吗”塞博话音未落,攻击机猛然昂首怒吼,几乎呈70度角向上跃起。
当地面长长的跑道在视野中几近消失时,它突然向左连续三个横滚,再向右连续三个横滚,然后翻转180度,以倒扣的姿态来了个大大的斤斗,改平。
动作干净连贯,一气呵成。
“塞博,干得漂亮”当飞机拉平,抗荷服的压力舒缓下来,随着话语我冲着塞博的后脑勺竖起大拇指。虽然明知他看不到。
“谢谢。晓东,你怎么样”他关切地问。
“我ok。你放心飞吧。”我拍了拍前座的后背。
“你真的没事吗”他将信将疑。
“呕吐袋还躺在我的口袋里呢”登机前,塞博递来几个塑料袋说:“上去后如果不舒服,请务必吐在袋子里,否则座舱里是很难清洗干净的。”
“发现目标,请求攻击。”耳机里传来塞博向长机的报告。
这时,我注意到右前方地面两三公里外的绿荫处,隐约显现出两个方形靶场,上面还有一些点状物。
“你左我右,攻击”长机传来命令。
“明白”随着一声应答,我们的新a-11轰然低头加速,以近乎50度角咆哮着向地面冲去。
靶场扑面而来,我辨认出下面的点状物原来是坦克和掩体模型,新a-11继续俯冲攻击,直到我甚至都看清坦克炮塔的形状时才猛然拉起,又以50度角冲天而起,倒扣,斤斗,在天上划了个大圈后,再次进入,攻击,拉起。
如此三番,方才作罢。
新a-11是中华军研制的双发超音速对地攻击教练机,单座型用于执行近距支援任务,双座型执行作战和教练双重任务。
该机全长1858米,翼展923米,机翼面积2618平方米,主要由高强度铝合金制造,在关键部位采用了当时极为昂贵的钛合金作为防护屏障。
在两台新型f-210发动机的推动下,新a-11的最大飞行时速可达到1595公里,其升限为14000米。
武器装备和火力配置标准型a-11攻击机有5个外挂架,左右机翼下各2个,机身下中央1个,双座型a-11有7个挂架,除上述的5个外,在左右机翼的上面各有1个武器支架,每个支架上可以安装1个发射导轨或1个火箭弹发射器。
主要的外挂物有:1200升的副油箱、电子干扰吊舱、450公斤的炸弹、各种型号的集束炸弹,凝固汽油弹,火箭弹发射器和未来我们新发展的各种武器。
a-11最大速度为15倍音速高空和11倍音速海平面,实用升限14000米,转场航程4200公里,作战半径1400公里左右,最大起飞重量157吨,载弹量45吨。
机载武器装备通常包括2门25航炮,每门备弹600发。
摘自蒋晓东著我的试飞员生涯
人类对电磁波的发现,成为有线电通信向无线电通信的转折点,也成为整个移动通信的发源点。
正如一位科学家说的那样-移动通讯是踩着电报和电话等的肩膀降生的,没有前人的努力,无线通信无从谈起。
1952年4月的一天,一名男子站在天下第一城的街头,掏出一个约有两块砖头大的无线电话,并开始通话。
这个人叫马丁斯汀-库泊,当时他还是中华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这是当时世界上第一部移动电话。
1952年11月底,中华军通信委员会确定了陆地移动电话通信和大容量蜂窝移动电话的频谱,为移动电话投入军用和商用做好了准备。
雷达的四抗,即侦察一反侦察、隐蔽一反隐蔽、摧毁一反摧毁、干扰一反干扰,是现代雷达发展的突出特点。
雷达存在的电子干扰和抗干扰措施,雷达信号的截获与隐蔽,雷达向武器系统提供攻击目标与防止被摧毁而提高其在战场中的生存能力等都是矛盾的两个方面。
随着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雷达就是这样在矛盾中互相促进、不断发展,雷达系统只有不断发展新技术、创造新体制、不断适应新的军事和经济需求,才会不断取得新的更大的发展。
20世纪40年代美国辐射研究室把微波新技术应用于军用机载、陆基和舰载雷达取得成功,其代表产品是scr-270机载雷达、scr-584炮瞄雷达和anapq-机载轰炸瞄准相控阵雷达。
20世纪40年代主要的雷达技术有动目标显示技术、中继技术以及单脉冲跟踪技术理论的提出。
动目标显示技术应用于各型对空警戒雷达,后来应用于着陆引导、岸防等型雷达,其优势是能有效抑制地海杂波,抑制大山、建筑物、风雨雪等静止和慢动目标的干扰能将机载情报传送到地面观测站,能有效加强地空之间的信息联系。
20世纪50年代是雷达理论发展的鼎盛时期,雷达设计从基于工程经验阶段,进人了以理论为基础,结合实践经验的高级阶段。
50年代产生的主要理论有匹配滤波器概念、统计检测理论、模糊图理论和动目标显示理论等。各种新技术的应用,出现了诸如脉冲多普勒雷达、合成孔径雷达等新体制雷达。
未来雷达系统发展的主要标志是数字处理技术革命和相控阵雷达的应运而生。
为了探测未来的洲际弹道导弹,为防空系统提供预测情报,产生了相控阵雷达体制。
新一代雷达发展方向是全固态电扫相控阵多功能雷达。雷达信号和数据处理的数字化革命、半导体元件、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应用,使雷达技术的发展日臻完善并达到比较高的水平。
由此看出,电子科技的迅猛进步是雷达发展的源动力。
摘自新雷达技术兰黎明主编。
………………………………
第六百三十七章 最后的问题
“老尚,就剩下最后一个问题了,远东和沿海的安全问题。”
“这个没什么这事我们在政治和经济层面都安排好了,我给你说说。”
按照联合国海洋公约,琉球一带海域拥有74万平方公里的海洋经济专属区。
在地缘政治上,台湾和琉球之间,处于西太平洋第一岛链一线,是外海进入中国的跳板,也是防止中国海军向太平洋纵深地区进出的屏障,更是日本海上生命线的咽喉要道。
如果有的国家完全控制了该海域,不仅中国海军被扼住了咽喉,使其获得进攻中国的理想前进基地,而且有助于确保外国东海霸主地位,为抑制中国埋下深厚的地理基础。
现代高速战机和导弹的发展,越来越有利于发动进攻的一方,防守一方极易陷于被动,因此尽可能地扩大防御纵深和进攻空间就具有越来越重大的战略意义。
显然,一旦有的国家彻底拥有了琉球一带海域,进攻一方的战略纵深就会大大延展,我们的战略纵深就会同步急剧萎缩,中国就会再次陷入战略窘境。
开罗宣言和波斯坦和约这两个法律文件是联合国成立的基础,也是联合国宪章的主要精神。
依据联合国宪章,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由二战五大战胜国担任,战败国不能成为常任。
中国同日本一直没有签署海上边界条约,尽管表面上中日只对东海部分边界存在争议,事实上整个东部海域上的双方边界一直未能通过法律界定。
国际海洋法确立海上边界的原则有三:
一、中间线原则。
二、大陆架原则。
三、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原则。
依据这三原则,中国同日本的海上边界再明确不过了。
可是中国的疆界明确了并不意味着日本疆界的明确,中国边界之外的琉球群岛也不能因此属于日本,那么日本的海上边界在哪里呢是在琉球和中国之间还是琉球和日本之间
琉球问题自然就能通过法律得以固定。
八年抗战期间,日本那么强大我们都能坚持抗击,如今的日本军力远远落后于我们,我们怎么就反而担惊受怕懦懦无为呢
美国没有那么傻,他是日本的占领者,又是世界的超级大国,他驻军日本自然就没有人敢觊觎日本的领土,所以美国就能轻而易举地以维护日本主权为由换取日本对美国用兵的协助。
反过来就不行,美国不会答应自动协助日本挑起或参与的战争,那样美国会承担极大的未知风险。
所以,中日如果发生军事冲突,美国是绝不会援助日本的,至少不会采取军事直接卷入的方式。
根据开罗宣言和波斯坦和约,日本的领土只限于本土四岛,美国有充分的理由置身事外。
所以,如果美国悍然卷入,不仅于法无据,而且是对中国主权的肆意侵犯。
由此可见,琉球及其附近海域是我们必须控制的地方,不管现在看起来有没有对我们构成威胁我们都要这样做。
摘自琉球问题报告部分内容。
铁路竣工后,给我们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在火车的轰鸣声中,原本荒无人烟的地方会迅速繁荣起来,通车后,这里的第一个变化就是人口迅速增长。
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在大铁路沿线两侧,众多的城市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这种发展步伐被当时国际舆论誉为华夏速度。
靠着铁路带来的劳动力与资金技术,西伯利亚和远东一跃成为世界的主要农牧业基地,同时,这一地区的工业也得到了大力发展,为满足修路需求应运而生的采煤业、木材加工业、冶金业等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刺激,乃至拉动了整个 世界的经济。
中国远东自治区,大兴安岭自治区,贝加尔自治区的政府决定修建第二条西伯利亚铁路,这条新铁路西起乌拉尔联邦的泰舍特站,经勒拿河畔的乌斯季库特,进入中国贝加尔自治区后经贝加尔湖北端的下安加尔斯克、 赤塔的恰拉,大兴安岭自治区的黑龙江畔的滕达 、乌尔加尔,然后分别到伯力市和极地市,直到日本海沿岸的所有港口,全长4275公里,其中在乌拉尔联邦境内为1032公里。
当时,整个原苏联亚洲地区铁路的技术保养状况都难以符合局势的需要,在对苏战争的困难岁月里,各条铁路储备的铁轨、枕木、道岔和大量机车都被调集到了向西的铁路线上,西伯利亚大铁路年久失修,严重地影响了许多地段的通过能力,某些路段的昼夜通过能力仅为12对列车。
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比中国面积还要大,达到1200万平方公里,这个地域比中国还要大,却只分布了较少的人口,工厂之间的商品交换成本太高了,实在难以发展。
这一地区的人口现在不到1200万,却分布在几百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内,企业之间怎么联系呢联系成本实在太高。市场经济是贸易经济,是交易经济,需要交换商品,商品需要移动,移动需要成本,这导致人均纵有在多资源,经济发展依然不快,这一地区的经济一般是资源开发性经济结构。
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没有形成统一电网,各个居民点一般是单独供电,相对运行成本较高,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电信设施投资也很大,人均投资相对更大。
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道路系统维护成本很大,人均维护成本特别大,这导致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社会运行成本较大。
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居民由于生活成本太高,被迫远走他乡,去人口稠密的地区谋生,比较偏僻的居民点或小城镇已经废弃,剩余人口萎缩在亚欧大陆桥沿线或沿海港口城市里。
铁路建设投资巨大,铁路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铁路建设对于促进国土资源开发、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具有重要作用,铁路建设投资巨大,相关产业链长,增加对铁路建设的投资,有力带动了钢铁、建材、机械、电子和能源工业等一大批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国内市场需求,吸纳社会劳动力。
铁路建设平均每年为建筑行业提供就业岗位160万个,为社会其他行业提供就业岗位1289万个,这庞大的物资市场和劳务市场,形成对国民经济增长的巨大拉动。
相信在铁路建设的拉动下,沿线各地温饱替代了贫困,繁荣替代了落后,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
铁路建设对经济有十大拉动:
一是拉动了国民经济增长。
二是拉动了当地政府税收的增加。
三是拉动了当地种植、养殖业发展和整个农业产业的发展。
四是拉动了当地第三产业发展。
五是拉动了当地工业企业发展。
六是拉动了当地交通事业发展。
七是拉动了当地邮电、通讯、电力事业发展。
八是拉动了当地金融业发展。
九是拉动了当地集市建设发展。
十是拉动了沿线人民收入增加。
“这样说,没问题了。那么,就是最后一个问题印度,大家看看指挥官谁合适啊”
………………………………
第六百三十八章 天空战记二十五章
思考,创新,这是我在技工学校学习期间养成的习惯,我非常感谢我的老师,是他教我养成这种好习惯的。
有一次,我把亲手抛光的零件拿给我的钳工老师看,他仔细看过以后,象慈父一般心平气和地对我说:“抛光得不错,可是尺寸不准确。”
“是完全按照图纸做的呀。”我坚持说。
“这我知道。你还用千分尺测量过呢是吧还得进一步加工修整才行呢。”
我返回工作台去,重新仔细测量一遍,这时我才出乎意料地发现,的确是只差那么一点点,我很佩服这位清瘦的头发灰白的老师,我手里拿着测量工具,费了很大劲,好不容易才测出误差来,而他呢一眼就能看出毛病来。
他对我的严格要求使我逐渐养成全神贯注准确无误地进行工作的习惯,更细心地研究图纸,注意研究本行专业的细节问题,我的老师把我勤奋好学的上进心,巧妙地引导到发明创造上来,没过多久,技工学校的同学就送给我一个美称第一工程师。
从那时起,我慢慢养成精确计算和周密思考的习惯,无论是做过的事情,还是将要做的事情,我都要周密思考。
战前,在航校的时候,无论对空中目标射击或对地面目标射击,我都失败过几次,这时,我就拿起笔和纸来进行计算,武器我是很熟悉的,但不会精确地计算瞄准角,也不会判断距离,因而无法精确地确定射击提前量,我下决心把这个空白点填补起来,我这样做了,从此百发百中。
现在,我清闲无事,决心把开战以来的战斗经验汇集起来加以研究,把历次战斗出动的情况从头至尾回忆一遍。
我首先想到的一个问题是,我的飞机不错,飞机和武器我都了如指掌,而且我又不是怕死鬼,可是为什么我常遭敌人算计,飞机常常带着满身窟窿返航呢这一次更惨,完全是靠着两条腿爬回来的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那一次打敌轰炸机时,要不是敌人射来的子弹偏斜两厘米,那人世间早就没有我了,那一次,的确是我自己硬往敌人的子弹头上撞去的,敌人的子弹打碎了我的座舱前风挡玻璃,击中了瞄准具,幸亏瞄准具挡了一下才救了我的命我没有丧命,纯属侥幸
这使我联想起一次类似情况,我们大队的飞行员强项天中尉,就是在类似情况下壮烈牺牲的。
有一天,苏联轰炸机机群向托夫斯克飞来,当时,我们正驻扎在离这座城市不远的地方,所以,关于敌机来袭的通知,对我们来说,就象是发出准备自卫的信号,我们的飞机一架接着一架地升空。
我们爬升到一定高度以后,发现托夫斯克火车站已经起火,尽管来迟了,我们还是继续向前飞去,敌轰炸机投弹完毕,已经集合起来他们发现我们以后,就把编队收缩成密集队形,并且向我们开火,使我们很难接近这个机群。
这的,我们当中的一架战斗机突然冲到最前头,冒着敌机疯狂射来的子弹,勇猛地朝着敌带队长机冲去,这个飞行员就是强项天中尉,说不清是什么思想驱使着他去这样做,是对敌人的仇恨是复仇的怒火还是想用自己的敢死行动去激励战友们跟着他上呢
有一点是肯定的:强项天中尉的英勇行为是高尚的,他象一个勇敢的步兵战士那样,用自我牺牲行动激励战友去同敌人进行白刃格斗。
他俯冲下去,还没来得及接近敌带队长机,就被敌人的子弹击中而牺牲了,但是,他计算得十分精确:他驾驶的飞机随后准确地撞毁了敌带队长机,敌机队形立即陷入一片混乱,敌机纷纷夺路四散奔逃,我们的战斗机当即分头追去,只过了一会儿工夫,地面上就升起8团浓烟烈火,剩下的那最后一架敌机,也在斯特河彼岸被我们揍下去了。
这一天,我们取得的胜利是可观的,这得归功于勇敢的强项天中尉,他奋不顾身地首先消灭了敌带队长机,这不仅使敌机群失掉了主脑,也吓破了敌胆,他的英勇牺牲为我们这些活着的人取得空战胜利扫清了道路。
次日,我们在强项天中尉牺牲的地方为他送葬,他的座舱玻璃上只有一个弹洞,敌人的一颗子弹击中了他的前额,生与死之间只有两厘米之差呀他的瞄准具没有挡住敌人的子弹,我们的强项天中尉壮烈牺牲了。
一想到强项天中尉的不幸,我就联想到要是在飞机座舱的前部安装一个可靠的防护装置,装上一块防弹玻璃,那该有多好啊这样的防护装置能使飞行员的勇气倍增,不知能拯救多少飞行员的生命呢
我又联想到飞机的编队问题,这也很使我焦虑不安,敌人的高射炮为什么能把我的飞机击落呢当时,在敌人高射炮火力控制区内,我们是三机编队飞行的,当一架飞机突然向我这边侧滑过来的时候,为了避免相撞,我被迫做了急跃升动作,就在这时,敌人的高射炮抓住时机对我开了火。
我不断地思索着,探求着
回到飞行大队的第二天,我就实在不想继续在床上躺着了,我穿好衣服,朝着马亚基村走去,我在商店里逛了一圈儿,买了牙刷和牙膏,还买了笔记本,好用它来记下我的各种设想,各种计算结果,以及对历次空战的小结。
………………………………
第六百三十九章 天空战记二十六
天色很晚了,一群飞行员刚从机场归来,这时,我正伏在桌子上往笔记本上写着什么由于精力高度集中,以致根本没有察觉到我的战友们已经来到我的身边。
我突然听到身后有人在窃窃私语:“嘘别打扰人家,人家正在创作大部头的长篇小说呢。”
“还是分为上、下两部的呢”费吉少校大声地挖苦说:“写的是从鲁特河到斯特河,他是怎样靠着两条腿爬回来的,这是上部。怎样骑马来着,还是坐马车来着,这是下部。”
“你在写什么呢”吉拉勇中尉一本正经地问道。
“随便记点什么写写个人的想法罢了。”我含糊其词地答道。
“那你都有些什么想法呢”
“那可要看对什么问题了。”
“就一般的说吧比如,对生活啦对战争啦这不都是你挺感兴趣的问题吗”
“那倒不是。我只不过是在探索我们的作战经验罢了,比如这样一个问题吧:你把敌机揍下去以后,有没有必要去看它坠毁在什么地方呢”
“那你认为呢”
“依我看,还是不去看它为好。”
“为什么”
“免得你跟着它一起坠毁呗。”
这时,战友们可都正经起来了,都在认真地思考着。
有人提出相反看法:“看看敌机坠毁在什么地方,这不仅有趣,而且必要返航以后,你总得报告被你击落的敌机坠毁在什么地方吧。”
“这何必呢被你击落的敌机别人会看得见的。”我反驳说:“你在击落一架敌机以后,要立即仔细观察哪里还有敌机这更要紧。”
“那好吧你接着写下去。”费吉少校最后说:“这种长篇小说我们是用得着的。战争,看来是持久的,越演越烈,为了能够幸存下来,在战斗中头脑必须清醒才行。”
“要想在空战中头脑清醒,必须先在地面做好充分准备。”我善意地提醒说。
第三天,汽车把我带到机场,我循着各停机坪走了一遭,我发现,在每一个停机坪旁边,都有一个用玉米秸伪装着的小窝棚。
我往其中一个小窝棚里看了一眼,里面是干草当床,大衣当被子,飞机蒙布权作枕头用,看来,机械师们都是在这种小窝棚里过夜的每一个小窝棚里,都有放置工具、螺帽、螺杆、夹布胶皮管之类东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