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紫色战旗-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哦,这是我最喜欢的巧克力品牌,还有我喜欢的红酒,您真是太好了。请进。”
“装,继续装。”
进到屋内,餐桌上已经摆满丰盛的西式菜肴。看样子,还真是准备了很长时间。
在宾主频频举杯中,气氛在一点一点的升温。
“叶先生,今天我非常高兴,您是在中国上帝送给我们最好的朋友。如果没有您在小白楼救我,现在还不知道是什么样感谢上帝,让您这个天使降临在我身边。”安娜满怀感情的说道。
“亲爱的安娜,那是每个绅士应该做的,上帝是眷顾每个好人的,尤其是向您这样美丽的夫人。”
“尊敬的叶先生,我代表我的全家一是感谢您救了安娜,二是我希望今后我们成为真正的朋友。用中国人的话说是推心置腹。”
“那是,现在我们已经是这样了。为了我们的友情天长地久,干杯。”
在融洽的气氛下,这顿饭吃到了下午四点。
在安娜收拾餐桌的时候,汉斯,叶奋韬,兰黎明在沙发上喝咖啡,谈话自然回到上午的话题:“我对您的建议没有异议,我也认为是一个双赢的好办法。
不过,我有一个额外的要求。您也知道中国现在的情况,凡是洋人开的洋行都有诸多特权和便利。我的意思是以安娜的名字注册一家公司,她不负责实际的操作,为此,给她百分之十的股份分红权但不享有股份。
在需要她必须出现的场合她才出现,地点我想安排在意租界,还要请您联系意国领事买土地建办公设施和厂房。
主要是与人道主义有关的,比如医院,药厂,修理厂等到。这样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给我的同胞以必要的帮助。”
“我同意,这样我就是一个慈善家了。”随着话音,安娜兴冲冲的来到面前。
“既然安娜都同意了,我还有什么理由拒绝呢”
“那太好了,安娜,您等我的消息,到时我会通知您。汉斯,明天兰先生会和你联系图纸的事,那今天我们先告辞了。”
“好的,我送你们回家。安娜,请递给我外套。”
………………………………
第十九章 良缘暂缓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已经到了1934年。
现在,天津市内联络点的建立已经初具规模。
姚家哥俩已经在全市买下二十五处房屋,除了作为大型的最初两处,其余的都是外面是门面,里面是大小四合院的布局。
现在的工作是在找人修理房子,可是现在最担心的是人员,每个地方都要有至少两个人,稍微大一点的院子还得多。
现在满打满算才只有35个人,杂货站有12个人,饭馆有12个人,再加上家属就没剩下几个人。
而且,叶奋韬还在要求买不在街面的四合院。
1934年的中秋节,所有的穿越者聚到一起,情绪都有些高涨,所有的事情到现在为止还算顺利,大家举杯痛饮,话就多了起来。
“黎明,也不用单独谈了,说说你和老板娘的事,接下来是老尚,现在都不是外人,没嘛不好意思的,有一条,不许藏着掖着,放开讲。别人别着急,以后我保证你们找的老婆不比他们的差。”
兰黎明不好意思的笑了笑。“从那次吃饭谈起吧胜强还说让我详细的说,今天大家都在,一块听吧。”
那一天,齐英梅在自己的店里心情大好,笑着对兰黎明说:“黎明,你老家不是天津,说好了你必须听我的,咱们不去天一坊了,咱们去狗不理吃饭。”
“那不就是吃包子吗”
“不和你废话。生子,和小楠看好店。黎明,咱们走。”
“小楠是谁”
“在后面,你没看见,在轧活,是我表妹,生子他妹子。”
狗不理位于和平山东路,劝业场后身。以前也不在这,后来搬到这里。
提起天津,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狗不理的包子,其实他还有自己的招牌菜,当然,它做的包子盖过了所有的风头。
在狗不理楼上的雅间里,齐英梅和兰黎明相对而坐,只是默默看着对方,那眼神其实也说明了一切。用现代的话说叫--你懂的。
“二位,菜齐了,慢用。”
“别急,叨咕叨咕。”
其实,天津的饭馆在上菜的时候都报菜名,店里伙计看他俩的意思,就想知趣离开。
“好,您了。这是金牌罗汉肚,津葱烧辽参,龙井虾仁,极品鲍鱼皇。汤是砂锅菌菇翅,三鲜包子等您喝完酒再上,怕凉了。”
“你看,这是我点的,你还要点吗”
“挺好的。”
“这酒还是换了吧。来点烈性的,直沽高粱。”
“好嘞。”
“别换了,下午还有事。”
“甭理他,我说了算。去啊。”
“得,马上。”
当两杯直沽高粱下肚,两个人的话多了起来。
其实,兰黎明那叫揣着明白装糊涂,齐英梅做的事正和他的心思。
“看不出来,你怎么斯文的人还会功夫,还不一般。”
“那里,我在大学学的是机械设计,不是武术。”
“哪个大学的”
“燕大。”
“我是河北师范大学的,看我们学校武术队那帮人应该打不过你。”
“那你怎么当老板娘了”
“嗨,这不赶鸭子上架,家里没人了,我只好不当老师了。”
“看不出来,还像这么回事。”
“你现在干什么”
“刚和我表叔加上几个朋友回国,还不知道干什么好你个出出主意。”
“你对国内不了解,现在日本人要打进来。”
“你怎么知道”
“我在大学参加了女同学会,你知道吗很有名。”
“不知道。”
“那有人讲道理,宣传抗日,感觉挺兴奋的。”
“你难道是”
“不是,我不管什么政党,对政治没兴趣。但我是中国人,鬼子来了不能当亡国奴。”
“对啊可是你想过没有,怎么打鬼子喊口号行吗”
“那像你一样有功夫不就行啦。”
“没这样简单,现在都是用枪。”
“也是,可咱还有29军在这,他们有枪。”
“这个一句两句说不清楚。这样,我要打鬼子,你参加吗”
“当然。不过,我是你什么人干嘛和你鬼子。”
“包子来了,热乎的。先生,夫人,这可是我们的招牌,您品品。”说完,转身便走。
“你瞧瞧,还说没关系,外人都看出来了。”
“一会骂他,这哪跟哪啊。”
“还真好吃,趁热。”
“结账。”
“来勒,一共是3块大洋。”
兰黎明递过钱,伙计刚转身要走:“我说这位小兄弟,你说话姐爱听,这块大洋赏你了。”
“得了,谢谢您了。走好,经常来。”
“那以后,大家都知道的。”
“你小子这就是一见钟情的典型。不过,我要提醒你,人一定要看准,别看你和胜强是党员,在现在这个时期,我们只打鬼子,不能参与政治。
倒不是怕,而是以后的历史大家都知道,按现阶段的实力打不过鬼子,所以我们要有很长的准备时间。
中国的局势挽救不了,起码在天津这块让乡亲们少受点罪。”叶奋韬说完,大家频频点头,表示了认可。
“老尚,该你了,当个长辈得做个榜样。”
“我这里只有一件事可讲,感情方面的事没什么说的,无非就是谈谈艺术,大家知道,我喜欢日本女人,当然,现在时候不对,我想好了,当个名义上的汉奸也不错,至少到时给你们打打掩护。只是刚才老叶说了,人要看准。
我说说,你们大家看看还要不要发展下去。”
原来,那天尚进勇来到樱花书画社,山下惠子不在楼下,尚进勇自己走上楼,远远地听见屋里在打着电话。
尚进勇放慢脚步,轻轻的走到门口,只听见山下惠子正和电话里的人在轻声争吵。
听了一会,他明白了。山下惠子肯定是日本反战同盟的,她和同伴之间对做事方法发生很大的分歧,对方要采取激烈的方法,她是属于温和派。
尚进勇悄悄地退到楼梯口,在踏着楼梯的同时重重的咳嗽了一声:“惠子在吗”
“在,请稍等。我正在换衣服。”
“这样说,我还真的无话可说了。不过,话说回来,想结婚得等老大,老二他们的饭馆建好再办,现在不行。
不管以后人在哪,手机,电脑都要放在大本营,我们的经理办公会现在时代的人一个也不许参加,不管是什么关系。这是纪律,大家必须无条件遵守。”
………………………………
第二十章 盛家铁铺
现在,他们的白天的家显得空荡荡的。
尚进勇和兰黎明每天早早出门,姚家哥俩忙着各个联络点的准备工作,只剩下叶奋韬和王胜强。
他们每天的谈话内容就是如何建立城市特战队和野战部队以及装备,人员的选拔标准,训练地点等等。
通过讨论,结合天津的情况,他俩有了以下的共识。
因为汉斯的缘故,现在的武器已经被王胜强选定,只是数量还拿不准,还要等兰黎明基本的计算结果。
1,斥候的配备--92式手枪2把,弹匣6个,配消音器,飞爪,小弩弓,望远镜,多用途匕首,小型定时炸弹
2,突击手的配备--ak74突击步枪,带4个弹匣和50发子弹的备用弹药,92式手枪1把,弹匣2个,日式手雷4个,多用途匕首,飞抓。
正副队长两人配备望远镜。
3,火力手的配备--92式手枪1把,弹匣4个,榴弹发射器一具,榴弹6发,多用途匕首,配备望远镜的两人一组,其中一个是辅助手。
4,攻坚手的配备--92式手枪1把,弹匣4个,40火箭筒一具,火箭弹6发,多用途匕首,两个人一组,配备望远镜,其中一个是辅助手。
5,辅助手的配备--ak74突击步枪,带四个弹匣和50发子弹的备用弹药,92式手枪1把,弹匣4个,日式手雷4个,多用途匕首。
另外多携带火箭弹2发,榴弹4发。
6,装备--薄皮帽,护目镜,帆布标准作战服,围巾,半高腰标准作战靴,手套,冬天为皮手套,一个装着吗啡,绷带,云南白药的急救包,颜色全部为不反光黑色,冬天内套皮衣,皮裤,牛皮腰带。
7,人员安排--正副队长各1人,斥候4人,突击手12人,火力手3组6人,攻坚手3组,6个人,辅助手配备6个人。
8,狙击小组两人,共两组,不过训练成不成不好说,装备到时再说。
9,机枪,也就是压制火力要等等,到时再配备。
“叶叔,现在只是小弩弓,飞爪,还有一些人以后要用的飞刀,手里剑之类,作战靴里的防弹钢板没找落,还有这些装束的衣料,鞋,皮子之类的,您看这总不能让德国人做吧。”
“衣服,训练和作战用的手套,作战靴之类的让黎明想办法,就要娶了绸缎庄的老板娘还能没办法再说他就是管物资的,只是小武器要找打铁的才行。对了,三条石都是干这个的,咱们下午去看看。”
不知不觉时间已是中午:“咱爷俩直接走,到天一坊吃完饭,溜达溜达就到,顺便打听打听铁铺的意思,听听别人怎么说,心里有个应当,再说了,你说的那东西是钢,不是铁,还不知道哪家会干。”
“好嘞,先去天一坊,那的菜我有日子没吃了。”
三条石是对一条街的称呼,它位于天津卫发祥地的三岔河口,街道只有一里地长,街面不过一丈宽,可聚集着两三百家五金机械的作坊,堪称当时中国的五金之都。
叶奋韬和王胜强来到天一坊,找了一个靠街的窗口坐了下来。
“二位,来点嘛儿”
“你问他。”叶奋韬指了指王胜强。
“来六个你们这拿手的,你看着上,搭配的好一点,一大碗汤,再来瓶直沽高粱。”
“等等,直沽高粱不要了,下午有事,换一瓶陈年五加皮。”
“好嘞,二位稍等。”
不大的功夫,桌子上摆了六个菜,一瓶红星牌的五加皮酒。
店小二转身刚要走,叶奋韬叫住了他:“给咱说道说道,这是嘛菜”
“二位上眼。
全家福,以前叫李鸿章杂烩。
罾蹦鱼,鱼是白洋淀的。
清炒虾仁,一定要是海河的青虾。
鸡丝银针。
烧参肚。
扒海羊。
蟹黄鱼翅。
汤是菌菇老汤煲,都是淖了一天的高汤。
都是我们这里的招牌菜。”
“还真好。”说着,叶奋韬拿出一块大洋,递到他手里。
“您这是干嘛这不应该的,有事您吩咐。”
“不是这意思,我是想跟你打听一下三条石这块儿好的铁匠铺。”
“嗨,我还以为嘛事呢现在有一家您可得看看,热闹着呢叫盛家铁铺,在给29军打大刀,回头您瞅瞅,那家铺子有故事,老字号,号称嘛都会打。我先得忙着,您慢用,有事随时招呼。”
吃罢午饭,爷俩出了天一坊沿着海河慢慢走向三条石大街。
在未穿越前,叶奋韬的家在河北中山路,离三岔口步行只要五分钟,所以他对这一带很熟悉。
来到河边,举目望去,和穿越前真是天壤之别,那时的海河看上去光秃秃的,只是一条河而已,道路是青石板铺的倒还有些古色古香,河上的船很多,大部分都是非机动船,根本没什么风景可看。
走到三条石大街口的时候,叮叮当当的打铁声不绝于耳,整条街密密麻麻排列这一家接一家的铁匠铺。
盛家铁铺很好找,来到门口,只见十几个伙计都在打大刀,旁边还有几个好像看热闹的人。
“别急,看看嘛意思”叶奋韬对王胜强说道。
王胜强来到近前,拍了一个闲站的人的肩膀:“大哥,请问这家光打刀”
“一看你不是这地的人,这是给29军打的。这家的老板叫盛光勇,长城抗战时29军大刀队不和小鬼子打了几仗,大刀坏了好多,这不这些日子他让伙计天天打刀,别的活暂时不接了。
这是给咱中国人长脸的事,你看站着的这几位,其实就是想帮忙打个下手,不是没事撑的看热闹。”
“那这不就没法挣钱了。”
“可不,不过盛光勇说了,就是没饭吃也要干好这档子活,有点江湖豪气。”
“对把子,有机会得结交一下。”一旁的叶奋韬对这个盛光勇有了十分的好感。
“胜强,进去看看。请问,你们老板在吗”
“您嘛事”问到的伙计看了看叶奋韬。
“我是仰慕你们老板的义举,特来拜访。”
“那您请,老板在里面。”
二人刚一进门,只见迎面的墙上横放着一把大刀。
大刀有几个缺口,厚厚的刀身,上面的红绸子深浅不一,好像以前沾上了什么东西。
下面挂着一个小的横匾,上书鎏金的四个大字--浩气长存。
两边各有一个条幅。
左面--一刀在手横扫世间不平事。
右面--仰天长啸嗟叹今朝未了恨。
下面是一个香案,前面一张八仙桌,左右各有一把椅子。
“有故事,我喜欢。”
“哪位贵客到有失远迎,恕罪,恕罪。”随着话音,一个约有五十左右年纪的汉子挑帘走出来。
个头不高,很健壮,络腮胡须,一道剑眉,两眼炯炯有神,一副江湖豪杰的气度。
叶奋韬暗暗打定主意,此人一定要拉到打鬼子的队伍中。
“在下叶奋韬,初次见面,慕名而来。”叶奋韬一抱拳,本来嘛,他也是形意门弟子,江湖规矩还是明白的。
“仰慕义举,共享声势,更想交你这个朋友。”
“哪里话,中国人应该做的,没嘛儿。”
“没别的,帮不上忙,胜强,带着多少银票”
“1000。”
“给我。这位老哥,钱不多,先拿着用,改天你抓个空,我要好好交交你这个朋友。告辞。”
不待盛光勇反映,叶奋韬拉着王胜强转身便走。
………………………………
第二十一章 义结金兰
走出盛家铁铺,王胜强不解的问:“叶叔,您怎么放下钱就走,也不聊聊。”
“你哪知道江湖你看这个人的性格,他会要吗这是留个借口,下次还来,还不得远接高迎,这人好交,不管是脾气秉性,还是做事,我看和我20多岁差不多,有冲劲,没城府,只知道干事。
是练武的出身,只是不明白为什么这岁数还有这样明目张胆给29军打大刀,小鬼子的特务机关是吃素的”
“那咱的事还说不说”
“当然,回家准备一万大洋的支票,要一张一百的,我看,你的特战队和野战部队要有新队员了。”
“啥意思”
“这块不是练武的就是摔跤的,身体好你就好训练,外地人员少好隐蔽,安全。现在还有两年半,时间倒是够,你准备准备,再仔细点,回家我们详细聊。”
三天以后的早晨,爷俩又来到了三条石大街的盛家铁铺。
还没到门口,一个伙计老远的看见就跑了过来:“这位爷,那天您撂下钱,二话没说就走了,害的我师父让我们满世界打听。”
“这不来了吗那天家里有急事,猛不增的想起来,耽误不了。你师父在家吗”
“在家,基本每天都不出去。您等等,我喊他。”
“别介,我直接进去不就得了。”
“那哪行,我师父说了,看见您他要远接高迎。”说完,快步向铁铺跑去。
“叶叔,还真是您说的那样。”
爷俩还没走到铁铺门口,盛光勇已经从门口快步走出,上前一把拉住叶奋韬的双肩:“兄弟,你让我好找,一转眼的功夫你就不见了。”
“那怎么快大哥说笑了。”
“快进屋喝茶,今个我可不能让你走。”
“放心,今天就是专程找你的。”
跟着盛光勇来到屋内,坐定后有伙计端上热茶。
“兄弟,那天嘛意思没懂。”
“那只是开头,不过,您能给我讲讲那把大刀的故事吗”
“说起这大刀,那是我师父留下来的,到现在有三十多年了。”
“你是不是说,那是和八国联军拼命留下来的。”
“可不,这个铁匠铺是我家祖传,我小时候好武,师父叫贾明。那时师父年轻,一个师弟才两岁,师妹才几个月,我爹给打的大刀,就是这把。
我师父参加了义和团,那年攻打望海楼,到后来八国联军进天津的时候在侯家后这带和小日本拼命的时候死的。”
说着说着,盛光勇眼中在太阳的映照中已经有晶莹的闪烁。
“晚上,我冒着危险把我师父背回来还有这把大刀。后来我请人做成现在的样子,就是为了记住,是让所有人记住。
现在小鬼子又要来了,我要是不做点什么对不起这口刀。
我知道,师父就是这口刀上,他在上面看着我们。”说完,两行晶莹的泪水再也止不住得流了下来。
“老哥,现在你想怎么做”
“能干什么我干什么但愿29军能行,不再让小鬼子进咱天津卫。”
“这话还不好讲。”说完,叶奋韬掏出一沓银票:“这是一万大洋,我是给你一百一张的。为什么一千一张,那是因为一个铁匠铺,哪一下子有怎么多钱,用在该用的地方,什么也别说,待会再解释,说多了咱们就生分了。”
“兄弟,我是现在缺钱。行,嘛也不说。”
接过钱,盛光勇看着叶奋韬端详了起来:“大哥,有什么事”
“我看你不是普通的人,你想干什么我真猜不透。不过,你办事嘎巴脆,对我脾气。”
“那大哥看我像干什么的”
“反正是要干大事的人,一万大洋能买一大片房,你根本不在意,我们刚认识就能不问就给我,那你干的事还能小了”
“那您想想,八国联军总共只有2万多人,咱有多少人怎么败得怎么惨”
“它有枪炮,我们没有。”
“不对,清军也有,只是数量少。”
“那我就不明白了。”
“那是因为纪律,说句不好听的,咱们是乌合之众,人家是训练有素,咱单打独斗不输给他们,人数又多,最后还败了,有人想过吗当然原因还有很多,有时间咱慢慢讲。”
“说的也是,我是个粗人,没上过学,兄弟一看就是有学问的人。”
“走,说了这么多饿了,先吃饭。边吃边聊。”
在天一坊的雅间,伙计殷勤的忙前忙后,一块大洋递到伙计手里:“没有我的吩咐,谁也不让进来,我们有要事谈。”
“明白。
“老哥,不瞒您说,我就是想拉队伍,打鬼子,这就是您说的大事。”
“拿得算我一个。”
“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