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紫色战旗-第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沉默的群众心里,只有一个抗战到底的想法,不管底有多远,也要走下去,全**民,只有抗战必胜,建国必成的一个伟大期望。

    这个期望,就激发出贫弱的中国人无穷的潜力、无比的忍耐,强韧坚定的民族性格发挥到最高峰。

    这时期美国亚太盟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已开始在西南太平洋,逐岛向日本进击,并返回菲律宾逼近日本本土,一般中国人不怎么知道,因为没有能收到的正确资讯。

    在这之前,中国华北地区也成立了新战区第十一战区,不平常地是新战区的区域,远在敌人占领区之内的北平,天津,河北省,察哈尔省,热河省,绥远省,山东省,辽宁省的一部分,现在都在黑字的基本控制下。

    王胜强被任命为战区司令长官,授上将军衔。

    与此同时,从美国回来的头批战斗机飞行员也开始了选拔人员和航空基本知识的授课,他们都有了起码三年的飞行经验。

    在其他因素都毫无二致的情况下,交战双方的火力差不是火力单位数的差别,而是火力单位数差别的平方,就是说,一个由两架战斗机编队的机组攻打一个目标,这不仅是二对一的优势而是四对一的优势。

    二战时的空战一般是通过高超的飞行技术飞到对手尾后,或抢占高度,通过简单的瞄准镜瞄准对手,一般先每几发子弹后就有一发曳光弹以修正弹道。当然,那些王牌飞行员的方法就多了,可以做到在任何相对角度上攻击,也可以不使用曳光弹以隐蔽自己。

    当时就是靠目视估计弹着点,不光二战时的战斗机如此,就是我们的喷气战斗机也要靠目视估计,需要控制飞机绕到敌机后面去,瞄准敌机尾巴才能开火。不过空战开火距离会很近,甚至有在几十米内开炮的战例,此时机炮弹道为直线,在瞄准镜中目标也很大,瞄准并不难,难的是控制飞机占领开火位置。

    25机炮炮弹威力很大,敌机只要中上几发就会给击落。

    飞机使用简单的光学瞄准器,不知道敌机的位置,也无法无法计算出弹道,那么可以推测的是瞄准点是不变的,应该在飞机的正前方,也许稍微偏高或者偏低点,但无论如何相对于飞机是固定的。

    将目标套在光环里,也就是让敌机处在正前方,假设距离足够近,比如100米以内,而且敌我飞机均保持稳定的飞行姿态,弹道是直线,那么射出的弹药的确会击中目标,这和地面的射击没有两样。

    可惜空战的时候,敌机多半不会那么乖,被咬住后应该拼命作机动,而追击的飞机也同样做着机动,射出的弹药在位于通过目标而又垂直于本机轴线的平面上的落点根本就不在飞机的正前方,偏离的距离和方位由飞机的飞行姿态确定。

    对于这样一种固定的直线瞄准器,如何判断弹着点完全靠经验吗靠曳光弹比较可信,但问题是曳光弹的重量可能和真实的弹药不同,而轨迹不同,不知道其误差是否可以忽略不计。

    总之,和地面射击的直线瞄准概念完全不同,机动飞行上面的瞄准需要解决的是如何判断弹着点,并将这个弹着点压在目标上,而不是直线瞄准。

    基本战术意义

    1,执行任务当时的天气情况;不论是大雨还大晴天,根据任务的不同都会提供想不到的条件

    2,执行任务中若有编队,须听从长机的命令,严格遵守编队纪律。

    3,执行任务中千万不要老是保持一个方向和一个角度飞行,也不要只做一种机动动作。

    4,执行任务中和敌人接触后千万不要盲目的死盯一个目标,不要轻易飞出本编队防御或者护航的范围。

    5,执行任务中不要去惹并不在你任务清单上的目标。

    6,执行任务中如果被敌人咬住自己做规避动作的时候,尽量不要往高空飞;这样会更加暴露你自己。要尽量使用地形来躲避。

    7,执行任务中咬住敌机,但是千万不要要飞过敌机,飞过就意味着被咬,被击落。

    战机上面发射的炮弹会在空中形成一个面,假如敌机与这个面相切而炮弹的密度又足够,那么敌机就会被击中。而战机要解决的,主要是测距的问题。因为战斗机上面的武器需要调整汇聚点距离,超过或者不足这个汇聚点都会降低击中敌方的机率。同时,这个汇聚点也受到炮弹的抛物线影响,原则上,口径越大的武器下坠越明显。

    在二战大部分的时间内,飞行员依靠瞄准具上面的环来估算敌方的距离。

    这个环的大小是根据敌方飞机的典型翼展定下的,当敌方的双翼刚好被环套住,一般就是最佳的开火距离。根据具体情况,飞行员也可以依靠自己的经验和喜好在这个基础上作补偿。

    抢占6点钟位是缠斗目标的一种,但并非在所有场合都应该尽力抢占对方的6点钟位,这个需要根据己方飞机和对手的不同而采取相应的战术,比如二战中后期的美国空军飞行员所主要使用的就是可以最大发挥他们速度优势的高低差射击的战术。

    高度对战机的灵活性影响很大,越高空气越稀薄,战机机动性越差,转弯也就越困难,一般来说适合各种半径转弯的空中缠斗的高度在35004500间。

    航校的课一旦开始就不会停下来,叶奋韬给出的人数指标是两万人的合格人员。

    姚水光来到了二连浩特,这是距离外蒙首府乌兰巴托最近的中国边城,他的看似简单的任务开始了,同行的有喀尔喀亲王那彦图之子祺诚武和喀尔喀车臣汗部郡王多尔济帕拉穆。
………………………………

第三百零八章 攻击出发点

    二连浩特地势平坦,由西南向东北缓缓倾斜,平均海拔为九百多米,二连浩特市地表无河流,地下有古河道穿境而过。

    这里受蒙古高气压影响,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和干旱荒漠草原气候,春季干燥少雨,夏季短暂炎热,秋季天高气爽,冬季漫长寒冷。

    这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北方小村庄,简陋的泥土屋和泥泞的村中小路告诉我们这里依然贫困,看不出一点军队驻防过的痕迹,实在想象不出**营村这个名字至少上百年了。

    据说民国时期,晋北山地搬来了王、周、张、苏、赵和国六个姓的人在山边的滩地上开荒种地,从此,便有了这个**营的村子。后来,村前修了一条路,来往的人多了,村子热闹起来了。

    对粮食、蔬菜、水果、肉奶蛋等加工的一家联合企业建立了起来,作为八旗副都统的祺诚武自然成为这个企业的老板。

    赛因山达的资源分布:查干-查伍沸石矿。

    该矿位于赛音山达铁路车站西南45公里,沿铁路线距离乌兰巴托约460公里,矿区座落在基础设施良好的发达地区,附近有横跨亚洲的铁路。主要矿物被确定为斜发沸石,含量被确定为容量30-95,按探明的60-90斜发沸石计算总储量为600万吨。参照斜发沸石的探明储量和可能储量,矿区的总储量估计为17900万吨沸石。

    这个地区大部分人的经济活动以畜牧为主,以骆驼、马、牛、绵羊和山羊为主,尤其以山羊绒使他们在世界市场上有一席之地。

    水的来源现在一是打井,二是买水。井要打到100多米深才有水,而且出水量24小时只有50立方米左右。

    赛音山达的机场不是混凝土沥青的,不可以起降大型飞机,连喷气式战斗机都不可以。

    从扎门乌德到赛音山达是230公里的戈壁,从赛音山达到戈壁松贝尔省省会乔伊尔市同样要经历300公里左右戈壁,从那里再到乌兰巴托只有70公里。

    这里没有了路的概念,所有车能走的,就是路。

    在扎门乌德和赛音山达的交界处,有一个敖包处。

    敖包,在汉语的意思就是石堆,在茫茫无路的情况,它就是路标,同时也有精神象征,人们在敖包处喝下饯行酒,捡起石块,绕着敖包祈福许愿,祈求一切平安,之后再进入戈壁。

    在重重的沙丘穿行了许久,姚水明从兴奋到倦怠到太久了濒临崩溃,此时,赛音山达,就在这番翻越过高低起伏后忽然出现在眼前,有如海市蜃楼般。

    内蒙古原三大部被分为六盟四十九旗,外蒙古原四大部被分为八十六旗,卫拉特蒙古分为三十四旗,青海蒙古分为二十六旗。

    乌兰巴托位于蒙古高原中部,肯特山南端,鄂尔浑河支流图拉河畔,海拔1351米。

    这里地处内陆,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冬季最低气温达-40c,夏季最高气温达35c,年平均气温-29c。

    乌兰巴托南北两面是连绵起伏的群山,清澈的图拉河从城南的博格多山脚下自东向西缓缓流过,东西两面为广阔的草原,也是城市发展的走向。

    城市主要街区坐落在图拉河北岸。

    乌兰巴托是全国交通运输的枢纽,这里有通向全国各省市的公路网和飞机航线,有铁路同中国、俄罗斯相衔接,乌兰巴托铁路局统管蒙古全国的铁路及国际联运,承担着全国货运周转量的80和客运周转量的近50,从乌兰巴托向南北延伸的铁路干线,不仅在蒙古经济建设中发挥着巨大作用,而且是连接中蒙俄三国。

    乌兰巴托的机场跑道3100米用沥青铺成,可以起降现在世界上主要型号的飞机。

    乔巴山市是蒙古的历史名城、军事要地、东方省首府、蒙古东部的经济中心,位于克鲁伦河下游谷地,是蒙古第四大城市,它的名字来自蒙古人民共和国早期的领袖乔巴山。

    乔巴山市在早期是喇嘛教的中心,曾名克鲁伦、巴音图门、桑贝子,1941年改现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乔巴山市兴建起以畜产品加工为主的现代工业。

    现在市内有年洗毛200吨的洗毛厂、年产6000吨面粉的面粉厂、日产90吨肉制品的肉类联合厂,以及发电厂、热电站和汽车修配厂等,南部有阿敦楚伦露天煤矿,年产达到15万吨。

    郊区农牧业发达,东部地区是交通枢纽和贸易中心,有1939年修筑的铁路通往塔木察格布拉克、扎尔格朗图和俄罗斯的城市索洛维耶夫斯克,有公路向西通乌兰巴托和科布多,向北通俄罗斯的赤塔市。

    所产的羊毛、萤石和其他矿石通过铁路运往俄罗斯。

    还有一个重要的资源-额尔登特铜矿是已开发铜矿中亚洲最大的,它是世界三大铜矿之一。

    1,草原昼夜温差比较大,晚上要做好保暖工作。

    2,在草原上住宿,夜晚难以辨别方向,带上手电筒是必需的。

    3,草原上的饮用水大多盐碱含量较高,初来乍到者有时难以适应,有必要准备一些矿泉水。

    4,草原上光照充足,紫外线较强,要做好防护。

    叶奋韬默默地听着汇报:“老二,我只有一个问题,这样的大戈壁迷失方向怎么办”

    “这个问题不用担心,只要沿着铁路线走即可了,两侧还有可以辨认的所谓公路,如果铁道线被破坏了,可以找对方向。在戈壁中,只要不迷失方向一般就可以了。”

    “饮水的问题我们有办法,现在塑料材质的瓶子已经有了,多用途直升机只要一个小时就可以送到,你再选择几个节点安置临时弹药和物资仓库。”

    “这个没有问题,在我去的过程中已经在沿途的居民聚集点设置了蒙族情报人员,野外大帐篷已经开始储备。”
………………………………

第三百零九章 冰美人

    “李大记者,来看冰美人”

    “主要是采访狙击手的生活,不是专门看一个人。”

    “明白,您随意。”训练基地门口的哨兵好像恍然大悟般的笑着。

    狙击手--这个独特的名称所带给人们的是一种冷酷而又浪漫的联想,对手把他们称作战场上的幽灵,无声无息地,杀人于无形。

    没有人敢否认他们的存在,却也没有人知道他们藏身何处,作为敌人防不胜防,避无可避,狙击手的特定称谓总是暗含着黑暗中隐隐的杀机。

    摘自李强著我和狙击手有个约会。

    在一个迷人的春天,她出生在平谷附近的的一个山谷里的小村庄。

    孩童时代,她是一个聪明好学而又具有**精神的小姑娘,那时她的世界充满了美好,可是活泼可爱的小姑娘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有一天自己会举起枪来杀人。

    10岁的时候,由于父母从猎人变成生意人加上祖籍山东,他们全家搬到了平谷县城附近的山东庄镇生活,她平静地度过了自己的上学时代。

    中学毕业后,那个时候已经算得上是镇子里的文化人了,她憧憬着有一天能到北平上大学。

    也就是在那时,她爱上了射击运动,她迷恋于那安静后突然的爆发,迷恋于子弹无可阻挡的飞驰,迷恋于击中目标后那种战胜自我的喜悦,她常常和哥哥,也就是现在的孤狼一起去山上打猎。

    沉稳坚韧的性格、聪慧和刻苦使她很快成长为一名神枪手,日本鬼子来的时候,冰美人已经16岁了,长的亭亭玉立、风华正茂,但她美丽柔弱的外表下是一颗坚强不屈的心。

    摘自李强著我的狙击手老婆。

    “孤狼,要不是日本鬼子来,你们的日子不是挺好的吗”

    “可不是,无忧无虑的,自由自在的。”

    “你还和我没说她为什么没有笑容,这样漂亮的姑娘,花季的年纪,应该满脸笑容,是不是是狙击手的缘故”

    十字线后清冷的目光如刀锋般冰寒凌厉,瞬间的软弱、刹那的同情,闪逝的迟疑都可能使自己的眉心成为对手的靶心,场场是你死我活的争斗,枪枪是生命与生命的较量。

    没有经历过那样的生死对峙,任何人都没有资格责备狙击手的残酷血腥,没有资格批判狙击手的冷血无情。

    战争要求他们,面对死亡不动声色,即使瞄准镜后对手的飞溅,即使战友甚至亲人在身边倒下

    摘自李强著我和狙击手有个约会。

    一次狙击任务结束了,短暂的休息时刻擦拭着那一枝生命之枪,慢慢地,寒光褪尽,心灵深处的温情一点点地浮上眼角眉梢亲人、爱人、第一次猎鹿的喜悦。

    亲人的轻斥、美好的家园,或许还有小孩子们学步的傻样子淡淡的微笑,澎湃的心潮--然而举起枪,一切就都复归平静,平静地等待,平静地杀人,平静地面对随时随地可能到来的死亡,一个杰出的女狙击手,她那冰与火交融的灵魂总在爱与恨的湍流里激荡。

    摘自李强著我的狙击手老婆。

    “我家住在一个大院子里,四代同堂,共有29口人。

    1938年5月9日午后,100多个日本鬼子冲进镇子,我的父亲、叔叔和两个堂伯伯、一个哥哥、一个姐夫、一个侄儿共7人惨死在鬼子的屠刀下。

    第二天日上午,我家死难的亲人还未来得及掩埋,在汉奸的指引下,日军又进村了,当时,全家还剩下22人,除我和小妹上山打猎没回来,留在家里的一大半是女眷。其中,老祖母已80多岁,侄女小的只有岁把。

    鬼子窜入我家,见几乎尽是女性,兽性大作,但遭到拼命反抗,鬼子恼羞成怒,将我祖母、母亲等18人全部推到附近一口深水塘边中,还用竹篙、土块扑打,直至淹死为止,只有抱在手上没被捆绑的小外甥女毛毛,侥幸得救,我姐夫后来因全家遭此横祸,疯癫了近一年。

    等我和妹妹回到家,镇子里一片狼藉,到处是尸体,数十家房屋烧成火海,烧红了半边天,大火后到处是烧焦了的断墙残壁,成了一片废墟”

    “别说了,对不起,我让你想起了往事。我明白了,从那时开始,冰美人流干了眼泪才变成现在的样子。”

    “后来我们来到黑字进入突击队,我妹妹训练刻苦,每天都要十个小时,文化学习也达到了大学课程,加上先天的射击优势才被二虎队长招进护卫队。

    不过,通过学习,我们已经变的理智了,这也是叶叔的影响。他说得好,日本人是畜生,我们不是。”

    “像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

    “这里也有很多这样遭遇的人,所以才对鬼子和汉奸这样做,这是我们以前没有俘虏的原因,只要不放下武器一定是击毙。”

    “现在不是可以允许鬼子汉奸投降了”

    “还是叶叔那句话,他们是畜生,我们不是,大家脑子有个转变的过程。再说,现在鬼子汉奸的战斗力比以前差多了,以前的意思还有保护战士的意思,开始那时候的日本兵是宁死也不投降的。”

    “说实话,我是看上你妹妹了,不知道她看不看上我。”

    “大记者,这是你的事。不过,我看还行。你记得吗从涉县回来过鬼子封锁沟的时候,你下到满是泥水的沟里帮着队员们弄组合浮桥,我妹妹盯着你看的眼神。还有,你念祭奠词那份真情流露,从我对妹妹的了解,我看你有希望。”

    孤狼点上一支烟:“我还有个主意,你让我妹妹教你打枪,本身她也是狙击教官。话说回来,我是看你真的对我妹妹,以前还真的没人像你这样大胆的接近她。”

    “谢谢,我相信我们早晚是一家人,我要让笑容重新出现在她的脸上。”

    “不容易,看你的了。我是多想小时候她那灿烂的笑容,那是多好,她可是我们全家的开心果。”
………………………………

第三百一十章 积极准备

    1945年4月1日,美军在冲绳登陆,战场正逼近日本本土。为了所谓本土决战的需要。

    1945年4月18日,日本大本营决定,中国派遣军应放弃前此东西两面作战的部署,实行东主西从战略,从华南抽调兵力前往华北,集结待机。

    5月28日又决定,中国派遣军应设法迅速撤出湖南、广西、江西方面的湘桂、粤汉铁路沿线的占据地区,将兵力转用于华中、华北方面,加强该方面的战略态势。

    据此,日本的中国派遣军决定,以主力控制华中华北,采取持久战战略,战备重点为华中三角地带和山东半岛,并令五个师团自5月起开始陆续由华南撤退北上,预计在8月底撤出广西,年底前撤出湖南。

    这也意味着,日本将失去前此耗时耗力而打通的大陆交通线的部分路段及其占据的部分地区,所谓打通大陆交通线的胜利真正成了昙花一现。

    与其坚持进攻四川的主张相适应,日本中国派遣军总部对和平解决中国问题亦有不同意见。冈村宁次认为:重庆已成为美国傀儡,且在全面战局对轴心国不利的现况下,解决中国问题不能单靠外交谋略手段,认为除用武力解决问题外别无良策。

    在日本政府决定接待汪伪政权立法院副院长缪斌到日接洽和平工作时,中国派遣军再次提出异议,认为缪斌不可靠,建议不要盯在偶尔拾到的缪斌路线上,别认为它是独一无二的,无批判地去推行,而是应该确立根本的方案,开创适当而切实可行的路线去促进和平工作。

    因为所处环境的不同,日本中国派遣军与政府和大本营在军事政治战略问题上屡屡出现分歧意见。中国派遣军自恃其在华军事上一定的优势地位,一味强调以武力解决。而日本政府和大本营已经认识到全盘形势之不容乐观,企图重提和平解决,以为本土决战准备力量。

    在日本政府的决策之下,战争结束前夕的和平工作一度颇为活跃。经日本政府之认可,1945年3月16日,缪斌抵达东京,向日方提出从中国全面撤兵、重庆政府还都南京等和平条件。

    这样的条件超出了日本所可接受的底线,因此最高战争指导会议于3月31日决议不予接受。4月3日,日本天皇面谕首相小矶国昭:关于缪斌问题,曾分别听取陆、海、外三相意见,三人均表反对。可速命缪斌回国。4月5日,小矶内阁为此总辞职,缪斌工作无疾而终。

    在日本大本营进行现地交涉的指示下,1945年2月,中国派遣军副参谋长今井武夫通过关系,与中国第十战区副司令长官何柱国建立了联系。

    4月,日本内阁决议:在抽出兵力整理战线的同时努力促成停战,如能从局部停战导致全面停战则更属求之不得。决定由陆军大臣负责,由中国派遣军运用当前对中国战略优势,加强实行对重庆政治工作,努力实现与重庆停战。

    5月,何柱国的特使吴树滋向今井提出,日本应无条件从关内撤军,并通过谈判从满洲撤军。

    7月9日,今井专程到河南新站集与何柱国会见。今井表示希望与中国进行直接和平谈判,并间接表示了日军准备撤出中国的意向。何则表示,日中单独讲和无论如何也没有可能,希望日本明智而妥善地早日结束战争,从满洲撤走全部兵力自不待言,台湾等地也必须交还,而且这些条件没有更改的余地。

    今井闻之犹如受到了雷击般地震惊,他对于历史车轮飞速地转动和现实世界的严峻,感到不寒而栗。

    他感叹道,过去我们日本人凭主观愿望的观测,是多么天真和自私自利。在此情况下,今井认识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