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紫色战旗-第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60秒种后,原子弹从打开的舱门落入空中。

    这时飞机作了一个155°的转弯,俯冲下来。一瞬间,飞行高度下降了300多米,这样做是为了尽量远离爆炸地点。

    45秒种后,原子弹在离地600米空中爆炸,立即发出令人眼花目眩的强烈的白色闪光,广岛市中心上空随即发生震耳欲聋的大爆炸。

    顷刻之间,城市突然卷起巨大的蘑菇状烟云,接着便竖起几百根火柱,广岛市马上沦为焦热的火海。

    原子弹爆炸的强烈光波,使成千上万人双目失明。

    10亿度的高温,把一切都化为灰。

    放射雨使一些人在以后20年中缓慢地走向死亡。

    冲击波形成的狂风,又把所有的建筑物摧毁殆尽。

    处在爆心极点影响下的人和物,象原子分离那样分崩离析。

    离中心远一点的地方,可以看到在一霎那间被烧毁的男人和女人及儿童的残骸。

    更远一些的地方,有些人虽侥幸还活着,但不是被严重烧伤,就是双目被烧成两个窟窿。

    在16公里以外的地方,人们仍然可以感到闷热的气流。

    当时广岛人口为34万多人,靠近爆炸中心的人大部分死亡,当日死者计88万余人,负伤和失踪的为51万余人。

    全市76万幢建筑物全被毁坏的有48万幢,严重毁坏的有22万幢。

    但是,广岛的悲剧并未使日本立即同意接受波茨坦最后通牒,即无条件投降。他们竭力掩盖广岛事实真象,把希望寄托在苏联的调停上。

    但8月8日,日本从苏联领导人那里得到的回答是:日本仍在继续进行战争,拒绝接受波茨坦公告,因此,日本政府请求苏联调停的建议已失去一切根据。

    苏联政府将遵守对二战盟国的义务,接受盟国的要求,宣布从8月9日起对日宣战。就在苏联出兵这天的上午11时30分,美国又在日本长崎投下第二颗原子弹。长崎全城27万人,当日便死去6万余人,从而酿成了广岛以来的又一次悲剧。

    1945年8月14日上午,日本最高首脑在日本皇宫防空室举行御前会议,讨论无条件投降的诏书问题。日本天皇裕仁考虑国内外形势和彼我双方的国力战力,认为如果继续战争无论国体或是国家的将来都会消失,就是母子都会丢掉,遂决定发出停战诏书。同日,日本天皇发布了由各国务大臣副署的停战诏书。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无条件投降后,麦克阿瑟决定,日本的投降仪式于9月2日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军战列舰密苏里号上举行,日本新任外相重光葵代表日本天皇和日本政府,陆军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代表日本帝国大本营在投降书上签字。

    接受投降的同盟国代表、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上将,美国代表尼米兹海军上将,中国代表徐永昌将军,英国代表福莱塞海军上将,苏联代表杰列维亚科中将,以及澳、加、法、荷、新西兰等国代表依次签了字。

    至此,三个法西斯轴心国中的最后一个国家日本正式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法西斯轴心国的失败而告终。

    中国大地一片欢腾,世界也大大的舒了一口气,战争结束了,和平在向所有人招手,这是真的吗

    黑字基地的纪念碑是另外一个景象,这是由叶奋韬亲自主持的纪念仪式,他面对的是一万两千多个名字,他仿佛看见面前曾经那样鲜活的生命。

    一阵雷声从墓碑上碾过,像掌声

    没有人愿意在十八岁就永远睡去

    唯独绿色的他们

    为了保护身后那群白鸽子的梦

    自动匍匐在地下筑起一座长城

    忘记是罪过

    但也不要用永远年轻来安慰这些长眠的人

    也许有一天墓碑也会长出皱纹

    代替他们模仿那个早已向往的将军的年龄

    还是别出声,崇敬烈士的人必须像烈士一样沉默

    只有雷有权力轰隆隆碾过

    像战场的回声或者我们的心声

    巍巍昆仑、万里长城

    因为你们豪迈的壮志而永恒

    你们虽然长眠不醒。

    但我们却将你们永记。

    雄碑耸立,是你高大的身影

    溪水长流,是你不朽的心灵

    松柏常青,是你长存的浩气

    蓝天白云,是你英魂的栖地

    如今,我们站在金色的阳光下

    手抚滚烫的赤心,充满壮志豪情

    就让鲜艳的旗帜为我们作证

    你们未能走完的征程将有我们进行

    他拿起手中的文稿,并肩而立的贾莹划着了火柴。细细的风吹着,一排排清脆的枪声响彻天空。

    在人类的文明长河中,有太多的历史事件、有太多的英雄人物,由于种种原因,遗落在了史书和后人的记忆之外。我们所看到的,永远是不完整的历史。

    “不管这些人的出身来历,也不管他们各自怀有什么样的私人目的和性格弱点,当历史向他们发出召唤时,他们都能义无反顾地承担起自己的使命,推动人类社会向着更加文明和人道的方向迈进,他们把自己奉献给自由,他们才是自由之神。感谢上天赐予我们自由,以使我们籍着自由向着崇高伟岸的理想境界不断升腾”

    叶奋韬铿锵有力的声音在继续。

    “一个民族的生存尊严,不是靠乞求和抗议来实现的,别人欺辱我们,哪怕是最弱小的民族也来践踏我们,我们只会叫着我们表示强烈的愤慨和抗议。这样的人,是没有骨头的人,这样的人是低贱的。

    我们应该用大炮的震耳欲聋声让敌人颤抖,我们应该用坦克碾压他们的尊严生命,让他们知道我们不是一群只知道抗议的懦夫。”
………………………………

第三百二十二章 受惠者

    1945年8月9日零时10分,苏联一百五十多万军队从东、北、西三个方向,在四千多公里的战线上越过中苏、中蒙边境,向日本关东军发动忽然袭击。

    就苏联出兵东北的主观意图而言,起码有下面三条。

    首先,是对过去日俄战争失败的报复。

    1904年2月8日,日军向旅顺俄国舰队发动突然袭击。10日,日俄正式宣战。经过一系列的恶战,俄军沙俄军队战败。

    1905年8月9日,日、俄两国代表开始在美国的朴茨茅斯举行和谈,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于1905年9月5日,双方签订了朴次茅斯和约。俄国全权代表维特和日本全权代表小村寿太郎分别代表本国在和约上签字。

    和约的主要内容包括:俄国承认日本于韩国之政事、军事、经济上均有特别之利益,俄国不得阻碍干涉日本对于韩国行指导保护及监理之必要处置。

    和约还规定,俄国将旅顺口,大连湾并其附近领土领水之租借权移交给日本政府,包括租界地内一切公共建筑及财产。

    长春宽城子至旅顺口之铁路和一切支路,及其附属的一切权利财产,包括煤矿等等都移交给日本。

    还要把萨哈林岛库页岛南部,包括附近一切岛屿及其公共建筑和财产的主权永远交给日本。

    俄国在日俄战争中遭受的耻辱却一直刻骨铭心,而且渴望通过战争收回俄国在远东失去的一切。对于这一点,斯大林几乎是直言不讳的。

    在雅尔塔会议之前,斯大林曾几次或明或暗地对美国提起沙俄在远东的权益,并表示苏联对远东是有政治要求的。

    苏联国内的舆论工具也开始配合运作:一本回忆日俄战争的小说旅顺口在1944年10月,即雅尔塔会议前夕,成了苏联的畅销书。让所有读了这本大部头小说的人,都有身临其境参与了40多年前的事件之感。

    随着战局的明朗化,在决定远东未来命运的雅尔塔会议上,斯大林在谈到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时,便明确地向美国总统罗斯福指出,这些曾是沙俄的权益。

    雅尔塔会议关于远东问题的秘密协定甚至堂而皇之地写明:恢复1904年日本背信弃义的进攻所破坏的原属俄国的各项权益。尽管这个协定是一年以后才公布的,但对于苏联所提的政治要求的实质问题,人们在当时也不乏认识。

    其二,是为了攫取苏联在华尤其是在东北的利益。

    当时美国为了早日结束对日战争,当时离东北最近的美军还在千里之外的冲绳地区,同时不愿意看到陆战造成大量美国士兵伤亡,希望苏联能帮助消灭驻扎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日军加伪军大约有150万,作为交换条件,美国对国民政府施压,允许外和恢复苏联在中国东北的部分权力。

    1945年2月4日至11日,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以及三国外交部长,聚集于雅尔塔,会议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讨论苏联出兵中国东北问题。

    早在1943年德黑兰会议上,斯大林就对罗斯福和丘吉尔说过:一旦德国垮台,就有可能把必要的支援部队调到西伯利亚,然后,我们就能联合起来打击日本。

    当时,三方还就苏联出兵东北的政治条件进行了试探性的会谈。2月8日,斯大林在雅尔塔同罗斯福秘密会谈时,提出了苏联出兵的条件,他说:如果这些条件不能得到满足,我们将难以向苏联人民解释,为什么俄国要参加对日作战。10日,斯大林同罗斯福再次会晤,达成正式文本。

    斯大林向罗斯福表示,大连不能成为国际港口,苏联需要得到旅顺港周围的海军基地,英国没有参与协定草案的制定。但2月11日,斯大林和罗斯福却邀请丘吉尔在协定书上签了字。

    当年沙皇修建西伯利亚铁路时,一位英国人曾这样说过:在亚洲获得一个不冻港作为铁路的终点站,可能是俄国合理的愿望,拥有一个不冻港就意味着,这条铁路直达那个港口穿过的那整个地区都将成为俄国的了。

    德黑兰会议期间,丘吉尔也说了同样的话:像俄国这样一个巨大的陆地应当有一个不冻港,这话正中斯大林的下怀。丘吉尔对苏联关于远东不冻港的看法感兴趣,罗斯福则明确告诉斯大林,自由港的主张可以适用于远东地区,大连就有这种可能性,雅尔塔会议使斯大林终于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1945年8月14日,中国国民政府同苏联政府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此刻,用十分得意来形容斯大林一点也不过分。

    他兴致勃勃地走到地球仪旁,向外长莫洛托夫描绘苏联的边界线:这边怎么样呢千岛群岛如今是我们的了,萨哈林岛库页岛全是我们的了,您看,多棒呀就连旅顺口、大连都是我们的了。

    中长铁路也是我们的了。中国、蒙古一切正常。您瞧,对我们的边界我还能不满意吗

    其三,是出于对东北丰富物产的垂涎三尺。就工业而言,到1945年,东北工业规模超过日本本土,亚洲第一。

    从沈阳到大连的沈大线两侧工厂烟囱林立,城市连成一片,成为举世闻名的绵长工业区,沈阳铁西区被誉为东方的鲁尔。

    “苏联实行的政策就是比日本还狠的三光政策,关键点是就是全面占有和重点掠夺。”姚水明补充道。

    所谓全面占有,就是把东北所有日资产业宣布为苏军的战利品,由苏军全面接收。

    重点掠夺的就是把最新最好最重要的机器设备拆运到苏联,满足自己的需要。

    剩余的部分,一分为二,中苏各占其一,双方再进行排他性的经济合作,以免第三国的势力进入东北。

    这三个环节是统一的,缺一不可的,其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全面占有和重点掠夺,三个环节都服从于苏联国家安全的目的。
………………………………

第三百二十三章 扎实的基础

    “云学兄,说说情况吧。”

    “大型铁矿床位于河北省迁安县西部,面积3000平方公里左右,区内广泛出露太古宇迁西群地层,自下而上有马兰峪、三屯营及上川组变质岩系,矿床主要赋存在三屯营变质岩系中。

    全区已发现34个矿床,矿体分为西、东、南三个矿带:

    西矿带,有水厂、孟家沟、北屯、蔡园、王家湾等铁矿床。

    东矿带,有宫店子、白马山、裴庄、羊崖山、大杨庄、二郎庙马家山等铁矿床。

    南矿带,有大石河、耗子沟、塔山、杏山等铁矿床。

    矿体一般呈层状、似层状、透镜体状、扁豆状,厚度大,产出层位稳定,大部分矿体裸露地表,矿石品位一般含铁2035,硫、磷等有害杂质含量较低。

    磁性较高,磁选后精矿品位可达68,矿石主要为石英磁铁矿贫矿石,金属矿物以磁铁矿为主,其次为假象赤铁矿、赤铁矿、褐铁矿。

    脉石矿物为石英、紫苏辉石和透辉石,其次为角闪石、黑云母和磷灰石,矿石呈条带状或条纹状构造,累计探明储量惊人,大部可露天开采。

    这里的煤矿也不少。

    我们已经在这里建设了一个大的钢铁联合企业,只要下个月设备一到,半年之内就能形成生产能力,图纸完全按照汉斯给我们的德国标准。

    另外,美国的两条货轮已经出发了,都是模具,工装,加工设备,可以和电厂同步进行。”

    “电力不用担心了,计划的钢产量是多少”

    “按国际标准是以粗钢产量计算,每年一千万吨,差不多相当于日本战前的两年产量。此外,下一个电厂设在滦县,也就是坑口电厂,发电量是这里的五倍。”

    “有了电一切都好办。”

    “以前讲过,所有厂区规划了20000平方公里,主要是各类钢铁产品和武器生产的基地。就业人口,我指矿山和各类金属和非金属加工企业可以安排三百万人就业,加上第三产业,在五百万上下。”

    “各国要投资的非军工厂家在哪里”

    “规划在各个大一些的城市旁边,那里的电厂只要改造增加发电量即可,预计能安排三百万人就业。”

    1945年5月17日,二战刚刚结束,以强硬著称的英国首相丘吉尔下达密令,要求英方协同美国,火速制定进攻苏联的计划。

    5月底便已完成的该作战计划借鉴了希特勒入侵苏联以及1939-1940年英法土耳其进攻外高加索和中亚的作战方案。

    为了形成兵力上的优势,该计划甚至提到要动用西德、挪威、丹麦、希腊、利比亚等国被解除武装的德军,以及隶属党卫军的侨民武装力量。

    进攻日期定于7月1日,也即波茨坦会议的前夕。

    然而,苏联的反间谍机构提前获悉了这一计划,1945年6月底之前,部署在德国、奥地利、波罗的海沿岸以及高加索地区的苏军被调至前沿阵地,只等敌人来犯。

    这让西方战略家和军方人员大为震惊,措手不及,计划不得不临时取消。

    英美以1945年计划为基础,又拟定了更为详细的所谓战车计划。

    根据该计划,将对苏联的70处目标、东欧的25处目标发动133次核打击,随后将对被占苏联领土进行分割,扶植12个移民傀儡政权,其中包括北方国、西伯利亚国、伊杰利-乌拉尔国、山地国或叫北高加索国和自由哥萨克国等国。

    此后,西方阵营又制定了突然打击计划,打算出动6000架次飞机,对苏联进行密集轰炸,并投放300枚核弹。

    不久,又有代号半月、肉鸡等入侵苏联计划相继出笼。

    上述这些计划,无一例外是要通过战争的方式,对苏联予以重创,达到让世界最大疆土的国家分崩离析的目的。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苏联对与西方对话和解仍抱有幻想,苏联高层领导还主张同西方开展对话。

    斯大林的和平共处与一般意义上的和平共处有所不同,这不仅表现在其适用范围仅局限在两制国家间,更表现在其功能要求和价值判断方面,即和平共处只是两次战争中的休整、是两种制度总决战进程中的喘息。

    和平共处或为推迟战争而努力,或为和平战胜资本主义提供条件,而斯大林的世界革命与一般意义上的世界革命则是一致的,即革命是世界性的,目标是要在全世界实现**。

    由此可见,世界革命是长远战略,和平共处是暂时策略,和平共处是世界革命的手段和权宜之计。

    由于斯大林在思想深处坚持对资本主义否定和批判,由于两战间长达20多年的相互敌视以及二战时苏联与美英在诸如第二战场和战后安排问题上的龃龉和矛盾,所以,战后初期斯大林在维持与西方有限合作的同时,仍对美英怀有很深的戒意并保持高度的警惕。

    也正因如此,西方一旦有风吹草动,斯大林就会将其与制度的对立联系起来,稍有激化,其对抗便不可避免。

    所以,在斯大林对外政策的轻重缓急序列中,苏联的国家利益是摆在第一位的。

    至于革命,如果无助于保证苏联的根本利益,是不会纳入考虑的。

    至于合作,只要符合苏联的国家利益,就要尽力去争取。

    斯大林在1945年4月24日致杜鲁门的电报中说,我不能与自己国家的利益背道而驰。所以,为了国家利益和安全,斯大林在战后初期并没有做好与西方全面对抗的准备,甚至还希望继续获得美国租借法所给予的经济援助及贷款。

    至少在表面上,二战后的斯大林多次并不厌其烦强调同西方的和平共处与大国合作。

    1945年4月,斯大林在就罗斯福去世所发的唁电中,称其是一位极其伟大的世界性的政治家和组织战后和平与安全的倡导者。

    美国担负了反对共同敌人的战争主要重担的大国,它们之间的合作政策今后仍将加强。
………………………………

第三百二十四章 日本投降

    我来到北平郊外的临时指挥部,这里是中国十一战区准备日军受降的临时办事处。

    我刚在办公室坐下来,一个参谋走了进来:“报告:日本军部参谋长高桥坦中将到。”

    我转入场屋,门口适有一小长桌,我就在桌后椅子坐下。

    高桥坦中将已由车上下来,正在拖刀跨步向我走来。

    这人就是七七事变前,驻华中佐武官,和驻屯军参谋长酒井隆大佐两人,不断用粗暴无礼、侮辱恫吓的野蛮手段,对付中国政府高级人员的打手。

    高桥坦近桌时,趋步向前,伸出长臂,意欲握手,我顺手一指桌前小凳:“请坐下。”并未和他握手。

    我是执行同盟国的共同规定,可是他觉得是到中国以来,第一次遭遇到的不幸。本能地,倒吸一口凉气,真的,抽出声来了。

    我问了他几句话,起身准备入城。

    高桥坦中将立刻走到他的车前,拉开车门,立正请我上车。

    我以为受降人员坐日本军车进城很不适当。回头问那位先遣办事参谋:“你有没有车”

    “有,小车。”

    “有没有国旗”

    “有。”

    “准备好我要一用。”我就登上这悬有中国国旗的小车进城。

    高桥坦中将脸上铁青,随着我车后跟进。

    到达市内办事处,联络参谋报告: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根本博中将求见,我答应请他们进来。

    根本博几人入室,知道不可再握手,鞠躬为礼,我起立还礼,然后他们在桌前小凳上就座。

    我真佩服年轻参谋的灵敏性,就在我命联络参谋引导根本博中将来见的一瞬间,他们已经把中国国旗悬挂在我桌后的墙壁上,使我座位,增加了国权的气势。

    根本博中将先介绍同来的高桥坦参谋长,渡边渡参谋副长,及翻译尾关正尔中佐,然后说昨天未到亲迎,表示歉意,之后接着说:

    “贵官远道而来,负责主持前进指挥所,敝官非常钦敬。”

    “至于北平,天津和保定,石门等所辖地域之安全,本人绝对对长官负责。”

    “今后,本司令部对前进指挥所的联络,敝官已指派高桥坦中将为全权代表,负责联络事宜。”

    我对根本博中将说:“胜利者对能悔改的失败者之宽恕,为人类最高道德,我中国是有伟大文化的民族,在日军正式纳降以后,我政府对日军及日侨必依国际公法,使日本军民有安全的保障,决不报复。”

    即对日军下达命令,召日军代表高桥坦中将来指挥所洽降,接受受降官的命令。

    发出命令的同时,我指示日军代表,不准佩刀、佩勋章。

    “可否给他们一点面子,佩戴军刀。”

    我想日军投降时,不得佩戴军刀,是同盟国最高统帅麦克阿瑟的共同规定,适用于中国战区,能否执行,有关国格。

    我断然地说:“日本人的勋章和面子,是流中国人的血换来的,我以胜利国受降人员的名义说,我不愿意在洽降时,见到有损中国面子的东西胜利者更需要荣誉。”

    二话没说,我转身就走了。

    向十一战区投降的有:

    日本华北方面军司令部,驻蒙军司令部,坦克第3师团,第118师团,第3**警备队,**混成第1,2,8,9旅团,计126800人,侨民207130人。

    1945年9月30日,忽有美军华德少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