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狠角色--傲凰-第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果然,第二天得到授意的大理寺卿上奏了文御史惨案的始末内情,赵御史当年获罪也系人为嫁祸,皆因一把琵琶内隐藏的忠诚侯府罪状证据。此案已审清查明,大理寺、刑部、都察院恳请皇上为二人昭雪,并严惩罪魁祸首。

    皇帝心中早有论断,当朝下旨:忠诚侯夺爵

    抄家,斩立决,家产尽没国库,府中上下仆役一律发卖;其两子尽数罢官,发配边关苦役,其府女眷流放岭南,终生不得返回京城,遇赦不赦。

    这番处置在皇帝看来还是很仁慈的,若非顾忌到淑嫔身为一宫之主,育有三位皇子,他绝对会将侯府男丁尽数斩首,女眷一并打入奴籍。

    此外,又以淑嫔与宫外私相传递为名,一番责斥,令其前往大佛堂抄写经书,修身养性。

    原本是想降位,可淑嫔名下有三位皇子,皆已出宫开府,再往下降就成了贵人,实在不合适,又不能在没公开真实罪名的前提下给已成年的皇子改玉牒。思来想去,便只好将其禁足了,打算过些日子再寻其他事情治罪。毕竟只要一想起自己的嫡子死在淑嫔这个女人手里,皇帝心里就止不住怒火翻腾,包括惠贵妃,二皇子、三皇子,全都被皇帝的怒火波及。

    在东方业的案子落幕后,一道圣旨传往荣郡王府,一道圣旨传往庆郡王府,分别将两位皇子申饬了一顿。圣旨中只说二人办差不利,停职在府闭门思过,自修其身。

    举朝上下都清楚,二位皇子是和案子有牵连,皇帝不忍心重治,所以选了这个办法。

    眼看着两个哥哥受了处置,刚刚纳了个美娇娘的明亲王也胆战心惊,开始深居简出,深怕皇上想起了自己。

    穆云棣算是稳重的,一如既往的在户部王府之间两点一线。一墙之隔的安郡王府氛围却极好,赵歆月喜悦的是自家和文家沉冤得雪,穆云橖喜悦的则是淑嫔一脉大创。淑嫔主要仰仗的便是母家忠诚侯府,如今侯府没了,三皇子也遭了厌弃,老八府里又有个东方清漪,老九一惯懒散不理朝事。

    淑嫔,她便是以往再厉害,如今也是拔了牙齿的老虎,只能任人宰割了。

    母妃的仇,他的仇……

    “爷?”眼看着夜深了,赵歆月得知他一人在书房饮酒,不放心的过来看看,一进门便是满屋子酒味。

    “你来做什么?”穆云橖眯着长眼,俊美无铸的面容褪去了惯常的温柔,在灯光的衬托下显得异常冰冷不近人情。

    赵歆月脚步一顿,知道自己又坏了规矩,本该请罪后转身离去,可到底担心:“爷,醉酒伤身,夜也深了,该安歇了。”

    “下去!”穆云橖只有冷淡的两个字,今晚他只想独自品尝胜利的喜悦滋味,不想有人在身边唠叨。见她站立不动,修长的眉眼一挑,眸中闪过一抹邪魅冷光:“赵歆月,你的事情完成了,想离开京城吗?”

    赵歆月一怔,噗通跪倒:“郡王恕罪,歆月再不敢坏了规矩。歆月当初承诺过,只要郡王能助歆月达成心愿,歆月愿意一生为郡王效力,至死不悔!”

    “记得就好。退下!”穆云橖摆手。

    赵歆月起身离开书房,在院中回头看了一眼,映在床上的身影看上去那么的孤傲,仿佛在渴望着一丝温暖,却又拒绝一切温暖靠近。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她对他的心思就起了变化,却不敢承认。今晚,算是彻底死心了,那个人的心是她没办法捂热的。

    书房内,穆云橖却因为赵歆月的打岔而停了酒杯,意识恢复了些清明。

    报复的成就感过后,他猛然意识到近来大理寺刑部的繁忙,世上真有那么多的凑巧?不!不会。他会想到借用一案牵出一案,那么旁人也会想到,是谁呢?又有什么目的?

    他回头仔细看了一遍:二哥出宫建府时就已失了帝心,又经过甘肃山东两处大案的牵连,别说皇位,便是亲王爵也只能等到将来新帝登基时施恩受封了。忠诚侯府的案子内情不简单,虽未公布,可是他亲手布的局,自然知道里面牵涉到谋害嫡子,淑嫔身上的罪孽自会迁怒到三哥等人身上,三哥、老八、老九已是不同原因的失于帝心了。剩下的只有五哥,他自己,下面的小十和十一还没成年。

    猛然一惊,满头冷汗。

    经过几个大案,没受牵连的成年皇子竟然只剩他和穆云棣,而他自己在举朝上下是个病秧子,早绝了大位,那么就只剩了穆云棣一人!难道……这一切都是穆云棣在暗中谋划?

    不,不会,穆云棣不至于如此愚蠢。

    眼下皇帝尚且中秋鼎盛,起码十年内不会有问题,穆云棣若这般早的从众皇子中冒起来,岂不是太招眼?这可与他一贯低调谨慎的行事极不相符。

    意识到有股看不见的力量在操控全局,这令穆云橖心惊,瞬间从

    成功的喜悦中清醒过来。对方在暗,他们在明,唯有蛰伏静待,若对方真是别有用意,肯定还有有所动作。

    (美克文学…)
………………………………

229。 命运的相似

    

    随着几宗大案落幕,皇宫内的气氛却依旧沉寂压抑。

    自从潭拓寺附近爆发了时疫,在皇帝以安危之名的挽留之下,太后便不再提出宫寺礼佛的事。慈宁宫本就有大佛堂,每年都有翻新,如今淑嫔呆在里面抄经赎罪,住所穿着用度都简素了很多。淑嫔进佛堂的原因谁都猜着不简单,但旁人不敢问,便是皇后也只能暗中猜测,太后却是无妨,早私下里试探询问了。

    皇帝考虑到此事的影响,特别是担心消息传到皇后耳中后可能引发的后果,便只隐晦的说:“忠诚侯府做的那些事她能不知?那么多的罪孽,如今只让她佛堂恕罪,已是天恩了!”

    知子莫若母楮。

    皇帝越是如此讳莫如深,太后越明白此事干系甚大。

    太后没再问,却用自己的人脉去私下打探。太后与旁人不同,她的身份在很多时候享有特权,再加上一辈子耗在后宫,积累的人脉力量不容小觑。没多久,太后便打听到几个案子的详情,又结合那几天皇帝私下见的人以及情绪反应等等,竟猜到了几分真相。

    倒不是太后多厉害,而是她得知张仪查了忠诚侯府的两位嬷嬷,瞬间便明白,忠诚侯府之所以有今日下场,那些公布出来的罪名都是虚的,真正的原因是四皇子的死!

    太后早知四皇子的夭折很蹊跷,那时亲王府里孩子好几个,旁人都没事,偏偏身子最健康的四皇子得了天花夭折了。毕竟是自己嫡亲的孙儿,便是不大喜欢当时还是王妃的皇后,也很恼怒,私下里命人暗查。结果,一查查到了当时是侧妃的惠贵妃头上。

    二皇子当时有两三岁,粉团似的可爱,又极聪慧,太后非常喜欢。四皇子再尊贵再好,已经死了,她得多为活着的孙儿着想,于是投鼠忌器,便将此事瞒了起来。当然,里面也不乏私心,惠贵妃是个有能为的女人,可以与皇后分庭抗礼,太后不希望儿子的后院一家独大。

    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终于得知了真相,竟是淑嫔做的!

    “淑嫔近来如何?”太后微微眯了眼,原本慈和的眼神闪过一抹厉色。

    甄嬷嬷低声回道:“淑嫔谨遵圣谕,每日诚心礼佛,不曾踏出佛堂一步,也不曾与外人见面。”

    “倒是沉得住气。”太后倒也不意外,淑嫔若没城府心机,也不可能一步步走到现在。

    这后宫里地位最尊贵的皇后、母凭子贵的惠贵妃、曾经冲冠后宫的妃子们全都不如淑嫔。淑嫔曾做到四妃之一,有多年圣宠,又养大了三个儿子,且个个不俗,又为家族谋得恩泽,得了侯爵,这样的本事谁能不佩服?正是因为淑嫔太厉害,一开始太后便对其名下的三个皇子不太亲近,而是中意惠贵妃所出的二皇子。

    现在……二皇子彻底废了。

    太后揉揉眉心,疲惫的叹口气:“最近十皇子身子可还好?”

    “太后放心,十皇子身子好着呢,功课也做的好。说起来十皇子也极有孝心,今儿特地送来亲手抄写的佛经,奴婢瞧着字迹工整,比旁人写的字大呢,太后看起来就不费神了。”

    “他是个好孩子,皇上昨天还夸呢。”太后笑笑:“把新送上来的果子给他拿些去,让伺候的人经心些,别让皇子为了功课熬坏了身子。”

    “是。”

    太后沉了沉眼,状若慈和的问:“翊坤宫那位病的可重?”

    “太医说是瑾妃娘娘身子弱,静心安养两日便无碍了。”

    “哼,心大了!”

    柳如玉在两天前称病,已不往景仁宫和慈宁宫请安了。原本这是常事,只是太后见皇帝连着总往翊坤宫去,便认为柳如玉是借病邀宠,想借机笼着皇帝生个皇子。毕竟如今皇帝身体不错,继续在位十来年也可能,柳如玉有宠无子,怎能不动心思。

    自从那回潭拓寺的事后,太后轻易不再表示对柳如玉的不满,否则皇帝就要对她这个太后不满了。

    想了想,决定敲打敲打皇后,借皇后的手压一压瑾妃。

    可惜太后却不知道,如今的柳如玉正等着她出手,在太后浑然不觉中就踏入了对方精心布好的局。

    宫外,明毓与芙萩的计划也并未停止。

    根据宫中传递出来的消息,表明柳如玉已经遵照指示展开了计划,只要太后沉不住,这一局必输无疑。芙萩对宫中的事并不担心,她所担心的是宫外。

    见

    tang明毓悠闲自在的模样,她忍不住问:“你怎么能肯定二皇子会照你的计划去做?他虽闭门思过,但仍是郡王,皇帝也没旁的处置,他不至于绝望。”

    明毓勾起唇角:“他怕的不是皇帝,是三皇子。”

    “三皇子?”芙萩并没听懂。

    明毓继而说道:“三皇子最怕的是淑嫔失宠失位。”

    确实,三皇子能仰仗的外家忠诚侯府已经没了,下面有个已封亲王的亲弟弟,若其母妃失势,对他的影响是最大的。何况他如今没了差事,门庭冷落,不知何时才能等到皇帝的解足令,若时间太久,只怕原本支持他的大臣都要动摇了。

    那么,明毓的意思是对三皇子施压,若三皇子急了,二皇子作为与其自小明争暗斗的对手,绝对无法冷静。

    芙萩设想了一下计划顺利的景象,微微皱眉:“若计划成功,岂不是便宜了穆云棣!”

    “可以先将他制死。”明毓看似随口一说,余光却观察着她脸上的表情,见她微然惊愕,轻笑一声:“算起来我心肠软,他们都是我的堂兄弟,怎好下死手。这穆云棣确实不一般,如今就数他身上最干净,若换个人早慌了,他却稳的住。若换个立场来看,他倒是最合适的。”

    最合适什么?自然是最适合继位。

    明毓的心理也好理解,一方面巴不得那些人争的头破血流、自相残杀,另一方面又不愿将来继位的皇帝庸俗无能,这是他作为穆家子孙与复仇者的矛盾。所以他才会听取芙萩的建议,那是一个折中之法。

    芙萩懂他话中的意思,若在以前她是恨不得穆云棣一辈子抑郁不得志,可随着重生后时日推移,心态渐渐发生了变化。便是换种角度来看待,唯有穆云棣登基对陆家才最好,毕竟她不能保证其他人继位能容得下陆家。因为她嫁入庄郡王府,即便是死了,陆家身上也依旧有着庄郡王府的影子,若是穆云棣继位,陆家聪敏些谨慎些,再念着她的几分旧情,陆家便可安享富贵。

    既然决定放手,决定从庄郡王府脱身,又何必再执着对方如何?

    “表哥不必顾念什么,只管进行咱们的计划,至于他如何,凭他的本事吧。”芙萩便是不故意阻扰,也不会暗中相助,甚至她会偏帮些旁人。例如……穆云橖!

    穆云橖真是深不可测,不知想到了什么,亦或者是发觉了什么,突然开始查起她。这倒不是对方怀疑她诈死,而是怀疑如今发生的事与她背后的人有关。

    明毓与她谈过穆云橖,说对方若非身子不行,与穆云棣对上绝对极为精彩。

    想到穆云橖,她问起一件心中存了许久的疑问:“穆云橖为什么那么恨淑嫔?难道敏贵妃的死于淑嫔有关?”

    明毓哼笑:“淑嫔可不是一开始就得宠的,若不然也不会在生了三皇子后过了五六年才得了八皇子。八皇子与七皇子是同年出生,原本是敏贵妃得宠,却偏偏被淑嫔借着上了位,这里边儿若没有故事,谁信?”

    这么一说芙萩也反应过来,三皇子与八皇子隔了五六年,八皇子与九皇子若直隔两年,便是其中有些旁的原因,也不能否认淑嫔得宠正是从生了八皇子开始,那是淑嫔鼎盛时期的开端。而敏贵妃生了穆云橖,若一直等了十一年才又得了十皇子。

    想必,敏贵妃并非天生体弱,这里面淑嫔功不可没,敏贵妃或许是势弱,为了保护穆云橖只能低调不争。或许正是因此,纵然敏贵妃有绝色姿容,又有皇帝喜欢的温柔才情,却并没怎么受宠。

    那……

    “难道穆云橖的体弱也是淑嫔的手笔?”芙萩冷不丁一联想,穆云橖真正的病症指不定就是从娘胎中带出来的,敏贵妃定是怀孕时遭了暗算,否则怎么解释十皇子身体康健?可见敏贵妃的身体原本是没问题的。

    “或许吧。”明毓暗中查过,原本还猜测穆云橖会不会借着病弱做掩护,然而事实证明,他那身子确实不好,包括那子息艰难的传言也是真实的。若真是淑嫔当年算计敏贵妃所产生的后遗症,也难怪穆云橖如此怨恨难消了。

    一个男人愿不愿要子嗣和能不能有子嗣完全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概念,绝嗣,任是谁都无法承受。

    显然,芙萩想到穆云橖的身体,又想到安郡王府内院的情形,多少猜到了一点儿。忽然讽刺的想笑,原来上一世的一墙之隔,有这么个人与她有着相似的绝望命运。

    明毓见她脸色不好,略一思忖便猜到症结:“当初你也是胡来,那种药怎

    么能乱吃!”

    “怕什么,反正我如今一个人。”芙萩只是嘴硬,心里又何尝不想要亲生的孩子,这是她两辈子的执念。可惜前生没法生,现在又没机会。生孩子不是一个人的事,经历了那么多,她有点儿无法想象会再嫁人。

    明毓本想张口,想了想又止住。

    其实他在暗中寻找“毒手”叶三。

    叶三医术非凡,却因喜欢钻研毒物,又因报仇而毒杀了仇人满门十三口,那十三人每人所中的毒都不同,但无一例外死状非常可怖,因此得了个“毒手”的称号,令人闻之色变。叶三此人极为怪癖,若非当年偶然对其有救命之恩,他们也不会有交集。叶三秉承“有仇报仇有恩报恩”,为报恩,便教了四个徒弟给明毓,朔月与子规便是其中的两个。朔月四人出师后,叶三便告辞离开,没了踪迹。

    他想找到叶三,也是为了芙萩。

    她吃的药虽过两三年就不影响生育,但不保证对她的身子没影响,最好是找个高明的大夫给她诊诊,仔细调养两年。偶尔外出见她总盯着孩子瞧就知道,她心里渴望有个孩子,旁的他或许帮不上,这件事却是有能力的。

    另外,两年的时间足够完成计划了,或许那时他们离开这纷乱的京城,也能过上世外桃源般的日子,也许……

    作者话:最近又断更,确实是不可抗拒的原因,因为俺要结婚了,在忙结婚的事情。这事儿来的有点突然,作为一个大龄剩女,俺的心态还没调整过来,总之感觉很……

    不过关于本文有一点是要申明的,绝对不坑,看过作者以前文文的读者应该清楚,我尽管更新不敢保证,但坑品是有保障的。所以呢,以后的更新就是时间宽裕会多更些,时间少就会更的少点儿,一定会完结的。
………………………………

230。 宫中波涛暗涌

    

    荣郡王府,自从被责令闭门思过,二皇子穆云桓便持续低迷颓丧,虽然皇上没再做其他处置,他自己心里很清楚,他与大位是彻底无缘了。若他不能继位,那么等有了新帝,他这个皇长子的处境可想而知,更何况他曾做过十几年的隐形太子,哪个兄弟能容得下他?

    幸而老三与他处境相似,他还不至于太急,每天尚且能安稳的读书习字,又每隔几日便呈一道悔悟折子,痛哭流涕的言说自己的不孝云云。

    他的这般作法确实有效,皇帝在看到第三道请罪折子后,忆起往日的父慈子孝,态度便软了几分。加之惠贵妃聪敏,二皇子的事情一出,她立刻脱簪请罪,每日除了给皇后太后请安,只在自己寝宫内闭门悔过。不说旁的,只在态度就让皇上舒服不少,毕竟皇上在二皇子身上花费的多年心思,实在不愿自己教导长大的儿子那般不忠不孝不知悔过楮。

    三皇子消息不慢,知道二皇子举动后却没一味效仿,否则只怕是东施效颦了。

    毕竟二皇子没有外家犯事拖累,其母妃也没被罚入佛堂,皇帝对他的父子情分更不能与二皇子相比。想到这些三皇子便是满心愤懑不平糌!

    他那个好二哥做的事哪件小了?父皇却那般偏心,不论怎样的罪过总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他便是再努力父皇也看不见。包括对母妃的处置也令他心寒。之前说降位就降位,现在一句“与宫外私相传递”便罚入佛堂,简直是个笑话,宫里的女人哪个不与宫外传递消息?父皇处置母妃,根本不考虑他们儿子的感受,或许在父皇眼里,他和老八、老九三个儿子加起来也不如二哥一个人。

    若是父皇当真厌弃了母妃……

    这些天他仔细想了又想,总觉得皇帝处置母妃的罪名太牵强,原因肯定与忠诚侯府有关,却不该是牵连的缘故。他梳理了一遍又一遍,疑心是那条“私通外官”惹得祸。若真是,那么皇帝处置母妃是为压制他才对,可老八、老九却安然无恙。

    他哪里能猜到事情的症结远在二十八年前呢。

    最后,他忧心之下便通过宫中内线悄悄传消息询问淑嫔。

    原本只是试探一问,却不想淑嫔果然不愧在宫中浸淫多年,在佛堂的这几日就把事情来来回回掰开了揉碎了,想明白了。她虽没猜中具体那件事惹得祸,却料定皇帝对她动了真怒,真正的处置定然还没开始,否则不至于将她特地罚到慈宁宫的大佛堂来。

    在接到三皇子的询问后,淑嫔暗中动用深埋的钉子,居然从惠贵妃的长春宫里探到了消息。

    原来惠贵妃也暗中查过忠诚侯府和淑嫔的事,因惠贵妃没被责罚,与宫外联络还算方便,便知道了张仪特地查过侯府嬷嬷的事儿。当初四皇子得天花,惠贵妃虽没直接出手,却也参与了,若非她的诱导和暗中给予方便,在王府根基尚浅的淑嫔也不会起那个心思。

    因此淑嫔一得知嬷嬷的事儿,立时就明白皇帝恼怒的真实原因,心下对惠贵妃恨的咬牙切齿。

    当年也是她太年轻,刚生了三皇子心气儿正高,惠贵妃暗示挑拨两句,居然鬼迷心窍的被人当枪使。事后她就后悔的不行,马上将一切痕迹抹平,彻底蛰伏下来,这才没让惠贵妃抓住把柄除掉。

    时隔二十八年,事情居然又翻了出来。

    她作孽遭报应,她认了,可凭什么惠贵妃就能安然躲在一旁看戏?哼!她可不会白白吃亏,惠贵妃想看她的笑话,还早着呢!

    惠贵妃此时虽因二皇子的事颇为焦虑担忧,但也因淑嫔扛了四皇子的死因而暗自高兴,正考虑着是否将这消息透给皇后?皇后若得知了儿子真正的死因,定会对罪魁祸首处之而后快,没了淑嫔,老三几个在宫中就没了依仗,二皇子就能再得几分希望。

    想着,又想到了舒妃,总觉得以往小看了她,统算下来竟然只有老五一身干净。

    惠贵妃算来算去,觉得老五的威胁比老三大多了。若没了老五,老三几个有个罪妃母亲拖后腿,皇后也会迁怒看几人不顺眼,老七是个病秧子,老十和十一还小,就只有他的二皇子最有继位可能。毕竟是长子,又是皇帝自小教养长大,只要安分孝顺几年,皇帝定然会原谅他。

    这老五的把柄倒真不好抓,舒妃也低调谨慎。

    在惠贵妃暗自盘算的时候,殊不知淑嫔报复她的计划已经启动了,为此淑嫔不惜动了埋在长春宫最深最隐蔽的一颗钉子。

    惠贵妃身边有个陈嬷嬷,是跟了她三十多年的老人了,如今年事已高,又有些病痛缠身,惠贵妃打算趁着今年将长春宫里到了年纪的

    tang放些出去,而陈嬷嬷便让她出宫荣养。惠贵妃虽没打算彻底放陈嬷嬷自由,但到底是多年老人,也没想下狠手,却不料她竟真栽在这个陈嬷嬷身上。

    陈嬷嬷得了出宫的准信儿,领了赏赐,磕头谢恩便退了下去。

    一出殿门,陈嬷嬷寻个托词便离了长春宫,一路疾步往景仁宫赶去。进了皇后寝宫,只说有事要私下回禀,待皇后遣退宫人,这陈嬷嬷便跪在地上磕头。

    “求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