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大宗师-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算了算,将爷的弟弟差不多也快到了,到时候对小李将爷说一声,让他问问自己大哥,究竟遇仙还是遇狐了。

    这场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没有多久的时间,就将伫立在紫禁城乾清宫大殿外的,那些手执长戟的金甲力士们,打扮成了银装素裹的蜡像;而此刻,与丹墀下这些蜡像同样立在乾清宫大殿游廊下的还有一个雪人,从外貌上看,这应该是一位年纪大概在七旬上下的老者。

    大雪初时还能数得出一片两片三四片,而时隔不久这天地之间就变成了一片混沌,皑皑的白雪已经将老者身上如血一般殷红的官袍,染成了与这天地同样洁白的颜色。
………………………………

第14章 名士风流

    要说这位被王德化当做雪人戏耍的大明高管孙承宗,那也是一位响当当的风流人物。孙承宗字稚绳,号恺阳,他是万历三十二年的进士第二名,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榜眼公,是曾经与状元公和探花郎一齐走马夸街的大神。

    孙承宗的爹哋只不过是一个高阳酒徒,家世背景不足以支撑他登堂入室拜为首辅,那是什么原因让一个小门小户的孙承宗,成为了突破固化阶层天花板的高管,成为了大明王朝的首辅宰相?还不是因为他初时曾为明熹宗朱由校的老师,否则孙承宗就是项长三头肩生六臂也是惘然;那个时候尽管创业环境恶劣,可是在创业人的眼中,一切磨难都是美好的;明熹宗朱由校还不是木匠也不是与满朝大臣对立的混蛋;少年时的明熹宗朱由校,可是一位疼爱弟弟、孝顺父母、聪明懂事、热爱劳动、学习优异、品学兼优的三好少年,当初不受待见的崇祯帝还是五皇子信王的时候,多亏这位哥哥的护佑才侥幸存活下来,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自打大明朝翻篇开始,能够顺利活到可以自己嘬死的皇子,双手是可以数的过来的。

    正因为很多时候,血淋淋的宫斗可能比杜蕾斯更有效,所以一旦在排位赛中夺魁,大明朝的皇帝们,首先抬举的是那些曾经同自己栉风沐雨共同砥砺前行的太监、乳母和宫人;这位孙承宗是朱由校太子府邸的老班底,自然受到了多情皇帝朱由校的眷顾,从此开始平步青云,至于打怪升阶的速度,还是那句话,你懂得!

    要说明熹宗朱由校其实是个敢爱敢恨、身怀绝技的高级知识分子,他的一生是透视开挂的一生,他发掘的人才各个是狂拽炫酷屌炸天的存在,而这个被王德化玩成雪人的孙承宗,相当于大神们来讲只是一个附骥尾的人物。

    说孙承宗之前咱们先要唠它一块钱明熹宗朱由校的闲嗑。先说他敢爱敢恨,朱由校他爹是明光宗朱常洛,他的爷爷是万历皇帝明神宗朱翊钧,他爹哋朱常洛坐上皇帝宝座那是一个相当的不容易,不仅亲爹不待见自己,就是几个大妈小妈都恨不得他死,谁让朱常洛是个生命力超凡脱俗的小强哪;见无数轮的斩首行动过后,都不能对朱常洛形成有效打击,于是内外联合的“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便相继上演了,直到熬死了亲爹万历皇帝,小强朱常洛才在一个月后,欣慰地看着有了自己几分模样的朱由校闭上了眼。

    朱由校在父亲舍生忘死的掩护中艰难胜出,一举夺魁之后,不等自己的屁股坐稳,少年朱由校就开始了疯狂的抬举、疯狂的报复、疯狂的变革……

    拼上了小命保护着自己完成了登基大业的魏忠贤和客氏上位了,很自然,与自己一系的孙承宗上位了,被抬举上位的人是不是敌对他不管,只要是同自己同甘共苦一起走过的人,统统加官进爵……

    而孙承宗文学成就上的师承——东林党,却因为在三大案中包演了主、配、从所有角色,被小皇帝通过自己最亲的魏忠贤……等人,不遗余力地打压、再打压……

    这样一来,骚客阶层自然视君王为仇寇了,还甭说,大明朝的皇帝可以昏聩可以混蛋,就是没有一个孬种,脾气个顶个的硬气,既然大家互相瞧不顺眼,那么来吧!撸起袖子就是一个字“干”,两个字“开干”……

    从少年十六岁开始,君臣这一干就是七年,不过少年混是混,他也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朝堂上的台柱子们,他是一根不动,天天骂娘我也不放老魏,不过小打小闹的杂鱼们、没有看清局面的杂鱼们却被祸害了不少。

    身为帝师,孙承宗都不用站队,不管阉党还是自己的亲娘东林党,都默认他就是自带了朱由校一系光环的保皇党;孙承宗也自然将一切对那些于皇位有威胁的存在,都视为了自己的无差别打击对象。当然了,不经意间长大成人的信王,自然而然就成为了顶端优势中要掐去的对象……

    要说政治敏感度这一点上,他真是差着引导自己开明宗义,涤荡女真的大师傅十万八千里还要多。

    就在明熹宗朱由校登基之时,师傅给了孙承宗只有一个选项的选择题:为师不看好今后的大明,要么随师傅去“死”,要么师傅自己去“死”咱们师徒一刀两断一了百了……

    很显然,因为大家已经在乾清宫的门外见到过了他,所以说孙承宗当时并没有完成老师出的这道题目,他的选择是逆天。

    还真别说,名师出高徒,一来二去孙承宗不仅成为了大明一朝的文宗领袖;在仕途上,孙承宗七年中一年一层楼,他累任兵部尚书、辽东督师、东阁大学士,成为了领一时风骚的大人物。

    要说他最为明人称颂的几件事里,却还谈不上他的文宗领袖地位,因为他这个人出奇地在军事、教育上均有着不凡的建树。

    单从大明子民最关心的边事上讲,天启初年,由于对后金最具威慑力的一代名将作古后,明朝的边军在与后金的几场大战中屡遭败绩;就在边防形势岌岌可危的形势下,大学士孙承宗异却出人意料地异军突起,他先是代替王在晋成为了大明统辖边军的蓟辽督师;在其任上,孙承宗修筑了名震一时的关、宁、锦防线,并且他统领着蓟、辽大地上,几乎丧失了斗志的十一万官军,仅用了短短三年的时间,便收复了被后金侵占的失地四百余里,他还先后选拔培养了如马世龙、袁崇焕、祖大寿、吴三桂等一批能征惯战的文武将领。

    在千里边境线上,孙承宗没动额外的一钱银子,就因势利导地修筑了大城九座,小城堡四十余座。不动产增加的同时,却没有给日益羸弱的大明朝堂添加任何负担,反倒是在边境上屯田了五千多顷;要知道五千亩已经不是一个小数字了,而五千倾粮田是相当于五十万亩的土地,更不要说明朝的土地计量单位‘倾’是大于百亩计单位量的。
………………………………

第15章 侠之大者

    已经在上一节中唠的那些功勋,如果有些还是差强人意的话……那么接下来,他孙承宗又铁肩担道义,义无反顾地为大明朝廷安置了在战争中流离失所的近百万难民,这可就是一个非常恐怖的数字啦。先别说是三百年前的明朝,就是今世給鹰酱揩臀部的欧罗巴洲,刚刚接收了几万难民就已经让它的后院起火啦。

    要知道大明朝蓟辽两地本就地广人稀,安置百万难民的同时,直接逼迫努尔哈赤后退了七百里,就是有高铁也是一时半晌回不来了,按说这可是实打实的功勋卓著了吧?

    不过古时候,历朝累代的功绩都不是简单的一加一等于二。其后孙承宗因本身是一介文人,却不务正业地去开疆拓土,故而遭到了魏忠贤的阉党,以及他自身所在的东林党让的共同妒忌,众口铄金之下,连自己的学生都低下了高贵的头,于是明末的大才,孙承宗第一次被迫辞官回乡了。

    接下来还没有完;有一句老话讲得好,叫做时势造英雄,大明朝接连殁了几个威震蛮夷的大将军不算,此时再没有了叱咤疆场的孙承宗,老朱家被逼缩了头,可是大明朝廷的边关可就岌岌可危了。

    在孙承宗被贬回乡的短短六、七年中,大明后世的名将熊廷弼、袁崇焕、王在晋、总督王象乾、首辅叶向高等人先后在女真人面前折戟,山海关外八百里的大好山河得而复失,复为后金所得……

    孙承宗的学生明熹宗朱由校实在坐不住了,他知道这时的两大势力已经是束手无策了,现在缺的就是一个面子,于是朱由校力排东林党、阉党的众议,一纸中旨让自己当初在东宫时的左庶子,悉知兵事的老师孙承宗重新起复,朱由检在旨意中的大概意思就是,老师您甭跟那些没有卵子的东林,割了卵子的阉人怄气了,学生都知道他们是什么东西,您当左庶子的又岂能不知道?难道说学生我当了一回缩头乌龟,您就能眼瞅着咱师徒共同打造的大明朝完蛋吗?不能吧,学生知道您素有大志,胸襟广阔,就不要跟这些个糊涂蛋一般见识啦,赶紧回朝吧,后金鞑子已经把咱们大明朝的所有能耐梗都揍了一个遍……再说了,学生自觉身体是一天不如一天啦,老师啊,您快回来吧,快回来,朕我一人根本承受不来……

    言词之间如同杜鹃啼血,让孙承宗这个做老师的潸然泪下,终归自己一代文宗……又是这个可怜皇帝的师傅,自己不管哪个会真心替他着想啊,于是脚一跺牙一咬,孙承宗准备回朝复旨了;不过写到这处,事情的发展却没有那么简单,还没等到他与自己这位皇帝学生再见一面,年年轻轻的明熹宗朱由校就一命呜呼了,享年二十三岁……

    年轻的小皇帝朱由校膝下无子,兄弟中唯有一个五弟信王长大成人了,自然而然皇帝的职称就被评定在了朱由检的身上。

    孙承宗身为前朝摧残过朕的老臣,崇祯登基后并没有把他当成自己人,还悄悄暗下决心,谋划如何除掉前朝那些可能不听话的老人们,自然孙承宗回朝一事就被崇祯束之高阁啦。

    当然刚刚登基的崇祯皇帝,不可能闲的蛋疼去除掉一个处于隐居状态的孙承宗,他首先谋划除掉的人,排在第一位的,当然是太监头子、阉党领袖魏忠贤,至于前朝老人会不会倚老卖老不听自己使唤,他本想一不做二不休来他个大明崇祯一锅出,都给他大锅炖了完事……

    可是哪曾想,后金鞑子根本不给他这个新任领导人喘息之机。就在崇祯元年,他刚刚登基不久的一天,老憨王努尔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极,在喝过了一碗劣质大高粱后,一摔粗瓷大海碗,领上缺衣少食的三万大军嗷嗷叫着奔赴了大明。三万人一路过关斩将,破开了号称十八万,实则七万人的大明边军,一向被各路神仙吃空饷的明朝边军,防守队形还未展开,就被一千三百多人的偏师,在鳌拜小鲜肉的带领下抽了个满地找牙,十七岁的鳌拜因此封神,成为了大清第一巴图鲁。

    而皇太极的主力这次没有选择硬碰硬,而是机智的绕过了关、宁、锦防线,施展了一招漂亮的勾拳。战法经典的程度,简直就是为了给二战中德国军队绕过马奇诺防线去做示范,皇太极奇兵突进,一下子攻进入到了长城以内,还没等崇祯的“一锅出”准备完毕,大明的十三山告急,宁远告急,关、宁、锦防线告急,蓟州告急,京畿告急,京师告急……

    一连串的组合拳,突如其来的天降奇兵,猛然间打乱了还在演练蝴蝶步的年轻皇帝崇祯,成为拳王的美梦破碎之后,他赶紧命令名将满桂出兵阻敌,却不料满桂的粮道被自家人断了,十三万饥饿疲惫的明朝边军,成为了东林党与阉党左手战右手游戏的牺牲品,满桂战死,叶向高战死,祖大寿被围,吴三桂的老爹吴襄和督军宋伟战败;而驻守蓟州的督师袁崇焕,正忙着给阉党领袖魏忠贤造生祠,根本无暇顾及边事,这也是给他自己被崇祯活刮埋下了伏笔。就这样大明朝的边军是一溃千里,反被皇太极来了“皇太极一锅出”,这一招的要命程度,简直堪比李赤心便宜儿子的“窝心脚”。

    看过明史的人都知道,大明朝还有近二十年的苟延残喘,这中间当然需要有人站出来,我大中华在任何危难之际,都不缺少站出来的真汉子,至于蒙元之于大明、大明之于满清这些个壮志未酬的原因,仔细读史不难发现——人祸使然!

    大明与后金就如同李赤心与他的便宜儿子,中了“窝心脚”自然要骂娘,骂娘这个看似不能完成的任务必须要担在某个人的肩上,或者说是需要某个人站出来背锅;于是乎在这个大明朝万分危险的时刻,已经六十五岁高龄的孙承宗放弃了含饴弄孙,又一次毅然决然地站了出来,这时一种什么精神,这就叫做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侠义精神,所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就是如此。

    他先是托自己的弟子们在朝堂上推荐自己复出,无奈之下的崇祯皇帝终于横下了一条心,令孙承宗“蒙诏起用,立即离家陛见,议守京师……”。

    回到京师的孙承宗还没有将气喘匀,崇祯帝便下旨让其出镇通州,一为调度援军;二为追还溃将;三为重镇山海;四为袭扰敌后;五为迫敌出塞;六为收复四镇;七为再整关宁……
………………………………

第16章 迵只一个字

    按说此时应该君臣奏对,至少也有个平台召见啥的,可是崇祯就是这么有性格,让你干事还不给好脸色。尽管这一次孙承宗再、再、再一次遭到权臣的掣肘,可是拼了老命想要力挽狂澜的老孙,不再理会朝中的纷争,他先是背负圣旨孤身出关……,然后一意孤行地严令全军,“避其锋芒、坚壁清野”;并且派出能够听令的小股部队,每个人只背上三天的干粮和一个瓢,他们一路走到哪吃到哪,后来不是传颂着一首歌谣吗,就叫吃它娘喝他娘,他们不断袭扰女真人的补给线,几乎瓢遍了皇太极后方的白山黑水;眼看着皇太极的大军就成了强弩之末,孙老汉虎躯一抖,他身先士卒,含着一口老血一家伙将彻底寒了心的女真人驱离了大明之疆土。

    ……

    不过俱往矣,如今的孙稚绳已近古稀之年,转眼就是十年过去了,大明朝的最大内患阉党平了、魏忠贤死了;东林党也成了崇祯修习权谋之术的试验场,如今同样是苟延残喘了。朝堂上除了天灾与民变,一切能够动摇明本的苗头,仿佛都在一夜间销声匿迹。此时胸怀大志要做一代雄主的崇祯皇帝,自然而然地效仿已故的雄主们,玩起了飞鸟尽良弓藏狐兔死走狗烹的老把戏,他觉得自己的帝王权术已经耍得炉火纯青登峰造极了,于是便演绎出来王德化逼离孙承宗的小故事。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日渐觉得自己在朝堂上举步维艰的孙承宗,文宗之首可不是白吹的,首先《史记·越世家》是读熟了的,“范蠡遂去,自齐遗大夫种书曰:‘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他孙承宗是世受皇恩,可那是已故先皇们的恩典,与当今无干,他还不想死,文臣死节是为忠;武将死节是为烈;子嗣死节是为孝;自己一个风烛残年的厌物所谓何来?

    突兀地在自己脑海中闪现出了辞官,回归故里的想法,虽然这个想法早已经多次出现在了自己的选项里,可是今天这个念头却是如此的强烈。事情的缘由,还是因为自己昨日中,偶然在书房中翻出了尘封已久的那个锦囊开始的。

    说起这个锦囊,还要追忆到自己恩师说他“要赶快死,不能耽搁”,并且要求自己挂冠而去的年代,被孙承宗再三苦求不过,师尊才留给自己一枚鸳鸯戏水的锦囊;昨日孙承宗以纯游戏的心态打开了蒙尘的锦囊,锦囊里是一张发黄的纸片,不大的纸片上只有孤孤零零的一个字,这个字现代人基本不用了,而文宗孙老汉却一眼就被这个字给震撼到了。

    “迵”字与自己此时的处境是多么的贴切啊……

    如今在大明朝的语言和文学中,已经很难看到迵这个字,而在古汉语中,这个字有通达的意思,孙承宗自己就是古今之大家,他知晓这个字出于《扬子·太䣥经》“……中㝠独达,迵迵不屈。”其意为中心㝠㝠独达,故通而不尽。

    恩师离奇的行止,已然让接受传统教育的孙承宗暗自咋舌不已了,如今看到分别之时的这个留字,孙承宗忽然有了大彻大悟的感觉,昨日里他正是茫然环顾四壁,感觉到百无聊赖,所有的一切都让自己提不起兴趣,无聊之中打开了尘封已久的锦囊消遣,看到迵字的一瞬间,他感到四处碰壁的自己,眼前豁然开朗了许多,像是天地之间给自己打开了一扇通达的大门,“师尊真乃神人也!”

    ……

    崇祯十一年正月初四日,寅时。

    这是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雪依旧在不知疲倦地下着,京畿大地上已经银装素裹,完全够得上让文人墨客慨叹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了。

    在陕西东部洛南县北,荒凉的的群山绵延百里,连绵不断的大山之中有一座寸草不生的石头山,不高的小山前是一棵合抱粗细、高大的松树,虬结百曲地耸立在几块大石中间,离这个地方不远,就是一条人迹罕至的羊肠小路分出来的匝道。

    匝道的地上铺满了凌乱的杂草,一群衣衫褴褛刚刚穿上裤子的糙汉子,仰面朝天倒在地上,此起彼伏地打着不紧不慢的小呼噜、大呼噜;秀美的伏牛山厌恶地呼啸出一口恶气,冻得蜷曲在大石间的李赤心,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寒战。

    “砰”近处值更放哨的刘体纯,清晰地听见李将爷怀里发出了沉闷的轰响,紧跟着就是李将爷喉咙中发出了低沉的吼声“妈了个巴子的小畜生,窝心脚就知道对你老子施展,刚才看到官军你咋爬到树上装狗怂咧?”

    “李过,你个老畜生,敢骂咱娘下了一窝畜生……”

    “啪!”

    “呜呜呜!”

    “别号丧啦!”李赤心暴怒之下,什么平易近人同甘共苦,一股脑被他抛在了脑后,“都甭装死,给爷起来,上马,走咧!”

    ……

    怨不得本地的雷公电母齐刷刷地远走京师,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吖,他们也不愿意背井离乡。

    此刻正在京畿大施淫威的雷公电母,同时听到了身后传来一个京腔“喂!我说兄弟,玩过界了阿,有京师的暂住证没?”

    二神人同时回眸,陪着小意笑问“大兄弟,做啥?”

    “瞧你的口音,豫西的吧,做啥,查户口!”毫不客气的声音同样雷鸣电闪,硝烟的味道里还夹杂着不小的火气,“可惜了啊!我大京师好好的胡同串子们,都被你们公母俩个逼得走投无路,成天介窝家里出不了门……”

    “大兄弟,听你说话这么豪,你介口音也不像本地的吧?”都是出来混社会,哪个没有个背景板,明摆着京畿最缺的是……,最不缺的才是高管,四个小二灭大王谁怕谁还不一定呢。

    “费话介多呢!今天介城里归我管,你们叫我城管!”声音一贯制地嚣张,一条腿抖得像是刚拍完了抖音。
………………………………

第17章 神剧下的蛋

    现在请让我们大胆地,将豫西、京畿两地的时差按照剧情需要无限延展。

    崇祯十一年正月初四日的酉时三刻,差不多就是京城时间凌晨三点钟的样子,洛南境内的大街小巷中静的连一条流浪的单身狗都没有,更不用说三更半夜的山间小径中了;当然这个时代还很少有流浪猫,只有一贯早起的报晓鸡儿,在私下里绸缪着,到底是用正统的美式或是惹人怜爱的日式发声,去料理即将到来的初啼。这可是它今生第一次的体验,此刻在鸡脑的沟回中,通过紧张的四折运算,最终决定了,在自己初次的体验中,还是日料较为稳妥一些,因为这样的啼叫更容易引起同为东方种群的关注。

    夜深人静的洛南县北,有一条荒无人烟的小路,这时却有一队衣衫褴褛的人骑在喘着粗气的骏马上。他们像是木雕泥塑一样寂静无声的伫立着,显然这一小队神情彪悍的人马,是经过了长途跋涉刚刚停歇在这里,一只游荡在野外的鸡儿,好奇地打量着这些不速之客;很显然,在它的记忆里,能够起得比自己还早的生物,也只有那些与自己操着相似职业的同类了。

    不过,仅仅过了片刻,小路周遭五里的范围内,所有生物一传十十传百纷纷开始逃离家园。而生物们背井离乡的源头,倒不是因为有关部门突击临检,是他们看出来,迫近自己家园的这些人看上去就不是凡品,他们显然是一群来自地狱的使者。

    从他们脸上的神态上看,这些经过马应尤初步治疗的骑兵们,背也不驼了、腰也不酸了、摩擦在马屁股上的腚部也敢使劲了,他们的心中除了重获新生的幸福感以为,谁都不敢流露出丝毫的快感,特别是在即将与大部队回合之时,一旦不多的马应尤被更多的人知晓……所以此时大家都仿佛是石雕神像一般的肃穆。

    准备初啼的鸡儿在跑路之前,翻来覆去地数了好几遍,终于在临走之前数清了,这股衣衫褴褛的骑兵,总人数大约有二百人上下,鸡儿心怀鬼胎地跑着,心里还在咒骂这些挨千刀的乞丐兵,“有种你们别跑,等我去叫人来!”。

    在这支人马的前方,有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