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大宗师-第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嗯,我看出这里的风水不错,志玲姐还说另有高手在这里布置了一个局……”小家伙得意洋洋自吹自擂,讲得李赤心似懂非懂,如今蛟龙入海嫦娥飞天,即使最为讲求风水的李赤心都不止一次将豪宅建在了曾经的坟地上。所以今人眼中的风水,已经成为了锦上添花的附属品,而且经过破四旧、反封建之类的运动,风水堪舆更是几乎失去了曾经在古人眼中的首发位置。
李赤心作为房地产商,自然晓得一些中国先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总结发现的关于堪舆、风水方面的糟粕。
他还知道,堪舆是以五经之一的《易经》为理论基础发展形成的,其宗旨原在审慎周密地考察自然环境,以求顺其自然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环境,以便为自己创造出更加良好的居住环境。
人是万物之灵,自然追求在居住的环境上,追求臻于天时、地利、人和诸吉咸备,至善境界为天人合一;堪舆风水这类糟粕的核心在于,对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进行地形分析、区位与方向分析,以及规划布局的学术思想与方法,内容涉及众多领域。
堪舆之俗称曰风水。古人认为,“堪,天之道也;舆,地之道也。”堪舆,就是勘天舆地,即勘察日月星辰等天体运行对人的影响,同时选择地上适宜人生存居住的地质地理生态环境,也就是堪舆经典篇目《青囊经》所说的“天光下临,地德上载”和“天之所临,地之所盛,形止气蓄,万物化生”。
其实,除了风水这个词让人耳熟能详之外外,堪舆还有青乌、青囊、地理、相地、相宅、卜地、卜宅、图墓、葬术等诸多称谓。
堪舆一词最早见于《史记·日者列传》,褚先生记曰:“孝武帝时,聚会占家问之,某日可取妇乎?五行家曰可,堪舆家曰不可。”
堪舆的本义是天地。堪为天,舆为地。《文选·甘泉赋注》:“《淮南子》曰:堪舆行雄以知雌。许慎曰:堪,天道也,舆,地道也。”堪,除了“天”的意思,还有两种意思。一是指突,在《说文解字。土部》在有云:“堪,地突也,从土,甚声。”;一是通勘,指勘察,与“相”同义。从这个角度来看,堪舆指的是察看地势,以选择利于居住和埋葬的地方。
《汉书》引扬雄的甘泉赋中说:“属堪舆以壁垒兮,梢夔魍而扶猫狂。”在孟康为汉书所做的注中云:“堪舆,神名,造图宅书者;由此看来,堪舆是造图宅书的神”。
不过今人在经过了几处根除糟粕的活动之后,连李赤心这样的专业人士都已经不知道舆神的样子,连他的图宅书也已经亡佚。只有在图书馆藏之汉代王充的《论衡·诘术篇》中,存有几段引用图宅书的原文。
此外,李赤心还知道有一种说法,是说《周易》源于河图、洛书。关于河图,相传在伏羲氏时,由于伏羲氏教百姓“结绳为网以渔”,养蓄家畜,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生存的条件;因此,天降祥瑞,并派神兽龙马向人间送来天书。
这种龙马是龙背马身,生有双翼,高八尺五寸,身披龙鳞,凌波踏水,如履平地,背负图点,由黄河进入图河。
伏羲氏看见后,根据龙马背上的图点,画出了图样,并据此画成了八卦。关于洛书,传说在大禹时,有一天大禹治水来到洛河,看见一只神龟,龟长一尺二寸,龟背上有六十五个赤文篆字。
大禹据此制定了《洪范九畴》,后来就用它来治理社会。后来的周文王根据它推演出了后天八卦图。这两个传说就是《周易。系辞上篇》中记载的“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
在元宵佳节这个吉庆的日子,水文这篇堪舆与大家分享,祝愿大家上元节快乐!
(本章完)
………………………………
第194章 教曰白莲 (一)
在心中安定后,李赤心自然就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了,因为在楼里的治疗室中,还躺着一位宗师级的镇宅神兽——红氏。单凭着一手堪舆卜算的绝学,如果李赤心愿意在港岛或海外立一面旗的话,用不了半年在他的包装下红氏就可以封神,至于大师什么的头衔自己根本就看不上。
若是求财的话,那就更不在话下,李赤心在自己的地产项目开工仪式上,就重金请到了了一位港岛二流风水师前来剪彩,据中间人介绍说,如果不是国际级别的大项目,港岛或者旧金山的那几位大师根本不会露面。
此时,李赤心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突然如此想念红氏。他浅薄的历史知识中,只记得红氏因为李闯兵败,自己只身逃入深山,在一尼庵中存身;一晚红氏面对青灯古佛,一时想起过往,响起大顺朝失败后,她自己又丧夫失子,痛陈心肺使得她在梻像前拗声痛哭。
尼庵中的主持早年也是江湖中人,见其可怜于是收她为徒,取法名圆昙;后来红氏得传老尼之衣钵,方才得知,此间的主持老尼静修大师,竟然是白莲圣教的一代掌教……
不久,风雨飘摇的南明朝廷也覆灭了。大清入关后即刻违背誓言,命汉人剃发留辫,完全不提吴三桂借兵恢复大明这桩事;随着吴三桂降清的一班大明文武,此时正好借着剃发留辫这件事,找到了反清的借口,对外高举反清复明的大旗。
作为有着千年经验的反对党——白莲教,他们一向有着推翻帝国的传统,仿佛生来就是为了推翻国家而产生的,此际正好与吴三桂和其他反对清廷的力量联手,在大清的中心地带特别是津门、山东以及京畿一带开始了大规模的起义,《鹿鼎记》里讲到的天地会,以及今天依然遍及全球的华裔帮会,几乎都与白莲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李赤心曾经受过的历史教育中,记载着自家的这位红氏娘子,是个反封建教派的领军人物;在他读过的经典史籍上,这位江湖人称红娘子的红氏夫人,在明末清初这一段时间里,可谓是白莲圣教的主要传播者兼领军人物。
而据李赤心自己分析,白莲教可不只是反封建的组织,他们应该被称为反政府组织或者是无政府组织比较恰当,他们号称造反一千年可是有缘由的。
白莲教兴于唐起于宋,是流传在民间的一种秘密的宗教组织。白莲教义起源于佛教的净土宗。相传净土宗的始祖,东晋的释慧远大师,曾在风景如画的庐山东林寺,与刘遗民等结白莲社共同诵经礼佛,后世白莲信徒皆以之为楷模。
北宋时期,因为几代帝王均崇尚佛教,所以净土宗念佛结社更是盛行,此时多称为白莲社或莲社。南宋绍兴年间,吴郡昆山也就是现今的江苏昆山,有僧人茅子元法名慈照者,在盛极一时的净土结社基础上,创建了新的教门,后世称之为白莲宗也即白莲教。
早期的白莲教信奉阿弥陀佛,提倡念佛持戒,规定信徒持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号召它的信徒敬奉祖先,是一种半僧半俗的神秘团体。
白莲教义极为简单,经卷比之于传统更为通俗易懂。这也是中下层大众容易接受的原因之一,所以在李赤心得到的历史教育中,称白莲教是领导人民反抗压迫的组织。
经过长期流传,在随后的元、明两代中,白莲教曾多次组织民众起来推翻统治者。不过,元代白莲教的组织和教义都起了一些变化,组织内部也变得戒律松懈宗派林立;其中一部分教派崇奉弥勒佛,宣扬弥勒下生,这一本属弥勒净土法门的宗教谶言。
有一些教徒夜聚明散、集众滋事,还有的借机武装反抗蒙元朝廷的统治;至大元年时,朝廷忌惮白莲教的势力过大,于是下令禁止过白莲教的传播。
可是当仁宗即位后,随即恢复了白莲教的合法地位;不过好景不长,十年后英宗即位的时候,白莲教的活动又遭到了限制;正因为蒙元朝廷的反复无常,使得许多地方的白莲教众,对元朝官府抱着敌对的态度。
此外,白莲教的信徒以中下层的百姓居多。故而,当元末上层掠夺兼并加剧,社会矛盾激化的时候,一些白莲教众率先扛起了反元的旗帜。
红巾起义的领导者韩山童、刘福通、徐寿辉、邹普胜这些人,几乎都是白莲教徒,他们以明王即阿弥陀佛出世,以及弥勒下生的谶言鼓动百姓起来抗元,由此对蒙元朝廷的统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崇祯的老祖宗,明太祖朱重八名国瑞,还俗后曾取名兴宗,在参加了郭子兴红巾军后改名为朱元璋,他本人也正是白莲教众之一。
元朝末年,统治阶层的横征暴敛,加上只能用疯狂来形容的掠夺与兼并,使得活不下去的人们纷纷揭竿而起,元失其鹿,天下如郭子兴、韩山童、刘福通、徐寿辉、张士诚、陈友谅、朱元璋这些豪杰并起共逐之。
正是因为朱元璋这些豪杰起事,利用了白莲教的旗号,所以等到他坐上了皇位,还没来得及诛杀功臣,首要的一件事就是严禁白莲教。洪武、永乐年间,川、鄂、赣、鲁等地被禁教众举事,多次发生白莲教徒武装暴动,有的还建号称帝,不过均被武力值超高的朱氏父子镇压了。
明朝中叶以后,随着大明经济发展提速,民间的宗教名目也日趋繁多,有金禅、无为、龙华、悟空、还源、圆顿、弘阳、弥勒、净空、大成、三阳、混源、闻香、罗道等数十种,还有的教派更是开出了一教数名这种奇葩。
这些教派又各显其能什么施符水、祭天雷、布云雨、弯铁条、隔空取物、过电打人,挥挥手消灾祛病,抬抬脚凌波微步;虽然这些人物和教派各不相属教义颇多歧异,组织、仪轨和活动方式也不尽相同,但是他们的身上或多或少地带有白莲教的胎记,不仅老朱家认为它们实际上仍是白莲教,就是民间也笼统地称其为白莲教。
(本章完)
………………………………
第195章 教曰白莲(二)
白莲教由于派系众多,信奉的神祇极为繁杂。他们中有人信天宫中的玉皇、地狱中的阎王、人间的圣贤,甚至还有信奉他们的死敌朱重八的,林林总总且绝无雷同,不过据统计,在其中最受崇奉的仍是弥勒佛他老人家。
从大明朝正德年间开始,又出现了对无生老母的崇拜,民间开始盛传“真空家乡,无生老母”的八字真言。
不过愚民政策只是为了愚民,那些当了大官的明朝读书人,他们真的很坏,还说什么经史子集上均没有无生老母这路神仙,就是封神演义中也没有过记载;不过他们还是天真了,认为这些愚民成不了大事,因为他们不明白,这个历史可是所有人们共同创造的,其中也包括了那些愚民。
愚民此时经过争论,大家决定各退一步,这对外宣称这位新鲜出炉的无生老母,其实就是上天无生无灭的古佛,她要度化尘世的儿女返归天界,免遭劫难,这个天界便是真空家乡。
各教派为了扬名立万,开始撰写自己的经卷。不过,在称谓这一点上,大家难得地取得了一致,统统将之称为宝卷,有宣讲人时常对信徒宣讲。尽管清丽脱俗内容庞杂,但是从根子上看,依旧脱离不了儒、释、道三家对这些教派的影响。其实论其影响,当时在这块东方大陆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崛起的这些帝国,无一不对整个地球产生了绝大的影响。
明代中后期,白莲教的信徒众多,他们主要是来自下层社会的百姓。各派还没有登极做皇帝,内部就开始实行家长制统治,使得教派中尊卑有序、等级森严。
这些教派的首领,成分其实十分复杂,其中有一部分还是没落的士绅贵族、破产的地主富户,这也导致他们对明廷的态度也很不一致。有的借兴教欺骗信徒,聚敛钱财;有的凭撰写经卷攀附上层,取悦朝廷;有的在宫廷太监、官僚豪门中发展信徒;有的则与底层百姓一起,反对朝廷官府的盘剥,而举义起事。
像是大明朝永乐十八年,唐赛儿就在益都卸石棚寨,率众举义,后为山东都指挥佥事卫青击溃,唐赛儿被围绝地,等到官军登上绝壁却发现唐赛儿等白莲教众不知所踪;而李赤心曾经浅薄的历史知识告诉他,红氏的导师静修神尼正是唐赛儿一脉的传入,然而这一世,在他的记忆中,红氏的传承有序,与他见过的资料完全不是一回事。
大明朝人设的崩塌,并不只是影响到了一个唐赛儿。再比如天启二年,巨野人徐鸿儒在郓城举起造反;当地的农民“多携持妇子、牵牛架车、裹粮橐饭,争趋赴之,竞以为上西天云起义皆是”。然而这位却被诸位不敢屈于己下的同业所迫,只得抽风嘬死地自称中兴福烈帝,发布年号为大成兴胜。
占山为王人家可以假装看不见,然而你都称帝了,再要装聋作哑都办不到,这下子才彻底激怒了天启皇帝,既然大家都没有了面子,那么就开始硬怼吧。
就在同时﹐其它白莲教首领沈智﹑夏仲进﹑张柬白﹑侯五﹑周念庵﹑孟先汉等也坐不住了﹐在他们心中平起平坐的徐鸿儒都敢称帝,自己要是连一个草头王都不敢争取,后面的队伍还如何带?
于是他们也分别攻占滕县﹑邹县﹑峄县等县城及漕运要道夏镇﹐并进攻兖州﹑曲阜﹑郯城等地﹐很快便乘官军全力对付徐鸿儒之际,控制了山东境内运河两岸的广大地区﹐阻截了漕运。
既然形势一片大好,这些本是同根生的难兄难弟,就应该标起膀子一起干;要是能有这个认识高度,他们就不是白莲教而是鹰酱的共和党了,见到官军全力进逼徐鸿儒,大家高兴还来不及,岂肯为了自己人而一致对外?
将大明朝廷当成傻子的各路白莲教众,在分得了一些浮财,抢了一些财帛女人之后便开始打起了各自的小算盘,再加上自己举义是为了不让别人占了先,所以起事的时候准备不充足;这个时候,明廷上层终于统一了认识,大家暂时停止内斗,将目光集中到了举义者身上。
此时的大明朝尽管民生凋敝,狼烟四起,可依旧是将星云集的天朝;如果不是有党争内耗,还有几位皇帝接力一般的不着调,单凭李成梁一个人,干死野猪皮都十拿九稳;此时内斗的人们看到自己的血脉被红巾白莲给截断了,钱袋子攥着别人手里的感觉,使得他们难得地同仇敌忾一致派大军开始了合力进剿。
七月﹐徐鸿儒所谓的各路友军先后失败了。先是郓城不占自乱,大家为了几个戏子几万两银子争抢的时候,官军破城了,全神贯注于抢大户的白莲教众,几乎无人守城,一度让攻城的官军,面对空无一人的城防不知如何是好,终于官军发现了这不是空城计,里面的人为了抢一个女人,不顾官军近在眼前依旧抵死性命相搏……
然后一切都崩塌了,官军的攻势竟然势如破竹……,最终巨野失守;即使到了这个时候,官军还以为徐鸿儒是在诱他们深入,然后好各个击破;然而战斗发展,让开始反省开始重视这是逆贼的东林党、阉党、帝党同时目瞪口呆,同时也埋下了李自成攻破北京的伏笔,因为执政党再也不相信流贼了,不信他们会逆天改命取代大明。
徐鸿儒等在形势一片大好的条件下﹐被官军各个击破;极度自信的徐鸿儒不信小伙伴们会不顾大义,在他的眼中,这些小伙伴内斗的时候相当悍勇,咋会像个卵一样说破就破了呢?
他不管收到的探报如何,自己铁定了心固守邹县﹑滕县﹐发誓与官军斗争到底。明军调集山东﹑北直隶等地的大量官军﹐围徐鸿儒军于滕县……九月﹐徐鸿儒粮尽援绝﹐突围不成而被俘﹐十二月在北京被割成了鱼生。
(本章完)
………………………………
第196章 王者荣耀(一)
白莲教经过屡次失败,也使得教众里面的一些有见识的高层,渐渐懂得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团结才有力量”,一盘散沙完全不能成事。
于是究竟是英雄顺应时事,还是时事早就了英雄这样的话题,也就被人们重新翻了出来。红娘子作为一名经历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经历了政体兴衰全过程的杰出参与者,在大顺朝被满清灭亡之后,便隐身江湖成为教派全职的主持人,在她的领导下,白莲教终于痛下决心,开始对教内进行清理与整改。
不久,这种富有远见的改造就出现了成效。入清以后,白莲教又增加了许多支派,如老官斋、八卦教等,加上前代已有的支派,名目竟达百余种;与明末相比,教义更加芜杂,然而白莲教对无生老母的崇拜则是有增无减,他们有了统一的崇拜对象也就是统一的神。
乾隆后期到嘉庆年间是白莲教的极盛时期,不仅活跃于北方诸省,在东北和南方各省也广泛传播。红娘子又将自己在闯军中的女兵与亲将召集起来,他们在直隶滦州石佛口聚集形成了一个中心体系,她还亲自将其中的适龄男女配做夫妻,按照她娘家的姓氏,组成了一个王姓家族,从这时开始,直隶滦州石佛口王姓家族主持的大乘教,在各教派中处于领导地位,影响尤大,传播范围迅速扩张到长江中下游地区,甚至极富远见的将之推广到了整个亚洲、美洲大部、欧洲的中部。
清初的白莲教受红娘子强烈的反清复明思想影响,各派与清廷一般处于针锋相对的状态。乾隆三十九年清水教徒红娘子的第三代传人王伦发动了起义;嘉庆元年白莲教再一次乘势而起,在红娘子曾经随闯军战斗过的鄂、豫、川、陕、甘五省,发动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嘉庆十八年,李文成领导了天理教起义,这些大规模的起义也是将爱新觉罗家族拖进灭亡的根源之一。
要知道,不要莫名其妙得罪女人,千万不要得罪一个有头脑、会武术的女将军,因为女人更能隐忍更记仇。随后爆发了太平天国的故事,从根子到骨子都有白莲教的血脉贯穿其中,特别是太平天国后期,捻军兴起的时候,白莲教众更是成为其中骨干。
以至于黄兴、宋教仁等人,都与白莲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袁大总统的二女儿就是红帮的堂主,儿子是青帮老大,之后的演变大家已经是耳熟能详,就不再赘叙……
理清了思路,李赤心感觉像是淘到了宝,抱紧怀里的儿子,扭头出门牵了瘫在地上的陈中景一溜小跑回去找媳妇,脚下生风,此刻他李赤心自我感觉可是了不得了;来在明末,他感到人生地不熟的,有预知三百年的超级BAG,也苦于身单影只,二爹是极赋主见的人,为自己左右的可能性有,但是不会太大。本来被自己当成了废物的红氏,却显然是一块宝,他决定现在就要跑回家,赶紧用好自己的这块“废物”。
红氏万分无奈之下,自己撑着身子,艰难地摸索着完成了,大明人士首次举着吊瓶上厕所的壮举。此时心中既有懊恼还带着几分羞怯,自己明明有丈夫和儿子,可惜这二位中,一位是二百五,一个是五百,才刚做回到输液的病床边,准备挪到床上躺下的时候,门“砰”的一声被推开了,号称五百的李氏父子闪现在了红氏的床头。
红娘子惊讶地看着夫君,自从二人结为夫妻之后,浑浊猛楞的‘一只虎’还从来没有好好瞧一眼自己这个如花似玉的美娇娘。两个人不是戎马征战,就是吹灯睡觉,什么“红纱帐暖,春宵一度”基本上与这对江湖儿女无缘。
七年夫妻,红娘子直到此时才惊奇地发现,夫君竟然长了一双桃花眼,此刻正在盯着自己,上一眼下一眼地细细打量;而孽障儿子,也迈着两天小短腿围在自己身边,左一圈右一圈地在转圈。
对于桃花眼的定义是仁者见仁的事情,长没长眼李赤心自己心里也没数,他有自信的是曾经阅人无数,更重要的还是他阅人群中之女子无数,此际越看病榻上的志玲姐是越耐看,越看是越喜欢,父子两个就围着还在输液的红氏转开了圈。
江湖儿女历来不以本名示人,一怕官府;二怕仇人。因此明末十三家、七十二营中,有名有姓的头领只有李自成、高迎祥几位,像是八大王张献忠,曹操罗汝才也算是半人半神。等到什么点灯子、瓦罐子、一斗谷、老回回、革里眼、左金王、改世王、射塌天、横天王、混十万、过天星、九条龙、顺天王的绰号响彻江湖,你根本就不知道这些位是人是神了。
李赤心的结发妻子红氏,本不姓红,因为她本人行走江湖是喜欢一身红衣,故而人称‘红娘子’。一些志异书籍中将这位本领出奇的女子称为邢氏,也有的称其为王氏;不过李赤心自己大脑中的存档显示,红氏本姓王。
王氏一族在明朝末年可是能人辈出,可以说是领袖江湖群雄也不为过;而这里所说的江湖不单单是指江湖上的黑道,只不过王氏族人大多游戏江湖,而像红娘子这样真正参与到那支军伍之中的,却是少之又少。
人们通常将江湖八门泛指其鱼龙混杂,生活里你可能遇到过碰瓷、美人计、算命、手彩、魔术……,其实要说起江湖来,又何止八门九门……
就李赤心这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