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大宗师-第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之人,很难侍候,话本里不是总在说吗,伴君如伴虎。从十年六任兵部尚书的频率上,就可以看出崇祯的薄凉寡恩,自己今天被皇上宠信,说不定哪一天今上就会忽然变卦,被他治罪。

    正在由于这个缘故,杨嗣昌屡次上诉请辞,近来已经得到皇上同意,允许自己辞去兵部尚书一职,举荐卢象升为新一任的兵部尚书,以便减轻他的责任,好专心于内阁首辅的任上办事。

    向崇祯行过常朝礼,杨嗣昌站在刚刚高起潜站过的地方,没敢抬起头来,他躬身凝望着皇上脚前的漆黑发亮的金砖,等候皇上问话。

    “先生请起。”崇祯意外地想到了一根救命稻草,所以对杨嗣昌的到来兴趣缺缺,他的声音很低,幸亏杨嗣昌全神贯注,随时等候皇上的垂询,否则会说不定错过崇祯的问话。

    杨嗣昌又在与高起潜位置相同的那块金砖上叩了一个头,方才站了起来,双手垂在身边,静静地等候皇上继续说话。

    崇祯终究还是年轻人,面对一个决心一言不发的老官僚,他自己先是耗不下去了,轻轻地咳了一声,问杨嗣昌道:“卢象升今夜一定能来?”

    “一定可以赶到。”杨嗣昌的回答明确精练,使得崇祯失去了沿着主题继续前行的方向。

    “三大营如何分派?”崇祯在发问。他在卢象升赶到之前,对拱卫北京的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这三大京营,是否能够抵挡得住清兵的攻击有些怀疑。

    “一部分守城,一部分驻守在东直门和朝阳门外一线;原来在德胜门外驻扎的一部分,备援昌平。如今各处勤王兵马来到,昌平无虞,这一部分人马也撤到朝阳门外。”杨嗣昌刚刚从防线上下来,回答的自然点水不漏。

    “城上的守备情形怎样?”就在几句问话之间,崇祯又感到了清兵的威胁,忽然发现卢象升不一定可以解开自己的心结,所以这根救命稻草还是作为备胎的好。

    “三大营京兵守城够用!”杨嗣昌首先要安皇帝的心,他凭借自己多年的行医经验已经察觉到了崇祯问话时的语气变化。

    他仍然低着头,不去看年轻人那张青白的脸,只是恭谨地回答皇帝的问话,“红夷大炮于昨日晚间都已分派到城上,臣也派官员祭过大炮。”

    听杨嗣昌对答如流,崇祯频频点头。他感到满意,不过还是想询问议和的事,但是迟疑了一下,强烈的自尊心让他改换了一个话题,“如今虏骑入寇,国家兵源枯竭,应对愈加艰难。”

    他原想此处杨嗣昌应有答对,可是依旧只看到了一顶乌纱,颤颤巍巍地在自己嘴皮底下战抖;自己既然要开启君臣奏对模式,便不能冷场,现在大臣不说话,他自己只得不停地掏空自己的心思,将奏对进行下去。

    不知不觉中,年轻的皇帝就在杨嗣昌这外老司机面前吐露起心声,“廷臣们泄泄沓沓,唯尚空言、不务实际,一到紧急之时,无人能为君分忧,殊负朕意!如兵部主事沈迅,上疏奏陈边务,说什么‘以天下僧人配天下尼姑,编入里甲后三丁抽一、朝夕训练,可得精兵数十万’,这岂不是以国事为儿戏?糊涂之至!”

    兵部主事沈迅走通了曹化淳的门路,成为兵部这个重要衙门的六品主事,这个职位有多重要杨嗣昌与崇祯均是心知肚明,放在李赤心那个年代就是中央某部的直管处长。

    杨嗣昌见曹化淳的人惹了皇上生气,便委婉地劝说道:“沈迅这意见确实糊涂。但他敢于冒昧上奏,一则是他知道陛下是尧舜之君,不以言入罪;二则是他忧国心切不暇细思所致,他所条陈的事项颇多,其中也不乏有可取之处。”

    崇祯待下严苛且生性多疑,故而东厂、锦衣卫作为皇帝的耳目,四处打探臣僚的私事言行,可是他的耳目却用皇帝给的权利,一心为他们自己换来利益,也正因为如此,作为崇祯朝的既得利益者,这些臣僚并没有几个想做崇祯与大明的忠臣。

    年轻的大明皇帝沉吟片刻,似有所悟地点头:“姑念他还有点忧国之心,朕不罪他!”

    说毕,他将下巴一摆,殿内伺候的这几个宫女和近侍太监便赶忙退了出去。

    今天翻了翻点击收藏这些统计,心中有些惴惴,后面又将进入到大篇幅的战争与打斗场面……;难道说武侠加历史的模式真的进入小众了吗。睡了一小觉压压惊,喝了一壶小青柑提提神,继续我的扑街之旅。

    (本章完)


………………………………

第215章 龙盘虎踞(二)

    崇祯压低声音用低沉的语调,像是在自问自答地说道,“自朕登极以来,东虏已经四次入寇。九年秋,虏骑入犯,昌平失守,震惊陵寝。凡为臣子,都应卧薪尝胆,誓复国仇。可是刚过两年,虏骑又长驱而入,蹂躏京畿。似此内乱未息,外患日急,如何是好?”

    杨嗣昌听了赶忙跪下回答:“微臣身为本兵,不能克期荡平流贼,外征逆虏,实在罪该万死。目前局面,惟有对虏行款,方可专力剿贼。”

    年轻人与中年大叔间的对决,终于下出了胜负手,崇祯如愿以偿地从杨嗣昌大叔的嘴里听到了行款也就是政治术语中说的议和二字。

    “朕本来有意召全国勤王之师与虏决战,可是流贼一日不平,国家就一日不能专力对外。目前之计,对虏总以持重为上策,如能议抚,抚亦未尝不可。卿与辽抚方一藻派周元忠往满洲传达朝廷愿抚之意,是否已有头绪?”话已经说开了,自然双方就要自亮肚腹,没必要藏着掖着装大脸猫。

    “臣今日已经接到辽东巡抚方一藻之密书,言周元忠已经回来,满洲屡胜而骄,态度倨傲,且恐我天朝意见不一,所以不肯就抚。”

    崇祯的心中猛然涌出一股失望的热泉,但是他本身就是成长了二十年的领导人,所以对外几乎没有任何流露,只不过略停片刻,才问道:“卿打算如何?”

    “臣想此事关系国家安危,应当派周元忠再去一次,详谕朝廷愿抚之诚意。”杨嗣昌作为首辅,是最为深悉皇上内心的重臣,他也觉得如其图耗国力,做此无望之争,还不如按照攘外必先安内这条大路去走。

    此时的崇祯君臣,心中虽然绝望,可是还没有到宁与外族不与内鬼的决绝。一来,崇祯确是宵衣旰食想成为大明朝的中兴之主;杨嗣昌也绝不是一个平庸之辈。若论军事、文化方面的人才辈出,大明朝可谓是冠绝古今;单说科学、经济之发达,也不是一个尚在茹毛饮血的民族可以望其项背的,不过历史没有定式与定理。

    “是否会走漏消息?”崇祯小心地问自己的首辅

    杨嗣昌是一个饱有经验的老司机,他不敢像高起潜那样把实情全部隐瞒,他决定说出一点实话,给自己留个退身步:“臣因周元忠是一盲人,平日往来辽东,卖卜为业,所以派他前去,原想着可以避免外人疑惑。可是不知怎的,如今京城之中已经有了一些传言……”

    “怎么会传出去了?”崇祯有点吃惊,同时也有点生气。

    “虽然京城里有些传言,但真实情形,却无人知晓!只要陛下圣衷独断,不令群臣阻挠大计……”

    崇祯截住首辅杨嗣昌的话头,“不管如何,应该力求机密,不使外廷知道才好。”

    “臣一定加倍小心。”杨嗣昌的头垂得更低了

    “言官中有人在奏疏中提到:‘凡涉边事,邸报一概不许抄传,满城人皆以边事为讳。’为什么要禁止抄传?”

    崇祯所言的邸报又被称为邸抄。也有称之为朝报、条报、杂报的,是专门用于朝廷传知朝政的文书、政治情报的新闻文抄。据史料中记载,汉代的郡国和唐代的藩镇,都曾在京师设“邸”,其作用相当于现今的驻京办的新闻机构,重在传达朝政消息,凡皇帝谕旨、臣僚奏议以及有关官员任免调迁等都是邸吏们所需收集抄录的内容。

    邸报最初是由朝廷内部传抄,后遂张贴于宫门,公诸传抄,故又称宫门抄或者是辕门抄,其实际上就是最早的一种新闻发布方式,是古代手抄的官方报纸。大明朝初用木刻版印刷,到了崇祯十一年改为活字印刷,以登载诏令、奏疏、塘报等内容。

    杨嗣昌的话中带着一丝不确定,“恐怕有些与和议有关的,有些是军事机密,不便外传。”

    “凡涉机密的,不许抄传;若行间塘报,为何不许抄传?一概不许抄传,反使大家猜疑”,崇祯说道。

    “皇上所见极是。”

    崇祯叹口气说:“如今虏兵已临城下,且京城中已有流言,看来行款之事只好慢点儿进行了。”

    稍停一下,他忽然忧虑地盯着杨嗣昌的脸,轻声问道:“卢象升可赞同议抚么?”

    “臣尚未见到象升,不知他是否赞同。他明日前来陛见的时候,陛下不妨当面问他一问,听听他的意见;如象升也主张行款,廷臣中纵然有人反对,力量也就小了。”杨嗣昌的话还是老谋深算,其实在他的心中,认为那些不同于行款之人,差不多都是不大受到重用的朝臣,显然深受国恩的卢象升不再此列。

    崇祯点点头示意自己明白,他感到了外廷群臣,在这个问题上给自己很大的无形压力,并且担心连杨嗣昌也会对他的急于向满洲议和的苦衷不能够十分谅解,于是又道:“朕原来也是不主张行款的,无奈年年打仗,又加上灾荒不断,兵饷两缺,及内不能及外,只好对东虏暂时行款。俟内乱敉平,腾出手来,就可以对东虏大张挞伐。可惜外廷臣工,多不明朕之苦衷!”

    “陛下所谋深远,自然非是一般臣工所能明白的。然如抚事告成,利在社稷,有目共见,今日哗然而议者,彼时即哑口无言矣。”杨嗣昌深悉国事日艰难,他对崇祯的国策很是赞同。

    “但愿能够如此才好。”崇祯的神情重又恢复如常

    “昔时对俺答议款,反对者何尝不多?等到款事告成,俺答受封为顺义候,贡马互市,从此相安无事,朝廷得解除西北边患,并力用兵东胡,众人始知对俺答行款为得计,今日之事,与昔日何其仿佛。”杨嗣昌是饱学之士,他的心中也盼着能够遵循旧例,让垂死的大明重现曙光。

    “卿言甚是。”崇祯深深感到“吾道不孤也!”,他很是欣慰自己有这样一位以大局为重的首辅。

    (本章完)


………………………………

第216章 龙盘虎踞(三)

    杨嗣昌是兵部右侍郎兼三边总督杨鹤之子,正所谓家学渊源;他在万历三十八年高中进士,故而口才极好,几句话便深得崇祯的赞赏,所以听了杨嗣昌的话年轻皇帝频频点头。

    其实大明同俺答议和的那一段历史,崇祯并不是不清楚。这事情发生在六十年前,那还是他的曾祖父隆庆皇帝治世的年月,当时的大明底子雄厚,虽然说不上霸凌同村的所有豪强,可也相差不多。

    加上当时的大明朝内有张居正、高拱等名臣在朝,外有诸多名将镇守九边,大明帝国的胳膊,比俺答祖孙几代人捆在一起的大腿还要粗得多,所以大明能够与俺答议和是给他脸,正因如此也才能够取得较好的和议结果。

    而今天他朱由检所面临的情形却恰好与曾祖父时相反,根本不能同六十多年前的历史相提并论,况且他做BOSS的十年里,大臣们鸡吵鹅斗完全不顾大明朝的安危;商人们勾结鞑子甚至九变的重臣边将都参与其中;那些天天被崇祯当做挡箭牌的草芥子民也不甘寂寞,乘着天灾不断,不停地犯上作乱;万恶的白莲趁机出山打秋风、邪恶的李闯挖祖坟……

    不过由于崇祯急于要向满洲求和,所以一时不愿认真地想这些罢了,“塘报中说,洪承畴同孙传庭全力追剿闯贼,近来甚为得手,是否能够一鼓荡平?”

    “据洪承畴、孙传庭两臣所奏,闯贼李自成所纠合之各股流贼,有的被击溃、有的被歼灭、有的投降天朝,如今已经所余无几。目前洪、孙二人正率大军猛追不放,四面堵截,务期一鼓荡平之。”

    说道了洪承畴,那也是崇祯朝的一位能人,他出生在福建泉州英都镇良山村。他与万历四十四年中的进士,累官至陕西布政使参政,在与陕西匪寇的作战中屡立奇功,遂升任延绥巡抚、陕西三边总督。

    而与洪承畴有着师生之宜的孙白谷,更是本朝著名的儒将。他是万历四十七年的进士此际总督陕西,随着他的老师洪承畴围剿李闯的老八队。

    想到这里,杨嗣昌的语气愈发坚定起来,“闯贼欲往河南,入湖广,奔四川,均不可能,不得不从商洛山中向北逃窜妄图回窜陕北。洪承畴已在潼关南边布置重兵,设伏以待,臣想不日即有捷报到京。”

    崇祯那张憔悴苍白的面孔上,终于闪现出一丝符合君臣奏对模式应有的笑容,他随即稍微提高声音道:“先生请坐!”

    杨嗣昌赶快叩头谢恩,然后起身,同时有两个太监闻声进来,在皇帝的斜对面替他放上了一把较矮的紫檀木椅。

    等他刚坐下去,崇祯皇帝又极为现实地吩咐內侍给杨先生赐茶,杨嗣昌重新站起来,躬身向上首端坐的崇祯谢恩。

    崇祯的精神已经振作起来,刚才的倦怠与烦闷都被杨嗣昌的话语赶到了九霄云外。他从一名宫女的手中接过来一盏热茶,一反他习学了二十余载宫廷礼仪,大大地喝上一口,用威严自信的腔调说道:“如能一鼓荡平,皆先生居中调度之功。”

    杨嗣昌第三次从椅子上站起来,他躬身道:“此上托皇上威灵,下赖将士用命。微臣驽钝之材,辜负圣上宠信之深;自任本兵以来,于内流贼迟迟未灭,于外虏骑入犯,直逼京师,致使陛下午夜忧勤、寝食不安,实在罪该万死!”

    听了首辅大臣如此高端大气的马屁,感觉着自己小宇宙的开启,崇祯拿出尧舜禹汤礼贤下士的气度,对杨嗣昌道:“卿之难,朕甚明了,不用多说。”

    停一停,崇祯发现自己悬着的心升级为并吞八荒的雄心,就又说道,“张献忠已经就抚,李贼自成是国家心腹大患,听闻前方奏报李贼之侄曰‘一只虎’者为患甚烈,如能一举荡平,其余贼寇自然容易歼灭,不足为虑矣!”

    “陛下所见极是。李自成为死贼高迎祥旧部,其侄‘一只虎’在诸贼中最为强悍。目前只要将闯贼叔侄荡平,其余诸贼闻风丧胆,当可不战而降。”杨嗣昌与崇祯的思想高度统一,这也是他那个身为首辅第一要素。

    “张献忠受抚后,是否确有诚意?抚局是否可恃?”崇祯心情一好,IQ也随之恢复,他不放心自己的另一位老对手。

    杨嗣昌老谋深算,他早已料到皇上迟早会问自己这个问题,此刻心中已有备案。他对张献忠的投降从开始就抱有怀疑,不像挂兵部尚书衔,总理南京、河南、山西、陕西、四川、湖广(湖北和湖南)军务的总理熊文灿那样天真。

    不过,他的“四正六隅、网张十面”的计划,‘要在圣诞节之前渡江,三个月消灭叛乱匪众’的限期,早已化为了泡影;所以当下招抚的办法,就成了惟一堪用的办法了,如今的大明朝苟延残喘,必须要喘一口气才行。

    崇祯此刻也想到了那个四正六隅、网张十面的剿贼计划;那是以陕西、河南、湖广和江北为四个正面战线,即主要战场,也被称做“四正”,由四位巡抚“分剿而专防”。以延绥、山西、山东、江南、江西、四川为六个侧面战场,即辅助战场,叫做“六隅”,由六位巡抚“分防而协剿”。在这个大网之中,总理熊文灿和总督洪承畴、孙传庭“随贼所至专向征讨”。

    按照当时的三月限期,即从崇祯十年的十二月,到十一年的二月间,要将流贼一网打尽……

    “抚局可恃也不可恃”,杨嗣昌小心地回答说。

    “在目前抚局对朝廷有利,暂时是可恃的。倘若趁此时戒饬将士,整顿甲仗,稍事休息补充,便常处于‘制敌而不制于敌’的地位,则抚局更为可恃;否则,是不可恃的。”

    “卿言甚是。”崇祯老怀大慰,他深深感到了杨嗣昌的老成持重,这也是此老能够数年之自己朝堂上活着的原因,想着杨嗣昌前任那些敢于自己硬怼的老不死,小不死,崇祯对自己选贤任能的天赋更是高看了几眼。

    犹豫再三,还是决定暂时不写小白文,原谅糖堆児,之一条道上跑到黑地任性一回吧,从明天起不再求票,大家一起放飞自我……

    (本章完)


………………………………

第217章 龙盘虎踞(四)

    “以今日看来,张献忠纵非真心就抚,而朝廷这十个月来已是受益不浅;自从张献忠在谷城就抚之后,李贼叔侄失去呼应,差不多陷于孤军作战,而国家得以抽调更多兵力交给洪承畴、孙传庭调遣,专力对付闯贼,倘非张献忠谷城就抚,这几个月剿贼局面恐无如此胜利。”

    皇帝听着首辅的解释,他满意地点点头,但又不能完全释怀地说道:“就怕闯贼叔侄会联络其余的流贼,接应他逃出陕西窜入陕北。”

    杨嗣昌考虑了一下,如今皇上所言的陕西,包括今甘肃、宁夏全境和青海省的一部分;据考证,今天的西宁市亦曾是陕西省内的一部分。终于还是回答道:“李贼叔侄之所以敢于向北奔窜,是因为他联络了罗汝才到潼关前去接应。”

    他想着洪承畴的方略,继续说道:“罗汝才曾联合各股流贼十余万,于上月间进到灵宝、阌乡一带,打算攻破潼关,迎接闯贼;但彼等乌合之众,同床异梦,一战即溃。如今他们已经逃到均州与房县山中,乞求就抚,今日决无其他流贼去接应闯贼,故闯贼之灭,指日可待。”

    “倘若从此将流贼次第剿灭,实为国家之福也!”崇祯从内心盼望这股流贼被洪、孙二位能臣肃清,这样他可以省去了大量的粮饷、辎重、给养,如今的府库之中甭说跑马了,就是耗子都挪窝了。

    “所以目前陕西军事十分重要,与对东虏战事同为国家安危所系。”殿内的两个人,终于第一次对视了一眼。

    “如陕西方面能将闯逆一鼓荡平,即着洪承畴、孙传庭率领大军星夜来京勤王,不得有误;朕已两下急诏,申明此意。先生可代朕再拟一道谕旨,命洪、孙等务必将闯逆一鼓荡平,不使一人漏网致遗后患。倘有疏忽或作战不力,国法俱在决不宽容!”崇祯的脸色又开始发青

    “领旨!”杨嗣昌的回答很干脆,他也想必此功于一役,大明羸弱不堪经年累月地消耗于战争的汪洋之中了,就是三百年后的美帝,都是因为经历了几次与小国的战争,政府三番五次关门歇业的。

    从近来剿贼的情形看,无论杨嗣昌的运筹帷幄,还是洪、孙二人的肯于用事,都让年轻的皇帝感到满意;他每想到陕西方面十分顺利的军事形势,崇祯就急切地想看到最后的捷报。

    他在心中祈祷了多次,希望洪承畴和孙传庭能够阵斩李贼叔侄,最好还有刘宗敏和闯营的几个大将,将他们的首级送来京城;当然最好是将他们生擒,献俘阙下,使京城军民的士气大大地振奋一下。

    有时他在闭目沉思中仿佛看到自己坐在午门上,太子朱慈烺侍立一旁,亲王与朝中的文武百官侍立午门下,在恢弘的军乐声中,接受洪承畴和孙传庭献上来的俘虏,同时派勋臣或亲王代自己去祭告太庙,等候在大明门外棋盘街上的军民,则会望着宫阙欢声雷动,齐呼“万岁”。

    此刻崇祯又想到自己这个梦想,他随即向杨嗣昌问道:“你可叫他们最好将闯贼叔侄生擒,献俘阙下?”

    “臣数日前,已让快马将圣上此意檄告洪承畴、孙传庭二人了。”杨嗣昌的回答滴水不漏,他深明皇上的心里,大明太久没有提振士气的大事了。

    “好,好,应该献俘阙下!”崇祯的声音很是欢悦

    停了片刻,崇祯又低声吩咐,“至于对东虏议抚一事,总要万分机密,不可使外廷诸臣抓着一点把柄,阻挠大计。”

    “如此大事,自然要特别机密,不过只要皇上断自宸衷决心议抚,即令外廷知晓一二,亦无人敢于反对。”杨嗣昌身为大明首辅,还是勇于任事的,他的话其实正中关窍,此为军国大事,何来偷偷摸摸之举?

    “不过朝廷上风气不正,那些乌鸦们什么话都说得出来!”崇祯很怕朝廷上有人非议,更是学着官场,骂自己朝堂上的谏官为乌鸦,可见有多么在意人们的言论而不是大明朝的现状。

    “只要陛下圣衷独断毅然而行,一、二言官不明事理,妄生议论,也决计不能阻挠大计。”杨嗣昌身为首辅位极人臣,作为百官之首,他还是想规劝皇上持重而行,忧谗畏讥可不是一个要为尧舜禹汤的明主所为。

    崇祯皇帝的心中,自然明白首辅杨嗣昌的言下之意,他略略苦笑了一下,不加修饰地转换了话题:“爱卿,那卢象升今夜如能赶到京城,卿可告知他明早前来平台,朕要单独召见与他。”

    杨嗣昌自然知道,平台召对一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