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大宗师-第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来。”

    “什么箭囊?”洪承畴有些诧异地问高杰

    “是一个朱漆描金的牛皮箭囊,上面画着一条金色的小龙。”高杰赶忙答道

    孙传庭明白了这定是贼人‘一只虎’在破开凤阳皇陵时所得,所以忍不住摇摇头,恨恨地骂道:“这个死贼!”

    洪承畴接着又问:“逆贼李自成用的是什么宝剑?”

    “他原有两口好剑,一口叫花马剑……”

    “什么花马剑?”洪承畴劈脸截住高杰的话头。


………………………………

第225章 虎踞龙盘(十二)

    按照洪承畴的吩咐,‘大天王’赶紧将自己知道的,一五一十全部向在场的众人讲了出来,“在那米脂县城北五里的地方有一山洞,传说元朝末年高庆起义时,曾在洞中屯兵。高庆骑的是一匹花马,人称花马高庆,所以后来米脂的人们就把这个洞叫花马洞……”

    “李自成的兄长伏诛之日,他与李过和另外一个和尚逃窜,路过这处洞穴,外有官兵追赶,他们几个也被追的精疲力竭,于是就同他的侄儿李过和那个和尚,藏在洞中躲避官军的缉拿,机缘巧合他得到了高庆留下的一口宝剑,宝剑极其锋利,李贼经常佩在身上,并在剑柄上镌有‘花马剑’三字。”高杰有一答十,将李自成得剑的情形讲出。

    孙传庭面向众将说道:“你们各位传令手下将士务要留心,凡死尸旁有花马剑者便是李贼本人。”

    总兵官马科接口说道:“这口宝剑,末将也曾有耳闻,说那确是一口好剑。去年擒获一个逆贼,曾为李贼手下头目,据他说这口宝剑每遇不义之人就咔咔有声,跳出鞘外。这话虽不可信,但足见这剑在贼中颇为有名。”

    孙传庭说:“你们不管谁得到此剑,一定要献给制台大人。”

    洪承畴谦逊地笑着说:“迭次大捷,均赖孙大人指挥有方,亲冒锋镝。这口剑当然应该由孙大人留着,以志殊勋,昭示子孙,永为传家之宝。”

    孙传庭满心高兴,不过他站起来时却没口说道:“门生不敢,不敢。”

    “不过离开四川之前”,‘大天王’高杰又说,“小的听说李自成已经把这口剑交给手下的骁将张鼐使用,他自己用的是另一口宝剑。”

    孙传庭忙问:“剑上有字么?”

    “剑身上和剑鞘上都镌有‘龙泉’两个字。”

    孙传庭向众将说:“你们记着,贼人的剑身和剑鞘上都镌有‘龙泉’两个字。”

    大天王补充说:“这口剑虽不能说削铁如泥,也似花马剑一般锋利。因它比花马剑长了两寸,所以听说近来李自成格外喜欢用它。”

    洪承畴又吩咐大大王把匪首李自成、李过叔侄以及高桂英、李过、刘宗敏、田见秀、高一功和刘方亮等人的相貌对大家说了一遍,然后点头说了一声:“下去吧。”大天王高杰磕了头,被洪承畴的中军带了出去。

    大堂中的一位将军站起身来,插手施礼正要对洪承畴说话,众将就见洪承畴的中军亲将急匆匆地走进来,这员中军副将在洪承畴的耳边咕哝一了句,那位想要与督师说话的将军,清楚地听到中军的禀报:“……请大人赶快接旨。”

    “又有圣旨到?”对于近日多次受到崇祯的旨意,洪承畴还是略感意外,他心中暗想一件事,“难道是京畿出现了不测……”

    “是的,传旨的中官已经进了城门。”

    “诸位随我快去迎旨!”洪承畴大声对堂内众将说道。

    洪承畴说着已经从虎皮太师椅上站立起来,略微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冠就向外走。孙传庭、丁启睿率领着全体文武在他的背后紧紧跟随,此刻来不及更衣,大家只得边走边整衣冠。虽然大家都猜测这道圣旨一定与剿闯和勤王二事有关,但因为对这位年轻皇帝的狗脾气素来摸不着门,所以人们的心里都如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有人惊疑自己会不会受到皇上的严责。

    洪承畴刚刚率着众文武来到行辕大门外,前来宣召的中官太监就已经飞驰而到。按照通常惯例,皇帝的诏书先要交给内阁,有内阁众议后派官传旨即可,用不着由宫中司礼监直接派太监送来。

    然而,大明朝的皇帝崇祯,却对自己的臣下一向多疑,纵然是对一向是忠心耿耿、勋劳素著的洪承畴和孙传庭,心里也不十分放心,所以他派了一名亲信太监捧诏前来,以便查看一下前方将士们是否肯三军用命与敌作战。

    洪承畴偕众文武分两行跪在大门外,中官太监跳下马,从背上取下黄包袱,捧在手上,由行辕中间甬道昂然而入,他穿过仪门,走入大堂,站立在匆匆摆好的香案之前;洪承畴率领众文武在刘太监的身后跟了进来,他们在堂内重新跪下。

    宣召的中官太监威严地大声向众人说道:“洪承畴、孙传庭听旨!其余文武官员尽皆退下!”

    等几十名文武官员退出之后,宣旨的中官才打开手捧的黄缎包袱,从中取出一只朱漆描金盘龙的匣子;他恭谨地打开匣子,取出一个黄绫暗龙封套,轻轻地从封套中取出了诏书,高声朗朗宣读: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流贼祸国,十载于兹,万姓涂炭,陵寝震惊。凡我臣子,谁不切齿!逛来天心厌乱,运有转机。元凶巨恶,自相携贰,或次第授首于关中,或相继就抚于汉滨。革、左等观望徘徊于淮甸,老回回等铩羽局促于豫南,此皆待戮之囚,不足为朝廷大患。惟闯贼李自成,虽经屡败,凶焰未戢;孤军奔窜,仍思一逞。笼络有术,死党固结而不散;小惠惑人,愚民甘为之耳目。若不一鼓荡平,则国家腹心之祸,宁有底止!”

    听着中官宣旨,洪承畴跪在地上思考着皇帝在诏书中的用语,他明白崇祯旨意里讲的“陵寝震惊”,是指在崇祯八年的时候,巨寇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等破凤阳,焚皇陵之事;随后的“元凶巨恶,自相携贰,或次第授首于关中”,是说高迎祥、老回回等匪首被诛灭;而“相继就抚于汉滨”一句是指‘八大王’张献忠、‘曹操’罗汝才等贼纷纷在湖广等地向剿贼总理熊文灿投降。

    不容洪承畴多加思考,就听中官朗声读到,“朕前已迭下手诏,谆谆告谕:‘务将闯逆一股,火速剿灭,尤须将闯逆本犯及贼妻高氏、巨贼刘宗敏、李过、高一功、田见秀等,一一擒获,或予阵斩,断勿使一人漏网’。尔洪承畴、孙传庭一向实力剿贼,卓著劳绩,朕甚嘉慰。其剿贼出力诸将,已饬吏、兵二部从速论功升赏。兹再赐尔洪承畴尚方剑一柄,阵前便宜行事。并赐内帑银三万两,红丝表里各二百匹,赏功银牌五百副,供阵前奖功之用。”

    洪承畴暗自点头,他自然有耳目知晓如今国库如洗,皇上看来是下了血本,动用自己的皇帝私产也就是内帑银来劳军,如果没有这宫中内库的银子,他还真想不出来,大明历来的在大军开拔作战之前发下去的这笔银子出自何处。


………………………………

第226章 见菟而顾犬,为时晚矣(一)

    在洪承畴感慨之际,就听传旨中官道,“于戏!凯旋饮至,古有褒功之典;执馘献俘,朕所望于今日。但有殊勋,朝廷不吝封侯之赏;倘负重寄,国法自有处罚之款。一旦将该股逆贼扫清,尔等即星夜率师勤王,不得瞻顾逗留,贻误戎机。

    钦此!”

    所谓诏书中的“于戏……饮至”,是指皇帝对出征大军凯旋归来的殷切期望。祭告太庙,然后钦宴,叫做饮至,也就是说崇祯皇帝在皇宫之中已经为自己备下了劳旋之宴……

    诏书宣读毕,洪承畴和孙传庭两人叩头谢恩并山呼万岁。等洪承畴站起身来,用双手接过中官手里的诏书,将诏书插回到黄绫暗龙封套内,放进朱漆描金盘龙的匣子里;他恭谨地将匣子放在香案上。

    待他做完这一切,宣召的中官太监从身边跟随的一名小太监手里,捧过来一柄尚方宝剑,高声唱曰:“钦赐尚方剑,洪承畴跪接!”

    洪承畴赶快跪下,双手接过尚方剑,再一次叩头谢恩山呼万岁,他站起来,亲手把这柄尚方宝剑捧到条几上,将之与另一柄尚方剑放在一起。

    随即,他与孙传庭向宣召中官道乏,三人互相寒暄,两人将中官太监让进行辕的花厅落座,吩咐下人准备酒宴。他们两个则是重新回到大堂上,传进下属的文武官员,向大家宣告圣旨的内容。

    众文武听督师大人宣告已毕尽皆跪下叩头、山呼。武将们更是满怀对皇帝的感激,他们此刻群情振奋,每个人都想要在明日的大战中一显身手已报君恩。

    因为军情紧急,孙传庭立刻率领全体将领回奔军前。洪承畴自己陪宣召的中官太监吃了酒宴,留他在潼关行辕内休息,他自己也带着一群幕僚和亲将驰赴通洛川,洪承畴的总督大营已在那里安扎就绪。

    崇祯脾性本来就是属于村支书进夜场那类的急躁性情,他听着城外不时响过的隆隆炮声,他怀疑自己明天与卢象升平台召见时会不会闹翻,越是苦无救急良策就越是焦急得坐立不安,愈发容易在宫中拿自己人胡乱的发脾气出气,吓得乾清宫中的那些太监们和宫女们一个个提心吊胆,连大气儿也不敢出。

    第二天的早膳刚过,他便得到了监军高起潜紧急送进宫来的密奏,说前锋总兵祖大寿在锦州已经被围两年之久,城内已经绝粮,实是危在旦夕,并且外面风传说清兵一旦攻破锦州,即将加大入关的兵力,试图围困并攻克京城。

    虽然锦州的失陷已经算在崇祯的意料之中,但是他没有料到在京师被围的关头,锦州也已危在旦夕,更没有料到清兵会很快派出更多的兵力南下,所以高起潜的紧急密奏给他的震动很大,顿时心中升起了对国事的绝望之感。

    高起潜在密奏中还提到这样一句:“……闻东虏仍有议和诚意,倘此事能成,或可救目前一时之急;国事如此,惟乞皇爷圣衷独断。”

    崇祯虽然不喜欢对满洲用“议和”一词,只许掩耳盗铃的说做“议抚”或“款议”,但是他的心中却不能不承认这实是议和,所以在今晨他一筹莫展之时,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奴才高起潜用词不当而恼怒。

    关于同满洲秘密议和的事,他本来也认为是目前救急一策,正在密谕杨嗣昌暗中加速进行,勿忘愈快愈好,他现在接到高起潜的密奏,不觉在心中埋怨道:“高起潜毕竟是朕的家奴啊,与许多外延臣工不同。唯有他那个明白朕的苦衷,肯替朕目前的困难着想!”

    他为京畿、辽东诸事十分焦急,不能等待平台召见的卢象升,赶忙命太监传谕杨嗣昌赶快到文华殿等候召对。

    就在紫禁城中崇祯、杨嗣昌君臣计议目前面对的危机之时,大明朝的辽东和关内的潼关两地,几乎在同时爆发了大战。

    距离大明朝京城三百余里的地方,有一座小城名叫遵化。遵化城东枕燕山南麓,北倚长城,西顾京师,南临津唐,东通辽沈,实属男女老幼进入京、津、唐、承、秦之腹地,堪称咽喉要道。

    遵化城外,滦河载着一泓春水缠腰流过。滦河流经遵化的这一段,宽不过十丈,却水深流急;但在冬春最冷的时候也不封冻,何况此时已是八九雁来的初春季节。

    滦河的右岸向外伸展出一片平滩,一队近万人的大明官军正在这里歇脚。这些官军有的河边饮马,劈柴引火烧饭;有的背依着粗大的树干坐着打盹,其中一些人干脆头枕石块横躺在地上呼呼大睡起来。

    从他们穿着上看,这些部伍不整的官军身着各色各样破旧不堪的胖袄、罩甲、战裙、遮臂;头上戴着生锈的铁帽、头盔,以及五颜六色的红笠帽、五色扎巾,这些兵丁手中的棍棒刀枪多是陈年旧物,差不多均是有着百年历史的文物古董。

    领兵的明军将领们,这时完全不知道去了哪里,六、七千散兵游勇像是正在晾晒准备出售的鱼干,铺满了整片河滩,除了一杆歪歪斜斜倚在大树上的大明龙旗,其余所有的旗帜不是被用来遮体,就是被揉成了一团当成人们的枕头。

    这时,在岸边打水做饭的伙头军忽然停下了手里的动作,他们纷纷伸长了脖子向着对岸张望。渐渐地他们的眼睛瞪得滚圆,随着一阵杂沓的马蹄声,由远而近从对岸传来;在一面橙黄色的旌旗指引下,一团如同被朝霞晕染了颜色的云朵正在飘摇而来。

    伙头军们向对岸细看,就见三、五百名头上脑后梳着小辫子的骑兵,不紧不慢地沿着河岸正向这里行进。这些骑在马上的人们,同样穿着五花八门的盔甲,有的甚至只披了一件油腻腻的皮袍。即使是那些着甲的人中,其中的一些甲胄由于过于粗糙而显得极为难看,但是这些甲胄保养得当,在初春的朝阳下泛着金属的冷光。


………………………………

第227章 见菟而顾犬,为时晚矣(二)

    自从去年十二月金兵南侵、围攻京师以来,从山海关到北京,整个滦河流域都成了明、金混战交锋的战场,这里的形势犬牙交错,敌我双方你来我往,向今天这样两军猝然相遇的事请多如牛毛。有时两军相逢会演变成为一场遭遇战;有的时候也可能因为各有各的使命,互不相扰地擦肩而过。

    今天的形势,本应是双方均有师命在身,不应该是擦肩而过的命;但是,对岸缓辔而来的那队镶黄旗的骑兵过于齐整雄壮,虽然这些骑兵的甲胄不全,可是他们的战马却清一色地矫捷神骏;看着那些满清骑兵神气十足耀武扬威样子,使得滦河右岸河滩上那些几乎不能称之为军队的明军兵勇们妒火中烧。

    他们仗着自己人多势众,或许是依仗着湍急的滦河河水阻隔,一贯畏敌如虎的明朝兵卒竟然忍不住地大声叫骂起来:“狗鞑子!你们他娘的是去奔丧啊?”

    “……”

    “骚胡狗,圈圈叉叉!”

    混乱之中,歪歪斜斜躺倒在河岸上的明军兵卒们越喊声音越大,越骂越有精神,他们一呼百应,河滩上空一时荡起了无数向对方宗族问候而猥琐不堪的笑声。

    河对岸那支部伍齐整的镶黄旗骑兵,一时不知发生了什么事请,他们好奇地仿佛驻马立在滦河的左岸,隔着湍急的河水向右岸河滩这边望过来。

    明朝的兵丁见对方呆头呆脑地向自己这边张望,其中还有几个不明所以的小辫子在偷偷窃笑,于是这些痞赖明军越骂越上瘾越骂越来劲。

    现在这些毫无顾忌的兵丁使出了祖传的看家本领,他们怪笑怪叫着,向河岸那边的清兵叫喊:“小辫子!我圈圈叉叉你奶奶!我圈圈叉叉你姥姥!”

    这边刚刚喊过,就听那边的兵卒们叫骂到:“……!圈圈叉叉你妈!圈圈叉叉你祖宗!”;更有甚者笑骂道:“小辫子!我圈圈叉叉你老婆!我圈圈叉叉你家姑娘丫头!”

    …………

    一时间满清小辫子那些不曾上阵、素未谋面的女性亲属,全都遭到了无微不至的问候,言语之世俗之通俗易懂无过其右。

    对岸镶黄旗的兵丁们十分愕然地听着,他们不知道滦河右岸上发生了什么事情,有人甚至在想,“那些一贯胆小如鼠的大明朝人是不是吃了什么不消化的东西?”

    可能是清兵中的通事把这通‘问候’的意思翻译给了镶黄旗的人们听,对岸之上忽然猛烈爆发出了一片粗豪的大笑。

    如此混乱了片刻之后,清兵的队伍后面传来一阵呜咽之声,滦河右岸的明军,竟发现由这支清兵的队伍中驱赶出了六、七十名妇女,她们或老或少,或丑或俊,有的身着罗绮,有的布衫褴褛,但是从短袄长裙上看,这些人都是明朝妇人的装束,她们一个个掩面捂唇低头哭泣,像一群待宰的羔羊,被清兵们推搡拖拽着踉踉跄跄地跪倒在河边。

    就在这时,只见一名梳着金钱鼠尾辫子的戎服清军将领,用流利的东三省口音汉话隔河大叫道:“对岸的汉狗们看见了吗?这些都是你们的妇人!你们的奶奶姥姥,你们的老婆、女儿、娘!尽都被爷们**够啦!你们反想**?还有脸皮吗?哈哈哈哈!……”

    “轰!”河岸之上的镶黄旗骑兵中又腾起一阵哄笑声,霎时滦河右岸的河滩上一片死一般的静寂。

    没等右岸的明朝官军有所反应,就听见“哗啦”的一声响,橙黄色大旗下的队领,猛然拔出插在脖颈后的铁骨朵,随即他将铁骨朵在头顶上一挥,大吼着:“吖!素簇拿——”

    “吖!素簇拿——”狂野的吼叫轰然如雷,几十名骑兵激箭般地飞出那支清军小队,他们冲向河滩,挥起手里的刀剑无情地砍倒了跪在河滩中的数十名妇人,随着又一声唿哨声响起,领头的一个清兵连人带马跃入冰冷湍急的滦河之中,很显然这些清兵呼和着是要浮渡过河。

    河滩上的大明朝官军们早已经悚然失色,刚才过了嘴瘾的那些明兵,如今呆若木鸡地看着对岸的人间惨景,不知他们当中那个惊呼了一声:“老天啊!他们是魔鬼,大家逃命啊!”

    这声惊呼像是被赋予了魔力,数千明军顿时大乱,像是没头的苍蝇四处乱窜掉头狂奔,这些奔跑的兵痞中没有一个人敢回过头去看一眼,看看是不是有清兵渡过了湍急的滦河。

    就这样,一秒钟前还在河滩上休整的大明官军,此刻自相践踏,丢盔弃甲;他们互相推挤着,有人用手中的刀剑砍倒挡在自己前面的人,不到一顿饭工夫,六、七千大明的官军便逃得无影无踪,滦河岸上空留下了数十具死于挤撞践踏和被刀剑砍到的尸体。

    正欲浮渡的那个清军骑兵,只不过在湍急的河流中艰难地前进了十数步便勒马停在河水中,他望着狼奔豕突的对手,再回头不解地看看自己的大队,随即这一小队彪悍的清军骑兵便一起鼓掌大笑起来。

    这一支骑兵的统领阿巴泰并没有笑,他一直在冷冷地静观。直到此时,他才厌恶地骂了一声:“一群狗屎……济尔哈朗,我们不要在这儿跟这些脓包软蛋耽搁了!”他觉得跟这样的对手打交道,真是会脏了自己的眼!于是恶心地向地上啐了一口。

    “嗻!”济尔哈朗是阿巴泰的堂弟,在他的语气中充满着恭敬,济尔哈朗回头看看河边之上,还有一些活着的女人,她们互相搂抱着在地上哀哀地哭泣,济尔哈朗像是吩咐一件极普通的事一般吩咐道:“把那些累赘……都杀了吧。”

    阿巴泰和济尔哈朗两人是昨晚领命后出发的,大概就在午夜杨嗣昌从文华殿中辞出的时分,他们两个领二百卫队和同样人数的汉人包衣,以拒降为由屠戮了一个遵化城外的一个汉人村庄,然后阿巴泰命令全军在那个血流成河的村子里宿营。

    天亮前探哨来报,已经探得叛将刘兴祚正率着二百亲军由太平寨奔往山海关,阿巴泰和济尔哈朗两人立即决定在途中拦截刘兴祚。


………………………………

第228章 见菟而顾犬,为时晚矣(三)

    第二百二十四节见菟而顾犬,为时晚矣(三)

    就在阿巴泰与济尔哈朗整队出发不久,就遇上刚才滦河河岸上的那一幕。他的这队人马屠戮完整个村庄后,每各佐领和不少弟兄的战马上都绑了一个掠来的女人。在这些人的眼中杀掉这些累赘的两脚羊当然干脆,不过能够带回去总是一份资财和玩意儿,阿巴泰也对这些悍将的做法很是无奈。

    他问了身边的济尔哈朗,他也表示没有更好的法子,阿巴泰想了想,下令道:“差几名甲兵,将这些两脚羊押回大营收管,各人捉到的玩意儿自己要做好记号,等大队回去后再各自认领。”

    由于少了那些被抢掠来的女人们的拖累,他们这一队人马的行军加快了不少,探马不久就接到了前面哨探的探报。前面的一员哨官飞马来请两位贝勒爷登上了近处的一座小山,阿巴泰与济尔哈朗两个人眼见那队打着“刘”字旗号的人马正远远的驰来。阿巴泰和济尔哈朗一齐盯住刘字大旗下,那匹枣红马上骑乘的将官,过了好半晌,他们不约而同地向对方点点头,说道:“是他!……”

    崇祯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638年,对于明朝末代皇帝崇祯而言,这是一个极不寻常的年份。明廷由于连年内外用兵,财源匮乏,于崇祯十一年正月十四日,大明朝廷从工科给事中傅元初所请,开福建海禁,通商佐饷。

    正月二十三日,崇祯皇帝钧旨,裁南京冗员八十九人。吏部主事二,户部库大使五,兵部主事二,会同馆大使二,工部侍郎一,主事三,都察院御史七,照磨一,通政司经历一,大理寺左右寺丞各一,翰林院孔目一,詹事府主簿一,国子监助教一,光禄寺署正二,行人司副一,宗人府经历一,生药局大使一。

    二月《皇明经世文编》纂成。《皇明经世文编》是明末著名的争论家、军事家,崇祯十年进士,兵科给事中陈子龙编辑,全文共计五百零四卷,补遗四卷,共分政治、文教、武备、皇室四大类,子目六十一项、集明初至明末四百二十七人之文集奏稿,保存了大量明代政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