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梦忆东汉-第1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嗯……在下已经读过了,为了替大将军报仇,在下也愿为诛杀何苗出力!”

    “既然如此,那为何将军还未有任何动静?”

    “这…”吴匡汗颜,“实乃在下兵力分散,一时之间难以调动。”

    “也罢!”

    董旻一摆手,很是不在乎的表情:

    “若是如此,那将军便静观我兄弟二人领兵,杀尽这些祸国殃民的逆贼!”

    吴匡惊讶于董旻的毫不在意,他原本还在想是不是要再多说几句,让董旻打消疑虑,不再逼迫他出兵,但董旻却主动放弃了。这只能说明……董卓的大军真的已经接近京师了?吴匡心中疑虑不断。

    “叔颖且慢!”

    吴匡长跪起身,不管是真是假,此刻他一定要表明态度,他绝对是支持董卓的。

    “不知董兄的兵马何时会到齐?”

    “家兄大军兵分十余路,只怕今夜之间,便能抵达数路人马……不瞒吴将军,眼下家兄只有三千人马,暂时不能攻杀何苗,但只要过了今夜,想必便能集齐一两万人,大概三日之内,其余各路兵马便能顺利抵达雒阳,届时,诛杀何苗等人,便如探囊取物了!”

    董旻的表情既兴奋,又自信,由不得吴匡不信。

    “若如此……还请董将军稍待,在下立刻调集人马,到时候一定随同将军一同出兵!”

    吴匡慷慨激昂,心底里依然打着小算盘:他在等,没有十拿九稳的把握,他绝对不做那个出头鸟。董旻刚才已经把董卓目前只有三千人的实情说了,只怕他说的十余路人马即将到达也未必是虚言,但吴匡打算再等等,看看一夜之间会如何,若是真的如董旻所言,那他便立刻发兵,在董卓大军抵达之前诛杀何苗,坐稳局势,这样一来,董卓必然会念及他的功劳,不会怠慢了他。若是真的等到董卓的大队人马都到了他再出手,只会让别人唾弃他的胆怯,所以吴匡只要能确定董卓大军将至,便会立刻着手行动。

    何苗以留董旻歇息为理由,让董旻暂且在他的军帐中留下,然后他吩咐探马时刻留意各城门的动向,随时通报。

    很快,还未到次日黎明,他便得到了好几次通报,凉州军一夜之间,已经有三路兵马抵达了雒阳,且每一路的人都不下两三千人,粗略一算,连同董卓本人的三千人,此时京师内的凉州军已经超过一万多了。凉州军英勇善战,百炼成钢,本就可以以一敌五,如今这一万大军,已经不少了,看来董卓最迟这两日间便要采取行动。

    徐荣的“瞒天过海”计策,不仅骗到了吴匡,甚至连丁原等人也被唬倒了,没人敢轻举妄动,更不敢随便袭击凉州军。

    吴匡最终下定了决心,他立刻去找到董旻,义正言辞的说:

    “叔颖,在下的兵马已经齐备,剿除逆贼,刻不容缓,不若此刻便挥军攻入朱雀阙,先将何苗斩杀!”(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一百九十六回 诛杀何苗

    (全本小说网,。)

    吴匡义正言辞,说的是慷慨激昂,似乎此时谁要拦了他他就要跟谁急。

    董旻楞了一下,随即便是一点头:

    “那好,在下与吴将军一同前往!”

    吴匡大笑一声:“好!”

    随即二人一同步出军帐,张璋以及数名军校站在帐外恭候吴匡:

    “将军,某等愿为大将军报仇,诛杀奸贼!”

    吴匡赞许道:“好,杀此奸贼,人人都需出力!”

    董旻拔出佩剑,冲着众人高喊一声:“今日某等便先董公一步,共诛何苗!”

    “杀!杀!杀!”

    随着一阵海啸般的喊杀之声,吴匡的兵马整装而出,一万多名披坚执锐的御林军在吴匡和张璋、董旻的带领下,朝着何苗所在的朱雀阙杀去。

    守卫朱雀阙的御林军只有千余人,何苗本人并无多大威望,自打统领了其兄长的部队以后,他不敢留太多的人马放在身边,只怕会出问题。要把这一支只听信何进的部队变成自己的,他可得多花点时间和功夫,急切之间也不能随便更换将领,否则容易激起兵变。于是何苗便采取的是比较消极的态度,欲缓图之。

    而他听说董卓入京的时候,全军只有三千人左右,心中倒也不以为然:照目前来看,董卓人马太少,也不敢采取任何行动。丁原作壁上观,袁绍、曹操等人在诛杀了十常侍以后,也暂时安分了下来,他何苗只需要慢慢消化其兄留下的部队,然后将董卓赶出京师,这样,他就会成为比何进更有权势的人物。

    只是可惜,他的如意算盘早已落空了,就在吴匡起兵的时候,便注定只能是镜花水月了。

    朱雀阙的守军太少,面对万余敌军的进攻,很多人早已吓得魂飞魄散,纷纷丢开武器便逃散,死守在朱雀阙内的士兵只有不到半数。

    吴匡看了看时辰,已经是快要接近日出之时了,于是命令军队急攻,朱雀阙并没有什么险要可守,当吴匡的兵马撞开了大门以后,便同何苗的人马厮杀在了一起,双方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整个朱雀阙里里外外到处都是乱兵,连弓箭都没人敢随便放。

    “给我杀!对方只有不足两百人了!”

    吴匡身着厚重的铠甲,手提一柄长枪,亲自冲在前面,跟着士兵们一同厮杀,董旻身披亮银铠,也手持长剑加入了战圈。

    他们两个将领的行为激起了士兵们的斗志,见主将都如此英勇,底下的士兵们统统杀红了眼,奋不顾身的作战。

    残酷的肉搏战并没有持续太长的时间,两三刻钟以后,吴匡虽然折损了数百人,连他自己都受了轻伤,泊泊的鲜血直从他的侧脸流下。而对面何苗的亲兵只剩下不足五十人了,上万的兵马将朱雀阙层层包围,大势已定。

    何苗亲兵的队长何平身中数枪,且战且退,终于他连带着残余的几十人退到了往上的楼梯间,已经是无路可退了,楼梯上面的阁楼里便是何苗的所在,他们只能凭着自己的血肉之躯死守在楼梯口,朱雀阙的底楼堆满了鲜血淋漓的尸体。

    何平身上染满了自己同敌人的鲜血,他咬着牙硬撑着,让剩余的几十人再抵挡一阵,自己则步履蹒跚的爬上了楼梯。

    早已惊慌失措的何苗见他上了楼梯,连忙迎过去:

    “怎么样?反贼退了吗?”

    何平苦笑一声,单膝跪在地上,向何苗请罪道:

    “大人,敌方约有万余,下面的弟兄们已经尽力了……”

    何苗浑身吓得直发抖,他气急败坏的踢了何平一脚,也不顾他身上满是鲜血和伤口。

    “反贼!反贼啊!”

    何苗万万没有想到,在他认为任何一路人马都不敢有动静的时候,他自己的部下——或者说应该是他那兄长的部下第一个反了自己。即使是董卓和丁原,相信刚入雒阳不久的他们是不敢轻举妄动的。他虽然是车骑将军,但他从前并没有执掌过五部兵马,就连宫骑鼓吹都是直接用他兄长何进的,所以人心未附,不敢随便调用兵马拱卫朱雀阙,只是由其部曲何平带着千余人守卫,孰料还是发生了兵变。

    “现在该如何是好?”

    何苗在原地焦急的踱着步子,他急得整张脸都涨得通红,自己好歹有千余人,没想到这么快就撑不住了,真是一群废物!

    何平嘴角淌着鲜血,平静的说道:

    “大人!下面到处都是反贼,如今已是插翅难飞了,大人……还是自尽吧,尚能得以全尸!”

    说着,他垂下了头,将自己那把血迹斑驳的长剑用双手高高的托举着。

    何苗气得火冒三丈,他好不容易利用十常侍将那个碍眼的兄长给除掉,自己的妹妹又是当今的太后,天子就是自己的亲侄儿!他们何家权势如日中天,况且如今连十常侍也被袁绍等人除掉了,简直是天意要让他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现在,突然就到了要自尽的地步,他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

    “大人,还请大人早做决定!”

    何平提高了音调,楼下传来的兵刃厮杀的声音越来越微弱,看来剩余的几十个人也快要全灭了,时间已经很是紧迫了。

    “走开!我现在岂能死?”

    何苗大发雷霆,将何平高举起的长剑拨开,他现在不能死,他不想死!

    “杀何苗!”

    “杀呀!”

    就在何苗气急败坏,手脚无措的时候,楼下的吴匡军开始爬上了楼阁,眨眼间便上来了十数人,后面还有源源不断的兵士顺着楼梯往上爬。

    吴匡远远的望见何苗的部曲已经基本上全部被杀,他喜形于色,没有想到居然如此顺利!

    “给我杀,斩杀何苗首级者,赏百金,官升两级!”

    原本就是大局已定的情况,众人听了吴匡这一句话,更是一个个红着眼吼叫着往朱雀阙的楼阁上杀去。

    听到楼上楼下传来山崩地裂一般的呼喊声,何苗脸色顿时如同死灰,他吓得腿都软了,就这么瘫软的倒在了地上。

    “大人!”

    何平不顾身上的伤口,硬是用自己的身体替何苗挡了戳过去的几枪,顿时命丧黄泉。

    乱军踩过何平的尸身,一个个提着或长或短的兵器冲了过去,何苗吓得浑身颤抖,他双手紧紧护住自己肥硕的头颅:

    “不要杀我啊,我可是堂堂的车骑将军!”

    然而,此时这些士兵眼中只有那百金的奖赏,一个高大壮硕的士兵已经冲到了他面前,这人手中的钢刀一落,何苗的头颅便与他的身体分了家,失去了头颅的尸身在颈口处喷溅出泉水一般的鲜血。

    “何苗的首级在此!”

    吴匡此时正由军医包扎伤口,当何苗的首级被送至他的面前时,他放声大笑。

    一旁的董旻收回了武器,冲他拱了拱手:

    “吴将军立此大功,叔颖恭喜将军。”

    “叔颖你也莫要自谦,这份大功也有你的出力。”

    吴匡持着何苗的首级传至御林军的各个营地,并言明:

    “杀大将军者,车骑也!”

    就连没有参与攻击朱雀阙的部队此时也表明了态度,都纷纷表示愿意跟随吴匡一同归顺前将军董卓。

    到了日中的时辰,董卓已经彻底接管了雒阳城内三万的御林军。

    ******

    董卓此时算是彻底的立稳了阵脚,当日,他便意气风发的率众进宫,徐荣远远的跟在他身后,她可不打算跟着董卓一起进宫,这次送着董卓入了皇宫,她们这些还是留在宫门口更好。不过董卓还真的是天人一般,几天几夜都没有睡个好觉,依旧如此英姿勃发,丝毫未见半分疲态,以他这个年纪来说,真的是难以想象。

    在宫门口处,一小从官员正候着他,当先一人,约莫二十余岁,容貌俊朗,双目有神,乃是袁绍。

    眼见董卓连自己的亲兵都带入了雒阳内城,袁绍等人敢怒而不敢言。

    “尔等西凉兵马,何不速速退出雒阳!”

    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斥道,他便是前太尉崔烈,此人素来反感武夫当政。

    董卓怒骂道:“我等前后行军数百里而来,为的就是勤王锄奸,天子落难的时候,你在何处?竟还敢让我退兵?你以为我不敢断了你的头颅?”

    “你……你!”

    崔烈骇然的看着他,董卓身上武人的杀戮之气使得崔烈不敢再多言。

    济北相鲍信定定的看着董卓,董卓一脸志得意满的表情刺得他怒火丛生:

    “圣上有诏却兵!”

    董卓听了鲍信那这句话来压他,嘴里冷冷一哼:

    “你们这些人一个个都是国之大臣,如今不能匡正王室,乃使国家播荡,天子蒙尘。是我董卓在北邙寻回天子,杀了作乱之人,尔等还有何脸面叫我退兵?”

    他这话一说,众人脸色一暗,都将头低了下去,董卓这话打在他们脸上,令他们连反驳的余地都没有……如今,雒阳城内的人都知道董卓兵力不可胜数,又得到了吴匡的御林军,谁还敢与他公然为敌?

    袁绍等人退去以后,鲍信对袁绍悄悄说道:

    “董卓拥强兵,我看此人有异志,今日若不图之,今后必为其所制;如今他刚得到御林军,人心未附,西凉军连日赶路,疲累不堪,趁此机会进攻,必可一举禽之!”

    鲍信素来颇有见地,今日他只看董卓那骄横的态度,便猜到如此一个西凉武夫,如今坐拥大权,恐怕日后会成为一大祸害,所以劝袁绍等人趁现在进攻董卓。

    袁绍为难的看了看逐渐远去的董卓,他一方面认为董卓好歹也是何进的一方,同自己也算是统一战线,如今虽然骄纵,但毕竟保全了天子,也有功劳。另一方面,如今董卓的凉州兵马不知道来了多少,又接掌了数万的御林军和何苗的部曲,此时他们手中并没有多少军力,这个时候撕破脸,不够理智。

    “鲍大人所言固然有理,但董卓于北邙救得天子,功不可没,如今方入雒阳,我等不可轻动。有功便应赏,若只因担心以后成为祸患便无端杀之,恐怕会令天下人齿冷。”

    袁绍不听信鲍信的原因还有一点,就是此人自幼同他的好友曹操关系甚善,如今却先对自己说,只怕他有诈,想要害自己。就算是好友曹操,袁绍对他也没有尽信,自然不会做这个出头鸟了。

    鲍信心中大抵猜到了袁绍的顾虑,他长叹一口气:“汉室危矣!”说完,他便单人独骑,连招呼都没有打,急驰而去。(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一百九十七回 说服吕布(上)

    (全本小说网,。)

    董卓入宫以后,受少帝亲赏,升为司空,同时因为少帝大驾还宫,找回了六玺,唯独传国玉玺没有找回。于是,少帝改光熹元年为昭宁元年,大赦天下,董卓此际可谓大权独握,一下子便从一个月以前的进退维谷中一步登天。

    是夜,董卓再次单独召见了徐荣,商议决策。董卓此际已经有了废刘辩的想法,然而,目前他还未稳定局势:丁原的两万多并州军还驻扎在雒阳,不可小觑;吴匡虽然交出了兵权,但要消化掉好几万的御林军,还是需要循序渐进的;鲍信回到了泰山郡,据说已经招募了两万多部众;袁绍、曹操等人目前没有表露任何态度,尚不知他们会不会同朝中那些反对董卓的旧臣们沆瀣一气;王匡的一万多人马虽然没有再往雒阳进军,却停留在了孟津以北的湛城一带,距离京师也不过一百二十余里的路程,随时可能再次威胁到董卓……这些一个个如果不解决好,都可能成为不小的祸患,令董卓虽然狂妄,但不敢掉以轻心。

    “徐先生,你的计策每次都如醍醐灌顶一般,令孤得益匪浅,如今孤有今日,一多半也有先生的功劳,这一杯,是董卓敬先生的!”

    董卓如今身份提高了不少,不再谦虚的以字相称,而是改口自称“孤”了,地位的变化毕竟还是会给人带来或多或少的改变的,恐怕是换了任何人都一样。

    “司空大人严重了,在下只是略尽人事,司空有天命在身,才能有今日,在下不过是顺天命罢了。”

    徐荣这一次没有谢绝,如今董卓贵为当朝司空,又是目前雒阳城中兵力最雄厚的人物,她的大仇还得指望董卓的凉州兵呢,自然不能悖逆了董卓的意思,于是,她举起酒杯,同董卓一饮而尽。

    “还有一事,”董卓眼神肃杀,别有深意的撩了撩须髯,“这刘氏的天下,只怕是长久不了……不知先生如何看待?”

    “司空大人请言。”

    徐荣不动声色,但心底里却暗自惊讶:莫非董卓打算现在就废了刘辩?老实说,“董筱幽”给她的记忆里,并没有董卓废立的具体时间,都只是些很模糊的印象,但徐荣认为,此刻还不能算是最好的时机,起码雒阳附近都有好几股需要董卓解决的势力存在。

    “孤这话,只同先生一个人讲,万望先生明白,无论孤是如何地位,只有先生,孤是绝对信得过,且,愿与先生今后同富贵。”

    董卓说得很是诚恳,他的语气很和蔼,让人听了心底里一暖。只不过徐荣可不是一般的人,无论董卓说什么,她都只不过淡淡一笑,况且这一笑也让董卓看不到,根本没人看得到那黑布之下究竟是怎样的表情。

    “先生认为,天子和陈留王,孰优孰劣?”

    董卓说得很是露骨,废立之意已经很是明显了。

    徐荣直言:“陈留王年纪虽然幼小,却是聪慧不凡,别有气度,实乃天纵英才。天子嘛……唉,只怕是有些昏愚怯弱。”

    她这么说,其实是希望董卓暂且不要考虑废刘辩的事情,跟他说刘协小小年纪就聪敏过人,那么董卓应该会有顾虑的:这样一个英明的人才,又是九五之尊,日后岂会受制于人?只怕到他年长的时候,第一个要处心积虑除掉的就是董卓。还不如放着昏庸胆怯的刘辩,让他一直给董卓做傀儡的好。虽然说事实情况上,只怕那个刘辩的城府比刘协还要深,不过徐荣可不关心董卓日后会不会败亡,只要能尽快给她机会单独领兵就行。

    “孤以为,其实不然。”

    董卓声音低沉,显得很是神神秘秘的,悄悄的对徐荣说着。

    “虽然那刘协很是聪慧,但毕竟只是个九岁的幼童,若是立他为天子,则今后利于孤掌控。况且,他是由董太后抚养的孩儿,与孤倒也有几分亲切。再者,据言,当初先帝其实欲立陈留王为太子,如今若是由孤立其为天子,也算是全了先帝之意。”

    “这……废长立幼,可是取祸之道呢。”

    徐荣实话实说。

    “先生莫非看不出来?圣上虽然表面上显得怯懦胆小,可实际上,此人心机狡诈,只怕早在第一面见到孤的时候,就在想着日后要如何除掉孤。”

    董卓说着,看向徐荣的目光里有了几分怀疑的神色。这让徐荣心中暗叫不好,董卓不愧是一个精于算计的武夫,一点都不粗线条,反而细致入微。刘辩的确是深藏不露,哪怕是装出那么一副愚笨懦弱的模样,却也没有骗过董卓。而自己又曾经和刘辩同乘一车,董卓自然要怀疑了,因为董卓肯定认为以徐荣的聪慧,早就看出了刘辩的内在。

    徐荣想,看来不跟董卓把话摆明,日后难以从他手中讨要兵权,她目前决不能给董卓任何怀疑自己的理由,只能把话挑明,彻底排除掉董卓的怀疑。

    “司空大人,在下并非反对废立之道,只是,如今时机还不成熟。”

    “哦?你且说来。”

    听到徐荣并非反对,而是说时机不成熟,这说明此人并非那种皇权至上的卫道士。董卓眼中的怀疑倒是去掉了一两分,看向徐荣的目光又变得亲切了。

    “其一,吴匡的那几万御林军,大人以为,何时能掌控?”

    “……需得待我凉州大军抵达雒阳之日,方可彻底镇服,至少还有半月左右的时间。”

    “其二,袁绍、袁术、曹操等辈,恐怕怀有异心,大人想如何处置他们?”

    “袁术、袁绍乃是袁隗的侄子,孤与袁隗倒也颇有渊源,曹操随是曹腾的孙子,与袁绍等人相交甚厚,孤当收服人心。”

    “那,其三……丁原的部众,大人以为该如何处置?”

    “并州军战力强悍,不下于凉州军,孤当夺取丁原手中的兵权。”

    一见董卓答到了点子上,徐荣心中一喜:既然他如此开窍,那么便好说了。

    “不知司空大人,有何良策夺取丁原手中的兵权?”

    “这……”

    董卓倒是皱起了眉头,吕布那边,他没有少下功夫,不仅是上次请他喝了酒,还时常私底下赠送金银财帛。吕布虽然收了,但却从未表过态,这倒让董卓内心有了点担忧:若吕布根本没有动心呢?

    “在下倒是有办法,说服吕布,诱其杀掉丁原,然后归顺司空大人!”

    徐荣信心满满的说着。

    “先生果有办法?”

    “是!”

    徐荣向董卓拜了一拜:“还望司空大人遣在下前往吕大人的府邸,在下一定能说得吕布。”

    “好,孤相信先生一定马到功成!”

    董卓虽然这么说着,但内心却有了些想法:这个徐荣帮了他不少忙,出了不少主意,却从未主动向自己提过任何要求,到底此人有什么打算?

    “司空大人。”

    徐荣突然对董卓说了一声,让董卓将注意力转移回来。

    “先生还有何事?”

    “在下有血海深仇在身,日后大人坐稳天下的时候,还请大人借兵于在下,让在下得以手刃仇敌!”

    原来图的是这个!

    董卓听了这话,非但没有为徐荣提出了自己的要求而不满,反而内心有些高兴:这徐荣总是很沉闷的一个人,虽然他内心不讨厌,但总觉得神神秘秘的。今日肯告诉他原因,反而证明了徐荣是对自己敞开了心扉,日后自己助他报了大仇,那自然也能使他能够死心塌地的为自己出谋划策了,这是双赢。

    “先生既然有血海深仇……孤今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