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梦忆东汉-第1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徐荣并没有在意任红的表情,只是同吕布告辞以后,自信万分的走出了吕布府邸,她并没有为与任红的分别而感到难过,她在笑:吕布这条大鱼,已经上钩了!(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二百回 吕布杀丁原
(全本小说网,。)
徐荣走了以后,吕布与任红相视而坐,吕布依稀记得,当年的任红,还只是一个不足十岁的小丫头,身量未足,姿貌不显,并没有引起他的注意。而他当年,在心中憧憬的则是任红的姊姊,任裳,那是一个雪肌玉貌的女子,只可惜,已经于其他人订了亲。
“红儿,这些年来……你过得怎样?”
吕布不由得将眼光直直的盯着任红瞧了个仔细,如今的任红已是长成了一个清丽动人的绝色女子,吕布心中不禁感叹道:竟然比她的姊姊还要漂亮,如此看来,当年与这丫头的婚约并非是“遗憾事”。但吕布很快在心底里唾弃自己了,居然只凭相貌看待女子,这也同他当年的想法有所背离。
“不劳吕大哥担心,一切还好。”
任红似乎还未从与阿初、绮丽等人分别的悲痛中缓和过来,整个人有些怏怏的,一双勾人魂魄的眸子显得无精打采。
吕布垂下头,看到了她手中的茧子,那很明显是经过长时间劳作才形成的,那些茧子令吕布心中无限的愧疚:若是没有黑山贼入侵并州一事,任红如今也还是任家的二小姐,哪里会吃到这些苦头?说起来,都是自己,竟然只听丁原说了任家之人已经全部遇害,就再也没有去细细调查此事,害得红儿在外面颠沛流离。
“红儿,你的……姊姊如今怎样了?”
吕布终究还是问出了这个令他牵肠挂肚的问题,那个女子,犹如一缕幽魂一般,令他魂牵梦萦。她如今在哪里?还过得好吗?难道说,她们姊妹早已失散多年?既然徐荣将任红都送还给了自己,如果任红的姊姊也被徐荣收留的话,那肯定也会一并而来的。吕布心中有些失落:想必裳儿早已走失了。
“姊姊她……早已过世了。”
任红嘴角抽搐,似哭非哭的回答道。
“啊!怎会如此!”
吕布没有想到会亲耳从红儿口中得知裳儿的死讯,顿时四肢发冷,头晕脑胀,感觉在这一时之间,天旋地转,仿佛他的身子都不由自己控制了一般痛苦,心底里传来强烈的痛楚令他五内俱焚。
“告诉我,裳儿她……到底是如何过世的?怎会这样??”
吕布情绪失常,他猛地拉扯住任红细嫩的柔荑,声嘶力竭的吼着。
任红并没有感到害怕,吕布会有如此反应,也早在她的预料之中……这个人,对她姊姊的心意看来绝非虚情。可是,吕布的力气太大,虽然是在不经意间,却也拉得任红感觉手臂传来阵阵疼痛。
当吕布看到任红那如烟的细眉微微蹙起的时候,才回过神来,注意到了自己的唐突之举,他连忙松开扯住任红的手,坐回了原位。
“对不起,红儿……是我失礼了。实在是因为,太过于惊讶了……”
吕布合上了眼,自责道。
任红脸上并没有任何畏惧或是疼痛的表情,她只是淡淡的,将事情一五一十的,全部告诉了吕布。从她们一家如何逃出九原郡,后来如何遭遇了鲜卑人,最后到了玄菟郡,因为父亲和姊姊的身死,她不得不沦落街头,卖身为奴……最终,被徐荣所收留,还是徐荣吩咐的人埋葬了任昂与任裳。
“……原来是这样,真的是,太苦了你。”
吕布说着,神色变得慈爱起来,如同一个长兄一般,安慰着历经艰难的妹妹。他心中深深的叹息:没有想到,虽然早在当初他被丁原告知任家的人都死于匪乱的时候,他就一个人嚎啕大哭了一场,心如死灰。
“裳儿姊姊临终之时,曾经有说过关于吕大哥的事情。”
“裳儿她……提起过我?”
吕布双目圆睁,痴痴的看着任红,难道说,裳儿明白自己的心意?
“姊姊说,她与别人的婚约无法达成,她并不在乎……可是,唯独遗憾的是,不能与你当面释清缘由,才是她生平所最难以释怀之事。”
“缘由?”
吕布讶然。
“是,父母之命岁难违,可惜吕大哥未有勇气抛去一切,也许是她高估了吕大哥这份爱意。”
任红说完,并不看吕布,只是低头把玩着袖襟。
“裳儿!”
吕布惊声,可随后便陷入了深深的沉默之中:裳儿所言没错,自己若是能抛去一切,与她离开并州,如今早已相伴相随,何苦还受此相思之苦?由此看来……什么都没有说的裳儿心中对自己的那一份感情,竟然远比自己来得更坚决!
吕布懊悔不已,但为时已晚,世上又哪会有后悔药呢?
任红只是用略带着哀伤的眼神淡淡的看着吕布,这个男人,也许姊姊一早便看错了他,他不是一个为了男女之爱便可以抛开一切的人。
“红儿,对不起,如今我已经有了妻室……”
吕布沉声说着。
“红儿知道,吕大哥与红儿的婚约……如今任家早已家破人亡,还望吕大哥莫要再记挂于心,就让红儿自身自灭吧。”
任红说着,对吕布轻轻的屈腰一拜,随即便要起身离开。她想离开雒阳,不论是徐荣小姐,还是吕大哥,她一个都不想见到了。
“红儿,莫要离开!”
吕布突然伸手紧紧的抓住了她。
“我已有负于你姊,今日又如何能负了你!你且听我说,如今我虽然有了妻室,可我并不打算让你屈居妾室……或许,红儿你也不愿原谅于我,可是,如今天下兵荒马乱,四方崩裂,就算是看在任伯父在天之灵的份上,奉先我也绝对不让你流落在外,所以……”
吕布吩咐下人上来,为任红收拾住所,然后,他起了身,朝着府外走去。
“若是奉先日后能成为中郎将,必以红儿为貂蝉!如今,你就暂且客居于此,府中有任何人怠慢与你的,我必不轻饶!”
根据《后汉书。舆服志》所记载,武官头上所戴的冠冕附蝉为文,貂尾为饰,为其掌管的女子便为貂蝉,吕布此举,当是以任红为女官,而非他私人所豢养的妾室,也足可见他对任红的重视程度了。
******
吕布离开了府邸以后,立刻召集了其心腹下属,如高顺、高雅、李封、李黑等人,这些与他都是出身于九原郡的将校,与吕布同生共死,情同手足。同时还有他所培养的后辈,雁门人张辽,太原人秦宜等。
“你们可知道,丁原那厮,竟然欺瞒了我们五年有余!”
吕布将心中所猜想的丁原以黑山贼害死任昂一家之事,加油添醋的说给了在场的所有人听。
高雅、李封等人原本都是九原郡的穷苦之士,如果当初没有任昂的接济,他们早就或是饿死街头,或是病死榻前。对他们而言,任昂便是救命恩人,为救命恩人报仇,无论如何也是应该的。
况且,丁原赏罚不明,任用自己的嫡系,而对履立战功的吕布、高顺等人置若罔闻,早已激起他们的不满,今日吕布公然大肆发泄其心中的不满,都义愤填膺起来,当下,在场的十数名军校便跪地立誓:
“某等愿跟随吕大人,为任公报仇,誓杀丁原这老匹夫!”
吕布微微点头,便与众人一番耳语,开始布置他们的计划……
当日傍晚,丁原按例行公事,带着数十骑直入高顺的军营,高顺掌管的营地在并州军营地的边角,执掌五百余人,这些人在善于练兵的高顺操练下,精神抖擞,衣甲齐备,整个营地中充满了微凉的肃杀之意。
丁原也是在无数次战场中活下来的人精,他进入营地之后,很快便察觉到了一丝难以掩藏的杀意,顿时皱起了眉头:“奉先何在?”
当情况有所变化的时候,丁原一定会让吕布挡在自己身前,今日也同样。
“执金吾大人,奉先在此!”
吕布身披一身银光四射的连环甲,骑着一匹高大的赤色骏马,手持长戟,腰挂利剑,看上去如同天神下凡一般威风无敌。
吕布骑着马,靠近丁原,丁原并没有怀疑他有诈,而是侧身轻轻对他说道:“我看……这营地的气氛有些异常,你可得小心!”
吕布冷冷一笑:“大人不必多心……”
就在吕布说出这句话的瞬间,他手中的铁戟突然狠狠的刺向了丁原,丁原虽然已经反应了过来,无奈毕竟上了年纪,没有彻底躲开。锋利尖锐的长戟“咔嚓”一声,直直的插入了他的腹部,刚猛的力道将他摔下了马匹。
“啊……你,你竟然敢谋逆!”
丁原不可置信的看着吕布,他没想到一直以来,视如儿子的爱将,突然会将锐利的长戟刺向自己。
“为任公报仇!”
吕布高呼一声,手中的长戟一挥,军营中的高顺立刻带兵冲杀了出来,将这数十骑围拢在了核心。
“杀丁老匹夫!”
营地外,又有好几支数百人的部队杀了过来,竟然是侯成、张辽、高雅等人所率领的部众。
“你、你们这些……反贼,额……”
丁原惊惧的看着这一切,他没想到突然之间,自己的命数就定下来了,丁原绝望的又从口中吐出了一口鲜血来。
“死吧!”
吕布此时已经点马向前,手中的长戟一落,狠狠的刺入了丁原的胸膛中,鲜血四溅……年迈的执金吾、并州刺史丁原,丁建阳顿时命丧黄泉。
四面八方全是吕布的人马,余下的数十骑不敢抵挡,全部下马投降,吕布也不理会他们,他从马上一跃而下,拔出了腰间的长剑,将丁原的首级割了下来。
“丁建阳首级在此,并州军众,听我号令!”
众军见了,纷纷半跪在地,齐声呐喊:
“将军神威!”
吕布一手高高的举起丁原的首级,高声喊道:
“并州兵马听令,从此以后,随我尽数归顺当朝司空董卓大人!”(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二百零一回 董卓废帝
(全本小说网,。)
得到吕布率领并州军归顺的消息,董卓大为惊喜,他亲自为吕布设宴,同时也厚赏徐荣,赐给徐荣数百黄金,绫罗绸缎,不计其数。
吕布与董卓都是武人出身,二人相处甚为亲密,当日董卓便认吕布为义子,先封他为骑都尉,后来徐荣提醒董卓:
“吕布武勇过人,在并州便号为飞将,当厚待之,以安并州军心。”
董卓于是立刻迁吕布为中郎将,封都亭侯。
不数日,胡轸、李傕等人率领数万凉州军抵达京师。于是,董卓彻底掌握了雒阳内外的兵权,袁绍和曹操虽然还有其本部的兵马不由董卓调遣,但要是与董卓为敌,无异于螳臂当车。董卓于是日益骄奢,俄而迁为太尉,假节钺,领虎贲。为了表示对徐荣的感激,董卓加封徐荣为中郎将,与李蒙等人共领凉州军,徐荣第一次真正掌握到了军权。
董卓横行无道,有侍御史扰龙宗指责董卓干政,入朝面圣居然不解剑,董卓听了以后,当着众文武的面,立搥杀之,天下震动。
董卓于是将他那企图废帝的野心逐渐展露了出来,在凉州将校的一致赞同下,董卓听取了徐荣的建议,暗地里招来了袁绍等人商议此事。
袁绍是袁隗侄子,乃名门之后,又是雒阳城中年轻派的代表人物,董卓的打算是,如果取得这类年轻人的赞同,那么,天下就再没有能让他担忧的事情了。
然而,袁绍听了董卓打算废帝的话以后,脸色大变,这个一直隐忍的年轻人终于忍不下去了,他委婉的反对道:
“此事是大事,董公如此所为,难道就不怕天下人反对吗?”
董卓立刻大怒,他拔剑怒喝道:
“你这竖子!天下间的大事,如今岂不是都由我来决断吗?我如今就是要废帝,天下谁敢不从?你以为我董卓的刀难道不锋利?”
袁绍也勃然起身:
“天下间健者难道只有董公一人?”
董卓大怒,当下便打算以剑刺杀袁绍,侍中周毖、议郎何禺等人连忙起身拦住董卓,以好言劝慰董卓,城门校尉伍琼怒斥袁绍:
“本初!如今这可是在太尉面前,竟敢如此胡言!还不速速给董太尉赔罪!”
伍琼一面说着,一面悄悄给袁绍递眼色。袁绍虽然怒气冲冲,但头脑并非粗放之人,董卓生性残忍,就算是为了保命,此时与他硬碰硬对自己自然没有好处。
袁绍于是收回了怒容,只是沉闷的跪坐于地,对董卓拱了拱手:
“……此事是微臣的过失,万望太尉恕罪。”
语气虽然并不很恭敬,但这其中已经表示袁绍服了软。
徐荣此时已经离座,到了董卓耳边,轻声说道:
“袁绍此人心怀叵测,今当杀之,否则后患无穷。”
董卓听了这话,当下脸上就闪过一丝杀意,袁绍眼见性命有危,连忙起身手引佩刀,做出了防范的架势。袁绍勇武的姿态倒是博得了董卓的好感,此时伍琼和周毖对视一眼,连忙在董卓身后劝说道:
“袁绍年少冲动,太尉莫要与之计较。此人好歹系袁隗侄子,名门之后,又素有名望,杀之对太尉不利啊。”
伍琼、周毖也都是名士,董卓虽然还是很信任徐荣,但他内心里对袁家还是有一份感激之情的,当年没有袁家的栽培,他也不能在朝中任职。
最终,董卓决定放过袁绍,在最后,他对袁绍说道:
“刘氏种,不足复遗。”
袁绍并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叩首回道:
“此事,需得告知叔父。”
到底是个聪明人,徐荣暗地里为董卓不听她的话杀了袁绍感到有些可惜。袁绍如果再进一步激怒董卓的话,肯定会使得脾气暴躁的董卓当场杀死他的。不过看来袁绍并非是个只知冲动的年轻人,他做事还是很会把握力度的。
袁绍横揖引刀而出,他这一次离开太尉府便星夜逃离了雒阳。
次日,董卓大会群臣于朝堂,对文武百官说道:
“大者天地,此者君臣,所以为治。今皇帝暗弱,不可以奉宗庙,为天下主。卓欲依伊尹、霍光故事,立陈留王,众位以为如何?”
天下名士、素有“鸿儒”之称的尚书卢植言道:
“案《尚书》,太甲既立不明,伊尹放之,昌邑王立二十七日,罪过千余,故霍光废之。今上富于春秋,行未有失,非前事之比也。”
这意思就是天子并非有大错在身,董卓如何能废之?
卢植毫不在意董卓的颜面,令董卓大为恼怒,他当下便站起身来,怒骂道:
“天子暗弱,今不趁早另立新君,莫非要等到他犯下滔天罪过,令天下蒙尘再废之,岂不悔之晚矣?”
卢植冷哼一声:
“太尉好眼力,天子秉政尚未足年,便敢言此大逆不道之事!”
“你!”
董卓大怒,当下便打算诛杀卢植。
侍中蔡鬯连忙起身好言相劝,董卓最终没有动手杀死卢植,只是罢免了卢植的尚书官位,此后卢植随即也逃隐于上谷。
董卓又问袁隗,袁隗汗湿衣襟,不敢直视董卓,只是回答道:
“如议。”
董卓冷笑着不再言语。
汉昭宁元年九月甲戌,董卓终究还是胁迫太后废了刘辩,他再次大会群臣,这一次连何太后都被请到了场,董卓曰:
“太后逼迫永乐太后,令以忧死,逆妇姑之礼,无孝顺之节。天子幼质,软弱不君。昔伊尹放太甲,霍光废昌邑,着在典籍,佥以为善。今太后宜如太甲,皇帝宜如昌邑。陈留王仁孝,宜即尊皇祚!”
于是尚书丁宫读册云:
“先帝不究高宗眉寿之祚,早弃臣子。皇帝承绍,海内侧望,而帝天姿轻佻,威仪不恪,在丧慢惰,衰如故焉;凶德既彰,淫秽发闻,损辱神器,忝污宗庙。皇太后教无母仪,统政荒乱。永乐太后暴崩,觽论惑焉。三纲之道,天地之纪,而乃有阙,罪之大者。陈留王协,圣德伟茂,规矩邈然,丰下兑上,有尧图之表;居丧哀戚,言不及邪,岐嶷之性,有周成之懿。休声美称,天下所闻,宜承洪业,为万世统,可以承宗庙。废皇帝为弘农王。皇太后还政!”
尚书念完,太后哽咽泣涕,群臣惊惧悲愤,却没有一人敢开口。
于是丁宫又曰:
“天祸汉室,丧乱弘多。昔祭仲废忽立突,春秋大其权。今大臣量宜为社稷计,诚合天人,请称万岁。”
大事既定,天子刘辩被废为弘农王,陈留王刘协成为新帝。改年号为“永汉”,董卓又升为相国,封郿侯,至此以后,可赞拜不名,剑履上殿。又封董卓的母亲为池阳君,董氏一族尽皆封赏。
董卓于是又以丁宫读册中的内容指责何太后逼迫死永乐太后之事,当即令新帝赐鸩酒毒杀何太后,何太后满脸含泪,她悲愤的对董卓说道:“妾身死不足惜,如今相国独揽大权,专政社稷,万望相国能饶妾身孩儿一命!”
说完,何太后饮鸩而死,董卓虽然没有立刻杀死刘辩,却将他与其妻唐妃一起软禁于宫中,从此刘辩彻底失去了权势。
董卓并没有停下脚步,他又下旨杀死了何太后与何苗的生母舞阳君,并弃尸于苑枳落中;还破开何苗的棺材,将那具无头的尸身肢解弃市,令人望之胆寒。此前攻杀何苗而投奔董卓的吴匡也没有落下好处,吴匡久在军中,素有威望,董卓为了彻底掌控御林军,以吴匡以下犯上为由,将吴匡三族尽灭。只有吴匡的次子吴班在友人游殷、张既、司马朗的帮助下,逃出雒阳,投奔其在蜀中的亲戚去了。
董卓原本打算捕杀司马朗等人,但司马朗年少聪颖,容貌很是乖巧可人,董卓见了他以后,起了恻隐之心:原来董卓并非只有一个女儿,还有一个孩儿,只可惜前些年死于热病,所以他见到司马朗以后,叹了口气:
“我那小儿若是还活着,当与你同岁。”
于是董卓并没有责罚司马朗。
袁绍、曹操等人逃出雒阳以后,董卓原本不想放过他们,下令通缉捉拿,购求甚急。伍琼、何禺等名士再次为袁绍等人说情:
“夫废立大事,非常人所及。袁绍这些年轻之辈不识大体,因心怀恐惧而出逃,并非有他志也。如今相国若购之急促,势必生变。袁家树恩四世,门生故吏遍布天下,若收揽豪杰、聚合徒众,只怕四海英雄因之而起,则山东非董公所有也。不如赦免他们,拜一郡守,则袁绍等人必然因为免罪而喜出望外,此必可无忧也。”
徐荣虽然故请陈词,希望董卓能够追杀曹操、袁绍等人,永绝后患。但相比于徐荣的计策,名士伍琼等人的话自然是柔能克刚,董卓虽然是武勇之人,但他也明白以暴易暴并非长久之计,所以这几次都没有再听从徐荣的计策。
徐荣并没有沮丧,她早就明白,随着董卓地位的日益提升,在他眼中,自己的地位会越来越低微,反而那些天下名士,那些善于说话的人更能得到董卓的赏识。不过也罢,天下若是不乱,她反而没有机会报仇。于是,徐荣将更多的精力用于探听李旻、张安、刘瑛等人的所在之处。
董卓认命袁绍为渤海太守,袁术擢升为后将军,曹操授以骁骑校尉,鲍信则为济北相。于是,支持董卓的人尽皆被封赏,而反对董卓的人也没有遭到明显的迫害,似乎天下祥和,四海升平。
只是,徐荣暗地里明白:讨伐董卓的熊熊战火,恐怕很快便要燃起了。
******
因为剧情铺垫,所以这一回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史实记载的内容,有些枯燥,还望各位谅解,马上就要到精彩的部分了~~(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二百零二回 徐荣出征
(全本小说网,。)
河内太守王匡自受到何进的诏书以来,便亲自带领了一万多名泰山兵往雒阳而来。但是他比董卓速度更慢了一步,在到达孟津港北口的时候,京师里就已经发生了骤然巨变,董卓伺机夺取了朝政。
王匡虽然心有不甘,但因为惧怕西凉雄兵的战力,于是不敢再进一步,只得屯驻在孟津港,等候时局的变化。当董卓废帝的消息传来,王匡面南而泣,于是他下定了决心要与董卓反抗到底。其部下劝其轻兵简从,立刻进军雒阳,同时号召天下英杰共同讨伐董卓,只可惜王匡虽然已经有了与董卓决死一战的念头,但依旧不敢贸然行动,董卓亦多次遣使勒令他退兵,他拒不遵从,同时在津北收兵买马,打算慢慢的寻找战机。
董卓精于军事,他立刻厉兵秣马,打算亲自出雒阳以北,与王匡决战。然而,徐荣却劝阻他:“相国如今新立天子,雒阳城内但恐有不服之人,不宜轻动。王匡遇事谋而不决,不是一个良才,臣愿代相国出征,剿灭王匡所部。”
董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