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一品嫡医-第1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静和笑了,说道:“你觉得呢?”
馨姐儿便分析着说道:“女儿觉得栓儿年纪大了,性格已经养成的差不多了,女儿听说男孩子在一起容易盲从大一些的孩子,可栓儿倒是很老实,狗儿挺机灵的,就是性子没定,年纪也小,怕是不能服侍。”
馨姐儿分析的已经有几分道理,她还有其他两点考虑,这些暂且按下不表,她转头吩咐芭蕉,“你去请于妈妈过来一趟。”
芭蕉应着去了,白梅却来了,还带了个中年男子,静和隔着屏风看了一眼,认出是李焕手底下的二掌柜。
她问了那二掌柜几句生意是否顺遂的话,便叫白梅带那二掌柜去让郑总管陪着吃饭,自己打开了信看了一遍。
白家果然提出要在山西开益膳斋的分号,英国公府这头出药膳方子和厨子;白家则和英国公府一道开票号,白家挑选掌柜和伙计。
白家还做了个体面,让静和来拟票号的名字。
静和想了许久,所谓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她拟了隆通、隆兴、恒泰三个写下来,装入信封中让白梅去交给那管事。
白梅拿了信放入袖中,出了门正好碰见于妈妈来了,她客气地和于妈妈打了个招呼。
于妈妈自然也不敢托大,客客气气地叫了声‘白梅姑娘’才跟着芭蕉进了暖阁。
静和请于妈妈落座,才说道:“妈妈的两个儿子都很好,我有心从中挑一个出来给正哥儿做伴当,所以遣人请了妈妈过来,问一问妈妈的意思。”
于妈妈虽然高兴,但她也知道官家选伴读多是从乳母的儿子里选,心里早有准备,只是又有些惋惜,夫人若是把两个儿子都留下就好了,跟在少爷身边,还能跟着长长见识,学些学问,国公爷和夫人都是明理正派的人,大少爷的脾气又那般温和,跟着大少爷那绝对不会受气,可是她也知道做人不能贪心,于是说道:“能陪伴大少爷,是我家那两个泼猴儿的福气,夫人觉得哪个好,只管留下便是。”
静和端起茶来轻轻吹了吹浮在水面上的茶叶,说道:“我看狗儿与正哥儿年纪相仿,性子也活泼,正哥儿的性子太过沉稳了,跟狗儿一道还能学的活泛些。”
狗儿虽有点小聪明,可有她盯着,也不怕他胡闹。另则,栓儿这样的仆从没什么主见,遇事也拿不定主意,恐怕容易被人利用拿捏。兴许是她想的多了,不过如今她们和济王、太子的关系闹得都很僵,她不得不多些防备。(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439回 赐名
(全本小说网,。)
正哥儿什么脾气,于妈妈最知道,小小的人儿,就喜欢听夫人讲学问,没事就趴在桌子上描红,认字认的比谁都快,将来必是读书的种子。
她忙站起身,福了福道:“奴婢替儿子多谢夫人福泽。”
静和示意锦心扶她起来,又说道:“既然跟着正哥儿,倒不妨取个正经的名字,妈妈觉得呢?”
这就是要赐名的意思,于妈妈眸中流露出喜色,说道:“夫人有学问,我和我家那口子都是大字不识一个的,还请夫人赐个名儿。”
静和示意白梅去取笔墨来,又问于妈妈,“这两个孩子可有辈儿字?”
一个家族的传承为一个谱系,大多分辈分儿,一辈儿人取一个字,或是一个部首,静和这么问自然也是出于尊重。
于妈妈答道:“他爹那头原有辈分儿,只是小时候家里遭了水灾,后来卖身进了英国公府,以往的事都没忘了,后来差人去问,那一支早已断了,他也不记得辈分。”
静和提笔思忖半晌,写了一个虎字,说道:“就叫于虎,可好?”
虎虎生威,端的是好名字,于妈妈忙又道谢。
静和又道:“妈妈不必客套,于虎机灵乖巧,可还需要好生教导才能成才。”
这话的意思是,于虎也得懂些规矩,锦心把于虎管夫人叫姨姨的事同于妈妈提了,于妈妈有些惶恐,忙道:“奴婢明白,奴婢定然好生教导虎儿,让他忠心国公爷和夫人,忠心服侍大少爷。”
“妈妈也不必过于严厉苛刻,”静和也并没有要于虎奴颜婢膝的意思,她说道:“我的意思是,于虎将来少不得要跟着正哥儿出府交际,该懂的规矩总是要懂,不然便会惹人笑话。”
于妈妈适才略松了一口气。
静和想了想,既然抬举于虎和她二女儿了,那便也看看栓儿的情况好了,也省得栓儿混不好连累于虎被人拿捏,于是又道:“我看栓儿本性老实忠厚,手长脚长,也是个勤劳的。”
于妈妈闻听此言连忙夸奖道:“是是是,栓儿就是个木头疙瘩,却很是勤快,如今已经能帮着他爹嫁接果木,收拾庄稼,任劳任怨,从不说半个不字。”
静和念头一动,她原本觉得要开票号,就少不得人手,栓儿老实,到时候领过去在票号里做个学徒,将来或许会有出息,不过于妈妈说栓儿老实能干,静和又改了主意,这样的人似乎留在庄子上侍弄庄稼更好些。
于妈妈见静和欲言又止,不由后悔自己嘴快,怕是说错了什么话,连忙道:“夫人慧眼,您瞧中的自然错不了,奴婢嘴笨,您可万万别跟奴婢计较。”
起初她选于妈妈做正哥儿的乳母就是看中于妈妈稳重寡言,可于妈妈今天却说了这么多的话,可见天底下的父母为了孩子真是什么都肯做。
她有些动容,在庄子上顶多也就是做个庄头,可在票号就不同了,既然她不确定栓儿能不能适应票号,何妨给栓儿一个机会,她说道:“我预备开个票号,想着送栓儿去铺子上做学徒,至于将来要看他肯不肯用心了,不知妈妈是否肯让栓儿去,”她又道:“票号的事尚在筹划之中,妈妈暂且不要外传。”
票号啊!于妈妈更激动了,虽然她不是很清楚票号是干什么的,但是她却知道票号是十分有能耐的人才能开的大买卖,她忙捂住嘴道:“奴婢知道,奴婢定然守口如瓶,”说罢又跪了下来道:“栓儿虽憨了些,但却是个实心眼,随了他爹的性子,绝不会做坏事的,还请夫人给他个机会,若是他做不来,再让他回庄子上和土坷垃打交道便是。”
于妈妈也知道在票号比在庄子上好,算是有见识的,静和笑道:“既如此,那就暂且这样定下,等事情筹划好了,我再叫人去接栓儿,到时候栓儿只怕要去山西,但是到了那头有紫瑛和李焕照应,当不至于让栓儿受委屈。”
于妈妈虽舍不得儿子,可也知道紫瑛的性子,最是负责的,紫瑛成亲的时候,她还送出压箱底的一对翡翠耳环呢,到时候她再好生托一托紫瑛姑娘便是,这样想着,便应了,又赔着笑道:“夫人既然看得起栓儿,奴婢斗胆再求夫人一个恩典,给栓儿也赐个好名字。”
静和想了想,又写了个‘进’字,希望栓儿去了铺子上,铺子能日进斗金吧。
于妈妈自然道谢不迭。
静和就去了外书房,想去找一找有没有研究票号的书,她也好多一些了解,虽然李焕值得信任,她也不得不多留个心眼儿。
………………
而此时裕王府内,裕王正与孟绍辉下棋。
“票号?”裕王拈起一枚黑子,不由抬目看向孟绍辉,又忍不住一笑,说道:“此事可当真?”
“下官如今在给事中的位置上,耳目也较以往聪敏,是有人密告,想要以此弹劾英国公,”孟绍辉道:“下官遣人去查探,得知英国公夫人以前贴身婢女如今嫁到了西安,她的丈夫与祁县白家来往颇多,提起白家都知道他家的大通票号,想来此事也是空穴不来风。”
“这个英国公夫人,胃口还真不是一般的大,英国公当年跟着皇上打天下,得了多少奇珍异宝,怕是他们全家几辈子都享用不尽,她名下的益膳斋、酱菜铺哪个不是盈利的,听说徐家二房的酒楼、粮栈和香药铺子也是她在打理,更别说还有广济堂,这个英国公夫人到底是有三头六臂还是能分身,能管的了这么多?”裕王有些戏谑地笑了笑,说道。
孟绍辉笑着在棋盘上落下一子,淡笑道:“英国公夫人手下有不少忠心的仆从,听说各处生意都有人替她在掌管。也是,英国公父母双亡,又没有兄弟,只有平郡王妃一个姐姐,却也是什么都不缺的。英国公夫人不用缠斗于后宅纷争,想必更能腾出空来。”(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440回 麻雀
(全本小说网,。)
“这两口子倒真都是人物,原本都以为楚啟受他夫人牵累失了圣心,得罪了太子,谁知皇上还是把东征的事交给了他,众人虽都觉得天心难测,同时也再次认识到皇帝对楚啟的器重。”
楚啟也真是好运,他自己官运亨通,战场上几乎难逢对手,他的夫人又这样能给他往家里挣银子,裕王想着,若是自家王妃也像英国公夫人那般能干就好了,王妃虽然尚算温顺贤惠,但比起英国公夫人委实无用,只知道流水般花银子,让他也很是头疼,如何在保住‘贤王’的名号的同时能搞到大笔的银子。
其实皇子们不都是如此?表面上虽还光鲜尊贵,可私下下要豢养死士,收买亲信,还要安插各种各样的密探,济王兄早些年出兵征伐弄到不少家当,听说他那王妃嫁妆丰厚无比,也是个会赚钱的,手底下的铺子经营的有声有色,他安庆侯府养出的姑娘怎么就那么会赚钱?
裕王忍不住抱怨了一句。
“裕王妃娘娘温和贤淑,乃是秀外慧中的女子,济王妃瞧着虽精练圆滑,却把个济王府后宅管的鸡犬不宁,”孟绍辉见裕王这样说,便出言开解。
裕王想起济王府里传出的种种笑话,说起来那个姚侧妃没进门前济王府还是比较有条理有秩序的,就觉出自家王妃的好处了,叹道:“这一回济王因东宫换太医的事被太子妃连消带打,几次奏请都被皇上驳了回去,四弟当时之所以能从众皇子中声名鹊起与太子对峙,倚仗的便是军功,想要复制当年父皇军功震天与太子抗衡的局面,如今朝廷议定东征高句丽,四弟想尽了法子,可父皇还是没把这个机会给他。”
孟绍辉觑着裕王的神色,慢慢说道:“济王爷想复制皇上的路子,只怕没那么容易,皇上十分忌讳当初夺嫡的事,济王如此那就是要揭皇上没好全的伤口,依下官看,皇上之所以没把这件事交给济王,一则是皇上打算再保太子一次,这二则嘛,也是皇上对济王爷生了疑心。”
裕王闻言,握住棋子的手便停在半空中,目光变得阴冷又带着几分恐惧,那是对他那天纵英才的父皇多年来积蓄的惶恐,只是他多年蛰伏,倒是也修炼出养气功夫,面色平静的将手中棋子在棋盘上落下。
孟绍辉的一片棋子便被裕王截断了气息,他自然是有意让着裕王的,但面上却仍摆出敬佩的神色,说道:“王爷棋力高明,下官自愧不如。”
裕王早没了心思下棋,受了恭维面色稍稍好了一些,摆出一副大度的模样笑道:“绍辉棋力精湛,这回不过是凑巧而已,”说罢推案起身,拂了下衣襟上的褶皱,说道:“走,咱们去园子里逛逛。”
孟绍辉应一声是,跟在裕王两步后。
在一众皇子中裕王的出身算是较低的,他母妃虽是宫女出身,生他时也得了嫔位,所以皇上对他,又算好,也着实不算太好,太子待底下的兄弟们也十分友善。他有时候想,若他果真玩世不恭,不谙文墨,或许他也就此熄了谋嫡的念头,可偏偏他聪明颖慧,比其他皇子都要出挑。
太子虽温和,可自从他们兄弟各自成了亲有了家室,就再也不复以往的亲近,而是彼此猜忌,若非如此,四弟又怎会那般步步紧逼,他多年蛰伏,一则是一直没有下定决心谋嫡,二则也是缺少谋士贤臣。
而庆国公贪占军田案却给了他一个契机,因济王兄回护,兵部给事中的弹劾屡屡被压制,在他王府附近一个小酒馆喝闷酒,他本着打个招呼就走的心,谁知却与那给事中越聊越投机。
喝了四五坛女儿红,那兵部的给事中也吐出不少军田案背后的猫腻,那一夜他辗转反侧,想起多年的荣辱起伏,想起母妃在宫中受到的委屈,想起面团性格似的太子却将坐拥天下,他越想越气,他不服,既然济王都能争一争,那他为什么不可以?
小时候先生不也自言自语般说过,他的学问在诸皇子中堪称翘楚么?
父皇自诩贤明,当初不还是跟隐太子争夺了皇位?
翌日他在朝堂上痛陈府兵制改募兵制的种种弊端,以及军士不满的是背后军田被贪占的事实,他看到父皇眼中闪烁的欣赏,那一刻他好像精神焕发一般。
等到他领了皇命去了鲁州,又遇到了孟绍辉,孟绍辉一眼就看出他的雄心,咬指为誓,效忠于他,如今他在朝臣中已经树立了好口碑,又有了贤王的名号,想起过去种种,亦觉得恍如昨日。
穿过嫩柳柔枝的春风尚带着几分凛冽,吹拂在他面上,使得他精神一振,说道:“如今太子渐得圣心,不知绍辉可有良策?”
他不是庸俗之人,自然也知道皇上这是给太子最后的机会了,毕竟太子是皇上和文德皇后的第一个孩子,文德皇后与皇上结发情深,太子虽然才能庸碌,对父皇也算诚孝。
孟绍辉将裕王面色的变幻收在眼底,说道:“以王爷之英明,也知太子此时也不足以与十年前同日而语了,不过是强弩之末。”
“哦?”裕王驻足,问道:“此话怎讲?”他思来想去,认为只要太子不出什么大错,父皇还是不会轻言废太子。
孟绍辉缓缓分析道:“太子最大的优势和倚仗,就是皇上和文德皇后的恩情,以及宋阁老的扶持,当初传出宋家七爷要与梁三姑娘成亲,王爷还记得当初微臣听到消息急匆匆赶来之事。”
“不错,当初还是英国公夫人想要在其中牵线,”裕王说着,想到当初梁国公夫人做了英国公夫人的全福人,两家交好,若宋昀真和梁若琳结合,宋梁两家结成秦晋之好,那太子一派就更是刚不可破了。
他和裕王的几个谋士深夜商议,最终决定利用济王来破坏这桩婚事。(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441回 招揽
(全本小说网,。)
至于英国公和太子妃年少时的那些暧昧情愫,幼年时常往平郡王妃处走动,虽然知道的并不十分清楚,但只要知道些蛛丝马迹就可以利用的。于是裕王派人将这件事传到与英国公夫人不睦的济王侧妃姚氏耳中,果然姚氏代济王出手,用旧事挑拨了梁三姑娘与英国公夫人的关系,同时他们又将这话传到太子耳中,让太子对英国公产生了猜忌。
之后的种种,进行的比想象中更顺利,英国公夫人怒而之下还击,借着太子药中泽泻的味道戳破东宫秘事。
太子妃为求自保,撇清了贤妃。
贤妃更因恶意谋害太子而畏罪自尽,知道这些后,裕王还是忍不住胆寒齿冷,她想起以往贤妃种种大义凛然的样子,对宫内的母慈子孝深深否定,从而更加坚定了决心,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夺嫡中。
后续的事情越来越精彩,太子、贤妃与英国公斗的风生水起,裕王只需要在合适的时机挑拨一下,牵线搭桥就净够了。
要怪也怪那梁三姑娘不知悔改,还要出毒计谋害,他妻子母家成国公府的人上门赴宴便一直盯着梁三姑娘,并捡到梁三姑娘掉落的药包,于是才引着梁国公夫人去假山边捡到那药包,平郡王妃护弟妹心切,一怒之下将梁三姑娘的名声败了个彻底。
宋夫人更是在知道梁三姑娘的所作所为后对梁夫人和梁三姑娘产生了厌恶,梁宋联盟彻底垮掉。
宋阁老虽依旧一副云山雾罩,瞧不出真实意图,但是对太子也不似以往那般推心置腹了。
孟绍辉对于自己所设下的连环计十分引以为傲,也正是因为这个裕王才不遗余力地帮他抹掉了在庆国公贪占军田案中的案底,又一力提拔他坐到了现在的位置上。
他唇边挂着一抹笑容,说道:“皇上既然还向着太子,殿下为今之计便不是与皇上作对,去膺太子锋芒。细细算算这笔账,济王殿下失去的城池可比您还要多,最该忍不住气是他才对。机不可失,王爷要趁现在的时机,将英国公拉到您这边来。王爷您虽在文臣中赢得了口碑,但是武官的支持尚弱于济王和太子,英国公此次攻打高句丽若能成功,说在武将中位列第一只怕也不会有人反对,有他支持,您也就不怕太子和济王了。”
裕王又何尝不想将楚啟笼络过来,他喟叹一声,道:“绍辉有所不知,楚啟此人,城府极深,主意也是很定的,当初父皇与隐太子争夺皇位,他明知父皇的把握更大些,却依旧置身事外,如今本王相较于济王和太子,实力稍弱,父皇又对他如此信任,只怕他不会投诚。”
孟绍辉上前半步拱手道:“王爷,臣曾听闻‘是人便有弱点,’若是知道弱点就不怕对方不能为我所用。臣已经细细打听一番,英国公十分宠爱他的夫人,更为因他夫人不惜与济王和太子冷脸,如今这样的形势,济王和太子哪一位登基都对他们夫妻没好处,相反,若是殿下登上大位,他不仅有拥立之功,还能保住现在的地位,又何乐而不为?”
裕王听到这话有些心动,说道:“话虽如此说,可王妃曾在英国公夫人面前委婉提起,英国公夫人很快便转了话题,完全没有让王妃讲下去的意思。”
孟绍辉道:“下官倒是知道一人,或许能为王爷做此说客!”
“哦?”裕王闻言不由回头。
………………
等静和为正哥儿挑好了服侍的丫鬟,又将所带的东西仔仔细细准备好,才给浆水胡同传信,傅氏很快就回信,明日就亲自去送检哥儿和正哥儿去上学。
静和让赵毅安排随车,当初挑中赵毅做锦心的夫婿就是看中他的能力,如今她们成了亲,她自然会多给赵毅一些机会。
锦心为正哥儿换了件宝蓝色绲金黄边的圆领锦袍,整了整发髻,才拿了书箧,随正哥儿一道来苍梧居。
静和也已穿戴好,儿子去人家傅家家学读书,她怎么也要上门去拜见一下傅夫人。
正要出门时,白梅喜冲冲地来报:“平郡王府常嬷嬷来了。”
静和看了看桌上的西洋小座钟,还有些时间,便在司贤厅见了常嬷嬷。
常嬷嬷满面喜色,上前行了礼。
静和忙叫她免礼,又叫她落座。
常嬷嬷见静和衣着整齐,又听说大少爷要去读书的事,便没有绕弯子,直截了当地笑道:“夫人,王妃娘娘打发奴才来跟您报个喜,世子夫人有了喜信儿。”
静和心中欢喜,笑的眉眼弯弯,“这下好了,”又道:“回头我选几样补品去瞧瞧阿欣。”
“娘娘说了,还没过头三个月,还是不要声张,让世子夫人安心养胎,”常嬷嬷继续说道。
静和笑道:“正是呢,合该仔细着些,”她转念想了想,又道:“阿欣能有身孕,也是念莪的功劳,我还得好好谢她呢。”
常嬷嬷连连点头,说道:“正是,娘娘已经差人往回升胡同隋大姑奶奶处送了厚礼。”
隋念莪回京后果真没有住在隋家,而是住进自己陪嫁的宅子,云涵海觉得京城天子脚下,太平富贵,又拿了银子将后边的小跨院买了过来送给妻子,这一来就成了三进的小院,夫妻俩住着十分宽敞,又是忙着重新砌墙,又是忙着添家什花木,这也是隋念莪之所以同意留在京城这么久的原因。
如今平郡王妃会送几件价值不菲的摆件过去,对外也可称是给隋念莪温居。
送走了常嬷嬷,静和便带着儿子上了马车,到了约定的锦绣阁时,傅氏的马车还没有到。
静和松了一口气,到底是儿子求学,她到底还是怕失礼,让傅家的人以为他们仗着英国公府的权势,不尊重斯文。
等了半盏茶的功夫,傅氏也到了,静和便请傅氏来马车里一道坐,又送正哥儿去和检哥儿玩。
傅氏见静和穿着件墨蓝色镶白领的斜襟袍子,底下是一条湖色马面裙,发髻梳理的一丝不乱,的确是仔细打扮过的。
可见静和极为重视正哥儿去傅家家学这件事,她面上的笑容就更深了。(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442回 传话
(全本小说网,。)
“三姐姐不必忧虑,程先生见过两个孩子,很是喜欢温文儒雅的正哥儿,正哥儿又聪明,定然会很快适应学堂的生活,”傅氏安慰她道。
可亲生的儿子就要离开自己的眼睛去陌生的地方,为娘的哪个能放心,静和勉强牵起唇角笑了笑,转头见傅氏脸上的笑容也有些牵强,姑嫂两个对视一眼,又不由笑出声来。
谁知检哥儿、正哥儿两个小兄弟没有半点不舍,还很有礼数地叉手冲两个老母亲作揖,然后又说说笑笑地进了学堂。
静和与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