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一品嫡医-第1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也是渊盖文气数未尽,这个时候攻打即便是能攻下来,也会损失惨重,倒不妨再留在渊盖文父子一段时间,让他们把高句丽境内闹的更乱一些,到时候收回来,也就不费吹灰之力了,”说到这里就想起自己东征的见闻来,道:“东北一带地域广博,却人烟稀少,又因远离京都,都是各自为政,俨然一个个小朝廷,也怪不得会让渊盖文如此做大。实则这个时候谁先在那里扎根圈地,谁就先有了主动权,数十年后,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静和想起前世听到的关于辽东的传说,叹道:“如今才太平了没几年,关内尚且有许多荒地闲置呢,谁又会想去苦寒的东北呢。”
楚啟却突然笑了笑,看着静和的目光中带着几许认真和严肃,“夫人愿不愿意,与为夫一道去镇守东北?”
静和心中一动,回望着他笑道:“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到时候我自然是要跟着去的。”
楚啟觉得心里熨帖极了,至于薛湜还是白枫,统统被他抛诸脑后去了,他知道他的妻子,会风雨同行,他在这世间,再不会是孤零零的一个人。
静和又问起宋昀的情形来,楚啟说道:“他是有几分天赋的,又肯吃苦,如今在军中已经混得有模有样了,这回也是带了军功回来的,听他的意思,还要回辽东镇守,不过我猜皇上会留他在京营。”
皇帝年事越来越大了,不得不考虑身后事了,皇帝信任宋阁老,但并不代表就不防着他,所以也不会让宋昀在这个时候带兵在外。
夫妻两个又说了会子话,楚啟就准备回军营去。
他毕竟是从军中抽空回来的,虽然九华山地处郊外,他不算提前回京,也就不算违抗圣旨,但是还是呆在军中更为稳妥,他实在是太想念太放不下妻子了,才会这样不顾一切地说服大姐做内应,让她出京到九华山的庄子来先见面。
而静和知道楚啟还要回军中准备明日的事,忙赶他回去。
楚啟爱抚地在她脸颊上亲了亲,道:“大军回京,有不少交割要做,我一时半会儿也不能离开,你歇两日再回去罢,别太累着自己,”虽然这样说,眼睛里却带着期许。
静和甚少见楚啟这样孩子气的时候,忍不住笑道:“我明日就回去,”他是不想和自己分开罢。
楚啟果然高兴起来,哈哈笑着抱了静和在屋里转了两圈。
静和虽高兴,却也忍不住撒娇道:“我可不是为了你回去,我有事做呢。”
“哦?”楚啟奇道:“倒是与为夫说说,夫人又有什么丰功伟绩要做?”
静和本想告诉他,又决定先卖个关子,说道:“不过是女人之间的事罢了。”
楚啟笑她越发爱吊自己的胃口,等回了英国公府,少不得再好好调教他,与妻子耳鬓厮磨一会儿,才更衣回了大军驻防的营帐。
等他回了大帐坐下,便叫了魏老五进来,问了问他走这段时间的事,细细听完禀报,才叫他下去,他看了眼座钟,已经交了丑时,再有一会儿天就该亮了。
楚啟精神很好,没有睡意,遂叫了纪墨进来问话。
“那个孟绍辉,可查清楚了,与夫人有何矛盾?”
纪墨闻言一凛,国公爷显然是想在东北落脚,故而这回借病东进也趁机正好做一些安排,仗虽打完了,却一点一点慢慢蚕食着高句丽的城池,却是平郡王妃的一封信,让国公爷着急起来,下令快攻了几座城池,上表奏请班师回朝。
而皇上显然也不想让国公爷这个时候把高句丽给灭了,很快下旨恩准了国公爷的奏请。
国公爷这才着急的赶回来,并要京城的人去清查那孟绍辉的事。
纪墨答道:“那孟绍辉是荆州人,家中时代耕读,到他父辈上,经商得了许多财帛,孟绍辉才一心攻读,却只得了个举人的功名,又因他善于经营,很快得了个官职,在柳州知州府衙里任个推官,可是他心不小,后来他治下有一桩官司关系到庆国公的小舅子,让他给抹平了,从来搭上了庆国公,当时庆国公圈地案时就涉及到他出谋划策,只是因为他官职低,又不是实职,有裕王殿下作保,也就没有处分……”
楚啟听到这里有了印象,他抬手中止了纪墨的话,说道:“你这么一说,我对这个孟绍辉倒有些印象了,当时清查庆国公的案子,因他精通数算,那些罪证整理的人里头似乎就有他,只是他毕竟没有中进士,怎么会进了科道做了言官?”
“就因为他得了裕王殿下的赏识,”纪墨继续说道:“裕王殿下负责修书,与翰林院中众位大人关系都颇好,于是引荐孟绍辉为翰林院侍讲学士严牧为门生,得了他的指点,孟绍辉才进了户部任给事中。”
楚啟点了点头,说道:“这样说来,知道庆国公贪占军田案之前,这个孟绍辉都没有进过京城,又怎么会惹怒了夫人呢?”
“属下也百思不得其解,”纪墨答道:“这事恐怕还得问过夫人。”(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497回 封赏
(全本小说网,。)
楚啟又想起平郡王妃信里说的,静和一向是个稳重自持的人,尤其是当着外人,绝对不会让举止有失,怎么会那般愤怒,他原本是想等着静和想告诉自己的时候再说,现在想了想,他既然有疑惑,就该问她才是,两个人都把心事藏在心里,回头因为误会生了嫌隙就不好了,他拿定主意,等办完这些事,找个机会和静和说说这件事,假如那孟绍辉果真有对不住静和的地方,他是怎么也不会轻易放过那姓孟的。
纪墨正要退下,又想起一件事来,回禀道:“回国公爷,还有两件事,一是梁国公府的三姑娘要与这个孟绍辉成亲了,是裕王舅兄成国公保的媒,听说已经定下了日子,就在下个月。”
“梁若琳和他?”楚啟觉得其中肯定不会这么简单,他看向纪墨,继续听下去。
“属下已经查清,这件事是锦衣卫同知薛湜动了手脚,只因薛湜保那人证物证,直接导致太子被废,梁三姑娘心怀怨恨,故而找了妓女去勾引薛湜,并试图下毒,薛湜知道后便叫人给梁三姑娘灌下一种极厉害的春药,又因孟绍辉像只苍蝇一样碍眼,又把孟绍辉抓了过去,将两个人扔在了信任顺天府尹戴亮风夫人的床上,”纪墨说着,心里觉得颇为解气,连他都有些看不下去梁三姑娘的卑鄙。
楚啟怎么也想不到当初那个天真烂漫的小女孩怎么会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样子,他固然觉得有几分痛心,可同时又有几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说到底,老天爷有哪点亏待了她梁若琳,可是她就是一定要害这个害那个,不肯好好过自己的日子。
他不再去管这件事,既然孟绍辉惹上了薛湜,那么一时半会儿是没有好日子的,他又问:“第二件事呢?”
纪墨回禀道:“前太子也就是庐陵王殿下病重,似乎没有多少日子了。”
………………
庐陵王病危?静和不由又问了赵毅一遍,“此话当真?”
赵毅答道:“这是毓秀宫里人人都知道的事儿,听说齐太医已经连着十数日没回过家了,一直留在毓秀宫为庐陵王调理诊治,不过庐陵王已然是进气少出气多了。”
静和没有想到,她重活一世,太子还是等来了上一世一样的结局,甚至比上一世更为悲惨,上一世他至少是带着储君的荣光去的,而这一世,他走的这样凄冷。
她深深吸了一口气,掩饰住因为听到前世一样的消息而给她带来的惊恐,道:“知道了,你退下罢。”
这一世的楚啟给她的甜蜜和安稳,让她逐步忘记了前世的艰辛,她原本以为她再也不会见到孟绍辉,她以为有自己当初发现贤妃的诡计,太子也不会崩逝,可事实却还是一点一点发生了,她不由轻叹,真是应了那句古话‘治的了病,治不了命’,她能帮庐陵王度过一次危机,却不能救他第二次。
静和很快调整了自己的情绪,又问赵毅和锦心:“吩咐你们办的那件事儿怎么样了?”
赵毅忙又把自己查到的孟绍辉的事都仔仔细细回禀了一遍,静和虽诧异他这一世升迁的这样快,却一时也没有发现什么把柄和不妥之处,只又吩咐赵毅,“今后就叫柴胡卸了差事,专门盯着他,依旧是事无巨细,”她就不信以孟绍辉那种人的人品,会一点错儿都不犯,只要让她抓住把柄,她一定会让孟绍辉尝一尝她前世所受的苦楚。
赵毅没想到夫人这般看重这个孟绍辉,甚至不惜专门派了柴胡去盯梢,只是他很清楚有些话可以问,有些事却不是他能问的,他应了一声是。
静和又问:“那个女囚妙真道姑,罪名可定了,朝廷怎么处置的?”
这件事夫人也早吩咐过,这件事不难查,赵毅忙回禀道:“官府并没有为难妙真道姑,如今她的事都交代清楚了,多半会被充做官妓或是被贩卖为奴。”
静和点了点头,说道:“你继续关注一下这件事,若是她被卖为奴仆,你便买下来,若是被充做官妓或是发配,只管来回禀我,我再想法子。”
锦心闻言便叹道:“夫人真是菩萨心肠呢。”
静和笑了笑,道:“走到今日又不是她自愿的,听说她自杀过好几回,手腕上好几道疤痕呢,既然这样能拉一把,怎么忍心袖手旁观。”
锦心连连点头,静和又对她道:“进了冬天越发冷了,往年咱们都会供观音寺几百两的银霜炭,你去送炭的时候顺道去拜见一下主持师太,问问她的意思,若真的能把妙真道姑救出来,能不能安排在观音寺里静修。”
锦心便又应了。
………………
皇帝不仅在丹凤楼犒赏东征大军,而且颁下丰厚的封赏。
东征行军大总管,副总管,小到兵卒各有奖赏,楚啟以震天之功,赏赐封邑百户,金银数万,加封开府仪同三司执掌政事。
仪同三司,已然是三公之列,不过是因为先太子新废,还没有立新太子,才给了这样一个嘉奖,足见皇帝重视,又因当朝不设宰相之位,而这等恩宠与相国也相差无几。
另则英国公已然位列一等公爵,更是封无可封,静和也已是一等国公夫人,皇帝便从两个孩子身上打主意,加封英国公长子为世子,次子荫封奉国将军,享三品武官俸禄。
镇哥儿才刚刚满周岁呢!
正哥儿是长子,如今看着行事也很妥当,封为世子是迟早的事,可镇哥儿还这么小就有了世袭的荫封,静和觉得这份恩宠太过了,而且在她看来,留给孩子再多的荫封不如教养他自己争取功名利禄,如果镇哥儿因为自己有荫封,今后就不勤奋上进,反而是件坏事。
楚啟疼爱两个孩子,原本并不觉得有什么,可听静和说的也有道理,更是敬重静和知道大义,更重要的是他对镇哥儿很有信心,这孩子绝对能凭借自己的实力争取到一席之地,于是具表请辞。
皇帝方才收回荫封镇哥儿的旨意,又嘉奖英国公夫人识大体胸襟广阔,于是乎加封静和为郡主,赐金银布帛若干。
一时间英国公府炙手可热,前来恭贺的人如过江之鲫,络绎不绝。
人都说英国公夫人是旺夫之相,隋大太太知道后就更是后悔不迭。
而即将嫁女的梁国公府门前却门可罗雀。
楚啟从回京便一直在忙,对于抚恤伤亡将士家属的事,他一向都是亲力亲为,唯恐其中关节有人贪墨,不能将抚恤银子发到烈士家属手中。
而且还有许多公务要交割,他东征这段时间,鞑靼有几次小规模的进犯,虽然没有大的损失,但少不得得讨论一下西北的防务,楚啟忙得如同陀螺,脚不沾地。(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498回 援手
(全本小说网,。)
静和则趁着这段时间进宫谢恩,以及回请来贺的众位夫人们。
贵妃那里早是熟惯的,也并不觉得约束,倒是贵妃特意留镇哥儿用了午膳,很是喜爱,赏赐下不少好东西。
静和虽得了这样丰厚的赏赐,却并没有半分托大和骄矜,依旧与往常一般谦逊,引来宋夫人,陈夫人等命妇的夸赞。
赵毅也趁着这个功夫办好了妙真的事。
许是那些官员也觉得妙真这个女子沦为男人万物,有几分不忍,只放她出狱任其自生自灭,没有发卖也没有纳入妓籍。
静和听后,在菊悦楼见了这个苦命的女子。
妙真在牢中关了这么久,虽然形容消瘦,头发有些凌乱,但看身段依旧是袅娜纤细。
静和冲锦心低声吩咐一声,锦心出门叫了个丫鬟进来,端进来一个铜盆,托盘上摆着一块香胰子,一方布巾。
妙真视线在哪铜盆上扫过,又看了静和一眼。
静和温声道:“姑娘放心,我并无恶意。”
妙真起身走到铜盆前,洗了脸,又对着水面拢了拢头发。
这样一洗脸,便露出白皙娟秀的面庞来,尤其是那露出衣袖的手臂,白嫩的仿佛没有一丝瑕疵,怪不得会有那么多男子为其倾倒,连圣人祖训都不要了。
静和道:“我与观音寺的主持颇为熟悉,若是姑娘愿意,我可代为说项,让姑娘在观音寺剃度出家,若是姑娘另有打算,”她指了指另一个托盘上整齐码着的银锭子,说道:“这些纹银,权作盘缠。”
妙真看着面前的女子,那般高贵那般高洁,那管事来的路上曾说过是他家夫人安排他去接她的,虽然没提家门,但看那管事的气度,绝非寻常人家的家仆。
也幸好那管事去的及时,她才没被那几个黑了心的恶霸夺去凌辱。
她微微转过脸去,问道:“夫人为何助我?”
她是被利用怕了,担心自己是想利用她的美色吧,静和道:“你放心,我只不过是想帮帮你,你信也好不信也罢,曾经我险些饿死,当时我心里满是怨恨,恨不得这世上的人都死绝了,这个时候一位……一位姑娘给了我一碗饭,救活了我的命,我如今帮你,也是希望你能好好活下去。”
妙真不由看向那位夫人,她说话时面上都是真诚的神色,不似说谎,况且自己如今这个境地,那位夫人又何须说谎哄骗自己,妙真心里涌上一股莫名的滋味,恨这个世上所有的人,自己在牢狱中时,也是这个想法罢,若不是真正体验过,又怎么会说出这种话。
她看了看那纹银,足足三百两,够一个寻常人一辈子的嚼用了。
至于庵堂,大多是暗娼,正经修佛的地方却不多,即便是她想找个清净地落发,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观音寺是为数不多的正经庵堂之一,名声她却是听到的,只是观音寺不收等闲的女子,尤其是她这样的吃过官司的。
这位夫人的安排,不可谓不周到了。
她落下两行泪来,说道:“民女愿剃度出家,了却凡尘,只是民女的姐姐和外甥女……”
“官府已查明,令姊并未参与到其中,只是跟着权家的家眷流放哈密,我已吩咐人代为打点照顾了,”静和早打听到,妙真之所以甘愿为权有荣摆布,也是因为唯一的长姐。
妙真便跪了下来,说道:“多谢夫人救命之恩,民女只能来世再报了,不知能否知道夫人的名讳,也好将来为夫人立个长生牌位,日日供于佛前。”
赵毅听到这话暗暗责怪妙真无礼,夫人帮她也就是了,怎么他还要问夫人名讳,传出让人知道夫人帮一个烟花女子,岂不污了夫人的清誉。
静和却觉得妙真是个知恩图报的,她不想让妙真觉得自己嫌弃她,笑道:“俗话说做好事不留名,不过告诉姑娘也不碍的,我乃楚门徐氏,闺名静和。”
徐静和,传说中的英国公夫人!
妙真望着远去的背影深深跪了下去。
静和几次拉她起来,她却不肯,一定要拜别。静和只好由着她去,心中想到妙真的凄惨,委实不忍。
楚啟下了衙回府,见她坐在大炕边上看着正哥儿写字,面色有些怔忪,居然没有察觉自己回来了。
还是在一旁抚琴的馨姐儿先看到他,上前行礼问安。
镇哥儿便伸出手来冲楚啟呀呀叫着,似乎是在喊爹爹,楚啟上前抱了镇哥儿,坐在静和身边,问她做什么呢。
静和随口道:“没做什么,不过看孩子罢了,”说着将镇哥儿交给乳母,迎上来服侍他更衣,又道:“你先喝口热茶润润,我这就让人摆饭。”
楚啟却拉住了她的手,温柔道:“不急,你不是想吃益膳斋的点心和东坡楼的水晶肘子吗?咱们今儿去益膳斋。”
自从嫁过来之后,楚啟偶尔也会带着她出去吃,换换口味,也相当于间接带着她出去散散心。
静和并没有多想,一面将他的官服搭在榉木衣架上,一面笑道:“好,叫上正哥儿和馨姐儿,这两个孩子也很久没出去玩了,尤其是正哥儿,小小年纪就闷葫芦一般,整日里就知道读书,有时候通宵达旦的,我瞧不过去严令他不许读书,他却拿了书本去值夜的门房里继续看书。”
一说起儿女事,静和又开始絮絮念叨不停。
楚啟抬手在她唇上点了一下,道:“往常每回都带他们去,这回只有咱们俩去,去了叫人给他们送回来一些就是了。”
静和没有再坚持,能多和楚啟呆一会儿自然是好的,于是甜甜笑了下,说道:“那我去换件衣裳。”
楚啟含笑嗯了一声,说道:“我去吩咐马车,待会子回来接你。”
现在去吩咐备车,显然是看到她不高兴才临时起意的,有这样的一个男人如此在意自己,哪个女人会不高兴。
她点了点头,开了衣柜,细细选了件天蓝杭绸绣锦鲤祥云的窄裉小袄,又配了一条湖水色的湘裙,梳了螺髻,戴了镶蓝宝猫眼儿石的赤金珠花,又找了一套猫眼儿石的臂钏和耳坠。(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499回 做媒
(全本小说网,。)
静和又细细勾勒了黛眉,点了樱桃红的胭脂。
白梅为她细细装扮好,不由拊掌赞道:“夫人这样一打扮,便如同那洛神一般,就像是画中走出来的。”
静和揽镜自照,也觉得这身衣裳很是亮眼,当时她还觉得杭绸质地又厚重,只等冬日做冬衣穿,可这蓝色又太冷清,冬日里大多选暖色调来做衣裳,因此只做了一套衣裙放在那里,今日穿起来,却也很是漂亮。
这碧蓝的颜色,配那红丝线绣作的锦鲤,可谓是画龙点睛了,不会显得沉闷厚重,静和笑道:“针线坊上做的活计不错,回头好好赏她们。”
锦心应下,待会子去办,与白梅一左一右扶着静和出了门。
楚啟刚好迎了进来,也是眼前一亮,望着妻子的眼神中满是爱慕,上前挽住她的手,赞了一声,“你可真漂亮。”
那眼睛里流漏出的占有和喜爱,让静和觉得,如果这会子没人在旁边,楚啟就又要抱着她欺负一番了。
静和抿了唇轻笑,那朱唇上点了胭脂,便如六月新荔,娇嫩欲滴,漂亮的不得了。
楚啟胸腔里只觉得一团火在烧,全然把两个儿子都抛在了脑后,一上马车就抱住她亲了上去。
静和忙推他道:“别闹,若是头发乱了,待会子去益膳斋,叫他们笑话。”
在自己手下人面前,静和一向非常注重威严,楚啟哈哈一笑,大手已滑入她衣襟,握住温香一团,不断亲吻着她染上粉红的耳垂,含了那粒猫儿眼石的耳铛在口中。
暧昧至极。
几个回合下来,静和已放弃抵抗,任由他攻城略地。
好在楚啟计算好路程,在到达益膳斋之前收了神通,让静和有功夫整理衣裳发髻。
英国公府的马车照例会在益膳斋前头走一圈,静和会趁机看看生意情况,她刚想撩开帘子向外去看,便听墨梅回禀道:“夫人,那边好像是顾家的马车。”
静和望了过去,果然见一辆平顶的清油马车停在益膳斋门前,马车车厢挂着的风灯上写着‘顾’字。
那马车等了会子,便见两个丫鬟模样的人从益膳斋出来,上了马车,马车才折返上了主街。
楚啟见静和看了许久,便也顺着瞄了一眼,视线落在一个人影上,便抬手落下了车帘,吩咐车夫赶去后门。
静和奇道:“你方才看见谁了?”
楚啟打着哈哈:“哪有谁?只是风大,怕你才承欢过,吹了风就不好了。”
一句话说的静和满面通红,斜睨了楚啟一眼,眸中透着薄薄的愠怒,楚啟心情很好,下马车时干脆将静和抱了下来。
如今益膳斋当家的是邱浩,老忠叔已经退居二线不大费神。邱浩要在几家店来回跑,静和见他风尘仆仆的样子,想必是知道她要过来,特意赶过来的。
他上前行了礼,说道:“府里的管事早过来报了信儿,说老爷夫人要过来,小的已经叫人把无诤居收拾出来了。”
静和微笑着颔首,与楚啟手牵着手进了无诤居。
有穿着统一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