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一品嫡医-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教她谋事要先算计,这样才不至于被动,于是开口说道:“济王妃与咱们安庆侯府同气连枝,济王妃好了,咱们才能荣禄不衰。二嫂是最明白的人,孰重孰轻她定然明白,况且在济王府就在京城,想回来随时都可回来,没的说成生离死别一般。”(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73回 偷梁换柱举荐接生婆
(全本小说网,。)
杨氏想了想,姚氏这话十分有理,静和身为侯府的千金小姐,为侯府做点贡献十分应该,故而觉得静和小题大做了,可是于情于理,还是要知会周氏一声的,于是对老太太说道:“这事总还是要二嫂点头,不若请二嫂过来一趟?”
以姚氏对周氏的了解,这个妯娌只有坏事的,从无成事的,于是也十分支持。
徐老太太神色淡然地点点头道:“这话说的在理,”说罢又打发玛瑙去请周氏来。
玛瑙办事很是利落,不多时便请了周氏进来,众人各自见礼,分序齿落座,静和则挨着母亲坐下。
姚氏早在心里推演了一番说辞,这会子简单把事情转述了一遍,又含笑去劝周氏,“二嫂,三丫头眼见也到了说亲的年纪,在济王府见的人、经的事儿均不是在咱们侯府里能及得上的,况上头又有她大姐姐为她做主,将来定能觅得一门贵婿。如今王妃娘娘愿意邀三丫头过去小住,可见王妃娘娘多么疼惜这个三妹妹呢。”
这姚氏一张嘴皮子可真够遛,上嘴皮碰下嘴皮一碰,黑白就这样被她颠倒了,只是她没摸透周氏的秉性,周氏这辈子最后悔的就是她的亲事,如今静和的婚事就是她的痛处,谈别的尚可,一谈到静和的婚事,周氏恨不得开启全身探测器,侦查能力比刑部判官还要强大。
当下周氏听完姚氏的话便说道:“济王府到底是姐夫家,和丫头今年都十三了,在王府常住岂不是要惹人说闲话。”
杨氏方才沉浸在女儿有喜和如何备孕的冰火两重天,这会子被周氏直白点出,才转过弯儿来,两害相权取其轻,眼下女儿的身子更重要一些:“二嫂不必担心,王妃娘娘到时候自会单另安排出一处院子给和丫头住,我知二嫂是舍不得女儿,也不忍心让你们母女分离,二嫂也是生养过的,自然知道这新有孕的妇人头仨月至为重要,我只求和丫头在济王府陪伴宜儿仨月就可。”
帮忙是可以的,但是周氏仍然有顾虑,她性子单纯,一向是不会藏话儿的,又开口问道:“我越想越觉得弟妹这个法子不妥,若和丫头只偶尔在济王妃身边,那如何帮王妃主子调理身子、捡看饮食?可若整日陪在王妃娘娘身边,与济王爷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济王爷若是瞧上我家静和,可如何是好呀?”
各花入各眼,在为娘的眼里,自然只有自己的孩子最好,杨氏如此,周氏亦如此。
这话说的太过直白,静和脸上都有些挂不住,娇嗔一句‘娘!’
那声音婉转柔腻,如散开的涟漪余波,引得杨氏转眸细细打量起她来,剪水双瞳隐含情,一点樱唇如点绛,过了一年大了一岁,小姑娘身材如嫩柳抽条,腰肢纤纤,水肌光润,确实是个招男人疼的。
想到这里,杨氏不由看向姚氏这个最开始也最积极的倡议者,这只黄鼠狼原来藏着这样龌龊的心思,济王爷风华正茂的时候,如今女儿有孕不能服侍,送个如花似玉的大姑娘在爷们儿眼皮子底下,若闹出不好看的来,岂不是她害了女儿么!
她是要为女儿送心安,可不能最后却送个堵心,想到这里,杨氏意欲打消念头。
静和准确的抓住了杨氏不经意间流露出的担忧神色,原来杨氏并没存那样龌龊的心思!
她又看了眼旁边好整以暇一脸看好戏模样的姚氏,惴惴不安、矛盾重重的江氏,还有木然不动如山的徐老太太。
一切仿佛拨开浓雾般渐渐露出本来面目,对内宅的女人来说,头胎很重要,杨氏真是怕女儿保不住这一胎,走了她自己的老路,才病急乱投医;
姚氏则是看热闹不怕事大,她想必正盼着静和最好被济王宠上,怀上个一子半女的,然后二房三房闹得不可开交,她好渔翁得利;
江氏则是怕静和跟她争夺香药铺子,为了那厚厚的利润银子;
老太太呢,最是镇定,这个人颇为自负,又较为孤傲偏执,想必她以为只要把住了周氏和筠行,静和就像提线木偶,实心实意为静宜调养身子,不敢作什么幺蛾子。
这四个人是三种目的,却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一种手段!
只要目的不同,静和就有法子分而击之,逐个化解。
她上前两步,说道:“三婶婶,其实,侄女实则有几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此言一出,众人都看了过来,杨氏神色间仍有几分戒备,“你说说看。”
静和站起身,从玛瑙手中的托盘上拿起那把绿地官窑花叶式壶给老太太的杯中添了些热茶,口中说道:“方才三婶婶要我照料大姐姐的胎,我方才迟迟不应,实则是我心中惭愧,我如今虽懂些医理,略能诊断些疾病,可却对草药认识不全,”这话的深一层的意思是,倘若有人想在静宜的饮食里动手脚,她完全是看不出来的!
那她怎么让翠芹怀的孕?!姚氏听到静和的狡辩之词,气的几乎把牙根咬碎。
“话糙理不糙,方才母亲的话,也有几分道理,咱们自家人自然知道内情,就怕外头不懂的乱嚼舌头,说出些难听的话,到时候反倒惹济王爷震怒,姐姐更加难以安养了,”她先是点出这两点不利之处,话锋一转又道:“反倒是有一个法子妙得很,我与隋家大小姐一道吃过几回茶,颇有几分交情,她曾说她身边有个妈妈,一直待在隋家服侍抓药煎汤,不仅懂医会药,还惯会接生的。”
这话不仅让杨氏十分心动,就连徐老太太也不由倾了倾身,关注起来,比起调理膳食养生,‘会接生’这一点更为关键,据她们的经验,女人家第一胎早产晚产的可能性都很大,就需要早早预备下接生婆,可技术很好的接生婆若要拘人家四五个月不大可能,技术差背景又不干净的稳婆她们也不敢用。(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74回 旧瓶新酒改造药膳铺
(全本小说网,。)
“隋大姑娘曾与我说笑话,说她家随便一个婆子,就能识得七八百种药材,随便一碗汤药端过来在鼻端一嗅,便能说出其中的君药臣药佐药和药引,甚至剂量也能猜中七八分,而且据孙女所知,那婆子的小孙子都会打酱油了,这样的人即便日日夜夜跟在大姐姐身边服侍,谁又能传出什么闲话去?”静和说着话,为屋内坐着的众人一一添了茶水,重新将壶放回八仙桌上。
徐老太太先开了口道:“只是不知人家肯不肯借。”
静和笑道:“这个我也不好说,不若赶明儿我下个帖子,请隋大姑娘过府来下棋吃茶点,并叫她带上那个婆子,祖母亲自问一问,看看品格,又便宜又妥帖,祖母您说呢?”
可以当面试探试探本事,并观察观察品行,这当然很遂徐老太太的意,想来隋家一届药商,能攀上侯府只有高兴的份儿,没准儿隋家知道安庆侯府有借婆子的意思后,还会主动送上门呢!
事实证明,姜还是老的辣,老太太预想的一点儿也不错。
隋念莪上门的时候便告诉了静和:“父亲知道侯府老太太有这个意向,心里十分同意,只是隋妈妈一向对隋家忠心耿耿,还请老太太凡事多担待,看顾则个,这一回知道我来,母亲还特意叫我拿了隋妈妈一家的身契过来呢。”
静和微微吃惊,“隋二太太这样爽快?”
隋念莪微微垂眸,眼中蒙上一层薄霜:“这些年家里的生意一直都由大伯和大伯母经营,我爹爹身子又不好,二房早已势微,我哥哥好容易捐了个廪生,一直没有好的职位补缺儿,那日老夫人见了母亲不过随口问了一句,一张口便许下一个鸿胪寺的职官。”
鸿胪寺的小小散秩职官对四皇子的岳父、吏部侍郎徐兆宽只是小菜一碟,可对隋家这种世代经商的商户之家就是莫大的恩典了。
隋念莪哥哥的差事也好,老太太的算计也罢,都对静和没什么影响,既然能够一举两得地双赢,那便由事情发展下去罢。
而隋念莪,则因为这件事对静和多了几分看重,从一开始,她就很赞成静和嫁入隋家,静和性格宽厚温柔,如今二房对大房多有依赖,大伯母虽强势却还公道,二房也能将就度日,可若是将来大堂兄娶一个精明厉害好算计的媳妇,二房的日子就不好过了;如今又见静和背后的侯府拥有如此巨大的能量,这个念头更坚定了些,眼下言语间满是友好。
她从侍女银杏手里接过食盒放在炕桌上,说道:“我特意给你带了好点心,今儿一早排了好长的队,才抢到这最后一份,”说着打开了食盒。
紫瑛忙上前去帮着把点心从食盒中拿出来,她垂目见那食盒里整整齐齐码着四个牛皮纸包,纸包上印着‘益膳斋’的字样,唇角轻勾着抬头望向静和。
静和见此也站起身瞧了一眼食盒里的点心,掩唇一笑念了一句:“益膳斋?”
隋念莪邀功似的道:“对呀,这家糕点铺子是新开业的,卖的药膳点心极为别致,尤其是眼下京里瘟疫横行,这家的金银花露、连翘饼几种点心可以强身健体、预防疫证,更胜过汤药,自然是火的不得了……我想着你难得出门,特意起了大早去排队等着,买了来给你尝尝……”
说起这疫证,自静和给隋子峰写信的第二日,京城中一下子曝出同样症状的几十人,后来每日都以十位数的速度增加,太医院那帮太医们才真正重视起来,京中人人自危,闭门不出,皇帝在金銮殿上近乎愁白了头发,下旨狠狠发落了一打太医后,终于以周定芳、隋子峰在内的几个太医想出清热解毒的法子医治,虽收效慢,但确实很有效。
而早在这之前,京中的百草堂早有了效验的法子,性命攸关,谁管他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生脸庞还是熟面孔,一窝蜂似的涌了去百草堂。
这让万和堂等几家雄踞京城的大药房都坐不住了,待打发了几个家仆高价买回方子一看,不过是简单的几味金银花、连翘、紫花地丁等药材。
便宜得很便宜的很,他们找到几个收生药的散户一问,如今大量囤藏金银花等生药的就只有百草堂隋家,这几家当家的脸瞬间绿了,向隋家买罢,实在拉不下脸,若不买,眼瞧着病人无法医治,磨蹭了两天后,终归没绷住,向百草堂求购药材。
隋家不计前嫌,打开门来一视同仁地做生意,不仅大赚一笔银子,还赢得了美誉。
隋大太太心情很好,便更加看顾二房,也分了许多红利给二房,故而隋念莪这阵子心情也很不错,因此才有兴致起个大早去买点心。
隋念莪见静和话里有话,笑的十分鸡贼,忽然灵机一动,抓住静和的手问:“这益膳斋就是你的铺子是不是?”
静和憋了这半日,看她终于猜到,忍不住哈哈捧腹大笑起来。
隋念莪便扑上来揉她,嘴里愤愤不平:“好啊,亏我还想着你,一大早起来去给你排队,你倒好,”她说着气哼哼坐在一边,不再理睬静和。
后者上前扯了扯她袖子,赔笑道:“好啦好啦,我哪里知道你会去买这劳什子,这回算是我不对,小女子这厢给隋女侠赔不是了,过会子我叫紫瑛去拿食单来,你想要什么点心,我直接吩咐人从益膳斋给你送家去。”
真说起来这药膳点心里有好几种是隋念莪提供的,还有几个方子是她们两个人讨论过的,就是给隋念莪想要两成干股也是合情合理,只是因二人格外对脾气,隋念莪知道静和心地极正,绝非贪占之辈,并不以歪心思揣度她。
另一边,静和与念莪相处日久,也知她绝非那等斤斤计较之人,且等益膳斋稳定一段时日再计较是否让隋念莪入股的事不迟。故而两个人都没提此事。(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75回 三姐妹揣度隋家人
(全本小说网,。)
隋念莪见静和要送点心给她,顿时笑逐颜开,又腆着脸凑过来继续占便宜:“那敢情好,只是别人做的到底不如自己亲手做出来的东西有诚意,不知徐三姑娘何时亲自下厨给我做一回药膳点心呀?”
静和最烦她这副得意样子,随意打趣道:“等你嫁了个小郎君,大着肚子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碰的时候,我一定把咱们的隋大小姐服侍的妥妥帖帖!”
隋念莪恼她乱说,便要扑过来撕她的嘴。
二人正笑着说话,便听外头小丫鬟的声音:“给二姑娘、四姑娘请安,请姚大姑娘安。”
静和往门口看去,只见静绮、静婉与姚铃儿三人鱼贯进了门来。
静和唇角勾着浅淡得体的笑容,打量着来人,瞧那样子,静婉与静绮十分熟络亲昵,只是姚铃儿似乎有些淡淡的,稍错开她们两步。
自从上回静婉使性子搅闹济王妃回门宴被杨氏狠狠修理一顿后,一直安分地呆在自己的院子里,如今才解了禁足,就来看自己啦,也好,有徐三姑娘的地方便不会乏味?
腹诽归腹诽,静和还是微笑和气地招呼她们落座,又介绍隋念莪与她们认识,“这是百草堂隋家二太太的掌上明珠,念莪。”
静绮原不觉得商户之女有什么了不得的,只是因静和与隋念莪熟稔亲密,总要给几分面子,才礼貌地打了招呼。静婉虽在浣云馆禁足,却也知道如今京中草药铺子中后起之秀百草堂,微笑厮见过,漆黑如墨的眼珠子却滴溜转着。
姚铃儿性子平和近人,自然也没什么架子,热情周到地与隋念莪聊天。
“咦?这可是益膳斋的点心么?!”突然听静婉惊奇叫道。
静绮原本十分无聊,闻言也上前打量起来,惊喜笑道:“这正是益膳斋的莲芯香芋糕,我那日在宁国侯家吃过两块觉得很好,与母亲提了,母亲昨日念起来,我便打发了人去买,谁知排到他那里的竟没有了,一连两日都是如此,不成想在妹妹这里瞧见。”
静和与念莪对视一眼,彼此心照不宣,隋念莪实则好生无语,这个徐二姑娘是什么意思?特意提自己的母亲爱吃,难道还要静和把点心让给徐四太太这个做婶子的么?她面上带着笑容说道:“临行前家母特意叮嘱我去益膳斋买来送给老太太的,早知四太太想吃,定然多带一些过来。”
搬出一个更大的来,看她静绮还好不好意思开口要。
静绮果然不便再说什么,垂着头吃茶。
姚铃儿便笑着开口打破尴尬:“我也猜不出呢,不成想这点心如此抢手,倒比人参燕窝还稀罕了。”
静婉便道:“哦?如此稀罕的点心,隋大姑娘想必要起的极早了……”
“是啊,”隋念莪露齿一笑,不再接下去,静和不动声色地观察着,莫非静婉是要打听益膳斋与隋家的关系,才巴巴儿趁着隋念莪在的时候,跑这一趟?她倒不担心隋念莪,这丫头嘴风很紧,又惯会装傻充愣,她不想说,谁也休想套出话儿去。
静婉又要说话,却见老太太房里的玛瑙过来了,玛瑙虽是下人,可到底是老太太身边的,又得脸,故而姐妹几个都不敢托大。
玛瑙也懂得礼数,见过礼微笑着道:“老太太才午睡醒了,知道隋大姑娘过来了,打发我来请姑娘过去说话。”
隋念莪便告了辞,静和借口陪她一道过去,静婉、静绮和姚铃儿便也回自己屋子里去。
如今园子里春色正浓,从沐云斋出来恰好经过一大片迎春花树,三人便放慢了脚步,一面游春一面说些闲话儿。
“隋家一介商户,怎么得祖母如此看重?以往祖母不是最不耐烦那些铜臭满身的商贾了么?”静绮随口说道。
“隋家是惯会审时度势的,”静婉在一株杏花树下站定,觑了一眼姚铃儿,又道:“趁着京中疫证横行,赚的个盆满钵满,又因隋家大爷先行钻研出治疗之法,得了京中许多贵人的青睐,如今大姐姐身边的接生婆子也是他家举荐,隋家大爷入太医院,隋家二爷补缺入了光禄寺,早非昨日吴下阿蒙了。”
这些静绮也听过,隋家靠金银花、连翘、紫花地丁也不知要赚多少银子,外头人瞧着都红了眼,就连徐四老爷也打算做金银花等生药生意。
她想起父亲说起隋家赚银子时双目泛着精光,无比羡慕的样子,不由感叹:“如此说来,隋家倒比那几家落魄的名门要好一些……”最近她议亲,也听了不少,好多家底都空了,镇日盘算媳妇的嫁妆银子,想必隋家不会,想到此处,抬目问道:“妹妹说这益膳斋本就是隋家的?”
静婉颔首,从枝头摘下一朵沾雨的杏花放在鼻端轻嗅:“能做药膳铺子,想必是懂医药的。听闻万和堂等几家大药房都极难买到金银花、连翘这些药材,想来更没有闲心思来做这些劳什子玩意,只有隋家的百草堂,年前屯了大把的药材!想必这药膳铺子也是早有筹划的。”
流苏听到这话也点点头,凑趣说道:“四姑娘说的是,那么难买的点心,咱们府上都买不到,隋大姑娘却轻轻易易得了这许多。”
姚铃儿见丫鬟插嘴,不由轻叱:“姑娘们说话,岂有你插嘴的!”
静婉便拉了姚铃儿的手,笑意盈盈:“不过是咱们姐妹间的顽话罢了,不打紧,”她忽又一笑,说道:“不过话又说回来,二姐姐一连两日没买到莲芯香芋糕,可知是什么缘故?”
静绮听她说是姐妹间闲话,便放松了些警惕,随口说道:“也是不凑巧,打发去买点心的人回来禀报说,原本那点心还有不少,只是悉数被户部侍郎府的柳四姑娘买了。听说柳四姑娘是专程买了送给去给吏部尚书薛家大公子的?”
静婉唇角便露出一丝嘲讽和不屑,“约莫是了,我也是听庆国公府的方姐姐说的,柳四姑娘如此仰慕薛大公子,连姑娘家的体面也不顾了。”(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76回 母夜叉点评尚书郎
(全本小说网,。)
姚铃儿闻言觑了静婉一眼,庆国公府方姑娘素来与济王妃静宜交好,与静婉不睦,如今徐静婉说是从方家得来的消息,十之八九是托词,她编出这一句来,必然有她的目的,会是……
她略一思忖,只先按下脑海中浮现的念头,面色如常地莲步上前,隔着一树娇花与静婉相对而站,莞尔笑生双靥,“不知那薛家大公子是何等出挑的人物,让柳四姑娘如此上心。”
静婉笑语道:“那薛大公子是正经的嫡出长子,年满十五,样貌英俊不俗,十分出色,说是貌比潘安也不为过,京城中的贵眷但凡见识过薛大公子风姿的,无不是赞不绝口。”她说着唇角浅浅一勾,轻轻俯身从一枝迎春花下穿过,身段悦目,如花蕊间翻飞的粉蝶。
那蝴蝶在窗口大朵大朵的素馨花上立住,忽从窗内传来一声又急又尖的女声,那蝴蝶被惊动,拍打着翅膀飞走了。
“你是糊涂了,姑娘家的脸面还要不要,那薛家老大是个什么德行,你竟还有脸来问我!”姚氏抚了抚起伏的胸口顺着气。
姚铃儿上前搀扶她在铺了云龙捧蝠芙蓉簟的太师椅上坐下,声音温婉,“姑母莫动气,表姐是最循规蹈矩、老实恭顺的,哪里有旁的心思,不过是见徐四姑娘有意提了这话,才来同姑母商议,以免中了三房的诡计。”
姚氏方顺过气来,转目瞧见女儿立在屋角吓得瑟瑟发抖,又生出心疼不忍来,嘴里咒骂着徐静婉道:“我呸,下作种子,还敢教唆我的绮姐儿,”她伸手握住姚铃儿的手,拍了拍又道:“你表姐天真没城府,多亏你在你表姐身边陪着,我也放些心,今儿这话幸得是来问了我,否则只怕又要惹出祸事来。”
姚铃儿眸中一波,询问道:“姑母此话怎讲?莫非徐四姑娘此话有假,薛大公子不是嫡子?”
姚氏说道:“薛大公子实实是嫡子,只是内中颇有些情由……那薛尚书如今瞧着金尊玉贵,年少时却是家徒四壁、身无长物,偏他是个有大志向的,读书不辍,接连过了乡试、秋闱和春闱,考中了进士老爷,”说到这里时姚氏心中唏嘘,这话真该说给励行听听,看看人家多么上进出息。
“莫非薛大公子是薛大人糟糠之子?”姚铃儿问道。
姚氏的目中便流露出赞赏,她见屋内并无旁人,廊下也有人守着,方才娓娓道来:“不错,薛大人高中了进士,被当时经筵主讲官、翰林院掌院沈大学士看中,成了沈大人的得意门生,却说薛大人进了翰林院,多亏了沈家的贴补赁了宅院,派人回去接妻子时,却得知家乡发了洪水,薛丁氏以及两岁大的孩儿被洪水冲走,下落不明,薛大人又苦寻半载依旧一无所获,便迎娶了沈家姑娘进门,谁知沈姑娘怀上身孕正要临盆,又有了变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