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一品嫡医-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二人正说着话,忽而听到外头有人跌跌撞撞地朝这里跑了过来,嘴里嚷嚷着:“太太,太太,不好了!大事不好了!”
杨氏面上就有一种被人戳破了隐私事,扯下了遮羞布的惶恐与恼怒,立起身来愤然叱骂那个丫鬟道:“糊涂东西,谁教你的规矩,如此慌张乱闯主子的屋子?!”
那个来传话的丫鬟显然吓住了,缩着手脚站在门口忘了说话。
芳兰见是同在杨氏身边当值的雅兰,一面上前为杨氏抚胸顺气,一面给雅兰使眼色让她噤声。
雅兰懦懦地等候着。
半晌杨氏平顺了呼吸,方才冷眉问道:“说罢!怎么又成了锯嘴的葫芦?”
雅兰方才回禀:“方才老爷身边的何管事送信进来,说是咱们五老爷殁在任上!”
殁了?!
杨氏大惊,与芳兰对视一眼,彼此的眼中都有着错愕和惊诧。
徐五老爷徐兆瑞,可以说是老侯爷徐泓先和徐老太太最喜欢的孩子,自幼聪敏早慧,十二三岁上便能和老侯爷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了。
因老侯爷原配发妻为他生育了两位公子,老侯爷原本预备着让第三子徐兆宽走科举的路子,谁知还不等徐三老爷高中进士,前头两位公子已经一死一伤,爵位落在了徐兆宽身上,他被迫走上了军功仕途。
徐三老爷没有完成的事,徐五老爷不仅完成了,还完成的很好。一路上顺顺当当通过了童试、秋闱、春闱,点了庶吉士,在翰林院修了两年的书,又调了外任,前途比徐兆宽还要不可限量。
听说徐兆宽已经暗地里打点好,等今年过年徐五老爷在地方上便满了三年任期,到时候回京述职便可调入六部任职。
徐五老爷自己也十分珍惜这次机会,勤勉理政,吃住都在任上,连过年过节都不回京探望老母亲,就这样一个前途一片光明的青年,谁知竟英年早逝了。
当中最伤心的就属徐老太太了,老人家白发人送黑发人,纵是再坚定的意志,再冷硬的心肠,也不禁哭成泪人一般。
徐三老爷念及幼弟,也是凄怆摧心,食不知味,日渐消瘦,却还不得不打迭起精神处理后头的事。
因徐兆瑞是在贵州任上,为了剿灭山匪巨盗才被敌方的流箭射中,听说徐五老爷负了伤后,只简单包扎一下,依旧顽强抗敌,不知这箭上涂了苗人特有的毒药,大军得胜还营的时候,徐五老爷突然发起高烧,几日功夫就殁了。
因他经理地方,百姓安居乐业,处处欣欣向荣,皇帝念他功勋素著,又舍生取义,追封为他为吏部侍郎,光禄大夫,皇帝还破格给了谥号‘勇’字,因为徐兆瑞之事,皇帝念及徐老侯爷当年的功绩,又简拔了徐兆宽入兵部为兵部尚书。
大悲大喜,徐兆宽按捺住心中悲伤,接旨谢恩,意图加倍勤勉报答圣恩。
府中遍设灵堂,张挂白幔,树木也贴了白纸,外院也搭起了守灵的灵棚。
徐家三位太太忙前忙后,迎送来往吊唁的宾客,因有圣上嘉誉,又有徐家大女婿济王爷亲临吊唁,阵仗极为浩大。
红白喜事最能看得出荣宠盛衰,京城众人看得明白,安庆侯府如今在京城中炙手可热。
因徐五老爷的遗孀吴氏即将携带幼女返回京中,静和还要陪着母亲给即将归家的徐五太太并独女徐六姑娘徐静媛收拾院子。
徐静和对于这个五叔印象并不深,上一世里,她记得徐兆瑞也是英年早逝,只是当时没有引起这样大的波澜,加上当时二房低调的很,跟着众人走了下过场也就过去了。
让她感触最深的还是徐老太太,那病骨支离的模样与当初自己初见她时雍容华贵,霸气内敛的真定郡主相差很远,可见是天下父母一般心肠,可怜天下父母心!
于公于私,静和每日都会去敬和堂请安,安慰徐老太太,服侍她老人家进药吃饭。姚氏看的明白,这几日来来往往吊唁探望的都是达官显贵,看到静和在一旁照顾,难免都会夸赞一两句,于是没几日,徐二姑娘也被母亲逼着上敬和堂来服侍。
这一日,静和特意准备了参麦团鱼、当归墨鱼卷和三仁茯苓包子,温温热热地送到敬和堂,对症徐老太太因连日伤心落泪导致的脾肺损伤。
才刚进了院子门,就见徐四太太姚氏和静绮也端着食盒来请安。
静和依着礼数屈膝向姚氏请安,姚氏亲亲热热地拉着她道:“你有心了。”
静和微微笑着,请她一道往敬和堂去。
玛瑙见了她们三人,便迎了出来,传话说三太太在里头同老太太说话,让她们二位在抱厦略等片刻,说完又暗暗递给姚氏一个眼风。
姚氏知道事情必然有古怪,却又不得不耐着性子等候。(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105回 杨氏恶意的提亲
(全本小说网,。)
静和自然也感觉到敬和堂奇怪诡异的氛围,她望着地上的泥金的青石砖,双手交握,唇角珉起,鬓边一缕金流苏坠子摇摇晃晃,在她白皙的面庞上投下一抹剪影,显得安静又美好,只是那眼角却闪过一丝狡黠。
约莫过了一盏茶的功夫,玛瑙才出来请她们二位进门,又去隆福居请二太太,去抱素斋请大太太。
静和随在姚氏身后进了左边的暖阁,行了礼坐下,屋内无人说话,一时间气氛十分肃重。
徐老太太依旧高坐上首,屋中又留出了几个位置,不多时周氏与江氏也到了。
似乎她们二人也察觉到这诡异的气氛,又或是因为府内才料理过一桩重大的白事,每个人脸上都显得无精打采,彼此的一番厮见也简单凌乱。
静和的视线在屋中众人身上扫过,最后落在坐在三太太杨氏身后的芳兰身上,她的小腹已微微凸起,看向自己的眼神中带着一丝挑衅似的,待她定睛再看过去,芳兰又恢复了那副低眉顺眼的模样。
“今儿把你们叫过来,是有个事儿说说,”徐老太太面色干瘦蜡黄,似大病一场的老妪,蜷缩在一件黛青色妆蟒暗花缂丝褙子里,她似乎气力不足一般,深深吸了一口气,视线在周氏与静和母女身上逡巡,最终落在杨氏身上,道:“你说罢。”
杨氏接过话来,说道:“这几日家里接连有祸事发生,我心中担忧,便请了荐福观的曹道婆来家里瞧了瞧风水,看看是不是需加一块泰山石压一压邪祟。”
她说到这里时,颇为迷信的周氏也跟着点点头,可杨氏的后来几句就让她恨不得扑上去抓挠她那张冷漠高傲,涂了浓浓脂粉的脸。
“曹道长说,是因家中有镇山太岁在,故而男丁或死或伤,就是咱们发现的迟了,才导致大哥和五弟枉死,二哥又病成这副样子,我家老爷这两日身上也有些不适。曹道长还说必得将那邪祟远远送走,才能保得家宅平安,人丁兴旺!”杨氏说着偷觑默然安坐的徐静和,后者依旧面色平静如不波的古井。
二姑娘已吓得脸色煞白,被母亲搂进怀里。
大太太一面环顾室内众人,一面问:“三弟妹口中的邪祟是?”
杨氏眸中蓄满了狠厉,凌然指向静和,断声道:“就是三姑娘徐静和!”
周氏腾地一声站了起来,就要扑上去理论,却被身旁的江氏拉住,周氏嘴里说道:“三弟妹休得胡言乱语,我女儿好好的,怎么会是邪祟?”
江氏则劝说着周氏道:“二弟妹莫慌,且听三弟妹把话说完,没准……没准儿是误会一场!”
姚氏显然并不相信静和是邪祟克男丁,不然为何徐兆坤和徐励行都没事?
只是她想想三房提的条件,为静绮做媒,对方是庆国公府上的三爷……
她想起瑾老姨娘说的话,如今二房羽翼已成,能借着三房收拾掉二房,也是好事一桩,反正昧着良心的事儿她也做的多了,不差这一件。
想到这里,姚氏扶着椅子扶手站了起身,说道:“三嫂,您这话什么意思呀?静和毕竟是咱们家的亲骨肉,府里才有了一桩白事,难道又要添一桩白事不成?”
这话就给杨氏一个台阶继续说下去,她为人一向冷漠,想做出怜悯之意也不容易,正在酝酿感情的时候,芳兰站了起来,“我们太太又岂是那般狠心之人?怎忍夺去三姑娘性命去,我家太太知道后,再三再四地恳求了曹道长,曹道长为我们太太一片诚心所感,到底指点了一个两全其美的法子,也不需要三姑娘性命,只要三姑娘能远嫁出京,再由曹道长来府里作几场法式,就可祛除邪祟,恢复府中的瑞气了!”
徐老太太不动声色地看了芳兰一眼,眼眸微微一亮,不过片刻又寂灭下去,似乎燃尽的柴薪。
姚氏也帮腔说道:“这倒是个好法子,只是要远嫁,必得选个十分妥当的人,才不算委屈了三丫头。”
杨氏面上好容易挤出一丝极为难看的笑容,唇角动了动说:“我这里倒有一个极妥当合适的人选,是云南总兵府程启忠大人的四公子,年方十六,人品俊秀,他们家中又经营着云南的茶道,颇有家资,里子面子都好。”
姚氏面上露出些喜色来,说道:“我也曾听闻过程四公子的名儿,是极不错的,云南风景秀丽,水土养人,即便将来二嫂想女儿了,也可以去云南游玩一番,”其实她心里清楚这位四公子条件一点都不好,本身是个庶出,又一万个不成器,房里藏了好几个厉害的姨娘,偏他的嫡母又厉害,静和嫁过去能活过三年算她能耐。
周氏才不相信这两个口舌如簧的人,她求助一般望向江氏,后者却像被针扎了似的往后缩了缩。
周氏觉得寒心,冷声说道:“四弟妹既然喜欢程四公子,倒不如把二姑娘嫁过去罢,这么好的婚事,我的和儿也不好跟姐姐抢。”
静绮即将出嫁,姚氏有意培养静绮理家,最近谋划事情的时候没有背着静绮,故而静绮也知道那程四公子啥德行,闻言快吓哭了,连忙扯住姚氏的袖子道:“娘,女儿不要到那狼窝……”
姚氏忙捂住静绮的嘴,但是狼窝两个字还是清楚地落在每个人耳朵里。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杨氏愤愤看了姚氏一眼,眼神像两把刀子。
周氏往厅堂里一站,她没有伶牙俐齿,也不知该如何反驳,只摆出强硬的态度来,“总而言之,我是断不会把女儿嫁出去的,你们再逼,就是逼我们娘俩去死!”说着拔下头上发簪抵住脖颈。
徐老太太慌了神,忙饬令张泰家的,“还不快把簪子夺回来!你主子若伤了分毫瞧我轻饶了你!”
张泰家的与周氏一条心,才不想让静和远嫁,只是她也没有办法,当下嘴里应着,上前阻拦周氏,却也不当真抢夺发簪,你推我一下我拉你一把的,主仆两个人倒像是表演一对双簧,看的杨氏眼花缭乱。(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106回 戳破谎言
(全本小说网,。)
“三婶婶既然保了这个媒,”静和开了口,声音不高不低,却又不卑不亢,“我是晚辈,不敢置喙,只是有个请求。”
周氏连忙看向女儿,静和放在小腹前的手暗暗向下压了压,示意母亲稍安勿躁,张泰家的看清楚了,拉住了周氏。
周氏即便一哭二闹三上吊,也只能拖延一时,只要府里有什么不详之事,就会有人借口向三姑娘扣屎盆子,还会指责周氏是非不分,为了女儿不顾全府人的利益,是下下策。
“我的儿,”杨氏喜出望外,“我知你是最识大体的,你说,想要多少嫁妆都好说。”
“大姐姐对我如同亲姐妹一般,我想要大姐姐亲自出面提亲保媒,”静和说道。
“这不妥当,”杨氏连忙否决,明眼人都知道这桩亲事极烂,她本想栽在周氏头上,反正周氏也不大出门交际,京中的贵眷们都不大熟悉周氏,怎么说都由得她。
可如果由济王妃出面给堂房的妹妹保了一个这样的亲事,那不得让别人戳济王妃脊梁骨,被指责‘把个好好的姑娘家往火坑里推,就为了让济王爷和云南总兵搭上线儿?真是心肠狠毒。’
杨氏绝不容许这事发生,她沉沉道:“历来只有男方上门提亲的,哪有女方上赶着的?”
早知道这个小丫头不省心,就不该让她来,光留着周氏在这里,她们几个人联合一气,江氏又是个胆小的,周氏不从也得从,一旦把事情做定,静和就是再能耐,还敢违抗母命不成?
杨氏恶狠狠地揉着帕子,若还逼着徐静和嫁给程四,她是铁定会攀咬济王妃的,她冷肃了些语气道:“罢了,三侄女若不满意这桩婚事,再挑选其他人便是。”
静和幽幽叹息一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莲步走到堂中,直面着杨氏,缓缓开口说道:“三婶婶,自小到大,侄女对您一向敬重,对大姐姐更是尽心竭力,不敢丝毫行差踏错,”说罢又看向徐老太太,“对祖母,孙女更是孝敬成性,晨昏定省不在话下,这几日五叔驾鹤西去,祖母伤心过度、饮食不香,敢问一日三餐哪一顿我不在跟前伺候了?”
徐老太太沉默,静和作为孙女,比静宜做得还到位。
徐静和暗暗在心里翻了个白眼,她当时就有意为今天做准备,挖坑埋坑都是再三推演过的,又岂能让徐老太太有话说?
她又转头看向江氏,语气凌厉端重,“大伯母,侄女知道您寡居不易,那间香药铺子原本是祖父留给父亲的,里面没有大房什么事儿,可侄女感激您多年照拂,又顾及骨肉亲情,将洪熙二年往前香药铺子所有盈利全都给了您,更是给了您一成干股,平日里待您也是毕恭毕敬,试问侄女可有不到之处?”
这下江氏也成了锯嘴的葫芦,没话可说了。
姚氏刚要张口,静和就抢了先,“还有四婶婶,当初食野楼的掌柜吴信私下将驿馆中染病之人的呕吐物掺在饭食里给了赵老大,意图让赵老大重病不治,然后栽赃陷害我巧取豪夺人家铺子,误伤人命,我被迫还击,抓到吴信后询问出真相,吴信竟说这一切都是四婶婶指使,侄女为了侯府体面和亲戚之情,忍着委屈将此事压下。且不论四婶婶谋害侄女会让京中贵眷如何想,就说吴信自私之举,引发京中瘟疫蔓延盛行,让皇上数次于朝堂龙颜大怒,若是侄女把这吴信送进应天府,四婶婶会如何?”
屋内之人或是惭愧,或是愤怒,都是无话可说,屋内一下子安静了下来。
周氏越听越生气,自家女儿受了这样多的委屈,这些人竟然蹬鼻子上脸,真是太可恨了,她胸脯剧烈起伏着,高声叫道:“我们都已经如此忍让,你们不能紧着一个柿子捏罢!我倒要去应天府大堂上敲鸣冤鼓,让大老爷们评评,你们是怎么逼一个善良柔弱的小姑娘的!”
江氏面上滚烫,讪讪道:“二弟妹别恼,这不是因为三弟妹说的邪祟之事么……我一个寡妇怕什么?筠哥儿还小,你也得为他计较……”
不说这个还好,说起来周氏就一肚子气,冷冷道:“我娘常去观音寺礼佛,那里的惠清师太和住持师太都没口子地夸我们家静和是有大善根的,是菩萨转世,静和还给惠清师太看过病呢!怎么到了什么狗屁曹道婆嘴里,我家静和就成邪祟了?”
这句话说的屋内众人哑口无言,芳兰忍不住开口,“那庙里的尼姑不过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给她几个香油钱,她谁都说是菩……”
话未说完,已被徐老太太厉声打断!“住口!!”
惠清师太和当初的文德皇后都有交情,岂是那个装神弄鬼的曹道婆能比的。芳兰这话可是有羞辱文德皇后之嫌,若是传出去,圣上思念文德皇后至深,非得严肃处理一下徐家不可。
“今日之事就此作罢,往后谁都不要再提了!”徐老太太心烦地摆了摆手。
这样就想完?不是太容易了,静和暗暗握拳,面上却装作无奈的样子,说道:“祖母容禀,所谓‘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咱们这些做主子的虽然都明白今日之事是无稽之谈,可难保底下没有糊涂人,为了不让大家心里留下疙瘩,孙女请祖母把那曹道婆请来,与孙女当面对质。
若是她说错了,就向孙女道歉,把话说开了,省得让下头不清楚的人嚼舌头;若是她所言果真有理,就让她拿出证据来,别用些虚头巴脑的东西糊弄事儿。如若她真有证据,即便祖母不舍得孙女,孙女也无颜留在家中给家人带来不详,自愿远嫁他乡!绝不反悔!”说着跪在地上,说话如金石般铿锵有声,脊背挺的笔直。
除了傻傻的静绮以外,杨氏、姚氏、江氏等人心里都有些不是滋味,静和这话表面上没什么,实则夹枪带棒,她说主子明白,那不明白的就都是奴才,又说庸人自扰,那还计较这事的就是庸人了?三丫头这话真刁,句句话骂她们是庸人,是奴才。(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107回 临场反水
(全本小说网,。)
芳兰如今知道三姑娘的厉害,她谋算了三姑娘,如果不能治死她,非被她算计,她心里着急,忙看向杨氏,抬手抚了抚肚皮暗示。
杨氏自然心疼她转世的孩儿,况且她已然骑虎难下,就这样鸣金收兵,以后的脸往哪里搁?于是也横下心来,说道:“是啊,老太太,还是叫曹道婆上来问问罢,问清楚了也好还大家一个清白。”
徐老太太如鹰隼般犀利的眼眸捕捉静和唇角一闪而逝的笑意,就知道杨氏上当了,静和既然敢叫人上来,后面必有后招,只是她不清楚静和是不是顺藤摸瓜查到了杨氏,这阵子因为儿子的事她悲伤过度,无心打理家事,脑子也退化了不少,一时间实在理不出头绪。
“祖母,求祖母成全!”静和坚持道。
“老太太,您就成全了三丫头,将曹道婆叫上来罢!”杨氏、姚氏还在做困兽之斗,交替哀求!
徐老太太有心暗示杨氏,可杨氏是铁了心要交曹道婆上来对峙,她只觉屋子里的人吵得她头都快炸成豆腐花了,不耐烦地摆摆手道:“叫进来罢!”她也想看看曹道婆有多能耐。
芳华借机跑了出去,静和冷笑一声,果然天作孽犹可为,自作孽不可活啊,杨氏就等着好看罢!
曹道婆早就被接到府里来,一直在三房等候,没过多大会儿,就跟着玛瑙、芳兰等人进来。
静和其实很开心,但是却要装成很不开心的样子,这一点也并不是很容易!
曹道婆穿一身臃肿的道袍,头戴紫金小莲冠,花白的头发,浑圆的面庞,进了门先向众位太太奶奶稽首。
徐老太太一眼瞧出这家伙藏在面皮下的市侩,哪里是什么得道高人,她不由暗暗叹气,极力忍住对杨氏的埋怨,语气尽量平静,“听说,道长认定我那三孙女是污秽妖孽之身,必得处死,再不济也要远嫁,否则便会连累家门,可有这话?”
曹道婆瞧着很是吃惊的样子,连忙摆手道:“贫道万万没说过这样的话,谁会诬陷一个未出阁的姑娘家,真是罪过罪过。”
杨氏和芳兰的吃惊程度不亚于曹道婆,明明之前订好的,怎么会临时改口呢?尤其是杨氏,想起之前曹道婆肯定的言辞,一下子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大声问:“道长是不是记错了?之前您可是勘测了府中宅院后,亲口告诉我三丫头不详的!”
曹道婆低垂着眼睛,不敢去跟杨氏对视,只是说道:“贫道是看过府中风水,但当时说的是,三姑娘是祥瑞之体,得天神庇佑,留在家中会旺宅利运。”
她这一反水不止令杨氏一派惊讶,连静和都尴尬起来。
搞什么啊?不应该是曹道婆诬陷她,然后她指出曹道婆话中漏洞,再拿出证据,站住理之后哭求徐老太太立即审讯曹道婆,然后顺藤摸瓜拷问已经被静和监视起来的方妈妈,最后闹出芳兰的丑事,彻底打杨氏一个没脸么?
曹道婆这一个变故,让在场的人都手足无措起来,不能顺藤摸下去,静和一时也想不出什么法子可以让芳兰当场现行,而且……她实现酝酿好的眼泪流不出来,白瞎她这一番力气了。
静和这边虽不满意,周氏这个亲娘却松了一口气,总算女儿不用远嫁也不用担上‘不祥’的恶名了,心里高兴,面上也表现出轻松的神色,欢快地说道:“我就说我闺女是祥瑞,老太太可还记得,静和出生的时候正好是个下午,那漫天的红霞像火一样呢。”
杨氏充满恨意的眼睛盯着曹道婆,恨不得将那个肥胖的身体扎出两个洞来,又恨不得上前去摇晃摔打一通,好叫曹道婆恢复原计划。
“这就是了,”曹道婆又开了口,众人的心脏又提了起来,却听她说:“三姑娘之身太过尊贵,气运太强,没及笄之前气运未足,尚可以旺益他人,可若是及笄之后,她的气运太强,难免要压旁人的气运。”
周氏自然不愿意听这个话,指着曹道婆问:“太尊贵也是坏事,你糊弄谁呢?”
杨氏看出曹道婆这话似乎有转折之意,冷冷开口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