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一品嫡医-第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静和闻音知雅,虽然不怎么想去见那些贵客,可还是感激地朝傅氏投过一瞥,傅氏也回之一笑。
静和也不理睬静绮的迷茫和静婉的嫉妒,告了辞随着江氏去了敬和堂。
要进敬和堂的院门前,江氏伸手拉住了她,借着为她整理簪环首饰的空儿,附在她耳边低声说道:“是平郡王妃、庆国公夫人、钦安伯夫人说起施药的事儿来,便想要见见你。老祖宗便打发人过来叫你,我怕她们几个知道过来搅闹,才自请了这个差事,寻了这个托词,你待会子可别说漏了嘴。”
“多谢大伯母,”静和微笑道,独木难成林,在这个侯府,静和是需要盟友的,虽然江氏懦弱了些,却聊胜于无。
进了门,只觉满堂珠翠耀眼,静和还是首次参加这种盛会后的领导单独谈话,约莫就是海选之后,来一轮二面,面试上的就能有一门好亲事。
她温恭有礼地给众人请了安,徐老太太和颜悦色地拉她在身边坐下,杨氏吴氏两个有诰命的坐在徐老太太下首的玫瑰椅上。
平郡王妃坐在另一侧,另外两位贵妇又次之,这三人身旁的锦凳上还坐着一个或是两个少妇,正直青春年华,却很是贤惠顺从的样子,约莫是她们的儿媳。
“几个月不见,这孩子真是更加出挑了,”平郡王妃瞧着静和上下的穿着气派,转头对庆国公夫人说道。
“可不是?”庆国公夫人还是第一次这样注意徐三姑娘这个以前近乎透明的人,印象中这位徐三姑娘很少跟着徐三太太和徐四太太出现,想想也是,徐三姑娘的亲娘周氏也很少出面应酬,她今日见过了筠行,小小年纪却是进退有礼,听说学问也极好,徐二太太那么个窝囊人,却养出这样好的一对儿女。
庆国公夫人按下脑中的念头,开口温和地问道:“我们都知你女红是极好的,医术也好,瞧着你言语文雅,想必也读过不少书罢?”
静和微笑答:“不过读些医书,通晓些医理,家中亲人有个头疼脑热的,不至去麻烦旁人,于诗词歌赋上倒不精通了。”
大周也讲究女子无才便是德,读那些酸文假醋的干什么,这些做正妻的都不喜欢那些勾引男人的玩意,于是钦安伯夫人面上的笑容更温和了一些,夸赞道:“知道顾念家里人,是个有孝心的,老太君有福气。”。
徐老太太眸色微闪,嘴上笑道:“也是淘气,”又看向平郡王妃,语气中多了两分适当的恭维,“不比王妃娘娘您家中的两位公子,听闻大公子随英国公一道去前线历练,颇受万岁爷好评呢。”
这话说出时,平郡王妃身边的少妇便有几分羞涩地垂下了头,静和便猜这位就是平郡王妃的大儿媳范氏。
平郡王妃听到徐老太太的夸奖,倒是欣然接受了,说道:“哪里哪里,只是这两个都大了,又都是男子不比女儿贴心,方才老太太说我既然有这念头,不妨挑一个机灵乖巧的来养在膝下,我觉得很是……”
她话未说完,忽然吴氏别过头去,掩口轻轻呕了两下。(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129回 英国公的心意
(全本小说网,。)
庆国公夫人眼尖,连忙问道:“五太太这是哪里不舒服?”
吴氏面色有些苍白地拿碧色绣帕掩住了唇,微微摆了摆手,静媛则站在母亲身边担心地看着,嘴里连声喊着母亲!竟然还落下眼泪来。
平郡王妃看在眼里,就转开了视线。
吴氏的丫鬟不失时机地上前说道:“我家太太从早几日就这样,约莫是路上疲倦,今日又有些劳累了的缘故。”
徐老太太眸中划过一丝嘉奖之意,面上立时又变成担心之色,对静和说道:“快给你五婶婶瞧瞧。”
静和应一声是,上前为吴氏诊了脉,触手如珠走盘,的确是滑脉,但是为了保险起见,静和还是问了吴氏的月信,于是笑着说道:“恭喜祖母,双喜临门,五婶婶是喜脉。”
如果静和诊断没错,吴氏的身孕应当是有三个月了,这么长时间,老太太不可能不知道,之所以等到现在,一定是老太太不想打草惊蛇,等过了三个月的危险期才说出来,只是不知为何要选今天这个日子。
老太太听着静和的说辞,她原本是想让平郡王妃收静媛为干女儿,故而特意请了庆国公夫人过来一搭一唱,可没想到平郡王妃似乎更看中静和一些,眼下出这场混乱刚好可以暂缓平郡王妃收女之事。
徐兆瑞已经过世两个月有余,吴氏的身孕肯定在两个月以上,静和虽没说吴氏三个月的身孕,众人也是明镜儿一般,尤其是杨氏,心里对婆婆的不满更重了些。
徐老太太便训斥吴氏身边的丫鬟绛雨:“这般大意,你们主子的事儿这样不留心,若你主子有好歹,瞧我轻饶了你。”
吴氏轻轻开口道:“母亲莫要怪她,是这阵子事情多,况我的小日子一项不准……”
屋里的众人都是人精儿一般的人物,连忙对着老太太道一番恭喜,又因吴氏怀的是遗腹子,也不敢过分表现出欢喜。
徐老太太只连忙叫静和陪着吴氏下去休息,并嘱咐静和开两幅安胎药为她安胎。
待静和应着退下,庆国公夫人将视线从那两个身影上收回来,问:“不知,贵府三姑娘定未定亲事?”
平郡王妃闻言也有些起意,聚精会神的望过来。
芳兰被老太太处置,今儿励行却风光大办喜事,自己的肚子没有动静,吴氏却先有了身孕,杨氏心里很不痛快,怎么就没有一件合她心意的,于是似不经意般开口提了句,“今儿听二嫂说,似乎是有中意的了……”又道,“那日还见二嫂向我打听薛尚书家大公子的人品年纪。”
现在外头到处在疯传徐三姑娘与薛大公子的事儿,如今再听徐家人提起,倒更增加了这事的可信度,庆国公夫人与平郡王妃对视一眼,又看向徐老太太,后者只是微微地颔首,竟然也没有否认,徐老太太在圈子里的人脉和威信还是很好的,看来这事十有八九是确定的了。
其实这会子,徐老太太心里很是苦闷,承认了外头说徐静和那些乌七八糟的事,一定程度上也损了侯府姑娘的清誉,可她若是不承认,就是当众下儿媳妇杨氏的面子,况且静和的婚事她早有主张,静和是一枚棋子,她还要用静和的婚事为儿孙换取些利益,自然不想徐静和安安稳稳地嫁入庆国公府去,也只好打掉门牙往肚子里咽。
似乎是因徐静和连累,平郡王妃再没提收干女儿的事,杨氏倒是一箭双雕,她自然不能让五房过得太好。
众人喝了会子茶,平郡王妃便告了辞,由大丫鬟金缕搀扶着坐了软轿一路到了二门上,换乘王府的泥金休彩青帷朱漆马车。
辘辘而行半日,马车到了平郡王府,早有先到报信的下人开了大门,让马车驶了进门,王府的奴才忙准备好朱漆方凳,常嬷嬷亲自上前打起帘子。
平郡王妃下了马车,又换乘了自家的肩舆。
她想着心事,抬手停了肩舆,招手唤过常嬷嬷来,在肩舆上俯身对她吩咐了句,“你去请英国公过来一趟。”
常嬷嬷忙道:“国公爷早已来了府里,现由二爷陪着在海棠厅等您呢。”
平郡王妃略有些惊诧,又无奈笑了笑,吩咐肩舆直接去前头的海棠厅。
随从的太监走在最前头,用尖细的嗓音叫道:“王妃娘娘到!”
那花厅上挂着的湘妃竹帘子被撩开,从屋内走出两条人影来。
当先一个身姿魁拔,正当盛年,那人面孔似常被太阳晒,呈现出健康的古铜色,粗硬的头发绾以一枚犀牛角发冠,一对明眸格外精神,那人上前拱手做了个揖,叫了声,“姐姐。”
他身后则站着一位锦衣华服的年轻男子,也是如芝兰玉树般身姿颀长,上前行礼叫一声‘母妃’,正是平郡王妃的次子朱郯珏。
平郡王妃点点头让二人免礼,见了一旁的弟弟,又不由好笑这个一向最皇上赞誉稳重有加,临百万敌寇而色不改的英国公爷,居然也有如此沉不住气的时候。
她进了花厅落座,才对金缕道:“把徐家的回话一五一十地说给你们国公爷听。”
金缕应一声是,对着大刀阔马坐在厅堂中的英国公屈膝行了一礼,方才口齿清晰地说了,“回国公爷,庆国公夫人问起徐三姑娘的亲事,徐三太太说徐三姑娘正与尚书府薛阊薛大人的大公子议亲,徐老太太就在一旁坐着,显然也是知情的。”
英国公楚啟面色便似染上一重寒霜,渐渐酱成猪肝色,坚毅的面庞上线条绷紧,似乎可以看清楚每一条的肌肉,他常年征战沙场,浸淫刀剑杀气,这一副面无表情的样子十分吓人。
饶金缕是平郡王妃身边得力的丫鬟,见过不少世面,却还是忍不住惧怕地微微一颤,转眸看向平郡王妃。
平郡王妃也极少见弟弟这样子,冲金缕摆了摆手,常嬷嬷极有眼色,忙悄悄退下,眨眼间屋内只余下平郡王妃姐弟和二公子朱郯珏三人。(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130回 破灭的念头
(全本小说网,。)
平郡王妃收回投在弟弟身上的视线,抚着袖口繁复的绣纹,语气平和说道:“你独身这些年,身边也该有个体贴的人服侍,徐三姑娘是个心善的,我有心替你撮合,可方才你也听见了,没有张屠户也不用吃带毛猪,这京中温柔细致的女眷还有的是。”
楚啟慢慢松开了紧握着的拳头,说道:“我记得徐三老爷与徐二老爷也非一母所生,徐家三太太也不是静和的亲婶母,或许她们并不知情。”
“你的意思我晓得,可当年济王妃当初能顺利产下小世子和小郡主,据说就是当初徐三姑娘为她调理身子的缘故,济王妃也多次在人前夸奖徐三姑娘,可见徐家二房三房关系并不差,”平郡王妃微微摇头说道:“徐三太太没有出言害徐三姑娘的理,即便徐三太太话语有误,可徐老太太这些年一直明哲保身,徐三姑娘又是她的亲孙女,承认了那些谣言,对徐家姑娘没有好处,徐老太太不是傻得。况且因为上回姚家的事儿,我没有出口询问,而是托了庆国公夫人提的,又没透露要为徐静和结亲的人是谁,她们婆媳却异口同声地拒绝,只怕这事是真的。”
“母妃,徐三姑娘可是舅舅的知己,儿子跟在舅舅身边习武这么些年,还从未见舅舅如此对一女子上心,这可是比铁树开花还稀罕呀,您不是还说过簪缨之家,往往各房都是面和心不和,没准儿那徐家三房就是故意的,徐老太太不好当众下儿媳妇的面子也说不定,毕竟没有实证,”朱郯珏说道。
楚啟听他前半段还好,后半段越说越打趣,不由微红了脸。
平郡王妃听见儿子的话,轻声叱道,“你懂些什么,咱们与徐家非亲非故,我与徐三姑娘又只有几面之缘,焉能替人家做主,而且……”她觑着弟弟面色,颇有些不忍地说道,“徐三姑娘之前在观音寺清修过一阵子,我派人去找当时的姑子打听过,当时薛大公子就时常给徐三姑娘送吃食玩意儿,徐三姑娘也时常去薛大公子的生母惠隐师太那里说话,只怕两个人都是彼此有意的。”
朱郯珏不由暗暗吸一口凉气,若是人家两情相悦就不好办了,总不能仗着英国公府势大,强行拆散人家比目鸳鸯罢。
楚啟有一瞬间愣怔,没有再坚持这件事,半晌再张口,声音里却带着几分沙哑:“弟弟听说那位薛大公子,有些很不好的风评,军中有位同袍说起过几句,那薛大公子是极纨绔的一个人,只怕不是徐三姑娘的良配。”
平郡王妃微微在心底叹息一声,这个弟弟的性子她了解,只怕是弟弟听到了徐三姑娘与薛大公子的绯闻,特意打听的罢,她亲自执壶为弟弟添上茶水,软语说道:“你知道徐三姑娘就要及笄,特特儿请旨回京述职,就是为了怕三姑娘先同他人议了亲,又求到我这儿,想正大光明迎娶徐三姑娘,这份心也算难得了。只可惜你们有缘无分,人家既然名花有主,对方是好是坏,都与咱们无关,你还是打消这个念头,放下罢。”
朱郯珏在一旁听着,颇有些不服气地道:“娘,孩儿也听说过薛湜这人,自称京城一霸,又孤僻又桀骜,还时常出入秦楼楚馆,似乎还跟几个歌妓有交往,徐三姑娘若真嫁了他就惨了。”
楚啟却追问道:“歌妓?此话当真?是哪个歌妓?”
平郡王妃教子甚严,听到这话柳眉倒竖,训斥道:“你听谁说,我教过你多少次,休要与那些人为伍,没得带坏你的品性!”
朱郯珏受不了母亲的啰唣,留下一句,“舅舅,天涯何处无芳草,也别单恋那一枝花嘛!”便闪了人。
楚啟也不知听进去没有,只是木然站起身来,冲着姐姐抱了抱拳,转身朝外走。
守在门口的常嬷嬷一直目送英国公走出了垂花门,才重新回了屋子。
平郡王妃薄叹一声,问了句:“走了?”
常嬷嬷点点头,“奴才从未见过英国公这等失魂落魄的样子。”
平郡王妃也有些感慨地站起身来,说了句“他总得自个儿想明白,”便由常嬷嬷搀扶着回去更衣梳洗。
常嬷嬷是打小看着这姐弟俩长起来的,拿她们姐弟当自己的孩子疼,她见英国公愁绪满怀,又见王妃满腹的心事,忍不住从旁劝说道:“奴才瞧着徐三姑娘不是那寡廉鲜耻的人,这种事也不是辨别不出来。”
平郡王妃听出她话中意思,想来常嬷嬷是怕自己听信那些闲话,怀疑徐三姑娘的清白贞洁,所以说验处子之身的意思,她不由苦笑着摇了摇头道:“我并非这个意思,”她说道:“早几年徐家二房寂寂无闻,而自从徐三姑娘掌了家,很快接管了生意,下人约束的规矩有礼,连姚氏都讨不得什么好处去,可见徐三姑娘是个有手段的,她若是不想做的事,外人决难威逼她。”
空穴不来风,外头的绯闻虽有言过其实之处,但也说明徐三姑娘并不是完全排斥薛大公子的,常嬷嬷想英国公也是明白了这一点才肯放弃的罢,她不由叹气,真是可惜徐三姑娘那样聪慧温柔,善良儒雅的人,竟会看上一个纨绔,她默然无语中。
与此同时,英国公府的总管郑率和英国公的贴身随从纪墨也很无语地在发呆,自家的国公爷从平郡王府里回来,连衣服都没换,就直接去后院拿了水桶,从外院的井里打水,打满两桶,又拎到后院,倒进三人合抱的粗瓷大缸里,一遍一遍,周而复始。
英国公年幼时身子很弱,被母亲送到南少林当过棍僧,满十二岁还俗回家。
当时逢前朝哀帝暴政,当地的衙役横征暴敛,又强行征调民夫挖渠,年轻的英国公路见不平,为了救一家被衙差欺凌的百姓,而染上了人命官司,在流放途中仗着年纪小会拳脚逃了出来,上了玳山当了土匪。(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131回 英国公的过往
(全本小说网,。)
后来,还是雍王的今上追随太祖皇帝打天下,路经玳山,久闻玳山大寨里几位当家的大名,孤身上山拜会。
雍王爷气度非凡、韬略超人,说起兵法来更是头头是道,让几位当家的心服口服,大部分都投靠了雍王,十四岁的英国公就是那时候开始追随今上打天下,一路扶摇直上,因屡战屡胜,又称常胜将军。
后老皇传位时,太子和今上相争,英国公选择谁也不帮,采取中立。今上继位后,大封群臣,幸得皇上英明,封了伯爵,仍旧重用,后来鞑靼屡次犯边,其他几位功臣都因一身伤病不能上战场,唯独楚啟年纪小,在这个时候脱颖而出,后来又屡立奇功,一路被封为国公。
英国公后来虽还俗发迹,可打水来练功锻炼身体这个习惯一直没改,故而英国公一开始打水纪墨也没多想,可是他发现,英国公在将内院的水缸打满之后,又反过来,将内院水缸里的水一桶桶倒回井里去,一张脸还黑的如同锅底一般,纪墨才知道不好,连忙叫了郑总管过来。
老郑也看不出原因,他从不曾见自家主子这副样子?他们一老一小正犹豫着想点什么法子劝说一番时,忽见英国公挥出一记铁拳砸在那大缸上。
砰!一声,大缸应声而碎!
缸内满满的清水倒喷出来,英国公就那样迎面站着,那水泼了他壮硕的身躯上,整个人如同一株铁松,一动不动,郑率与纪墨在一旁站着,却平白觉出了几分凄凉。
新妇过门第二日,必备日程就是拜祭祠堂、认祖归宗、认亲敬茶、改换称呼。
长辈们也会提前预备下给新媳妇的礼物,周氏在一只翡翠嵌金珠镯子和一只紫玉凤头钗间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正好静和来请她一道往敬和堂去,她便问静和哪个好。
静和在脑海中想了想傅氏的人物性情,那样飞扬的一个人,那镯子就显得有些小家子气,于是指了指凤头钗。
周氏也觉得凤头钗好,将那钗装进盒子里,满意地带着一儿一女去了敬和堂。
傅氏今日穿的是一件深紫色并蒂芙蓉鸳鸯纹对襟褙子,质地如同水流般光滑润泽,乌发梳了个大圆髻,发髻上簪着一只金累丝衔珠九凤步摇,那凤头坠下来的明珠一颗颗有小拇指肚般大小,圆润饱满,一看便知是有家底的。
励行脸上虽看不出高兴来,但从拜祠堂到最后的拜家长,傅氏但凡行礼下跪,他均在一旁扶持,也还算体贴,具体私底下他们过得好不好,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众人吃过茶,又一道用了早饭,徐励行便带着傅氏去济王府,其他人留在敬和堂吃茶消食。
姚氏昨日得了不少贵人的夸赞,心里很是愉快,恢复了以往的活泼,先是歌功颂德一番,把徐老太太夸的一朵儿俏菊花儿般,才止住横飞的吐沫。
徐老太太瞧着也心情不错,尤其是知道吴氏有喜的消息。
她拉过静和的手,微笑夸赞,“好孩子,你五婶婶的胎是你诊出来的,可见这孩子也是沾了你的福气来的呢。”
杨氏不失时机地说道:“就是,三丫头的医术又好,脾气又温和,是老太太最放心的,若是将五弟妹的胎交给三丫头照料定保万无一失。”
静和眉心一皱。
周氏因为频繁地参与家中中馈,又有张泰家的从旁提点解释,渐渐认清了以前看不破的算计,知道些底下弯弯绕的肚肠。
吴氏这个孩子来的不好也不算坏,对于徐老太太来说,这很可能是五老爷唯一一个儿子,自然是一千一万个看重;可对杨氏和姚氏来说,吴氏的肚子就是一根刺,恨不得立刻拔之而后快。
现如今杨氏推荐静和照顾吴氏的胎,有两点不好,其一照顾孕妇是很辛苦的事,静和要随时听吴氏差遣使唤;其二最危险,就是吴氏的胎一旦有什么不妥,姚氏、杨氏就会一同死死咬住静和。
周氏想明白这一点,连忙说道:“老太太,这如何使得,静和不过是个没及笄的小丫头。”
杨氏紧跟着堵她的话说道:“二嫂就不要自谦了,三丫头的医术是平郡王妃和庆国公夫人都再三夸的,绝对能照料好,二嫂不肯答应,可是怕静和辛苦?”
她说对了二分之一,可周氏却不能承认,开口再次辩解道:“静和已到了议亲的年纪,我准备叫她预备嫁妆了。”
她话未说完,姚氏已接过话头,“二嫂这话就多虑了,咱们这样的人家,女孩子家准备嫁妆不过是说一说、做个样子,都是从外头绣楼里买成品做好的,自己绣两针是个意思罢了。
老太太这样心疼三丫头,自然舍得花大价钱叫锦绣阁的师傅来给三丫头好好准备一套精致体面的嫁妆,何必让三丫头点灯熬油呢。
再说了,五弟妹的胎已有三个多月,最多再有六七个月也就要生产了,姑娘家的亲事从说亲,问名,下定,再到出门子,这期间少说也得六七个月,这还是有了主家的情况下,莫非二弟妹已经有了合意的女婿?”
姚氏心里是想让静和越忙越好,最好吴氏占去她全部的时间,让她无暇分身来打理外头的粮食铺子、香药铺子和益膳斋,她好统统将这些收回来。
周氏虽明白多了,却始终不是个牙尖嘴利的,被姚氏连珠炮般的话给噎的说不出话来。
静和望着姚氏微微一笑,上前神色从容平静:“祖母容禀……”她喟叹一声,面上现出一丝苦笑,
“我实说了吧,非是孙女怕辛苦,而是五婶婶这一胎非比寻常,是要多尊贵有多尊贵,借三婶的话说,有个闪失便是拿三婶的命去都不够赔的。我虽然懂些医术,但绝对不敢称医术在京城的名医中数得上号,况且又没有实际为孕妇调理过胎,四婶婶说我是挑剔差事怕辛苦,我真是哑巴吃黄连啊。
俗话说的好,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我明明知道我没这个能耐,不敢懒,三婶婶和四婶婶却一齐搬出这许多大道理,好像我再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