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品嫡医-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好说。

    “确实有些棘手,”徐兆宽没曾想一项厉害的妻子竟被个小丫头驳的没有法子,他口气也却带着两分轻松,“所谓剑开双刃,什么事也不能只有好处罢。”

    杨氏面上一喜,“老爷有了主意!”

    “儿女事儿女事,就是头等大事,”周太太说着握着帕子的手拄在胸口窝上,“我和你爹熬干了骨头渣子,日盼夜盼,就盼着他在行伍中好生上进,谁知竟做出这样的事来。”

    周氏起身走到母亲身边为老母亲顺着气,安慰道:“娘,事已至此,您可别再着急上火,当心自己的身子。”

    周太太叹道:“我和你爹就这一根独苗,还指着他将来能支撑门庭,谁知临了临了成了这个样子,这将来若是吃个官司,可让我们老两口怎么活啊。”

    静和极少见外祖母这样伤心,心下心疼不已。

    今日一早外祖母得了信儿,知道舅舅在前线不努力杀敌,博取功名,反倒恋上个鞑靼少女,频频跑出军营与那少女私会,被人抓了个正着。(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160回 前提

    (全本小说网,。)

    舅舅犯下这样的错,被赶出军营还是轻的,如今与鞑靼战事吃紧,就怕被人扣上个通敌的罪名,那样不止舅舅自己性命不保,就连外祖父可能都会被连坐。

    “娘,你放心,我这就去求老太太,三叔掌管兵部,看看能不能出些主意救救从礼,”周氏一面为母亲擦着泪,一面说道。

    徐兆宽是兵部尚书,正好是对口的,周太太似乎看到黑暗中看到一线光明的人,胸脯起伏着,紧紧握住女儿的手,“我陪你一道去见亲家老太太,破上这张老脸求她。”

    这时候求三房,只怕三房会拿静和的婚事拿捏呀,周氏虽心疼女儿,可也不能看着老父老母伤心难过成这个样子,一时间犹豫难决,进退维谷。

    “娘,咱们就去求求三婶试试……”静和看出了母亲的顾虑,开口说道,见招拆招,她就不信了,人能被事压死。

    就算退一万步讲,她非得嫁入了薛家,也有的是法子应付,薛湜虽纨绔胡闹了些,好歹对她是有真心的。

    周氏方点了点头,带着周太太和静和,祖孙三人一道去了敬和堂。

    玛瑙亲自打起帘子出来将她们迎进去,嘴里说道:“老太太才服了安神茶,论理就要歇息不见人的,因听说是亲家老太太过来了,才又强挣扎着坐起来更衣。”

    周太太面上满是恭维小意,“劳烦姑娘了,”又从袖子里顺出一个五两的银锭子。

    这就是女儿高嫁的难处,尤其又有事求人,总得矮下身段求人,静和不动声色,跟在最后头进了敬和堂。

    “人可请来了?”徐老太太的声音穿透屏风传出来。

    周太太快走两步,上前屈膝行礼:“给老太太请安。”

    徐老太太忙唤玛瑙,“还不快把人搀起来,”又对周太太道:“我们原是儿女亲家,秦家太太这样太客气了。”

    周太太勉强扯出些笑容来,说道:“您何等尊贵的人,咱们服侍您也是福气。”说着话见珍珠端了填漆小茶盘上来,忙起身为徐老太太端了茶。

    徐老太太娘家虽然是降等袭爵,大不如前,可当初也是钦封的真定郡主,更何况儿子是当朝权臣,孙女又是亲王妃,是比周太太尊贵,可两家结成了儿女亲家,就不能这么论尊卑,静和看着最疼爱自己的外祖母在徐老太太面前如此做小伏低,心里着实不是滋味。

    “我这回来,一则是为了来亲家老太太这里走动走动,给您请安,二则,不瞒老太太,我是有事相求啊。”周太太落了座又说道。

    徐老太太端着小盖碗轻轻吹着茶叶,尖着嘴吸溜一口,说道:“论理,亲戚里道的,能帮忙自然不会袖手旁观,只是我年纪大了,外头的事也越发放手不管了,你问问我这小孙女就知道,这几年家里大大小小的事也都交给了她们。”

    周太太屏息凝神,正要再想法子再次开口相求,又听徐老太太说道:“不过亲家母是难得开一回口,”她说的极慢,一个字一个字好像是锤头砸在周家母女心头上“我总不好就下你的面子。”

    周太太满面赔笑地望过来,“给您老添麻烦了。”

    徐老太太摆摆手,转头吩咐珍珠,“去请三太太过来。”

    珍珠应声而去,徐老太太又含笑指了指周氏说道:“家里的事,也就我这三儿媳和二儿媳姊妹管的多,把她们两个都叫来也多个商议的,等人来了亲家母再说不迟。”

    周太太讪讪点头,“您说的是。”

    静和正在心里揣度着杨氏答应帮忙的可能性,就听徐老太太清了清嗓子说道:“你们娘俩来的正好,我刚好有事同你们说。”

    静和抬起头来,听徐老太太继续说道:“齐画师家中老母抱恙,想辞去坐馆回去侍奉老母亲,因当初是拿了我的名帖去请的他,故而他来同我说了一声,我知道二老爷正学的兴头,可是孝字比天大,我也不能拂逆他的孝心,以免叫人说咱们侯府以势压人。”

    周氏心里苦笑,却也不得不说:“母亲说的是。”

    静和是懂医术的,周定芳更是杏林高手,这一点齐画师很清楚,若他老母亲当真有病,也该同静和说才是,明显是徐老太太是拿这件事情在敲打她,让她听话,否则老太太拿捏二房就跟捏死一只蚂蚁一般容易。

    周太太自然也知道,但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她略含歉意地望了望女儿和外孙女,转头见徐老太太频频揉着额角,似乎精神不济的样子,她想着自家老头又是御医,若能给徐老太太医病,或许徐老太太会投桃报李地帮忙,也少为难女儿一些,故而开口问道:“亲家老太太可是有什么不舒适?”

    何妈妈上前为徐老太太揉着额角,说道:“老太太是连着几日睡不好的缘故,只因我们吴太太也有六个月的身孕,老太太连日要照顾五太太,每天夜里都睡不安稳。”

    周太太心中千头万绪,没听出个中深意,只是为内宅媳妇调理胎相的事,老头子怕是多有不便,她便随口说了句:“亲家老太太上了年纪,这些事也该让小辈代劳才是。”

    徐老太太便瞧向静和,静和是听明白了的,想到外祖母担心舅舅的神情,她缓缓垂下了头,说道:“孙女不才,若祖母不嫌弃,孙女愿帮着照顾五婶婶,为祖母分忧解劳。”

    “你这孩子行事最妥帖,比个正经的大人还强些,”徐老太太满意地点点头,“你肯答应,我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众人说着话,杨氏已经到了,何妈妈将人迎进来,众人厮见过,杨氏在老太太身旁的玫瑰椅上坐下。

    徐老太太便让周太太把来意说了。

    周太太面带愧色地讲了讲事情的始末,眼巴巴地看向杨氏,“知道我那孩子犯下大错,可我家老爷于军中说不上话,还请府上三老爷帮着转圜转圜,能救条命出来就好。”(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161回 交涉

    (全本小说网,。)

    杨氏听到这话,缓缓抚着袖口,出口的话语也带着几分迟疑和为难,“咱们是亲戚,出事的又是三丫头的亲舅舅的,于情于理咱们都该帮着,可亲家少爷犯得有可能是通敌的大罪,我一个妇道人家,不得不先问问老爷行事。”

    周太太虽然有几分失望,却也知道杨氏的话是人之常情。

    “这样的事虽说是棘手,需得时间筹划,”徐老太太容色淡淡地再次开口对杨氏说道,“可亲家少爷到底是受人服侍长大的金贵之体,哪里吃的了那些苦头,你给老爷传我的话,想法子运作是一回事,务必先打发几个人去军营那边帮着安顿安顿亲家少爷的衣食住行,别叫那起子拜高踩地的人给轻贱喽!”

    若不是知道徐老太太与杨氏是一丘之貉,静和都要被这话感动了,她沉默不语,一旁的周太太却连忙起身福了福道:“劳您费心了。”

    徐老太太寒暄两句,又留下周太太用饭。

    周太太推辞不过,只好留下吃饭,席间多次站起来为徐老太太布菜添汤,静和只不动声色地替下了外祖母。

    众人各怀心事,这大约是芳兰事件后杨氏吃的最香甜的一餐,而静和祖孙却吃的味同嚼蜡,毫无滋味。

    送外祖母上车离去后,静和便回了沐云斋换了身衣裳,领着紫瑛带着药箱去了敬和堂。

    徐老太太待了半日的客,已经歇下了。

    何妈妈亲自领着她去了西面小跨院见吴氏,静和打量着这个院子,树木花草修整的整整齐齐,里里外外遍布仆从丫鬟,一个个都精明干练,恨不得将进出院子的人里外搜三圈,看看是不是携带了什么利器下胎之物,可见徐老太太对吴氏何等重视。

    静和随着何妈妈进了西边的暖阁,就见吴氏斜倚在临窗的炕上,青丝绾了个绷头,穿了件翠绿地子镶银边的大袖衫,手里托着一卷书在看。

    静和瞧着不过比自己大几岁,约莫二十出头的吴氏,似乎是比上回励行成亲时丰腴了许多,肚子也鼓了起来,却依旧是一副有气无力的样子,她上前两步,屈膝行了个福礼,“给五婶婶请安。”

    吴氏淡淡点头,轻轻抬手示意丫鬟绛雨搬上绣墩来,神色依旧带着几分恹恹,“有劳三侄女了。”

    静和谢了座,上前为吴氏诊了脉象,又问了诊,方才笑道:“五婶婶胎相平稳,只是身子稍稍弱了些,眼下已交了秋,婶婶不妨趁着中午日头好,往院子里散散,看看花儿鸟儿,纾解纾解心中郁结,于身体也有助益。”

    绛雨则道:“昨儿太医来时特意叮嘱了太太,要多多静养。”

    静和一时语滞,既然太医如此交代,她暂时也不好说什么。

    吴氏不是个爱说话交际的人,没说两句便道了乏,静和顺势告了辞出来。

    医家断症本就各有专长的法子,静和如何在不违逆太医原定策略情况下,用自己的法子来调适吴氏的身子,让她健健康康产下胎儿,这不容易。

    因为吴氏的身体底子实在太弱了,又加上丧夫多虑,心结难纾,用再多的补药来补着也是无益,这样下去就算把孩儿生下来,只怕也难以养住。

    隔了两日之后,周太太又带了周老爷珍藏的老山参和茯苓上门询问徐家三老爷可答应营救周从礼了,顺便给静和捎来几本关于孕妇的医书。

    静和本想吐槽两句,但见外祖母面色憔悴泛黄,舅舅一千一万个不好,外祖母还是心疼自己的,她关切地问了两句,周太太只推说昨夜没睡好。

    静和心里明镜儿似的,外祖母这是‘心病还须心药医’,于是陪着她一道去敬和堂探听探听虚实。

    这回徐老太太没有再见静和祖孙,而是推说吃了药睡下了,让何妈妈直接领着她们去了嘉宁居。

    杨氏的态度倒是可圈可点,她先让人奉了茶,一开口面上就露出些为难之色,“昨儿老爷一下衙,我便同老爷说了,老爷自然是想帮着的,可是……说句不见外的话,外人瞧着侯府千般万般的好,只有自己人才晓得其中的意味,尤其老爷这样位列中枢的,时时刻刻都是踩在刀尖儿上。又涉及通敌叛国这等大罪,老爷有心要救亲家少爷,可又怕来回疏通的时候,被人揪住攻讦。”

    如今济王党和太子党夺嫡之势已经渐渐浮出水面,但凡有心的人,稍稍打听打听就知道徐兆宽所说这个攻讦弹劾的人就是指的薛湜的父亲,吏部尚书薛阊了。

    果不其然,杨氏的下一句话就揭晓了谜题,“这阵子,老爷奏的好几宗事都被吏部尚书薛阊给上折子驳了回来,咱们家是被薛家盯牢了的,老爷若是在朝中为亲家少爷疏通,被那一派的人知道了,攻讦老爷还是小事,只怕那些人会赌一时意气,故意与老爷对着干,反倒对亲家少爷不利。”

    薛湜与英国公为了外孙女大战益膳斋的事闹那么大,周太太自然是知道的,听到杨氏提起薛家,周太太不由看了一眼静和,默然低下头去。

    静和也没有开口,杨氏这一步棋很是高明,高明到徐静和都想不出她所说这话的不合理之处。

    杨氏的视线不着痕迹地扫了一圈这祖孙二人,心中胜卷又多了些,她说道:“亲家老爷毕竟在太医院行走这么多年,或许认识沈阁老那一派的人,只要那边能保证不出手阻扰,我家老爷必定出手相助!”

    话说到这个份上已经够明白,周太太和静和都听出了其中的意味。

    杨氏也不急着催问周太太的意思,反正拖下去,在那边受罪的是周从礼,她又补了句,“亲家太太不妨回去让亲家老爷再打听打听可有其他可求之人,左右咱们都是一个目的,有劲儿往一处使罢了,”说罢便端了茶。

    周太太等就告了辞,静和见外祖母短短几日便老了好几岁的样子,心中不忍,劝道:“外祖母要好好保重。”(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162回 玉牌

    (全本小说网,。)

    周太太紧紧抓着静和的手,浑浊的眸子里泪光滚动,好几次想要张口,又生生咽了回去,半晌方低下头说了句,“静和,你可要救救你大舅舅,他可是我和你外祖父的命根子呀。”

    静和微微露出些笑容来,重重点了头,露出一个尽量轻松的微笑。

    送走了外祖母,静和便回了沐云斋,打开那医书信手翻看着,忽然抬头问紫瑛,“今天张泰可有回话?”

    知道齐画师回家辞馆之后,静和便叫张泰、徐忠在外头寻找合适的绘画名家,没有张屠户也不用吃带毛猪罢。

    紫瑛便出去问了一圈,才回来说道:“张管事并不曾进来,姑娘是否差人传他进来回话?”

    “不必,”静和说道:“有了消息他们自会进来回禀。”

    话音落才又看了两行字,被她打发出去询问周太太近况的锦心回来了,回话道:“奴才问了亲家老太太身边的毕妈妈,原来……”她语气微顿,声音也小了些,“亲家老太爷被停了职在家休养。”

    墙倒众人推,静和并不意外,她忍住眼眶的酸疼,顿了顿又道:“叫张泰进来一趟,我有事问他。”

    紫瑛应了下去,不多时带了张泰进来。

    静和便问:“你可认识大同、宣府那边的客商?”

    张泰是二房的心腹,一听就猜到静和的用意,摇头道:“我一项是忙府里的事务,打交道的也都是各个府里的管事并些与府里常来往的商铺,或许忠叔和毛兄弟能认识。”

    静和点点头,说道:“那你就去问问忠叔和毛松罢,”她揉了揉额角,吩咐锦心,“你把我上个月绣的那两副帐子包了,给隋大姑娘送过去,也问问她认不认识西边的客商,帮着打听打听舅舅在那头的情形。”

    锦心应了,一刻不耽搁地跑了趟隋家,又回来禀道:“隋大姑娘并不认识,却也问了她铺子上几个掌柜,其中有个掌柜的兄弟在并州做买卖,隋大姑娘已经托那掌柜去送信了。”

    “难为她了,一头备嫁,一头还要为我操心,”静和微微叹息,心里又觉得温暖,她想起上一世,即便自己沦落到那等悲惨境地,还是有人愿意表现出善意,只是他们或是能力不足,或是有顾虑,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改变自己命运的终归只有她自己,贵人再襄助,也只是东风,你若不是草船,风再猛,又哪来箭?

    静和自嘲似的暗暗想着,贵人?!她忽然站起身,一样东西从她脑海中闪过,她连声叫紫瑛!

    紫瑛吓了一跳,连忙过来问:“怎么了?姑娘。”

    “你记不记得有一块玉牌,我交给你的,一面有螭纹一面有字的那个!”静和盯着她,语速很快。

    紫瑛飞快在脑子里过滤了一下,说道:“有,奴才收在柜子顶上的匣子里了,”说着快步进了内室拿了出来。

    静和接在手里,摩挲着手中的玉牌,眯起了眼睛。

    “叫碧桃来罢,”半晌,她这样说了一句。

    与吴氏熟络之后,静和才发觉吴氏也不是个讨厌的人,她只是内敛敏感的紧,因她是杭州将军的独女,是自小被父母呵护长大的掌中宝,嫁了徐兆瑞后又长期得夫君爱护,基本上没见过太多的勾心斗角,没受过欺凌算计,心思还是比较单纯的。

    静和只要把自己医嘱的目的和意义给她讲明白,吴氏基本上可以完成七八分,毕竟吴氏也想给徐兆瑞留下一丝血脉,希望这个孩子健健康康的长大。

    每日检查筠哥功课、协助母亲理事、照顾吴氏安胎等事慢慢就理通顺了,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的同时,静和还能抽空仪容得体地应对杨氏不定时的召见以及各种裹着糖衣的诱劝。

    杨氏也是真卖力,一忽儿夸赞薛尚书有为,一忽儿夸薛夫人和气,一忽儿赞薛家大爷真真儿的风姿不凡,如今当差越发有模有样了。

    薛湜也没有半点放弃的意思,时常让人送吃食来,今儿是四喜居的红烧狮子头,明儿是鹤樽楼的水晶猪肘子,甚至连琥珀糖衣的糖葫芦,豆沙馅儿的炸糍粑,卤煮猪大肠等各色小吃也都送来。

    或许人都是有利有弊的罢,静和看着那些点心,说她内心一分一毫的波动都没有,那是骗人的,两世为人,她更倾向于用理智思考来代替感情上的臆断。

    夜里难以入眠,她一遍一遍地捋着过去的回忆,她和薛湜从认识到现在,她几乎没有对他假以辞色,她更没有在他面前表现的多美多好多慈善,甚至一直是拒绝他的,薛湜这般纠缠的缘由,静和只能想到一条,得不到的最好罢。

    对于薛湜这种公子哥,又有薛尚书的亏欠,继母有忌惮的约束,早已养成他桀骜的性格和事事顺心的习惯,但凡有拂逆他的意思,他就会无法忍受。

    静和想起每每她为他出谋划策,薛湜便会冷言冷语地质问自己虚伪、狡诈,在黑暗中翻了个身。

    是的,她自认能屈能伸,愿意戴上面具与狼共舞,愿意扮猪吃虎缓图后计,可薛湜不同,薛湜太有性格,或许她们身为普通人,没有麻烦的家族,没有虎视眈眈的亲人,她和薛湜会成为一对打打闹闹的冤家,连分歧都带着甜蜜的滋味,可如今,面对那位高深莫测的薛夫人,冷血无情的杨氏,贪婪无耻的姚氏,事情就变得复杂,她管不起,也承受不起。

    更何况,薛湜竟然还以舅舅的性命相要挟,这一点就是对她的不尊重,爱一个人或许需要很长时间,恨却如天崩地裂般迅速,冰结千里,也经不住一记斧凿,她打了个哈欠,听到外头值夜的绣意小声说了句,“落雨了,给姑娘加一床棉被……”

    啪一声炸雷惊响,秋雨纷纷浇熄了一切的狂躁……

    她不知几时睡着了的,翌日清早锦心叫起的时候一摸她的额头,却是滚烫如炭,不由大惊叫道:“呀!姑娘发烧了!”(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163回 转机

    (全本小说网,。)

    静和努力想抬头,却觉得四肢毫无力气,昏昏沉沉睡过去。

    平日她懂医术,沐云斋大病小情都不用找大夫,如今她病了,众人自然是要手忙脚乱一番。

    周氏正和徐二老爷在用早饭,听说女儿病了,夫妻两个慌忙过来看视,见女儿躺在床上有气无力,额头滚烫,慌忙遣人去自家的药铺上请郎中,又打发紫瑛端上凉水,给女儿擦身退烧。

    徐二老爷就得避到外头去,眼见快到正午,想起妻子才只吃了小半碗粥,忙叫人去预备清粥和开胃的小菜。

    直忙到未时,静和才退了烧消停下来,周氏抬手抚着女儿的额头,温柔地说道:“醒了?饿不饿,你爹叫人给你炖了小米粥,就在炉子上温着,还有爽口的渍黄瓜。”

    静和还真觉得有些饿了,点了点头,周氏便叫了声,“来人。”

    进来的却是徐二老爷和徐筠行,徐二老爷望着周氏问:“烧退了?”

    周氏松了一口气,说道:“退了,也有胃口想吃东西了,必然是好了。”

    徐二老爷认真地想了想,说道:“退了也吃上两剂药,这两日变天,伤风的人多,”说着眼巴巴地看向周氏,似乎有询问的意味。

    周氏拉着儿子女儿的手,对着丈夫温柔地笑着点头,“老爷说的是,如今老爷办事越发周全了,”又吩咐紫瑛去叫摆饭。

    筠行听到这个欢喜起来,“太好了!终于可以吃饭喽,三姐,我都饿了!”

    静和忍不住噗嗤笑出啦,周氏又撵了他们爷俩出去,说静和身上的衣裳汗湿了,必得先泡个澡换上干爽的衣服才好。

    待沐浴梳头,一家人围坐在一处和和气气地吃了一顿饭,到了下午又一道用了晚饭,静和只是黏着周氏不放人,“娘,今儿没有月亮,女儿害怕,不想让娘走。”

    周氏抚着女儿柔软的头发,满脸的慈祥温柔,让那爷俩自己回隆福居歇息。

    大户人家的孩子,很小就跟着乳娘睡,到七八岁上就分床另睡,偏周氏不是侯府权贵家出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