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一品嫡医-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正说着,便听门外传来一声柔婉的女声:“什么好颜色?又清新又雅致的?”
一抬头,果见姚铃儿提裙迈进门来,唇角噙着浅浅的笑意,漫步走来。
流苏是打一进门便瞧见了那大包小包的绫罗缎子,当下迈前两步笑道:“是府里做冬衣了么?我也来瞧瞧。”
品红淡淡瞥了她一眼,说道:“这可不是府里的份例,是我们太太娘家的亲戚送来的。”
姚铃儿早在外头便听见她们说是隋家的大爷送来的,当下也不戳破,在静和旁的座位上落座,笑道:“长日无事,想着来找你下一盘棋。”
静和也想赶紧岔开话题,一面转眸给了紫瑛品红一个眼色,命二人将东西搬下去,一面笑道:“我可不敢同你下了,总也赢不了,怪没趣儿的。”
姚铃儿笑道:“我让你半子便是了。”
静和左右当下也无事,品红两个又不在,便自去取棋枰棋盒来,才走回来,便见姚铃儿拾起一本笔记看着。
后者见她回来,面上温柔一笑,歪头俏皮道:“这是谁写的,倒是一笔好字。”
静和将那棋盘按在炕桌上,说道:“不过是外祖父那里借来的,来下棋罢。”
姚铃儿便将那书袖在袖子里,起身走过来同她一道摆放棋具:“我瞧这本书不错,讲解药理深入浅出,我借去读一读可好?”
静和垂目在棋盘上布了一枚棋子,她固然想要回书册,可到底又不好开口,只能在心里想着由头。
姚铃儿也默然落下一子,并不是突然对医书感了兴趣,只是借书试探罢了,如今瞧见她极力掩饰,倒似真的心里有鬼一般。
“妹妹若当真想研习医书,我这里倒有两本入门的,”静和依旧低着头,似乎在研究如何落子一般,温声说道:“你拿走那本是读《黄帝内经》的笔记,若不读灵枢素问,这笔记瞧着便无甚大用。”
姚铃儿只觉心中一凉,倒似方才室外的冷气才被吸入鼻腔,横冲直撞冲入经络一般,就连心肝肠,也一并都是凉的。
“这倒也罢了,”姚铃儿说着将书册拿出放在炕几上,微笑着若无其事般问:“妹妹可曾听说百草堂的隋家?”
静和抬手撑颌,睫毛轻颤:“哦?妹妹怎地问起这个?”
姚铃儿面上神情已然从容如常,捂唇轻笑道:“没什么,我倒是妹妹如此用功研习医术,莫不是也要学百草堂的元大奶奶不成?那我倒着实要佩服你了。”说罢咯咯笑了起来。
百草堂隋家祖上便是贩卖膏药的江湖郎中,后一脉单传到了元大奶奶这里,只有一个姑娘家,谁知元大奶奶却极有见识才干,创出了百草堂的名头,后元大奶奶也成了一个标签。
闺阁里对元大奶奶既是敬慕她豪气胆魄,又不敢苟同她抛头露面,经营商铺。
“人家同你好生说话,你却来打趣我,”静和听出她话中打趣自己,只笑嗔道:“瞧我不收拾你,”说着便去挠姚铃儿的痒。
二人嬉笑一阵子,姚铃儿要回去服侍姚氏用饭,静和自己看起医书来。
“有事要说?”静和放下医书,看着来回转悠好几圈的紫瑛问道。
紫瑛方放下手里的衣裳,说道:“姑娘不觉得姚大姑娘有些古怪么?”
静和回忆了会子,猜想定是自己当时在二门强行让姚铃儿先回去,下了她的面子才有今日古怪,因此只道:“不妨事。”姚铃儿与隋子峰原本又不认得,只要不见面,过几日淡忘了,便能各自相安了。
“姑娘,”紫瑛见她全然不挂心似的,瞧了眼四周,见屋子里除她主仆并无其他人,倾了上身同她细细讲来:“上回四太太在您手里吃了个闷亏,以她那个性子,必不会就这样忍了下去,姚大姑娘同那边有亲,难保没人在其中挑唆,况且又怎知这院里,只有一个梁妈妈呢。”
话音刚落,便见那头品红掀了帘子进来,禀报到晚饭的时辰了,紫瑛便住了话。
静和明白紫瑛的意思,四房能收买一个梁妈妈,未必不能收买其他人,她暗暗留了心,换了衣裳,去敬和堂服侍老太太用膳。
和徐老太太混个脸熟以后,静和发现这个老人家也不难侍候,至少比上一世里她那婆婆好服侍的太多。
王府里一应起居饮食皆有章法约束,而平民出身的徐老太爷似乎十分喜爱这些规矩,不但没要求老太太更改一星半点儿,甚至自己也身体力行。
讲章法便有讲章法的好处,静和来服侍两次后,已经很能掌握自己的作用的位置了,她见大姑娘静宜走过来夹了一筷子红油脆藕丝,便将这道菜放在稍远的位置,将一盘御田粳米粥摆到那位置。
姚氏在一旁看了,也觉得静和确实是个有心之人,府里的厨子所做的菜色虽精致美味,基本也就那几十样,老太太吃了几十年了,常吃的菜甚至吃菜的顺序都定了。
再有一两个的新菜色,才会刻意往老太太跟前儿摆一摆。
徐静宜不仅是三房嫡出,且自幼养在老太太跟前儿,在这群人里不仅身世是最出色的,规矩礼数也最为周全,几乎每日都来服侍老太太用饭。
而徐静和自从成功抱上老太太的大腿后,也是日日来服侍,从最开始站在一旁看着,如今慢慢协助静宜夹菜盛粥,她却也知道分寸,不抢静宜的风头,只是从旁协助,那般进退知礼的模样,把老太太和大姑娘的心都给熨服帖了,这样一比,自己的二丫头倒显得懦弱小家子气。(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22回 训规矩婶侄再交锋
(全本小说网,。)
“老太太,要么说您福气山高海深呢,如今身边有了大姑娘和三姑娘服侍的又贴心又仔细,倒是叫咱们想孝敬,也没机会喽。”姚氏说着,端了一碗新熬的枣仁白米粥递过来,如是笑道。
静宜便微低螓首,淡笑不语,静和在一旁自然也跟着淡淡一笑。
老太太微微颔首,唇角的笑容里藏着丝骄傲荣焉:“她们都是极孝顺的,我说了许多次,都是自家人,不必讲那么多的规矩,她们只是不听,”说罢又对静宜静和说道:“忙了一上午,快坐下用些吃食。”
静宜见老太太也吃的差不多了,含笑应一声是,在旁坐下,静和很自觉的坐在次一位,丫鬟们摆上碗碟,姚氏也入了座。
“我瞧老太太气色比之上回又好多了,想这枣仁粥极是效验的,”姚氏轻轻瞥了静和一眼,含笑说道。
徐老太太身边的何妈妈也道:“正是呢,难为三姑娘想出这个法子,奴才在老太太跟前伺候,见老太太夜里都能多睡半个时辰呢。”
静和面上露出谦逊的笑容来,手拿一柄小银勺在盛了银耳羹的碧瓷小碗慢慢搅动,总觉得姚氏不会那么好心来夸她。
“若非是懂医术的,如何能想出这等周全效验的方子来?”姚氏又笑着说道:“听说百草堂的少东家就几次上门来指点和丫头的医术。”
静和心中一凛,这话可就严重了,明摆着是说她不顾规矩,败坏侯府姑娘家的声誉,这话对于处于关键时刻的徐老太太而言并非小事。
“四婶婶别听那些不懂事的小丫头们以讹传讹,”静宜却开口为静和说话“三妹妹的外祖父便是太医院顶有名的医官,想来三妹妹的医术也是从那里学的。”
如今静和已无时间去想静宜为何出面帮她说话,女子失节是大事,而且四房挑事的意图很明显,静和务必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她微微定了定心神,看向徐老太太,只见那一张富态的面庞上并无多大的起伏,她忽的心念一转,老太太既不放心四房,那必然在府里安插眼线,没准儿上回与隋子峰的短暂叙谈老太太早知道,她不说,却让四房提了起来。
“侄女儿的医术确实是从外祖父那里习来的呀,四婶婶说隋家有人上门指点,侄女怎么全然不记得?”即便重活一世,她的口才也未必及得上惯会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姚氏,故而只能装傻充愣。
姚氏微勾红艳的唇角,笑容里藏着一丝不怀好意,静和就见了隋子峰一面,隋子峰还是顶着静和外祖父家的名儿,并未报名刺,原本她想着以这丫头的城府,又是做贼心虚,她一乍,那小蹄子也就露出马脚,偏她如今一幅抵死不认的模样,如果她这会儿把隋子峰上门的事儿点出来,岂不让老太太怀疑自己在府里安插人手,想到此处她启唇说道:“我有个陪房前几日伤了风去百草堂拿药时,见过隋家哥儿,那日却在院子里偶见了,不由稀奇,便打听了一二,原来是来瞧和丫头你的。”
静和微微侧着脑袋,一脸天真娇憨:“不是侄女儿狡辩,实在匆匆一面有时并认不准人的,”她说着又看向老太太:“隋家与我外祖家是世交,故而孙女倒听外祖母说起过,隋家这些年一直在江南经营,京城倒似乎并无铺子,况隋家大少爷一心准备太医院的拔擢考试,想来并不能镇日在百草堂坐着,四婶婶的陪房说瞧见,想必是误听一句罢,或是认错了罢。”
她不待姚氏说话,又道:“侄女儿也知道女孩子家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尤其对咱们侯府,一个女孩子有不当之处,便要连累整个府里被人指指点点,如今四婶婶的陪房不经考证就妄言侄女私见外姓人,而四婶娘听到后,不是约束下人私下误传以免损了侯府体面,却偏听偏信,这倒叫侄女有些看不懂了。”
姚氏只气的暗暗攥紧了帕子,这个和丫头什么时候这般伶牙俐齿了?这样一说,她倒有大过失了,心下想着偷偷去瞧徐老太太脸色,果然见徐老太太沉下脸去。
“三侄女说到哪里去了,我听了那起子人嚼舌,已经厉声呵责过,只是我一个妇道人家,又年轻,能经过多少世面,总得知会了老太太,如今见这里没有外人少不了说一声罢了。”姚氏说着走上前去服侍徐老太太吃茶漱口。
静和端起茶盅吃了一口香茗,便听老太太说道:“如此就好,一家人和睦,个别人就是闹腾不起来的了,”又对姚氏道:“那个嚼舌的陪房务必重重处置了,以防后头再有人依样学样。”
“祖母,”静和又唤了一声:“方才四婶婶的话虽是子虚乌有,却着实给孙女提了个醒儿,女孩子家爱惜名声羽毛胜于性命,今后定然自觉约束,以免被人诬陷误传,”又道:“眼瞧着快到平郡王妃寿辰,孙女想着刺绣一幅观音图,祖母若瞧得上便作贺礼,瞧不上也是孙女的一番心意。”
她自己待在院子里,比受约束禁足好,她刺绣观音图比被罚抄女则女诫好。
姚氏一张脸涨成猪肝色,她倒成了诬告的了?如今静和又自己请罪,更显得楚楚可怜,衬的她倒成恶的了。
徐老太太面上神色缓和许多,伸手将她拉到身旁的绣墩上坐下,说道:“你能明白规矩这是极好的,女孩子家学不学医术倒也无关紧要,总是要先把女红针线上的功夫做好,将来才能服侍夫君,抚育孩儿。”静和听出这句漂亮话暗里藏着告诫。
“侯府的女孩子们略大些便都有自己的院子,只因你娘舍不得你,才拖到这会子,若是你房里添置了人,原先的屋子便不够住,”徐老太太说着又转身看向姚氏:“我知你前阵子为中秋节忙的脚不沾地,无时间打点,这会子离过年还有几个月,借着这个空儿,将园子后头那几个空屋子收拾出来,叫她们姐妹住进去,年下里来了客也显得体面。”(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23回 无心之举挑弄事端
(全本小说网,。)
姚氏应一声是,心里却颇为不是滋味,原本是想敲打那小蹄子,如今却让她挣上了新屋子,屋子大了,添人的事儿又要跟上,这又得费多少银子,想想姚氏便觉心疼。
“这是好事,太太怎倒愁起来了,”翠芹一面为她解了发髻上的五凤朝阳嵌宝大钗,拆散了发髻,重绾了个揽月倭堕髻,以一枚衔鸡心偏凤钗定住,一面劝说道:“何不趁着这良机,在三姑娘身边多放几个得用的人……”
姚氏对着镜子理着云鬓,缓缓说道:“你是不知道,近些日子三丫头忽的厉害起来,口舌伶俐,城府又深,这几回在老太太跟前儿,我是接连败下阵来,如今老太太已暗地里敲打我了,我只怕再着了那小丫头的道儿。”
翠芹不由蹙眉:“二老爷和二太太是那样的人,倒养出来三姑娘这样伶俐人。”
姚氏也叹道:“可不是,若我那二丫头也有这般心机,我也不必这样累。”
“二姑娘是顶顶厚道的人,自然学不会三姑娘那等刁钻心肠,”翠芹连忙劝说:“若说水晶心肝、心思婉转,太太眼前儿可不有一个现成的?”
姚氏心念几转,挑眉道:“你说铃儿?”
“那日刚巧就只她跟着咱们姑娘去了二门上,若不是她在背后告密,谁又能知道?”
静和要搬新院子,自然要周氏帮着收拾东西,周氏不舍得女儿,心情自然好不了,上头主子心绪低沉,下面使唤的自也少不了抱怨。
今儿趁着天好,院子里扯了绳子,晾晒大毛衣裳和棉衣棉袄,两个翻晒冬衣的小丫鬟嘴里便闲闲抱怨着。
“姐姐说的是四太太的外甥女姚大姑娘?”一个小丫鬟拿着细毛刷子刷着被褥上的积尘,好奇问道。
先前那丫鬟道:“可不就是那人么,阖府里唯她与咱们姑娘走的近,却原来存了这等见不得人的腌臜心思。”
小些的丫鬟道:“姚大姑娘瞧着很是老实。”
“那是她惯会装可怜罢了,”又有一个婆子加入谈话。
“冯大娘,我还是想不通,害了咱们三姑娘,姚大姑娘能得什么好处?”那小些的丫鬟又道。
“到底你还是未经世事的,”冯婆子说着将一床大被交到两个丫鬟手上,叮嘱了句:“小心些,太太吩咐了这两床松软些,用的是新棉花,留着给姑娘带去,”一面又对那才留头的小丫头进行思想教育:“姚大姑娘这是要讨好她未来的婆婆呢。”
小丫鬟这才微微醒过些闷儿来:“嬷嬷是说咱们府里的大爷?”
“可不是,府里都传遍了,姚大姑娘的继母丝毫也不为姚大姑娘操心,眼瞧着指望不上,她如今三不五时地过来住着,便是打上大爷的主意了!”冯婆子又说道。
这边厢叽叽喳喳莺莺沥沥,全无人注意到重重锦被后立着一个娉婷袅娜的身影。
流苏听着这话如此不堪,忍耐不下便要出言呵斥,却见姚铃儿微抬起了手,流苏咬唇忍下这口闷气,搀着自家主子出了院门,却也不回喜春苑,而是去了荷塘边。
眼下已是秋末,满池翠玉俱都枯萎凋零,几只寒鸭拖着半湿的羽翅立在塘心的竹排上,益发显得形单影只。
姚铃儿暗自垂泪,流苏在一旁瞧得着急,只道:“我的好姑娘,您倒是说句话呀,可别吓唬奴才。”
姚铃儿方才悠悠一叹出声:“我想不到,她竟是这样待我,倒真辜负了我的一片心……”说着腮旁两串鲛珠洒落。
流苏劝道:“姑娘,奴才几次劝您说三姑娘心机深沉,手段厉害,连四太太都吃了她的闷亏,姑娘就是不肯听,如今可清醒清醒罢,她若拿您当姐妹手足,如何能这般误会诋毁您啊。”
隋子峰那事儿,是流苏言语不慎走漏出去,姚铃儿却委实不知情的,如今姚铃儿在院子里听到那些话,只觉心中燃着一团火,却又一时如坠冰窟般,半晌方才说道:“也罢,往日只当我瞎了眼睛罢了。”
流苏又道:“姑娘能想通最是好,如今还不晚,姑娘也该要好好为自己打算才是。”
姚铃儿转眸瞧向她,眸中带着一丝疑问。
“只要您能给四太太立了功,四太太必定欢喜,那您和大爷的事儿……”流苏话未说完已被姚铃儿出言打断。
“此事休要再提,”姚铃儿俏面上浮起一层寒霜,她虽孤零,却并不需要别人卑微可怜,徐励行那样的,上赶着追她她还未必愿意,更何况要自己苦心算计?
哼,姑妈瞧不上她,她今后偏要嫁个千好万好的,比励行也强上一万倍不可。
侯府的花园子后零散布着十来间旧屋子,其中几间是当初特意盖来给徐老太太的独女徐兆清住的绣楼,姚氏又紧催慢赶地命人收拾出一座邻溪的芳馆,一套傍山的雅轩,一幢朴拙的净斋,绣楼已住进了大姑娘静宜,取名卧云楼,二姑娘选了傍山的采云轩,二人是早已住进去了的。
如今三姑娘挪动屋子,老太太便命四姑娘静婉一并挪进来。
静和身为长姐,自然谦让,四姑娘因活泼好水,便选了溪涧旁的浣云馆,这倒正中静和下怀,她冬日怕冷,更喜住在藏瑞敛致、修身养性的沐云斋。
静和早去瞧过,沐云斋不甚宽大,却明亮洁净,中堂的庭院里种了些花木,正中堆砌了几方灵璧石盆景。
静和的东西本就不多,搬过去倒也便宜,只是选人上便要费些心神。
姚氏借着机会从家生子里挑了十数人,又从外头买来六七人,先带去请老太太过目掌眼,才又给她们姐妹挑选。
静宜大姐姐十分体贴公允,挑屋子既是静和最末,那这些人便先由着她挑,然后再依静婉、静绮、静宜的顺序走,实则除静和外,都不缺人使唤,故而大家也都没什么异议。
静和推辞了一回,也只好却之不恭,她事先已托着紫瑛、张婆子等人打听了一番,这几个里有一两个是姚氏陪房所出,静和自然敬谢不敏,有两个是罪宦人家的小姐发卖,文弱娇柔,静和想想还是别伺候了。(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24回 有心之人寻隙滋扰
(全本小说网,。)
如是又将剩下的挨个考校一番,选来选去,选了两个丫鬟名唤锦心、绣意的为二等,又选了两个跑腿使唤的小丫鬟,依次唤作碧桐、碧蕉的。
周氏舍不得女儿,哭的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倒好似静和此去是刀山油锅,徐二老爷和静和轮着翻儿地劝了两日才稍稍好些。
周氏便又暗暗给了静和一箱子体几物件,给了一个洒扫浆洗的冯婆子,两个使唤的三等小丫鬟,如此一来,静和身边服侍的倒也符合侯府小姐的例儿。
自紫瑛过来后,一等丫鬟上仍空着个缺儿,静和瞧那些小的尚扶不起来,摸不准品性,倒不如把品红提上来,暂顶上这个缺儿,也好过给别人由头往自己院子里塞大丫鬟制衡自己强。
乔迁本就是大事,更何况还有添人,静和自然是要宴请,却也不好越过静宜去,静宜倒也体贴,只说静和还要安心刺绣观音像,没的上顿接下顿的啰唣,便提议凑些份子,由她做东,在卧云楼摆几桌酒,大伙儿一道热闹热闹便是了。
静和尤其高兴,连换屋子再添东西,她原本没多少的积蓄已经要告罄,如今只需出十两银子,一应大事小情俱不必操心,自然是好,因此上待静和越发比她人亲厚些,静宜在姐妹们中的威信也更高了一些。
如此一忙便到了十月中,到了给观音像镶裱泥金的时候,刺绣是上辈子静和唯一拿得出手的手艺,何况如今又格外用了心思,那绣品也格外鲜活,观音菩萨好似要从画里走出来似的,三姑娘这样小的年纪女红到如此境界,委实不能令人小觑。
徐老太太看见也啧啧称赞,同时又犹豫起是否将这样礼品当做寿礼送给平郡王妃,如此一来可就等于为徐静和宣扬她精湛的女红了,且不说静婉几个,怕是连静宜绣出来的东西也不如这个好。
在她犹豫再三的时候,何妈妈开口劝道:“一家子和和睦睦,姐姐妹妹不分内外,不正是老太太原本想要的?您不是还说那一位嫡庶姊妹兄弟甚多,上头最看重的便是心胸以及宽仁,奴才倒是觉得,把这幅绣品拿出去,一则可以彰显咱们府里姐妹和睦,堵一堵那些人的嘴,二则,三姑娘的绣艺好,也是府里教的好,说出去不过求个名儿罢了。就连咱们这样的人家,四季衣衫鞋袜都不须主子们自己经手,更何况那位贵人家,若是想娶手艺好的,倒不如娶个绣娘回家去。”
何妈妈跟随老太太几十年,自然了解老太太,这些话其实也是徐老太太心中所想,况且这观音像夹在那许多寿礼中央,也未必起眼,拿定了主意,便命人好生用榉木装裱起来。
静和听到紫瑛来回此事时,刚好把黄帝内经看完第二遍,并且将隋子峰的笔记誊抄一份,只觉脖颈酸硬,索性站起身来活动着脖颈,说道:“想来大姐姐这夫婿十分的显赫了。”比上一世还要显赫的多。
紫瑛点点头:“若是寻常公卿之家,以咱们府里的声望和大姑娘的贤名,也不至老太太废这般心思。”
静和点点头,远远听见院子里的丫鬟传话:“姚大姑娘来了。”
静和便住了话,一壁将面前的书册阖上,交由紫瑛去放起来,一壁去外头迎姚铃儿。
且说之前姚铃儿在时,静和正忙着分院子的事儿,待静和有功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