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品嫡医-第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傅氏剥开手心里的橘子吃了一瓣,苦笑道:“人贵自知,我这婆婆最大的毛病就是不自知,若能改掉这一点,倒也免却这许多麻烦了,”她说着叹了口气,“我如今又怀着身孕,老爷太太都是靠不住的,过了年,相公又要回书院去,若能在生产前办妥分家这事,自己在外头住着,心里还能多安稳些,”说着这话不经意间瞥见炕几对侧。

    方才静和在那里坐过,那个方向的炕几上放着一枚酸橘,已经被剥开,吃掉了两瓣。

    这是她害喜开胃吃的酸橘啊!傅氏看住了,撕下一瓣递给玉萧,说道:“你尝尝。”

    玉萧摸不着头脑,却也依着吩咐接过来送到嘴里,立马酸的鼻子眼睛皱做一团,说道:“哎呀,好酸。”

    傅氏眼前一亮。

    发现静和最近古怪的不止傅氏一人,还有静和的亲娘周氏。

    她看着面前大口吃肉大口捞面的静和,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

    就连一旁坐着的筠行都有些看不下去了,玩笑着说道:“姐,你吃这么多,仔细胖了姐夫不要你!”

    周氏在筠行手背上拍了一下道:“胡说些什么,吃饱了就出去念书。”

    筠行道:“先生留的功课我早做完了,我要和三姐说说话。”

    周氏心里有事,只把他往外撵着道:“改日你再说,娘有话问你三姐。”

    徐二老爷见妻子给自己不住地使眼色,只好拉着筠行先出去。

    而静和依旧吃着碗里的面条,一直喝干了一大碗汤,方才心满意足地拿了手帕擦拭着唇角。

    周氏拉着她回了卧房,摆手示意丫鬟们退下,方才正襟危坐地问道:“和儿,你有多长时间没来在身上了?”

    静和反应了一会儿才想明白周氏问的是什么,她不以为意地笑道:“我哪里记得,都是紫瑛帮我记着。”

    周氏便高声叫了紫瑛过来,又问了一遍。

    紫瑛答道:“应当是前几天的,但夫人这阵子小日子不准,”因静和前阵子调养身子,确实不太准。

    周氏眼里冒光,激动起来,一把抓住静和的手腕道:“你快给自己诊诊脉,看看是不是有我的大外孙了!”

    静和显然没有想到这一点,她这阵子忙得事太多了,一件叠着一件,办好一件事,又来一件事,她根本没有时间去想自己这事,她抬手按在手腕上诊了下,却一下子愣在那里。

    周氏在一旁催促道:“怎么样?怎么样?”

    静和张了张口,却滚下一滴泪来。

    她不需要孩子来巩固在国公府的地位,楚啟也从来没有催过她,所以她在要孩子这事上一点都不急迫,可是可是……在她摸到滑脉的时候,她竟然这样激动,这样开心,这难道就是做母亲的喜悦吗。

    周氏将女儿搂在怀里,热泪盈眶道:“太好了,太好了,真是大喜事!”说罢又变了脸色训斥道:“自己有了身孕都不知道,还到处乱跑,真是气煞我了。”

    先是高兴激动,又生气静和不保养身子,接下来又担心,再三确认静和身子无恙,周氏充分地经历了一番情绪的变化,最后才把紫瑛、锦心几个陪着来的丫鬟都叫进来,万万要小心谨慎的服侍着。

    紫瑛和锦心是丫鬟们里头知道内情的,因未出三个月,周氏让先不要到处说,这两个人便如临大敌一般。

    周氏少不得又问紫瑛:“姑爷还没回来么?他来接着你们夫人最好!”

    说起来,周氏真是比预言家还准,她这一句话刚落地,外头张泰便来报:“老爷、夫人,姑爷来接三姑奶奶了!”

    静和本能地要迎出去,却被周氏一把拉扯回来,将她按在炕上好生歇着,自己出了门。

    静和忙道:“娘,他也不知道,您别难为他。”

    周氏白了自己的女儿一眼,说道:“知道了,我就是叮嘱叮嘱他要注意的事。”

    静和扁扁嘴,像是折了耳朵的小兔子,委屈哒哒的道:“当着我的面嘱咐不成么!”

    周氏没理睬她,出了帘子,留着女儿在内室里。

    静和哪里放得下心,趴在帘子上听着外头的动静,不多时帘子外便传来楚啟洪亮的请安行礼声。

    接着是徐二老爷让楚啟免礼落座,然后周氏才开始行使自己作为丈母娘的权利,开口说道:“姑爷,公事虽忙……”

    接下来的声音比较低,有些听不清,静和怕母亲过于严厉了,忍不住掀开帘子走了出去,叫了一声:“娘!”

    楚啟闻言便转眼看过来,他的脸上盛满了抑制不住的喜悦,几步走过来就将她抄在怀里问:“是真的吗?和儿,是真的吗?”

    静和便知他是知道了,她觉得十分不好意思,连忙推他,又撇过脸去点了点头。

    徐二老爷高兴起来,周氏脸上也露出欣慰的笑容,却忍不住清了清嗓子。

    楚啟才意识到自己当着岳父岳母的面这样放浪形骸有些不太合适,他忙松开手,扶着静和站稳,才不好意思地摸了摸鼻子。

    徐二老爷就通情达理的多了,和气地说道:“快都坐罢。”

    楚啟说了声,“多谢岳父,”才搀着静和回椅子上坐下,又自己回了座位。

    周氏少不得将自己方才没有嘱咐完的注意事项继续说着,什么‘不可让她过于劳累’,‘不可让她吃太辣的,否则将来孩子生下来蜕皮蜕的厉害’云云。

    静和对于周氏的碎碎念十分不以为然,说道:“娘,我自己就是大夫!”

    周氏白了她一眼,楚啟连忙道:“没有没有,娘说的是,我正要好好记下来呢。”

    叫上‘娘’了,静和撇撇嘴,好吧!这样的楚啟也蛮可爱的。

    徐二老爷对周氏说道:“我看今儿就先嘱咐这些罢,和儿也累了,早些让她们回去歇着。”

    周氏才点头放行。

    静和又说道:“还有一事,娘,这事先不要让府里的人知道。”

    “这还用你嘱咐?”周氏一脸鄙视的表情,“头三个月谁都不能说,这个道理我能不知道。”

    楚啟连忙捧场道:“岳母说的是,那就拜托您老人家了。”(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244回 旧事重提

    (全本小说网,。)

    周氏很是受用,点了点头送她们出了院子,徐二老爷和筠行则一路送他们到了大门口。

    楚啟似乎有什么话想跟她说,便没有骑马,陪她一道上了马车,又掀开车帘,对着徐二老爷说了许多恭敬孝顺的话请他们早些回去歇着。

    静和窝在车厢里舒适的锦褥堆儿里,听到楚啟这些话,心中仿佛咕嘟咕嘟冒着春水一般,十分的幸福!

    马车平稳地行驶出了安庆侯府门前的大街,楚啟见静和柔顺地躺在锦褥堆儿里,闭着眼睛,唇角还勾着笑容。

    楚啟靠过去,将她抱在怀里,抬手轻轻地抚着她的头发和面颊,静和觉得面上痒痒的,不由推了她一下,说道:“别闹!”

    楚啟笑了一下,凑过来轻轻在她耳边吹气,“团团,是真的吗?我真的要做父亲了?”

    静和觉得现在的楚啟十分的傻气,不过也可以理解,馨姐儿只是他的义女,肚里这位还真是他第一个孩子,静和抬手抚着小腹,点了点头。

    楚啟哈哈笑起来,又将她抱起来放在自己的胸膛上,静和忍不住推他一下,笑道:“你身上的肉太硬了,我硌得慌!”

    是吗?楚啟想也没想,连忙将她又放回车厢里的软座上,一对眼睛却傻傻地盯着她瞧,重复说着:“和儿,谢谢你,我真高兴。”

    “高兴什么?”静和唇角含着温和的笑容,开口问道。

    “不知道!”楚啟深情款款地看着她,一对眼睛里仿佛能冒出水来。

    静和便笑着回抱住他的腰,说道:“我也谢谢你。”

    “谢什么?”楚啟问。

    “我也不知道。”静和笑了。

    楚啟没有多问,有些话,似乎心领就可以神会,他的高兴,一定同她是一样的,他小心翼翼地抱着她哄着,像哄小孩子一般。

    不知是因为这阵子太过紧张,还是因怀了身孕,静和分外地贪睡,在靠在楚啟的臂弯里慢慢睡着了,一睡一直到了府门口。

    楚啟不舍得惊醒她,拿起大氅将她包起来,稳稳抱着送回房里,将她安顿好,才起身出了卧房,去了外间。

    紫瑛、白梅都被叫到了这里,纷纷上前行礼请安。

    楚啟抬手命她们起来,开门见山地问道:“爷不在府里这些日子,府里发生了什么让夫人为难之事?”

    白梅与紫瑛闻言便对视了一眼,夫人与国公爷早对着阖府的下人言明,不能瞒着国公爷,也不能瞒着夫人,她们也知国公爷和夫人并没什么互相隐瞒的,故而打算照实说来,他们把鹿鸣楼里发生的事回禀了英国公,又把夫人想要分家的事说了。

    楚啟听到这些消息,眉心微攒起,说了声知道了,又吩咐道:“夫人有了身孕,这阵子不宜劳心,你们有什么事,也要记得报爷一声。”

    紫瑛、白梅应了是,方才双双退下。

    楚啟摩挲着拇指上戴着的字母绿扳指,想了好一阵子,方才去了耳房梳洗,他着急赶回来,弄得一身尘土,静和是个爱洁净的,他梳洗干净,更换了件白棉布中衣,才回了寝室。

    静和已经睡醒了,她神态慵懒地倚在床头,手里端了一本书闲闲看着,见他进来便朝他伸出了手,像个小孩子似的。

    楚啟心中又怜又爱,他先把手搓热了,才走到床边坐下。

    静和拿了一只白布毛巾,半跪在床上为他擦拭干净了头发。

    楚啟握着她的双手,问道:“出了这样的事,怎么不打发人去告诉我。”

    静和继续帮他擦着头发,说道:“你还忙着,我想这事我还应付的了,不想让你分心。”

    楚啟闻言心里有些不服气,本想告诉她夫妻有事要同担,她越不说自己越紧张,可看着她眼下的青影,他心里又疼的不得了,再硬的心肠都软下来,只是抬手摩挲着她的脸颊,柔声说道:“接下来的事,你就不必操心了,我来办这事。”

    静和闻言觉得心里松快了许多,现在知道自己有了身孕,她也不愿去想那些勾心斗角的事,可她还是有些顾虑,于是问道:“这毕竟是徐家的家务事,不知国公爷有何良策?我那三叔三婶可都不是以普通小利可以动之的,不好对付呢。”

    楚啟不想让她担心,少不得把事情说个明白,“这事说来也巧,这回我去西北安抚军营的将士,期间曾听到一个消息,”他说着附耳在她耳畔细细说了几句。

    静和听罢,大为惊讶,简直不敢相信,只觉得自己听错了一般,瞪大了眼睛问:“真的?此事当真?”

    楚啟抬手刮着她的鼻子说道:“为夫几时骗过你?”

    若是这样……静和少不得又忧心起另外的事来,“这件事如此重大,罪名也这样重,若惹得龙颜震怒,徐家几房只怕都会受牵连。”

    “你放心,我自然知道其中的厉害,已经做了一些安排,总算将此事按下不至传出去,”楚啟安慰她道:“我对皇上还是有几分了解的,皇上不是那等手段残酷之人,不爱用连坐酷刑,我只先将岳父岳母和五弟摘出来,剩下的细节慢慢收拾干净就是,”说罢笑起来,“起初我听到这事时,就想让岳母岳父分家出来另过,没想到,你我竟然一拍而和了。”

    静和点点头,说道:“一把沙子洒下容易,再捡起来就难了,这消息知道的人也不少,迟早是要兜不住的,”又感慨道:“幸好你我做事问心无愧,禀没什么把柄在他们手里。”

    夫妻两个不由想起当初封诰命的事,若是楚啟愁来愁去无奈之下求托了太子或济王,没有通过明路来解决这个问题,现在只怕就要受制于人了。

    男人们在朝堂行走,真是太危险了,一不小心就把自己和罪名绑在了一起,静和暗暗后怕,她并不想真动徐兆宽,徐兆宽和济王现在是一条绳上的蚂蚱,动了徐兆宽就等于在向济王宣战,若这一世还按照上一世的路子走,那济王迟早是要登基的,她和楚啟原本想过安宁日子,并不想掺和这些腥风血雨的事儿,想到这里,她柔软的小手摩挲着他掌心的老茧,说道:“只消能分家另过,他们不再咄咄相逼,我也不愿与他们狗咬狗!”(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245回 欠下的总是要还

    (全本小说网,。)

    想起徐兆宽被描述成狗,楚啟不厚道地笑了,他抬手抚摸着她的脸颊,神色郑重而端肃,“静和,我楚啟的确是不愿搅和那些阴私之事,可这不代表我就软弱到护不住自己的女人和亲人,他们敢动我的岳父岳母,我自然不会忍下。”

    静和眼眶微热,慌乱地点着头,说道:“我知道,我知道你会护着我,护着我的亲人,可不参与夺嫡也是我的夙愿,我只想一家人安然度日,你我能白头偕老,足矣。”

    楚啟被这话感动的一塌糊涂,抬手将她揽在怀里说道:“团儿,你放心,我知道分寸,不会有事的,”他想起些什么,又将她扶正了,说道:“我一直知道,你很好,很能干,可以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得有条不紊,所有的难题都迎刃而解,可你现在是双身子的人,不宜太过操劳,就给我一次表现的机会,把一切交给我,好不好?”

    她很好?很难干?

    静和眸中有精光在闪动,或许从重生开始,她就越来越独立,已经习惯了什么事都自己做,即便是楚啟,她也不会轻易求助,若是楚啟帮了忙,她就总会想法子回报。

    她忘了她也是一个女人,也可以示弱,也忘了她可以没有回报地依靠她的丈夫。

    她望着他真诚的眼神,点了点头,说道:“好。”

    楚啟却觉得十分开心,静和对他的依赖仿佛是世界上最好的事,他极为耐心地陪着她吃了些夜宵,又哄她睡着,方才才老实地睡去。

    进了腊月,天便亮的比之前晚,到了寅时,外头依旧乌黑得不见五指,楚啟照常醒了,他不想吵醒静和,便放轻了动作,好在楚啟的举动灵敏胜于常人,昨夜里他又早把朝服放在外间,倒也动作不大。

    等他更衣梳头,换好朝服,紫瑛已经看着人收拾好了早餐。

    楚啟在桌旁坐下,端了粥碗,大口喝了一口稀粥,他心情不错,吃完饭漱口时,便对紫瑛笑着说了句:“李焕办事得力,夫人昨儿再三夸奖他,照这样看,明年年底置办一份家业不在话下。”

    一句话把紫瑛说成个大红脸,楚啟自取了一盏灯笼照着去了外院,骑马出门朝皇城去。

    皇帝辰时往乾清门临朝,楚啟到时见时候还早,便先去值房等候片刻。

    值房里已经来了许多人,见他过来,众人便上前互相打着招呼,楚啟也和气地同那些人打着招呼。

    他转眼见兵部尚书徐兆宽坐在西南角的紫檀木玄漆官帽椅里,他与身边的官员解释了两句,便朝徐兆宽走过去,拱手说道:“安庆侯爷。”

    徐兆宽也只好站起来称呼了一句,“原来是英国公。”

    楚啟唇角勾起一个角度,颇有点似笑非笑的意思,他道:“今儿散了朝,我想请安庆侯爷去燕溪居小酌一杯,不知侯爷是否赏脸?”

    徐兆宽有些摸不着头脑,楚啟对于以前他的招揽可是半点回应都没有,况且经过上次的事,他很明确楚啟和他不是一条船上的人,首先就有了几分警惕,加上楚啟拒绝过他的邀请许多次,若楚啟一邀请他就答应,岂不是让楚啟觉得自己是服软伏低,那他的脸面还往哪儿放,于是他不准备答应,不过他的态度还是颇为客套的,“今儿我家中有些事,不如改日再请国公爷过府小聚。”

    楚啟才没心思等,静和如今有着身孕,他不想让静和再在分家这事上操一点心,只想速战速决,因此说道:“巧了,本都督想对徐尚书说的正是徐尚书的家事,”他说罢微一侧脸,在徐兆宽耳畔轻言几个字。

    徐兆宽闻言面上神色骤变,眼眸中厉芒一闪,呼吸也跟着快了几拍,他到底是混迹官场的老油条了,很快调整好了情绪,说道:“好,刚好今日也没什么事,那下了朝燕溪居见。”

    楚啟微笑颔首,笑着对徐兆宽拱手致意,去一旁与相熟的同僚说起最近的朝政。

    不多时净鞭声响起,百官肃立,皇帝由一溜宫女太监簇拥着坐上龙椅,首领太监在玉阶上尖着嗓子道:“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说起朝事,推行募兵制是最近朝中争议的焦点,肯定少不了提。

    眼瞧殿内有几名官员跃跃欲试,却见一个高大的身影跨出班列,洪亮的声音响彻大殿‘启禀陛下,臣有本启奏!’,正是英国公楚啟。

    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他这里,暗暗猜测他要说什么。

    皇帝说道:“楚爱卿,请讲!”

    楚啟应了一声是,说道:“近日,朝中有同僚启奏陛下,建议陛下在大周上下推行募兵制,臣窃以为此事不可行。如今府库空虚,百姓十室九空,正该退兵养民,修养生息,实在不宜倾国库之力大肆兴募兵之术,”

    他说罢从袖中掏出一封奏折来,说道:“臣连日来走访几处军营,询问军中士兵们的建议和想法,得知在军队中大部分士兵都不支持大肆推行募兵制,这是臣将众位将官士兵们的建议说辞整理而成的奏本,”他说着将手中奏折抬高。

    内侍步下金阶,接过楚啟手中的奏疏,方才呈送给皇帝,皇帝接过来一目十行地看了一遍,拿眼睛觑着店内群臣的神色,见众人神色各异,他开口说道:“募兵制一事自半月之前就频频有人提起,只因朕前阵子忙着各处赈灾灾民过冬之事无暇顾及,今日既然英国公提起了,想必列为臣工俱都各有想法,今儿就开诚布公地说说,众卿大可直抒胸臆,畅所欲言!”

    话音落,兵部侍郎信国公出班道:“启禀陛下,臣以为,眼下朝廷刀兵之事尚有,鞑靼成吉可汗虽平,但草原上其他几个部族尚在蠢蠢欲动,不敢说这些部族没有死灰复燃之可能,故而对于军队的操练不可放松。若此次不能推行募兵制,岂不是令军士们心寒,将来需要士兵们保家卫国时,士兵们如何效力!”(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246回 根源

    (全本小说网,。)

    殿内鸦雀无声,百官神色各异,英国公楚啟开口或许他们不奇怪,但是楚啟这样肯定的反对募兵制就让他们十分震撼,毕竟作为武将出身的他来说,即便不支持也不当是反对的。

    宋阁老出列禀道:“启奏陛下,臣以为英国公所奏之事在理,理应遵循。”

    宋阁老的地位有目共睹,若是有他加上英国公,皇上再拍了板儿,这事就没有转机了,济王心中有些着急,他暗地里给自己的几位心腹使眼色。

    左侧又有一名大臣出班禀奏道:“启禀陛下,若果真不推行募兵,不仅会使我大唐军兵废弛,也无法给军中将士一个交代,若是造成军中哗变,又当如何是好?”

    沈阁老与太子一脉相连,虽然英国公与他们证件相同并不是与他们商量好的,但是也不妨碍他们抓住这个机会,他连忙出言附议英国公,“老臣以为,英国公手中的万言陈情表已经能说明,我大周的将士们都是识大体、顾大局的,不推行募兵制,也断不会有那等凶事发生!”

    话音落下,济王那派又有武将出言反对,两派混战正欢之时,裕王出班道:“启奏父皇,儿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皇帝也为方才两个阵营而头疼,他望向裕王,这个原本只知道钻读经史的书呆儿子开口,却不知道会说些什么,于是他道:“既然说了直抒胸臆,就不当有所遮掩,直说便是!”

    裕王方才谦虚恭逊地行了一礼,说道:“儿臣以为,众位臣工所言俱都有理。朝廷连年征战,府库空虚显是实情,眼下若贸然推行募兵制,粮草军饷却跟不上,朝廷为了兑现给出的承诺,便要额外增加税赋,这无疑会让百姓雪上加霜,增加逃避税赋的流民数量,而朝廷允许募兵,各地藩镇便可打着这个由头广为招募壮丁,并借募兵军饷的名义截留田赋税收,如此一来,恶恶相循,只怕才是真正的祸事。”

    这话一出,众人都眼前一亮,更多的是惊呆了,没惊呆的那部分人也都不敢再轻易开口,照着裕王的思路,如果他们支持募兵,那他们就有陷大周王朝于分崩离析之疑。

    只有徐兆宽暗中蹙眉,这个书呆子裕王几时有了如此见识?他们只是盯着太子,倒没注意裕王身边是不是有了什么能人。

    皇帝捻须颔首,看向裕王的目光中多了两分赞赏,他少不得说两句收买人心的话道:“虽是这样说,但前线战士劳苦功高,就这样遣散,岂不是置朕于不义么!”。

    宋阁老眼皮子跳了跳,他与皇帝君臣多年,自然听得出皇帝这已经是拿定主意不推行募兵制了,其他人却窃窃私语。

    裕王又说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