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小农女-第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见到莫小力,苏伟宁笑眯眯的。直到莫小力亲手给他封上一套齐整的茶具,苏伟宁才出声道:“小力,今年,你能不能多给我们家二十万件毛织品呢?”

    莫小力看了苏伟宁一眼,见他双目闪闪,很是期待的样子,就不解道:“我们的作坊里头,各样东西都屯了还几百万件,不差你们这二十万呀?”

    苏伟宁就抿嘴笑着望向苏克敏,得到苏克敏的点头指示才说到:“小力,我打算今年上南边去一次。中秋过后就出发。每样东西各带二十万件,去试一试市场。”

    这两年,毛织品在京城打出了名头。紧接着,偏北一些的地方,都在争相效仿。

    于是,许多北地的商人,便闻风而至,将莫小力他们作坊里头好不容易囤积的上百万件东西都销售一空。

    如今,毛织品的南方市场,正是继续打开缺口的时候。苏家父子就打算去当那个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他们都知道南方偏暖,有些地方冬日也不长,就没敢一次带上许多的东西。

    半峰村毛织品作坊所出产的毛织品,品种多大十数样。

    苏家父子每样都带二十万件,其实也不算少的了。莫小力想也没想就应了下来。

    这毛织品不是易耗物品,一件可以穿戴上几年的。当然,手套跟拖鞋,应该的最容易损耗的。

    北方的市场,今年也到了饱和的状态了。这也多亏了苏家的人门路广,以及三小少年在京城那一带的宣传跟营销的配合。

    如今,北地的毛织品最大的营运商,就是苏家跟云家了。至于古家,紧紧只是将银钱投资到了云家的生意上罢了。

    得知莫小力他们的作坊里头货源充足,苏家父子就放心了。他们此刻正想着,该怎么打通南边的市场。

    “克敏舅舅,伟宁表哥,你们放心吧。这毛织品在南边应该更有市场。”莫小力就笑道。

    南边虽暖,却是湿冷的。在那一边,春秋两季穿衣服非常的尴尬。

    有时候早晚的时候还是冬天,到了中午就变夏天了。

    到时候,人们只管往身上披上一件毛织开衫,到了午时热的时候脱下,正好合适。

    再加上南边没有炕,大伙儿冬天的时候,不是围着火堆就是火盆的,也不是个事儿。

    他们总得离开火边,去干点别的事情吧。这时候,脖子上手上戴上毛织品正合适。

    就是吧,坐在火边的时候,这些个毛织物有些危险呢。

    “那行,那我跟伟宁今年就去南边一趟。伟宁的娘家,有一位表亲就住在宁浙一带,到时候咱先去那里探一探。”苏克敏就道。

    苏老太爷就道:“先去那里稳妥。这年头虽说世道看着好,其实很多地方还是很危险的。尤其的南方。”

    “没错。”苏二舅爷道,“宁浙一带,还是比较靠北的。这一带比较富庶,相对稳妥一些。”

    苏老太太跟二舅娘婆,也都劝苏克敏父子先别往太南边的地方去。

    “听说那些个蛮夷,都跟土匪一样。他们不仅凶残,还刁钻得很。”二舅娘婆就道。

    “没错。我听说那一边的几任官员,全都被那些个蛮夷给整治得苦兮兮的。有些官员直接就丢了性命。你们能不去,还是轻易别往那一边去的好。”苏老太太道。

    对于南蛮之说,莫小力其实是非常的不赞同的。毕竟这庆都府,大部分地区都处在南部地带。同样的穷山恶水。

    只不过,这里靠近边关,有尊享了边塞贸易关口之便,以及矿场带来的商业机遇,这才让人们过得相对好一些。

    其实南边许多地方穷就穷在山多地少,且土地贫瘠。只是他们也相当的有优势。

    比如那些水果,以及一年能种两趟粮食的气候。

    那些水果,可以制作成果脯干果之类的,或是酿成果酒,都是非常棒的消费品。

    粮食种植方面,因是土地贫瘠,中不来那些个优质稻米,倒是能种玉米跟红薯。

    玉米作为一种高产的作物,在南方一带还是非常有优势的。加上红薯,可以跟玉米套种,又是优势之一。

    种出来的红薯,不仅茎叶能喂牲口,果实也都能用以喂食牲口。

    红薯倒是一样非常廉价,却用处颇多的作物。洗出来的红薯粉,不仅能做成粉条,还能用来做圆子,或是当成勾芡的佐料等等。

    只不过,如今的南方地带,都不怎么注重这一方面罢了。

    再说了,那一边是少数民族的聚集地,朝廷想要整合起来,还得经过好写年的磨合。

    更别说,前去整合的官员中,还有不少的人渣,大大的降低了朝廷的可信度。

    因而,南蛮的名头,一时半会是不能甩脱的。那些个南边的人,如今对朝廷的抗拒,那是半点没消减。

    “敏舅舅,你们暂时就不往那边去了吧。宁浙,以及福杭一带,就够你们做生意的了。摊子摆太大,你们也顾不上。”莫小力就提议道。

    苏克敏父子相视一笑,苏伟宁道:“我们其实没多大的野心,也就是想去我表叔那里,开一间毛织品的中转商行。”

    苏克敏也笑着点头道:“正是。我们就负责将毛织品运到那里,再由他们当地的客商去贩售。”

    听了苏克敏父子的解释,苏家的人才算放心了下来。

    直到这时,苏家的人,才缓过神来关心莫小力。

    “小力啊,听说你爹要来镇上开个铺子,是不是真的?”苏老太爷就问。

    莫小力点点头,道:“嗳,是要下来开铺子。我两个弟弟都一岁了,他着急为他们挣家产呢。”(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215章 苏家的担忧

    (全本小说网,。)

    苏家的人,听了莫小力的话,就全都笑了。尤其是苏克敏父子,更是笑得前仰后合的。

    “小力,你怎么不说是你长大了,你爹着急给你挣嫁妆呢?”苏伟宁笑不可仰。

    莫小力就撇撇嘴,道:“嫁妆我自己挣啊。我爹挣的银子哪有我多。我看他还不如跟我们一起,折腾着给人起房子来银子更多呢。”

    二舅爷就问:“那你就没跟你爹好好说这件事?”

    莫小力翻了个白眼,道:“我爹说了,他不能依靠我一辈子咧。我们家还有弟弟,以后说不定还会有妹妹什么的。要是他总跟在我身边,万一以后弟弟妹妹们闹着要分我的财产,那就不好了。”

    莫大拳就是这么一个人。他成亲后,总有一种亏欠感。所以,他才会更加的着急开店挣银子。

    尤其是,他不愿再花莫小力撺掇他挣来的银子。虽说他得的那些银子,都是应得的。

    但那总是莫小力的点子不是。于是他要防范于未然,直接把莫小力自己折腾着挣来的银子分出去,也免了今后他跟丁福儿的孩子为难莫小力。

    “你爹他想得也不是没有道理。按说,你挣的银子,也该归了家里。毕竟,你还是个未出阁的孩子。不过,你爹能有着想法,可见他有多看重你。”苏老太太就道。

    “行吧,那你就听你爹的。凭你爹的本事,挣点家业不在话下。只不过,真要有大出息,那也是不能的。你爹那人,不大喜欢往钱堆子里钻。”苏老太爷就道。

    莫小力点头,笑眯眯道:“可不是呗。我爹那人,就只求个温饱。能住的暖、穿得新、吃得好,这也就够了。再多些余款,将孩子拉扯大,给他们一份前程,这便是全部。”

    说白了,莫大拳是个非常容易知足的人。他不喜去斤斤计较,处处算计。也不奢求能大富大贵,也更不爱出风头。

    要不是为了能给孩子们一个舒心安适的生活,莫大拳兴许还不打算开铺子。

    眼见村里的小少年们相继上了学堂,有出息的人也越来越多,莫大拳这才不得不为孩子们今后的人生着想。

    念书需要银子,科考也离不开盘缠。就是做生意,也得有本钱不是。

    于是乎,莫大拳这两年,可谓是煞费了苦心,将个木匠的手艺,练得炉火纯青。

    趁着四怀镇变成四怀县,周边的住户又有了扩大的趋势,莫大拳便果决的下山,在旧镇的东港那里,买了个地方,建起了一个带院子的大铺子。

    提到莫大拳这件事,二舅爷又问道:“小力,你那后娘,跟她的老娘,没合伙欺负你吧?”

    苏家的人,都非常的担忧这件事。莫小力挣得的银子,每年都非常的多。加上她总是想着将通往重山镇上的路给修了,因此也没往家里交。

    面对这么大的一笔银子,很难有人不心动的。

    之前,莫大福两口子就闹过一次。他们说莫小力是靠了莫小明的手艺,才能将那些特制的瓷器高价出售的。

    莫大福两口子的意思是,莫小力卖出去的那些瓷器,出去给莫小明师父窑上付的银钱,剩下的还得跟莫小明五五分。

    莫小力当时可没那好性,直接说下一次就找别的窑厂烧瓷器,顺便将图纸也给卖了,总比在莫小明试师徒的窑厂烧省钱。

    当时,莫大福夫妇简直是气疯了,不顾莫婆子两口子的劝阻与压制,天天儿的在村里咒骂莫小力黑心烂肺,算计自家兄弟什么的。

    其实吧,那些瓷器的烧制与手脉,莫小力跟莫小明师徒俩都是算好了分成的。

    莫小力出图纸,莫小明试图出技术,得了利润,就五五分。

    也就是,莫小力独独享受了五成利润。整下的五成,就由莫小明师徒自己分了。

    当然,莫大福两口子并不知道这其中的关窍。他们只以为,莫小力只是象征性的付给莫小明师徒俩窑厂一笔加工费而已。

    对于这个误会,莫小力跟莫小明都不打算解释。莫小明这两年的身家,可谓不丰厚。

    他甚至连莫小聪在镇上的费用都包了。对外只说是在窑厂挣来的工钱。

    对于莫小明挣了工钱,却不上交的问题,莫大福夫妇更是闹腾。

    所幸,莫婆子两口子并不惯着金氏的坏毛病,还给莫大福上了几场政治课。

    谁知道,他们竟然会眼红起了莫小力去年一年的三万多两银子的收入来。

    去年,莫小力的毛织品上了轨道,正是获利。村里,除了无条件信任莫小力的王家,直接占了一成利。

    剩下的,除去开作坊,付给工人们的费用,以及给王家等人的工钱,还剩下一万多两。

    这都是莫小力一人独享的。

    再就是,莫小力跟着建筑队下山起建小别院,也挣了好几千两。

    当然,这不过是占了一小半。剩下的大半,都是靠的木雕跟莫小明师徒俩少出来的那些稀奇的瓷器。

    尤其是瓷器,销路光,买的人也多。因此,莫大福夫妇便耐不住利益的驱使,闹了一大通。

    那件事,到现在都还是半峰村的人们讨论的话题。

    对于莫小力该不该上缴自己所挣银两的论证,如今还没能讨论出个结果来。

    莫小力想到这,就笑呵呵道:“你们大可放心。我那后娘跟她娘好着呢,他们不会欺负我的。”

    程道闵在边上,忍不住也笑道:“小力这样的,还真没什么人敢欺负她。说起来,大拳叔也是一边倒的维护小力,只怕有人想要欺负她,也没了那个胆。”

    程道闵这样说,其实是有依据的。当初成亲的时候,莫大拳跟新娘子拜堂时,就对天发誓,今生必须得全心全意的对待莫小力。

    最后,莫大拳还让新娘子跪了莫小力娘亲于可的灵牌,并且还敬乐茶。

    这也就间接抬高了莫小力的地位,还成功的警告了别有用心的人。

    当然,丁福儿母女俩是真好,这才是最重要的。

    “人是好的,我们也就放心了。我只希望,你今后不要再跟你娘似的命苦。”二舅娘婆道。

    莫小力心下有些感动,道:“别担心我。我这么能干呢,他们真要有心思,就该巴结我。”

    于是,众人就笑了。(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216章 似是故人来

    (全本小说网,。)

    莫小力他们下山,是为了建府衙来的。他们只有二十人,不够人手,便临时招了好些的帮工。

    当然,那些个帮工,都是以衙门的名义招来的,足有一百号人。

    在客栈歇息一晚上之后,莫小力他们次日一早,就被徐青叫到了衙署的选址处,让他们测量画图纸。

    “我相信你们能规划出更好的格局,除了府衙的构建必须符合规格之外,别的地方,就按你们自己的规划来。”徐青指着身前的一处荒地道。

    莫小力看着足足占地二十八亩的府衙基地,觉得有些不爽。

    自古以来,凡是吃公家饭的,其待遇都是最优厚的。特别是公家办事的优先选择权,跟特权,更是普通老百姓争相推崇的。

    这也就解释了,为何会有那样多的人,就是了紧裤腰带,也要供出一个读书人的原因。

    这年头,光有钱,没有权不成。所谓官商,那可是互利共生的存在。

    因而,那些个大商贾背后,总有那么一门当官的亲戚。当然,那些个当官的背后,都有几户豪商在支持着他们。

    国库的银子,多是靠税收,以及一些别的门路。比如盐铁等物的垄断经济所带来的丰厚利润。

    一下子拿出二十几亩地,给一县衙门建筑府邸,确实是豪奢了些。

    不过,相对于那些动不动就建一间占地上百亩的庄院的人家,这二十八亩还是小头的。

    府衙自有其格局,开门的方向,都由工部的人规划好了,莫小力他们能做的,也就是按照格局将衙门建好。

    至于后院的建造,那就由莫小力他们自行规划了。

    “能住在衙门里的,其实也没多少人。除了我这个知县外,还有一位从别地调来的县城,以及我的两位师爷。这些人,就每人分一个小院子。院子的格局,就按照正方五间,东西厢房各三间。此外,后罩房再来五间。这般就够了。”徐青一一细说。

    “那大人你的院子呢?”莫小力就问。

    徐青笑眯眯的,抚着还没长出胡子的下巴道:“同样格局的院子,给我多设两个跨院。跨院正方三间,东西厢房各两间。跨院可以建的小巧一些。此外,另给我的正院加三间倒座房,跟一个门房就好。”

    莫小力就点头,表示知道了。程道闵凑过来,看着朝廷规格的府衙图纸,指着一处小丘道:“把大人的院子建在这里,正好能加个小园子。”

    邢三等人看过图纸后,就在那一片荒地上走了几圈,最后,依照自己的经验道:“出去府衙跟徐大人的院落,咱还能多建六到八个小院。那些院子之间,可以用小园子跟月洞门隔开。”

    莫小力将众人所述默念好几遍,才闭上眼慢慢思忖。不多会,一副三维立体的建筑群图像,便闪现在脑海里。

    所幸他们每次遇上这样的情况,都会将笔墨等东西配齐。于是,简单的线性立体图稿,就跃然纸上。

    大伙儿这两年,早就看惯了莫小力的这种图纸。这一会,在看这图的时候,就指着不足的地方,说着修改的方案。

    徐青跟一众小吏站着看了一会,觉得这样建筑完全没问题后,才走开了。

    另一边,工部的人,正站在一处小丘上,同样在虚画着构筑图。

    徐青他们走过去,冲那位大人行了礼后,便静静的站在他身边不言语。

    待那人长吁了一口气,回身跟徐青说话的时候,大伙儿才开口说话。

    “怎么样,那小丫头可有画出图纸来?”那位工部大人问道。

    徐青笑得贼兮兮的,道:“画出来了,虽说与大人你所测相差无几,却比大人之前的图纸更为缜密精致。”

    那人就好奇的问:“哦,是怎么个缜密精致法?”

    徐青便将莫小力的图纸细细的描绘了一遍,道:“她们那一条沟渠设计得巧妙。即便衙门不慎失了火,救火肯定能及时。”

    那位大人就点头,有些欣慰道:“是了,相比起井水,从沟渠里边直接打水更为方便。”

    “没错。加上这里离渭河很近,到时候直接从渭河引水,那么沟渠里的水就都是活水了。”徐青就将莫小力的想法说出来。

    听完徐青的话,那位大人便深深的望了一眼莫小力那一边。

    此时,莫小力他们正为了一处小水塘争得面红耳赤。莫小力坚持将水塘建在那个露出地表将有两米高的一块花岗岩边上。

    奈何,邢三等人认为在那里建上亭子游廊才有意境。

    程道闵听了半晌,就道:“为何不建成一湖心亭。将这块大石的四周都完成水池,然后建个游廊围绕这块大石一周,在上头建上顶,不正好就是一个亭子么?”

    于是,邢三等人跟莫小力就沉默了。莫小力手上刷刷几笔,就将一个围着大石的游廊亭子画了出来。

    三月的阳光,温温和和的,一点儿也不灼人。莫小力他们在这一块荒地上整整一日,才算将总格局定好,草图也绘了个大概。

    午饭跟下午茶,都是徐青派人买来的。当然,也少不了苏家的人,特别为莫小力准备的吃点。

    日落时分,众人才沐浴这和煦的春风回了旧镇区。

    徐青他们在了解了图纸的大概后,晌午时就回了旧镇的临时住所办公去了。

    莫小力等人回到思儿客栈后,就被徐青派来的人请到了镇上最好的酒家。

    那里,徐青设好了宴席,旨在让莫小力他们跟那些临时请来的人见个面,好好的沟通磨合一番。

    莫小力早就得到了消息,将草图随身带着。

    这草图,跟她给邢三等人看的图纸又有不同。完全就是这时代大伙儿最熟悉的工笔画,画出来的平面图。

    才进了酒楼的大门,莫小力就看到了那个站在徐青身侧的男子。那男子留有胡须,个子挺高,就是消瘦了一些。

    那人许是科考出身的缘故,整个人都透出一股子书卷气息。

    莫小力之所以会注意到那个面色有些虚白中年男子,其实是因为那男子跟老于长得有几分相像。

    尤其是那双眼睛,跟那一张脸盘。

    徐青见到莫小力,就招手喊她过去,郑重介绍道:“小力,这位是工部侍郎于大人。于大人,这就是我跟你说的,咱这都庆府最能干的少女莫小力。”

    那人和善的笑对莫小力,温润的眼神中满是赞赏,道:“自古能人出乡野。小姑娘,你的才干在下佩服。”

    莫小力嘴角抽抽,对这个跟老于颇为相似,画风却完全相反的人道:“甭夸我,都是我师父教得好。”

    徐青与那位大人相视一笑,齐齐道:“所谓名师出高徒,这话一点儿也不假。”(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217章 老于的身份

    (全本小说网,。)

    谈笑间,莫小力跟程道闵,以及另外比较重要的人,都被请到了徐青他们那一桌。

    剩下的人,跟随衙门里的一些小吏,跟那些个被请来的匠人头头们,坐在了靠近莫小力他们遮一桌的席上。

    待众人就位,徐青才站起来说了几句场面话。大意就是让众人能够好好合作,早些将衙门给尽快建好。

    “只要能好好的完工,我们朝廷将会有所嘉奖。当然,这是以我们县衙的名义,所以你们也别奢望太高。”徐青道。

    身为徐青亲自指派的师爷,那两人的口才可谓好得很。其中一个三十出头的师爷就接道:“你们之前,不过都是乡野里的一些匠人。如今你们得了这么个好机会,将府衙建的稳稳妥妥的,今后还担心没人找你们干活么?”

    于是,那些拘谨的匠人们,全都露出了向往的神情。他们当然知道,这一次的工程结束后,他们所能得到的好处远不止衙门给的工钱跟嘉奖。

    那是能惠及子孙的莫大好处。能够承建朝廷的工程,今后找他们的人肯定不少。

    这就是一种官家效应。就跟前世考了个优等的专业资格证书一般。持证上岗,总比白手拼搏来的稳妥。

    只是,他们看着跟随莫小力的那十几个年轻人,就有些不淡定了。

    怎么说,在座的将人,年轻的,也都是三十好几的人了。那些个手艺很好的,大多在四十以上。

    只有莫小力他们那一群人,最大的,也就是那个木成。也就是半峰村建筑队的队长。

    平时他们下山承接一些小工程的时候,带队的就是木成。

    木成今年已经三十又妻。当年正是因为妻子跟人跑了,他到边境来寻找妻子,才会被抓进私矿场的。

    如今,木成已经站稳了脚跟,也跟家里的亲人联系上了。

    之所以没有回去,是因为他那个跟人私奔的妻子又回来了,还带回来两个孩子,坚称是木成的孩子。

    木成厌烦;那人的纠缠,便选择就在了半峰村。他在前年的寒食节过后,便偷偷的将父母跟弟妹,都接到了重山镇,并且给他们另外买地建了房。

    如今,木成的父母正在镇上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