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凰妻倾世-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禁足的一个月,闹了闹了,最后沉寂下来,却也想的很多很多。

    如果,她不能为家族谋利益呢?那时候,二殿下厌恶她,宁芝等人也不会容下她。

    彭家再放弃呢?

    她到时候要去低头伺候主母么?

    她虽然不够聪明,虽然不够得体,可终究也是打小娇宠长大的贵女,她自认做不到。

    而她喜欢的二殿下,如天边烈日。不靠近的时候,自认是暖了人心。

    可一旦靠近,就会叫人化为灰烬。

    彭筱低头,看着自己的影子,轻笑出声:“我还能如何呢?”

    彭玉站在远处,看着回廊上落寞的妹妹,满眼心疼,却也只能叹气:“走吧。”

    与宁芝几个贵女争,除了手段好,也得运气好。显然就如今看来,妹妹手段没有,运气也不好啊……

 第113章 病

    入了腊月,宫中传出消息,建文帝病了。

    八十一高龄的建文帝生病,那可是一件大事。

    其实早在盛京城还未失落的时候,京中殿中省以及各部就已经时刻预备着。

    都说人生七十古来稀,直到盛京城失落,国都到了临京,建文帝过了七十岁,又上了八十岁,身子依旧健硕。

    如今他病了,各部更是仔细着。谁也不敢表现出一丝怕陛下不好的信息来。

    可是心里,谁不提着?

    这老人们啊,到了隆冬时候,就是不大好过了。多少老人,就是死在隆冬里。

    建文帝出身于北方,花甲之年才来了临京,自然是万般不习惯的。

    这二十年来,每每入冬,他都要在自己的寝宫里叫人摆上几个火盆子。

    受不得一点南方的阴冷气息。

    外头,知道消息的官员心里有提着,宫中,太子和二殿下裴珩伺候着建文帝。

    而建文帝躺在榻上,脸色却绝没有外头人想的那么不好。

    哪里有什么大问题,他就是上火了。

    四个火盆子烧着,晚上睡觉还用汤婆子,姜汤又喝的多了点。

    别说是一把年纪了,就是年轻小伙子这么着也是不成的。

    于是,一来二去的,建文帝他老人家就……便溺不顺了。

    不过,对于年轻人来说,也就是几服药下火就好了。

    可建文帝毕竟是高龄了,就是服用下火药,也是有危险的。

    轻了不管用,重了可能伤身子。御医们也着实有点为难。

    “这点事都不好做,要你们何用?”裴珩皱眉。

    御医们跪着,呐呐不敢言。

    谁敢直接说,陛下这回上火比较严重,药轻了不管用啊。

    太子看过去,心里有数了:“既然是不能下重药,就轻点来,总比不下药好。陛下年岁高了,自然该小心些。但也不是不作为。你们是御医,陛下的身子如何,是你们的责任。”

    “治得好,本殿不管你们,治不好,本殿剁了你们。”裴珩哼了一声补了一句。

    要是严重的病,他就不说什么了,不过一个上火,几个御医还踌躇,要来何用?

    御医们忙应了,下去斟酌药方了。

    事实上,他们也就是要一句话,太子殿下说了。他们自然就放心施为了。

    次日里,太子妃宁鸾要进宫看望陛下的时候,就叫人请了宁芝一起。

    宁芝如今,去也对,不去也对。

    去是因为那是她未来的公公,未来的公公病了,理应看望。

    不去是因为毕竟她还没有过门。

    不过,太子妃既然请了,宁芝也没决绝。

    就换了一身素净的衣裳进宫去了。

    圣安殿外,宁鸾等着宁芝。

    宁芝见她也只是穿了一身紫色的衣裙,倒是与自己身上这丁香色异曲同工了。

    见礼之后,没有说闲话,这里毕竟是宫内。

    一起进了圣安殿,通报之后,两个人进了里头。

    虽然不是寝殿,但也是内殿里了。

    也是大晋不太看重男女之防的缘故,两个人才好进去。

    不过太子和二殿下都在,倒也不妨事了。

    宁鸾与宁芝给建文帝见礼,宁鸾口称父皇。

    宁芝还是叫陛下。

    建文帝抬眼,其实看不清楚这两个人的面貌。不过是知道太子妃和宁芝来了。

    他虽然眼花了十来年了,可是耳朵没问题。

    能叫父皇的女眷,也就是一个宁鸾了。

    建文帝自然不喜欢宁鸾,便随意摆手:“免礼吧。珩儿照看你媳妇坐着。”

    这话一出,宁鸾尴尬了一瞬,又收起神色。

    虽然陛下是这么说,但是宁芝不可能真的先于姑姑坐下来。

    裴珩瞥了一眼宁芝和宁鸾,还是摆手:“芝芝来。”

    太子对着建文帝的太监点了个头,自然有人给太子妃也搬来凳子。

    这也是多年来的习惯了。

    宁鸾很习惯,尴尬也是一瞬间,她只是想,芝芝倒是叫陛下喜欢了。

    或者是喜欢了,或者么……就是与她对比的时候,也就讨人喜欢了呢?

    “陛下看着气色很好,想来是略有微恙,吃几服药就没事了。”宁芝笑着道。

    建文帝看她这边,也笑了:“是啊,朕自己也觉得没事,他们小心了些。”

    宁芝又赔笑了几句,心里想,这位是身子真的好。

    一把年纪了,听闻伤风都没几次。这回有点小病,才叫御医们紧张。

    建文帝小时候,出自正宫嫡后。

    七岁就被册封了太子。那时候先帝后宫中人不多,子嗣也不多。

    统共也就六个孩子,其中还有三个是公主。

    建文帝是幼子,又出身高贵,打小是受尽恩宠。从落地起,就有御医给调理身子。

    又不曾经历什么艰难日子,所以身子的底子是极好的。直到六十岁,一辈子都是富贵里头养着,又是个心宽的。着实没什么病。

    直到盛京城破,他流落江南,也因为是个心宽的,不过是抑郁了几天,就没事了。

    他这性子,做皇帝是真要命,可于养身来说,确实很难得。

    所以,这回的病,他自己根本不担心。

    宁鸾除了一开始问候了一句之后,就坐着不说话。

    倒是宁芝与建文帝对答了几句。

    等退出来,只留下了太子,裴珩也出来了。

    太子妃更是没有留下的可能。

    建文帝是不会动宁家,甚至很依赖宁则礼。但是对宁鸾此人,确实不待见的很。

    这一点,就是宁则礼也觉得是应该。

    宁鸾习惯的提前出来,就与宁芝和裴珩道别,径自回府去了。

    裴珩就算是当着宁芝的面,也懒得理会太子妃,皇嫂都不肯叫一句。

    宁芝心里叹息,不过面上,还真是没法怪罪他。

    两个人从圣安殿到飞虹殿,裴珩还是问了一句:“怪本殿?”

    “哪里会。设身处地,我要是殿下,只怕更不能忍。人都是自私的,我不能与殿下一样不喜太子妃,但是,也着实理解殿下的心思。”宁芝道。

    裴珩又哼了一下,抬着头,心里到底是舒服了。

    讲理就好。

    “殿下不必担心,陛下看起来是真没事。何况,陛下底子好。”宁芝道。

 第114章 讨好与否

    打小,本殿都没见父皇病过几次。”裴珩想,正真身子不好的,是他大哥裴诀。

    “殿下身体也很好,从小习武,强身健体。”宁芝笑道。

    裴珩慢慢走着,轻声道:“除了大哥想叫本殿多个保命的本事之外,也正是因为父皇有了本殿的时候年纪不小,大哥怕本殿活不久,才叫本殿习武的。”

    “太子殿下用心良苦啊。”宁芝点头。

    她是真理解,那时候……想来太子是心如死灰了。

    裴家嫡支如果没了人,下一个继承皇位的,究竟是遥远的旁枝呢?还是……就不是裴家的人了呢?

    所以,有了一个裴珩,不管是陛下还是太子殿下,只会当他是个天赐的宝贝。

    自然在意他的身体。

    本该锦衣玉食,玉娃娃似得供着。不过,太子另辟蹊径,虽然可能艰苦,但是对于裴珩来说,却更好。

    从小就习武,确实强健体魄,锻炼意志力。

    比人参燕窝的滋补还管用。

    一路到了飞虹殿,进去之后,就见燕知迎上来,伺候裴珩和宁芝。

    裴珩摆手,燕知就明白这是叫她先伺候宁芝的意思了。

    忙来将宁芝的斗篷脱了:“姑娘先烤烤火,奴婢这就给您准备擦手擦脸。”

    宁芝笑了笑应了。

    等两个人都坐定了,燕知与几个侍女一起进来,端着热水伺候两个人洗手擦脸。

    “殿下这三个地方住,是不是还是这飞虹殿最舒服了?”宁芝等到手里捧上了茶才问。

    “都一样,你喜欢这里?”裴珩想,她要是喜欢这里,以后大婚了也可以住。

    “我也一样,你府里也很好。”宁芝想,以后他到了军中,可没这么舒服了。

    裴珩这会子不知道宁芝想什么,便点点头:“那以后就住府里。”

    宁芝笑了笑,没接这话,还早呢。

    “我瞧着,太子殿下脸色倒是不大好。殿下也注意些。”别陛下没事,倒是太子倒了。

    太子那身子……

    谁说起来,都是要摇头的。

    裴珩点了个头,他昨日就劝了,大哥执意要守着父皇。

    他其实不是不懂,父皇和大哥他们……经历了太多,失去了太多。

    在没有他之前,两个人几乎是彼此唯一的亲人了。

    虽然这二十年磕磕绊绊,他们彼此也少不了龌龊,可是说道生死,谁也不能看着对方没了。

    “不必担心了,下午本殿劝他回去就是了。午膳想吃什么,吃了再回去吧。”裴珩道。

    事实上,裴珩有点困,昨夜没怎么睡,一直守着父皇的。

    “随意就好,此时无事,殿下睡一会。我就在你的飞虹殿里走一圈可好?”宁芝问。

    裴珩随意点头:“也好。”

    她有兴趣,走一圈也无所谓。

    宁芝出了正殿,就去了后头。

    今日虽然冷,但是难得阳光还是充足的。

    所以宁芝慢慢的走着,带着的是麦冬。燕知也跟着伺候。

    走到后头小花园,也就顺脚进去了。

    一进去,就看见有人。

    对方不认识她,但是跟着的燕知却是认识的。燕知可是裴珩这里领头的侍女。

    “姑娘,这是两位夫人,何夫人与蔡夫人。”燕知道。

    宁芝倒是有些意外了,她可没想过遇见这两位。

    这一说,她就是一笑,带着些狡黠:“燕知,你原路返回吧。”

    燕知只犹豫了一瞬,就点头应了是,原路回去了。

    两个侍妾本来是要过来的,看燕知走了,倒是犹豫了一下。

    不过她们身份着实不够高,最终还是过来了。

    两个人都是一人一个丫头,这会子来,并不认识宁芝。

    可看宁芝通身的气派,又知道今日来给陛下请安的就有宁家的九姑娘。这会子心里大概有数。

    再说了,能进了这飞虹殿后殿的,也没有几个。

    至今为止,也就听闻殿下带着这位姑娘来过飞虹殿几次。

    其余几位,都没来过。

    可是到底不敢百分百笃定,犹豫再三,上前见礼:“姑娘安好。”

    反正不管是谁,哪怕是那位定下来不久的贺氏,庶妃也是比她们高贵的。见礼没错了。

    “何夫人和蔡夫人?”宁芝一笑。

    这两位夫人自然是姿色出众的。

    皇子的侍妾,不图什么,起码的美貌是要有的。

    听闻何氏比殿下大一岁,蔡氏比殿下小一岁。

    可看着,都是不大的人。

    “正是我们,敢问姑娘您是……”蔡氏犹豫的问。

    “哦,宁九。”宁芝轻声道。

    两个人这才露出一个果然如此的表情,几乎是齐声:“宁九姑娘好。是奴婢们不认识姑娘,冲撞了。”

    “是我打搅了你们。”宁芝一笑:“你们在晒太阳么?”

    两人齐声说是。

    宁芝就点头不语了。

    何氏月蔡氏对视一眼,何氏主动:“我们也出来许久了,也该回去了,就不打搅姑娘您了。今日得见姑娘,实属有幸。”

    宁芝点头。

    蔡氏轻轻咬唇,有点不甘心,可是也还是顺着何氏的话说了,继而两个人告退而去。

    走出去一截,蔡氏才道:“姐姐为什么急着走?与九姑娘说几句话不好么?”

    “说什么?你我是什么身份?”何氏淡淡:“说多了不怕说错?”

    “我们是侍妾不假,可以后,她是我们的主母。若能讨好,有什么不对呢?”蔡氏不服。

    “你是光长个子不长脑子么?”何氏皱眉:“哪一家的主母能瞧着自家夫君家里的妾室顺眼?你不知道殿下是很喜欢这位的?要是如今她说一句不喜你我呢?撞见了是万般无奈,难不成,你还想下堂?”

    蔡氏一愣,随即脸色就变了。

    那已经见着了,万一九姑娘真是不喜欢她们呢?

    见她这么想,何氏又宽慰:“你也别怕,我们老实些过日子就是了。九姑娘如今也不至于。毕竟还有那几家的姑娘呢。以后的事谁知道。”

    大家子的姑娘,不都是拉拢没有权势的,对付有权势的么?

    她们以后,要是不能叫殿下宠爱生孩子。那要么就是失宠致死。要么就做人家的马前卒。还能有什么出路呢?

    蔡氏心有戚戚,到底不敢再说讨好的话了。

 第115章 霖公子

    崇州。

    崇州与其他地方不同,崇州的太守既是文官,也是武将。

    因他手中有三万兵马,故而也有个三品将军的官职。倒是与他太守的官职一样大了。

    只是自古文官更重,故而常人都称呼其为崇州太守南大人。

    南大人全名叫南启,本来是岭南一代的人,本也不姓南。

    岭南人的姓氏复杂,他又是属于少数民族,因而进了大晋做官之后,就改了个名字叫做南启。

    此时,这位在崇州城说一不二的南大人,很是客气的招呼着小厮带进来的一位贵客。

    只见来人二十余岁,一身锦绣长袍,生的着实风度不凡,样貌俊美。

    而有熟悉的人就会看出,这位公子的样貌,与太子殿下裴诀有几分相似,就是那嘴唇,与裴珩也有几分相似。

    “霖公子可算来了。本官久候了。”南启笑着起身。

    “太守大人客气了,是我来迟了。”来人,也就是被称作霖公子的人一笑。

    “不必客气,不必客气。霖公子难得大驾光临,可是有什么大事?”南启态度很好,笑盈盈的问。

    “该是怪我平素不怎么出来,叫南大人这般在意了。”霖公子轻笑:“确实有事来求南大人了。”

    “公子这是什么话!”南启忙道:“霖公子但凡有吩咐,只管说来。只要本官做得到,就没有不做的。”

    “倒也不是大事,只是,本公子也该回京了,南大人觉得,这时机如何了?”霖公子问。

    “这……”南启低头,做出一副为难的样子来。

    “不知南大人有什么不放心?不防说出来。”霖公子像是很有耐心。

    “这,本官不妨直说了,也不是公子不能回京,只是……如何回京却是个难题。贸然出现,只怕是不大好。”南启道。

    他收留这位公子多年,不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有个更好的前程么。

    如今也真的快到了紧要关头了,要是不好好操作,那多年的心血可就付之东流了。

    “以前是真的不好说,如今么……”霖公子轻笑:“翻过年,是太子殿下的寿辰,机会就来了。”

    “公子是要本官亲自护送您回去?”南启为难:“本官年后并不回京啊。”

    “当然不能劳动大人,大人还是坐镇此地不动才是上策。”霖公子笑了笑,一副依靠南启不能没有他的表情。

    南启面上果然满意,心里也想着,至少这位还是得靠他。

    “不敢不敢。”

    “南大人说,彭家是不是回去呢?听闻,彭家那位嫡女,与临京城那位殿下闹的可不好。如今又有贺家,只怕是彭家也不重要了。”一山不能容二虎。

    有彭家是牵制宁家,那再来一个贺家,岂不是三足鼎立了?

    “公子说的有理,那不知公子是想怎么办?彭年要是肯归顺。那自然是好事了。”南启沉吟:“只是他老谋深算,只怕不肯随意换山头啊。”

    “也不需要他如今就换。本公子只需借着他的东风回京就是了。”霖公子叹口气:“陛下总不能千秋万载。太子殿下的身子又不济。这日后,彭家要是想动摇,总也要有个人给他们依靠不是么?”

    南启点头:“公子说的极是。事实上,也该是回去的时候了。”

    窗外下起细雨,霖公子并不肯留,还是叫他自己的奴才撑伞,上了马车。

    南启送他出了府,回来才与自己的幕僚说这件事。

    “南公如何看?”

    “是该回去了。如今朝中事,十有七八都是二殿下管着。太子对二殿下是信任疼爱。陛下年事已高,很多事都是装聋作哑。这以后,二殿下成了气候,还有这位什么事。我费心了这么多年,总不能白做功夫。”南启面色沉静。

    “南公说的不错,此时回京,确实是时候了。咱们手里兵权少,要是能拉了彭家,那何愁大事不成?”

    “嗯。彭家这里,倒是还要好好安排一二。”南启摸着短短的胡须:“也急不来,想必,这位公子自己也有计划了。”

    “也确实,这位公子也不是草包。”幕僚笑道。

    霖公子的人是亲自接触彭年的。

    霖公子身边,有四个得力的助手。此次来的,就是其中一位叫做沈夕宁的侍卫。

    他并不直接现身,而是借由彭年长子彭战之口,说了些似是而非的话。

    彭战大约是和彭筱一样,智商不算高。当下里,就将这些话翻给了他父亲彭年。

    彭年震惊的很,但是他也是经历过当年那些大事的,知道的更清楚些。

    “你是说,来人告诉你,当年盛京城中的皇族,尚有幸存?”彭年盯着自己的儿子。

    “是……是啊父亲……”彭战被自己的父亲盯着有点惧怕:“他不直说,我觉得他也是不敢随意暴露的意思。但是他就是这么个意思。应该是当年那几个皇子们的其中一个儿子吧……”

    彭年沉默不语了许久才道:“那么,来找彭家,又是为什么?”

    “来人说……说如今二妹与殿下关系又不好,陛下年事已高……”彭战咽口水,不在说下去了。事实上,他本人就很动心。

    彭年轻轻点头,并没有愤怒,他只是摆手,叫自己的长子先去。

    他需要好好考虑一二啊。

    而与此同时,裴珩的人,也已经开始接近彭寿一家。

    已经确切查明,彭年的外室所出的那孩子当真不是彭年的。

    彭年对此一无所知,只当孩子是早生了一个月。

    此女也是个厉害角色,与彭家兄弟两个人交往多年,竟蛮的丝毫不漏。

    而深挖下来,裴珩的人就又查出一些有利的事。

    原来这位霍美人的父亲,也就是来自西域小国的商人。当年举家来了左洲,本来只是做生意的。

    但是却因为一场不大不小的兵祸,霍美人一家子死于彭家军手里。

    这位仅存的霍美人就报仇,这才有与彭家兄弟两个纠缠的事。

    来人不敢随意动作,忙派人快马加鞭,将信息送回了临京。

    而临京城中,已经是将近年关了。

 第116章 番外:旧事一

    建文帝作为皇帝,是个失败的皇帝。

    他丢了祖辈给的半壁江山。

    可是建文帝又是个幸运的皇帝。

    纵观这片土地的帝王们,有失败被杀,有国破被俘,也有被逼不得已自尽的。

    可建文帝能在花甲之年丢了半壁江山,却还好好的南下又做了二十年皇帝,就着实不易。

    当年的盛京城,还算是歌舞升平,富贵荣华。

    就在北方已经失落了丰水城,甘泉洲,泉城,以及原本的西羌也自立成为西羌国。而建文帝也并未拿出有效的方法来扭转这一切。

    而那时候,建文帝也不过四十余岁。

    直到塔族人将江畔收入囊中,已经威胁到了盛京城的时候,建文帝才恍然大悟。

    而那一年,建文帝五十五。

    大晋并非到了穷途末路,其实银子不缺,兵马不少。可是因为皇帝不作为,就算是将士们想要浴血奋战,可惜不是因为调配不及时,就是粮草不及时。

    北境城一战,大晋三十万将士被塔族人七万人全歼。

    对于大晋来说,是一次灾难,也是直接导致丢失了国度盛京城的导火索。

    一年后,江北丢失,在一年,塔族人就兵临盛京城下。

    危急关头,盛京城几度受不住,南方将士来不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