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贵女反攻记-第3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景熙帝笑道。

    点了点头,杜之末有些为难的说道:“这些日子,草民和权大夫、慕夫人百般钻研,如今,也算是小有所获。”

    杜之末的话一出口,景熙帝和贺启暄的面上,顿时都浮起了一抹欢喜。

    “杜先生快说……”

    贺启暄疾声说道。

    “正如当日慕夫人为皇上验血所得。皇上身上的血中,已尽是毒素。单不论能否实现,唯一的法子,便是换血,而这,却是我等前所未闻,也不敢付诸于行动的。这种情况下。要想化解皇上身上的毒,只靠服药,怕是无济于事的,所以,我们便想出了另外的法子。针灸,外加草药浸泡解毒。”

    杜之末仔细的说道。

    “草药浸泡?不知是如何一个浸泡法?”

    景熙帝思索着问道。

    “草民举个简单的例子吧……”

    笑了笑,杜之末目光炯炯的看着景熙帝说道:“人在疲惫时,泡个热水澡。会缓解劳累,这也是权贵富豪们愿意去泡温泉的原因所在。”

    见景熙帝和贺启暄似是有些懂了,杜之末继续说道:“如今,便是设一个草药温泉,请皇上在其中浸泡,将药力融入体内。日积月累方能达到解毒之功效。”

    说罢,杜之末有些赧然的低声说道:“这是草民三人如今所能想到的唯一的法子。”

    总算是有了应对的法子,这已经足以让景熙帝和贺启暄惊喜万分了。

    当即,贺启暄便扬声说道:“皇上,如今,眼看便到了封印过年的时候了,皇上不如早做准备,去城郊的皇家园子里休养一段时日。”

    点头应着,景熙帝也一脸的欢喜,再抬眼,却见杜之末面色一黯。

    “杜先生,可是实施起来有为难之处?”

    景熙帝问道。

    轻轻的点了点头,杜之末敛正面色答道:“此病前所未见,如今,我等只是想出了对策,大概能有疗效,可究竟会有多少疗效,却都未可知。可以肯定的是,此次诊治,少则一两年,多则三年五载,一切都是不可知之数。”

    顿了顿,杜之末继续说道:“而这诊治的过程,又贵在坚持,所以……”

    没说出来的后半句话,景熙帝和贺启暄,却都已经知道了。

    旁的可以不理会,可朝政之事,却是万万不能搁下的。

    百官还有每旬一日的沐休,而即便是百官都休息了,作为大梁的君王,永成太上皇也好,景熙帝也罢,一年到头,都是围绕着朝政,何曾有过一日的休息?

    一时间,景熙帝的眉头,紧紧地蹙了起来。

    永寿宫里,听了皇后的话,太后的脸色,也不由自主的沉重了几分。

    “少则一两年,多则三年五载……”

    喃喃的说着,太后握着手炉的一双手,已紧紧的拢了起来,直到手炉上的雕刻花纹硌到了腕上的翠玉镯子,镯子边沿深深的陷进了肉里,太后腕上一痛,才回过神来。

    低垂着头,太后的眸中,已显出了几抹厉色。

    再抬眼,又恢复了从前的慈眉善目,太后回头看着皇后说道:“已经腊月了,眼看便要过年了,今年老天有眼,各地风调雨顺。哀家这便去乾安殿,劝皇上早几日封印歇息好了,到时候,你陪着皇上去落山别院调养一阵子,那儿的温泉是极好的。只要对皇上的身子有助益,怎样都好。至于朝务……”

    轻不可闻的叹了口气,太后低声说道:“朝务再重要,也没有皇上龙体康泰重要。你们先去,按着杜神医的法子调理,等过了年,根据调理的情形再说。”

    “是,臣妾谨遵母后懿旨。”

    颔首应下。看着太后要起身,皇后急忙起身上前,扶起了她,二人朝乾安殿而去。

    再从乾安殿出来。太后的面色,已有几分缓释,看着远处灰蒙蒙的天空中迸/射/出了几缕和煦的日光,太后低声喃喃道:“列祖列宗会保佑皇上,大梁万民,也会保佑皇上的,会的……”

    一心堂里,听贺启暄说杜之末三人已经有了法子,慕嫣然也止不住的欢欣起来。“真的?老天开眼,菩萨保佑……”

    慕嫣然双手合十的在空中拜道。

    “等封了印,皇上就要携着皇后去落山别院了,到时候,让杜先生和权大夫随行,希望一切都能顺利。”

    贺启暄感慨的说道。

    “会的,一定会的……”

    慕嫣然信心满满的说道。

    已经决定了要去落山别院休养。得了景熙帝的吩咐,小路子便亲去内务府传了话,当即,内务府便忙了起来,落山别院里,也都粉饰修葺一新。

    而位于落山别院林子深处的那个温泉,则成了特别用心的地方。

    既然要泡药草浴,那要用的药草。便不是平日里服用所能比拟的,一时间,杜之末和权大夫都到处奔走着筹措起了药草,而属于宫中的几家御用药房,也都忙得团团转。

    成车的草药运往落山别院,而权大夫和杜之末。也都整装待发,只要景熙帝从宫中启程,两人便随行前往。

    毓秀宫里,皇后看着面前的一对女儿,柔声叮嘱道:“母后陪着父皇去落山别院,玫儿和芊芊,便跟着华贵妃,她会妥善照顾你们。你们若是想父皇和母后了,便跟华贵妃说,到时候,母后便派人来接你们,好不好?”

    大公主玫儿已经十二岁了,宫里发生的事,景熙帝和皇后虽然刻意的瞒着她,可到底是在宫里长大的孩子,嘴上不说,心里哪有不清楚的?

    当即,大公主便点了点头,乖巧的应道:“母后,女儿都已经这么大了,身边还有教养嬷嬷,女儿能照顾好自己和芊芊,您放心吧。我们会等着您和父皇回来的……”

    一旁,九岁的芊芊公主却有些不高兴,“母后,您和父皇去别院,为什么不能带着我和姐姐一起呢?我们会听话的。”

    皇后还未说话,一旁,大公主已牵起了妹妹的手,“芊芊,父皇和母后有重要的事要去,不能在宫里过年,若是咱们也跟去了,谁陪着太皇祖母和皇祖母啊?咱们要做好孩子,父皇和母后不在,咱们要替他们,还有霄儿在皇祖母面前尽孝,知道吗?”

    见芊芊还是一脸的不快,大公主俯下身,在她耳边说了几句悄悄话,顿时,芊芊有些笑逐颜开的点了点头,“那姐姐要说话算数。”

    “姐姐何曾骗过你?”

    娇俏的冲妹妹眨了一下眼睛,大公主宠溺的捏了捏她的鼻子。

    转过头看着皇后,大公主柔声说道:“母后,您放心吧,若是有事,我会去寻皇祖母,去寻华贵妃,或者给您带口信,您和父皇莫要担心我和芊芊。”

    大皇子已经去了,可两个女儿,虽是生在皇家,却非同一般的乖巧,皇后的心里怎能不欣慰。

    点了点头,皇后伸出手,将两个女儿拢在了怀里。

    再到乾安殿,见景熙帝正奋笔疾书的写着什么,而面前的案桌上,堆着高高的几摞奏章,皇后心内轻叹了一口气,面上却不动声色,也不劝阻,只走到景熙帝身边坐下,动作轻柔的替他研起了墨。

    夫妻二人久久都未开口,虽偏殿内一片静寂,却丝毫不显尴尬。

    一个多时辰过去,面前的几摞奏章,才刚刚看完一半,景熙帝放下笔伸了个懒腰,站起身四处走着,活动着有些僵硬的脖颈和胳膊。

    沏了一碗茶递给景熙帝,皇后柔声问道:“皇上可决定好了。咱们什么时候启程出宫去落山别院?”

    回头看了一眼案桌上的奏章,景熙帝估摸着说道:“原计划是腊月二十,不过朕想,既然下了决心,不如早些去,这几日等朕处理完这些事,差不多十五咱们就能动身。”

    点着头,皇后走到景熙帝身后。替他揉捏着脖颈说道:“内务府来回话,说落山别院那边都已经准备好了。至于要用的药草,运过去的那些,也够一个月的。其余的,只看皇上的身体情况,杜权两位神医日后对药方再行斟酌调配。”

    轻叹了口气,景熙帝伸手牵过皇后,让她坐在自己身边,犹疑了一瞬说道:“素儿,朕……朕已经立好了遗诏……”

    “皇上……”

    景熙帝的话未说完,就被皇后一脸惊惧的打断了。

    安慰的拍了拍皇后的手,景熙帝释然的摇了摇头。“素儿,听朕说完……”

    眼眶不自禁的就红了,皇后低垂下头,默默的点了点头,可眼中的泪,却止不住的滑落下来,低落在景熙帝的手上。如炭盆里的火星一般,让景熙帝一颤。

    起身靠近皇后坐下,景熙帝将皇后揽在怀里,轻抚着她的背道:“素儿,其实,那遗诏,朕是去岁便立好的,如今。得知身上的毒能解,朕心里,其实是很激动的。只不过,万事皆有意外。”

    说着话,景熙帝惆怅的长叹了口气,“几位神医奔波了小半年。才有了破解的法子,可这毒,也确实是闻所未闻,如今,咱们心里有期盼自然是好的,可也要做好最坏的打算,万一……朕是说万一,倘若朕没熬过来,到时候,朝堂必定大乱。不说旁的,远在宾州这么多年却一直野心勃勃的焕王,就一定不会放过这可趁之机。”

    吸了吸鼻子,皇后点了点头,“臣妾知晓,皇上怎么说,臣妾就怎么做。”

    欣慰的笑了笑,景熙帝轻声说道:“若是没那一日,那再好不过。倘若真的有那万一,到时候,你就回来取出朕的遗诏,交给襄王叔,请他宣读。遗诏上,朕已经说的明明白白,若有不服的,襄王叔自然知晓该怎么办。”

    “可记住了?”

    久久不闻皇后出声,景熙帝轻声问道。

    胸前的衣襟早已被泪水浸湿,皇后点了点头,哽咽着答道:“臣妾记住了。”

    “其实,朕并不怕死,可朕却怕,朕去了后,你和母后,还有几个孩子……”

    原本还带着几分柔和笑意的脸上,忽的闪出了一抹自责的愧疚,景熙帝只觉得一颗心撕扯着疼痛起来。

    “皇上,臣妾会好好儿的,会孝敬母后终老,会抚养玫儿和芊芊长大出嫁,倘若……倘若真到了那一日,臣妾必定不会让皇上忧心。只盼着,皇上莫喝那孟婆汤,在奈何桥前等等臣妾,便是下辈子,臣妾也要与皇上做夫妻。”

    抬眼看着景熙帝说着,皇后一脸的坚毅,及至话说完,泪水缤纷,复又沾满了脸庞。

    取出她手里的帕子为她擦拭着眼泪,景熙帝有些怜惜的说道:“那年,朕便对你说过,信我。如今,朕依旧这句话,你放心,无论何时,朕都候着你,生也好,死也罢,我,总是和你一起的。”

    感慨的点着头,泪雨滂沱的皇后,脸上绽出了一抹舒心的笑容。

    过了腊月,都城里便愈发热闹,没等到腊八,空气中,已飘出了几丝香甜的腊八粥气息。

    一心堂里,慕嫣然看着兴致勃勃的瑜哥儿,嗔笑道:“每日都惦记着往上书房跑,你如今跟那些夫子,倒是比跟娘都亲了。”

    听了慕嫣然的话,瑜哥儿一脸讨好笑容的偎过来,拉着她的胳膊摇晃道:“娘,儿子长进了出息了,您面儿上才有光,不是吗?儿子说过,要做个顶厉害的人,将来保护娘,保护姐姐和弟弟妹妹们。”

    瑜哥儿贴心的话,成功的冲散了慕嫣然心头的几分酸意。

    亲昵的捏了捏他的鼻子,慕嫣然柔声叮嘱道:“见了夫子要有礼貌,得空便去乐清殿瞧瞧你玉姨母,知道了吗?”

    连连点头,直到慕嫣然露出了温柔的笑意,瑜哥儿才转身跟着贺启暄朝外去。

    腊月十四,早朝上,一道圣旨,让朝臣们再度惊的掉了下巴。

    景熙帝携皇后前往别院休憩一段时日,护国并肩王贺启暄摄政,朝中诸事尽数交由他处理。

    p:谢谢流苏的平安符,半生呓语的五星评价票,鞠躬谢谢两位亲~~

    !

 第八百零九章 摄政

    “摄政王?”

    一心堂里,慕嫣然也惊的险些掉了下巴。

    “今儿早朝上,临退朝的时候才宣布的,大人们都还没反应过来,旨意已经宣读完,皇上都回御书房去了。几位大人求见皇上,请皇上收回旨意,可皇上说心意已决,还说明儿就出发去别院了,以后有什么事,都由摄政王全权处理,若有违抗,以欺君抗旨论处。”

    小平子虽恭声回禀着,可脸上的自豪和得意,却是怎么都掩饰不住。

    “王爷呢?”

    虽然一早就有预感,可当真正到了这一日的时候,慕嫣然的心里,更多的却是忐忑。

    “下了朝,王爷便被皇上请进御书房去了。”

    小平子答道。

    估摸着,是景熙帝要把手里的一众还未处理完的事务都交接给贺启暄。

    不说大梁历史,便是前朝往事,有摄政王的存在,丝毫不足为奇。

    可那是在皇帝尚年幼,没有能力处理国事的情况下,如今景熙帝正值中年,朝臣和万民都不知晓景熙帝的身上发生了何事,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除了少数几个人知情,在其它人眼里,皇上春秋鼎盛之际,却当众宣布由贺启暄摄政,此事怎么看都透着一股说不出的诡异。

    点头示意自己知道了,慕嫣然摆了摆手,让小平子退下了。

    “少则一两年,多则三年五载……”

    喃喃的念着,慕嫣然在心里暗道:这摄政,要摄到什么时候?

    御书房里,景熙帝指着案桌上的厚厚几摞奏章,回头看着贺启暄,仔细的叮嘱道:“这些,朕已经都批阅过了,再过十日功夫就封印了,所以年前大抵是没什么要事了。你得空便看看。开了年,也好接手。若是要寻出往年旧例,便吩咐小林子去找,朕去别院,带着小路子随行,小林子交给你差遣……”

    说着话,景熙帝回头看了一眼站在殿门处的小林子。

    小林子疾步跑过来,俯身冲贺启暄行了礼道:“奴才见过摄政王。自此以后奴才就跟着您,您有事随时差遣奴才就是,直到皇上平安归来。”

    “皇上,这……”

    面上显出了一派为难。贺启暄老生常谈的说道:“以臣之见,不如请几位德高望重的老臣做辅臣……”

    贺启暄的话未说完,景熙帝摆手制止道:“从乾安殿到御书房,你都说了几百遍了,朕听的耳朵都起茧子了。这事就这么定了,相比那些辅政大臣,朕更信你,所以,你放手去做……”

    说罢。景熙帝继续指着那几摞奏章给贺启暄详细的介绍起来。

    等到交代的事情都差不多了,已时近午时,小路子过来说午膳已经备好,景熙帝笑呵呵的站起身,拍了拍贺启暄的肩膀道:“走吧,这也许是年前咱们哥俩在宫里一起用的最后一顿膳食了。”

    在贺启暄看来,景熙帝此去诊病。生死未卜,心头难免有些黯然。

    可与景熙帝而言,却觉得是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候看到了一丝曙光,让他心中满是希冀。

    一忧一喜,两人的心境,便有如天地云泥之差,一顿午膳,两人心中各有滋味。

    从宫里出来。贺启暄骑在马背上,竟还觉得方才在宫里经历过的事是在做梦。

    冷风吹在脸上,直如刀子一般的凛冽,贺启暄拎着缰绳任凭胯下的马儿散漫的走着,心中感慨万千。

    回头看了一眼慢慢合上的宫门,再转过身来。远处的天边,乌云缓缓消散,万丈金光便铺天盖地的倾洒下来,将大地笼罩在了一片和煦中。

    走了没一会儿,贺启暄却突的调转了马头,扬鞭一挥,飞奔着朝慕府去了。

    翠竹苑书房内,慕昭扬正屏气凝神的提笔写着大字,听得外头通传摄政王来了,慕昭扬放下笔迎了出去,刚走到书房门口,贺启暄已出现。

    未等慕昭扬行礼,贺启暄拱手行了师礼,“还望岳丈大人不吝指教。”

    “进来说话……”

    笑呵呵的招呼着贺启暄进来,慕昭扬回头冲福伯摆了摆手,让他自去泡茶,没一会儿,福伯进来,托盘上,正是贺启暄平日钟爱的君山银针。

    虽说招呼了贺启暄进来说话,慕昭扬却径自走回书桌后,提起笔继续着方才未写完的大字。

    贺启暄端起茶碗,抿了一口,看着根根笔直直立在茶碗里的莹绿茶针,静静的陷入了沉思。

    好一会儿,书房里依旧毫无声响。

    搁下手里的茶碗,贺启暄站起身,走到了书桌旁。

    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

    颜体,柳体,隶书,狂草……

    游龙走凤,凌乱的堆叠起来的几张宣纸上,翻来覆去始终都是这一句,贺启暄静静的看着,眸色万千变幻,浮躁的心,也渐渐的安定了下来。

    一盏茶的功夫,慕昭扬才停住笔。

    将笔放在笔洗里清洗干净,复又搁在笔架上,慕昭扬径自去过帕子擦着手,走到贺启暄身边坐下问道:“王爷在担心什么?”

    未等贺启暄答话,慕昭扬扬声说道:“担心自己做不好,为皇上也为自己招来骂名?还是担心做的好,日后皇上回来,平白惹来闲言碎语?”

    神情一怔,贺启暄摇了摇头。

    “其实,打从皇上封你为护国并肩王的那日,老夫就料到,会有这一日。”

    含笑的说着,慕昭扬掠过了贺启暄满是讶异的脸色,继续说道:“太上皇处事沉稳,皇上又敢于革新,所以,太上皇禅位,是他思忖了许久终于付诸于行动的做法。而大梁交到皇上手里,才短短五年,也确实有了几分盛世的苗头,只可惜,天不遂人愿……”

    宫里的事,慕昭扬从不多打听,可只看贺启暄和慕嫣然这样忙忙碌碌的进宫出宫,慕昭扬便知道宫里出事了,而且是大事。

    所以,打从那年景熙帝让孩子们进宫伴读,才三岁的瑜哥儿也包括在内,慕昭扬就直觉的猜测,景熙帝此举,定是有心筹谋。

    果不其然,贺启暄从龙虎将军到大梁的兵马大将军,加封为护国并肩王,再调回都城,到今日的摄政王。

    景熙帝看似无意的举动,其实是一早就在心里部署好了的。

    “皇上此举,却是将小婿置于炭火之上了。”

    贺启暄苦笑着说道。

    “非也……”

    直言否决着贺启暄的话,慕昭扬和声说道:“也许你会说,请秦宰相和上书房的几位大人结成辅政的班子,也许比让你摄政要好的多,可对?”

    “是,小婿正是如此所想,却被皇上回绝了。”

    贺启暄坦言应道。

    捋着胡子哈哈笑着,慕昭扬解释着说道:“上书房那几个老家伙,又固执又守旧,让他们辅政,你等着瞧吧,皇上这几年好不容易开拓出来的繁盛局面,要不了多久就会打回原形,恢复从前的模样。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啊,皇上这几年呕心沥血,有今日,容易吗?不容易,难得很,到时候,几个辅政大臣畏首畏尾的比划,就能前功尽弃。”

    “可,说句不自信的话,让我带兵打仗,我敢拍着胸脯大胆应承,可让我摄政,我怕……兴许比那辅政大臣还不如。”

    贺启暄赧然的说道。

    “皇上用心良苦啊……”

    感叹的说着,慕昭扬一脸正色的看着贺启暄指点道:“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如今,万堆雪已经有了,就看你如何剪了。以后是飞雪还是天花,都只在你心里,所以,你只管放手,大胆的去做。龙生九子各有不同,骨血里的东西,是不会相差太多的,所以,皇上信任你,将大梁万民都交给了你,你就该好好施展拳脚,不负皇上所托才对。”

    只管放心大胆的去做。

    慕昭扬的话,与景熙帝晌午说过的何其相似?

    点头应着,贺启暄再未多言,不一会儿,又径自陷入了怔忡。

    慕昭扬也不打扰他,打开门径自出去了,书房里,又陷入了新一轮的静谧。

    等到贺启暄回到王府,天色已经暗了。

    一心堂正屋,慕嫣然正带着几个孩子净手准备用晚膳,见贺启暄进来,慕嫣然迎上来给他解着厚裘,一边关切的说道:“千头万绪,哪里是那么快就能理清的,慢慢来,不着急,啊?事在人为,人定胜天……”

    眼睛一亮,贺启暄笑道:“对,事在人为。”

    入夜,想到第二日要恭送景熙帝和皇后出宫,转而还要回宫上早朝,贺启暄早早的便歇下了。

    另一头,宾州焕王府的书房内,却灯火通明。

    难掩眼中的兴奋,焕王看着手里的线报,冲座下的几个幕僚说道:“皇上今儿便要去城外的落山别院静养了,宣王摄政,如今看来,很快,就要变天了。”

    “那如今,王爷打算如何做?皇上此举,摆明了要抬举宣王,若是他已经留下遗诏,怕是对王爷多多不利啊……”

    座下有幕僚忧心忡忡的说道。

    “遗诏?”

    冷笑着,焕王沉声说道:“只要皇上一出宫,这宫里的角角落落,本王都会清查的一清二楚。若是遗诏在别院皇上身边,那,可就更好了……”

    说罢,焕王的脸上,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