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农家奋斗史-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们俩现在还是代课老师,我准备这一两个月给你们办理入编手续,这些表格拿去填一下再交上来。”王主任从抽屉里抽出几张表扔给她们。
王敏欣喜得连连点头,却也只懂得嘴笨地低声道谢,“谢谢主任!谢谢主任!”
“主任,我和王敏的情况不大一样,她的学校里只有她一个代课老师。我们大目小学,除了我之外,还有一个代课老师叫赵一德,他年纪比我大,资历比我老,我觉得我应该把这个机会先留给他。”刘好好虽然在反驳领导,但是态度讨好得近乎谄媚。
“你要把机会让给他?”王主任想起来那个叫赵一德的,他并不大喜欢,不仅沉默内向还是个残疾人,不过刘好好的态度实在太好了,让最享受别人的尊敬,却在现实中得不到太多尊重的他心里舒坦,所以虽然有些不悦,但并没有发火。
第四十三章 让
(全本小说网,HTTPS://。)
“我年纪轻,应该要把机会留给比我资格老的同志,毕竟资格老的同志有经验有阅历,我要多向他学习,有机会该先让资格老的同志先上才对。”她故意反复强调着“资格老的同志”,王主任总算有了一丝动容。
刘好好其实并不认识刚才老师们议论的“胡主任”,但是从他们的只言片语中明白这个刚调走了的胡主任年纪比王主任轻,王主任在公社这么多年,却只能来接年轻人胡主任的班,还要忍受这一屋子老师成天拿他和前任相比,心里会舒坦才怪。
还有新来的公社书记,年纪也很轻,王主任天天被这么个年轻人管着,心理早就失衡了。
像他这样小肚鸡肠爱摆架子的人,不会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只会把责任怪到那些年轻人身上,怪他们不识相,年纪轻轻的也敢和他来争,怨组织不公平,不考虑他年纪大资历老,竟然先提拔年轻人,不考虑他这个老人做了多少贡献。
刘好好说了些什么,其实王主任根本没听清楚,但是那几句要让“资格老的同志先上”深深触动了他的内心,瞬间就对刘好好这样懂规矩的人印象好了起来,如果每个人都能像她这样识趣,那这个世界就完美了。
连带着他对赵一德也没有那么看不顺眼了,他带着赞赏和羡慕说道,“赵一德算是运气好,遇到你这么懂规矩的同志,愿意把机会先让给他,你真的不后悔?”
“不后悔,”刘好好咧嘴笑道,“先解决赵老师,我相信有王主任的关照,组织今后一定会考虑我的。”
王敏傻傻地看着她,不明白怎么会有人把拍马屁的话说得这么自然悦耳,她明明知道刘好好在讨好王主任,可看着她那坦荡的样子,愣是生不出一点反感,更不用说王主任了。
“你啊,真不知道该说你厚道,还是该说你傻了。”王主任难得笑了起来,指着刘好好摇了摇头,“放心吧,好好干,明年还有转正的名额。”
“谢谢王主任!”刘好好不住地点头道谢,看起来比她自己转了正还高兴。
从王主任办公室里出来,刘好好匆匆往外走,她得找宋老师带她去档案室找卷子呢。
“刘好好,”王敏从她身后叫住她,内向的少女脸上有着倔强的神色,“你知不知道转正以后一个月能够多八块钱?”
她知道刘好好家境不错,可是八块钱不是一笔小数目,她就不信刘好好的家境好到可以对这笔钱熟视无睹的地步,可她到底为什么要放弃这个机会?
“知道啊,”刘好好转头对她笑了笑,笑容如阳光一样明媚灿烂,“可是赵老师比我年纪大,家里的负担也比我家重,这个机会应该让给他。”
她看起来是那么坦荡,就如书本里宣传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模范典型一样,王敏迷茫了,她相信世上有这么的模范典型存在,可她不相信这样的人会出现在她身边,尤其是那个总是闷不吭声的刘好好,她怎么会这么无私?
刘好好的无私恰恰衬托出她的自私,王敏浑身上下每个细胞都觉得难受。
“我和你的情况不一样,你们学校就你这么一个代课老师,你又是高中生,怎么着都该让你转正,没人敢说你的闲话。”刘好好无奈地笑了笑。
这才让王敏心理平衡了点儿,原来刘好好是怕回去不好交代,怕校长和那个赵老师刁难她,估计她在大目小学的日子也不好过吧。
王敏立刻换上了一副同情的神色,“没事儿,也就一年的时间,王主任都答应了,明年你一定能够转正的。”
“嗯,我也是这么想的。”刘好好笑眯眯地拍拍她,“我先走了,回聊!”
宋老师还真是个守信用的,还在会议室门口等着她,她气喘吁吁地一路跑过来,一边不好意思地说,“宋老师,让您久等啦。”
“不久不久,王主任是叫你过去说编制的事儿吧?解决了吧?”宋老师一脸八卦地问。
“嗯,我说我们学校的赵老师更合适,把名额让给他了。”她大大方方地说。
“你真让了?我还当你之前是说笑的!你这孩子是不是傻啊?把名额让给他?你知不知道一个月能多八块钱啊?”宋老师一惊一乍地嚷道。
“我知道,我知道,”她半撒娇地拉了拉宋老师的手,“您小声点儿吧,我这不是不忍心嘛,他们家那么困难,他教了这么多年书也没有转正,我还年轻,今后有机会,还是先解决他吧。”
“你啊你,真不知道该说你傻,还是说你心好了。”宋老师摇头叹息,对她却更有好感了。
刘好好能把这样的好事主动让给别人,可是个难得的厚道人,谁不喜欢和厚道人打交道?绝对不会吃亏,何况她的嘴还那么甜。
宋老师将她领到档案室,在她的篮子里翻来覆去地找了颗最小的鸡蛋,塞给看档案室的大姐,那大姐立刻眉开眼笑地让刘好好进去了,还态度很好地帮她把几年来的卷子都给找了出来。
“老郑,你再去给找一支铅笔和几张纸,光看哪记得住啊,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宋老师扭头对管档案的郑大姐说道,宋老师年纪大,资格老,在教委也能说得上话。
“哎,你这不是难为我嘛,王主任管得紧,我哪敢动铅笔和纸啊?”郑大姐嘿嘿一笑。
“你也别唬我,王主任管得再紧,也不至于闲到每天数一数你们的纸用了几张,铅笔头短了多少吧?”宋老师性格强势,不容郑大姐推托,“这一个鸡蛋一毛多呢,拿人手软,你就别推三阻四的了。”
郑大姐被她堵得没话说,的确是吃人嘴软,小心摸了摸怀里的鸡蛋,一脸不舍地从抽屉里拿了一支铅笔头和薄薄两张纸递给刘好好,“省着点儿用。”
“哎,谢谢郑大姐!”刘好好朝她感激地一笑。
这落落大方的态度倒让郑大姐有些不好意思了,也朝她歉意地笑了笑,“你慢慢抄,不急。”
第四十四章 卖蛋
(全本小说网,HTTPS://。)
但刘好好怎么能不急,她还赶着要去圩上呢,晚了人都散了,这一篮子蛋可就砸在她手上了。
就着档案室昏暗的灯光,她奋笔疾书,没过多久就把几张卷子抄好了,又翻了翻往年的卷子,发现题目大同小异,便收住了笔,将两页纸小心翼翼地叠好塞进口袋里。
“郑大姐,谢谢你!”她笑着将铅笔还给郑大姐。
“好好啊,你这篮子里的蛋怎么卖啊?”郑大姐坐在一旁,一边纳着鞋垫,一边打起了这些蛋的主意。
“鸡蛋一毛二,鸭蛋一毛五,鹅蛋五毛。”她拢拢头发爽快地说,如果能在这里把这些蛋处理了,也省得她拎到圩上。
“鸭蛋和鹅蛋这么贵啊?”郑大姐似乎是被吓了一跳。
刘好好笑了起来,“郑大姐,这些鸡鸭鹅都是我阿妈养的,这价钱也是我临出门前她叮嘱我的,贵不贵的,我还真不知道,不过今天赶圩,该多少钱你上外头一问就知道。”
郑大姐对外头的价钱避而不答,只是一个劲儿地摇头,“这鸭蛋看起来和鸡蛋个头差不多,怎么就贵了这么多?”
“鸭蛋比鸡蛋大了一圈呢,”刘好好背起背篓,笑眯眯地说,“而且鸭蛋滋阴清肺,在咱们南省这种地气热的地方,吃鸭蛋最好了。”
“那鹅蛋呢?”
“鹅蛋就更不得了了,您瞅瞅这个头,足有鸡蛋五倍大呢,我看啊,卖五分还算是便宜了,这鹅蛋最营养,给老人孩子病人补身体再好不过了。”刘好好一面说着一面往外走。
见她要走,郑大姐有些急了,“别急着走,我买几个蛋。”
“那敢情好,我还没拎到圩上卖,您是第一个挑,最新鲜最大的蛋都任您挑。”刘好好大方地放下篮子,在哪儿摆摊不是摆呢,一般人还进不了公社办公楼摆摊呢。
郑大姐一脸犹豫地挑了五个鸡蛋,两个鸭蛋和一个鹅蛋,一共是一块四毛钱,她有些肉痛地还价,“刘老师,能不能再便宜一些,我买了这么多呢。”
“要不这样吧,我再送您一个鸡蛋?”刘好好也是一脸为难,“我这也是大着胆子自作主张了,回去可要挨我阿妈的骂了。”
“哎,这样好,这样好!”郑大姐忙不迭地点头,这可相当于白得了她两个鸡蛋,高兴得和什么似的。
得了这么大的便宜,她也觉得不好意思,便主动提出来,“我帮你去喊些人过来买,也省得你出去卖了。”
“行,那就麻烦您了,郑大姐,到时候您可得帮我吆喝啊。”她也不客气地笑道。
“包在我身上了。”郑大姐义不容辞地答应下来。
这年头,蛋是营养品,也是奢侈品,普通人谁也舍不得天天吃,除非家里有病人,或是父母宠爱儿女,才舍得买上几个补身体。
当初刘大力在世的时候,每天都有一个蛋给他补身体,他疼爱刘好好,常常把这个蛋留给她吃,刘长生发现后,只得让程招娣每天也给刘好好一个蛋吃。
后来刘大力去世后,刘好好的这个特殊待遇就没了,就算是刘长生最宠爱的刘向上也没有蛋吃,更别说刘好好了,家里的蛋全都攒来换钱。
刘好好并不埋怨,反倒觉得这样一碗水端平,不偏不倚的挺好,她宁愿家里把钱都省下来供几个弟妹读书,教育投资比什么划得来。
郑大姐很有行动力,转眼就拉了四五个妇女过来,这几个人里有的女儿刚刚小产,儿媳妇在坐月子,还有儿子因为营养不良在学校晕倒……
都是正需要蛋类营养品补身体的家庭,看来郑大姐对目标客户群体十分了解。
几乎不需要刘好好吆喝,自觉白拿了人家两个鸡蛋的郑大姐很尽心尽职地帮忙吆喝,效果很好,没多久就把一篮子蛋给卖完了。
刘好好觉得郑大姐在这里管档案真是屈尊了,要在几十年后,她就是干销售的一把好手啊。
她笑眯眯地将钱收好,“郑大姐,今天多亏你了。”
“也就搭把手的事儿,还省得我们到圩上买,你不知道咱们新来的这公社书记管得可紧了,上回咱们公社的通讯员家里有事,就回去了那么一会儿,被他给逮着了,在公社大会上批评检讨,把人给斗得啊……现在赶圩的时候,咱们可不敢随随便便出去了……”郑大姐抱怨道,“可是谁家不需要点儿果蔬蛋菜的,每个月也就这么几天赶圩的时候,还不让我们出去买,家里都不知道怎么开伙了……”
刘好好之前就觉得奇怪,圩上那么热闹,她们近水楼台的,怎么不去圩上买,原来是来了这么个严厉的公社书记。
“下次赶圩的时候,我中午上来,您要什么尽管说,我挑到您家门口去,也省得您担心违反纪律。”刘好好拎着空篮子笑道。
“那敢情好,别的也没啥,就是我那老娘年纪大了,吃了这么些年的苦,落了一身病,我三不五时地给她买些蛋吃。哦,对了,我们住在公社宿舍,不像你们在村子里有地方种菜,你也带些青菜上来吧。”
“行,我记住了,”刘好好点点头,“那我先走了,咱们下回见。”
刘好好离开教委的时候已经近中午了,圩上的摊位稀稀落落,接近尾声了,她随意扫了几眼,卖的都是农村常见的东西,并没有什么逛的价值,便一心一意奔收购站去了。
收购站很冷清,一个头发花白,戴着眼镜的老头儿正坐在柜台后头打盹。
“阿伯,阿伯……”刘好好轻声唤道。
老头儿睁开眼,不好意思地朝她笑笑,“阿妹有事?”
“我采了些草药,你们收不收?”刘好好解下背篓。
老头儿推了推眼镜,仔细辨认着背篓里的草药,“哟,果真是草药,认识这么多种草药,阿妹家里是赤脚医生?”
“不是,就是听长辈提起过,自己试着到山里采的。”刘好好一脸期待地看着他,这几天她带着刘天天和刘向上漫山遍野地挖了这些草药,她觉得这分量不轻,应该能卖上不少钱。
第四十五章 收购站
(全本小说网,HTTPS://。)
“一块八毛钱,收购站全收了。”老头儿沉吟片刻。
才一块八毛钱?她一脸失望,这一背篓草药被她压得实实的,分量可不轻,而且像雷公藤这样的药材,价格应该不低才对,才卖这么点儿钱她心里实在接受不了。
“阿伯,您能不能称一下,这些草药被我压实了,其实很重的,有些是已经晒干了的……”她不甘心地说。
“阿妹啊,不是我故意压你的价,实在是这些草药不值钱啊,咱们收购站本来也不收这个的,我看你来公社一趟不容易,这才硬着头皮收下来的,到时候卖给国家药店的价格,不一定会比这个高。”老头儿摇头叹气,收购站都是国有的,他又何必去做坏人胡乱压价?
刘好好见老头儿神色坦荡,不像是偷奸耍滑的人,心里也就信了七八分,蚊子再小也是肉,一块八毛钱虽然少,但也是一笔意外之财,便爽快地说,“行,我都听阿伯的。”
老头儿干脆利落地收了这篓草药,拿了钱给她。
她一边点钱,一边问道,“阿伯,收购站平日最喜欢收些什么山货啊?”
“你这阿妹不错,来我这收购站的人不少,主动问我们愿意收些什么的却不多,”老头儿朝她竖起了大拇指,从柜台里拿了一张印刷好,但十分简陋的收购广告,“我们想要收的东西都印在上头了,你看还画了图片,也介绍了东西在哪里能够找得到,用了不少心思呢,偏偏用心来看的人却不多。”
老头儿唉声叹气,他这收购站的生意冷冷清清,年底评比的时候总是落在后头,回回挨骂,老脸都丢尽了,他想来想去才想到印这种宣传单的好办法,结果还是乏人问津,今天好不容易才有这么个识货的,自然热心地详细介绍。
“阿伯,这种叶子咱们也收?”刘好好一脸茫然地指着宣传单上几笔勾勒出的树叶图形,这种树叶在山里很常见,她实在想不出这种树叶有什么价值。
“收的收的,”老头儿点头如捣蒜,“这种叶子可以拿来编斗笠,挡雨挡太阳,要的量很大的。”
刘好好恍然大悟,对于收购站来说,像这样的易耗品才是他们收购的重点,而且因为需求量大,没有重量的限制,也就是说他们能挑多少上来都能被收走。
还有一些诸如藤条、毛竹之类常见的东西,也是他们十分需要的山货。
现在的经济程度决定了他们不可能走精品路线,这样的大路货反倒更加畅销。
“我明白啦,下次我再带山货来。”刘好好将宣传单收好,朝老头儿道了声谢才走出收购站。
此时正值午饭时分,摊位基本都已经收干净了,现在的集市本来就很萧条,卖的品种本来就不多,买的人又没钱,就零零星星几个摊位。
唯一吸引她注意的是,几个卖小吃的摊位,飘来一阵阵诱人的香味之外,不过味道虽香,光顾的人却不多,因为——
穷啊!
此时她腹里空空,也是馋得不行,但还是努力咽了一口唾沫,直奔供销社而去。
公社的供销社所在的地方,比公社大院还要中心,在他们这些普通村民的眼里这里的商品品种繁多,琳琅满目,是个了不得的好地方。
可在她看来,几十年后随便一个路边的小杂货店卖的东西都比这里多。
已经到了中午,供销社马上就要下班午休了,供销社大姐的态度很不耐烦,“快点快点,我们要下班了。”
她抬头看了看墙上的钟,还有五分钟,指针就要指向十二点整了,她毫不怀疑到那个时候,大姐会毫不留情地把她赶出去。
她只得快速地将程招娣让她带回去的针线粗布报了一遍,大姐赶着下班动作也很麻利,将她要的东西配好,噼里啪啦地就开始打算盘。
“大姐,再给我拿四条红头绳,三支铅笔,三本练习册,还要三颗糖果。”她目光在商品上飞快地梭巡了一圈,快速地说道。
“不早说!”大姐白了她一眼,没好气地将东西扔在柜台上。
态度虽然恶劣,但是大姐的算盘打得却很不错,价格和她心算的结果一样,一共也就一块五毛钱。
把事情都办妥了,她这才放松下来,终于觉得有些饿,找了一个看起来比较干净的小摊,花了一毛五分钱要了一碗锅边糊和一个海蛎饼。
她不得不感叹这年代小吃店的东西地道了,这一碗一毛钱的锅边糊里汤汁被熬得白白的,里头的小虾米、小鱼干和海蛎用料很足,热乎乎的一口下去,从嘴一直舒服到胃里。
还有那炸得酥脆焦黄的海蛎饼,一口进去满满的都是鲜嫩的海蛎,那天然咸鲜的滋味让她的每一个味蕾都无比满足。
金花公社靠海,这个小摊位的主人肯定是哪个靠海的生产队的,这海蛎才会这么新鲜。
刘好好本来就嗜吃海鲜,可惜大目生产队不靠海,这么多天来她还是第一次尝到海味,幸福得眼泪都要流下来了。
可是锅边糊和海蛎饼毕竟不多吃不饱,她掏出家里准备的不带一丝油星荤腥的地瓜面饼,就着海蛎饼上的油星吃下去,竟然觉得味道还算不错。
这一顿饭吃得她眉开眼笑的,过去没看在眼里的小吃,在现在的她看来可以秒杀一切山珍海味了,也不知道自己前世脑子是不是进水了,放着那么多好吃的不吃,偏偏还要搞什么节食减肥,一顿就吃一个苹果。
一定是自己前世太不惜福了,老天爷现在才这么惩罚她。
她仔细细细地吃完,连嘴唇上的油星都认认真真地舔得一干二净,邻桌传来了一声轻轻的笑声。
她一边掏出手帕擦手,一边好奇地看了过去。
邻桌坐了一个和她年纪相仿的年轻人,看上去高高瘦瘦的,穿着蓝色的卡其布工装,看上去十分精神,他的唇边还留着残存的笑意,显然她刚才舔油渍的认真样子惹笑了他。
第四十六章 陌生人
(全本小说网,HTTPS://。)
可是在这个缺油少盐的年代,不舔油渍才是不正常的吧,她腹诽道,她明明已经表现得很克制很斯文了,实在不明白到底有什么可笑的。
她望着年轻人的目光落落大方,不带一丝羞恼,反倒让那个年轻人有些不好意思了,他朝她歉意地笑了笑,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去。
在这个年代舔油渍的当然不止她一个人,也没什么可笑的。
坐在另一桌吃饭的两个人就把盘子和碗上的油都给舔了一遍,只是这个小姑娘刚才舔着嘴唇眯着眼的样子实在太过憨态可掬,就像是一只偷了腥的猫儿一样有趣,这才惹得他笑了起来,这种事情他当然不可能去和一个素不相识的年轻女孩子解释。
刘好好也不是较真的人,见他低头,也不多理会,反倒打起了小吃摊上挂着的海带和紫菜干的主意。
海带和紫菜在沿海十分多见,价格便宜自不必说,最关键的是味道好,营养价值也高。
“同志,这海带和紫菜多少钱?”她探头问道。
“海带八毛钱一斤,紫菜一块钱一斤。”摆摊的是个俩父子,一看就是那种精明能干的,才会利用赶圩的时间摆小吃摊,还不忘在小吃摊上卖上一些自家晒干的海带紫菜。
海带和紫菜海边多的是,虽然收购站里的收购的量大,一般人都会把这些送到收购站去,但是这对父子却放在自己的摊子上卖,赚的就是那一两分的差价,这种头脑和胆量不是任何人都有的。
刘好好多看了他们两眼,在心里默默盘算着,价格虽然挺高,但是海带和紫菜被晒成干后重量极轻,像她这样嗜吃海鲜的人,没有海味提鲜,这日子就难过了。
她两样各称了一毛钱,将她的背篓装得满满的,又买了五个刚炸出炉的海蛎饼,这才心满意足地往回走。
此时,圩市已经散得差不多了,公社又恢复了惯常的冷清,她觉得今天也算是满载而归,肚子填饱了,一个多小时的路也不觉得有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