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农家奋斗史-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姐,你怎么知道刘金凤是反动分子的啊?”刘天天最不理解的就是这事儿了。
“随便说说的。”刘好好朝她眨眨眼,一屋子的人都呆了,她随便说说就把人一家全给送牢里去了。
刘长生不安地挪了挪身子,这个女儿太危险了!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我的随便说说并不是毫无根据的,对刘金凤我们已经仁至义尽了,水澳生产队的日子并不难过,他们家的劳动力比我们家还多,日子怎么会过成那样?分明就是高依淼和赵寡妇搞的鬼,我上次提醒她别被这两人给迷惑了,可是还没几天,她又傻乎乎地听了他们的话,来找我们麻烦。这要再让她没完没了地上门找麻烦,我们的日子还过不过啦?索性我们就替她出手,把高依淼和赵寡妇连锅端了,她的儿子也大了,没有高依淼和赵寡妇的拖累,老老实实地靠着自己的双手下地干活,他们的日子不会过得比现在差。”
“大姐,你真是随便说说的啊,胆子可真大。”刘天天吐吐舌头,看到刘金凤被扭送到公安局去的样子,她都被吓得有些腿软,那么强悍的刘金凤啊,就这么倒在她家大姐的脑子下了。
“那个时候不管他们是不是真的反动分子,道德败坏这一点是跑不了的了,高依淼和赵寡妇做的事也够他们被派出所抓起来关一阵的,只不过平时没人管而已。”她轻描淡写地说,这个时候乱搞男女关系,闹大了可够人吃一壶的了,尤其是高依淼这种已婚男人和寡妇私通,真要把派出所请来,证据确凿的情况下,够他们在牢里待上几年了。
所以她一开始也就是想给刘金凤一家一个惨痛的教训而已,让他们今后别再打她家的主意,其他的还真没想那么多。
“你大姑会不会被枪毙啊?”程招娣有些害怕地说,她生性怯弱,但很善良,就算刘金凤这些年来把她欺负得死死的,她还是不忍心看到刘金凤被枪毙。
“应该不会吧,她算是个从犯,最多关一段时间,不过这种事我说了不算,得等到人家派出所的同志查清楚了之后才知道,”刘好好正色道,“阿妈,这件事你就别再多管了,他们家是反动分子,咱们是革命后代,得和他们划清界限。”
“可怜你阿建哥还没娶媳妇呢,今后他带着几个弟弟,日子也不知道该怎么过,他们几个孩子都是老实人……”程招娣没把她的话听进去,又开始操心起了高水建。
刘好好皱眉看着她,突然发现自己家这位阿妈还是个圣母,有着悲天悯人的宽阔胸怀。
不仅是她发现了这个事实,刘天天他们几个也皱起了眉头。
刘天天阴阳怪气地说,“日子不知道该怎么过?那咱们可以接济他们啊,阿妈就把每年给舅舅们的东西匀一半出来给建哥他们,这日子不就过下去了吗?”
这年头家家户户都是勒紧了裤腰带过日子,就算有余粮那也是辛辛苦苦一口一口省下来的,她程招娣善良,家里的钱粮都拿去接济别人,他们自己吃什么喝什么?家里没钱了,倒是可以名正言顺地不让他们上学了,这是什么道理?
刘天天泼辣耿直,早就看不惯自家阿妈的行为了,也不顾及她的感受,就这么大喇喇地直接说了出来,程招娣的眼中立刻浮出了水光,“我,我就是觉得他们可怜,你们几个孩子的心肠怎么这么硬……”
敢情就她一个人善良,他们都是自私自利的小气鬼。
刘好好像没有看到程招娣那求助的眼神似地,自顾自地啜着粥,她并不是认为程招娣喜欢帮助人不对,但是凡事都要量力而行。
前世她小时候是跟着自己的外公外婆生活的,外婆就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无论是家里的亲戚,还是邻居朋友都受过她的恩惠。
那时候谁家都不富裕,哪怕是外公外婆那样的知识分子家庭,虽然比农村的生活要好一些,但也是几乎没什么油水的。
外公外婆却有一颗真正慈悲的心肠,在那种情况下,遇到那些生活困难的亲戚朋友,甚至是萍水相逢的病人,他们都能帮则帮,甚至还亲自上山采药来帮助那些缺医少药的人。
他们经常帮助别人,却也知道帮人也要有个度,帮人不是施舍,也不是供养,是雪中送碳,是拉人一把,对那些帮不了的人和事,他们同样也能坚定而遗憾的拒绝,所以他们这一生受到了许多人的尊重和敬爱。
乐于助人是好的,但是自家勒紧裤腰带,喝着清粥白水,却把家里的东西拿去供养那些并不比自家过得差多少的人,养成他们凡事都伸手张口的习惯,还觉得这就是“善良”,在她看来,这分明就是“圣母”。
第一百零三章 四叔公
(全本小说网,HTTPS://。)
程招娣抹着眼泪,一屋子的人却没人想来安慰她,刘天天还不住冷笑着,她越想越委屈,觉得自己生出了一窝白眼狼。
刘好好慢慢喝完粥,觉得把程招娣晾得差不多了,也让她难堪够了,这才放下碗,定定地看着眼睛红红的程招娣,“阿妈,帮助他们没有问题,但也要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起码得保证我们一家吃得饱穿得暖,他们仨读得起书的前提下,你说对不对?无论是阿舅他们还是大姑他们,都是咱们家的亲戚,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呢,要能帮是该帮一把,可是咱们家也不宽裕,你看我们自己还是吃着这种稀拉拉的地瓜粥,平时连个鸡蛋都舍不得吃,却把一篮子一篮子的鸡蛋拎给他们,你觉得合适吗?”
“我知道,你们就是嫌我每年拿回你们阿舅家的东西太多了,可你们也不想想,他们是你们的阿舅啊,是我看着长大的,今后你们要是出嫁了,也得这么照顾家里的向上……”程招娣委屈地说。
“我可不用阿姐们照顾,我可以靠自己,”刘向上闷闷地说,“我是男人,哪里有靠女人的道理?长大以后我还得保护她们,照顾她们呢。”
程招娣不可置信地看着刘向上,就连一直低着头不吭声的刘长生都皱着眉头看着他们,“你这说的是什么胡话?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她们三个出嫁了自然有婆家负责照顾,哪里轮得到你去照顾?”
刘长生被自己的姐姐整怕了,生怕这三个女儿会变成贪得无厌的刘金凤来喝他独子的“血”。
“我们四个都要好好上进,今后互相扶持,谁都别说什么照顾不照顾这种没出息的话。”刘好好笑道,自动屏蔽了刘长生那狭隘得让人不想听下去的话。
程招娣和刘长生觉得她这话说的挺好听的,可又好像有些古怪,倒是三个孩子挤眉弄眼地笑了起来,他们才不会像大姑和舅舅们那样没出息,要靠人施舍过日子呢。
“咦,小刘老师来了?”正在吃饭的老李放下碗筷。
“李老师,打扰您吃饭了,没事儿没事儿,您先吃着,我在门外等一等。”李家大门敞开着,屋里四个人围着一张小方桌正吃着饭,小的是老李的两个儿子,另外一个臭着脸的则是老李的妻子了。
刘好好的记忆中没有这个女人的任何影子,因为这是她第一次来老李家,可见过去她没有和她有过接触,可是看上去却十分眼熟,那就应该是前世了,她在前世见过这个女人。
“我吃好了,来来来,喝水喝水。”老李忙前忙后地招呼着。
“我说几句话就走,别忙了,是关于科学讲座的事情,就定在下周三,您看可以吗?如果可以的话我就通知下去了。”刘好好忙道,那个女人的眼神如两柄利刃,看得她都不自在了。
“没问题,时间你定,我都有空。”老李满口答应。
“小实验的东西有没有什么缺的?我来想办法。”
“都是过日子常见的东西,到时候我带过去就好了。”
“行,那我就先走了。”刘好好朝老李的妻子点了点头,算是招呼了,这位李夫人却十分倨傲地装作没看到,依旧是臭着一张脸。
刘好好刚走出李家的门,就听到身后传来阴阳怪气的声音,“你也是四十好几的人了,和一个十多岁的小姑娘瞎混什么?”
“什么瞎混,这不是给孩子们做科学讲座吗?”
“科学?这种乡下鬼地方还有什么科学?都到了这个地方了,你真当自己还是那个李教授啊?”
“好了好了,别说了,我知道我不是……”老李狼狈地求饶。
刘好好脚步不停,身后的声音越来越模糊,可是记忆却越来越清楚,她终于想起来那个女人是谁了。
她没有见过她现在的样子,却见过她年老时的样子,一样的骄矜高傲,颐指气使,只是脸上多了许多皱纹,一头的黑发也成了白发。
过去她得喊这个女人婶婆,而老李是她外公的四弟,原来h大的教授,在八十年代举家移民海外,最后客死异乡的李际远。
前世她从未见过这位四叔公,因为她记事起,李际远就已经因病在国外去世了,这件事让外公外婆惋惜了很久,这是她对四叔公唯一的印象了。
后来四婶婆回来过一次,在她的外婆家小住了一段时间,她记得这位骄矜傲慢的老人家时时刻刻都流露出一股浓郁的优越感,从骨子里看不起国内,当时她觉得不满,还在外婆面前埋怨过,外婆的脾气好,和什么样的人都能交上朋友,这位难搞的四婶婆也只有外婆能够搞得定。
那时候她才知道这位高傲的四婶婆原来是南洋富商家的千金小姐,读书时看中了李际远,不顾家里的反对,一定要嫁给他,后来她一家人都在国外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只有她一个人留在国内,还被下放到农村,农村的苦日子让过惯了好日子的她心理失衡,常年的怨恨完全扭曲了她的性格,当年的爱情也不复甜蜜。
后来虽然有了机会带着丈夫、儿子出了国,但夫妻俩的婚姻关系还是十分紧张,李际远积郁成疾,不到六十就早早去世了。
原来那位素未谋面的四叔公,是个这么善良有趣的人啊,她有些心酸。
“好好,你又跑哪里去了?”唐明亮跑得满头是汗。
“校长,怎么了?”刘好好一脸奇怪地看着她,“趁着中午休息,我过来和老李说说科学讲座的事情。”
“上头来人了,说是要来做什么田间调查的,我哪敢和那些人打交道啊,走走走……”唐明亮没头没脑地拉着她就往外走。
“上头来人做田间调查也该由公社和生产队长陪着啊,你这个小学校长跟着凑什么热闹?”刘好好一边走,一边打趣道。
“话是这样说啊!可是刘祥那一口普通话外地人哪里听得懂?公社张书记在那里直皱眉头,他也吓得不行,非要把我抓去帮忙,我一看这场面哪敢进去啊,找了个由头就溜出来找你了。”唐明亮理直气壮地说。
第一百零四章 来人
(全本小说网,HTTPS://。)
“你也不是没见过大场面的人,那几个下放干部个个都是文化人,你不是和人家相处得挺好的嘛,怎么这时候露了怯?”他那紧张的样子让刘好好觉得很好笑。
“这回不一样,这回来的人来头好像很大,”唐明亮神秘兮兮地说,“公社书记亲自陪着下来的,而且张书记对那带头的人态度可好了,我看刘祥在旁边站着也出了一身的汗。”
刘好好神色一正,生产队里也不是没有来过外人,但一般都是由个小文书带下来就了事了,哪里需要公社书记亲自出马?
在这个小山村的老百姓眼里,公社书记是什么人?那可是和天一样大的大官。
看来来的人级别不低,而且还在位子上,但是会下来做什么田间调查,应该是个没什么实权的文化人,没有实权的文化人能让张书记这么看重……
她的脑子飞速转动着,瞬间推断出两种最具有可能性的答案,一个是这个人和张书记沾亲带故,另一个则是这个人不仅和张书记沾亲带故,还是从某个重要位子上落下来的。
显然是第二种可能性比较大,看来这位张书记不仅是一个有雄心壮志的人,还是一个很敏感的人,当然做他们这一行的,在某方面的嗅觉都要比普通人敏感许多。
不过大目生产队这个地方,穷山恶水的,要风景没风景,要文化没文化,她实在不明白这里有什么田间调查可做的。
生产队那简陋逼仄的办公室里,团团围坐了七八个人,刘祥甚至都没敢坐下,陪着笑脸站在一边,一看到唐明亮和刘好好,就像看到了救星。
“书记,这是大目小学的唐校长和刘老师。”刘祥连忙用他那带着浓重口音的普通话介绍道。
“书记好,各位领导好。”刘好好用字正腔圆的普通话脆生生地说道,这位张书记是外省人,最烦他们南省的口音。
公社张书记的脸上浮起了一丝笑意,在座的几位陌生人似乎也是微微松了一口气,刘祥和唐明亮更是整个人都放松下来,果然有刘好好在,就不会有错!
“小刘老师,坐下来说,我给你介绍一下,这几位是省里语言学研究会的同志,国家让他们来我们这儿调查研究南省方言的情况。”张书记的态度算是难得的和蔼了,刘祥站在一边搓着手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能干搓着手赔笑。
“书记,我们生产队一定会好好配合!”刘好好看了刘祥一眼,刘祥只顾着拼命点头。
“那就好,他们几位同志会在你们这里住上一段时间,你们好好安排,他们粮票照交,没什么问题吧?”
刘好好又看了刘祥一眼,他这时才反应过来,用口音浓重到外地人根本就听不懂的普通话答道,“没问题,没问题。”
“书记,您放心,我们刘队长是个妥当人,一定会把这几位领导安排好的。”
“别叫我们领导,当不起当不起。”几个陌生人中为首的是一个四五十岁的中年男人,戴着黑框玳瑁眼镜,看上去十分斯文。
“还是叫老师吧,”张书记想了想,“这位是带队专家赵老师。”
“赵老师,您好!”刘好好从善如流地改了口。
张书记满意地点点头,“我来金花公社工作不久,这还是第一次来你们大目生产队,也算是下乡调研了,你们给几位老师,也给我介绍介绍你们生产队的情况吧。”
刘祥的脸顿时又变得通红起来,介绍情况是没问题,可是张书记是个外省人啊,他刚才和张书记说了半天的话,结果人家压根就没听懂几个字,脸色还越来越难看,现在让他介绍……
他抖着手擦着额上的汗,脸色早由通红变得酱紫了。
刘好好给了他一个安抚的眼神,起身给几位添了茶水,这才慢慢用她那堪比播音员的悦耳声音说道,“我们大目生产队位于金花公社西南部,距离公社十公里,步行大约一个半小时,面积约有六平方公里,现有队员两百五十九人,分布集居于桃花溪狭长的腹地……”
刘祥目瞪口呆地看着她,只见她从口里不停地冒出一连串数字,面积、人口……竟然连他们每年上交给国家多少粮食和副产品都知道,这些数字连他都背不住啊。
张书记听得频频点头,其他的人也听得聚精会神,她却话锋一转,微微笑道,“书记,不如我带您和几位老师到我们生产队里走一走,看一看……”
“好!凡事都要实地调研,才能看到真实的情况!”张书记也来了兴致,毫不犹豫地起身,跟着她走出逼仄的办公室。
“这就是贯穿我们整个生产队的桃花溪,桃花溪是水龙溪的支流,水量丰沛,给我们生产队提供了淡水资源,我们是沿海地区,就连打下去的井水都带着咸味,所以平时我们的人畜引用和灌溉都依靠桃花溪的水。传说过去桃花溪两岸遍植桃花,春天桃花开的时候,花瓣飘落在水面上,景色十分美丽,因故得名桃花溪……”刘好好的描绘给初夏的景色添了几分色彩,听得几人悠然神往。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此地真乃桃花源也。”赵老师扶了扶眼镜感慨道。
刘好好眸光微闪,现在敢“之乎者也”掉书袋的人可不多了,听他的口音和张书记的口音相似,应该是一个地方的人,果然是沾亲带故。
“我们这儿过去也不是桃花源,”刘好好一脸伤心愤慨,“因为沿海,所以过去我们村子常常受倭寇的骚扰劫掠,老百姓受尽了苦楚,倭寇们一上岸,老百姓就往那座山上跑……”
她伸手指了指不远处的山林,“大目村的土地贫瘠,受海水的影响,大多是盐碱土地,粮食产量很低,哪里有多少存粮,倭寇们搜不到东西,就放火烧山,烧死了许多贫苦的老百姓……”
有两个年轻的女孩子像受到了惊吓一样低呼一声,其余人的脸上都露出了不忍的神色,就连张书记也摇头叹息。
第一百零五章 借调
(全本小说网,HTTPS://。)
刘祥和唐明亮听得是一脸懵,什么桃花溪边有桃花,还有什么倭寇烧山,他们在大目村生活了这么多年,从来都没听说过,刘好好却说的煞有介事的,搞得他们都开始怀疑人生了,不知道是自己太孤陋寡闻,还是刘好好满嘴瞎话。
这个时候,刘好好话锋再一转,又转到了现在的新生活,一改刚才的沉郁,变得十分欢快,又是上头的政策好,又是公社的大力支持,生产队的发动有力,队员们个个充满干劲……总之是从上到下通通夸了一遍,就连张书记都被她含蓄地夸得连连微笑。
刘祥和唐明亮随着她的话向不远处望去,那些在地里干活的人还是像以前那样面无表情,可被她这么一解说,好像一个个都真变成了充满着积极向上的昂扬斗志,脸上洋溢着无穷的希望和喜悦的先进队员。
刘祥打了个激灵,刘好好这张嘴真能把黑的说成白的,死的说成活的。
“小刘老师,看的出来你很爱你的家乡。”爱掉书袋的赵老师笑道。
“爱国爱乡是人的天性吧,我觉得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家乡都不爱,一定也谈不上爱国。”刘好好颇有些自豪地笑道。
虽然在介绍大目生产队的情况时,她的嘴里真真假假,八分假两分真的,但刚才这话倒不是她装模作样。
无论前世今生,她都是地道的h市人,从小在这里长大,她的亲人朋友也都生活在这里,对这里充满了感情。
如果不是因为用心用情,她也不会将h市的市情资料烂熟于心,在帮刘祥他们整理生产队的资料时,将生产队的情况一一记下,固然一部分原因是她的职业习惯,但更多是因为她想要更全面地了解这里,只有了解了,才有可能深入地分析不足和原因,在将来努力地去改变它。
谁没有故乡?无论走到哪里,最难割舍的就是自己的故乡?上头下来的这几个人都是外乡人,刘好好的话牵起了他们的乡愁,一时间几人都沉默了下来。
刘祥和唐明亮又是一脸懵,这是怎么了?是哪里说错话了?
“听张书记的口音,应该是霖省人吧?”刘好好主动打破了沉默。
“你能听得出来?我很小的时候就跟着家里南下来南省了,就连霖省话都说不好了,你竟然能够听得出来?”张书记大为惊奇,但听得出来她的猜测让他的心情变得很好。
“口音虽然不重,但还是能够听出一点点,”刘好好也笑道,“霖省是个好地方,自古以来人杰地灵,名人辈出。”
“霖省的地理位置好,土地大都是平原,交通又便利,所以商业发达,读书人也多。”赵老师笑道,“我的口音比张良还要重,你肯定能听得出来吧。”
“是,您的霖省口音比较重,应该是成年之后才离开霖省的,而且您的口音中还带了一点儿京腔,应该是在京城读的大学吧。”
“真是绝了!听口音也能猜出来这么多,”男人惊奇地大笑出声,“张良啊,没想到这小山村里还有这样的人才!”
所有人都目瞪口呆,对他们来说,只能听出来这个张书记和赵老师是外地人,哪里能猜得出来什么霖省京城的。
刘祥想起之前赵寡妇的事儿,眼中又多了一丝敬畏,刘好好简直就是个神算子能掐会算啊!
“小刘是个人才,”张书记笑着点头,“还写得一手好文章,她写的文章代表我们公社在市里得了一等奖,市里还特地表扬了我们公社。最近公社正准备成立一个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工作组,趁着今天大家都在,小刘,你愿不愿意借调到工作组来做文书?”
刘祥和唐明亮都懵了,无所适从地看了看刘好好,又看了看张书记,就这么把刘好好调走了?他们一点心理准备也没有啊。
张书记压根不打算征求他们的意见,他看重的是刘好好,征求的也只是刘好好的意见。
刘好好却抬眼看了唐明亮一眼,不知道是张书记年轻气盛,性格强势,还是现在并不那么注重规矩,要借调一个人首先得先征求原领导的同意,这是最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