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海明-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吴凤座下的安宅船与鹰船汇合的时候,吴凤也看到了那人烟,那是个小村子,离近了看其实就是一个小渔村。
约有四五户人家,岸边停着点点的小渔船,以供出海捕鱼,沙滩上还有很多的晒着的渔网,看那些房屋的建设都是砍下的树枝堆架起来,然后裹上海泥,茅草铺顶在加一层海泥压实,这应该是个汉人的小村落。
………………………………
第十三章 夺人
约有四五户人家,岸边停着点点的小渔船,以供出海捕鱼,沙滩上还有很多的晒着的渔网,看那些房屋的建设都是砍下的树枝堆架起来,然后裹上海泥,茅草铺顶在加一层海泥压实,这应该是个汉人的小村落。
这个渔村的位置实在是太要命了,他们正是靠着入海口处,任何经过的船只都会被他们发现,自己在这条路上要尽量的隐藏自己的行踪,现在被他们看见了。
单眼李已经被自己干掉了,依吴凤对吴平的了解,这位老船主一定会派更多的探索船出来找寻他们的下落。
他们一定会顺着海岸找到这里,接着会去问这些渔民,自己的行踪就无法得到隐藏,所以为安全起见,所有的人都要带走。
这种事肯定不用自己干啊,对吧,吩咐一声就行了。
吴凤也没墨迹,转脸对南中信吩咐道。
“你带着50个人下船,坐着小船把他们一点点的运到后面的那些商船上,告诉那帮渔民他们必须跟我们走,让他们自己收拾东西,然后你们再搜一遍,看是否由遗漏,绝对不能有一人不走。
如果他们有人敢不走,就拿刀逼他走,如果有人敢炸刺,剁了他的头,给他们看,然后把尸体剁碎了,喂鱼。
告诉大家,如果对方很老实,不要杀他们,也不要为猥亵妇女,更不能掠夺的财物,到了我们的目的地,我自有财物赐下,听懂了吗?”
“奥。”
吴凤还是要提醒他们的,自己手下的武士能征善战,武艺也都不错,但是这几年跟随自己打家劫舍,军纪还是挺乱的。
因为吴凤打家劫舍,每次只要劫了船,船上的人很少会留活口,男人基本上就全部杀光,割破喉咙扔进海里,女的呢,就是赏给弟兄们,弟兄们发泄过之后,也是扔海里喂鱼。
吴凤早已知道自己成年就要自立门户,自己不能收留太多的平民,在海上,妇女一旦开口留下一个,后面的就都要留下,那就一不做二不休割掉喉咙算了,只有个别的、有特殊情况的会被留下,绝大部分女人第二天就被做掉了,不要影响到大家的工作热情嘛。
还好,吴凤平时对自家手下的武士都是不吝赏赐,而且提供甲胄,所以武士们对他都十分的尊敬,敢为之效死。
再加上吴凤练兵很严厉,因为他深知海上战斗虽然说是靠的是个人勇,但是严格的军纪也是有很大的增强作用的,而且不可能永远都在海上走,像以前去浙江港口,上岸出售葬赃物,在路上跟明军打起来,也多亏是明军武备松弛,战斗力弱,要不然自己的这帮只注重个人武力的武士很容易就被敌人的用军阵给打败了。
所以吴凤练兵,很注重自己命令的威严性,任何人敢质疑或违反,轻则鞭刑杖罚,重则直接杀头。
麾下的武士听到命令之后,也明白了主公的意思,也没人敢去尝试违抗军令的后果。
数十人乘坐数只小舟,驶向渔村。
渔村的人远远的看到这支明显的带着倭国特色的船队,心中也很是不安。
他们都是福建的船民,因苛政逃到这里的,这海上的海贼的恶名他们当然听过,而这倭寇的凶名更是让人闻之胆寒。
现在这帮强盗乘舟而来,必定不是什么好事。
大家都在收拾东西准备逃往山里。
但是这入海口都是河沙堆积而成,沙地绵软,一脚踩上去,便会莫入其中,直掩住脚踝,行动不易。
现在又是举家而走,老弱妇孺行动本就缓慢,现在又走在这滩涂上,更是难行。
村里青壮看到如此情形,便自发留下殿后,这渔村里的壮力还能凑出十几个,一个个都把藏在家里的弓箭、短刀找了出来,准备拼死掩护老弱离开。
在大明初期,大明律明确规定,民间只有卫所军户家中可用有兵甲,非军户是不能藏的,凡藏兵器者,便已盗兵器之罪论处,而要是藏铁甲3副以上便要杀头,那个时候这条令还算执行严苛。
但是明中期之后,这些条令便好似已无执行可能,民间的甲胄还算是禁着的,但是兵器已无禁的事情。
弓箭更是在民间普及。
这弓箭虽然赶不上军队里的,但也是民间人家自己能做的最好的了,皆是小稍弓的样式,弓力也不弱,弓力约有50磅左右,可抛射百步。
这帮人从福建逃来这里,手上也是有些本事的,皆是能开弓,能打能拼的血性汉子。
………………………………
第十四章 人命如草芥
这帮人从福建逃来这里,手上也是有些本事的,皆是能开弓,能打能拼的血性汉子。
他们一帮人在一中年汉子带领之下在岸边,一字排开,这汉子从背后箭囊中抽出一枝箭,对对距离,弯弓搭箭,便一松手,放箭出去。
看到一枝箭飞来,南中信并未惊慌,十分从容右侧身子,往前轻移,身子微蹲,左手握住刀鞘,右手握住刀把,猛然一抽刀。
抽向那支箭,将其抽飞。
这枝箭抛射而至,岸边海风太大,居然还可射至眼前,可见这汉子的箭术极为高超,但是他身边的那些青壮年基本上没几个人的弓箭水平能跟他相提并论。
刚刚只是射了一箭,来看一下抛射的距离能不能到,也算是校射的一种。
而他看过这一箭的结果之后,重新弯弓搭箭,而旁边的青壮也按照他的手势跟着举弓,在同一角度下准备好。
然后在这中年汉子的一声命令下,就是一起松开弓弦将箭镞抛射过去。
现在小船距离岸边已不足百步,所以抛射的距离正好可达,前面的几艘船皆是插中箭镞,还有不少落入水中,只有一两枝箭射中武士。
但是这么远的距离箭镞威力已经不强,而且武士基本都穿铁甲,甲胄关键部位全有铁甲防护,所以就一两枝射中了,也只会擦出一抹火星飞了过去,或者直接在铁甲上撞个小坑,反弹了出去。
而因为是抛射,那中年汉子的箭术也得不到最大的展现,他虽然射中了,但是却根本破不了甲,除非他能在这么远的距离,还能射中敌人的眼睛和喉咙这样的致命部位。
而且在这个距离上,铁炮已经能发挥作用了。
铁炮的杀伤距离为200米,合成此时的步数便为300步。
其有效的杀伤距离50米,也就是75步。
现在即将就要进入铁炮有效的杀伤距离了,南中信已经命令各舟上的手持铁炮的武士准备,可准备击发射杀敌军。
南中信撇了一眼射中船舷的箭镞,微微咧嘴一笑。
二十杆铁炮将准星牢牢的对准岸上那帮不断射箭的渔民,南中信环顾了一下周围的武士,大喝:“开火!”
“砰砰……”沉闷的铁炮声响过。
十数枚铅弹飞速的朝那些渔民砸了过去。
那中年汉子刚要搭上箭镞,一枚铅弹便砸中他的喉咙,身形猛然止住,喉咙多了个血窟窿,破碎的喉骨飞溅四处,那冒开的血窟窿在呼呼的往外冒着血。
双手已是无力抓住弓箭,一松力,任其掉在滩涂上。
一双因常年抓握渔网,手上裂缝四处的大手下意识的往回伸,紧紧的捂住伤口,想让血不要再往外涌,也想让自己可以再呼一口气,但是这只能是徒劳,血透着指缝往外渗出。
他的眼睛睁得圆圆的,像是想要把眼珠子瞪出来,脸色已经发紫,这是缺氧了,他根本呼吸不到空气,只能发出呵呵的沙哑声。
身子慢慢的想往后仰,而在这时,左胸口又中了一枚铅弹。
左胸被冲击力带的身子一歪,身子也弓了下来,本来想要后仰的身体也跟着停住,改了方向,变得向前,身子直愣愣的向前摔倒,脸直接掩在沙里,血也汇成了一条小河。
而他身边的这十几个人也被铅弹打中了6个人,直接被打破肠肚,鲜血、肠子、碎骨淌了一地。
而没中铳的几个人现在也是吓破了胆子,他们又不是海贼,平时难能见到这种情景,现在见到身边的朋友惨死,平时再怎么好勇斗狠也是无用。
扔掉弓箭,拔腿就跑。
他们想追上妇孺,赶紧逃进山里。
可惜晚了,武士们在船上,像打靶一样,把这些青壮一个个打翻在地。
不断的有人在跑的途中,突然背后有一枚铅弹砸中,在前胸穿出,惨叫着仆倒在地。
南中信冷笑着看着这一切,这帮渔民在一开始射箭的时候就注定了现在这一幕的发生。
己方在海鲨团和这海上,也是有点名头的,靠的就是这狠辣手段。
现在对方先动手要是还放过对方,传到江湖上,主公的脸就丢光了。
南中信向左右喝道:“还不快划船,不得让一人走掉!”
“奥!”
划船的武士加快速度,而手持铁炮的武士也更加专注的狙击剩下的妇孺,刀已经落下了,当然不能砍到一半,要砍到底才对。
吴凤远远的在安宅船上看着这一切,在那帮渔民放箭的那一刻,吴凤的目光就冷了下来,这帮泥腿子找死!
他没动,就是站在船头,看着那些青壮被铁炮打死,看着那些妇孺被武士追上,从身后一刀劈死,看着这座渔村隐藏在大火里。
吴凤以为他看着这些人惨死,他会心有触动,但是没想到,看到最后,心境毫不变化,人命已无轻重。
眨了下眼,饿了。
慢慢转身,回了船舱,吃饭。
………………………………
第十五章 海港
这座小渔村只是旅程里的一个小插曲,天要黑了,船队还要赶路呢。
不能靠岸了,那样太耽误时间,就住在船上,借着夜色沿着海岸线前行。
当天夜里天气还好,并未有强风,但有微风,船队顺风而行,倒也不用费力,只是到了后半夜,这天慢慢的下起了细雨,冷意也更浓一些。
船上的船夫和驻守的武士也都在甲胄或衣服外面披上了蓑衣,带起了斗笠,火盆也生得旺旺的,以供他们取暖,在海上一定要注意保暖,一旦感染风寒,缺乏有效的医疗手段,很容易就会病死。
吴凤昨晚在船舱之中仔细研读了这么多年画下的各类海图,来确定航线,来归拢自己现在掌握的这些资源,这海图堪比金子,这都是一点点在海上摸出来拿人命换来的。
昨天晚上看着海图,一直看到将近凌晨才决定睡觉休息,到了明天早上基本上就快要到基隆港了,那样的话,明天还有一堆的事要去忙,要休息好才行。
早上辰时,整个船队已经慢慢的苏醒过来,大家已经行进边捞鱼,准备熬粥准备早餐。
吴凤被敲门声惊醒,迷迷糊糊的从床榻上坐起来,甩了甩脑袋,让自己渐渐的清醒过来,穿上衣服走出船舱,向掌舵的询问现在已经到哪了,可有发现什么好的港口?
武士回报这一路行来,并未发现什么优良的港口,航线好像转了一个大圈,拐了一个好大的一个弯,现在这山石悬崖已经慢慢的在减少了,现在早晨雾气还没散,也看不到远方还有什么东西,但是沿海岸而行,倒也并没发现什么别的状况,吴凤命令他保持船队跟海岸的距离,以防触礁,让大家先用餐,用餐之后,张开之前几处闭合的风帆,接着向着目的地前进。
上午巳时,船队沿岸而行发现高耸的山崖已经消失,出现在眼前的则是连绵不断的小丘陵,吴凤定定的看着这片土地,快到吉隆了。
船队接着往前行进,突然发现前方的丘陵之间出现了一个天然而成的断层,一个入海口,突然的出现入海口之外,正好有一座海礁挡住猛烈的海风,这不就是一座天然的海港。
吴凤知道这到了自己的目的地,后世的基隆港。
基隆港位于台湾本岛之北端,在富贵角与鼻头角中间。港之东、西、南三面层峦环抱,港口向西北开敞,而向西南湾入内港,成一长约2000公尺,宽约400公尺之狭长水道,兼具军港、商港等多种功能,为北台湾的优良港湾。
此时基隆港两侧的山角还没起名字,富贵角和鼻头角的名字也都没有出现,但是吴凤观其地形,此两座山叫上,如建两座炮台或棱堡,便可叫这地形变得易守难攻,这里正处在入海口,此处只有这一条险道。
如敌人进攻,只要在这海港之内的水道拐弯之处埋伏下战船,将敌人诱入水道,然后炮台封住敌方后路,己方战船突然杀出,便可将敌人尽没于此,此乃真是一座天然良港,也真是一处兵家必争之地。
只是大略观察了一下这里地形,吴凤心里便有了思略。
吴凤看着这座港口,心里明白自己基业的第一步就要落实了。
当下命令整个船队顺着水道进入港口深处,在港口尽头的平坦岸边,安营扎寨。
此时,这片连绵的丘陵一地只有原住民凯达格兰族在这里居住,他们基本上都住在高山之上,很少会来这海港之处出海捕鱼,所以船队在水道尽头平坦之处安营扎寨的时候,并未发现有他人存在,但是早晚要和他们打交道。
此时的山民多桀骜不驯,晚上要多设几个岗哨,以方有人心怀歹意,来偷营。
这是一处隐藏很深的海湾,在这片海湾之内可以停船上百,这简直就是老天爷给予的一个恩赐,而这恩赐现在归吴凤了。
船队已经在这里安营扎寨,周围的山上树木很多,伐木建起木屋,很是方便快捷。
三天之后,山上已经有了竖排的木屋,最大最靠中心的一座就是吴凤的居所。
这次因为建房子建的要迅速,所以并没有什么很有明国特色,很有日本特色的那种木楼,都是非常简单的那种,一排排的木桩固定好了之后,然后盖上屋顶,再铺上稻草。
虽然看起来不美观,但是也能住人的,而且十分的便利、迅速。
山上的猎物很多,但大多都是一些小动物,像是野兔、山鸡之类,一些大型的像是山鹿、野猪并不是很多。
这三天时间,吴凤在那这片海湾之处建了一个码头。
码头要选用石头来建,之前建的那个木制的码头只是用来应急,真正的想要用的时间长久的还是要用石头来建。
奴隶们日夜不休轮班倒的开始开山挖石来修建这座码头,船上的工匠也在寨子里建起了作坊。
这里原来叫做基隆,基隆这个名字是凯达格兰族闽南语的直音,吴凤并没有改名字,就接着叫基隆吧,别叫鸡笼了,一个名字而已,换两个谐音字就好。
现在重要的就是要把这里全部掌握住,建设已经开始了,而很多的武士也被外派出去,开始探测周围的地形,观察周围的山民分布。
经过两天的探索,确定了在离这座港口20里的地方有一个凯达格兰族的大型部落,并没有仔细去看,只是发现那里有人烟,观察了一下炊烟的数量和分布,就都撤了回来。
虽然派出的武士也都是在萨摩岛上的山林里长大的,但是这里毕竟是他乡,在这基隆的山林之中,己方肯定是不如对方更对这山林熟悉。
行走山林之间,肯定也不如对方上山下山敏捷。
所以只是在营地寨子的周围设下岗哨,并未再往山林里深入。
………………………………
第十六章 以和为贵
山林之中砍伐树木,开垦土地,引入泉水,种粮这都需要时间,山林之间不好种地,但是可建设梯田。
基隆别称“雨港“,主要原因为基隆时常多雨阴湿的气候所造成。
进入冬季时,基隆正好处于东北季风从中国大陆北方南下至台湾的迎风面地带,加上多山的地形干扰季风进入内陆,导致基隆在每年12月进入冬季后,便笼罩在阴湿多雨的气候当中,但下的雨多为绵绵细雨;特别于冬季和春季交际之时,基隆港区及市中心时常发生大雾,严重时甚至使基隆港的港务运作被迫完全停摆,但也有不少人将这种天气赋予“雾锁雨港“的美称。
这里降水丰富,建好梯田,便可方便种植水稻。
民政这种事吴凤不远担着,所以他果断的把这些事全部交给山本南次郎去做。
山本曾经是立花家的侍大将,也干过奉行的活儿,民政对他来说也是轻车熟路的,之前吴凤的小团伙的一些民生的事务就是由他来主持,现在有了安居点,怎么安排耕种,怎么安排所建码头,他接手安排也不麻烦。
吴凤也就当了随手掌柜。
他平时做的就是带着手下的武士四处上山去探察周围情况,来判断周围的原住民对己方的态度。
…………
吴凤慢慢的用手拨开挡在眼前的树枝,在这片山林里,数百年没有伐木队的进入,这里的树都长得很高大,很茂密,可以很好的隐藏住吴凤一行人的身影。
前面的山头里就是那个原住民的部落了,吴凤在慢慢的观察他们,而身边的武士则分散在周围,目色专注的警戒着。
这个部落就在那个山头上,远远的望去,他们的房子就好像半掩在土地之下,只能看到一小截的围墙和那有点类似圆锥形的茅草屋顶,房屋聚集的中心有一块面积很大的空地,好多的老人好多的孩子在那里坐着,好多的妇女在那里好像在编织着什么东西。
男人很少,只是在部落的外围发现一些,他们背着自制的弓箭,腰上别的石斧、石刀,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警戒着。
男人的数量太少,像这种部落里面最重要的其实就是男丁,就是勇士,而现在来看的话,按照看到的人员比例,男人实在是太少,就只有部落外围的一点人,不对。
应该是大部分的男丁都在外面,在这片山林里面狩猎。
自己现在靠这个部落这么近,说不定已经被人发现了。
虽然自己带的这些武士挑选的都是从小在山林里长大的山民,但是碰上这种从小在这片山林里长大的原住民,胜算还真是不够大。
不过大家身上都穿具足,虽然为了爬山方便,把笼手和护胫都给摘掉了,但是剩下的也能很大程度的来防护自己。
就在这个时候,吴凤突感感觉有人在窥探自己,按感觉他慢慢的微抬了一下头,朝自己右侧的这棵大树,慢慢的抬头瞟了一眼。
这棵大树长势奇高,高约十米。
吴凤抬头的时候微微看到在树冠里好像有一张人脸,在看着自己,而且看到那张人脸的旁边好像有长弓的弓弰露了出来。
看完之后,吴凤知道要么是身边已经被人给摸进来了,要么是这颗树上本来就有对方的警戒哨,自己摸过来的时候并没有发现。
吴凤淡定的继续观察这个部落,因为他刚刚看见树冠之中的那个男人虽然手里拿着长弓,但是并未把弓张开,说明他并没有现在要跟自己动手的意思,那么不妨先假装没有发现他,先退出这片林子再说。
现在是在别人的地头上,强龙压不过地头蛇,旁边的几棵树上说不定还有警戒哨,现在先退几步再说。
吴凤面无表情的向周围的武士挥挥手意思要走,用日语吩咐大家:“我旁边的树上有人,先退出去,你们边退边看看周围的树上是不是也有,动作别太刻意,自然点。”
刚听到树上有人的时候,吴凤周围的武士本能的就是握刀,但是听到吴凤让大家自然点退出林子,便把手微微松开,装作很自然的观察了一下周围,抬头的时候也只是微微抬了抬,眼睛向上瞟了瞟。
护卫武士再向外走的时候,看似放松,慢慢的但将吴凤护在中间,一行人慢慢的退出这片林子。
出了林子,吴凤询问他们,在林子里一共发现了4个警戒哨。
吴凤想了想,让他们留下两小袋子海盐,便带人回了驻地。
能不动手最好不动手,原住民很记仇的,一旦动刀子,这个部落就不能留了。
盐是硬通货,钱对对方应该用处也不大,但是两小袋盐对于部落来说应该也是一个比较重的见面礼了。
自己初来乍到,刚来就开撕,太不地道,还是先把自己的地方给收拾好再说。
这几片山林自己就算不进也没什么关系,最重要的地盘还是港口那里。
港口那边的周围的两座山角和旁边的丘岭上的山林收拾起来也需要一段时间,在这个小部落跟自己之间设下几个哨岗来看着他们就好了,还是先做自己的事情,尽量不要跟他们有什么不好的接触,而且刚刚他们面对自己也没有下狠手,那么最好还是不要有冲突的好。
这个部落收到了吴凤的两袋海盐,他们很高兴,大家就好像有了默契一样,虽然上山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