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恩怨情仇心-第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剩下的村民却说,这伙盗贼约三百五六十人。各处盗贼人数不一,且官府近日设置的关卡上,未见大批人众聚集起来,在道上行走。因此怀疑这五个案件,是多个团伙作下。”

    那镖师点头道:“如此说来,现下各个山寨的贼匪,倒真不少!”

    郑四海却道:“以我之见,这五件罪案,先后所犯之地,是沿着山西、河南转折向江苏而来。时间上的次序,正与遭难村镇地点吻合,作案手法也极其相似。这几起案子,想必是同一伙山贼所犯。我等不知对方底细,料想从前与其无甚交情。敌方如此凶残,自是小心为上!”

    另外一名镖师笑道:“如此一来,咱们本次押镖,岂非危险异常?那么,总镖头为何不见惊恐?”

    郑四海笑道:“惊恐?你说得也太紧张!我等押镖自是应当小心谨慎,防出大错。但若真有敌人侵来,咱们四海镖局,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自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言及此话,他豪气顿生,哈哈大笑起来。

    众镖师也跟着大笑。

    这时,郑四海只顾着玩弄手中的玉簪子。这是他本次在京城所购买,准备回家送给女儿,给她一个惊喜。

    这玉簪通体晶莹透亮,是用稀有的好玉琢雕而成,虽说不上价值连城,却也耗资不菲。

    郑四海此时心中在想,女儿看到这个玉簪,定会高兴不已。念及此处,心底不禁涌起一阵温馨。

    这时,一位探路的镖师来报:“总镖头,前方似有不妥,看样子,道路两旁埋伏有人,不知是否前来劫镖的贼人!”

    郑四海不显惊慌,对那镖师说道:“派几个人,去打探一下,让大队停下休息。”

    “是”那镖师领命之后,便奔向前方。

    “难道当真有人劫镖?”郑四海极目远眺。

    远方道路两旁,杂草丛生,茂密肥厚,高及人腰,草顶窸窣而动,内中似乎伏有大批人马。

    郑四海心道:“现下离苏州不远,已近热闹城区。况且,本次押镖,我已带同镖局中大多镖师,少说也有六七十人。可谓精英尽出。看到这么大的阵势,还敢来劫镖,莫非敌方有高手压阵。”

    郑四海一向谨慎行事,凡遇要事,未想利、先思弊。此时,他已在脑海中思量,怎生应对即将出现的变数。

    只听到前方一个雄厚声音喊道:“四海镖局的总镖头,果然名不虚传!隔这么远,都能看出来有人埋伏。在下当真佩服!”

    郑四海一抬头,只见前方两旁的草丛中,涌出大批山贼。

    适才探路的几位镖师,正待回奔,口中喊道:“前方有贼人,大家小心。”

    突然间草丛中窜出一人,手持长剑,以极快的身法追上那四名镖师,手中长剑瞬间便结果了跑在最后的两名。前方两位镖师听到身后惨叫,欲回头救援时,那人手起剑落,此二人也倒在了血泊之中。

    郑四海欲救那几人,奈何相距太远,见此情景,立刻喊道:“来者何人,报上名来,胆敢劫我四海镖局,是否活得不耐烦了!”喝声如雷,极具威势。

    适才身法迅捷之人,一身灰衣劲装,左手握剑鞘,右手持长剑,听闻郑四海吼声,脸上不禁微微变色。但惊讶之颜一晃而过,脸色随即镇定下来。

    此人满脸笑容,却透出一股阴森恐怖之气。虽笑而丝毫未见其乐,一股阴凉之意,直透他人心扉。

    只听他说道:“郑总镖头,我这兄弟们,听说你今日运了大批银两,从此地经过,特地在这里等了许久,想来分上一些,我瞧你不会介意。我们分完银子就走,至于我等身份,你也无须知晓!”

    这时,前方那群人,已渐渐围了上来。

    郑四海仔细一瞧,那批盗贼至少有三百余人。

    况且,刚才那持剑之人,武艺不俗。只是不知,这些人中,是否还有这般高手。

    只见镖局中一人手持大环刀,走了出来,说道:“你要劫取银子,先问问我们手中的钢刀。你想分一杯羹?没问题!只要打败这钢刀,想分多少都行!”

    此人正是郑四海的副手孙达,此人力大无穷,一身外家横练功夫,在镖局中,武艺仅次于郑四海。除了总镖头,他最能说得上话。

    这时,那群贼匪中,又站出来一人,说道:“要动手?我可是再欢喜不过!瞧你们人多,还是我等势众!”此人一身书生打扮,双眉上翘,眼露凶光,一脸狰狞。他手执纸扇,扇边晶莹,折扇微开,金光灿然。

    此人故作潇洒,轻摇薄扇,侃侃而谈,颜面未见紧迫之色,显然有统领群雄之势。

    那灰衣持剑之人,走到此人面前,说道:“舵主,与其多言作甚,直接把银子抢来,那就是了!”

    那书生点点头:“这次,还是由你做主!”
………………………………

第十七章 忆往事 鏖战贼寇 (二)

    第十七章

    忆往事鏖战贼寇

    (二)

    郑四海见此情形,已不得不战,便说道:“你要抢银子,也先留下姓名。不然,我可不知怎生向弟兄们交待!”

    那书生听郑四海此言,便答道:“你身死在即,还想做明白鬼?倒是痴心妄想,不如来世再问!”

    郑四海沉思道:“近几年来,未听闻有何处盗贼势大,竟敢如此猖狂,跑到苏州城外撒野。数年前天下强盗,自以山东祁风寨为尊,也只有祁风寨这么大的势力,胆敢外出强抢。但近年却未闻其名,想是天下太平后,此寨早已瓦解。那么,这伙强盗又是从何而出?这山贼人数如此之众,不知怎样越过官府关卡?想必各人分头而行,之后在此相聚。”

    那书生见郑四海沉思不语,笑道:“四海镖局出名至今,不知多少绿林中人败于其手,我等不远千里,慕名而来,没想到你这镖局,却是如此浪得虚名。见我势大,郑总镖头便吓得不敢开口,当起缩头乌龟!”

    郑四海听他说“不远千里来”,心下更是疑惑:“山东祁风寨据此甚远,莫非这批贼寇真是此山寨所属?”念及此处,便出口相询:“不知阁下与吴长寿如何称呼?”

    那书生横眼斜目瞧着郑四海,说道:“少说废话!纳命来吧!”

    郑四海哈哈一笑,略带讥讽:“原来真正的缩头乌龟是吴长寿,他自己懦弱,手下的乌龟更是贪生怕死,连自家名号也不敢承认,不如龟缩在家等死好了,又何必出来丢人现眼!”

    郑四海此番言语自是猜测而谈,全无真凭实据,若对方拒而否认,也别无他法。

    但这书生傲慢狂大,如何禁得起如此冷嘲热讽,胸口一挺,怒道:“老子就是祁风寨的吴长德,今日叫你尝尝爷的厉害!”

    郑四海一想:“这祁风寨出名已久,势力也极为强大。其趁乱世起家,吞并附近十数个大山寨,才变得不可一世。现在天下初定,皇帝英明,盗贼不敢猖獗。至于祁风寨,近几年未闻其名,怎的此次竟来苏州打劫。那寨主吴长寿武艺极高,又攻于心计、心狠手辣,想当年,不知多少武林人士栽于其手,可谓极难对付。此事难了,当想万全之策。”

    吴长德见郑四海又在沉思,只道他心中怕了,却不想他身经百战,岂是三言两语可欺。

    这吴长德莽夫一名,直言道:“怎样,乖乖地把银子交出,还可饶你不死!”

    郑四海知道祁风寨的总头领是吴长寿,十余年前便已成名,现下当有四十岁年纪。而面前的这吴长德,看来只有三十岁出头。

    郑四海为套问对方言语、确认敌方身份,便激道:“吴长德是谁?从没听说过,这样的小喽啰,也敢出来叫嚣。我问你,吴长寿那王八蛋是你什么人?”

    吴长德答道:“那是我堂兄!你活得不耐烦了,竟敢辱骂他?废话不多说,赶快把银子交出来!要不然,我要动手了!”

    郑四海见他有恃无恐,又带了那大批人众,只怕不好应付,便有意激吴长德道:“传闻祁风寨名震天下,但不知是否浪得虚名。要看手底下有无真实功夫,须行比试方可。我记得有次被一群懦夫小贼围困,他们嘴上功夫厉害,我这里最为伶牙俐齿的镖师,竟也说不过彼辈。只是那头目太过窝囊,讲了许多废话,动起手来,竟被我一掌震死。不知你是否也是这般?”

    吴长德沉不住气,说道:“我下手可绝不容情,今日就让你尝尝我的厉害,死后可别怪我心狠手辣。”

    郑四海激得对方单打独斗,正中下怀,拿起钢刀,跳下马,走上前去。

    吴长德已将腰间宝剑拔出,只待上前决斗。

    吴长德武艺得自吴长寿,在山寨中除了堂兄之外,已是无人能敌。

    他身为祁风寨祁日分舵舵主,在山寨中统领一队人马,整日游手好闲,对山寨无甚贡献,却又最是得宠,其余头领均不拜服。

    当今天下太平,战乱早已平息,官府四面剿匪,各山寨被捕的被捕、解散的解散,纵如祁风寨之大,在山东也已不能立足。

    总头领吴长寿分派手下十三名分舵舵主,带领部属下山各处行事,做了“游盗”,与官府打起游击战。

    吴长德此次下山,便想轰动武林,对其余头领立威,证明自己身为十三大舵主之首,并非浪得虚名。

    他下山之后,带领部属四处大开杀戒,夺取大量钱银,为山寨建功立业。邱家庄、龙门镇,以及清风坪等五六处屠戮战场,均与之相关。他将手下众人分为数批,四散而走,约定地点集合,沿途招募人众加入其中。如此一来,化整为零,便不易被官府拦截。本次,众贼寇朝江苏进发,正为劫取四海镖局所押之物。

    郑、吴二人正待相斗之时,只听那灰衣劲装之人说道:“郑总镖头,只怕你还不配与我祁日分舵舵主一较高下,就让我来领教你的高招!”

    原来吴长寿知道堂弟勇武有余,智谋不足,特地让此人跟随左右。此人名唤魏峰,武艺高强,智谋出众,江湖经验丰富。每次行动时,他都会利用地形,设下伏兵,迅速擒拿敌人。吴长寿让他跟着吴长德,万事都有个照应。

    魏峰已看出郑四海武艺超群,担心吴长德未必能够取胜,只怕他有何闪失,回去难向总头领交待。因此,他提出挑战郑四海,心想即便自己战败,吴长德也可让部下齐齐上阵,率领众人拿下四海镖局。

    这时,孙达走上一步,说道:“你也没资格与我们总镖头比试,就让我来领教高招!”

    魏峰瞧了孙达一眼,见他身材魁梧,手中所持大环刀厚背长身,似是纯钢打造,总有五六十斤。

    魏峰暗思,适才见对手拿刀平举,便如无物。这般沉重的钢刀,在他手中轻如鸿毛,虽不知此人武艺如何,但这份劲力实非己所能及。但见他几番站出言语,知其是四海镖局的一位重要角色,不禁暗自思量,如若将之击败,可挫敌方锐气。

    念及此处,魏峰便上前一步道:“好,就让我领教一下阁下的高招!”伸手拿剑向前一指,突地冲了上去。

    孙达虽严阵以待,却怎料魏峰语音未落,便突施偷袭,且身法如电,迅猛之极。他心中一慌,还未扬起大刀,已被对手攻了个措手不及,只得向后退去,躲开面前这一剑,同时将手中的大刀朝魏峰腰身砍去。

    这魏峰身法当真迅捷,一剑落空,一剑又至。尾随的这一剑,直指孙达喉部,眼看他难以避开。

    但此时,孙达那一刀也已砍至魏峰腰部,虽是后发,其势亦不可挡。

    魏峰出手之际已占上风,如何甘愿两败俱伤,见自己难以闪避,弃了刺向孙达的那一剑,回剑抵挡,同时向右跃开。

    那魏峰的确非凡,在这当口竟能出剑、回剑一气呵成,十分难得。

    哪知孙达力大无穷,这一刀攻敌之必救,已使出十成力气,只震得魏峰右手发麻。幸而其躲闪及时,不然,有一刀横断之厄。

    适才两人互相交换一招,均知敌人不易对付。魏峰身法快,孙达力气大,两人棋逢对手。但交锋之后,魏峰手臂酸痛,看似孙达稍胜一筹。

    这时双方又已出手。魏峰已知敌方长处,不与之硬碰,使出自己得意剑法,虚虚实实,一出招便即收回,一招之后紧接一招,一招快似一招。只刺得孙达难以抵挡,更无力还招。

    二十余招过后,孙达已是抵挡不住,他看魏峰大多都是虚招,决意一拼。趁敌方收剑那一刹那,突地双手举刀向他砍去。

    谁料魏峰早有准备,正在等待这一时机。待孙达大刀一出,立即向右闪开,同时手中长剑刺出。

    待孙达反应过来,为时已晚,左臂已被长剑刺穿,鲜血直流。

    孙达疼痛难忍,十分愤怒,右手举刀又向魏峰砍去。

    这次魏峰向左一转,跨步向前,已在孙达身后,回手一剑,直削颈部。

    孙达此次再难躲闪,眼见长剑削到,只得待死。

    突听“当”的一声,只见魏峰右手颤抖,虎口震裂,手中长剑直飞上天。郑四海已挡在孙达身前。

    原来郑四海眼看孙达抵挡不住,只待危险时刻便即出手。此时见到他避无可避,忙出刀相助,一刀将敌手震开。

    蓦地里,侧面冲出一人,头戴白巾,身形魁梧,一刀砍向郑四海,虎虎生风。镖局中人见此招劲大,不禁一阵惊呼。

    只见郑四海左手微抬,在对方手腕上一推,轻描淡写地格开此招,脚步一变,身形略晃,闪至敌方左侧,左手瞬间托到敌人下颚,猛然发力,一掌击碎其颚骨。

    那白巾汉子,扬起右手,欲侧身将手中钢刀砍来。郑四海左脚早已踹下,正中其左腿弯。此脚劲力极大,那汉子不由自主地跪了下去。郑四海右手一挥,钢刀斩下,白巾汉登时身首异处。

    郑四海出招如电,此番拼斗乃瞬间之事,旁人尚未反应,如何有空暇时机出手,此时只顾惊叹,双方均呆在当地。

    等待片刻,镖局中人赶忙上前将孙达扶回包扎。

    吴长德见郑四海出手相助,便高声喊道:“郑四海!我还当你是正人君子,谁知竟然暗中偷袭,当真浪得虚名!什么四海镖局总镖头,我呸!”

    郑四海转过头来朝吴长德看了一眼,冷笑道:“轮到你上场了!少说废话!”

    吴长德见其深得武学中快、很、准三味,心中倒是一凌,未待发话,魏峰抢先道:“舵主,他们既可偷袭,我们还讲什么江湖道义?”

    郑四海仍是对着吴长德,双眼如炬,狠狠地盯着他。吴长德眼神虽厉,却也不禁心下惴惴。

    郑四海对吴长德冷笑道:“快下场,让我试试你的真实功夫!别让我瞧扁了你们祁风寨!”

    魏峰右手还在不停颤抖,他退向吴长德身边,大喊道:“我本应你要求,咱们单个放对。但你等出尔反尔,暗算于我!无论如何,我可不会再上当!”他转而又对手下山贼喊道,“不要理他,大家一起冲!”

    吴长德自下山以来未逢敌手,早已骄傲自满,本次欲待一显身手,谁知碰到郑四海这般厉害人物,一身武艺不敢施展。

    他气恼之时,听魏峰之言正合己意,也顺势喊道:“杀了这群人,抢了银子大家分!”

    能入山贼法眼的,便是那白花花的银子。闻及头领此言,众贼寇均兴奋之极,一拥而上。

    郑四海眼看战势已成,心下也不惊慌,朝众镖师们喊道:“大家分成五队,每队守一辆车,把镖银保护好了!”他提起刀来拍了拍,又喝道:“多时未杀歹人,就让你们来给我练刀!”说完便杀入敌阵中去。

    只见郑四海大刀挥舞,一个照面便砍翻两人,见前方又有大批敌人冲向他。

    郑四海临危不惧,使出自己最得意的“浪里翻云”刀法,在敌群里冲来杀去。

    这一招,是他师父传下的绝招。他年轻之时,住在海边,每天都在大浪里练习。

    他师父对他说过:“不管海浪有多大,你都要用刀将其劈开。海浪从哪里来,你就把刀挡向哪里。下盘要稳,刀法要快,劲力要足。如此这般,无论何等海浪袭来,你均可抵挡。不仅可挡,还能将其打回。正如海中岩石一般,长年累月地被海浪冲击,却依然矗立,丝毫不为所动。这套刀法一旦练成,即便身处千军万马之中,也足以自保。”

    “浪里翻云”这一招,在郑四海手底下浸润数十年,早已被他练得炉火纯青,每次使将出来,的确百人难敌。

    但见他大刀上下翻飞,挡开所有指向自己的兵器。一瞬间,就把身边敌人砍翻了十余个。

    外围众人蜂拥而上,郑四海屹立在敌群当中,正如礁石矗立海中,在大浪里抵抗浪潮一般。不管浪有多大,大刀总能将其挡开。

    众多山贼的兵刃被他一震而飞。他以深厚的功力配合熟练的刀法,一经运用,钢刀挥舞开来,虽被敌方重重围困,却也无人近得身来。

    此时,吴长德已杀到一辆镖车前,数名守车镖师已然阵亡。

    吴长德武学上的造诣匪浅,镖局中除了郑四海,无人是其对手。剩下的几余名镖师,早已挡不住此人进攻。他一出手,便有一人倒下。四周山贼见此处形势大好,冲将上来,双方乱成一团。

    四海镖局汇聚精英,其中好手不少。那些山贼喽罗,毕竟是乌合之众,远非镖师对手,被杀得伤亡惨重。

    但吴长德实在太过厉害,镖师们与之交手后,也一一阵亡。

    眼看此车镖师将被杀尽,吴长德突感到背后一股劲风袭来,忙猛然朝前窜出。回头看去,原是受伤的孙达。其左臂伤口处,已包扎完毕,此时再次挥舞钢刀,冲上一战。

    吴长德见状,知其不敌,挺剑向他刺去。孙达挺刀抵挡。吴长德剑势一晃,朝他腿部刺来。孙达来不及守御下盘,只得向旁闪去。吴长德趁其下盘不稳,顺势一绊,将其绊倒,举剑又刺。

    这时,两侧各有钢刀砍至。

    吴长德弃了孙达,朝后一退,避开双刀。见两名持刀汉子站在面前,年纪均有二十七八。

    此二人,便是郑四海的大弟子李清,与二弟子瞿正明。是众弟子中,武功修为最高的两位,比之孙达只是稍逊一筹。他二人见此处有难,忙前来相助。

    这时孙达已然站起,喊道:“我们三人一起上,宰了这小子!”

    吴长德冷笑道:“无能之辈!”说完便杀向三人。

    郑四海已砍翻数十人,直杀得山贼喽啰远遁,再也无人胆敢靠近。他见远处镖车危险,便一跃而至。所到之处,还未动手,山贼早已远远避开。

    郑四海冲到一辆镖车旁,见一人正长剑挥舞,斩杀守车之人,众镖师虽拼死抵抗,却也挡不住敌人。

    那持剑之人正是魏峰,他剑速甚快,守车镖师已所剩无多。

    郑四海见状,赶忙抢上前去,攻向魏峰。

    魏峰见有人袭来,且来势极快,赶忙退开。站稳后,定睛一看,原是郑四海。他心下惊惧,忙退入部属阵中,摆好架势,全神贯注,只待郑四海前来相攻。

    瞬息之间,郑四海已将这镖车周围的敌人杀光。他向远处望去,却见已有两辆镖车被拉入敌阵。

    镖局此次共押送五辆镖车,不知其余如何。

    郑四海抬头看去,只见前方,魏峰带领大批敌人虎视眈眈,只是忌惮自己,不敢冲将上来。自己一旦走开,身前这辆镖车便会失守。

    见到己方兄弟越战越少,却不知敌方还有多少如魏峰一般的高手,郑四海不禁略微着急。他为守护这辆镖车,不敢远去,眼前敌人在四周层层包围,他心中暗道:“如今形势险峻,即便自己有本事冲出逃生,那许多镖师兄弟,和这所保之镖,是带不走了。”
………………………………

第十七章 忆往事 鏖战贼寇 (三)

    第十七章

    忆往事鏖战贼寇

    (三)

    山贼之中,除吴长德、魏峰和那白头巾大汉,只有数名头领较平民而言,武艺尚可,比之孙达、李清、瞿正明等人,尚且远为不及。至于山贼喽啰,更只会瞎砍猛打、呐喊助威。

    形势并非郑四海所料那般悲观。

    但此时,孙达等三人渐渐抵挡不住吴长德的长剑。

    一柄剑在三把刀中随意穿梭,数次伤及对方,虽是略伤皮肉,却也甚险。幸而三人互助,才将来袭长剑挡开。若是个顾个,只怕早已横尸当场。

    突然间,李清大叫一声,只见他左腿被吴长德划开一条长长裂口,血如泉涌。

    瞿正明与孙达见状,忙上前阻挡吴长德。但其中少去一人,吴长德便更易得手。

    片刻间,孙达与瞿正明也各负剑伤,三人退在一旁,只待敌方冲来,拼死一战。

    这时,远处奔来数人,向着此处大声喊道:“大胆贼人,光天化日之下,竟敢拦路抢劫,还有王法么?”待几人来到近处,仔细一瞧,原来是四名少年。

    其中三人身穿道服,作道士打扮。另一人年纪稍大,约摸二十四五岁,衣着朴素,身高七尺,眉清目秀,眉宇之间,透着一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