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国宝级设计师-第1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桃源民俗村处在千亩桃林中,确实很漂亮。
唐薇来过了一次,所以解释道,“每年桃花开放之时,当地便在这里举办南汇桃花节,很热闹的!”
秦怡问道,“那么现在有没有啊?前段时间在武汉我去东湖墨山公园,看了樱花跟梅花,还没有看过桃花呢!”
还别说,秦怡一说,他就想起来了,墨山公园,确实有一个很漂亮的樱花园,号称世界三大赏樱胜地之一。
是曰本陆奥银行主要捐资建设的,该园既有中国古典园林特色,也借鉴了曰本造园手法,美丽的樱花灿若朝霞、白如初雪,日式的园林经典建筑弘前五重塔是中日人民世代友好的象征。已定植樱花树5000株,并于2001年开园迎宾。
随着东湖樱花园的建设与发展,将使武汉市在不远的将来与曰本的青森县、美国的华盛顿并称为世界三大樱花之都。
武汉被成为樱花之都,林峥嵘觉得挺合适。
武大的樱花闻名全国。
国内赏樱,基本上都会去武汉。
不过却是在三月份,樱花的花期并不长。
林峥嵘被秦怡一说,想起来很多的事情,他去过墨山公园,不过确实错过了花期。
挺遗憾。
如果不算上前世的话,他确实没有来得及欣赏樱花的花期。
不过说到桃花,武汉好像也有,所以他望着秦怡道,“武汉东西湖区好像有一个桃花岛吧?植物园里面也有,你没去过?”
秦怡道,“忙呢,所以这一次好期待。”
好吧,你赢了。
唐薇摇头,“正常情况之下,桃花节一般都是在三四月份,所以我们来的不算时候,因为现在已经是五月份了。”
刘文斌道,“好遗憾。”
林峥嵘也道,“确实错过最美好的时间段了,不过今年因为气候的原因桃花开的比较晚,我们应该赶上节日的尾巴。”
秦怡道,“但愿!”
刘文斌好奇,“桃花节都有什么啊?”
唐薇道,“就是民俗村推出的活动,跟音乐节不一样,平时有一些表演,还有一些体验项目,反正有点像农家乐,但是这里是民俗村所以也像度假村,挺好玩的,最要的还是观赏跟拍照。”
她是本地人,又来过,所以对于这边的情况还比较了解。
旁边的女导演也在介绍,“从1991年起,南汇每年三、四月间都要举办桃花节。旖旎的海滨水乡风光与绚丽的桃花美景交相辉映,成为中海南汇桃花节的一大鲜明特色。每当草长莺飞、春暖花开时节,泛舟而行,在蓝天碧海的映衬下,百里桃花争奇斗艳、云蒸霞蔚;舍舟登岸,走进桃源深处,徜徉于花海之中,游客自己也成了一道人面桃花相映红的风景。”
这种官方的词汇,听起来很美妙,不过有些空洞。
还是唐薇作为一个体验者来说,比较好。
林峥嵘观看着周围的景观,然后说道,“我看晚上的介绍,有点类似于香山红叶节,对不对?”
唐薇摇头,“不太清楚哦,还是问真正的导游吧,我这个半桶水。”
导游妹子继续介绍,“南汇桃花节已逐渐走出上海,走向全国,开始与北京香山红叶节、河南洛阳牡丹节齐名。1999年桃花节期间,到南汇旅游的中外游客有45万人次。南汇成为众多国内外游客踏青旅游的理想之地。欢迎中外游客前来南汇观光旅游,截至2016年已成功举办25届。”
红叶节林峥嵘去很多次,谁让他在燕京读书呢。
香山公园想去就去。
不过洛阳牡丹节跟南汇桃花节,林峥嵘并没有体验过。
洛阳他都没有去过,南汇也是第一次过来。
林峥嵘他们不仅仅是过来游玩那么简单,他们是在录节目。
是有任务的。
必须要了解一下南汇桃园这边情况,才能够真正的把这些东西融入设计当中。
所以这些基本情况是有必要了解的。
林峥嵘他们四人在导游的引导之下,一边走一边参观。
民俗村内柴门竹篱、小桥流水、空气新鲜,再加满目团簇的桃花和扑鼻的花香,确实是一个桃花源的圣地。
“桃源民俗村占地约40公顷,人工湖泊6。67公顷,融合了南汇的当地的民俗风貌,村内的一屋一境皆表现了中国农村的生机与纯朴。”
“淳厚的乡情乡风,绚丽的田园风光,可口的农家菜肴,丰富的娱乐活动,使桃源民俗村成为踏青赏花休闲的好去处。”
女导游的话不断,不过这些都是废话,听这些废话,还不如直接去百度百科,所以林峥嵘也忍不住了,直接问道,“可以帮忙介绍那些有特色游玩的景点吗?不然,景点太多,我们在短短的一个上午时间,是没有办法全部逛一圈的!”
女导游点了带念头,“村内现已建有30多个不同游乐景点,游人可在蓝布坊内织布,在古戏台前听江南丝竹,在桃源茶楼上品春茶,在王小二酒店里喝米酒,在小茅屋畔垂钓捕鱼,边赏景边回归自然乐趣的农家生活。”
林峥嵘终于抓住了重点了,所以点了点头,说道,“那就按照美女你的说法,我们去这四个景点吧。”
说着,就开始跟随行的拍摄组商量。
商量出结果之后,又望向导游,“我们先去蓝布纺吧,你知道,我们的身份,对于民俗村的织布工艺,我们其实比较好奇。”
中国的蓝染其实很出名。
蓝染是一种古老的印染工艺,最早出现于秦汉时期。工艺中又有蜡缬、绞缬、夹缬等花纹的印染。想制作一件蓝染,要花上至少20年的时间练习,才能出现特有的颜色。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中普遍存在蓝染手工艺,主要蓝染植物的山蓝,既有野生也有种植,现在通常的制靛工艺都是采用沉淀法,待靛兰渐沉底后过滤出的靛泥即是用作染色的靛青。
苗族、布依族、瑶族、壮族还习惯在蓝染工艺过程中加入牛血和某种树汁,染出的蓝色极深,至发黑的层次。然后用木棰捶打布面,使其平整,最后布面平整而泛出红光,称为“亮布”。
就是不知道这边的蓝布纺跟西南地区的蓝染工艺有什么区别。
很快,大家就到了蓝布纺。
其实就是一个手工艺作坊,民俗村这边尽量让它织布的过程看起来更加充满古典复古的感觉。
但布纺这边却谈不上多么的惊艳。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不管是对于蓝染还是织布,林峥嵘他们都是外行。
他们是服装设计师没有错,但是对于工艺方面他们就是白痴,更不要说这种纯手工织布作坊了。
他们也就是过来看一下热闹。
因为秦怡跟刘文斌他们都是第一次过来,也是第一次看到这种手工作坊,所以比较兴奋。
相比较之下,林峥嵘跟唐薇就淡定了很多。
后者淡定主要是因为她来过,而林峥嵘的淡定,则是因为蓝布坊并没有达到他的期待。
前世这样的布纺其实他见过不少。
不过也谈不少多么失望,只能够说达不到预期,但是在南汇桃园这边看到这种一个蓝布坊还是蛮亲切的。
比去游乐场感受户外夏日勃勃生机还有意义太多了。
然后开始谈论起来。
秦怡说道,“我听中日班的同学说,蓝染工艺在曰本比较流行,甚至可以说蓝染,这项起源于中国的高级技法,正在被曰本人玩得风生水起,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刘文斌道,“小曰本在工艺方面确实做的好,设计也挺厉害的,东京的时尚之都也不是白叫。”
这一点上,林峥嵘还是有发言权的。
他想了想,就说道,“我看过资料,蓝染,是在曰本的飞鸟时代从中国引入的,起初从天朝引入的蓼蓝,也是经历了很漫长的岁月,才成为全世界人都喜爱的曰本蓝的,不过不得不承认,曰本人确实把蓝染这门工艺发扬得淋漓尽致,火爆全球时尚圈的BUAISOU蓝染工房,就是其中一个代表。”
天然靛蓝,并不是一种容易得到的色彩!
虽然在很多的教程中,或商品中,经常提到靛蓝,但事实上,绝大部分并不是天然的靛蓝染色。
靛蓝是从蓼蓝的叶子中提取出来的天然染料,中国和印度应该是世界上最早从蓼蓝中提取天然靛蓝染料,蓼蓝具有抗菌、防虫、除臭作用,而采用蓝染工艺制成的衣服对皮肤粗糙和湿疹有效,还能防止蚊虫叮咬,非常方便。
据说曰本的蓝染工艺是沿丝绸之路从印度传来的,但具体时间不详,6…7世纪便有栽培蓼蓝的相关记载。19世纪曰本对西方打开门户后,到访这里的英国学者被街上随处可见的靛蓝色深深感动,于是将这种蓝称为“曰本蓝”。
其实蓝染传到曰本,是经过改变的,并不是现在的曰本蓝。
蓼蓝大约在6世纪时从中国远渡日本,因经蓝染后的布料不易褪色,被用于染料广泛栽植,特别是在日本德岛县的阿波地区,可谓相当盛行,吉野川流域就成为了日本最大的蓝染产地,因此这里也被叫做阿波蓝。
一直到了战国时代武士盔甲下的衣衬开始使用蓝染,蓝染的需求量得以大增,借此正式开始了大规模的量产。
在明治时代开国后,蓼蓝的种植更是普及到全国各地,北至北海道南抵九州,明治36年时种植规模一度达到最大,当时的德岛县竟占栽培总量的一半。
但好景不长,印度质优价廉的印度蓝轻松地占领了市场,明治后期化学合成的人造蓝也急剧增大份额,曾经的“JapanBlue”似有衰退之势。
阿波蓝毕竟是天然色彩,有着特有的风味和魅力,犹如蓝色固有的静谧掀起了悄悄的波澜。
在今天,中国几乎已经没有栽培蓼蓝,而在曰本,虽然曰本四国地区的德岛,一直是曰本传统靛耍镜纳兀謇度旧诘钡胤⒄沽700年,但就是德岛,目前也仅仅只有五家传统靛蓝染坊。
他们这些蓝染工坊,确实都是要种植蓼蓝的,这一点上,想要在民俗村这边看到,那是不可能的。
林峥嵘他们也就是看到一个织布的过程,蓝染工艺确实没有办法在这里看到。
“就是听说西南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还有这种蓝染作坊,大家有机会的话,都可以去看一看哦,很不错的。”
林峥嵘觉得自己有机会的话,应该去看一看。
唐薇道,“还是林总知道的多!”
林峥嵘苦笑,“我们之前跟导师做过课题,有研究过蓝染,我之前还打算用来做毕业论文题目呢,不过因为没有时间去了一趟当地,所以就没有写,但是在工艺方面还是多少有些了解的,其实欧洲,尤其是德国在蓝染这个方面也做的挺不错,国内在工艺方面,还有些落后。”
秦怡感慨,“只能够说我们不太重视吧,每一次听到我们学校中日班的家伙吹嘘曰本的蓝染工艺,我就觉得好气。”
小姑娘性情中人。
林峥嵘笑道,“只能够说我们中国优良的传统工艺太多,随便一件就让小曰本视若珍宝。”
话说如此,但是相比较很多工艺都能够做到紧致小曰本,国内确实有些落后。
但也正是因为有这种落后,才有林峥嵘他们这些年轻人发挥才能的空间。
国内的燕京中海两大国际时装周在全球时尚圈的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力,就说明这一点。
如果国内的经济一直保持着高速的发展,时尚产业肯定会越来越受到重视,传统文化跟时尚产业的相结合,已经不是一件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
就好像服装设计师协会一直推广的中国风就是最的证明。
如果大家都重视了,这些工艺被发扬光大也是早晚的事情。
林峥嵘对此始终抱有信心。
国宝级设计师最新章节地址:
国宝级设计师全文阅读地址:/22676/
国宝级设计师txt下载地址:
国宝级设计师手机阅读:/22676/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点击下方的〃收藏〃记录本次(第310章:南汇桃园)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
喜欢《国宝级设计师》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谢谢您的支持!!()
………………………………
第311章:第三轮比拼正式开始
好不容易来一趟南汇桃园,虽然赶不上桃花节,但该游玩的还是要游玩的。
说是一个民俗村,也可以称为公园,大部分都是人造景观,所以风景很好。
如果不是带着任务来,在这里好好游玩,也是一种不错的享受。
不过既然来了,一些必要的景点,还是不能够错过的。
村内现已建有30多个不同游乐景点,游人可在蓝布坊内织布,在古戏台前听江南丝竹,在桃源茶楼上品春茶,在王小二酒店里喝米酒,在小茅屋畔垂钓捕鱼,边赏景边回归自然乐趣的农家生活。
蓝布坊织布的场景,他们刚才就看过了。
那么接下来就是去古戏台还有桃源茶楼以及王小二酒店以及最后小茅屋畔钓鱼赏景。
所以古戏台就是第二站。
对于中海来说,他们地方戏曲应该就是沪剧,不过沪剧却谈不上古戏剧,因为沪剧是用地道中海方言演唱的,而越剧则是嵊州官话和普通话相结合的产物。
在表演方面,越剧的戏曲程式动作更多一些,借鉴了很多昆曲的动作,所以越剧的程式动作比沪剧更为规范,而沪剧的动作就比较随意,题材上,越剧擅长演绎才子佳人戏,而沪剧更适合现代戏,有种在小弄堂里转圈子的感觉。
林峥嵘对于沪剧不懂,他也不会听中海话,甚至仅有一两次听沪剧花旦的唱腔好像都是很软很糯的那种。
基于这点,就可以判断古戏台里面表演的是越剧而不是沪剧。
越剧是流派纷呈的,每个流派的发声方法都不一样,有的很甜美比如付派和吕派,有的比较清新象王派,还有暗哑的戚派,这可都是花旦,但唱腔和发声方法都相去甚远。
这些都是导游再介绍。
他们过来古戏台也不是过来听戏,而是过来看戏服的。
外行看热闹。
他们不懂戏剧,但懂戏服。
观看一下戏服设计风格以及图案,甚至越剧戏服背后隐含的故事,这也是一种欣赏的点。
对于林峥嵘来说,不懂的行业不评论,对于不懂的艺术形式,都很尊重,反正他们过来也不是为了听戏。
让自告奋勇成为小组御用摄影师的黑粉刘文斌拍摄几组照片,四人就跟随着导游转战下一站。
下一站,也就是桃源茶楼。
很有诗意的名字,正宗中式仿古建筑。
来桃源茶楼当然就是喝桃花茶以及桃花糕。
这两种东西,林峥嵘都是第一次。
他不会品茶,但桃花茶带着淡淡的桃花香气,很好闻,口感还不错。
当然,每一个人口感都太一样。
南方人喝豆花都是甜的,北方人喝豆花都是咸的。
林峥嵘是南方人,喜欢甜食,也喜欢甜而不腻的桃花糕。
所以还特意买两份打包带走,等一会回去也让袁琳尝一尝,估计她也会喜欢,想了想,不能够厚此薄彼,又让茶楼这边帮忙打包寄过去燕京,好东西应该给更多人分享,中海不是台北,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就地买然后直接打包寄快递,都不需要随身携带,不要太方便。
再说,民俗村这边服务还不错。
反正有钱就任性。
他的行为也带动了秦怡跟刘文斌,只有唐薇是本地人,又来过这里,显得有些淡定。
但是对于林峥嵘随性的购物方式,很敬佩。
其实他的购物并不局限于桃花茶桃花糕,之前在蓝布坊他就购买了好几块面料。
除了打包送到燕京的工作室,还剩下一部分留下来自己用,说不定一会的设计就需要到这些面料,谁知道呢。
第三站当然就是去王小二酒店去喝糯米酒了。
“古时候有一个画家叫王小二,有一天……”刘文斌刚刚背诵起小学的课文,就被秦怡啪的一下,敲脑袋,“白痴,那是王冕,不是王小二。”
“口误,口误。”刘文斌也不尴尬,就行说道,“古时候,有一个画家就王冕。”
秦怡再次打断,“王冕是王冕,王小二是王小二,你不要弄混了。”
刘文斌嘴硬,“反正都是放牛的,有什么区别了呢。”
唐薇道,“还是有区别的,一个是放牛的画家,一个是放哨的小英雄哦,而且小英雄也不叫王小二哦。”
刘文斌又道,“恩,小英雄雨来嘛!”
秦怡受不了了,“是王二小,你小学用的是不是人教版的?”
刘文斌哈哈大笑,“新课标的!”心中却尴尬的不行。
不然之前他为什么会提起王冕呢?
就是想起来王二小的故事,结果因为两人都是放牛的,结果吐口而出,就是故事有一个画家叫王冕了。
林峥嵘可以肯定,这货是真的把王二小跟王小二弄混了。
不过有什么关系呢。
反正从第一天见到这货,林峥嵘就觉得他整个人就充满了喜感。
这先天性自带幽默光环的家伙,除了羡慕之外还能说什么。
不过刘文斌的表现,也引起大家对于小学课文的谈论。
“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放牛,一边帮助八路军放哨,有一天,敌人来扫荡,走到山口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顺从的样子走在前面,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林峥嵘突然背诵起来。
秦怡笑起来,“林总,没有想到你还是一个80后哦!”
林峥嵘愕然,“啥?”
秦怡道,“我们的小学的时候,王二小的故事都变成小英雄雨来了!”
林峥嵘摇头,“看来,我真的老了。”
唐薇说了一句公道话,“每一个地方的教材都不太一样哦,有人教版跟新课标,现在我也不知道小朋友的教材变成什么样了!”
秦怡点头,“也对哦。”
林峥嵘笑了笑,没有继续说什么,其实他刚才真的弄混了。
他前世的记忆跟实现弄混了。
不过这也不是什么大事,反正都是他的记忆。
进入王小二酒楼,又听了一边导游的介绍,然后开始品藏糯米酒。
糯米酒后劲都比较大,开始喝酸酸甜甜,但林峥嵘不敢喝太多,也提醒其他的家伙不要喝太多,不然一会真的走不动了。
其实到了王小二酒店,也没有多少地方可以去了。
剩下就是去小茅屋畔钓鱼。
第四站到小茅屋,刘文斌又诗兴大发,“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
林峥嵘望着他,笑道,“可以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能够背那么溜,我就只会一句安得广厦千万间了。”
刘文斌也贱笑,“过奖,过奖。”
秦怡见不得他显摆,“有本事继续背下去啊。”她看刘文斌不顺眼是有原因的,上一次他们两人一组,刘文斌就听从李威的指示直接修改她的作品,这事小姑娘记仇着呢。
刘文斌张口嘴,刚要背,却发现自己忘词了,不过嘴上不认输,“我凭啥要背呢?”
秦怡一脸鄙视。
林峥嵘转移话题,望向唐薇,“会吗?”
结果没有想到这姑娘竟然,脱口而出,“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忘词了!”
背完第二段,她没继续背了,至于是不是忘词,只有她自己知道。
刘文斌竖起大拇指,“厉害。”
林峥嵘点了点头,“确实是女学霸。”心中却觉得这女人还真的不简单。
知道藏拙!
其实这样也挺好,起码不是一个情商欠费的花瓶。
之前电视台演播大厅录制节目,大家被主持人倪慧故意挑拨的时候,都充满了火药味的相互指责,相反,只有她一直在回避,最后把责任揽到自己的身上,她的表现就直接引起林峥嵘的注意。
这种事情,放在别人的身上就显得很虚伪跟做作,但是她说得落落大方,这就不容易了。
要说戏精不过为啊。
当然,林峥嵘希望她是真诚的,不过要跟一个戏精组队,压力也很大。
观看小茅屋,却没有钓鱼,都没有这个心思,相反,其他游客却玩得津津有味。
然而,对于林峥嵘他们来说,南汇桃园的游玩之旅,也差不多结束了。
秦怡感慨,“也不知道其他两组现在怎么样了?”
林峥嵘道,“我在微信群里面看到信息了,第一组是自然之旅,地点放在东方绿舟,第二组疯狂之旅,是锦江乐园!”
整个节目录制之中,他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