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法国大文豪-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张在圣安东尼街的墙角写下一代人的坚毅侧脸。

    那位让他永远不会忘记的革命诗人模样。

    两人的身影仿佛慢慢的重叠在一起,最终变成了同一个人。

    波德莱尔恍然想起了,不正是加里安姓氏的缩写么?

    波德莱尔深吸了一口冷气,缓缓地说道,“原来是你?”
………………………………

第三十五章 缘,妙不可言

    第一更,今天白天准备去拔智齿,所以凌晨熬夜先把内容更新了,看官老爷们早上起来看完之后,记得赏小的推荐票呗

    “原来是你!”

    这句话几乎从加里安和波德莱尔口中同时说出,他们惊讶的瞪大了眼睛,打量着彼此。

    初次见面的那一幕也在脑海之中迅速的掠过,难怪那天加里安第一眼见到波德莱尔时感觉会如此熟悉,原来他竟然是法国的象征主义的诗歌之父。

    对面的波德莱尔更是心如雪崩,之前各种的猜测和揣度都变成了一个天大的笑话,之前还煞有介事的分析了一下两位诗人的性格特征。但是谁能想到两个风格截然不同的诗人,居然是同一个人。

    这就尴尬了。

    之前他一直将和加里安并称为诗歌的双壁,虽然笔锋截然相反,但是却有着同样惊人的造诣。

    然而当**的真相站在自己面前时,却让人无法接受。

    在波德莱尔的心中,是激进的革命诗派,笔尖锋利的如同革命的断头台利刃,划破黑暗的天幕,让黎明的曙光喷涌而出,照亮黑暗中沉睡的法兰西。

    他是漫长黑夜中的灯塔,指引着革命者前进的方向。

    而加里安的文字,却更像是一个游荡在文艺复兴时代之中的吟游灵魂,指尖轻触着教堂壁画的流浪诗人。牧神的午后没有无病呻吟的文字,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文雅。

    无论如何,他都无法将两个文笔上截然不同的人联系在一起。他目光瞥向了身边的屠格涅夫,对方也刚好将目光投向了他,同样是一副难以置信地神色。

    两人都不敢相信,牧神的午后和回答,居然是同一个作者。

    “怎么了?波德莱尔阁下,你还认识加里安?你不是说之前从未见过面吗?”

    看着四目相对的尴尬神色,乔治桑连忙上来打圆场,不过她从三人各异的神态猜测到三人之间有不能说的秘密。

    “咳咳。”

    波德莱尔从加里安身上收回了目光,停顿一下之后,向目光好奇的众人介绍说道,“向大家介绍一下,这位就是牧神的午后的作者,加里安。”

    小仲马哄笑着说道,“我们当然知道了,都不用你解释了。我们更想知道你们背后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交易。”

    “还有一件事。”

    望着众人期待的眼神,他停顿了一下,换成一副严肃的表情,认真地说道,“同时他也是两首革命诗篇回答和一代人的作者。”

    此言一出,谈笑风生的客厅顿时一片寂静。

    魏尔伦和小仲马的微笑僵硬在脸上。

    在场的所有人或是惊讶或是怀疑的目光望着面前的年轻人。恰好波德莱尔说的三首诗歌风头正盛,所以他们都听过,然而却从想到这三首风格迥异的是诗歌,居然出自同一个作者的手笔。

    让人大开眼界了。

    虽然波德莱尔信誓旦旦的说出事实,但是小仲马依旧不相信,他反问对方,“等等,你说他是回答和一代人的作者,但是这两首诗歌不是你从墙上抄下来的吗?”

    “是我从墙上抄下来的,可是我看到了原作者写诗的样貌。”

    对于小仲马的质疑,波德莱尔一五一十的将那天的详细情况告诉了大家。而加里安也站出来证实了那天发生的一切。

    屋内的一群人都沉默了,两首高水准的诗歌都是对方的随意发挥,加里安根本不需要像难产的诗人一样,在屋内来回的踱步,绞尽脑汁的思考。

    “真是让人大开眼界的年轻人啊。”

    米歇尔拍了拍波德莱尔的肩膀,低声的说道,“恭喜波德莱尔阁下,看来这次你挖掘到了宝藏呢。”

    小仲马摇了摇头,他并不认同波德莱尔的说法。两首诗歌的风格相差甚远,同一个人根本不可能写出两种风格。

    乔治桑在一边打趣的说道,“米歇尔先生,也恭喜米歇尔出版社的销量又将迎来一个春天。”

    她在暗示着商人无孔不入的态度,引来了众人会心的微笑。

    “哈哈哈哈。”

    经历了短暂的惊喜之后,沙龙又恢复了之前的热闹氛围。

    “说实话,加利安先生,你真是让我刮目相看!法国诗坛已经很久没有出现你这样的奇才了,高莱跟福楼拜分手之后,似乎才华与灵感也随他而去。波德莱尔这次可是为我们这些老人找到了优秀的接班人。”

    乔治桑笑了笑,跟加里安保持着一个暧昧的距离,柔声的说道,“像你这样的年轻人,是法兰西文坛未来的希望。”

    加里安稍稍后退了一步,保持着一个礼貌的安全距离,他回答的滴水不漏,“感谢乔治桑夫人的关心,有空的话我会像夫人讨教诗歌和。”

    “谢谢你的褒奖,加里安先生。诺顿庄园随时欢迎你的到来。”

    乔治桑捂嘴而笑,她的目光停留在加里安身上片刻之后,才慢慢的转移向别处。

    好看的皮囊千律一篇,有趣的灵魂万中无一,所以她选择一个又好看又有趣的人。

    接下来波德莱尔介绍了站在身边文质彬彬的男人,他说道,“介绍一下,这位是屠格涅夫先生。”

    屠格涅夫大方的跟加里安握手,说道,“波德莱尔先生最近这几天可是跟我一直提起你的事情呢,看来法国文坛又将有一颗新星升起。”

    “屠格涅夫?”

    左拉并没有表现出特别的情绪,然而加里安却突然皱起了眉头。

    因为他想起之前捡起的俄文笔记本,虽然他对其中一两句话感到耳熟,现在想想,貌似是出自屠格涅夫的散文。

    等等。

    难道那天撞自己的人是屠格涅夫?

    想到这里,他从怀中掏出了笔记本,递给了对方。加里安说道,“对了,我想这东西是不是屠格涅夫先生的。”

    加里安从怀中掏出一本笔记本,递给了面前高大的俄国男人。

    “本子?”

    屠格涅夫突然想到丢失的笔记本,连忙欣喜若狂的接过了本子,连忙翻开看了几眼,确定是自己失而复得的笔记本,他终于松了一口气。

    屠格涅夫转过头,疑惑的问道,“等等,为什么我不小心弄丢的本子会在加里安先生手上?”

    加里安眨了眨眼睛,神神秘秘的说道,“请屠格涅夫先生仔细想想,丢失笔记本的那天,你在大街上是不是撞到了一个人?或许就是在那时不小心掉了本子。”

    屠格涅夫一拍脑袋,猛然想起在那天他曾与一个陌生的背影相撞而过。此时他用难以置信的眼神看着对方,惊讶的说道,“那个被撞的人是你?”

    加里安笑了笑,说道,“大概这就是缘,妙不可言。”
………………………………

第三十六章 懦夫还是英雄

    第二更完毕

    警惕的眼睛正在盯着这幢巴洛克风格大楼,他们没有建筑家的闲情逸致去欣赏建筑的构造,而是注意着进进出出的人群,上至八十岁的老太婆,下至十几岁的年轻人,每一个人都显得行迹可疑,看谁都像革命党人。

    不过自从目标三人进入了房间之后,就再也没有出来过。

    警察只好耐心的等候,在把守在各个出口等待着,避免对方逃走,也避免不必要的打草惊蛇。他们只能耐心的等待着,只要后续的增援一到达,他们就立刻进屋抓人。

    最近几天整个巴黎警局都被搞得焦头烂额,为了抓捕布朗基,制止他的革命行动,几乎整个巴黎都变得风声鹤唳,此时所有的警员都憋了一肚子的怨气,恨透了这群放着好日子不过,跑去闹革命的家伙。更不明白这些工人和贫民为什么不老老实实的做贱畜。

    警察站在门口,静静的等待着,只要目标人物一出现,就立刻将其逮捕。

    无论是谁,都先拖回监牢审讯一顿,第二帝国的执法部门没有可没有伊法治国的说法。

    此时建筑之外杀机重重,而波德莱尔的客厅却是截然不同的景象。

    沙龙聚会正式展开。

    波德莱尔将灌满了葡萄酒的高脚杯摆放在桌上,任人自取。贪杯的小仲马一个拿起了酒杯,朝着波德莱尔举杯示意。

    “感谢老朋友的款待。”

    不过这次的沙龙聚会大家都把目光集中在加里安和左拉两人身上。

    “这位是爱弥尔左拉。”

    波德莱尔介绍说道,“可能你们也听过他的作品,小酒馆。现在正在费加罗报上连载。”

    听到小酒馆的名字,所有人都微微侧目。最近这篇连载的热度跟牧神的午后一样,文坛的风头几乎都被他盖过去了。让老人都有一种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危机感。

    “我看过小酒馆。”

    小仲马鼓励说道,“写的不错,我很好看呢。有空的话可以来讨论一下。”

    能得到小仲马的青睐,左拉压抑着狂跳的心,激动的点了点头。

    不过今天大家的注意力都摆放在加里安的身上,他们更看好这位才华横溢的年轻人会有什么惊人的言论。

    加里安见气氛已经差不多了,拿出了一沓稿纸,递给了波德莱尔。

    “这是什么?”

    面对着对方塞过来的东西,波德莱尔接过了稿纸,好奇的望向了开头。小声的念叨,“1984?这是一篇?”

    加里安谦虚的说道,“是的,1984,波德莱尔先生。这是我最近动笔的,想先给在座的各位过目一下。”

    “你什么时候写的?我怎么不知道?”

    左拉凑到加里安面前,低声的问道,“原来你参加这次的聚会是有备而来的。“

    “当然了。”

    加里安露出了一个神秘的微笑,他看着面前好奇的文豪们,小声的说道,“这可是为拿破仑三世的自由帝国准备的第一根棺材钉。”

    听到是加里安的作品。米歇尔赶紧凑了上去,他更在意这本的商业价值,毕竟出版社就是吃这一碗饭的,敏锐的商业嗅觉还是有的。

    这几天加里安都是深夜赶稿,凭借着过人的记忆写出了前面的剧情,不过毕竟是虚构的反乌托邦未来世界,为了符合十九世纪的认知潮流,他还是做了适当的修改。

    波德莱尔满心期待的慢慢的往下看,为了照顾周围其他人的好奇心,他将1984的稿件念了出来。

    “四月间,天气寒冷晴朗,钟敲了十三下。温斯顿史密斯为了要躲寒风,紧缩着脖子,很快地溜进了胜利大厦的玻璃门……”

    随着波德莱尔继续往下念,其他人开始慢慢的皱起了眉头。当他念到“老大哥在看着你”时,乔治桑不由自主的心中一紧。

    “……温斯顿心里感到一阵凉。在两分钟的仇恨中,他无法不同大家一起梦呓乱语,但是这种野兽般的“老大哥万岁!老大哥万岁!”的叫喊总使他充满了恐惧。当然,他也和大家一起高喊:不那么做是办不到的。掩饰你真实的感情,控制你脸部的表情,大家做什么你就做什么,这是一种本能的反应。但是有那么一两秒钟的时间里,他的眼睛里的神色很可能暴露了他自己。正好是在这一刹那,那件有意义的事情发生了如果说那件事情真的发生了的话。”

    当波德莱尔读完了众人欣赏油画一般的观赏果尔德施坦因处决场景,并且发出狂热呼喊的情节之后,他再也控制不住的放下了稿件。

    太可怕了。

    波德莱尔感觉自己的血脉血管被堵住,压抑的喘不过气。

    这是一篇有魔力的,甚至能带给人身临其境的感受。

    阴郁的天空,整齐而萧条的街道,水泥墙与锋利的铁丝网,思想警察像盘踞在天空的乌鸦,监视着所有人的一举一动。所有人的自由都被压抑到了极致,如同行尸走肉一般的存活着。

    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

    三句话透露出了极端压迫之下的绝望。

    而文章中对于真理部和友爱部的描述,更让人触目惊心。仿佛让人看到了重重铁丝网、铁门、隐蔽的机枪阵地甚至在环绕冰冷水泥墙的屏障之外的大街上,有穿着黑色制服、携带连枷棍的凶神恶煞般的警卫在巡逻。

    在座的几位都听明白这篇文章暗示的是谁,几乎里面绝大多数的社会背景都在影射着现在的法兰西第二帝国。

    “这篇文章写得很好……”

    作为坚定的共和派,当初与雨果战斗在捍卫自由第一线的波德莱尔也不得不承认这篇反乌托邦的精彩之处。

    他苦口婆心的劝诫道,“但是我不保证这篇文章刊登上去之后,政府会不会找你麻烦。加里安,你要明白,这里是巴黎,我们所有人都像温斯顿一样,活得小心翼翼,活在老大哥的阴影之中……”

    看到其他人欲言又止的神情,加里安心中明白了几分。

    指望文人跟革命志士一样,有“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觉悟是不可能了,毕竟绝大多数平时写写文章发牢骚还可以,真要真刀实枪的闹革命,恐怕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

    不过他选择在这个时候成为反**的先锋和扛旗手,是因为拿破仑三世失去了保守派的人心之后,需要拉拢左派的社会主义者支持自己。

    原本一直被牢牢压制的舆论**高墙,已经出现了裂痕。从1860年开始,被第二帝国压抑了七年之久的文艺高压线被撤走,取而代之的是将近半个世纪的一场浩大盛世。

    顺势者昌。

    加里安打算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我知道大家在想什么,现在也有一个问题想问在座的各位。”

    “你们是要当一辈子懦夫,还是要当英雄,哪怕只有几分钟,来自心底的革命呐喊,只为惊醒少数人?”
………………………………

第三十七章 不按套路出牌

    一队人马穿越过人群熙攘的街道,朝着目的地的方向飞速的前进。路人看到这些行色匆匆的警察,都会下意识的退让到一边,自觉地腾出一条道,让他们通过。

    这群“盖世太保”出现在大马路上,就意味着某些人要倒霉了。

    更何况他们的神情看起来都不像善茬。

    在楼下把守关卡苦等的警察们翘首以盼,终于等到了后续的支援,他们看到警长带着一队人马,怒气冲冲的往这边冲过来。

    警长横眉怒目的脸色让蹲守的几个人相视对望,感觉到大事不妙。

    这可不像是大功告成的神情。

    其中一个人讨好的问道,“长官,他们现在可能躲在这幢大楼里召开什么会议。我们已经把所有的出口都派人堵住了,是不是……”

    “还愣着干什么,赶紧进去抓人啊,等着让人跑了吗!”

    警长从腰间掏出了手枪,愤怒的说道,“我们被人耍了,布朗基根本就不在那所房子里,现在只有那个同党知道他的下落,赶紧进屋抓人,要是布朗基在巴黎搞出什么大新闻,你们一个个就等着人头落地吧!”

    听到警长的恫吓,所有人都吓得脸色苍白。连忙跟随着他往住宅的方向走过去。心中还不停的咒骂该死的革命党。

    面对抓不到人就等死的结果,谁都不敢掉以轻心。

    毕竟革命党可是一群不顾后果的疯子。

    …………

    巴黎的秘密的作者,年轻时期的欧仁苏对巴黎的文坛做出一个一针见血的总结,若想从同类文人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具备两样东西:一个豪华、时髦的沙龙和一位身居上层社会、能够凭借其魅力吸引艺术家和家的情人。如果你很有钱,获得这两样东西其实易如反掌。

    在浮华的社会风气之下,文字变成了获取财富的便捷途径穷困潦倒时期的巴尔扎克,籍籍无名时的缪塞,无一例外想通过是诗歌讨好布尔乔亚的主流,以便换取进入奢华阶级的门票。

    他们像漂亮的孔雀珍惜自己的羽毛一样爱惜着文字,并且小心翼翼的在不触怒当局的情况下挥霍着才华。并不是所有人都像雨果一样,坚定地认为共和制才是法兰西未来的出路,并且一如既往的用纸和笔,与所有**的敌人做斗争。

    所以当他们面对加里安的质问时,其他人都意料之中的沉默了。

    出于惜才的缘故,波德莱尔拿着加里安的稿件,再问了一遍。

    “你真的确定要连载这篇?他很有可能会遭到当局的查封,而且对你的未来的发展也会受到影响。”

    想起之前因为恶之花而惹上的官司,波德莱尔就感觉到如同思想警察般无孔不入的眼睛正在注视着自己。

    不是来自老大哥,而是来自独裁者拿破仑三世的注视。

    “年轻人我很欣赏你的勇气,但是你不至于要将自己的前途赌在这里。”

    屠格涅夫也惋惜的劝告对方,“难道你想跟我一样,因为发对沙皇的**,下半辈子永远漂流在国外,不能踏上自己的国家一步?”

    站在加里安身后的左拉扯了扯他的袖子,摇了摇头,示意他不要作死。

    不过加里安执意要这么做。

    “如果在座的诸位都选择沉默的话,总有一个人要发出第一声的呐喊。”

    “我之前跟一位社会主义者谈论过。我并不认同他的某些观点,但是我也不会去反对推翻**的革命行为。各位谈论凡尔赛宫穷奢极欲的璀璨辉煌,波多尔纯酿的甘甜和香榭丽舍大街的繁华熙攘,更别忘了,还有那些在苦难之中挣扎的贫穷灵魂。”

    慷慨激昂的声音在波德莱尔的家中回荡,仿佛一个呐喊的灵魂在发出愤怒的咆哮。

    “如果天空总是黑暗的,那就摸黑生存如果发出声音是危险的,那就保持沉默如果自觉无力发光,那就蜷伏于墙角。”

    “但是,我们不要习惯了黑暗就为黑暗辩护也不要为自己的苟且而得意不要嘲讽那些比自己更勇敢的人们。”

    “我们可以卑微如尘土,但不可扭曲如蛆虫。”

    最后一句如醍醐灌顶一般,砸在了众人的脑袋之上。

    如雷贯耳,发人深省。

    “可以卑微如尘土,不可扭曲如蛆虫……”

    屠格涅夫喃喃自语的重复了一边这句话,小声的说道,“波德莱尔啊,没想到我们活了这么多年,觉悟还不如一个年轻人呵……”

    乔治桑若有所思的注视着面前的年轻人,眼神起了不同的变化。

    显然比起之前的第一印象,又更深刻了一分。

    男扮女装,风流不羁,文采卓越,情人成群,她甚至被人讥讽为三大荡妇之一,就连她的女婿、雕塑家克莱桑热都和她关系极差,甚至曾对她说过这样的话:“如果我雕一个您的屁股,半个巴黎的文人都能认出来是谁。”

    乔治桑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争取这个国家的女性平权。

    只不过在加里安眼中,这些公交车式的做法偏激了一些,反观她对待情人们的行为,更像是日后的田园女权婊……

    不按套路出牌的文人……

    年轻真好啊……

    波德莱尔勾勒出一个会心的微笑,恍然回忆起当初鼓动民众起义推翻七月王朝,建立第二共和国时的岁月,只不过一切都随着路易波拿巴篡夺革命果实而烟消云散。

    他也曾经满腔热血,也曾经年轻过,然而无休止的权力斗争,野心家和阴谋家的背叛,让他们在现实的压迫之下,慢慢低下了高贵的头颅。

    能看到后继来人,波德莱尔感到欣慰。

    “给我吧。”

    波德莱尔接过了加里安的稿子,他缓缓说道,“费加罗报应该不敢刊登你的连载,我会给你联系另外一家靠谱的报社,然后发表出去,不过加里安你必须做好准备,我说的准备你应该很清楚。”

    “我知道。”

    加里安点了点头,波德莱尔所说的准备指的是被和谐的命运,但是他心中很明白接下来政府即将放宽言论管制,自己的怎么都死不了。

    就在波德莱尔刚刚接过稿件时,身后的大门突然被踹开。

    砰的一声巨响,连天花板上的灰尘都被轻轻地抖落,洒在了空气之中。

    所有人都被突如其来的动静吓了一跳,连忙转过头望向了门口。加里安下意识的站起身,半眯起眼睛盯着冲进来的身影。

    几个警察冲了进来,从怀中掏出了手枪,对着屋内所有人大声喊道,“所有人都不许动!我们在逮捕革命党成员,敢反抗的当做同党处理!”
………………………………

第三十八章 下一个雨果

    今天身体总算恢复过来了。

    十九世纪的法兰西不像日后白左圣母横行的欧洲,此时还是民风彪悍的帝国时代。

    虽然半个世纪前第一帝国暴打大半个欧洲的辉煌已经逝去,但是克里米亚战争的胜利却重整了整个法兰西的野心。

    从层出不穷的刺杀政府高层的革命党到情敌之间转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