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法国大文豪-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的。”

    加里安有些惊讶,没想到脾气古怪的邻居居然跟自己是同事。

    年轻人不屑的说道,“我劝你早点另谋高就,那里都是一群粗俗的,愚蠢而没有远见家伙,只知道像蠕虫一样的活着,领着低廉的薪水,这辈子也不会有出息。我发誓这辈子哪怕是饿死,也不要像他们一样的活着。”

    然后年轻人又自嘲的说道,“但是现在我配不上自己的野心,也辜负了自己的苦难。”

    一阵风从窗外涌入,将坐上的几张稿子吹到地上,加里安随手捡起散落在地上的文稿,看了几眼。目光瞥向了右下角的书名,突然瞪大了眼睛。他转过身望向对坐在窗边慷慨激昂的年轻人,眼神充满不敢置信的神情。

    他迟疑的问道,“等等,你的名字是?”

    “我的名字?”

    他拍了一下脑袋,才想起自己忘了向加里安介绍,连忙补充了一句,“我都把这事忘了,好吧,重新自我介绍一下,我叫爱弥尔・左拉。”

    “爱弥尔・左拉。”

    听到这个名字,加里安的嘴角抽搐了一下,哭笑不得。没想到会在圣安东尼街区遇到未来的文学大家。难怪看门看到那张脸时,加里安会感觉这么熟悉。

    面对未来的十九世纪末自然主义文学集大成者,前半生命途多舛的大文豪,加里安现在只能友好的伸出手,啼笑皆非说道,“很高兴认识你,左拉作家。”
………………………………

第七章 《小酒馆》

    求推荐票!

    难得遇到了知音,左拉硬是拉着加里安东扯西聊的说了一个多小时,直到差不多接近晚上十一点才回去。

    “搞定了?”

    当房东艾米丽在走廊上看着一脸喜悦的加里安,眼神中是毫不掩饰的惊讶。

    “是的,搞定了。”

    加里安得意的接过了费洛朗太太手中的合同,笑着对他说道,“对方并不是一个不可理喻的家伙。”

    与房东签订了合同之后就回房休息,迷迷糊糊的睡了过去。

    早上的闹钟铃声将加里安从睡梦中吵醒,浑浑噩噩的睁开眼睛,光线透过阁楼的窗户照到他的脸上,天空的阴霾已经散去,露出了湛蓝的颜色。

    逐渐热闹起来的圣安东尼街预示着一天的热闹开始。

    加里安起身匆忙的穿好卡尔马尼奥夹克,拧上磨损得破旧的金属扣子,便准备出门购置家当。刚走出门便看见房东艾米丽端着烤好的面包从楼梯口经过。

    艾米丽看见一边下楼一边拧扣子的加里安,微笑着打招呼说道,“早上好,加里安先生。”

    加里安同样报以微笑,“早上好,房东太太。”

    艾米丽伸手将盘里的黑麦面包拿出一片递给他,说道,“拿着吧,我刚烤好的。”

    加里安接过了房东的面包,点头表示谢意。随后像是想到了什么,开口问道,“对了,艾米丽太太,我想问一下这附近哪里有裁缝店?”

    “裁缝店?”

    艾米丽太太思忖了一下,说道,“出门左转的大街,有一家裁缝店。如果加里安先生想买克拉克外套的话,那家比其余的两家都更便宜一些。”

    “谢谢。”

    加里安回到房间,吃完面包之后走出了大门,走向车水马龙的圣安东尼大街。走了几步下意识的抬起头,望了一眼左拉住的阁楼,窗户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已经打开,他又开始奋笔疾书的一天。

    穿过人声鼎沸的市场,还有充斥着牲畜粪便味道的大街,加里安找到了房东口中那家裁缝店,准备定制了两套褐色的克拉克,把自己好好的收拾一下。

    搞定一切之后,加里安去找了一趟左拉,当敲开门时,他顶着一双黑眼圈。

    头发乱遭的像是已经好几天没有打理过一样,加里安走进了左拉同样糟糕的房间,发现他桌上文稿的一片空白。

    “怎么了?左拉阁下。”

    加里安打趣的说道,“是不是昨晚一个字都没写出来?缪斯女神并没有眷顾你的手指呢。”

    左拉无奈的摇了摇头,挥舞着手中的稿子,说道,“别提了,正如你所见,今天早上我又接到了退稿信。”

    1962年之前,左拉的文学生涯都是一片灰暗,虽然他坚持不懈的写作,坚信自身具有“非同寻常的东西”,并且“迟早总会显示出来的”。但是生活的贫困还是让他迫不得己的在阿歇特出版社找了一份工作养家糊口。

    也正是这个机会,他利用自己所担任的职务,同作家和学者取得了联系,如拉马丁、圣勃夫、阿布、基佐、米什莱、利特雷、泰纳等,建立了友谊,获得了不少宝贵的经验。

    看着绞尽脑汁却又终日无法获得回报,加里安倒是想起了福楼拜的传世嘉言,“写作的生活就像是狗过的生活,但确实生命中唯一值得过的生活。”

    看着这位可怜又落魄的家伙,加里安想了想,说道,“或许我可以帮你。”

    一脸无奈的左拉反问道,“什么?”

    “我昨晚恰好想了一个题材,或许能够帮到你。不过脑海里只有大纲,不知道你能不能完善这个故事。”

    左拉顿时来了兴趣,他拿起了笔,对准了空白的稿纸,然后加里安说道,“说说看,或许我能够写好呢?”

    加里安凭借着记忆,慢慢的说道,“小说的主人公叫绮尔维丝,是一个勤劳善良的姑娘,从小饱受酒鬼父亲的折磨,14岁与工人朗弟耶同居生了两个儿子,后全家到达巴黎。3个月后,朗弟耶将家里的东西当尽卖绝后,抛弃绮尔维丝和两个年幼的儿子与其他人私奔了。绮尔维丝带着两个孩子在举目无亲的巴黎,靠洗衣等小工为生,同时还供两个孩子上学。古波爱上了自强自立的绮尔维丝与她结了婚,生了女儿娜娜,两人勤勉节俭,慢慢积攒了一小笔钱,生活有了转机。不料古波在工作时从房顶上跌下来摔成重伤,为给丈夫治伤,绮尔维丝花光了所有的积蓄。”

    “古波伤愈后,性情大变,不愿工作,开始喝酒,养家糊口的重担全压在绮尔维丝一个人身上。此时,暗恋绮尔维丝的铁匠顾奢将自己的全部积蓄借给绮尔维丝,使绮尔维丝终于圆了自己开家洗衣店的梦。凭着绮尔维丝的辛勤劳作和苦心经营,生意一度红火。但好景不长,古波日益懒惰、酗酒,朗弟耶再次闯入她的生活,“租”住在她家里白吃白拿。长期的经济和精神压力,使得绮尔维丝也变得贪吃、怠惰起来,很快她的洗衣店就破产了。”

    “绮尔维丝失去了工作和尊严,也染上了酗酒的恶习,终于沦落到生活的最低层。在古波酒精中毒死后,她也饿死在楼梯下。”

    听完了加里安的讲述之后,他叹了一口气,说道,“这是一个吃人的社会。”

    加里安缓缓地说道,“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悲情往往比欢笑更深入人心。”

    加里安讲述的故事大纲,正是左拉的成名作《小酒馆》的大纲,历史上他凭借着这一本小说获得了巨大的反响。1877年《小酒馆》单行本出版,在法国社会上引起了激烈的争论。拨动了当代社会的一根最敏感的神经,反应了底层人民的世界的真实写照,简直直击第三共和国“法国梦”的核心,激起了社会各方面的激烈反映,它在当时一版再版,一时竟成了畅销书。巴黎有人把《小酒店》搬上舞台,到处有人在谈论绮尔维丝的故事,甚至在流行歌曲中也出现了她的名字。

    左拉的作品擅长通过交易所、世界银行、股份公司的真实描绘,展示了帝国主义时代的开端。

    不仅表现了财团大亨之间的相互厮杀,交易所里的殊死搏斗,而且还正面地展示了劳资之间的矛盾冲突,以最广大的镜头视角摄下了产业工人大罢工的全景。喜欢洞察人类社会,审视人类档案,详尽地剖析了资本主义文明纱幕掩饰下的社会罪恶。

    他驾驭这种题材简直轻车熟路。

    见左拉陷入了沉思,加里安趁热打铁的说道,“怎样?要尝试一下吗?我恰好认识一位出版商,他是米歇尔出版社的社长,或许可以让他帮忙联系一下。”

    听到加里安说自己认识米歇尔出版社,左拉脸颊挤出了难以置信的神情,他又重复的确认了一遍,“你说你认识米歇尔出版社的社长?”

    “也不算认识吧。”

    加里安诚实的说道,“确切来讲,是我在火车上救了她一命。”

    然后他把火车上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的告诉了左拉,听完他的话之后,左拉兴奋的说道,“太好了,我的朋友,给我一个星期的时间,我能把你给的故事大纲写出来。”

    左拉想到了什么,问道,“对了,加里安你为什么不自己动笔呢?”

    加里安耸耸肩,说道,“暂时还没想好写什么。”

    左拉白了他一眼,给他指明了一条出路,“你不写小说,你可以写诗歌啊。”

    “嗯?”

    加里安缓缓地抬起头,这一次左拉提出了一个让加里安感兴趣的内容话题了。

    “写诗?”
………………………………

第八章 《牧神的午后》

    第一更,求推荐票!

    在文艺圈里,没有什么比诗歌创作更加艰难的了。

    诗人波德莱尔曾用“一年一句”来形容写诗的艰难,这位担任法兰西第二共和国议员的诗人,直到三年前才凭借着《恶之花》,成为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鼻祖。

    马拉美为了写出诗歌的巅峰之作,从1865年开始创作,直到1876年才发表传世之作,前后整整创作了十年。

    写诗不是最赚钱的,然而却是最容易打响名气的做法。

    一脚踢开揉成了一团的稿纸,左拉快步的走到了加里安的面前,振振有词的说道,“对啊,写诗。虽然诗歌不像小说,不过一旦获得了文坛诗人们的认可,你便能够立刻名声大噪。”

    左拉用一种鼓励和殷切的眼神望着加里安,写诗的难度远胜于小说,不过一旦诗歌引起了关注,他们便获得了进入拉丁区沙龙聚会入门的门票。

    那是所有寒酸的文学爱好者梦寐以求的东西。

    左拉的话让加里安萌生出了写诗的想法,与对方告别之后,他匆匆的返回出租屋。

    咚咚咚。

    听到楼梯上响起的脚步声,费洛朗太太探出头,恰好看到站在二楼栏杆上的加里安。亲切的说道,“加里安先生,我做了午餐,要不下来一起吃饭吧?”

    加里安从扶手上探出头,拒绝了她的好意,“不了,费洛朗太太,我现在还很忙,谢谢您的好意。”

    说完,他匆忙的跑上了楼。

    “加里安先生还真是一个大忙人。”

    费洛朗太太无奈的摇摇头,朝着厨房走去。

    回到了出租屋之后,加里安翻开了之前买来的稿纸,然后在桌上铺开,将鹅毛笔沾上了墨水之后,在沉思了片刻之后,开始在稿纸上运笔如飞。

    他已经想好了要写什么。

    从木窗上投射进来的光斑跟随着他的笔尖一起跳动,窗台上栽种的红色蔷薇繁茂的盛开,花团锦簇的跟着微风一起飘动。

    这是一个关于古希腊神话中,牧神潘安的故事。

    牧神:

    林泽的仙女们,我愿她们永生。

    多么清楚。

    她们轻而淡的肉色在空气中飞舞,

    空气却睡意丛生。

    莫非我爱的是个梦

    我的疑问有如一堆古夜的黑影

    终结于无数细枝,而仍是真的树林,

    证明孤独的我献给了我自身……

    ……

    凭借着之前的记忆,他将《牧神的午后》写了下来,这首诗歌在法国文艺史上占有一席独特的地位,它与兰波的《醉舟》、瓦雷里的《年轻的命运女神》为象征主义诗歌的三大巨头。

    而且这首还是“法语文学中无可争议的,最精美的一首诗”。

    这首诗发表之后,马拉美在家中举办的诗歌沙龙成为当时法国文化界最著名的沙龙,一些著名的诗人、音乐家、画家都是他家的常客,如魏尔伦、兰波、德彪西、罗丹夫妇等等。因为沙龙在星期二举行,被称为“马拉美的星期二”。马拉美也被选为“诗人之王”,成为法国诗坛现代主义和象征主义诗歌的领袖人物。

    写完了这篇长诗之后,加里安放下了笔。随手翻开了房东送来的报纸,原本脸上的欣喜逐渐的消散,版面头条让他皱起了眉头,因为报纸上正在记载着一场令人厌恶的暴行。

    “英、法两国政府分别再度任命额尔金和葛罗为全权代表,率领英军一万五千余人,法军约七千人,扩大侵华战争。”

    再过两个月,英军占大连湾,法军占烟台,封锁渤海湾,并以此作为进攻大沽口的前进基地。并且最终爆发了攻陷京城,掠夺和火烧圆明园的暴行。

    在巴黎文艺界选择沉默时,只有雨果一人站了出来。他在书信中愤怒的谴责法国的暴行,用两个卑鄙无耻的强盗来形容英法联军。

    “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荡然无存。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一方面是受尽苦难的欧洲工人阶级,另一方面是吸附在脊背上的吸血虫,十年之后巴黎那场震惊欧洲的革命中,压迫和剥削的资本家们将会第一次真正的意识到,工人阶级的可怕力量。

    时代的大趋势不是他一个人能做出改变的,加里安唯一能做的,就是用自身的影响力去做一点微小的工作。

    比起加里安的诗歌,左拉的小说开头比加里安写得要慢得多,差不多过了一个星期之后才完成了前期的十万字,经过这么多次的退稿之后,他心里也没有底。只好跟加里安去碰一碰运气。

    按照之前给的名片,加里安和左拉带着稿子,来到了米歇尔出版社。

    左拉停顿了一下脚步,最终还是鼓起了勇气,跟随着加里安的步伐走了进去。

    整个出版社都是一片忙碌的状态,成堆的稿件摆在编辑和校对的面前,每一个人都伏案工作,甚至没有察觉到进来的两个人。

    米歇尔的助手菲利克斯看到在门口站着的两人,连忙迎了上来,他微笑着对加里安和左拉说道,“请问两位找谁?”

    加里安把名片递上去,说道,“我叫加里安,是这样的,之前我在火车上与米歇尔社长有谈过,说如果想出书的话,可以来找他。”

    菲利克斯皱了一下眉头,他眼神打量着对方两眼,心里大概有个底。

    拿着自己稿子,跑到出版社直接点名道姓找社长的人实在太多了,再加上两人的穿衣打扮,菲利克斯只觉得这两个也是滥竽充数的家伙。

    菲利克斯直接说道,“抱歉,社长现在不在,他去与大仲马先生会面了。要不这样,你们把稿件和地址留下来,社长回来时我会通知他一声。”

    既然米歇尔不在,加里安只好微微点头,笑着说道,“好的,麻烦你了。”

    从左拉的手中接过了小说的稿件和诗歌,菲利克斯扫了几眼,就向办公室的方向走去。作为社长的助手,他扫了几眼稿子,并没有看到出彩的情节,也就直接放在了一边。

    等到米歇尔社长风尘仆仆的从大仲马的家中赶回来时,天色渐晚。

    “菲利克斯,好消息。”

    米歇尔社长疲惫的神情流露出喜悦,他的嘴角挂着一丝微笑,他愉快的说道,“我们已经拿下了大仲马先生的版权了。现在我要去跟两位重要的朋友会面。在我离开期间,出版社有什么发生什么事吗?”

    “有。”

    菲利克斯助理提醒他,“有一个叫加里安的年轻人来找过你,说是有稿件要给你过目。稿件我已经摆在了桌面上。”

    “加里安啊……”

    米歇尔社长突然想起火车上那位颇有才华的年轻乡下农民,或许是出于对他的感激,于是对助手说道,“那你把稿件放我包里,到时候我路上在看,现在我得赶着维利兹酒店与客人吃饭。”
………………………………

第九章 聚会

    第二更,求推荐票!

    马车的轮毂踏着青石砖,在一路的颠簸中徐徐前进。

    入夜之后的巴黎灯火璀璨。

    自从巴黎开始普及公共马车业务之后,私人马车租赁业务也随之发展起来,只不过乘坐的价格远比公共马车贵得多,价格高达五六倍,一般能做的起的也就只有中产阶级。

    米歇尔坐在马车里,前往卢浮宫附近的维利酒店,他想起之前的助手塞在公文包里的稿件,于是拿出来,叠放在大腿上,迅速的浏览了一遍。

    读完了诗歌和飞速的浏览了一遍那篇小说的开头之后,米歇尔皱起了眉头,脸上了流露出犹豫的神色。

    出版社对于诗歌没有兴趣,除非声名远扬的大诗人,他们才会与其合作。毕竟出版新人诗歌的风险是很大的,米歇尔不想拿这个做赌注。

    至于那篇《小酒馆》,此时米歇尔已经拿到了大仲马的授权,并且打算大力的宣扬,在大文豪的光环笼罩之下,所以他并不看好这篇小说的前景。

    米歇尔叹了一口气,看来发掘新人比自己想象中还要艰难。

    浏览完之后,他随手把稿件塞入了公文包中,此时马车刚好停在丽兹酒店的门口,马车夫拉扯了一下缰绳,转动的轮毂戛然而止。

    隔着木制的车厢,传来了马车夫低沉的声音。

    “米歇尔先生,我们已经到维利酒店了。”

    维利酒店的盛名归功于大吃货巴尔扎克的小说《幻灭》中的人物,吕西安・德・吕班博雷在酒店中面对昂贵菜品价格瞠目结舌的那段精彩描写。

    这是一座巴洛克风格的浮华建筑,大理石雕刻的花纹和装饰,布满了建筑的墙壁和拱柱。不规则的曲线和石雕将维利酒店塑造成一座华丽典雅的宫殿。

    进出的人群是高雅的绅士和贵妇,维利酒店的一顿晚餐,甚至能让外省的农村乡绅们咂舌。

    在这里,一个外省地主和一个无裤套汉没有什么区别。

    这就是纸醉金迷的巴黎,繁华之都。

    米歇尔付给了马车夫1法郎,然后步履匆匆的进入了酒店的大门。

    一盏璀璨的水晶灯散发出夺目的光彩,米歇尔被照得眯起了眼睛,等适应了光线之后,他让服务生带着自己朝预定好的位置走过去。

    大厅的中央摆着一台钢琴,钢琴师的手指轻快的掠过了黑白琴键,弹奏着贝多芬的月光鸣奏曲。

    此时波德莱尔与威尔梅桑正在眉飞色舞的谈论着,看到米歇尔过来了,波德莱尔连忙招呼他坐下。

    一个是法国著名的大诗人,法国现代诗歌的开山鼻祖,诗坛拥有着无可撼动的地位。

    另外一个是《费加罗报》的主编,将来会巴黎最历史悠久的报纸。

    对于米歇尔而言,这两位都是扩展业务的重要人物。

    三人坐下了之后,开始陆续的上菜。一盘奥斯坦德牡蛎配橡子,一盘勃艮第烩牛肉,一盘鳟鱼汤,一**波多尔红酒。

    餐桌上散发出诱人的香味,勾引着肚子里的馋虫。

    威尔梅桑端起酒杯,开玩笑说道,“如果把波多尔红酒换成玛莎拉白葡萄酒,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罗马人在喂牲口呢。”

    波德莱尔看了他一眼,指着鳟鱼汤,一本正经的说道,“照你这么说,摆在餐桌上的鳟鱼,今天我们就是在吃舒伯特了。”

    米歇尔白了他一眼,说道,“你这笑话真冷。”

    “哈哈哈哈哈。”

    欢笑过后,威尔梅桑揶揄米歇尔,“对了,我们的出版社大主编,最近有没有好的小说投稿,我们《费加罗报》正在扩展小说连载的版块,需要一股新鲜的血液,如果有就别吝啬了,我们的稿费不会亏待任何一个人。”

    此时经济的繁荣带动了小说阅读的风气,几乎每一份报纸都在积极的扩展这一块的业务。威尔梅桑虽然把《费加罗报》当做保守派的大本营,是反对共和派的先锋,保皇党的喉舌,但是在小说连载和广告这一块基本上是来者不拒。

    毕竟资本家也是人,赚钱比意…识…形…态更重要。

    米歇尔无奈的摊开手,说道,“哪里有什么优秀的新人,刚刚谈妥了和大仲马先生的版权问题。现在出版行业也是一年比一年困难。同行太多,竞争也多了。对了,波德莱尔先生最近有什么新作吗?本出版社都快支撑不下去了。”

    波德莱尔有感而慨的说道,“我最近倒是认识了一个不错的巴那斯派风格的诗人,他叫魏尔伦。看了他寄给我的稿件,是一个不错的苗子。”

    威尔梅桑端起了酒杯,笑着对波德莱尔说道,“看来又是下一位诗坛巨擘了,提前为你的下一任接班人干杯吧。”

    米歇尔一边开玩笑说着,一边抬手,却不小心把公文包摔到了地上,里面的稿纸散落了一地,米歇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