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扶秦-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探望师傅的名义下,扶苏向嬴政申请出宫,由贴身保镖西陵和孟安的陪同,扶苏一路浩浩荡荡来到了李斯的府上,听到管家在旁边说李斯还没有回家,便要求先去李斯的书房待着,在管家的引导下,扶苏第一次走进了李斯的书房,随手翻阅着李斯的藏书,同时感叹着造纸术啊造纸术你什么时候成功啊,这一屋子的竹简看着都头疼啊。
扶苏在李斯书房内发现一卷前丞相吕不韦编撰的《吕览》,顺手抽出来仔细端详,也许是还沉浸在墨家对秦国的巨大影响中不能自拔,也许只是巧合,随着他读的越多,他发现手中这卷书的内容,跟墨家的思想是那么切合,这是一篇讲求节葬的论述,扶苏看了看题目就叫《节葬》,这篇文章里边的思想很有意思,很像是唯物主义论调,但同时有很切合当下的实际,比旧时空天#朝为了火葬而火葬的形式主义要好太多。
正在他看的入迷的时候,西陵在旁边提醒他,李斯回府了。
“老师。”扶苏恭恭敬敬的站在院子里向李斯敬礼,不是政治作秀,而是经过这几年的学习,扶苏打心底敬重这位将为秦国统一天下立下汗马功劳的法学大家。
李斯看着向自己躬身敬礼的扶苏,很是满意,他的成熟与聪慧让人很难相信他只是一个六七岁的孩子。看了看旁边的一个大汉,很为自己又这样一个弟子而自豪,想起被他作弄的蒙毅和宫女们,脸色不禁有些古怪,走到扶苏旁边,轻轻拍了拍他的头,柔声问道,“你怎么到了我这里了,大王知道么?”
………………………………
第30章 玩具的用处
“知道。”扶苏恭敬的回道。
扶苏抬起头来,注意到李斯旁边的人。这是一个穿着官服的国字脸大汉,正盯着扶苏看,眼神里写着好奇两个字,就像是一个刚刚进城的乡巴佬,却没有乡巴佬进程的畏畏缩缩的感觉,更像是一种审视或探究。
以李斯现在的声望,一般人陪在李斯旁边,都会自然不自然的表现出紧张来,可旁边这个人竟然会审视、探究扶苏,这让扶苏很是好奇。
这个人身高七尺,头发整理的一丝不苟,国字脸充满了严肃,满是冷意,卧蚕眉下丹凤眼仿佛直透人心,嘴唇紧紧的抿起。一身简单的麻布衣服,穿在他身上自有气度。
“公子今日怎么出宫来我府上了?”李斯领着那大汉和扶苏到了自己待客的小轩,开口问道。
“宫里的工匠打造了两件小玩意儿,特献给师傅点评一二。”扶苏说的煞有介事。
“拿出来看看。”李斯知道扶苏在宫中养了一大批工匠,除了给秦王公子公主打造些玩具,还做一些莫名其名的研究,不知道这次扶苏又拿了什么东西出来。
扶苏示意西陵把手里的军棋承上,这是一个木盒子,打开盒子里边是一块块小木头,上边刻字,盒子对折后倒扣在案几上,上边画着线条。
扶苏拿出棋子,然后对李斯道:“老师,这就是其中之一,我称之为军棋。”说着示意孟安和西陵将棋子一一摆放,并开始为李斯讲解军棋的规则。
当扶苏讲完翻棋的中的第一种规则时,李斯还在不停的点头,似乎对这种扶苏发明的小游戏很有兴趣,可是当扶苏讲完了翻棋的三种规则,还要滔滔不绝的要开始将竖棋的规则时,李斯脸上已有难色,旁边那个大汉却仍然听的津津有味。
“好了,让孟安和西陵演示一番就行了。”李斯不愿意在听扶苏继续搞理论阐述,准备让两个小内侍实践教学。
孟安和西陵忙上前摆放棋子,然后眼巴巴的瞅着扶苏,不知道接下来要干什么。
扶苏以手扶额,无奈的说:“我怎么教你们的,你们就怎么玩,赶紧开始吧。”
说完之后,扶苏就退到一边,请李斯和方脸的汉子一起看两个小内侍摆弄军棋,孟安和西陵比扶苏大十多岁,可无论在人前人后都十足十的是扶苏的跟班。
……
“怎么样?”扶苏充满期待的询问李斯,想要得到他的肯定,好借这光环献给嬴政。
李斯与方脸汉子对视一眼,开口道:“还有一个盒子,看看再说。”
扶苏摆摆手,让孟安和西陵演示象棋,但明显虽然想起看起来更明了,两个小内侍却不像对军棋那么熟练,连棋子的位置都需要扶苏帮忙才摆放正确,开始下棋的时候,嘴里都在不停的念叨着什么马走日象走田,那是扶苏教给他们的口诀。
演示象棋比军棋用的时间要长一些,李斯和方脸汉子看的却更入神。
扶苏示意孟安把两套棋具都放在几案上,跪坐在李斯的下首,等着李斯点评。
“你是称它‘军棋’吧,”李斯捻起一颗棋子,“虽然不是全合行伍之制,但也有可观之处,用于军中,可以定尊卑、明律令,兵卒用之尚可,对将军来说却没有大用,不过一玩物。”接着又拿起一枚象棋,“与之相比,这象棋虽然棋子变少,可是变化却多,倒是可以让将领们好好学学。”
说完转头看向方脸大汉,笑着说:“魏兄以为如何?”
“虽是玩物,却有深益。”
听了这话,扶苏脸上露出颇为自得的样子,等着大汉继续发言,可大汉却是惜字如金,不肯再开口。
李斯看到扶苏的表情,笑意更浓,对大汉说:“魏兄不妨仔细说说。”
“军棋用于军伍之中,不仅可以让兵卒知尊卑,守律令,还可以锻炼将领的胸襟气度,但这只是小用途;广之与众,开启民智,让百姓都知道守规矩,才是大用途。”
“象棋颇合弈道,非才智之士,不得其精妙。”
李斯听完之后,很是诧异他没想到方脸汉子对扶苏搞得两个小玩具有这么高的评价,尤其是象棋,他所说的弈道,就是围棋。
围棋在当时还没有成为中国的国棋,但是它毕竟来头不小,而且确实有些不一般的作用。传说中圣君尧的儿子丹朱很蠢笨,于是尧发明了围棋,教给自己的孩子,让他变聪明,用旧时空的话来说,就是下围棋可以增强人的智力、提高智商。而在一些国家中,围棋还有着和兵书战策一样的功能,用来培养军事人才。
“想不到魏兄如此看重这些东西,公子倒是可以将此物献给大王,以推广天下,不失为一件大功,大王也许会因此赐爵与你。”如此算是给军棋象棋加持完毕。
“那就太好了,我在宫里还有好几副,这两幅就送给老师了。”扶苏对赐爵什么并没有当真,在他看来他并不需要。
“恐怕公子还要再送出两副来啊!公子,可知这位大人是何人?”李斯将话题引向了方脸大汉,说出的话是个问句,却没有疑问的语气,仿佛已经认定扶苏知道这大汉是谁。
“这位大人此时到老师府上,当是为了计议王、桓、杨将军攻邺之事而来,想来是通军事的,老师称他‘魏兄’,想必是父王新拜的国尉魏缭大人吧!”说完对这魏缭深深一拜。
在李斯第一次称“魏兄”的时候,扶苏就猜到了他应该就是魏缭了,当时可是深深的激动了一把,后来见他把两个小游戏上升到他自己从没想过的高度,虽然对自己的判断有点疑惑,但随即就被见到这种大神级人物的兴奋所取代了。
其实并不能怪魏缭和李斯将军棋和象棋抬到开民智的高度上,实在是在当时物资缺乏、材料稀缺的情况下,军棋、象棋之类的益智小游戏本就不多,问世数百年的围棋又太过高深,普及起来很困难,普通百姓也没有时间花几个时辰对弈,因此见扶苏随意就能拿出两种规则完整、行棋简便的益智游戏时不得不高高的夸赞一番。
………………………………
第31章 再谋拜师
虽然历史上有《魏缭子》一书,但无论是在正史还是乡野故事中,无可争议的李斯的名气远高于尉缭。
《史记》中李斯有单独的列传,魏缭却只有寥寥数语,如惊鸿一现,疏忽不见。可以想见,他在真实的历史中,应当也是那种功成身退、激流勇退大智之人。
历史上像他这种人有很多,但其中也有很多跟他有点区别――他们的名气要大得多,比如救过公子重耳性命的介子推,至今仍因为清明节的前一天的寒食节而为大众所熟知,甚至有专门的山因他而命名;还有辅佐勾践复仇的范蠡,有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相伴,还被民间封为财神。
与他们相比,那些功成而身不退、恋栈权势的人反而像是反面教材,比如作法自毙的商鞅,助纣为虐的李斯和不知进退的文种,最后都没有好下场。
如果扶苏不是在旧时空刚好听过一次有关尉缭的讲座,大概对他也不会有太多了解,他依稀还记得,当时的教授说,尉缭对战争和政治、经济的关系的见解远超同时代的人,是当时首屈一指的战略天才。如果说李斯是秦国内政之柱梁,那么魏缭堪称是中国统一战争的设计者。
李斯听得扶苏言语,露出果然如此的表情。
李斯哈哈一笑,对魏缭说道:“魏兄,我这弟子如何?”
魏缭看着扶苏淡淡开口:“聪慧有余,心性未定。”
扶苏充满期待的小眼神瞬间消失,不明白第一次见面魏缭就给了他这么一个评价。
一旁李斯微微一愣,稍作思考,发现魏缭的评价果然中肯,不说自己教扶苏读书时他跳脱的性格和千奇百怪的问题,就看这些年他有多少发明流传宫外,便足见扶苏不同常人的聪慧,可是再仔细一想,他的名声只在聪慧,从没有在某件事上停留过久。
虽然他在宫里养了一大批工匠研究生么东西,似乎是一心一意,可是乱起八糟的副产品一直在不断的出现。
公子虽然名声响亮,却从没有什么政见流露在外,让李斯不仅有些担忧扶苏是不是只是小聪明,政治智慧是不是同样有这么优秀。作为秦王长子,只有热衷于政事,才算是定下了性子吧。
“那魏兄教我这弟子定下心性如何?”李斯知道扶苏早有拜魏缭为师的打算,怕扶苏碍着他的面子不敢提出,自己就帮他一把。
扶苏失落的心情,再次高涨起来,小眼神从新充满期待。
魏缭看了看扶苏,又瞅向李斯道:“公子乃秦王长子,拜师之事需朝堂定议,秦王允许,我不敢私下答应。”
魏缭知道李斯让扶苏拜自己为师的目的,可不单纯是给扶苏找个老师这么简单。李斯一篇《谏逐客书》虽然笼络了秦国朝堂之上六国人心,但同样的大大得罪了秦国公族和老秦人,需要一切可以结盟的力量,比如和李斯一样的山东之人。
自己刚到秦国就被任命为国尉,又有秦王”见尉亢礼,衣服食饮与缭同“,可以说在朝堂之上,前途远大,隐隐有掌管秦**事的趋势,李斯不免想要与他结盟。但魏缭自己却知道,他虽然被秦王看重,并强留在秦国,却还有离开秦国的打算,因此并没有轻易答应下来。
李斯微微颔首,并没有十分失望:“这样也好。扶苏,我和魏大人还有些事情要商量,你先回宫去吧,这军棋、象棋确实不错,记得给魏大人府上送上两副,兴许他是在等着收了你的拜师礼,才收你这弟子呢。”
扶苏躬身应诺,带着孟安、西陵返回宫中。
“拜见父王。”扶苏从李斯家中返回王宫,拿着军棋象棋就去见嬴政。
嬴政刚刚从扶苏第三个弟弟那里过来,满脸的笑意,也许是因为亲政之后随着嬴政雄心的勃发,他的雄性激素也旺盛起来,两年来他接二连三的迎来自己孩子的降生,顺便给了扶苏在宫里留下工匠充足理由,扶苏为了给自己的弟弟妹妹造玩具,总是需要写匠人的。
“今日出宫何事啊?”
“禀父王,孩儿已多日未曾聆听李师教诲,故今日前去请益。”
“可有所得?”
“在李师府上遇到国尉大人,他教育孩儿要定下心性,专心志学。”
“是吗,你准备怎么专心志学?”
“孩儿想拜国尉大人为师,国尉大人似有顾忌,没有答应,想请父王旨意恩准。”
嬴政听到这里,就觉得不太对了,他断定魏缭还有离开秦国的心思。在他看来,魏缭虽然号称是魏国公子之后,但与魏国王室早已疏远,要不然也不会空有才学不得重用,落魄至此。自己作为秦王,对魏缭一个刚来秦国的山东落魄子弟推心置腹,优待有加,甚至屈尊相待、言听计从,他怎么会还想离开。
嬴政决定帮一帮扶苏,同时也是对魏缭的一次试探。
“好啊,寡人正准备认命李斯为廷尉,他的事务会越来越多,就让他卸了太师的职事,让魏缭做你的老师,魏缭善军政,就让他做个太傅吧。”嬴政同意了扶苏的请求。
扶苏赶忙跪谢,心里只能为蒙毅默哀,看来他还是继续做副职吧。
“父王,我的礼物做好了,李师和国尉大人都见过,说是有开智之功,正好可以送给弟弟。”
扶苏命西陵把军棋和象棋承上,仔细解说了一遍,转述了李斯和魏缭对两个玩具的评价,又在嬴政的示意下让西陵和孟安演示了演示了一遍。
“确实不错,你可说着本来是送给寡人的,怎么到头来又成了送给弟弟的了,也太偷懒了吧。”嬴政不吝于在政务之余逗一逗自己聪明过人的长子。
“好吧,这两副棋子就送给父王了,弟弟的礼物我再想办法。”扶苏毕竟是再世为人,不太适应作为幼子与嬴政互动,只好草草妥协。
“你还有什么好东西。”嬴政没想到自己的玩笑话,竟然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自己的这个儿子还有东西藏着。
“是一种更简单的游戏,只是还没有做出来。”这是扶苏在李斯府上听到李斯和魏缭说道开民智而想到的,他还记得旧时空有无数可以做为启迪孩子智力的小玩具和游戏,顺便拿出一个来都是轻松超前两千年有没有,什么五子棋、大富翁……多到自己都数不过来。
“好,你早日做出来,到时候给寡人看看,哈哈……”嬴政不能不哈哈大笑,有这样一个神奇的孩子,当真是上天恩赐。
………………………………
第32章 成果
“这真是你写的?”嬴政拿着手里的一本书,有些不相信的问扶苏。
“魏师之作,儿臣不敢贪功。”这毕竟是扶苏第一次参与秦国的大朝会,恭敬的按照礼节向嬴政回话。
嬴政亲政之后,几年来对政事掌控越来越得心应手,随之而来的是嬴政的脾气开始渐渐的有了变化,即使两世为人、嬴政最喜爱的长子,面对祖龙之威,扶苏也变得谨慎许多。
在李斯、魏缭、姚贾等人的建议下,秦国已经开始了持续作战,不准备给六国喘息的机会。面对秦国正东面的韩赵魏三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韩王在这种攻势下,已经数次遣使来秦,希望能保留王位,为此不惜向秦王称臣。秦王嬴政对韩王送来的礼物一概笑纳,但对他的要求一概不理。
韩国在战国各国的中间,四通八达交通便利,又是三晋之一,有强国的名声,但实际上在六国中是国最小而民最弱,早在几年之前,李斯等人就定下计策要把韩国作为首攻目标。拿下韩国之后,一方面可以对魏国形成包围之势,另一方面,秦国就能和一向与秦国交好的齐国接壤,等于是把楚国与其他反秦联盟分隔开来,接下来就可以一个一个收拾六国了。
时至今日,韩国的大臣几乎都被收买或刺杀,正是摘取数年筹划的果实的时刻,秦王怎么会因为区区礼物对韩王网开一面。
在这样的情势下,嬴政已经目无余子,朝堂之上、后宫之中都是战战兢兢、小心翼翼。
“公子谦虚了。”虽然成为了扶苏的老师,但魏缭还是和以前一样冷淡,惜字如金。
嬴政把书合上,示意赵高给下面的武将们传阅。
魏缭作为国尉,虽然不参与领兵作战,但相当于总参谋长,将军中资格最老的王翦如今将兵在外,他自然排在了武将之首。他接过之后没有翻看,直接就传给了下首的将领。
那位将领伸手接过,发现手里的东西四四方方,非丝非帛,不知是什么材质,厚厚的一沓,用线穿连起来。
封皮上赫然用楷书写字《三十六计》四字,他试着翻开,入目是一篇序言,里边说自姜尚著《六韬》以来,兵书战策层出不穷,于兵事虽有助益,然各家之言纷繁复杂、莫衷一是;长篇巨著、用之难明;故撰此书,集采众长;化繁为简,以助战事。
这将军看到这里,自是感觉无比荒谬,“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更何况将兵之能向来只有从战场上学来,公子扶苏不过八岁小儿,竟然也开始编撰兵书了,还煞有介事,大概是魏缭写的吧。忍不住便想冷笑,只是想到公子一向的神名,不敢有所表示,只得继续看下去。
扶苏有些紧张和期待的看着这位将领,知道他应该是刚刚从战场回来的桓齮将军,数年来连打胜仗,从无败绩,心中不免有点忐忑。
他和魏缭编撰的的《三十六计》并不是旧时空无数人完善之后的完整版本,只是他根据自己的记忆誊写出来,由魏缭加工完善。
在这两年里,魏缭作为老师可以说是尽心尽力,虽然一直是一副冷冷的面孔,却把自己所学倾囊相授,教学内容不仅仅局限于军事,他把家里祖孙四代人合著的兵书也当成了扶苏的教材,书中随处可见“诛杀”二字,总算是让扶苏明白的魏缭的脸色为什么一直是冷冰冰的了,扶苏猜测这本书就是旧时空的《尉缭子》,只是现在还没有被魏缭命名。
这本书里边大量论述了与战争相关的内容,包括战争的性质和作用,攻城和作战的原则,守城的原则,用兵原则、军纪和赏罚,部队的编组和指挥,军队的训练,可以说对战争和军队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总结。
但是在扶苏看来这本《尉缭子》像是治国方略多于像兵书战策,《尉缭子》开宗明义进行阐述的是军事与政治、经济的关系:政治是根本,战争是枝干,一切战争都是政治斗争的产物;经济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基础,因此应当注重农耕和商业发展,在战争之前做好后勤工作;书中还提出,对外战争的胜利会促进国内政治和经济的发展。
要知道中国社会自从商鞅变法之后一直是重农抑商的,认为商业对国家发展是不利的,扶苏穿越数年来第一次见到应当重视商业的论述,自是大大的佩服了一把。
书中提出的对外战争的胜利会促进国内政治经济的发展,更是让扶苏想起二战时日本为转移国内矛盾悍然扩大对华侵略的手段,不由得对魏缭和他的家族五体投地,心中大叹魏王没眼光。
魏缭在一次随意考校扶苏时,扶苏随口一句:“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引来了魏缭穷追猛打般的追问,扶苏不得不说是自己学习的一点心得。在魏缭冷冷的逼视下,扶苏不得不绞尽脑汁,编足了30个成语外加美人计、苦肉计等三字计策,在魏缭的帮助下完善了其中的战例。
在魏缭的建议下他把这本书献给嬴政,以获得嘉许,扶苏对此一点把也没有。
扶苏甚至不能确定三十六计是不是还和原来的名称一样,反正现在的版本中肯定是没有暗度陈仓了,更没有对计策进行系统的分类,在他看来只能归类到军事启蒙书籍,这本书比旧时空的原本更加浅显易懂,甚至正文里有直接用白话文进行的表述,每条计策除了名称,只有解释和收集到的战例,并不像旧时空一样,还有《周易》作为正文,可以说只要是识字的士兵,都能明白其大概意思。
桓齮拿着这本扶苏认为的启蒙读物,从一开始的心中冷笑,到后来越翻越快,直到全书翻看完毕,久久不语,也没有将书传给下一位将领,怔怔的愣在当场。直到下首的将领伸手向他讨要,他才缓过神来。
可是他却仅仅攥住着书不肯放手,趋步出列,道:“大王,此书当立即销毁,不能流传于世。”桓齮出列之后,郑重的对嬴政道,他已经决定一定要销毁此书,无论是魏缭代笔还是真的由公子扶苏编撰。
他这句话一出,把整个朝堂都给震惊了,就连嬴政都微微的皱起眉头,只有魏缭低下头,一脸的冷淡。
“爱卿此言何意?”
“此书……此书……”桓齮有些失态了。
“此书可传天下,却不应在此时出世。”桓齮回过神来,一开口就吓了扶苏一跳,以为桓大将军是个穿越众,怎么知道这本书不该这时候问世。
“爱卿不用着急,慢慢说来,可将此书给其他将领一览。”
桓齮听了之后,猛地吼道,“不行。”说着还将手攥的更紧了。
“大王,臣为将数十年,天下兵书尽曾习得,从不曾见过如此奇书!”
桓齮的一句话又吓了扶苏一跳,忍不住去看魏缭,结果魏缭依旧冷着脸,没有表情。
“此书与其他兵书相比,**谈不上精妙,道理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