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扶秦-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书与其他兵书相比,**谈不上精妙,道理谈不上深奥,可以说平白浅显的甚至算不上兵书。”说着将手里的书来回的摇晃,显然非常激动。

    “但正因此书浅显,区区百十字就可述尽全书,人人尽可学得,当此非常之时,实在不宜传播天下。”

    “桓将军,这是何意,现在正是我大秦征战天下之时,既然有这等人人都能学的兵书,为什么不能传播天下,让我大秦多出些能征善战的将军?”扶苏实在忍不了了,直接向桓齮发问。

    且不说现在六国一个未灭,正是急需能征善战的将领的时候;即使将来秦国统一天下,难道就不需要将领镇守四方了?

    “难不成桓将军怕有人学了兵书,把你超过去不成?”扶苏小声的嘀咕道。

    “正是。”没想到桓齮听到了扶苏的话,还毫不变色的承认了。
………………………………

第33章 当成三国演义了

    “大王,我就是怕有人学了此书,超过了老臣啊。”

    桓齮此话一出,朝堂之再次震惊,跪坐在朝堂两侧的大臣甚至开始交头接耳,这次震惊的程度明显大于刚刚过去的一次。

    “扶苏不可无礼,当向桓将军请罪。”嬴政明显是猜到了扶苏嘀咕了什么。

    “桓将军数攻赵国,尽皆取地而还,为我大秦立下战无数,河南地的鲜血都还没有干,何以如此自轻!”嬴政对有功之臣一向重视,这位桓将军又刚刚为秦国取得河南地,这是夸功之时,岂会让他受委屈。

    “大王误会了。”

    桓齮没有领嬴政的情,用一种我当你是知己,你却不懂我的心的眼神看着嬴政,接着一叹,看着扶苏道:“公子想必知道,天下一统,已经是必然之事,无论是我秦人还是山东之人,似乎都已认定,平定天下的必是我大秦,可是老臣我却不这么想。”

    说了这些也不理会嬴政在王位上脸色已经开始变黑,不停歇的继续道:“臣做将军已经数十年,做三军主帅也已经三年,虽然可以说是屡战屡胜,罕有败绩。但随着打的仗越多,领的兵越多,越是不敢确定自己下一场战争还是必胜,总想着敌人会怎么把我打败,此之谓‘未虑胜,先虑败’。”

    “现在天下人把目光都聚集在咸阳,这里稍有风吹草动,六国都能迅速知晓,臣在河南地甚至缴获了赵国将军的玉制象棋,这不过是两年前公子发明的,现在已经风靡天下。大王,公子,可曾想过,此书一出,六国会在多久之后拿到手?”

    “现如今,天下俊才云集咸阳,六国将帅少有贤能,正是一统天下的好时机。我观公子之书虽然自称三十六计,然则在我眼中,其内变化无穷,不能以数计;更为可怕的是此书简单明了,一读便懂,即使是一小兵读此之后也必有所得,用在战场上,也不过是看谁用的灵活熟练罢了。”

    “我大秦猛将多如云,此书纵有些便利,对现在的大秦也没有什么大用处;可六国之人若是得之,谁能断定不会出一两个名将,成为我大秦将士的大敌。”桓齮侃侃而谈,谁也插不上嘴,都没想到平时只懂得打仗的桓大将军,今天竟然成了个善谈之士,也正因为这样,朝堂之上的将领们对桓齮手中的书更是好奇,时不时的都要瞟上一眼,想知道里边到底是什么内容,能让秦国的元帅及将军这样激动。

    其实听到这里,扶苏已经明白了桓齮的意思,他没想到,桓齮不把他当赵括,还把这本书看的这么重要,便猛然想到了以前上学时历史老师讲过的一个不算正史的小故事。

    话说蒙元和蛮清两个民族入主中原之前,过着的是游猎生活,既没有自己的文字也没有自己的历史。部落之间的征战同样也处于原始阶段,如果不是有汉奸(一些无良晋商)偷偷的贩运铁器、兵器、粮食等物资给他们,估计他们只能拿着木头棒子去打仗,更谈不上在战场上使用什么计谋。

    可是随着他们与汉族的交往,汉族的一本书帮了他们大忙,这就是《三国演义》,这本书描写了大量的战争故事和计谋手段的运用,比如说美人计、苦肉计、空城计、草船借箭等等。

    对汉族来说这些故事耳熟能详,但大家都只是当成故事,正是因为大家都知道,才会谁也不放在心上;可是对这些少数民族来说就是帮了大忙了,他们没有文字,写不了兵书战策,他们就是凭着说书人口口相传的这本书,学会了大量的军事计谋,并用在了对汉族的军事战争中。

    他们本来就有远胜汉族的野蛮体魄,现在又用这种巧妙的方式文明了自己的战争精神,打败汉族,入主中原只不过是早晚的事情。

    这个故事有些地方不符合历史事实,但在一定程度带上能说明一些问题,虽然不能算是墙内开花墙外香,但明显汉族的东西加速了当时汉族政权的衰落。中国历史上这种自己的东西结果别人用的更好,甚至被别人当成自己的东西的实在是太多了。

    明显桓齮将自己的三十六计当成了六国可以用来训练将领的《三国演义》了,担心这本简单易学,战例为主的兵书会造就六国将领,给秦国统一战争带来不必要的敌人,因此竭力阻止此书的流传,甚至连朝堂上的将领也不信任,把书死死的握在自己手里,不敢放松。

    嬴政坐在王位上,眉头渐渐松开,默默的回忆他刚刚读过的内容,发现确实如桓齮所说,简单易学,对秦国这样兵多将广的国家来说不过是锦上添花,可是对目前的六国来说堪称雪中送炭了。他不得不考虑,桓齮说的将此书销毁,是否可行。

    “桓将军,不必如此紧张,此书对六国虽有些用处,但是无碍大局,当不得大用。”嬴政简单思索之后,还是决定成就自己长子的名声,让扶苏的威名更上层楼。

    他已经不是那个坐在王位上,看着吕不韦施政的少年了。数年的亲政,让他对国家之间的战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尤其是魏缭来了之后,他更是明白,国家之间的战争,将士的作用固然十分重要,一国政治状况、经济能力反而是在长期战争中取得胜利的基础。

    想到此处便大声道:“韩赵魏三国在我大秦攻击之下,已经胆破心寒,只顾得想尽办法求和;齐国一向置身事外,与秦国交好,不理外事;燕国虽有心参战,但远在北地,又与赵国纠缠不清;楚国虽然国力强盛,但近年来昏君频出,奸臣当道,有些远见的人,却无力左右朝堂。”

    “六国如此局面,只要寡人兢兢业业,诸将士用命,统一六国不过早晚之事,六国多一两个将领,也无碍大局。”心里还加了一句:“何不成全了扶苏的神童之名,让六国知道,我秦王的长子是天命之人,反而能动摇六国民心。”

    “不行,绝对不行。”桓齮竟然跟脾气日渐暴躁的嬴政对上了,说完也不顾嬴政不好看的脸色,竟然动手将书撕扯的粉碎,让人再也无法分辨其中记述了什么。
………………………………

第34章 真正的成果

    扶苏看着被桓齮扯的粉碎的《三十六计》,欲哭无泪,这可是这个世界上第一本纸质书籍啊,自己倒腾四大发明这么多年,就这么点成果,就这么被撕了……

    扶苏一边动手将纸屑收集起来,一边心里默想,这将军脾气真够倔的。

    可是桓齮撕了书,还不算完,又大声的对嬴政道:“大王,老臣并非畏惧六国,为秦国征战,即使死在战场上,老臣也绝无二话。可六国每强一分,战场之上就多一分变数,六国多一个名将,我秦国就有可能多一场败仗。这些都没什么关系,战场之上瞬息万变,再厉害的将军也不能机关算尽,常胜不败,可是每一场战争,付出的不仅仅有将领的名声,更多的是战士的生命。我桓齮可以战败,但不能让我大秦的士兵白白牺牲,还望大王三思。”

    说完之后,桓齮深深的俯下身子,等着嬴政发话。

    听到这里,扶苏算是服气了,原来这桓齮这是一个爱兵如子的将军,只能深深的叹一口气,静静的看着嬴政。

    嬴政也为桓齮的话而动容,竟然从王位上站起,走到桓齮身边,把他扶起,正颜道:“多谢将军教我,这些士兵,为我大秦征战,随时有性命之忧,是寡人大意了。”说完之后,还向桓齮一躬,以示敬意。

    桓齮连忙躬身,连道不敢。

    嬴政回到王位上,对下面还在聚拢书页的扶苏道:“你关心国事,其心可嘉,但这书就暂时不要写了,你可明白?”

    扶苏只得躬身应命。

    事情仿佛已经解决,但是魏缭却不这么看,只见他缓缓走出自己的位置,对嬴政一躬身,道:“大王,公子还有一物呈上。”

    说完不理会有点懵懂的扶苏,抓起扶苏手里的书页,递给了赵高,在赵高惊愕的眼神中示意他将这些东西呈给秦王。

    嬴政看着桌案上散乱的书页,已经无法分辨里边的内容,有点不太明白魏缭的意思。

    “爱卿这是何意?”

    “大王和桓将军只看到了三十六计,却没有看到这本书。”魏缭即使面对秦王,仍然是冷言冷语,一脸冷酷,说完之后就没了言语,只是示意扶苏开口,便退回了自己的位置。

    扶苏此时明白了魏缭的意思,心情又高兴起来。

    “父王,魏师的意思是,这本书可不是写在竹简上的。”扶苏开口解释道。

    “这是宫里工匠造出来的,称为纸,可以用来书写,比竹简轻便省事。”扶苏没有长篇大论的说纸的用途多么重要,只一个入门级的三十六计都没这些“祖宗”们一波三折的弄出这么多道道,他不信纸的好处他们看不到。

    嬴政拨弄着桌案上的碎纸片,默默思索,不久就命赵高将碎纸片传给大臣,只是这次不再局限于武将,文臣也参与其中。

    扶苏默默的观察这这些大臣的反应,桓齮这次倒没有刚才那么激动,直盯这手中被自己扯岁的纸片,想看出里边有什么玄机,却只能把眉头越皱越紧,超出了战争以外的东西,他有点搞不明白。

    李斯盯着手里的一片碎纸,不停的摩挲,不由的想起几年之前,他还只是吕不韦门下舍人的时候,跟扶苏一起创造出楷体字的日子,现在想来,扶苏的聪慧,不仅是远胜常人,更是吓坏常人。这些年来,婴儿车、楷体字、军棋、象棋、小弈棋(五子棋)、大富翁……等等东西,出现的那么多那么频繁也就算了,刚刚被桓齮撕毁的《三十六计》肯定不同寻常,要不然桓齮和秦王不会有这么大的反应,魏缭更不会参与其中。

    不管以前他都弄出了什么新奇的玩意儿,哪怕加上桓齮口中的《三十六计》,恐怕也比不上这薄薄纸张的作用大。

    他手中只有小小的一片碎纸,他刚才是看到了整整齐齐的一册书。他手中的这一片,边角上还有剪裁的痕迹;纸张上还有已经不成句子的楷体字,像是松烟墨书写而成;纸张颜色偏黄,里边还有桔梗的碎屑,有淡淡的石灰味道;入手略显粗糙,较之竹简柔软细腻的多,较之丝帛则略脆,可以折叠,也可以成卷。

    通过这些来判断,扶苏口中的纸应当是用来代替竹简和丝帛作为书写的新材料,所用材料应该是桔梗或者类似的东西,不难大批量制造,因此应该比竹简省时省力,又比丝帛廉价;可以量产而且易于携带。

    想到这里,李斯脑海中不禁浮现出纸张出现后可能发生的各种变化:有了纸张,政令的传达更为快捷;律法的宣传更有效率;诸子文章传播更为简单;学子们再也不用汗牛充栋、学富五车……

    如果这些猜测是真的,那么纸这种东西,肯定是利国利民、流传千古的发明,扶苏凭此就可名垂史册,完成无数人一生的追求。

    如果扶苏此时知道李斯心里的想法,肯定会吓一跳,他凭一张纸片,不仅猜出了纸张的生产和作用,同时看到了纸张的历史功绩,虽然不够完全,却不是一般人能够想象的出来的,他自己在有先见、有目的、有帮手的情况下,用了数年时间,才终于完成,先秦时期的人都是变态吗?

    其他的文武大臣,看着手中的纸片,有的似有所得,有的则茫然不解,不知道魏缭和嬴政这是在做什么。

    李斯环顾四周,发现没有大臣愿意发表意见,只好自己出来为自己的弟子张目。

    “臣为大王贺,为秦国贺,亦为天下贺。”

    李斯说完也不等朝堂之上众人目瞪口呆,就把自己刚刚的猜测重新理清,在大殿之内开始声情并茂,滔滔不绝的描述了一副纸张改变天下的盛大场面。

    李斯看了看自己演讲的效果,灵机一动,在文武大臣更加目瞪口呆的表情中,李斯继续道:“公子扶苏,天生圣贤;其之降世,雷霆以助;聪敏之名扬与外,孝悌之行显于内;为弟子则恭谨,使奴仆则仁义……故臣请大王封公子扶苏为大秦太子。”

    他这一套夸奖扶苏的骈俪之文,朗朗上口,一气呵成,给人一种你早就准备好了的感觉。朝堂众臣无不在想,莫不是这廷尉大人是受了大王暗示,才有了这一番议论,可是瞅着大王惊愕的表情,一点都不像啊。

    可是有一个人却完全没考虑这些,直接出声道:“臣附议。”
………………………………

第35章 太子之议

    (能不能厚颜无耻的求点击、求收藏、求推荐、多谢各位。小子顿首)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有大臣请立太子了,扶苏出生的第二天,就有大人提议立扶苏为太子,只不过被吕不韦搁置了。

    让扶苏意外的是,这个人既不是自己的老师魏缭,也不是在群臣中最了解自己、目前却只能跪坐在武将最末尾的蒙毅,这个瞬间就附议封扶苏为太子的竟然是把书给撕了的桓齮。

    作为一个纯粹的将军,行军打仗,那是他的看家本领,对于此外的事情,他却从来不屑参与,即使朝堂之上,跟军事无关的他也很少掺和,像这种事情发生在他身上,实在是绝无仅有。

    可今天一本雷同版《三十六计》给他的震撼太大,再加上魏缭和李斯的意思,好像“纸”这东西的作用,好像还远远大于《三十六计》本身,他才毫不犹豫的出声支持李斯的奏请。

    嬴政没有想到,刚开始只是魏缭想要让嬴政考校扶苏这两年的学习成果,最后竟然演变成一场请立太子的大戏。如果不是满殿大臣都一脸懵逼,嬴政差点以为这是李斯预谋已久的把戏,除了李斯和桓齮,也只有蒙毅在下边跃跃欲试,却没敢出班附议。

    嬴政对自己的长子一直以来都是满意的,不说那些流传在民间牵强附会的神异故事,扶苏的聪明孝顺是无可争辩的,大秦自受封于周平王立国之后,也一直都有嫡长子继承王位的传统,封扶苏为太子并无不妥,可嬴政却不想这儿早册立太子。

    现在正处在平灭六国的开局阶段,各种事情千头万绪;自己亲政不久,吕不韦的旧势力还没有肃清;朝堂之上的六国之人,自成一派,与老秦人隔阂渐深;公族势力瞅准一切机会准备反扑……

    可以说,从天下大势来说,秦国如日初升,势不可挡,但秦国无论内外还有太多问题,随时都有可能出问题,自己不想在这个时候节外生枝,因为太子之事分心。

    再说扶苏才八岁,秦国历史上可是少有这么年龄这么小的太子。

    除此之外,嬴政心里对立太子一事也隐隐有点抵触,也许是对权利的掌控日深,不愿与人分享,即使自己的孩子也不行;也许真的是自己常常挂在嘴边的功勋爵;也许是一些其他的因素,一些他自己也不太明白的因素。

    因为属意扶苏,但又不想这么早立太子,让嬴政此时颇为为难,自己在朝堂一向说一不二,如果明着反对,让人误会自己不喜欢扶苏那就得不偿失了。

    可是如果不同意的话,让谁开口比较好?赵高不行,他一个阉人,还没有在朝堂上开口的底气,他一开口,大家也就暴露了是自己不想现在立太子。

    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的大臣开始蠢蠢欲动。看来已经不能再等了,嬴政一个一个看去,最后将目光落在一个人身上。

    “蒙武,你怎么看?”嬴政开口询问。

    蒙武在朝堂上向来低调,甚少发言,也很少受到嬴政的关注,大家都以为他能在朝堂中坐的这么靠前是因为秦王感念蒙骜的功绩,都没想到秦王竟然在册立太子这种事情上第一个询问他。只有蒙毅在座位上缩了缩脖子,老老实实跪坐好,不敢再有附议的念头。

    如果说朝堂上谁对嬴政最了解,那有可能是魏缭,毕竟他刚见秦王不久就曾判断出秦王:“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不可久与游”。这句话甚至成为了历代儒家断定嬴政不是好人的名言警句。但若问谁是这个朝堂上最明白嬴政的心思,那就非蒙武不可,他毕竟掌管着黑冰台,如果不了解嬴政的需求和想法,怎么可能做好事情,嬴政开口问他,蒙武已经知道嬴政的心思。

    这几年来,扑灭嫪毐叛乱、秘密监控已经退休养老的吕不韦、刺杀收买六国大臣,作为黑冰台首领,蒙武几乎全都参与其中,他已经深深知道,嬴政除了是人前任人唯能的圣明君王,更是人后多疑好杀的暴虐之主。

    “臣认为公子天资聪颖,又有圣人之相,将来必定成为我大秦一代明主。”

    蒙武一开口大部分都以为他是准备附议了,却没想他接着说:“只是大王而今不到而立之年,身体康健,国本无忧,若立太子,恐怕会让一些小人生出别样心思,反而会惹得朝堂不宁;公子才刚刚八岁,尚在就学,不应当心有旁骛,坏了学业。故此臣认为此时言立太子为时尚早。”

    嬴政在王位上不动声色的微微点头,实在是难为蒙武了,这么短的时间,组织了这些语言。

    “魏缭,你也是扶苏的老师,你怎么看?”已经有人带头反对,接下来嬴政就可以从容应对了。

    “禀大王,臣认为公子应当专心治学,学得越多越不负公子如此天资,此事言立太子,为时尚早。”魏缭没有细想,就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他不像李斯那样热衷于功业,对名利看得淡薄,因此相对于李斯眼界更开阔,因而也明白李斯这一次怕是操之过急了,不过以李斯的才学,这样的失误只此一次不会再发生。

    李斯听了蒙武的话还有些焦急,想要反驳一番,听了魏缭的话,心下却是一惊,仔细回想与嬴政的交流,发现嬴政不立太子的想法早已有之,只怪自己一直从扶苏老师的角度思考,反而忽略了过去。

    嬴政不止一次的提到过“要彻底的废除封建(奴隶分封)制度,在秦国贯彻功勋爵制度,不仅功臣,宗室、公子王孙也不例外。对宗室不再赐土地,而是多多赏赐银钱,让他们安享富贵。”自己当时还提出过不少安宁之术,可是竟然没理会到嬴政对自己的儿子也要用这一套!

    嬴政没有注意到李斯已经开始反思自己的失误,而是继续挑人发问;“蒙毅,你教公子武事,对此怎么看?”

    “臣也认为,公子虽然聪颖,但此时立太子还太早。”蒙毅没想到嬴政会问他,只得连忙违心应答。

    众臣也此时已经从李斯请立太子的震撼中缓过神来,于是也纷纷发言,虽然有三个人连着反对此时立太子,但总的来说,支持立太子的远多于反对的。

    这些大臣扶苏基本都没见过,除了李斯、魏缭、蒙毅,剩下还熟悉的也就几个宗室之人,但他们没有功勋,人微言轻。

    扶苏没想到竟然有这么多人发言支持自己,心里不由暗想,看来老子还是有主角光环的吗,王霸之气终于震出去了!只是自己三个师傅,两个反对这是个什么情况?
………………………………

第36章 开府

    在一片赞同声中,扶苏却没有细思,朝堂之上的六国之人,大部分唯李斯马首是瞻。

    李斯作为扶苏的老师,提出立太子,将来的权势不言而喻,因此六国之人在没有提前通消息的情况下,也积极的声援李斯。

    而秦国宗室公族一反在第一次朝议立太子时的坚决反对,变为支持早立太子,是因为觉得嬴政数年来嬴政表现的太厉害:在内斗倒嫪毐、吕不韦,限制公族权力;在外对六国的进攻连战连捷,开疆无数。

    公族已经认清实在不是好对付的君主,在他手底下是没有生事的希望了。立了太子,他们才有机会借此钻营,无论是成为太子属臣,还是找机会让嬴政出意外,像前两位秦王一样早早死掉,借机左右扶苏,总比在嬴政看管之下要自在的多,同时也不会让秦国出现大的损失;同事还能借机与六国之人缓和关系,何乐而不为?这才出现了大殿之内一片赞同之声。

    但李斯这时候已经是明白过来,嬴政没有打算那么早册立太子,即使扶苏的优秀已经无可非议。无论是出于独占权力的目的也好,还是想以身作则贯彻功勋爵制度也罢,扶苏的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