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扶秦-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秦国宗庙外,一列列武士或持矛或持戈,明盔亮甲严阵以待,看起来威武庄严,明显告诉他人不容靠近。
嬴政的车辇在正门前缓缓停下,太仆赵高将车帘掀开,在武士的注目下,身穿黑色王服的嬴政举步下车,向着宗庙正殿走去,一起来的文武大臣、秦国宗室紧身跟上。
秦国虽然还没有明确宣称以水为德,但尚黑的传统由来已久,因此凡是重要场合官吏文武都着黑色衣服,现在从秦国宗庙上空看下去,就像一群蚂蚁在缓缓蠕动,黑压压的一大片。
在宗正的主持下,嬴政率领文武宗亲一起祭祀天地、秦王祖先,然后文武大臣、秦国宗室起身肃立。
宗正从新取出一份祭文,诵读起来,这是告知秦王祖先,嬴政即将成年亲政,请求秦王的祖先保佑嬴政、保佑秦国。
宗正很兴奋,他和嬴氏族人等这一天很久了。
祭文诵读完毕,在一阵阵宫廷礼乐声中,宗正将象征着成年的王冠带在嬴政头上,并奉上宝剑。
这两个步奏本应由嬴政的父亲嬴子楚进行,但子楚已经去世;也可以应由嬴政一向尊敬的仲父吕不韦进行,但吕不韦今日却并没有出现。
一切礼节结束之后,嬴政转过身去,从腰间拔出宝剑,高高举起,宗庙之内的人如同多米诺骨牌一般依次跪倒下去,千万人同声高呼“万岁、万岁!”经久不息,响彻云霄。在秦国宗庙行冠礼,配宝剑,这意味着从此之后,嬴政将正式主持国政。
“他们应该都等不及了吧,再不来他们可就没机会了。”嬴政摸着已经开始蓄起胡须的下颌,随意的问着蒙武。
“应该就在今天,嫪毐的人偷偷取走了大王的印玺,不可能等太长时间,不然容易被我们提前知道,虽然我们已经提前知道了。”蒙武回答道。
正在这是,殿外响起了一阵嘈杂的脚步声,一个内侍在殿外失声喊到:“大王,长信侯嫪毐谋反了。”
“慌什么,不过一些跳梁小丑,寡人在这,有先祖庇护,他们能够如何。”虽然这么说,嬴政还是问到,“现在什么情形?”
内侍稳了稳心神说:“卫尉赵竭鼓动宫廷侍卫,戎狄两族的一些君公带领自己的族人,另外不知他们怎么调动了雍城的县卒,还有一些大臣在叛军中,正在往蕲年宫赶来。”
“连寡人的王玺都被他们偷走了,估计太后的印玺也在他们手里,当然能调动县卒,调不动才不对头。走,跟寡人一起看看。另外派一些铁鹰卫士到王后和太后那里,保证他们的安全。”嬴政不顾内侍的阻拦,执意要去宫墙上看看叛军。边走边吩咐蒙武到:“让昌文君和昌平君不要急着发起攻击,寡人先试试他们的份量。”
蒙武有些担心,万一援军来的晚了,嬴政可就危险了,还没等他反对,嬴政又说:“你是前将军之子,应该能看出来什么时候率兵过来合适吧,不要告诉我你这点本事都没有!如何调动军队就由你全权负责了,去吧。”
蒙武只好点头应是,小跑着离开。
嬴政赶到宫墙上,叛军已经开始攻击,宫墙上箭矢胡乱的飞舞,几个铁鹰卫士举着盾牌保护着嬴政往下查看,只见赵竭率领的宫廷侍卫和雍城的县卒在中间,两侧是戎狄两族的骑兵,后方是嫪毐、一些大臣和戎狄的君公,这些叛兵互不统属,谁也指挥不了谁,有些忙着放箭,有些攻向宫门,戎狄的骑兵只是在掠阵。
嬴政的出现让本就混乱的叛军更加混乱,雍城的县卒连为什么攻击蕲年宫都不知道,只是因为调兵的人有王印和太后印才跟着过来,现在嬴政就在蕲年宫,他们看到黑色的王服,自然而然的停止攻击,等着后面的大臣们给个理由。
还没等嫪毐发话,蕲年宫的内侍们就大声的叫道:“秦王在此,尔等攻打蕲年宫是要造反吗?秦王念尔等只是被胁迫,特令只惩首恶,余者不论,凡反正着皆以军功论,尔等还等什么?”
“不要听他的,他们挟持秦王,意图谋反,你们已经参与攻打蕲年宫,秦法严苛,你们现在投降也没用,只有攻破蕲年宫才有活路,放箭、放箭。”嫪毐在车辇上大声叫喊到。
雍城县卒和宫廷侍卫一部分人放下兵器,却马上被戎狄的骑兵和昔日的同袍杀死,也不知道他们昔日的同袍是被功名利禄吸引,还是被秦法严苛给震慑。
“让宫里的宦官上宫墙。”嬴政没有被下面的混乱影响,冷静下令。
“大王,还没有那么紧急吧,宫里的宦官都上了宫墙,岂不是让他们以为我们快不行了。”他旁边的内侍,有些焦急。
“他们既然想攻破蕲年宫,那寡人就给他们的希望,不然他们跑了,岂不是没有好戏看了。不用紧张,且看他们能如何!”嬴政毫不在意。
叛军看到连蕲年宫的宦官都上了宫墙,一时有些兴奋,想要一鼓作气拿下蕲年宫。可是还没等他们来得及高兴完,东西两侧忽然传来轰轰隆隆的马蹄声,昌文君和昌平君率军赶到。
以不预攻有备,嫪毐的叛军在战斗时一触即溃,嫪毐的亲信卫尉赵竭、佐弋张竭、在战场上被俘,被关押进尉狱,嫪毐本人和内史卫肆、中大夫令吴奇等随败军逃亡。
嬴政随即向全国发出悬赏,以及通缉嫪毐、卫肆、吴奇等的命令,“有生得毐,赐钱百万。杀之,五十万。”在黑冰台的全力追捕之下,嫪毐及其同伙很快便全部落网。
作为嬴政亲政之初的第一个谋反大案,嫪毐被施以极刑车裂,也就是后世常说的五马分尸,亲族也因此时牵连,灭了三族。
嫪毐的党羽赵竭、卫肆、张竭、吴奇等都施以“枭首”之刑。嫪毐的舍人、参与叛乱的被杀,其他的也被施以“鬼薪”之刑,也就是为宗庙砍柴三年,这些人应该都是没有证据能够证明参与叛乱的,因为中国古代法律一直是有罪推定,商君变法之后秦国适用的又是“轻罪重刑”,如果他们真的被证明参与叛乱,最后的下场不仅仅是鬼薪就能了结的。因受到牵连而被剥夺爵位、超没家产、流放蜀地者达到四千多家。(未完待续,今天就到这里了。)
¥¥¥¥分¥¥¥¥¥¥隔¥¥¥¥¥¥符¥¥¥¥
注:秦国境内的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政策类似于明清时期一个重要手段就是“改土归流”,历史记载,早在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九年),秦国在巴蜀设郡管辖,改封蜀王子弟为“侯”,改封巴的统治者为“君长”,同时派遣蜀相等管理这些地区。因此史书上所记载参与这次叛乱的“戎狄君公”应该是相同的政策所致,所以大家应该了解一下什么叫“百代行秦政”,更应该了解一下秦国在战国末期是多么的先进。
………………………………
第11章 爱之深 恨之切
章台宫北侧的书房内,书案上的奏折已经厚厚堆积起来,嬴政却丝毫没有翻开的兴趣,此时的他眉头紧皱,细长的双眼满是血丝,双手时而紧紧握起,时而无力松开。
随着对嫪毐叛乱的调查深入,越来越多的真相浮出水面,或者说原来嬴政不愿意相信的事实都有了可靠的证据证明,面对着这样的局面,他像一个幼兽被母兽袭击并抛弃,不得不找个藏身之处,疗养伤口。
他相信母亲绝没有要伤害他的意思,但也正是母亲与吕不韦那老狐狸相互配合,才有了嫪毐的非正常崛起,险些给他和秦国造成难以想象的伤害,由于童年的痛苦经历,嬴政深爱自己的母亲,所以他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
他想起自己两三岁时,父亲逃离赵国,剩下自己和母亲不得不依靠外祖家才能得以苟活;他想起在外祖家的五六年内,如果不是母亲的委曲求全,自己会多少次被人送给赵国王室;他想起父亲去世的时候,如果不是母亲勇敢的站出来,也许今日根本就没有自己做秦王的机会;他想起如果不是母亲苦苦支撑,也许秦国的朝政早就被吕不韦完全把持。
他知道自己的母亲绝不会害他,但是那些说要让嫪毐之子做秦王的流言和证言,像是一条钻进他心里的毒蛇,不断噬咬着他的心;那些人尽皆知的事情,让他作为男人的自尊心,不断崩塌,因此他想要做些什么,以维护自己的形象,不管这么做对或者不对,他现在必须做些什么!
“去把太仆卿赵高找来,寡人有事吩咐。”
“赵高,”嬴政叫进来这个在嫪毐叛乱之后被他看重的宦官,“你去雍城一趟,告诉太后,就说我希望她能常驻雍城,代替我看护宗庙。”
他不想被任何大臣看到他现在的样子,也不想让大臣去做这件事。
赵高有些诧异,但更多的是欣喜,这说明嬴政对他的信任,但他是个聪明人,知道在嬴政如此伤心的时刻,不能露出丝毫喜悦,他什么都没有问,低声应诺后就离开了。虽然他很想问如果太后不愿意怎么办,嬴政第一次让他做事,他一定要办好,无论是什么办法。
嬴政揉揉了眉头,叹息一声,又像是低声呻#吟了一声。
一声叹息仿佛送出了所有的伤痛和疲惫,他拿了一份奏折看起来,看了两眼就放在一边,接连拿起三份都是如此。
“哼,寡人还没有要杀他就这么多人给他求情。嫪毐之事与丞相确有牵连吗?”
随着嬴政亲政,吕不韦手中的权利于公于私、于理于情必然被收回,他知道,吕不韦也肯定知道,只是现在嫪毐叛乱的事情也牵涉到吕不韦,不知道在权利回收中会不会又起什么波澜。
如果说到与嬴政的关系,嬴子楚虽然是嬴政的亲生父亲,但他为了王位抛妻弃子不顾,离开邯郸,做秦王三年就去世,所以嬴政与嬴子楚的关系并说不上亲近。而吕不韦在嬴政即位之初就已经是秦国的相国,可以说他既承担着秦国的政事,同时还承担着教育少年国君的重任,所以吕不韦应该是与嬴政关系最亲近的人之一。
正是有这样亲密的关系,嬴政才对吕不韦恨的发狂,他感念自己小时候吕不韦的倾囊相授,更痛恨吕不韦是个懦夫,他和自己母亲的事情,他并不在意,甚至,如果有可能他希望吕不韦能真心待自己的母亲,可是这个小人,为了自己脱身,竟然设计把嫪毐送进宫中,着实可恨。
“目前的证据足以证明,”孟达不知什么时候从黑暗中走出来,虽然作为明面上掌管黑冰台的人,秦国甚至山东诸国都知道他,他还是习惯藏身于黑暗之中。他知道这时候嬴政要他出来,“嫪毐叛乱之前,就有人揭发嫪毐并没有接受宫刑,是吕相的安排,我们查证之后确实如此。”
“但是仲父辅佐先王和寡人,又做了十多年的丞相,对秦国可以说是劳苦功高,无论是在秦国还是山东之国,仲父都享有很高的声誉。他为秦国而招纳数千宾客,编著《吕览》,又为秦国推荐了很多有能力的官吏,这样的功劳,怎么会没有人为他说情!”
“正是由于这样,王上亲政,吕相才必须得去职!”孟达知道嬴政说的是吕不韦的功劳,但同时也是吕不韦的可怕,所以他不需要给秦王再多的证据。
“现在还不是时候,杨端和将军正在率军攻打魏国,秦国还不能乱。继续查,告诉所有人,寡人还在查。”
“嗨。”孟达躬身领命,又返回中黑暗之中。
嬴政摇摇头,对孟达执着的爱好有些无奈,想起在雍城那几天孟达被扶苏折腾的够呛,不由有几分好笑,于是起身去椒房去看芈氏和扶苏。
“丞相,大王派赵高去雍城了,具体是干什么还不知道。而且黑冰台那边传来消息说,嫪毐与丞相的事那边并没有证据,他们还在查。”丞相府里,吕不韦的书房内,吕不韦仍然像往常一样办公、听消息,似乎嫪毐叛乱没有影响到这里,平定嫪毐叛乱仍旧没有影响到这里。《吕览》已经编撰完成,但吕不韦府里的食客并没有减少的迹象,反而随着嫪毐的覆灭,这两天越来越多的人想要进入丞相府。
“你们这些人就是太小看了大王,早就有人向大王揭发我,大王也早就知道嫪毐要造反,要不然大王加冠我怎么就正好要处理战事啊!大王不舍得杀我,从他十二岁开始,他就是我的孩子了,他肯定能感受到我是真的把他当孩子了。可是,我却不敢一直把他当孩子啊,也许是我错了吧。”
………………………………
第12章 拜师
椒房殿,王后芈氏正在教训扶苏,虽然王宫里的内侍、宫女受了扶苏欺负也都不敢言语,但是保不住有那么一两次会被芈氏撞见。
“你就装傻吧,你父王可都说了,过两天就给你找个师傅,让人好好管管你,看你还有时间到处作害。”芈氏为了给扶苏教训,提前把给他选老师的事情说了出来。
“真的,是李斯还是尉缭?”扶苏听到这个消息有些兴奋,他想要拜师好久了,曾经想过拜谁为师最有利,赵高曾经是他最理想的目标,因为他的弟子最后做了皇帝,可是一想到天天要给一个太监做弟子,心里总是一股一股的恶心。
他把自己知道的秦汉之际的名人想了一遍,最有名的是蒙恬,但让一个武将做自己师傅的可能性实在不大,还有就是刘邦项羽张良萧何范增,但这些都是大秦的敌人,做自己师傅的可能性也几乎没有。
后来又在宫里打听秦国现在谁最有学问,大家都说是吕不韦,虽然对历史并不擅长,但扶苏还是知道,历史上的大商人,除了把西施拐跑那个之外,最后都没好下场,吕不韦好像也没有例外。更何况,吕不韦那可是扶苏祖父的老师,连嬴政都称他仲父。
最后实在没办法,只好把目标定在了赵高的同伙李斯身上,至少人作为后来的丞相,还能左右皇帝的人选,把他伺候好了,胡亥这孩子将来也许就没有当皇帝的希望了;尉缭作为候选,是因为旧时空听过一个讲座说尉缭为秦国统一做出了非常巨大的贡献,秦始皇任命他做过大秦的********,********做老师,那还了得。
“李斯,寡人知道,仲父推荐他在宫中做议郎,尉缭是谁啊,你说他在哪,寡人把他抓来给你做师傅!”嬴政刚好到椒房,听到扶苏提到的名字很是好奇,一个三岁的孩子,怎么知道李斯的名字的,自己都快不记得这个人了,尉缭又是谁?
“父王听错了,我没说尉缭,我想说的是为了什么就给我找师傅了?”扶苏找了一个并不高明的借口。
“是吗!”嬴政并没有在意,也没有拆穿他这拙劣的小把戏。
“你三岁了,不小了,该开始学习了。寡人三岁的时候连个像样的老师都没有,是你祖母亲自教的我。”嬴政又想起了母亲,于是闭嘴不言。
扶苏没有发现这些,他现在自认为是小孩子,从来没有刻意的要做什么惊世骇俗的言行,做一个孩子应该做的几乎成了他的本能。于是扶苏赞叹到;“祖母真厉害。”
嬴政没有搭理他,起身要离开,但又觉得过于刻意,说到:“寡人去看看你点的师傅。”嬴政离开了椒房,要到议郎在的地方去,他确实想去看看这个被扶苏知道的李斯到底有什么本事。
“这么快就走了?”扶苏不太理解,这三年来,他有几个弟弟妹妹出生,嬴政来王后#宫中的时间仍然是最长的,最疼爱的孩子是自己也是毫无疑问的,待这么短的时间就走很不正常。
但他没有时间去思考是什么原因,因为芈氏的说教继续开始了,看来确实要找个老师了,总不能顶撞自己的母亲吧,作为二十一世纪毕业的大学生,和老师辩论那是常有的事,因为大家信奉我爱吾师但更爱真理,有理没理辩了再说。
“大王驾到!”嬴政来到秦国郎官的办公之所,严格上说,郎官并不是正式的官员,他们只是待选的官员,也就是预备队,大部分是官僚子弟,在这里只是混个资历。但也不乏一些真正有才的人,比如说嬴政即将见到的李斯,还有东汉末年的贾诩,最开始都是做的郎官。
这是嬴政第一次来这里,之前他没有亲政,对这里并不感兴趣,他感兴趣的是哪个将军能够义无反顾的执行他的命令,对任何人的命令,对嫪毐叛乱的处理,更证明他的选择是正确的。可是他现在要亲政了,不得不对朝堂的事情也上上心,这里是未来官员的集中地,在这里发挥影响,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他借着给扶苏看老师的机会来到了这里。
“李斯过来。”嬴政没有给人多想的机会,直接找上了李斯。“仲父对你很是推崇,还推荐你入宫为郎,连公子扶苏都知道你的贤名,我对你的本事好奇的紧。”
李斯很诧异,嬴政提到丞相他并不意外,他就是走的丞相的门路,跟嫪毐一样,就是吕不韦的舍人出身,可是公子怎么也知道我,我还没有那么大的名气吧?难道太子真的是生而知之的圣贤?李斯不愧是李斯,他一面思考着自己被扶苏知道的事情,一面想着怎么在嬴政面前留下深刻的印象,一面还说着自我谦虚的话。
“不要说那些没用的,就说说你有什么本事?”嬴政对他的那些自我谦虚没有丝毫兴趣,直接发问。
“臣师从荀况,尽得其所学,可致王上成昭襄王之大业。”李斯毫无畏惧,侃侃而谈,他看了看嬴政的脸色,觉得可以继续下去,于是说到:“穆公称霸天下,却不能吞并六国,那是因为天下诸侯还多,周朝的天数未尽,所以,春秋五霸相继兴起,可是都尊奉周王。自从秦孝公用商君变法以来,诸侯之间相互兼并,函谷以东,虽有六个较大的国家,但是这些国家服从秦国至今已经经历了秦国六个君主了,他们就像秦国的郡县一样。以如今秦国疆域之广,大王之贤明,灭掉东方六国如同巧妇扫灶一般容易,统一天下,成就帝业,就在当下这个时候,如果现在不一蹴而就,等到诸国恢复疆土,相互结盟攻秦,到时候即使黄帝在世,也不可能统一天下了。”
“哈哈,李卿果然有才,可惜现在没有军功,既然是丞相推荐,那你不如先做个长史,平时在寡人左右顾问如何?”嬴政刚刚亲政,正需要这样宏图伟业来激烈,更何况李斯的说法确实有道理。
“谢大王。”李斯并没有特别激动,虽然认识他的让你都说他热衷功名,但对自己才能的自信,让他确信,自己早晚会有这一天的。
“另外,寡人的长子,点名要你做他的老师,你就辛苦一点,再兼个太子师(注)的名头吧。”历史因为扶苏的一句话而改变¥¥¥¥¥¥¥¥¥¥分隔符¥¥¥¥¥¥¥¥¥¥
注1,秦始皇是历史上第一个称皇帝的人,但并不是第一个称帝的人,他的曾祖父,也就是芈月当太后时的秦王——秦昭襄王,曾经与齐国相约称帝(东帝西帝),齐国也答应了,只不过后来背叛盟约,与其他五国相约共同攻打秦国,迫使昭襄王去帝号。
注2,嬴政虽然没有立太子,但是太子府一应属官均设立了。
………………………………
第13章 文字简史
扶苏看着面前这个一点都不像李斯的李斯,心情有点忐忑,不知道这个被自己点名的老师会教自己些什么,这已经是他第二次判断错人物了。
在他印象中,李斯是一个热衷于功名利禄,又为了活命背叛秦始皇的人,怎么也得长得是猥琐至极才行,没想到今天来到他的身边要给他授课的竟让是一个长得方方正正的人,四十多岁的年纪,胡须飘飘,很有点仙风道骨的意思,看起来仪表堂堂,一双眼睛充满了智慧和刚毅,却没有什么要耍阴谋诡计的狡黠,衣服和头发都一丝不苟,虽然衣服并不是新衣,却干干净净很是整洁。
李斯也在打量眼前这个充满神奇意味的公子扶苏,从三年前他出生开始,朝野间就开始流传他的出生异相,这几年又增加了早慧,还有一些不太真切的怪事也在流传。
作为丞相吕不韦府上的舍人,他当然也没少听到扶苏的事,所以对扶苏很是好奇,现在自己要做他的师傅,还是被他点名的师傅,他变得更好奇,他眼里全是琢磨的意味,想要把这小小的公子给看透。可惜他什么也没看明白,除了没有太多紧张之外,扶苏跟普通的小孩似乎也没有区别。
“不知公子如何知道臣下名号的?”李斯看扶苏没有开口的兴趣,最终还是先问了出来。
“这个啊,我平时喜欢听故事,就让孟安经常收集故事给我听,他收集了你的,是不是啊,孟安?”经过昨天把尉缭给说漏嘴之后,他就意识到要出问题,昨天专门找人了解了李斯的过去,还和孟安串好了供词。
“的确如此,呃……”孟安没有扶苏那厚脸皮,刚说了一句话就把词给忘了。
“他说你过去在楚国做小吏的时候,看见两只老鼠(见注释)就有了发奋图强的决心,多么励志的故事啊,孟安现在想起你的故事还哽咽的要向你学习呢。是不是啊,孟安?”扶苏一边腹诽下次再也不能找孟安串供,得换成西陵,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