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扶秦-第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椒房殿里渐渐的没有了先前的惶恐紧张,大家都放松下来,这种放松的氛围逐渐的从椒房殿向外扩展,相信用不了多久,整个王宫都会轻快不少。
“我们这里没事,你去咸阳宫吧,别让你父王不满。”扶苏本就是想看看芈氏和元曼是否有事,如今既然无事,他也不愿和嬴政的一众妃嫔相处,向着芈氏等人一礼,就要往咸阳宫去。
“娘娘,娘娘,不好了。”扶苏还没有转过身,芈氏贴身的太监林心就叫道,但似乎这样大呼小叫不妥,叫了两声,声音就低了下去,看了殿里的众人一眼,走到芈氏身旁,轻声说了几句。
“华阳太后?”芈氏听了林心的话后,掩嘴惊呼道。
林心重重的点头,示意自己没有说错。
芈氏定了定神,先是对林心吩咐一番,待他离开,才对众人道:“华阳太后薨了。”
芈氏停顿了一下,等众人接受了消息,她接着道:“我已吩咐林心去取了孝服,大家换了衣裳一起过去吧。”
扶苏听道这消息,整个人都崩溃了,心里直骂道:“贼老天,你玩我呢吧。”
扶苏站在那里半天没有动静,芈氏察觉了扶苏的异常,道:“你曾祖母年龄太大了,即使没有这次地震,也撑不了多长时间,你不要伤心。”
“是。”扶苏胡乱的答应着芈氏,脸上仍旧有些难看。
华阳太后是秦孝文王的王后,也是扶苏的祖父嬴子楚认下的母亲,是嬴子楚得以成为秦王的关键人物。扶苏并没有见过几次这个在“奇货可居”一事中有着浓墨重彩的人物,只是听说华阳太后身体不大好,一直在宫中修养。
………………………………
第162章 问话
(求推荐、收藏)
扶苏跟随芈氏等人来到华阳太后居住的宫殿时,嬴政竟然也在,看着太监们布置灵堂,看来嬴政跟这位华阳太后关系还不错。
“大王。”芈氏走到嬴政身边,轻声的叫了一句。
“没事,我只是想起来刚跟母后来到咸阳时,祖母对我的照顾,一转眼这都已经过去二十年了。”嬴政慨叹一番,对芈氏道:“这里就交给你了,大臣们还都在咸阳宫中议事。”
嬴政抬步离开,扶苏犹豫了一阵,也跟着离开。
“众位卿家,华阳太后酉初薨于长寿宫,其他的事情先放一放吧。”嬴政回到咸阳宫后,将华阳太后去世的消息转告给各位大臣。
老臣们听到消息就在大殿里哭了起来,尤其是熊琦等人,他们本就是楚国人,是华阳夫人嫁到秦国,他们才来到秦国,做了秦国的大臣,对华阳太后感情深厚。
“现在还不知道是哪个地方发生了地震,具体灾情也无从知晓,有司可以提前准备,其余大臣先把其他事情放一放,商量一下华阳太后的丧事吧。”
一些大臣似乎觉得嬴政将华阳太后的丧事看的比应对地震还要重有些不妥,但想到先王的登基的事情,还是乖乖的闭嘴,没有去触嬴政的霉头。
扶苏本意是在这里了解一下地震的情况,结果这些大臣们现在还没搞清楚震中是哪里,嬴政一句话,众人也不再谈论地震的事情。
“大王,太后曾经跟臣说过,她走后,要和孝文王合葬寿陵,继续陪伴孝文王。寿陵封土的时候,也专门为太后预留了放置棺椁的地方。”熊琦伤心一阵,此时心情平复了一些,对嬴政道。
“此事寡人知道,也会遵从祖母的遗愿,将祖母的棺椁与孝文王合葬。”
遇到大王、王后、妃嫔去世,都有专门的礼官进行处理,倒也没有特别的事情需要商讨,很快为华阳太后治丧的方案就制定出来,嬴政许可之后,自有人去打理,无需嬴政为之分心。
此时众人本当前去拜祭华阳太后一番,只是刚刚遭遇地震,事情还没有商量完,先把给华阳太后治丧的事情商量一边,已经让一些大臣不满,如果不把跟地震相关的事情商量出个结果,这些人怕是不会放手。
“旱灾的影响刚刚开始显露,又遭逢地龙翻身,今年的赋税恐怕不足以支撑对外征战,我们要从新制定攻打赵国的计划了,说不得要推迟个一两年才行。”
“不要说攻打,恐怕现在要做的是准备好防御,秦国又是旱灾又是地动,赵国绝不会放过机会的,恐怕边境上的防御压力也会很大。”
“现在秦国的兵力除了一部分防范楚国,大部分都部署在赵国周边,而这些地区都是遭受旱灾最严重的地区,我怕粮草不足以支撑到来年的粮食丰收。”
“这倒是不用担心,粮草转运一直都在进行着,而且有了郑国渠,关中并没有受多大影响,蜀郡更是不用担心,如果不发动攻势,粮草足以应付。”
“现在距离地动过去已经快要三个时辰,关于地震的位置还没有报过来,而我们在咸阳都能感受到地动,那说明此次地动的规模不小,赈灾的压力很大。”
“虽然还没有具体位置,但是从咸阳周边递送过来的消息来看,似乎地动在西方,当是在陇西郡某地。”
陇西郡的推测一出,众人都微微松了口气,陇西郡秦国最西边的一郡,与中原诸国都不接壤,倒是不用担心被趁火打劫。
“即使是在陇西,也不能掉以轻心,一方面大秦的马场就在这里,另一方面,陇西多戎狄,尚未开化,如果地动导致他们没有吃穿,怕是这些人会起战端,牵制我们的兵力。”
扶苏静静的听着百官的推测和建议,不时的点头,秦国官员的素质没的说,几乎每个人都能提出一些有用的建议,合在一起,堪称面面俱到,一份详细的应对措施,就差不多了,接下来只需要各个部门相互配合,完美的执行,相信这次地震不会对秦国造成太大的动荡。
扶苏领着一群弟弟妹妹给华阳太后守灵,心思却不再华阳太后,而在赵姬身上,以嬴政和华阳太后的感情,自己如果提出让赵姬返回咸阳,应该不会有什么困难,而且华阳太后去世,赵姬无论如何也要露面才行。关键是如何让吕不韦也能返回咸阳。
“扶苏,想你祖母了吗?”嬴政不知道什么时候站在了扶苏身旁,问了一句让扶苏大吃一惊的话,甚至怀疑嬴政是不是会了读心术。
“我也想你祖母了,已经派人去了洛阳,你祖母过几天就能回来了。”嬴政似乎有些伤感,表现的像一个普通的父亲安慰自己年幼的孩子。
扶苏轻轻点头,露出了高兴的神情,但想想有觉得不合适,敛去笑容道:“儿臣之前去颍川时,路过洛阳,还专门去看望了祖母,本想跟父王说请祖母回来,却不想父王已经派人去请了。”
“父王,能不能让祖母居住在咸阳,不要在去洛阳了,我都已经三四年没有见过祖母了。”
嬴政转过头,闭目深思,久久不语。
“父王可是担心吕相吗?”嬴政还是不说话,睁开眼,看了扶苏一眼。
“我在洛阳待了三天,吕相每日都是闭门谢客,基本上不怎么见其他人,府里也没有太多仆人,我问了吕相,吕相说他早已遣散了门客,与祖母安静的生活。”
“是吗?跟我说说看。”嬴政开口道。
见嬴政有兴趣,扶苏心情激动不已,这就是有戏啊。
扶苏斟酌了一番语言,将自己在吕不韦府上见到的情形跟嬴政讲了一遍。
“而且,儿臣兴办学宫,也想要吕相这样的大学文家来坐镇,增加的名气。”扶苏考虑一下,还是将自己的私心道出。
“你那学宫不是招了很多人吗?”嬴政不置可否,问扶苏道。
………………………………
第163章 万世
(求推荐、收藏)
“学宫现在是有了不少人,但是跟我的预想还有差距。”扶苏腼腆道。
“是吗?跟我说说。”嬴政一副饶有兴致的模样。
扶苏有些犹豫,不确定是不是应该将自己的想法跟嬴政坦白,思考了一阵,觉得自己兴办学宫,似乎跟嬴政的作为并无冲突,扶苏就组织了语言,对嬴政解说一番。
从户口统计是郎中们的培训开始萌发了将培训常态化的想法,到亲自参与培训同情孤儿,在到后来的招生第一天就碰上韩国灭亡这样的大事件,而觉得应该多招些孩子上课,接着是公输家来投,各国人才到学宫,导致教习比学生还多,只好把学宫四分。
嬴政一直静静的听着,似乎没有赞许也没有批评,但扶苏很多的想法却让他觉得眼前一亮。
“但我预想中学宫不应该是这样的。”扶苏似乎意犹未尽,还有很多想法没有说。
“你预想中应该什么样呢?”
“容我想想。”扶苏有些后悔自己最后那句话了,嬴政的兴趣越来越浓了。
“在我想来,秦国各地都应该办学宫,至少每个郡办一所。”扶苏开口就把嬴政给唬住了,但嬴政并没有表示。
扶苏一发不可收拾,将旧时空学校的作用翻来覆去的讲了一遍。
“学宫应该划分的更细致,按学问和年纪区分,专门训蒙识字适合儿童的就叫小学,学生在小学结束可以继续学习,成为专业的人才,学习的地方就是中学,中学结束之后,还想专研技艺、精益求精,那就上大学。每个郡至少要有一个中学,每个县至少要有一个小学。”扶苏将自己的计划降了几个档次,但在嬴政看来仍然是异想天开。
“学宫可以给秦国培养各行各业的人才,而不仅仅是培养官员。”
“将来学校可以培养农民、培养工匠、培养商人,也可以培养士兵、将军。”说道这里扶苏才惊觉起来,这话似乎不能跟嬴政说,但话既已出口,只好硬着头皮说下去。
“这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慢慢来,培养不同的人,需要不同的条件和限制,比如说培养士兵和将军,要成立专门的大学,由父王担任校长。”让嬴政做祭酒显然不合适,扶苏一时间想不到更合适的词汇来代替,只好使用校长。
嬴政似乎对扶苏所说的培养士兵、将军毫不介意,只是淡淡问道:“黔首各安其命,学这么多东西做什么?”
扶苏愣怔半晌,不由得大为后悔,他面对的是“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的秦始皇,自己竟然跟他说什么全民教育,这不是鸡同鸭讲,对牛弹琴吗!
好在扶苏与嬴政接触了十余年,知道嬴政决定的事情,虽然很难更改,但是此时却还能听得进去劝谏。扶苏的脑子飞快的思考,想找到一些全民教育对嬴政的好处。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扶苏这句话让嬴政又是一震,小子口气不小啊。
“在儿臣看来六国已是黄昏落日,不出十年,必被大秦所灭,到那时没有了战争可打,大秦现在所用的军功爵必然面临着崩溃的局面,我们要从哪里选拔合适的官员来治理黔首?”
“这话我听着耳熟。”嬴政不咸不淡的评价一句,心里却道:“老调重弹吗?”
扶苏想了想,也不记得是否真跟嬴政说过这些话,但既然嬴政说耳熟,那自己还是赶紧进入正题的好。
“大秦现在选拨官员主要有四种方式,其一,征辟,父王建招贤馆也不过是为了更过的征辟贤才;其二荐举,宫中的郎官还有各地的小吏都是靠荐举而来;其三凭爵为官,凭爵为官又分为战功封爵和纳粟赐爵两种;其四是自荐,也是成为官员的可能性最小的一种。”
“不用儿臣去说,父王也知道,除了靠战功获得爵位,再以此做官之外,另外三种途径靠的全是名声,而名声这种东西是最不靠谱的。”
“这四种入仕途径中,最多人采用的是荐举,也就是说大部分官员都是靠别人推荐才做了官员。被推荐的人有两种人,一种是名声响亮,却没有做官的,另一种则是推荐人的亲属,宫中的郎官大多如此,各县基层的小吏也有很多都是三老推荐自家的子侄。”
“父王看不到这种选官方式的危害吗?”
嬴政不置可否。
扶苏接着道:“这种办法相比较与周王分封天下,世卿世禄,要好到不知哪里,普通人如果有才能,也可以通过他人举荐为官,可是才能有谁来评判?”
“人皆有亲疏远近,我想没有人愿意举荐自己的仇人去做官,即使被举荐的人再怎么有才能。”
“被举荐的人也有亲疏远近,他更愿意和举荐自己的人成为朋友,甚至朋党。”
“到了那时候,这天下就不再是父王的天下,而是这些官僚的天下。”
扶苏知道自己有些危言耸听,在旧时空这种制度至少用了数百年才逐渐走向腐化、没落,科举制度应该是在隋唐的时候才出现,在这时候举荐制度还是很有效果的,也没有出现扶苏所说的这些事情。
“多思多想,不错;对官员有戒惧之心,也不错。”嬴政还是没有正面对扶苏的言论评价。
“‘任人而所任者不善’,当以何罪?”嬴政开口问道。
“各以其罪罪之。”扶苏回答道,这句话是说,举荐他人为官,自己要担负担保责任,将来出了事情,自己要被连坐的。
“嗯。”嬴政对扶苏的反应还算满意,“有此法在,还不能保证推荐之人的公正吗?”
扶苏沉吟不语,看来想要说服嬴政是不太可能了。
嬴政看扶苏似乎受到了打击,少见的用手摩挲着扶苏的头,道:“我知道你的聪明,从你出生的那一刻,你就与众不同,我打下来的江山,将来也许只有在你手里才能真正万世不移吧。你想做什么就去做,不用顾忌什么,寡人来给你遮风挡雨。”
扶苏从没想过嬴政会说出这样的话来,甚至有些感动的想问一问能不能把墨者放回来,但最终还是忍了下来。不过好像嬴政并没有反对吕不韦回到咸阳,这事情就这么成了。
………………………………
第164章 祸根
(一直没票啊,再这样我就断更了,没激情。)
虽然有地震需要应对,但是华阳太后的丧礼还是如期举行了,甚少露面的赵姬也出现了,倒是打消了不少关于赵姬的流言。
地震的方位在第二天下午送达,果然如同大臣们猜测的那样,发生在陇西郡临洮,接下来关于地震的详情不断的汇集到咸阳,嬴政派出了谒者、太仓丞前往陇西郡负责赈灾事宜,同行的还有典客府的行人,专门负责安抚戎、狄和羌人。
由于接连出现了旱灾和地震,秦国朝堂一致同意了暂缓攻打赵国的计划,安心休养生息一两年,再做打算。但在魏缭的强烈要求下,秦国的骑兵没有大规模的从秦赵边境撤退,反而要时不时的发起小规模的袭扰。
扶苏念念不忘的吕不韦,嬴政也同意他去学宫,但消息却被嬴政小心的控制着,在小范围流传着,让扶苏想以吕不韦的名声进一步扩大学宫的名气的算盘没法打响。
扶苏从思贤苑中选出了几个人作为太子府的属官,其他人都从思贤苑中请出来,安排在了工资府中。李斯考察一番之后,没有犹豫的同意了,其中就包括魏国的郦食其,被扶苏安在了太子洗马的位置上,除了郦食其,其他人都只是安排了副职,即使这样郦食其仍然消极怠工,似乎并没有为扶苏出力的意思。
扶苏在华阳太丧事结束之后,继续前往工地和学宫,查看自己的努力成果。
工地上虽然没有了墨者,但是嬴政给的刑徒似乎也是进过了精挑细选的,大部分都是熟练工,完成工地的进度,没有问题,扶苏只是建了几个管事,勉励一番,就离开了。
学宫里似乎更加热闹,甚至有附近的村民在学宫门口支起了小摊子,贩卖茶水、瓜果。扶苏思考着是不是给这些摊位盖起房子,统一管理。
“公子。”扶苏刚一出现在学宫,成瞿就跑出来见礼,他已经等了扶苏好几日,如今终于等到。
“成瞿老先生精神大好,可喜可贺。”扶苏见成瞿的样子,比十多天前好了不知多少。
“让公子见笑了。”成瞿扯了扯嘴角,似乎要笑的样子,却比哭还难看。
“老先生收拢了多少墨者?”扶苏理解成瞿的想法,直奔主题道。
“原先在学宫里的墨者有二十一人,公子从博望苑送过来的墨者有十三人,加起来不到四十人了。”成瞿回答道。
“这么少。”扶苏也有些头痛,他与墨者有很多合作项目,虽然普通的墨者不太清楚详情,但博望苑中的几个管事都是清楚的,尤其是火药,对扶苏意义重大,现在没了研究人员,虽然不能说要从头搞起,但至少也要增加不少难度。
“商铺的墨者呢?陶古还没有回来?”扶苏问道。
“没有。”成瞿有些尴尬道,“但我不相信他会逃跑。”
似乎这么说不能让人信服,成瞿接着说:“也许公子没回来,他为了安全着想暂时离开了,但公子既然回来,又将墨者都安置在学宫,他得到消息一定会回来的。”
扶苏不置可否,道:“希望如此。”
成瞿跟着扶苏亦步亦趋的往学宫里走,一直想开口,但看到扶苏正在仔细打量着三个月没见的学宫,只好紧紧跟随,准备找到时机再说。
“成老先生,有话但说无妨。”扶苏一边瞅着学宫内的景致,一边开口。
“公子,我有个不情之请。”成瞿郑重道。
“嗯。”扶苏嘴里应和着,心里却在想,既然是不情之请,还是不要请了。
成瞿瞅了瞅左右,低声道:“《天鉴》只有巨子才能掌管,如今唐固被抓,我想请公子想办法跟唐固接触,找到《天鉴》的位置。”
扶苏沉吟一番道:“接触唐固虽然困难,但也不至于不能做到,但是《天鉴》老先生不说倒背如流,至少也能一字不落的默写下来,何必如此麻烦,非要去找唐固,现在可不是好机会。”
“《天鉴》乃墨家传承之物,怎能弃之不顾,还往公子看在墨家与公子精诚合作的份上,想想办法。”
“又来!”扶苏有些气愤道。
“你隐瞒真实意图与我接触,这叫精诚合作!”
“唐固和商平带着墨者逃跑,这叫精诚合作!”
成瞿怔怔无语,满脸羞惭,但还是一脸希冀的看着扶苏。
“要我说《天鉴》就是个祸根,早晚会给墨家带来灭顶之灾,没了也就没了。”
“公子……”
扶苏摆摆手,道:“只要人还在,墨家的传承就在,人没了,只有一个死物,还能让墨家起死回生不成。我实话告诉你,在我原本的世界里,墨家注定会灭亡,距离现在不到五十年的时间了。”
“你现在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寻找什么《天鉴》,而是赶紧找到一种防止水银中毒的方法,父王修建的王陵里大量使用水银,这东西接触长了不一定会给人带来什么危害,你想要拯救墨者的性命,就赶紧去想办法吧,趁着墨者还有救的时候!”
成瞿听了扶苏的话,脸上一阵青一阵白,最后才下了决断,准备离去。
“墨者可以说暂时不用参与做工,成瞿老先生也可以不参与学术委员会和《学报》的工作,倾力将墨家之学传给这些墨者,另外成瞿老先生如果有什么需要,尽管跟我说,我一定鼎力支持,毕竟墨者对我有过很大的帮助,我也希望墨家的精神能够传承下去。”
成瞿拱拱手表示感谢,默默离去,他知道这时候对他来说,最重要的是能够将墨家传承下去,而不是学宫里的一点点权利。
这时候还在放暑假的时候,课堂里并没有什么人在。后边的操场里却很热闹,正有人踢足球,裁判还是蒙毅,他这个祭酒做起来很舒服,连扶苏的课业也不用他管了,每天只是带两个班级的体育课,偶尔客串课后的球场裁判。
扶苏走过去,看着蒙毅不时的吹哨叫停,一群孩子喳喳呼呼的叫着不公平,仿佛真回到了旧时空观看足球比赛一样。
杨建看到扶苏过来,要了一个换人,蒙毅这才注意到扶苏,他跟扶苏在咸阳已经见过,只是点点头,打了招呼就继续主持比赛。
“怎么学宫都放假了,还有这么多孩子?”扶苏递给杨建一块毛巾,问道。
………………………………
第165章 杂乱
(好吧,不投票的你们赢了。待会儿还有一更。)
“都是学宫附近的村庄里的孩子,我见他们时常在学宫周围晃悠,就让他们也来了学宫,我都说好了,过了暑假,他们都来学宫上学。”
“年初招生的时候他们为什么不愿意来?”扶苏没想到周围就有这么多适合上学的孩子。
“这些孩子都十三四岁了,家里都有田地,在家里正是干活的年纪,谁愿意上什么学啊。”杨建满不在乎道。
“没有跟他们说管吃住吗?”
“当然说了,连奖学金都说了,但这种好事他们父母是不愿意相信的,情愿孩子在家里种地,这样才踏实,如果不是有县衙的人跟着,我们都被人当成骗子了。”杨建说起年初的招生,似乎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