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扶秦-第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什么事?”

    “彭大人和其他很多大人,以公子八岁建府为例,鼓吹应当为其他公子开府,延请名师教导。”

    扶苏愣了一下,他这两年一直在朝堂上,怎么就不知道还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我怎么就不知道,没人在朝堂上提到过这事啊。”

    “就是公子休沐期间,这些大臣提出的,如果不是公子给我出行名单,我查了查这个彭大人,也不会知道这事。”

    扶苏脸上发红,自己这个秦国长公子做的还真是不称职,发生这样的事情,自己竟然还不知道,沉默着没有说话。

    “嬴高、嬴虔他们还在学宫吧?”过了一阵,扶苏才开口道。

    “在吧,两位公子都有大王派遣的先生跟随在侧,除了学习学宫的学问,还要受大王指派的先生教导。”
………………………………

第237章 郡守

    感谢稳稳的幸福俪超恋的推荐。

    彭玉一个监御史,扶苏还不放在心里,但是嬴政却将彭玉放在了恒山郡的监御史位置上,让扶苏有些不舒服,这是要仔细看管扶苏的意思吗?将闾现在也才十多岁,这就有人开始为期谋划了,倒也给扶苏再一次敲了警种。

    彭玉与扶苏聊了一次之后再也没有找过扶苏,倒是其他几个监御史不了解彭玉和扶苏聊天的详情,开始和扶苏接触,这一路上扶苏倒也不显寂寞。

    河东郡南北长、东西窄,扶苏一行人用了三天就从西向东贯穿而过,进入上党郡。跟河东郡归属秦国已久不同,上党郡真正归入秦国不过八年时间。长期以来,上党地区是由秦、韩、赵三国占领,长平之战前,韩国的上党郡守,以其地孤悬韩国之外,不能抵御秦国进攻为由,将上党南部献给了赵国,赵国控制了上党三分之二的地区,可是赵国的力量也不足以管控这么多地区,最终还是落入了秦国的手中。

    八年前,王翦、桓齮、杨端和攻打邺城,把整个上党郡都纳入了秦国的统治范围。

    “赵国明明没有余力守卫,却仍然接纳了韩国的上党之地,引发了秦赵之间的长平之战,实在是利欲熏心,自惹灾祸。”

    “华大人此言差异,河东属秦,上党就是邯郸面对秦国的门户,赵国是接也得接,不接也得接。”

    “戚大人说的不错,赵国接受韩国上党郡是没有错的,错就错在用错了赵括,不仅丢失了上党大部分领土,更损失了四十万善战之卒。”

    扶苏打开车帘,静静的听着华珍、戚让、方谷、彭玉四人坐在马上谈论上党郡的故事。

    “要说赵括,其实也是个天才人物。”华珍说完之后,有意无意的瞅了扶苏一眼。

    彭玉听闻,毫不掩饰的看向扶苏,“嘿嘿”笑了一声。

    方谷、戚让听了这话,若有所思,没有搭腔。

    华珍却没有尽兴,开口道:“要说赵括的计谋策论在邯郸那是让人心服的,不过是因为没有过领兵的经验,第一战就遇上了白起,才成就了纸上谈兵的恶名。方大人,你说是不是?”

    华珍直接开口询问方谷,方谷没办法再装哑巴,开口道:“不错,赵括也是个敢战之士了,赵军被围困之时,他亲冒箭矢,率军突围,实际上是有名将的潜质的。”

    “什么名将潜质,天才又如何,赵国四十万劲卒最终还是亡在他赵括手上,上党郡从此也成了秦国攻赵的桥头堡。”彭玉反驳道。

    “如果赵奢能给赵括实战锻炼的机会,赵丹不是那么急切,赵国未必会有那么大的损失,把一切的罪责都放在一个刚刚领兵的将领身上,实在是有失偏颇了。”华珍冷冷道。

    “嘿,发生的事情哪来的如果!”彭玉说完不再理会几人,又看了一眼扶苏,骑马离开,钻进自己的马车。

    华珍几人相互看了一眼,也没有了继续聊天的兴致,都返回自己的马车。

    扶苏觉得莫名其妙,这几个人大冷的天,骑在马上,在他的马车旁边聊了一番,不会是给他提醒吧,要说天才,扶苏可是现在秦国最有名的天才了。

    扶苏一行人从咸阳道邯郸用了十二天,他们一行人的数量开始减少,华珍和戚让在邯郸与众人分开,华珍到了上任地点,而戚让则要继续向东往巨鹿郡上任。

    不喜欢彭玉这个监御史,扶苏借口修整留在了邯郸,方谷本想一同留下修整一天,咸阳到上党的一路上都有直道,过了上党就是平常的土路,直道还没有修好。接下来从邯郸到恒山郡,再到代郡,路上可就没那么好走了。

    邀请彭玉也留下修正,彭玉却没有与扶苏一同修整的打算,拒绝了方谷的邀请,方谷在扶苏和彭玉之间纠结良久,最后还是选择和彭玉一起上路,同为监御史,一个修整一个赶路,这对比就出来了。

    听说扶苏留驻邯郸,上任不久的郡守车吾派人来请扶苏赴宴,说是为扶苏和华珍接风。

    “公子,这个车大人祖上也是穆公时的公子,与公子其实是同姓。”在去郡守府的路上,孟安提醒道。

    “同姓?”扶苏愣了一下,此时的姓氏制度跟后世还有很大不同,同一个姓下边有不同的氏,按照董迁的考证,同姓意味着有共同的母系始祖,同尸则意味着有共同的父系始祖。就像赵国王室与秦国王室都是嬴姓,熊、景、芈等是楚国王室后裔。而现在随着人口的不断增殖,人口迁移的速度远超过以前,以氏为姓越来越多,姓氏合一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

    “你说的是诗三百中提到的三良?”扶苏问道。

    “对,就是三良中的子车奄息,车大人是子车奄息的后代。”孟安道:“本来是复姓的,叫着叫着就成了单姓了。”

    秦穆公死前曾说与群臣生前同欢,死后亦当同哀,作为子车公子后代的三个大夫当即表示要为穆公殉葬。子车奄息三人都是当时有贤名的大夫,百姓们痛恨人殉制度,就作歌哀悼三人,后来成为世代流传的民歌,被孔丘收录在诗三百中。

    “那倒是要好好见一见了。”扶苏若有所思。

    人殉制度由来已久,后来由于各国征战需要大量的兵力,人殉制度时有弱化,可总体来说人殉制度在此时还很盛行,即使秦穆公,也不能免了这种陋规。

    扶苏赶到郡守府,却不见华珍的影子,还来不及询问,车吾已经迎了上来,请扶苏入内。

    “公子请上座。”车吾很是客气。

    “今日华珍大人才是主角,你是东道主,怎么轮得到我上座。”扶苏随意找了个座位就坐了下来。

    扶苏仔细观察着车吾,在他身上有很明显的秦国公族的特征,长得威武高大,双眼细长,鼻梁宽阔,当然这也不是秦国公族所独有,咸阳城的人都可以靠上点这些特征。
………………………………

第238章 经营

    感谢0雨夜语叶0的推荐。

    车吾已经不是第一次见到扶苏,但这却是第一次近距离接触,不由得也开始仔细打量扶苏。

    “华大人大概是不会过来了,我们开席吧。”两人等了一阵,一直不见华珍到来,车吾开口道。

    扶苏稍微一想就明白过来,郡守与监御史天生就应该不对付,华珍刚上任大概是不会参加车吾的宴会。

    扶苏点头同意。

    相比于扶苏不喜欢战国时代的宴会习俗,车吾对着一套却很在行,所有的饭菜都按照礼仪,还专门准备了歌舞助兴。

    “听闻公子有意在邯郸开办商铺,不知可有此事?”

    车吾一开口,扶苏才明白车吾在明知道华珍不会出席的情况下,还把自己和华珍一起邀请的用心,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他根本就不在乎华珍是否出席,只要自己出席就行了,至于邀请自己的目的,大概就在这商铺上了。

    扶苏摇摇头,笑道:“郡守大人怕是还不知道,商铺虽然跟我有些关系,但已经不是我的产业了,我在年前已经将商铺售卖出去了。”

    “啊?”车吾一愣,有些失望。

    扶苏有点石成金的本事,这在咸阳是人尽皆知的,从一开始的太子车等物,让咸阳的商人在各地赚了个盆满钵盈,到后来的纸张和书籍、各种农具、新奇百货,甚至公子府里的饭食,都成了咸阳抢手的东西。赵地如今贫困不堪,车吾本想借助着商铺的力量,来恢复邯郸作为曾经赵国都城的人气,早日把邯郸的生产搞上去,却没想到扶苏告诉他,商铺已经不是扶苏的了。

    “不过我跟商铺应该还有些情面在,车大人如果有什么事情不妨先说说看。”

    车吾脸上一喜,心中有些明悟,但也没有细思,开口道:“邯郸地处平原,田地广阔肥沃,是不错的良田,不过现在人口稀少,我听说公子商铺中出产的各种农具对田产增收大有助益,想请公子吩咐商铺贩运些过来”

    “车大人不是说笑吧?”扶苏有些不解的道。

    车吾一愣,不知道扶苏这么说是什么意思。

    “博往工坊改良的农具,仿制起来并没有什么难度,我听所邯郸的郭纵就是个富商,赵国的冶铁几乎被其垄断,他的后代郭开的财富在天下也是少有的,你怎么会舍近求远。”

    车吾苦笑道:“郭家与赵国王族关系不错,但赵国灭亡,现如今没有被治罪就算是大王开恩了,冶铁之权已经被收回了,现在也只是一般的商户罢了。而且,郭家已经被迁到咸阳去了。”

    车吾觉得如此还不能说明自己请扶苏的原因,接着道:“商铺中的农具仿制虽然不难,可是如今秦国几乎所有的铁匠都被大王征召,除了公子的工坊,其他地方想见到一个铁匠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哪里还有人去仿制工坊的农具。邯郸郡农夫家中的旧农具都是相互之间借着使用,更别说是博望工坊出产的新式农具了。”

    “而且铁器经营是需要国家允许的,邯郸还没有人有这种条件”

    扶苏这才恍然,他把自己能够生产、改进农具想成了想当然的事情,却忽略了他作为秦王长子带给了他多少常人所不具备的优厚条件,铁是战略物资,一般的商人是无权经营的。脸上有些不好看,没想到自己不经意间就成了普通商人痛恨的对象,可叹他还以为是他给了西陵很多先进的经营理念,才让商铺有这么好的业绩。

    “我明白了,我会让商铺往邯郸运些农具过来,不过按照车大人所说,农夫也没有财力购买新式农具啊。”

    “此事不难,邯郸已是王土,商君立下的劝农之策,在邯郸也是适用的。”

    扶苏点点头,这就是要以官府的力量来帮组农民用上新式农具了。

    “车大人如此忠于王事,当时郡县楷模,可还有什么需求,若是我能做到,绝不推辞。”

    车吾办这个宴会不是为了巴结扶苏,而是为了恢复邯郸,求到了扶苏头上,扶苏当然不吝给车吾些帮助。

    “听说公子曾向大王呈献灌溉用的水车,颇有抗旱之效,赵地已经连续数年遭遇旱灾,不知”

    听到车吾的话,扶苏却有些为难,水车并没有抗旱的作用,不过是是灌溉更加省力罢了。也许是因为现在工坊的底蕴还不够,他让张火研究抗旱的设施,并没有什么进展。如果河里没有水,或者水量不足,水车就成了摆设。关中有八水,又有数百年修建的水利工程,水源充足,才能然水车发挥作用。扶苏并不能确定,如果将水车照搬到邯郸,是否还能起到作用。

    “我可以派几个工人过来供车大人调遣,不过车大人在修建水车之前,还是先听听这些工人的意见,水车用途有限,修建起来也并非易事,车大人还是要多做斟酌才好。”

    “一定,一定。”车吾兴奋不已,刚才他还以为扶苏是不愿意,没想到这么爽快就答应了。

    “我也有些话,想对车大人说。”扶苏思考半天,不确定自己现在应不应该跟车吾说这些话。

    “公子但说无妨。”车吾的心事已经解决,心中畅快,豪气也生发出来。

    “我知道商君之策,对商户多有歧视,但你自己刚才也说了,有事情求到商铺,当知道,商人和商业并不全是坏事,还请车大人在任上多给商铺一些方便。”

    车吾有些后悔了,重农抑商并不是他说的,而是一直以来的秦王都是这么做的,刚才自己不该说大话。

    “这个”

    “我并不是求车大人给商铺关照,而是希望车大人给商户宽松一些,他们对邯郸的恢复也会起到不小的作用。”扶苏很想给车吾讲解一番商业的重要作用,可是车吾毕竟是一郡之首,自己提些建议还好,做老师,现在还不够格。

    “我不会刻意刁难商户,但是如果商户经营影响了农业生产,我自然不会坐视。”车吾没有胡乱承诺。

    “这就足够了。”扶苏低声道。
………………………………

第239章 亲兵

    感谢稳稳的幸福俪超恋、qq阅读书友1597404189的推荐。

    “如今不仅邯郸需要公子工坊的产品,巨鹿、恒山,也很需要,代郡如今还是战场,待战事结束也少不了要求到公子。公子若有余力,不妨往这三地也运送些过去。”车吾不仅想着自己的邯郸郡,连赵地上建成的四个郡都考虑在内。

    “赵地的直道还没有建好,往其他地方运送有些困难。”扶苏想了想,道:“我直接让工坊来人吧,他们在邯郸打造好,省下些运输的时间。”

    “这当然好。”车吾露出喜色,扶苏拍工匠来邯郸,整个赵地都会受益,但受益最大的还是邯郸郡,将来都是他的政绩。

    扶苏参加完车吾的宴会,在邯郸待了三天时间,拒绝了其他官员拜会的请求,他还不想在这时候被人说成是勾连官员。

    他除了在驿馆中,就是去西陵已经建好的商铺。

    商铺的铺面不据说就是邯郸巨富郭家曾经的店铺,郭家迁往咸阳,这些商铺被郡守府发卖,被西陵盘了下来。

    “公子,邯郸还有各郡的商铺也按照咸阳的划分,分开设店吗?”西陵比扶苏早一个月出发,扶苏将商铺转手的时候,他并不了解详情。

    扶苏摇摇头,道:“各郡的商铺还没有那么大的实力,可以分开经营。”

    “那”

    “各地的商铺算是咸阳几家商铺合伙经营,我这次出来,带了足够的人手,有几个就是咸阳商铺的二级管事,你都认识,你将手头的事情跟他们分说清楚,跟我一起去恒山,以后商铺的经营,府里不再插手。”

    西陵离开商铺和他接管商铺一样突然,西陵对此毫无准备。几个月之前扶苏去商铺,西陵还跟扶苏说现在不适合离开,扶苏也同意了,这才多长时间扶苏就换了节奏了。

    “是。”西陵虽然心中有些失落和不解,但还是迅速的应着。

    “我给你两天的时间,后天一早我们就出发。”

    “一天就够了,他们几个我都认识,交接起来要方便不少。”

    “随你,若有空闲就算是我给你放假了。”

    “那些跟你同行的术士呢?”扶苏见商铺中人来人往,却没有见到他安排用来传教的术士。

    “臣觉得邯郸城中,不便于他们行事,让护卫们护送他们去乡下了。”西陵说完偷眼打量扶苏,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做错了。

    扶苏点点头,他自己的打算也是让这些术士从乡下开始,农村包围城市嘛。

    “他们可有消息传回来?”

    “有。”西陵看了一眼扶苏,不知道该不该把方刚等人传回的消息告诉扶苏。

    扶苏感受到了西陵的迟疑,问道:“怎么回事?”

    “彭定伶他们小组,被乡民给打了,如果不是府里的侍卫见机的快,护送他们离开,说不定会出人命。”

    “这么严重?”西陵的话让扶苏吓了一跳,都说燕赵多豪杰,但也不至于如此吧,难道这个时候的农民有着这么好的反邪教的意识。

    “方刚传回来的消息是彭定伶胆子太大,公然调戏妇女,被一个村子的人给围住了。”

    “调戏妇女?”扶苏脸色铁青,有些怀疑这个彭定伶是想用计脱身。

    “他们几个人一组?”

    “每组三个术士,三个护卫。”

    “胆子大?我看着彭定伶是觉得护卫太多,有恃无恐了。”

    “给方刚送个信,各小组都抽调一个术士一个护卫,前往恒山郡睿成县,省的每组人太多,让这些术士有了其他心思。”

    传教对于扶苏来说并不急迫,而且一个宗教的出现不是短时间的事情。成瞿去世之后,扶苏对于未来有了些新的想法,传教的重要性也大大的降低,但验证盘古经是否有效,却需要经过实践来证明,扶苏让这些术士尝试传教,也是这样的考虑。

    “彭定伶既然不老实,就送到睿成县,我倒要看看他要做什么法。”

    少了几个监御史,扶苏往恒山郡的队伍却不见减少,车吾派了郡尉的一个名叫杜兴的尉史领着一列骑兵沿路护送。

    扶苏到达邯郸郡与恒山郡的交界处,恒山郡已经有人前来迎接,看样子不像是郡尉的人马,倒像是恒山郡的驻军。

    “可是睿国君车架?”前来迎接的军队一副警惕的模样,早早的做好了警戒的样子,看到扶苏一行到达,一个头目骑马出列,开口询问。

    前来相送的邯郸郡官兵看到眼前军队的样子,有些莫名其妙,这是把他们当敌人看了。

    “尔等何人?”杜兴虽然相信不至于有人假冒秦**队,但还是谨慎问道。

    “我等乃王翦将军帐下校尉蒙恬的亲兵,奉命在此等候睿国君。”

    “可有令信?”

    对面的军士从怀中掏出一块令牌,交给了杜兴。

    “公子,恒山郡派人前来迎接了。”杜兴一边说着,一边将手中的令牌交给扶苏。

    扶苏将令牌交给了孟安,孟安辨认一番,点了点头。

    扶苏跟蒙毅很熟,但对蒙恬却不甚熟悉,虽然对这个“却匈奴七百余里”的将军心存敬意,但一直缘悭一面,没有见到过,对跟蒙恬的见面期待已久。

    “我就是扶苏。”扶苏在马车上开口道,让孟安将自己的令牌和蒙恬的令牌送给对方,眼睛却在对面的兵士中来回打量,寻找蒙恬的身影。

    “拜见睿国君。”确认了扶苏的身份,对方才将警戒状态解除,上前拜见扶苏。

    “蒙大人何在?”扶苏迫不及待的问道。

    “燕国侵占代地,屯兵范阳,王将军将恒山郡交托给校尉大人,校尉大人不敢轻离营地,没能亲来相迎,还请公子恕罪。”

    扶苏有些失望,但面上却不显,开口道:“蒙大人忠于职守,何罪之有。”

    “公子,既然蒙大人派人前来迎接,我等就返回邯郸了。”杜兴开口道。

    “杜大人一路上辛苦。”扶苏对杜兴感谢一番,让孟安奉上十两银子。

    杜兴推辞一番,没有接受,带着十二个骑兵返回邯郸。
………………………………

第240章 治安

    感谢闲着无聊慢慢看的推荐。

    扶苏看着绝尘而去的杜兴一众,感叹了一番秦国的吏治清明,这样的吏治,在历朝历代应该都是不多见的。

    “俞途,蒙大人的大营在什么地方?”扶苏问着眼前这个蒙恬的亲兵队长。

    “回公子,大营在曲逆县境沈水南岸,与燕军隔河对峙。”俞途恭敬回答道。

    “曲逆?”扶苏想了想,记起了这个地名,好像是蒙恬截获赵国逃亡公子赵嘉的地方,应该是恒山郡最北的地方了吧。

    “恒山郡是前线,郡尉没有余力护卫公子安全,蒙大人特命小人前来护卫公子。”

    “倒是麻烦俞队正了。”蒙恬派遣俞途从恒山郡最北端到最南端来迎接他,扶苏自认为还没有这样的面子,估计是嬴政早就吩咐了蒙恬。

    “不敢。”俞途没有在此事上继续的意思,问道:“从邯郸郡进入恒山郡,这第一个县就是公子的封地,也就是说我们脚下就是芮城县的土地,公子可要在此停留,或者前往睿成县城?”

    扶苏摇摇头拒绝,道:“睿成县城在东,东垣在北,不在一路上啊。先去东垣吧。”。

    扶苏很想同意,他还想看看这个因为他连地名都改了的地方,同时把彭定伶等人给安排好。可惜他来恒山郡可不是来巡视封地的,而是奉了嬴政的命令,前来负责恒山郡的户口统计,而且跟他一同出发道恒山郡上任的彭玉应该已经到达了恒山郡,他也不能迟到太久了。

    扶苏招来西陵,吩咐道:“我把曹铎给你,你带着彭定伶他们先去芮城县,把他们安顿好,在县城等我。如果有什么麻烦,可以找新上任的县令娄先,他是府里出来的。”

    西陵领命而去,带着彭定伶等人脱离了队伍。俞途见状也没有多问,只管沿途警戒。

    在俞途的带领下,扶苏一行人穿过睿成县,在元氏休息一夜,于帝元2471年二月十六到达恒山郡治东垣县外的驿馆。

    扶苏要负责恒山郡的户口统计,就相当于是嬴政临时委派的恒山郡官员,上任之前要先停留在驿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