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西霸途-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时的刘彻也没有睡,而是和丞相李蔡以及御史大夫张汤两人又在商量什么,而且刘彻还不停的在沙盘上摆设什么东西,见人来了问道:“何人喧哗!”
“末将镇北将军李息有紧急军情呈上!”李息下跪双手将军情举起。
刘彻傻眼了,手里的东西一下子就掉落在沙盘上问道:“怎么?羌人动了?”
“回皇上,河西大捷!”李息坚定道。
丞相李蔡一听这话,当即就上前从李息的手里拿过军情然后呈于刘彻。
刘彻满脸写的都是疑问,他快速翻开羊皮书,然后看了起来。
“皇上,浑邪王和休屠王有意归汉,河西大捷呀!”李息再次说道。
“哈哈哈啊哈!”刘彻看完浑邪王写的降书后开心的大笑起来:“好哇,朕这吃不下睡不下都在谋划这第三次怎么打击他们,结果投降了,哈哈哈!”
丞相李蔡和御史大夫听闻是这样的军情,这赶忙凑上来分别拿着羊皮书看起来。
李蔡当即激动道:“皇上天威震降河西,吾皇万岁!”
“哎!”刘彻快速的走到张骞带回的羊皮地图前感叹道:“二十几年了吧,这河西的事情总算了解了。”说完就非常欣慰的看着地图。
御史张汤见状也凑了过来,也发了一点感慨:“是啊,张骞出使西域到现在,将士们为河西付出了很多啊!此次如真能不战就解决了河西,对于我大汉恢复元气很有利!”
(本章完)
………………………………
第140章 大家担忧
汉武帝刘彻和众大臣筹划着第三次河西大战的事情,却传来了镇北将军李息的河西大捷,这把汉武帝刘彻给乐坏了,当即就奖赏了李息,并让李息全权联络。
李息领着皇命走了,不过他没有去自己的老上司大将军府,而是直接就离开了长安。
李息走后,刘彻再次召集丞相李蔡,御史大夫张汤,太仆公孙贺,太子少傅庄青翟等人商议受降的事情,不过这一次有一个特点,汉武帝刘彻没有召集军方的任何一个人。
“皇上,老臣觉得此事应该斟酌!”太仆公孙贺对浑邪王投降一事不看好。
而丞相出于全国支战压力是万分赞同接受浑邪王和休屠王投降的:“皇上,臣觉得此事不用再考虑,不战而降对我大汉百利无一害。”
“什么叫不战,骠骑将军两战河西这不叫战吗?”说完太子少傅庄青翟对着皇上笑了笑道:“这是被骠骑将军打怕了才投降的!”
见大臣都争论了起来,刘彻忙抬手打住:“呵呵,不管是被打怕了,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只要投降了,就消除了朕心头的一块石头啊!”说完就看着丞相道:“其实,这也让丞相心里头那块大石头也掉落了呀,是不是啊,丞相!”
李蔡尴尬的笑了笑答道:“是,皇上!”其实李蔡内心郁闷的很。
刘彻正高兴却忽然停了下来,他看着太仆公孙贺问道:“太仆大人,你刚才说需要斟酌,为什么呀,朕反正觉得避免了刀兵很好!”
“皇上,河西投降了固然是件好事,可是刚才臣看了浑邪王的降书,里面只是写了有意降汉,可是皇上你可知道,降汉之事非常大,受降的事情却只字未提,这如果在河西受降,以臣多年征战的经验看,这恐怕有诈!”公孙贺说完就左右看了看,似乎在等谁复议。
公孙贺的话倒也引起了丞相李蔡和御史大夫张汤的警觉,张汤拱手道:“皇上,据臣所知河西两大势力浑邪王和休屠王最大,两家合起来有二十万之众,这个时候忽然要降汉未免有些让人疑虑,这二十万之众再怎么打也是一大帮子活人,不应该落到此境地呀!”
“皇上,臣觉得此事紧要关头应查明这浑邪王和休屠王降汉是否真心,其次就是即可选派大将,征集兵力,做好两手打算,一是受降打算,二是三战河西打算,这样一鼓作气直接可拿下河西!”太仆公孙贺说道。
丞相李蔡道:“臣觉得太仆大人说得是。”说完李蔡就感叹道:“匈汉都打了那么多年了没出现过这么大规模的降汉的,臣觉得此事还是做好两手打算的好!”
刘彻终于听见了一个好的建议,那就是两手准备:“对,爱卿说的对,胡人,小人也,蛮人也,不然怎么会放着那么好的草原不种地不筑城。”
“呵呵,皇上,草原本来就是放牧的!”太子少傅庄青翟道。
刘彻听后笑了:“本来就是放牧的?朕告诉你,你啊还得去去朔方,那个地方在匈奴的时候大片大片的草原,每年除了养牛羊没干别的,大将军拿下之后,你看,你现在去看看,屯田耕地,筑城修路,我大汉的子民在那儿过得比这些胡人好百倍呢。”
听完刘彻的话,丞相李蔡站出来道:“说到底,这胡人终究是蛮人,只是,只是改造这些蛮人的花费实在是太高昂了,呵呵!”
(本章完)
………………………………
第141章 一路荆棘
夜晚的建章宫依旧是那么威严,相比灯火通明的未央宫,这建章宫更显严肃。
羽林校尉来回巡检的频率相比未央宫也越来越高。
几位大臣走后,刘彻的内心还是处于纠结状态,对于内部出现的问题和争议,刘彻没有多想,想得更多的就是河西的问题,既然浑邪王休屠王有意降汉,而河西刘彻又在几十年前就想过了,所以刘彻恨不得明天河西就并入大汉的版图。
“皇上,该休息了!”皇后卫子夫微笑着问道。
刘彻闭着眼睛晃了晃脑袋后道:“哎,子夫啊,朕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河西的浑邪王和休屠王投降啦,这河西大事终于算是解决了。”
卫子夫不解的问道:“既然是好消息,为何皇上还这样唉声叹气。”
刘彻睁开双眼看着宫殿的屋顶道:“不知道啊,朕也很纳闷,一件好事为何却提不起精神来。”说完又闭上双眼道:“也许是朕真的是太累了吧!”
卫子夫温柔贤淑,不管是看上去还是听声音都让男人那么着迷:“皇上,这是好事,臣妾觉得皇上应该高兴起来才是,皇上登基之初就向天下昭示不再受胡人欺凌,这么几十年过去了,如今皇上愿望得以实现,先皇耻辱得以雪耻,黎民百姓得以抬头,皇上该兴!”
听完皇后卫子夫的几句话刘彻的眼睛又睁开了,这是匈汉开战以来第一次决定性的胜利,第一次打得胡人主动放下武器来汉投降,一幕幕开始在刘彻脑海里显现……。
汉高帝六年,权将韩王信以马邑降匈奴,匈奴乘势南下。七年,刘邦亲率大军反击,被冒顿单于精骑围困于白登山。脱险后,接受刘敬建议与匈奴缔结和亲之约。
此后,历经惠帝刘盈、高后吕雉、文帝刘恒、景帝刘启至武帝刘彻初60余年,西汉一直对匈奴采取和亲和防御战略。匈奴南下的次数减少,使西汉获得厂巩固政权和进行战略反击准备的时间,到汉武帝时期,刘彻为了大汉复兴和尊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做准备。
鼓励养马,民间街巷、田野马匹成群,政府养马达45万匹,奠定了建设大骑兵集团的基础。武帝还创置北军八校尉,其中的屯骑、越骑、长水、胡骑四校尉都是为建设骑兵而置。又选六郡“良家子”为郎,以培养军事人才,这其中就不乏涌现出了后来让胡人闻风丧胆的卫青、霍去病、李敢、李息、公孙敖等抗击匈奴的猛将。
为了大汉尊严和汉人的复兴,元光二年,汉武帝刘彻决然放弃和亲和防御战略,对匈奴实施战略反击。六月,汉以精兵30万,设伏子马邑附近山谷和代郡西部,欲诱匈奴单于南下而击之。伏兵被单于发现,未遂,但揭开了西汉对匈奴战略反击的序幕。此后至征和三年止,武帝采取集中兵力,主动出击的方针,使用大骑兵集团深入大漠,以大纵深迂回、远程奔袭等战法,对匈奴发动了10余次反击作战。
(本章完)
………………………………
第142章 一路荆棘2
元朔二年春,匈奴袭掠西汉东部诸郡。西汉采取胡骑东进,汉骑西击之作战方针,以车骑将军卫青、将军李息率部出云中,沿黄河西进,对河南地区匈奴楼烦王、白羊王部实施远程迂回奔袭,一举收复河南,解除了匈奴对长安的威胁,使匈奴失去水草肥美、对其生存和发展十分重要的河套地区。西汉在河南设郡县,移民屯垦,修缮蒙恬所筑之秦长城,将河南建成出击匈奴的重要基地,这就是后来花大价钱和大代价
战后,匈奴南下袭掠更加频繁,右贤王更是不断袭掠朔方,企图夺回河南。为巩固河南地区和打击大漠以南匈奴,汉武帝于五年以骑兵10万发起漠南之战。主要方向由卫青率3万骑出高阙六、七百里,乘夜包围袭击了右贤王王庭。右贤王兵败,率少数人逃走。汉军俘右贤王男女15万余,削弱了匈奴在大漠以南的力量,阻隔了匈奴中、西部的联系。
六年,为进一步打击匈奴在漠南主力,武帝以大将军卫青率将军公孙敖等六将军共10万骑两次出定襄击匈奴,打击了单于主力,前后斩获19万人,汉亦亡两将军,损失3000人。此后,匈奴单于将主力转移至大漠以北,河西匈奴势单力孤。
武帝抓住时机,于元狩二年,发起河西之战。年春,以霍去病为骠骑将军,率精骑万人自陇西出发,经五个王国,过焉支山千余里,斩俘8900余。同年夏,霍去病率数力骑出北地,再击河西匈奴。汉军渡黄河向北,采取大纵深迂回行动。越贺兰山,向西北绕居延泽向西南进入祁连山觚得一带,歼灭浑邪王、休屠王部3万余人。
在刘彻的脑海里这一幕幕都是胜利,从高祖刘邦被围到几十年委曲求全忍辱负重再到今天匈奴诸王主动投降,刘彻本该激动的心情反而更加平静了……。
夜深人静,刘彻实在是睡不着,他起身穿好战甲离开了建章宫向宗庙而去。
刘氏宗庙非常大,刘彻走到宗庙门口就让所有人全部站立于外面,而自己去了宗庙。
宗庙香火非常旺盛,中间的画像是汉高祖刘邦,左右分别是文帝和景帝以及其他画像。
“各位列祖列宗,刘彻拜上!”说着刘彻就跪地从身上取出浑邪王的降书道:“我刘彻自登基以来一心复兴大汉,雪高祖皇帝白登之耻,经与匈奴诸王大小上百战,今天彻儿给你们报喜来了。”说着就打开了羊皮道:“这是浑邪王和休屠王的降书。”
说完宗庙大门再次打开,太子刘据在羽林护卫的护送下也到了宗庙。
“儿臣拜见父皇!”刘据拱手礼拜。
见太子刘据来了,刘彻赶忙招呼道:“据儿啊,来来来,父皇给你讲个故事,高祖皇帝的故事……。”说完就又盯着墙上的汉高祖刘邦。
“父皇,什么故事?”
“高祖皇帝刘邦被围白登的故事,大汉朝忍辱负重的故事,你作为后世之君一定要牢记这个故事,只有牢记了才能知耻而后勇实现我大汉帝国的伟大复兴……”
(本章完)
………………………………
第143章 卫家着想
河西浑邪王和休屠王降汉,这事儿在大汉朝的顶层中不胫而走,虽然汉武帝刘彻还没有召集任何军方人事商讨此事,但在军方已经掀起了不小的震动。
特别是在大将军府,卫青外出西山营打猎一直没有回来,而卫步在将军府那是急的上蹿下跳,还不停的催促家将前去找回大将军。
就在卫步像锅里的蚂蚁一样的时候,平阳公主结束了王公贵族的串门后回到了大将军府,刚大门就看见卫步左右来回走动:“卫步,出什么事情了?”
“拜见公主殿下。”卫步说完就焦急道:“河西浑邪王投降了!”
平阳公主显然对这些不过敏:“投降是好事啊,免了刀兵,造福黎民百姓呀!”
卫步见平阳公主没有理解到自己的意思,于是继续道:“公主啊公主,这事儿你难道就没有看出什么问题吗?浑邪王投降这是天大的事情,结果大将军都不知道这事儿。”
对于这事儿平阳公主还真来了兴趣,军国大事,卫青身为大将军:“那大将军人呢?”
“还在打猎呢!”卫步焦急道。
平阳公主当即对身边的家将说道:“快请大将军回来!”
“已经去找了!”卫步焦急的说完后看着平阳公主道:“公主啊,匈汉交战几十年,这匈奴头一次投降,里程碑意义啊,关键现在谁去受降的事情!”
平阳公主为什么会忽然对卫青的事情上心也是因为他感觉奇怪,新婚刚开始,为了大将军好好休息,为了平阳公主和卫青能够好好的度蜜月,少一些工作上的事情这也说得过去,可这几个月都过去了,这连上朝议事都给卫青免了,加上今天这事儿平阳总觉得不对。
“受降!”平阳公主虽为女流之辈但也理解这两个字的意思:“受降可是大事,加之匈奴诸王首次主动来降,大将军理应代表我大汉朝受降。”
为何说接受投降是天大的事,首先是受降的人,肯定是一位很牛逼的人物,这个人物的出场势必影响深远,更重要的是能够名留青史,飞将军李广曾经就是一个参加过受降仪式的人,不过他还有不光彩的一面盖过了受降,那就是杀降,他一夜之间屠杀了八百降兵。
卫步听后叹气摇了摇头道:“公主啊,大将军真的理应去吗?”说完再一次强调道:“公主,一个曾经叱咤风云的人物忽然之间变成了只会打猎的闲人,公主,这事儿我敢说皇上这是有意在培养霍去病,不然又是赐婚又是亲自选府邸,这什么待遇呀!”
说一次,平阳公主或许不在意,就当卫步对霍去病有意见,可是见卫步天天都这样说,加上卫青这确实是闲得蛋疼,连早朝这么大事情都免了,这新婚蜜月也太离谱了。
“你的意思,皇兄这是要……”平阳公主始终不相信卫步说的。
卫步焦急的接过话茬道:“对呀,这是在有意培养霍去病呀,有朝一日好取代兄长的位置呀。”说完卫步更加咬牙启齿的说道:“第一次河西大战连我这个舅舅和李敢都抛弃了,这第二次直接把咱卫家的家将悉数赶回,这功劳全是他霍去病的。”
(本章完)
………………………………
第144章 卫家着想2
见平阳公主没有说话,卫步进一步阐述道:“公主啊,他霍去病这是要取代大将军呀!”
平阳公主始终不相信卫步的话,但有些事情又说不过去:“他是大将军的外甥,一个二十岁的娃娃,他还能上天不成?”
“自他把我这个舅舅抛弃在陇西自己去立功,把郑田军放在公孙敖这个草包的军中不战而归就已经不代表咱们卫家啦,公主!”说完卫步就激动道:“十七岁封冠军侯,十九岁就挂帅出战河西,二十岁再战河西,骠骑将军位列三公呀!”
“再有,这世上没有说不准外甥取代舅舅的呀!”卫步说完就看着平阳公主。
平阳公主忽然感觉到了什么,由于刚与卫青成亲不久,可能是沉浸在这刚刚脱寡的喜悦中吧,身为朝中宫斗的老手的她居然没有发现这一点,现在反反复复把事情的前后仔细一想,这汉武帝刘彻是想借平阳婚事的事情顺理成章的拿下卫青的位置。
至于汉武帝刘彻的目的平阳公主现在一时还想不清楚。
卫步看着平阳公主那一脸思考的样子道:“公主啊,你和兄长虽然刚成亲,但兄长的脾气你也应该了解了不少,他是一个及其能忍的人,我们这些做兄弟的话他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呀,河西浑邪王投降这么大的事儿,他居然还有心思打猎!”
平阳公主看着卫步严肃道:“你,亲自去请大将军回来。”说完转身就要走。
“公主,你这是要去?”卫步问道。
平阳公主道:“进宫!”
平阳公主对于皇宫可谓就是自己的家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从来也不估计什么祖制,可最终的结果是,汉武帝刘彻不在,去霍去病的军营了。
……
“杀……”
“杀……”
“你们要好好操练哈,下一次必须把河西拿下来!”
训练场的氛围总是让人心情澎湃,汉武帝刘彻一路下来那嘴就被合拢过。
“张汤啊,你说这河西受降的事情究竟该派谁去啊!”刘彻看着训练的军士问道。
张汤拱手道:“皇上不是心中早有人选了吗?”
“霍儿确实是个打仗的奇才,可是毕竟才二十岁,满朝文武你让朕如何开口啊!”刘彻这日日夜夜就是在纠结这事儿:“按照祖制,大将军理应是第一人选啊!”
张汤道:“皇上,启用大将军要慎重啊,外戚的势力现在太大了,可以说已经超出了当年的窦氏集团,必须遏制,更重要的是卫青的军功无人能敌呀。”
刘彻道:“可是这事儿又如何说呢?毕竟他还是我大汉朝的大将军嘛!”刘彻叹气道:“朕本想着他征战有功,加之平阳长公主……,所以,可是现在看来这事儿不好处理呀!”
“没有什么不好处理的,皇上乃九五之尊,依臣看,皇上直接下旨,卫青不再担任大将军一职,就让他在家里……”
国事中掺杂了家事,家事中掺杂了国事,所谓清官难断家务事……。
(本章完)
………………………………
第145章 朝堂之争
事情按照预期进行,李息抓紧与浑邪王联络,而汉武帝刘彻也非常急躁的把这件事情就提上了议事日程,毕竟灭了胡人这是他毕生的愿望。
这天,大臣们早早的就在未央宫大殿外候旨,由于起来得太早很多大臣都还是一副没有睡醒的样子,有的大臣直接就坐在石墩上打呼噜睡觉。
就连丞相李蔡由于起来早了都感到十分困乏,中丞府的人还专门为他老人家准备了一把上好的椅子摆在安静的位置供他休息。
“上朝……”随着前门殿公公大嗓门的呐喊,众臣开始列队。
威严的宫殿,威武的羽林校尉,富有霸气的石台阶,众臣整齐的向大殿走去,伴随的脚步声犹如战鼓雷动的声音听着就让人激动。
大殿内,一派严肃,刚才好瞌睡无比的大臣此时也打起了十二分精神。
“皇上驾到……”
刘彻身穿龙袍带着佩剑快速的从龙椅的一侧上殿。
众臣跪拜:“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都起来吧!”刘彻坐下后一脸的笑意开口就说道:“各位爱卿,朕给你们通报一件好事,这件事说出去都可以让我大汉朝脸上增光,哈哈哈!”
“启奏皇上,此事确实是让我大汉朝长脸,毕竟先祖忍辱负重几十年,皇上继位匈汉打来打去几十年,能取得匈奴诸王大规模主动投降的战果确实是第一次。”
刘彻听后非常有成就感,他说道:“呵呵,这事儿传得还真快啊,朕也不给你们废话了,河西浑邪王和休屠王降汉,这事关国体,事关我大汉威严,大家就说说对受降如何看吧!”
“皇上,匈奴降汉是事关国体的大事,受降可以向敌人宣誓吾皇抗击胡人的决心,可以震慑周边的狼子野心,臣觉得此事应该找大将军商议!”一位大臣站出来说道。
说到这里又不得不说说今天朝会的特殊性,今天的朝会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飞将军李广以及只要有侯爵的重将军系列将官全部都没有参加。
刘彻这样的用意其实不言而喻……。
刘彻听后脸一下子就板着说道:“你们啊一点都不省心,大将军戎马一生,这和平阳长公主又刚刚大婚,爱卿你连这事儿都没有自己的见解吗?”
“皇上,受降乃向匈奴彰显我大汉天威的时候,按照祖制应该在三公九卿中选取重号将军前去受降,臣建议大将军亲自前往受降妥当。”另一位大臣说道。
刘彻其实内心很不想在朝堂上有人再提及卫青,可这个时候偏偏就有人提及。
“丞相你说呢?”刘彻看着众臣问李蔡。
李蔡的心思其实早就明确了,这样的好事再也不能偏向卫家了,所以只能说道:“臣觉得大将军亲自前去受降万万不可,主要是因为大将军需要坐镇长安调控整个匈汉战局!”
李蔡这话说得大家都稀里糊涂的,确切的说这话说不说都是零,何况李蔡也只能这样说,肯定有人会问李蔡为什么不推荐自己的兄弟李广。
其实李蔡何尝不想推荐,只是李家在受降的事情上有污点,特别是李广,受降后又杀降,曾经在朝中引起过不小的震动,汉景帝还差点杀了李广,所以李蔡提都不敢提。
(本章完)
………………………………
第146章 街上喝酒
打猎、逛街、练武、研究一些小东西、从不见任何朝官和贵族,这就是卫青现在的生活状态,空顶着一个大将军头衔无实用,这心中的苦也许只有卫青自己清楚。
这天,卫青从西山营打猎回来觉得还有些事情,于是放下手里的家伙开始逛长安城。
长安城甚是繁华,街道上拥挤的人群几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